上海中考物理压强选择专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21年上海中考物理复习专题6 液体压强计算(含答案)

2021年上海中考物理复习专题6 液体压强计算(含答案)

专题 液体压强计算1、(2020上海中考22)如图1所示,盛有水的轻质薄壁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底面积分别为S 、2S ,容器足够高。

①若容器甲中水的质量为2千克,求甲中水的体积V 水; ②若容器甲中水的深度为0.1米,求水对甲底部的压强p 水;③现有三个物体A 、B 、C ,其密度、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请选择其中一个,将其放入容器甲或乙中(物体均能浸没在水中),使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p 水、容器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p 容均最大。

写出选择的物体和容器并说明理由,求出△p 水最大和△p 容最大。

物体 密度 体积 A 3ρ 2V B 2ρ 3V Cρ3V2、(2019上海中考21)如图2所示,足够高的圆柱形薄底容器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分别盛有水和液体乙。

水的深度为0.08米,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① 若水的质量为2千克,求水的体积V 水。

② 求水对容器A 底部的压强p 水。

③ 在容器A 中注入水,使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此时水对容器A 底部的压强增加了196帕。

求液体乙的密度ρ乙。

图2AB3、(2018上海中考22)相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桌面上,甲中盛有水,乙中盛有另一种液体,水的质量为5千克。

①求甲容器中水的体积V水。

②分别从甲、乙两容器中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后,下表为抽出液体前后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a)求抽出液体后,甲容器中水的深度h水;(b4、(2017上海中考21)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置于水平地面上。

甲容器底面积为6×10-2米2,盛有质量为8千克的水。

乙容器盛有深度为0.1米、质量为2千克的水。

①求乙容器中水的体积V乙。

②求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乙。

③现从甲容器中抽取部分水注入乙容器后,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相同。

求抽水前后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化量Δp甲。

5、(2021闵行一模)如图5所示,容积为5×10-3米3的平底鱼缸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容器内装有质量为2.5千克的水,水深为0.1米。

2019届上海中考物理复习:专题三:固体压强选择专题(含答案)

2019届上海中考物理复习:专题三:固体压强选择专题(含答案)

专题三:固体压强选择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后,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乙,则()A.P 甲可能等于P 乙B.P 甲一定大于P 乙C.P 甲可能小于P 乙D.P 甲一定小于P 乙2.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对地面的压强相同,沿竖直方向从右侧分别切去相同比例,并将切除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面,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p 甲>p 乙B.p 甲<p 乙C.p 甲=p 乙D.都有可能3.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1,若将两正方体同时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V 后(△V=0.5V 甲),此时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 1一定大于p 2B.p 1一定小于p 2C.p 1一定等于p 2D.p 1可能大于p 24.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均为p 0.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并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 甲、p 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 甲<p 乙<p 0B.p 甲<p 0<p 乙C.p 乙<p 0<p 甲D.p 乙<p 甲<p 0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在它们的上部分切去相同的体积,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力F 甲、F 乙和压强p 甲、p 乙的关系是()A.F 甲<F 乙,p 甲<p 乙B.F 甲>F 乙,p 甲<p 乙C.F 甲<F 乙,p 甲>p 乙D.F 甲>F 乙,p 甲>p 乙6.甲、乙两个等高的实心均匀圆柱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 甲前和p 乙前,如图所示,把它们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厚度后,甲剩余部分质量大于乙,再将甲截下部分置于乙上方中央,乙截下部分置于甲上方中央,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后和p 乙后,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p 甲前可能等于p 乙前B.p 甲后一定等于p 乙后C.p 乙前可能大于p 甲后D.p 甲前一定大于p 乙后7.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并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 甲和p 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 甲可能小于p 乙B.p 甲一定小于p 乙C.p 甲可能大于p 乙D.p 甲一定大于p 乙8.质量分布均匀的立方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中央,如图所示.从顶点A 沿虚线将M 部分截去,关于剩下N 部分对桌面压强与截去角度α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截去角度α小于45°时,剩下部分的压强始终随α的增大而增大B.当截去角度α大于45°时,剩下部分的压强始终随α的增大而减小C.当截去角度α小于45°时,剩下部分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D.当截去角度α大于45°时,剩下部分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体积为V 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交换叠放在剩余部分上,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则()A.P 甲=P 乙B.P 甲>P 乙C.P 甲<P 乙D.都有可能1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后,则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 甲′和F 乙′、压强p 甲′和p 乙′的关系是()A.F 甲′>F 乙′,p 甲′>p 乙′B.F 甲′>F 乙′,p 甲′=p 乙′C.F 甲′>F 乙′,p 甲′<p 乙′D.F 甲′=F 乙′,p 甲′>p 乙′11.如图,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B 高度相等,A 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 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使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剩余部分的厚度h A ′、h B ′及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 A ′、p B ′的关系是()A.h A ′>h B ′,p A ′<p B ′B.h A ′>h B ′,p A ′>p B ′C.h A ′<h B ′,p A ′>p B ′D.h A ′<h B ′,p A ′<p B ′12.如图所示,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1:1,现将9个这样的长方体在水平面上叠放成一个正方体,然后抽走其中一块,在结构稳定的情况下,其对地面的最大和最小压强之比为()A.1:1B.9:8C.3:2D.8:613.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压强相等,已知ρ甲>ρ乙,若在两个正方体上部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剩余部分的质量分别为m 甲'和m乙',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 甲'一定小于m 乙'B.m 甲'一定等于m 乙'C.m 甲'一定大于m 乙'D.m 甲'可能等于m 乙'1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为了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小明设想:沿竖直方向截取部分乙后叠放在甲上;小红设想:沿水平方向截取部分乙后叠放在甲上.若用“一定不行”、“可能不行”、“一定行”做三个表情包,则“可能不行”的表情包()A.给小明B.给小红C.两人都给D.两人都不给15.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在相同的海绵上,海绵的凹陷程度如图所示.若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剩余部分仍放在相同的海绵上,则下列图中正确的是()A.B.C.D.16.均匀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甲、乙各自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则p 甲′:p 乙′的值()A.一定大于1B.一定小于1C.可能等于1D.可能小于117.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均匀圆柱体甲、乙,底面积S 甲>S 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甲对地压强大于乙对地压强的方法是()A.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B.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C.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D.在甲、乙上各放一个相同质量的物体18.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均匀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如图所示,则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 甲、p 乙和压力F 甲、F 乙的关系是()A.p 甲<p 乙,F 甲<F 乙B.p 甲<p 乙,F 甲>F 乙C.p 甲>p 乙,F 甲<F 乙D.p 甲>p 乙,F 甲>F 乙1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密度(ρ甲、ρ乙)、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的大小关系分别为.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则两者的大小关系为.1参考答案1.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因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p=ρ甲gh 甲=ρ乙gh 乙,即ρ甲=,沿水平方向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V 后,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减少量:△p====,则两正方体减小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则△p 甲﹣△p 乙=﹣=ρ乙Vg(﹣)=ρ乙Vg(﹣)=ρ乙Vg =ρ乙Vg ,因V 甲>V 乙,所以,△p 甲﹣△p 乙<0,即△p 甲<△p 乙,因原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沿水平方向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后,乙减少的压强较大,所以,甲剩余部分的压强大于乙剩余部分的压强,即p 甲一定大于p 乙.故选B.2.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等,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正方体按相同的比例分别截取一部分,剩余部分的压强仍然相等;设甲截取一部分为△m 甲,设乙截取一部分为△m 乙,因为是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正方体按相同的比例分别截取一部分,则△G 甲>△G 乙,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则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由S 甲>S 乙、△G 甲>△G 乙、=可知,<,2即p 甲′<p 乙′.故选B.3.由于物体对水平表面的压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则如图所示放置时,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1===+;当切去相同的体积△V后,乙对地面的压强p 2===+;乙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p 乙=====ρ乙gh 乙,当乙正方体是沿竖直方向切去时,p乙′=====ρ乙gh 乙,所以,=;由于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如图:则:△V=0.5V 甲=0.5h 甲3,△V=△V 乙=h 乙2L 乙,所以,0.5h 甲3=h 乙2L 乙,即:h 甲2×h 甲=h 乙2L 乙,由图可知:h 甲<h 乙,则:h 甲2<h 乙2,所以,h 甲>L 乙,由图可知:h 甲<h 乙,则h 甲<h 乙所以,h 乙>L 乙;由于S 乙′=h 乙(h 乙﹣L 乙)=h 乙2﹣h 乙L 乙>h 乙2﹣h 乙×h 乙=h 乙2=S 乙,所以,2S 乙′>S 乙;3则>;由此分析可知:p 1>p 2.故选A.4.把甲、乙均分为两部分,甲最初对地面的压强p 甲=﹣﹣﹣①乙最初对地面的压强p 乙=﹣﹣﹣②由于它们均为实心正方体,且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设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b.可得ρ甲ga=ρ乙gb,由于a 小于b,所以ρ甲>ρ乙;据ρ=可知,m=ρv,即甲切去的质量大于乙切去的质量,即G 甲切>G 乙切﹣﹣﹣⑤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则此时甲的整体产生的压强p 甲′=﹣﹣﹣⑥此时乙的整体产生的压强p 乙′=﹣﹣﹣⑦由①⑤⑥可知,p 甲′<p 甲=p 0﹣﹣﹣⑧由②⑤⑦可知,p 乙′>p 乙=p 0﹣﹣﹣⑨而最初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结合⑧⑨可知,p 甲′<p 0<p 乙′.故选B.5.地面上放置的正方体物体,地面受到的压强:p======ρgh,因为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则p=ρ甲gh 甲=ρ乙gh 乙,由图知h 甲>h 乙,所以ρ甲<ρ乙;由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V 后,切去部分的质量m 甲<m 乙,切去部分的重力G 甲<G 乙,已知S 甲>S 乙,由V=Sh 可知截去的高度关系:4△h 甲<△h 乙,减小的压强:△p 甲=ρ甲g△h 甲,△p 乙=ρ乙g△h 乙,△p 甲<△p 乙,因为原来压强相等,所以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 甲>p 乙;因为F=pS,S 甲>S 乙,所以剩余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F 甲>F 乙.故选D.6.、根据甲、乙等高,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厚度后,V 甲<V 乙则ρ甲>ρ乙,根据P=ρgh,ρ甲>ρ乙,h 甲前=h 乙前P,则p 甲前>p 乙前故A 错误.截去前后图象对比情况如图,B、截取以后S 甲后>S 乙后,G 甲后与G 乙后的重力关系不能确定所以P 甲后和p 乙后关系不能确定,故B 错误.C、乙前和甲后相同高高度,上部分重力相同,下部分甲后重力较大,则G 甲后>G 乙前,S甲后<S 乙前,根据P=得,p 乙前<p 甲后,故C 错误.D、甲前和乙后相同高高度,上部分重力相同,下部分甲前重力较大,则G 甲前>G 乙后,S甲前<S 乙后,根据P=得,p 甲前>p 乙后,故D 正确.故选D.7.把甲、乙均分为两部分,甲最初对地面的压强p 甲1=﹣﹣﹣①乙最初对地面的压强p 乙1=﹣﹣﹣②由于它们均为实心正方体,且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设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b.5可得ρ甲ga=ρ乙gb甲切去部分的重G 甲切=ρ甲gV 甲切=ρ甲ga 2h﹣﹣﹣③同理乙切去部分的重G 乙切=ρ乙gb 2h﹣﹣﹣④③:④有==>1可得G 甲切>G 乙切﹣﹣﹣﹣⑤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则此时甲的整体产生的压强p 甲=﹣﹣﹣⑥此时乙的整体产生的压强p 乙=﹣﹣﹣⑦由①⑤⑥可知,p 甲<p 甲1﹣﹣﹣⑧由②⑤⑦可知,p 乙>p 乙1﹣﹣﹣⑨而最初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结合⑧⑨可知,p 甲<p 乙.故选B.8.(1)假设截去角度α等于45°时,M 和N 对桌面的压强相同,当截去角度α小于45°时,如图,沿红色虚线截去,此时剩下N 部分受力面积S 不变,F 增大,由p=可知,压强增大,故可得出的结论:当截去角度α小于45°时,剩下部分的压强始终随α的减小而增大,故AC 错误;(2)当截去角度α大于45°时,如图,沿蓝色虚线截去,由于立方体是质量分布均匀的,因此此时剩下N 部分受力面积S 和F 成比例减小,由p=可知,压强不变,故B 错误,D 正确.故选D.9.由图可知:h 甲>h 乙,由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6因此根据p======ρgh 得:ρ甲gh 甲=ρ乙gh 乙,所以,ρ甲<ρ乙;若在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相同体积,由G=mg=ρVg 可知:切去部分的物体重力G 甲<G 乙;将切去部分交换叠放在剩余部分上,根据p=可知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甲;p 乙′==<=p 乙;由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所以,p 甲′>p 乙′.故选B.10.地面上放置的正方体物体,地面受到的压强:p======ρgh,因为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则p=ρ甲gh 甲=ρ乙gh 乙,由图知h 甲>h 乙,所以ρ甲<ρ乙;由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V 后,S 甲>S 乙,由V=Sh 可知截去的高度关系:△h 甲<△h 乙,减小的压强:△p 甲=ρ甲g△h 甲,△p 乙=ρ乙g△h 乙,△p 甲<△p 乙,因为原来压强相等,所以剩余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p 甲′>p 乙′;因为F=pS,S 甲>S 乙,所以剩余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F 甲′>F 乙′.故选A.11.∵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压力等于重力,A 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 对地面的压力,∴G A <G B ,物体A、B 高度相等,则由G=mg=ρVg=ρgSh 可得:ρA gS A h<ρB gS B h,∴ρA S A <ρB S B ,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使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即:m A ′=m B ′,由ρ=得m=ρV 可得:ρA V A ′=ρB V B ′,即:ρA S A h A ′=ρB S B h B ′,∴h A ′>h B ′,故CD 错误;∵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压力相等,∴根据p=可知:p A ′<p B ′故A 正确,B 错误.故选A.12.由题意知,不管从哪里任意抽取一块,其重力都相等,因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重力,所以其对地面的压力都相等;从最下层抽取一块,此时压强最大,从上面两层任意抽取一块,此时压强最小,∵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1:1∴最大受力面积和最小受力面积为3:2,由p=可得,最大和最小压强之比为3:2.故选C.13.设切去的高度为h,因为甲、乙均匀实心正方体,故p=====ρgh;又因为甲、乙对地面压强的相等,所以ρ甲gh 甲=ρ乙gh 乙,即ρ甲h 甲=ρ乙h 乙,又因为ρ甲>ρ乙,故h 甲<h 乙;若在两个正方体上部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剩余部分的质量分别为m 甲'和m乙',则==因为h 甲<h 乙,则h 甲﹣h<h 乙﹣h;故<1,所以剩余部分的质量m 甲'小于m 乙',故选A.14.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小明的设想:沿竖直方向截取部分乙后,乙对地面的压强不变;将部分乙放在甲上后,能增大甲对地面的压力,从而增大甲对面的压强,由于甲的底面积是一定的,所以增加部分乙的重力后,甲对地产生的压强有可能达不到乙的压强,故应该把“可能不行”的表情包给小明;小红的设想:沿水平方向截取部分乙后叠放在甲上后,乙的压强会减小,甲的压强会增大,故一定能达到压强相等.故选:A.15.海绵的凹陷程度反应了正方体对海绵压强的大小,若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剩余部分仍放在相同的海绵上,压力变小,受力面积不变,由p=可知,甲、乙对海绵的压强都减小,所以海绵的凹陷程度应减小.A、由图知,甲使海绵凹陷的更深,故A 错误;B、由图知,甲和乙使海绵的凹陷都变小,故B 正确;C、由图知,甲使海绵凹陷程度变小,乙使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变,故C 错误;D、由图知,甲使海绵凹陷程度变小,乙使海绵的凹陷程度增大,故D 错误.故选B.16.设甲乙两正方体的边长分别为a、b,由题知a<b,如图所示:沿竖直方向截去相同质量前,p 甲=p 乙;则有ρ甲ga=ρ乙gb,所以ρ甲a=ρ乙b﹣﹣﹣﹣﹣﹣﹣①,设两正方体切去的厚度分别为a′、b′,截去的相同质量,由密度公式可得ρ甲a 2×a′=ρ乙b 2×b′﹣﹣﹣﹣﹣﹣﹣﹣②,由①②可得aa′=bb′,即切去部分的底面积相同,由题意可知,原来正方体的底面积关系为S 甲<S 乙,则此时甲的底面积与原来相比,其底面积变化更大;沿竖直方向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不变,由于此时甲的底面积与原来相比变化更大,所以甲增加的压强更大,故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关系为p 甲′大于p 乙′,则p 甲′:p 乙′的值一定大于1.故选A.17.A、根据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且甲的高度小于乙的高度,可以直接得到甲的密度大于乙,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相同的部分,根据F=G=mg=ρgV 可以得到甲减小的压力就要大于乙减小的压力,但由于甲的底面积大,所以最后甲的压强不一定小于乙的压强,故A 错误;B、两物体原来的压强相等,因为甲、乙都是长方体即柱体,由于原来的压强相同,由公式p=ρgh 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在h 甲小于h 乙条件下,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由公式p=ρgh 可知,甲对水平面的减小的压强大于乙对水平面减小的压强,所以最后甲对水平面的压强小于乙对水平面的压强,故B 错误;C、两个物体原来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由图知甲、乙的重力不确定,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相同的部分,作用面积不变,两个物体减小的压力相同,由于甲的受力面积较大,故甲减小的压强较小,则么甲剩余部分的压强一定大于乙剩余部分的压强,故C 正确;D、在甲、乙上各放一个相同质量的物体,则甲增加的压力与乙增加的压力相等,由于甲的底面积大,所以甲增加的压强较小,最后甲的压强一定小于乙的压强,故B 错误.故选C.18.(1)由图知,切去后甲切去部分与甲整体的比例大于乙切去部分与乙整体的比例,所以剩余部分占整体的比例甲的小于乙的比例,由于甲、乙两个均匀圆柱体质量相等,所以甲剩余部分的重力小于乙剩余部分的重力;由于甲、乙两个均匀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与重力相等,所以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力F 甲<F 乙;由图知,甲的底面积大于乙的底面积,由p=可知,p 甲<p 乙.故选A.19.(1)∵两物体是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均匀正方体,∴G 甲=G 乙,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F 甲=F 乙时,G 甲=G 乙,由图可知,V 甲>V 乙,S 甲>S 乙,∵ρ==,∴ρ甲<ρ乙,∵p=,∴p 甲<p 乙;(2)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L,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且ρ甲<ρ乙,则根据p=ρgL 可知,甲减小的压强小于乙减小的压强,所以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甲′和p 乙′的大小关系为p 甲′>p 乙′.故答案为:ρ甲<ρ乙、p 甲<p 乙;p 甲′>p 乙′.。

2020年上海中考物理压强压轴题专题13 【压轴选择题】液体的压强与浮力结合问题(解析版)

2020年上海中考物理压强压轴题专题13 【压轴选择题】液体的压强与浮力结合问题(解析版)

上海市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压强选择题专项大剖析专题13 液体的压强与浮力结合问题一、常见题目类型1.将两个小球(或物体)分别浸入两种液体中,小球静止时一个漂浮,另一个悬浮(图1)。

2.将两物体分别浸入两种液体中,静止时一个漂浮,另一个下沉到底部(图2)。

3.将两物体分别浸入(或从液体中取出)两种液体中,静止时均下沉到底部(图3)。

4.将一物体分别浸入盛满不同液体的两柱形容器中,(图3)。

二、用到的物理知识1. 阿基米德原理:F 浮=ρ液gV 排。

2. 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即F 浮=G 物。

3. 物体的浮沉条件:①物体的密度ρ物<ρ液,物体漂浮。

②ρ物=ρ液,物体悬浮。

③ρ物>ρ液,物体下沉。

4. 物体浸入柱形容器的液体中,液体对底部增大的压力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漂浮、悬浮或下沉均可)即△F =F 浮。

5. 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液体对柱形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与物体的重力之和。

物体下沉到液体底部时,液体对柱形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与物体受到的浮力之和。

6. 二力、三力的平衡。

二、例题图3甲 乙图4 图1图2【例题1】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一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杯中液面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1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鸡蛋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 .鸡蛋在甲杯中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C .乙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D .甲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

【答案】C【解析】①两个相同的鸡蛋,在甲液体悬浮、在乙液体中漂浮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鸡蛋所受浮力等于鸡蛋的重力,即F 浮=G 蛋,则鸡蛋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F 甲浮=F 乙浮(即鸡蛋排开甲、乙液体的重力相等,质量相等),故A 、B 错误。

②因为 F 浮相同,V 排甲>V 排乙,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 浮=ρ液gV 排可知:液体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

2023年上海市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年上海市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年上海市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2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2分)月球是地球的()A.行星B.恒星C.卫星D.彗星2.(2分)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3.(2分)四冲程汽油机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吸气冲程B.做功冲程C.压缩冲程D.排气冲程4.(2分)以下哪个物体的重力最接近0.5N()A.一张课桌B.一个手机C.一个鸡蛋D.一个中学生5.(2分)甲车从P出发、乙车从Q点出发,甲、乙相向而行;乙比甲早出发1s,甲到Q 点时,乙离P点1m,求此时乙到Q的距离()A.可能为2米B.可能为4米C.一定为8米D.一定为6米6.(2分)R1与R2此时接入电路中的阻值相同,S1断开,S2闭合;求下列操作中,一定可以使电流表示数变大的是()A.闭合S1,断开S2B.闭合S1,向右滑动滑片PC.减小电源电压,闭合S1D.增大电源电压,向右滑动滑片P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题,共24分)7.(3分)家庭电路中的电压是伏,冰箱和洗衣机是连接的,电梯上行过程中,电梯的重力势能在。

8.(2分)诗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中,鹅向前移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的,鹅由于继续向前移动。

9.(3分)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V时,10s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大小为5C,此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A,电流做的功为J;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V时,它的电阻为Ω。

10.(2分)天舟货运飞船在靠近空间站时,相对于空间站是的,货运飞船在飞行过程中温度上升是改变了船的内能。

11.(4分)体积为1×10﹣3m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浮力的方向是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

12.(4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R1、R2中仅有一个发生故障,闭合电键S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大;请写出电表有无示数及对应的故障。

上海市中考物理压强压轴题 专题05 在容器里加物体后,有液体溢出(含解析)

上海市中考物理压强压轴题 专题05 在容器里加物体后,有液体溢出(含解析)

专题05 在容器里加物体后,有液体溢出一、常见题目类型1.将物体甲浸没在柱形容器乙的液体中(图1)。

2.将物块丙放入容器甲的液体中、叠放在柱体乙的上方(图2)。

3.将甲、乙两个实心均匀光滑小球先后分别放入容器中(图3). 4.在柱形物体乙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并将切去部分竖直放在甲容器内(浸没或不浸没)(图4).二、例题【例题1】柱形轻质薄壁容器的底面积为1×10—2米2,如图1所示,甲图4图3 乙图1甲乙甲乙图2丙内盛0。

2米深度的水后置于水平地面上。

① 求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 水。

② 现将一块质量为1.5千克、体积为1×10—3米3的物体完全浸没在容器的水中后,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2450帕。

求此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 容。

【答案】①1960帕;②2940帕。

【解析】 ①p 水=ρ水g h=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3=1960帕②物体浸没在容器的水中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2450帕可求现在水的深度h ':p '水=ρ水g h ' h '= p '/ρ水gh '=2450帕/1×103千克/米3×9。

8牛/千克=0。

25米容器内剩余水的体积为V 剩余水= S h '-V 物=0。

25米×1×10—2米2-1×10-3米3=1。

5×10-3米3现在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图1F 容=G 容=(m 剩余水+m 物)g=(1。

5×10—3米3×1×103千克/米3+1.5千克)×9.8牛/千克=29.4牛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 容= F 容/S =29。

4牛/ 1×10-2米2=2940帕(注意:此题不计算溢出水的质量,更简单。

也可用其他方法求解) 【例题2】如图2所示,盛有水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实心均匀圆柱体乙均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1×10-2米2和0.5×10—2米2.现将两完全相同物块分别放入容器甲中和叠在圆柱体乙的上方,放置前后容器甲、圆柱体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p 甲、p 乙如下表所示。

上海中考物理压强计算专题一附答案

上海中考物理压强计算专题一附答案

压强计算专题一【压强思维导图】i.基础引入:压强变化类计算题和电学压轴题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是两座大山,压的孩子们踹不过气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这块难啃的骨头到底长什么样?我们先来看看压强变化类计算问题主要考到过哪几种题型?注意:思维导图中红色字体标出的是2012年上海一模出现的新题型。

压强变化类计算(1)压强变化量(5)v 、n 取值范围(7)判断解题思路正误七大题型(4)压强变化范围(6)判断计算过程正误(3)固体压强:切割叠放(h 、v 、m )(2)液体压强:抽倒加物(h 、m ):很多学生在这类题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思路,不知道该选用哪个公式?所以我们先来看看两个公式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压强变化分析压强的估值开放性试题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三个实心正方体叠放切割水平切割竖直切割切去相同质量切去相同高度切去相同厚度施压竖直向上竖直向下杯中球杯中木块抽出倒入相同质量相同深度相同体积p gh ρ=p gh ρ=p ghρ=F p s =F p s ='p p p =+∆原'p p p=-∆原人站立时、物理课本对桌面、“二指禅”压强可能是多少?: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主要用到哪些知识点?ii.例题讲解1、如图12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重均为980牛,A 的边长为0.25米,B 的边长为0.4米。

①求正方体A 的密度ρA 。

②求正方体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B 。

③若在正方体A 、B 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ΔV 后,A 、B 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 ´和p B ´,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ΔV 的取值范围。

⑴ ρA =A V A m=gA V A G =千克牛米)(牛/8.9325.0980⨯= 6.4×103千克/米3(3分)(ρB =B V B m =gB V BG =1.5625×103千克/米3)⑵ p B =BS BF =BS B G =980牛/(0.4米)2= 6.125×103帕。

上海市物理中考压强计算精选100题【解析版】_部分5

上海市物理中考压强计算精选100题【解析版】_部分5

m
p容S g
m溢
980帕 1.5 10-2米2 9.8牛/千克
0.25千克
1.75千克
没 31.(长宁)如图 12 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重力 G 均为 90 牛,甲
的边长 a 为 0.3 米,乙的边长 b 为 0.2 米。求:


图 12
① 正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 p 甲; ② 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截去相同的厚度Δh 后,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p 甲′和 p 乙′相等,请计算 截去的厚度Δh。 【答案】
18
p 地=F 地/S=21.56 牛/1×10-2 米 2=2156 帕 ② V = m/ρ=2.6 千克/2.6×103 千克/米 3= 1×10-3 米 3
③ F 水=G 水=m 水 g=2 千克×9.8 牛/千克=19.6 牛 p 水=F 水/S=19.6 牛/1×10-2 米 2=1960 帕 Δp=2450 帕–1960 帕=490 帕
① p水=ρgh=1×103千克/米3×9.8 牛/千克×0.2 米=1960 帕

p容=
F S

G S

39.2 牛+10 牛 0.02为水不溢出,所以地面所受压力的增加量ΔF 地=G 柱=m 柱 g,
圆柱形容器底所受液体压力的增加量ΔF 底=G 排水=m 排 g,
对容器底压强
图 11
① 圆柱体甲放入容器前水的深度。
p 容(帕) p 水(帕)
2450
4410
印1960
2450
水 ② 容器的底面积。
③ i)请判断甲在水中的状态并说明理由(提示:漂浮、浸没、未浸没等)。 ii)圆柱体甲的密度。

2024年上海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练 专题05 压强计算(判断柱体浸没)含详解

2024年上海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练 专题05 压强计算(判断柱体浸没)含详解

专题05压强计算—判断柱体浸没一、常见题目类型1.把柱状实心物体B 全部或切去一部分放入柱状容器中的液体中(图1)。

图2图12.把柱状实心物体先放入柱状容器中,然后向里面加液体(图2)。

二、常用到的分析方法1.柱状实心物体先放入柱状容器中,如果物体未被浸没(水未溢出),如图2所示,则水为柱形,底面积为(S A -S B ),高度为h 水=V 水/(S A -S B );图12.柱状实心物体先放入柱状容器中,如果物体被浸没(水未溢出),如图3所示,则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V 物,水升高的高度为∆h 水=V物/S 容器。

S 容器图3三、例题分析【例题1】(2023浦东新区二模)如图所示,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实心均匀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容器甲的底面积为3×10-2米2;内盛有0.2米深的水;圆柱体乙的底面积为1×10-2米2、高0.5米,密度为3×103千克/米3。

(1)求容器中水的质量m 水;(2)求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p 水;(3)现从乙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Δh ,竖直放入甲内水中,当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最大时,求乙切去厚度Δh 的范围。

甲乙【例题2】(2021杨浦一模)如图(a )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甲置于水平地面,底面积为2S ,容器高0.2米,内盛0.15米深的水。

(1)若容器的底面积为4×10-2米2,求容器中水的质量m ;(2)求0.1米深处水的压强p ;(3)现有密度为6ρ水的圆柱体乙,如图(b )所示,将乙竖放入容器甲中,若要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最大,求乙的底面积的最小值S 乙小。

【例题3】(2022徐汇区二模)如图13所示,圆柱形容器甲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足够高),底面积为S ,甲内盛有深为h 的水。

有一质量为m 、底面积为S 1、高为h 1的实心金属块乙竖直放置在容器甲底部。

①若乙的质量m 为8千克、S 1为2×10-2米2、h 1为0.2米,求乙的密度ρ乙。

2024年上海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练 专题03 压强计算(在柱体或液体中加物体)含详解

2024年上海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练 专题03 压强计算(在柱体或液体中加物体)含详解

专题03压强计算—在柱体或液体中加物体一、常见题目类型1.将物体甲全部或切去一部分体积浸没在容器乙的液体中(见图1)。

2.将乙容器放在甲的上方(见图1)。

3.将另一物体A分别放在柱体甲表面的上方或浸没在容器乙的液体中(见图2)。

4.将一实心物体A分别浸没于甲、乙液体中(见图3)。

图3二、常用到的基础知识与分析方法1.压强:p=ρgh,p=F/S2.变化(增大或减小)的压强:△p=△F/S△p=ρg△h3.把物体放入柱形液体中浸没时,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力:F=pS=ρghS+ρg△h S=G液+G排(F浮)即等于原来液体的重力与物体受到的浮力之和。

F浮=ρ液gV排增大的压力△F=G排=就是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即浮力)。

4.区别液体的压强与固体的压强(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在液体不溢出时,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液=ρ液gh液=F液/S容器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地=F地/S容器=G物体+G容器/S容器5.区别液体的压强与固体的压强(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在液体不溢出时,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Δp液=ρ液gΔh液=ρ液gV物体/S容器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Δp地=ΔF地/S甲==G物体/S甲=ρ物体gV物体/S容器6.理解“轻质薄壁”容器即容器的重力为0,内部液体的受力面积与水平面的受力面积相等。

三、例题分析【例题1】(2023闵行二模)将足够高的薄壁柱形容器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如图9所示,甲、乙两容器中分别盛有深度为0.1米的酒精和质量为1千克的水。

已知容器乙的底面积为1×10-2米2,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甲乙图9。

①求水的体积V水②现将密度为2×103千克/米3的小球放入某个容器内,小球浸没于液体中,此时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恰好。

相等,求该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Δp地【例题2】(2023普陀二模)如图所示,实心正方体甲和盛有水的轻质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桌面上。

上海市中考物理历年(2019-2023)真题分类专项(压强与浮力实验题)汇编(附答案)

上海市中考物理历年(2019-2023)真题分类专项(压强与浮力实验题)汇编(附答案)

上海市中考物理历年(2019-2023)真题分类专项(压强与浮力实验题)汇编五年中考真题一、实验题1.(2020ꞏ上海ꞏ统考中考真题)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圆柱体在水中下降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和台秤示数的变化情况。

他们使圆柱体在水中缓慢下降,将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台秤的示数F2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h(厘米)F1(牛)F2(牛)1 1.0 7.7 10.32 2.0 7.4 10.63 3.0 7.1 10.94 4.0 6.8 11.25 5.0 6.5 11.56 6.0 6.5 11.5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的数据中F1、F2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圆柱体在浸入水的过程中,F1,F2;②表中实验序号的数据表明,圆柱体在相应的位置已全部浸没在水中;③表中两组数据间F1变化量的大小为ΔF1,相应的F2变化量的大小为ΔF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圆柱体在水中缓慢下降的过程中,ΔF1与ΔF2的关系是。

当圆柱体处于实验序号6的位置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为牛。

2.(2019ꞏ上海ꞏ统考中考真题)某小组同学在“探究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向上的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个圆柱体,测力计示数为F0.现将圆柱体悬空放置在一个烧杯中,倒入液体A,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为h,记录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以及F0和F的差为△F.接着,将液体A 替换为液体B,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一、二所示.表一液体A(ρA=1.0×103千克/米3)实验序号h(厘米)F(牛)△F(牛)1 3 8.5 1.52 6 7 33 9 5.5 4.54 125 5表二 液体B(ρB=0.8×103千克/米3)实验序号h(厘米)F(牛)△F(牛)5 3 8.5 1.26 6 7.6 2.47 9 6.4 3.68 12 6 4①根据实验序号1与2与3或5与6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②根据实验序号1与2与3或5与6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③根据实验序号1与5或2与6或3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④本实验中,圆柱体的重力为牛,高度为厘米.2023年模拟题一、实验题1.(2023ꞏ上海奉贤ꞏ统考一模)某小组同学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中:①用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按照图中abcd所示顺序进行实验操作,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F4,小组同学发现测出的结果(F1-F2) (F3-F4)(选填“>”、“=”、“<”),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②他们分析发现了此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2020年上海中考物理压强压轴题专题10 【压轴选择题】液体的抽取倒入(解析版)

2020年上海中考物理压强压轴题专题10 【压轴选择题】液体的抽取倒入(解析版)

专题10 液体的抽取与倒入选择题一、常见题目类型1.分别从两柱形容器中抽出液体,抽出某一厚度(体积或质量)(图1)。

注意抽出的厚度(体积或质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分别向两容器中倒入液体,倒入某一深度(体积或质量)(图2)。

注意倒入的深度(体积或质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向甲容器中倒入液体,从乙容器抽取液体(图3)。

二、分析此类题目常用到的知识:① 液体的压强: p =F /S =G /S =mg /S P =ρgh变化的压强 △P =△F / S △P =ρg △h② 密度: ρ=m/V③ 柱形液体产生的压力大小等于液体自身的重力大小。

即:F = G = mg④ 柱体的体积:V = sh (长方体) V = h 3(立方体)柱体的底面积:S = ab S = h 2三、例题【例题1】A 、B 两个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内部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如图1所示。

若再向两容器内分别注入体积相同的各自原有液体后(都没有液体溢出)。

关于甲、乙的密度和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强的正确判断的是( )图1图2A B图3 图1A .ρ甲>ρ乙,Δp 甲>Δp 乙。

B .ρ甲<ρ乙,Δp 甲>Δp 乙。

C .ρ甲<ρ乙,Δp 甲<Δp 乙。

D .ρ甲>ρ乙,Δp 甲<Δp 乙。

【答案】A【解析】第一步:先比较甲、乙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

根据m 甲= m 乙 ρ甲V 甲=ρ乙V 乙因为 V 甲<V 乙,所以甲、乙的密度 ρ甲>ρ乙。

第二步:比较液体增加的深度的大小关系。

向两容器内分别注入体积相同的各自原有液体后,因为ΔV 甲=ΔV 乙 S 甲<S 乙,所以液体升高的高度为Δh 甲>Δh 乙。

第三步:比较增加的压强的大小关系。

根据△P=ρg △h 可以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强:因为ρ甲>ρ乙,Δh 甲>Δh 乙,所以Δp 甲>Δp 乙。

故答案为A 。

【例题2】如图2所示,两个足够高的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A 、B (底面积S A >S B )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中分别盛有体积相等的液体甲和乙,它们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历年上海市中考物理真题专项(压强)好题汇编(附答案)

历年上海市中考物理真题专项(压强)好题汇编(附答案)

历年上海市中考物理真题专项(压强)好题汇编一.选择题(共14小题)1.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

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 )A.p甲<p乙,F甲>F乙B.p甲<p乙,F甲<F乙C.p甲>p乙,F甲>F乙D.p甲>p乙,F甲<F乙2.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圆柱形容器A,B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现在两容器中各放入一个物体,物体均漂浮在液面上且液体不溢出,小明认为:若两物体质量相等,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能小于乙,小红认为:若两物体体积相等,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能小于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的观点均正确B.两人的观点均不正确C.只有小明的观点正确D.只有小红的观点正确3.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乙质量相等。

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从容器中抽出部分乙后,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若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分别为V甲、V乙,则( )A.V甲可能等于V乙B.V甲一定大于V乙C.V甲可能小于V乙D.V甲一定小于V乙4.如图所示。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B高度相等,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 对地面的压力。

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则切去部分的质量m A′、m B′的关系是( )A.m A′一定大于m B′ B.m A′可能大于m B′ C.m A′一定小于m B′ D.m A′可能等于m B′5.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

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 A、P B和压力F A、F B的关系是( )A.P A<P B,F A=F B B.P A<P B,F A>F B C.P A>P B,F A=F B D.P A>P B,F A>F B 6.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 A<S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 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一定是( )A.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的质量 B.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C.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 D.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可能使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A.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B.将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C.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D.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8.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可能使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A.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B.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C.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D.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9.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

上海初三物理01 压强选择题专题复习-学生版

上海初三物理01 压强选择题专题复习-学生版

压强选择题专题复习题型分类一、图像法(涉及到P或者F)例1.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和乙的质量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切去甲并从容器中抽出乙,且切去甲和抽出乙的高度相同,则比较甲对地面的压强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大小关系()A.p甲一定大于p乙B.p甲一定小于p乙C.p甲一定等于p乙D.p甲可能小于p乙例2.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足够高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倒入相同高度的液体,则剩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压力F的关系是()A.p甲>p乙;F甲>F乙B.p甲<p乙;F甲<F乙C.p甲=p乙;F甲>F乙D.p甲=p乙;F甲<F乙例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力相等.若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不同体积后,则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截去体积的关系是()A.V甲一定大于V乙B.V甲可能等于V乙C.V甲一定小于V乙D.V甲一定等于V乙二、差量法/三态法(基本思想-贯串于其它方法中) 涉及到的状态-----初状态: 变量: 末状态:涉及到的物理量------ 压力、压强(体积/高度)例1.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则剩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 、压力F 的关系是A .p 甲>p 乙;F 甲> F 乙B .p 甲<p 乙;F 甲< F 乙C .p 甲=p 乙;F 甲> F 乙D .p 甲=p 乙;F 甲< F 乙三、比例法(keyword :原来相同高度/体积;切去相同高度/体积;剩余相同高度/体积 主动构造一半、三分之一等条件)例1.如图所示,水平面上的两个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现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去部分液体,抽去液体后,使两容器中液体的高度均为h 。

2024年上海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练 专题07 压强计算(其他类型题)含详解

2024年上海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练 专题07 压强计算(其他类型题)含详解

专题07压强计算——其他类型题1.(2023黄浦一模)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面上,容器的质量为0.2千克、底面积为1×10-2米2。

甲中盛有水,乙中盛有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1)若甲中水的质量为1.8千克,求水的体积V 和甲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p 。

(2)求距容器底部0.1米的A 、B 处,水和酒精压强的差值∆p 。

图10甲2.(2023青浦一模)某科考小组在水平松软的地面上发现了一头大象四足站立时留下的足印,他们测量了足印的深度,并测出每个足印的面积约为4×10-2米2。

他们将一根圆柱形金属棒竖直放置在同样的地面上,发现金属棒在地面上留下的压痕深度正好与大象足印深度相同。

表中是金属棒的数据。

①求金属棒的质量m ;②求金属棒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③求大象的重力G 。

3.(2023徐汇一模)如图14所示,足够高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乙之间有一带有阀门K 的细管相连通(细管横截面积忽略不计)。

此时阀门K 关闭,甲中盛有水。

密度高度横截面积8×103千克/米31.5米5×10-4米2图14①若甲中水的体积为3×10-3米3,求水的质量m水。

②若甲中水的深度为0.2米,求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水。

③若甲中水的深度为H,向乙容器中倒入水,使甲、乙内水的体积相同,此时将体积为V物体丙放入甲中浸没。

再打开阀门K,发现水会通过细管流入甲容器。

已知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3S、2S,水的密度为ρ水,细管与地面距离为h,求物体丙的体积V范围。

4.(2023虹口一模)底面积为2×10-2m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中装满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为1960帕。

①求水的深度h水;②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水;③将物体甲浸没在水中,分别记录放入甲前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1、p1′;然后将水换为某种液体并装满容器,分别记录放入甲前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2、p2′,如下表所示:序号液体种类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放入甲前p(帕)放入甲后p′(帕)1水245034302某种液体28423724(a)小明根据上述信息,求出了容器重力G客,过程如下:根据Δp=ΔFS =G容S而Δp=p2-p1=2842帕-2450帕=392帕所以G容=ΔF=ΔpS=392帕×2×10-2米2=7.84牛请判断:小明的计算是否正确?若正确说明理由,若不正确求出G容;(b)求甲的密度ρ甲。

2024年上海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练 专题06 压强计算(压强与浮力结合题)含详解

2024年上海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练 专题06 压强计算(压强与浮力结合题)含详解

专题06压强计算—压强与浮力结合题一、常见题目类型1.把物体分别浸入两种液体中,静止时一个漂浮,另一个悬浮(图1)。

图1乙甲图2甲乙2.把物体分别浸入两种液体中,静止时一个漂浮,另一个下沉到底部(图2)。

3.将物体浸入盛满不同液体的柱形容器中,(图3)。

甲乙水酒精A图3二、用到的浮力知识1.阿基米德原理:F 浮=ρ液gV 排。

2.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即F 浮=G 物。

3.物体的浮沉条件:①物体的密度ρ物<ρ液,物体漂浮;②ρ物=ρ液,物体悬浮;③ρ物>ρ液,物体下沉。

4.物体浸入柱形容器的液体中,液体对底部增大的压力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漂浮、悬浮或下沉均可)即△F =F浮。

5.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液体对柱形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与物体的重力之和。

物体下沉到液体底部时,液体对柱形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与物体受到的浮力之和。

6.二力、三力的平衡。

三、常用到的分析方法在薄壁柱形容器里加物体,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都要变大。

1.根据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比较物体的浮沉若F 浮=G 物,则物体漂浮或悬浮;若F 浮<G 物,则物体下沉;2.物体的浮沉与压强的变化量的关系若容器对水平面增加的的压强∆p 容与液体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强∆p 液相等∆p 容=∆p 液,则物体一定漂浮或悬浮,与液体是否溢出无关。

若容器对水平面增加的的压强∆p 容与液体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强∆p 液不等,∆p 容>∆p 液,则物体一定下沉到底部,与液体是否溢出无关。

推导过程:如图1所示,柱体甲的重力为G 甲、体积为V 、密度为 甲;现把物块甲竖直放入薄壁柱形容器乙内的水中,乙的底面积为S 乙。

图1(1)水无溢出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为∆p 水=ρ水g ∆h =ρ水g (V 排/S 乙)=F 浮/S 乙容器对水平面压强的增加量为∆p 容=G 甲/S 乙①若∆p 水=∆p 容则F 浮=G 甲结论:物体一定漂浮或悬浮;②若∆p 水<∆p 容则F 浮<G 甲结论:物体一定下沉。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压强(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压强(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压强一、单选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A.帕斯卡B.千克C.牛顿D.秒2.小昕坐飞机去旅游,当飞机在高空平稳飞行时,她从背包中取出一袋密封的薯片,发现薯片袋子比起飞前膨胀一些。

若如图的点M表示起飞前薯片袋内气体的“m-V”关系,则能正确表示起飞后袋内气体的“m﹣V”关系的是()A.点N B.点O C.点P D.点Q3.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滑雪板底面积较大B.图钉帽面积做得较大C.拖拉机装有宽大的履带D.安全锤的锤头做得很尖4.如图甲所示,A、B是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沿水平方向从该模型上方切去一定高度并将切去部分平放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模型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随切去高度h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已知A、B的底面积分别为400cm2和100cm2,B的质量为3.2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圆柱体A的密度为2×103kg/m3B.当该模型切去部分的高度和剩余部分的高度相同时,则切去部分对地面的压强1500PaC.当该模型切去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时,则切去部分的体积可能为700cm3D.若只将B沿水平方向切去四分之一或只将A沿竖直方向切去四分之一,两种情况下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之比26:235.如图所示为某同学自制的气压计,他将气压计由一楼拿到六楼时,细玻璃管中液面会升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玻璃瓶和细玻璃管自制气压计时,瓶中的水不能装满B.细玻璃管中液面升高,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大C.利用自制气压计可以精确测量大气压的数值D.细玻璃管越粗水柱高度变化越明显6.下列所示的情景,解释错误的是()A.甲,自制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B.乙,向停止沸腾的烧瓶底部浇冷水,水会再次沸腾,是因为瓶内气压降低,水沸点随之降低C.丙,利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石油气液化D.丁,体温计玻璃管横截面做成特殊形状,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原理,利于读数7.根据连通器的原理,下列情形中,当水面静止时,液面的位置符合事实的是()A.U形管中的液面位置B.茶壶倾斜时,壶身和壶嘴中的液面位置C.下水道存水弯中的液面位置D.锅炉液位计液面的位置8.轻质圆柱形容器A、B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横截面积S A<S B),盛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两容器中液体的液面高度h相同,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强选择专题【压强思维导图】i.基础引入:压强变化类计算题和电学压轴题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是两座大山,压的孩子们踹不过气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这块难啃的骨头到底长什么样?我们先来看看压强变化类计算问题主要考到过哪几种题型?注意:思维导图中红色字体标出的是2012年上海一模出现的新题型。

压强变化类计算(1)压强变化量(5)v 、n取值范围(7)判断解题思路正误七大题型(6)判断计算过程正误(3)固体压强:切割叠放(h 、v 、m )(2)液体压强:抽倒加物(h 、m ):很多学生在这类题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思路,不知道该选用哪个公式?所以我们先来看看两个公式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压强变化分析压强的估值开放性试题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三个实心正方体叠放切割水平切割竖直切割切去相同质量切去相同高度切去相同厚度施压竖直向上竖直向下杯中球杯中木块抽出倒入相同质量相同深度相同体积p ghρ=p ghρ=p ghρ=Fps=Fps='p p p=+∆原'p p p=-∆原人站立时、物理课本对桌面、“二指禅”压强可能是多少?: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主要用到哪些知识点?ii.例题讲解1.如图2 (a)、(b)所示,若分别治虚线方向切去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实心正方体的左侧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 )A只有图(a)所示情况会发生变化B只有图(b)所示情况会发生变化C图(a)、(b)所示两种情况均会发生变化D图(a)、(b)所示两种情况均不会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 D2、如图2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竖直方向分别将两正方体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并将所截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ˊ甲、pˊ乙的大小关系是()A. pˊ甲大于pˊ乙B. pˊ甲等于pˊ乙C. pˊ甲小于pˊ乙D.无法判断参考答案:A3、甲、乙、丙三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ρ丙。

若要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分别在甲、乙、丙上放置质量为m1、m2、m3的物体,则m1、m2、m3的大小关系是()A m1<m2<m3 。

B m1>m2>m3。

C m1=m2=m3。

D 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A4、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它们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且ρ甲>ρ乙。

若在两个正方体上方分别施加一个竖直、同方向的力F甲、F乙,且施加的力都小于各自正方体的重力,使两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则力F甲、F乙的大小关系为:( )A、可能是F甲>F乙。

B、可能是F甲= F乙。

C、一定是F甲< F乙。

D、一定是F甲= F乙。

参考答案:C5、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p甲>p乙,可能使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的方法是分别()A 沿水平方向截去高度相等的部分。

B 沿水平方向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

C 在上表面中央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相等的力。

D 在上表面中央施加一个竖直向下大小相等的力。

参考答案:A6、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质量相等,密度关系是ρ甲>ρ乙,当在甲、乙两物块上,分别放重为G1、G2的物体或分别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1、F2(F1、F2均小于物块重力)时,甲、乙两物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G1与G2、F1与F2的大小关系是()A .G 1> G 2,F 1> F 2。

B .G 1> G 2,F 1< F 2。

C .G 1< G 2,F 1< F 2。

D .G 1< G 2,F 1> F 2。

参考答案:D7、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正方体,它们的边长之比为3∶1,如图4所示,若沿水平方向截去高度相同的部分,则正方体剩下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 ) A .p 甲> p 乙。

B .p 甲= p 乙。

C .p 甲< p 乙。

D .视截去高度,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参考答案:D8、如图3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下列各项中可能使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A .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B .将体积相等的铁块和铜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C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D .沿竖直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 参考答案:B9、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如图4所示,已知图中液体内M、N两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等,煤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设M、N两点处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 M和p N,则这两处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是 ( )A p M小于p N。

B p M等于p N。

C p M大于p N。

D 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C10、如图2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 ,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可能使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 )A .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B .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C 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D .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参考答案:.B甲乙图4图3(a ) (b )煤油 水●● NM图411、如图3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甲和乙,甲液体的质量大于乙液体的质量。

下列措施中,有可能使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的是(无液体溢出)( )A 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液体甲、乙。

B 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

C 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

D 分别抽出相同质量的液体甲、乙。

参考答案:.C12、如图5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一定能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酒精对容器底部压强的方法是( )A 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B 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C 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D 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参考答案:C13、如图4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A 和B ,已知A 液体的质量小于B 液体的质量。

下列措施中,有可能使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的是(容器中有液体,也无液体溢出)(ρ铁>ρ铝)( ) A 分别在A 、B 中浸没相同质量的实心铁球和铝球。

B 分别在A 、B 中浸没相同体积的实心铁球和铝球。

C 分别从A 、B 中抽出相同质量的液体。

D 分别从A 、B 中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

参考答案:D14、如图3所示,底面积不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已知两液面相平,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相等。

若分别在两容器中放入一个完全相同的实心金属球,液体均无溢出,则( )A .甲对容器底部压力可能大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力B .甲对容器底部压强可能小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强C .甲对容器底部压强一定小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强D .甲对容器底部压力一定等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力 参考答案:C水 酒 精图5 图4AB15、如图3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 和B ,底面积不同(S A >S B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 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 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一定是 ( )A 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

B 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

C 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

D 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的质量。

参考答案:A .16、两个相同的金属球分别浸没在不同液体A 、B 中,盛液体的柱形容器相同,将小球从液体中取出后,容器中剩余液体对底部的压强大小相等,如图4所示。

可以确定小球取出前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A 、F B 和压强p A 、p B 的关系是 ( )A .F A =FB ,p A >p B B .F A <F B ,p A <p BC .F A <F B ,p A =p BD .F A >F B ,p A >p B 参考答案:D17、在图2中,底面积不同的甲、乙圆柱形容器(S 甲>S 乙)分别装有不同的液体,两液体对甲、乙底部的压强相等。

若从甲、乙中抽取液体,且被抽取液体的体积相同,则剩余液体对甲、乙底部的压力F 甲、F 乙与压强p 甲、p 乙的大小关系为 ( )A F 甲<F 乙,p 甲>p 乙。

B F 甲<F 乙,p 甲=p 乙。

C F 甲>F 乙,p 甲>p 乙。

D F 甲>F 乙,p 甲<p 乙。

参考答案:C18、如图3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S A <S B )圆柱形容器A 和B ,分别盛有水和煤油(>ρρ水煤油)水对容器A 底部的压强小于煤油对容器B 底部的压强,现向A 容器中倒入水,B 容器中倒入煤油,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一定倒入的( )图2 甲乙A.水的体积小于煤油的体积B.水的体积大于煤油的体积C.水的质量小于煤油的质量D.水的质量大于煤油的质量参考答案:Div.专题检测1、如图2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可能使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A.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B.将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C.沿水平方向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D.沿水平方向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图 2 参考答案:D2、水平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甲、乙,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样式将甲叠放在乙上。

其中,甲对乙的压强大小相等的样式是()A (a)与(b)B (a)与(b)与(c)C (a)与(b)与(d)D (a)与(b)与(c)与(d)参考答案:C3、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且ρ甲>ρ乙。

若在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相同体积,则它们对地面压强变化量Δp甲、Δp乙的大小关系( )A.Δp甲>Δp乙B.Δp甲=Δp乙C.Δp甲<Δp乙D.都有可能参考答案:A4、三个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将它们沿竖直方向切去厚度相等的部分,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关系是F1<F2<F3,则它们的密度的大小关系是()A.ρ1<ρ2<ρ3B.ρ1>ρ2>ρ3C.ρ1﹦ρ2﹦ρ3D.ρ1﹦ρ2>ρ3参考答案:B5、甲、乙两个圆柱体(ρ甲<ρ乙)分别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S 甲和S 乙,高度分别为h 甲和h 乙。

若均沿水平方向,将两圆柱体截去相等的质量,使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则甲、乙两个圆柱体被截去前的情况可能是图2中的 ( )参考答案:B 6、如图4所示,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