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合集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合集基层指南既充分考虑适宜对象的需要,同时要求具备科学性和同质性,强调精炼、实用和可操作性,涵盖诊疗、防治管理,且每个指南均包括2个版本,在传统完整版基础上,同时推出实践版。
已启动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主要疾病的指南制定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陆续刊出指南50种。
现将已出版的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贡献给大家。
温馨提示:点击题目可阅读全文神经病学题目:☞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题目:☞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题目:☞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题目:☞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呼吸病学题目:☞咳嗽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题目:☞咳嗽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题目:☞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题目:☞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题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题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题目:☞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题目:☞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题目:☞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题目:☞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题目:☞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题目:☞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题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题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题目:☞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18年)题目:☞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题目:☞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消化病学题目:☞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题目:☞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题目:☞慢性腹痛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题目:☞慢性腹痛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心血管病学题目:☞胸痛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题目:☞胸痛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题目:☞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题目:☞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题目:☞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题目:☞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题目:☞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题目:☞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题目:☞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题目:☞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题目:☞室性心动过速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题目:☞室性心动过速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题目:☞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题目:☞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题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题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内分泌学题目:☞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题目:☞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题目:☞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题目:☞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题目:☞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题目:☞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题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题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风湿免疫病学题目:☞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来源: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的解读(全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的解读(全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上感)是呼吸内科最常见的一组疾病,由于其病情一般较轻,诊治相对简单,且疾病本身又具有自限性、预后多较好,因此到目前为止,国内除了2016年《安徽省上呼吸道感染分级诊疗指南》外,尚无此类疾病的规范化指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简称2018年基层指南)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1,2]的制定,可以作为实用性和便捷性都兼具的上感诊断、治疗等工具供基层医生参考使用。
本文旨在对该指南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帮助基层医生更好地依据指南进行临床实践。
一、概述上感是一种最常见的良性自限性疾病,主要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2018年基层指南强调了上感是一组疾病的总称,而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鼻窦炎、急性会厌炎、急性中耳炎,因此患者临床症状可能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给基层医生诊断带来一定困扰。
引起上感的病原体大部分为病毒,小部分为细菌,2018年基层指南中提到的上感病原体种类与既往教科书和相关疾病指南涉及的病原体类似。
上感出现的症状主要由机体的免疫应答所致,而非病毒对呼吸道的直接损害。
2018年基层指南没有提及上感具体的发病率和病毒感染的潜伏期。
既往数据显示成人平均每年发生上感2~6次,儿童平均每年6~8次[3]。
大部分普通感冒病毒的潜伏期(从接触感染物到出现症状的时间)为24~72 h,通常持续3~10 d[4],但多达25%的患者临床疾病可能持续长达2周,尤其是吸烟者[5]。
大多数导致感冒的呼吸道感染病毒在再次暴露后能够再次感染[6]。
然而,若后续感染是由相同或类似的病原体所致,病情通常较轻且病程较短[7]。
二、识别、诊断与转诊(一)识别2018年基层指南中关于上感的诊断分类主要是通过诱因、症状和体征的结合。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要点汇总
94.《咳嗽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要点一、概述在内科门诊,咳嗽是最常见的求诊症状,对患者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有负面影响,需要规范诊治。
按病程咳嗽可分为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每天痰量10m1)。
根据X线胸片检查结果可将慢性咳嗽分为两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即传统概念的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在社区人群中患病率约10%,可占国内呼吸专科门诊量三分之一左右,30~40岁年龄段最多,男女比例接近。
二、病因学分析(一)病因急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普通感冒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其次为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等原有疾病的加重,或者为环境因素或职业因素暴露。
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后咳嗽(PIC),其次为慢性咳嗽的亚急性阶段,少部分为迁延性感染性咳嗽。
慢性咳嗽常见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和变应性咳嗽(AC),共占慢性咳嗽病因的70%~95%。
国内以CVA最常见,占慢性咳嗽病因的32.6%,其次为UACS和EB,而GERC近年有增多趋势。
其他病因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气管-支气管结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性咳嗽、支气管肺癌和心理性咳嗽等。
少见和罕见咳嗽病因所占比例很少,但涉及病因繁多。
少部分慢性咳嗽患者即使经全面检查和治疗,病因仍无法明确,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或特发性咳嗽,近年来亦称之为“咳嗽高敏综合征。
(二)病理生理机制由于咳嗽反射传人神经分布较广,因此除呼吸系统疾病外,消化、心血管、耳鼻喉等系统的疾患也可引起慢性咳嗽。
三、诊断方法与原则(一)病史(二)查体(三)辅助检查1.X线胸片:2.外周血常规:3.气道可逆性检查:4.肺功能检查5.诱导痰细胞学检查:6.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7.变应原皮试和血清IgE检查:8.24h食管pH值-多通道阻抗监测:9.CT检查:10.支气管镜检查:四、急性咳嗽的诊治首先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不全、气胸、肺栓塞及异物吸人等危重症,因多伴有其他症状或体征故判断不难,必要时转诊上级医院。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一、定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 tracheobronchitis)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和咳痰。
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冷时[1,2]。
二、病因(一)感染多由病毒所致,细菌、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少见[3]。
(二)物理、化学刺激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的吸入,均可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1]。
(三)过敏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过敏原均可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的变态反应[1]。
三、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一)临床表现1.症状:起病较急,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之出现干咳或伴少量黏痰,痰量逐渐增多、咳嗽症状加剧,偶可痰中带血[1,4]。
咳嗽持续时间通常< 30 d[4]。
全身症状较轻,可有轻到中度发热,高热少见。
2.体征:两肺呼吸音多粗糙,部分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二)辅助检查1.外周血常规:多数病例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无明显改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2.不建议对疑似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进行胸部常规影像学检查和肺功能检查[5]。
当出现咯血、呼吸困难、肺部实变体征等症状或体征时需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
(三)诊断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咳嗽,有至少1种其他呼吸道症状如咳痰、气喘、胸痛,并且对于上述症状无其他疾病原因解释,可对本病作出临床诊断。
(四)鉴别诊断需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鉴别的疾病见表1。
(五)基层医疗机构转诊1.经过抗感染、镇咳、化痰和解痉抗过敏等治疗后症状没有改善而且持续进行性加重的患者。
2.初始诊断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患者咳嗽持续超过8周,需进一步明确病因或鉴别诊断的患者。
四、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治疗策略在于最大程度地减轻症状。
对于许多轻微咳嗽患者,日常活动及睡眠不受影响时,可选择观察。
对于显著的喘鸣、活动后或夜间咳嗽明显,影响学习、生活、工作和睡眠,甚至可能引起气胸、肋骨骨折、晕厥等并发症的患者可予相关对症治疗[1,6]。
小儿肺咳颗粒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效果
小儿肺咳颗粒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效果作者:卢明成马志龙马美婧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22年第11期[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肺咳颗粒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天水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试验组(n=52)予以小儿肺咳颗粒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对照组(n=52)予以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清指标差异。
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试验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低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肺咳颗粒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具有显著效果,能积极改善患儿肺功能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并提升患儿免疫功能,安全性与疗效俱佳,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肺咳颗粒;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急性支气管炎;肺功能;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616(2022)11-0114-04急性支气管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基于各种致病原(病毒、细菌、肺炎支原体等)侵袭引发支气管黏膜炎症且累及气管,严重者将发展为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统计结果提示,急性支气管炎常见于婴幼儿群体,尤其以3~8个月婴儿比例最高,约占呼吸道疾病就诊患儿比例的14.6%[1]。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能够有效缓解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对改善患儿肺功能指标亦有良好效果,但患儿仍需接受其他药物辅助治疗[2]。
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中华医学会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司委托开始组织编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具体编写工作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联合各专科分会共同协作完成。
此编写工作是落实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的重要举措,对于贯彻落实新时期"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推动分级诊疗建设,推动国家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基层指南既充分考虑适宜对象的需要,同时要求具备科学性和同质性,强调精炼、实用和可操作性,涵盖诊疗、防治管理,且每个指南均包括2个版本,在传统完整版基础上,同时推出实践版。
已启动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主要疾病的指南制定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目前经过呼吸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组的呼吸专家和全科专家们以及来自基层一线的全科医生们的充分沟通、反复论证及审修,部分常见呼吸疾病基层诊疗指南已正式完稿,将在本刊陆续刊出。
我们希望广大读者能针对基层指南的内容、形式、指导性、实用性等方面积极反馈意见和建议,以利于我们编写出基层真正适用的疾病诊疗指南,共同推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设。
一、概述(一)定义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这种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近年哮喘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 000万人。
亚洲地区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亚洲的成人哮喘患病率在0.7%~11.9%,平均不超过5%,近年来平均哮喘患病率有上升趋势。
中国的哮喘患病率也逐年上升,2010年在中国7个地理区域的8个省市进行的"全国支气管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China asthma and risk factors epidemiologic investigation study),简称CARE研究,采用多级随机整群抽样入户问卷调查,共调查了14岁以上164 215人,其结果显示我国14岁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1.24%。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解读PPT课件
细菌感染时CRP水平升高。
病原学检查
一般情况下无需进行病原学检查,当患者病情严重或考虑 有并发症、治疗效果不佳等情况时,可进行相关病原学检 查。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流行病学、鼻咽部的 症状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阴性 胸部影像学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 。
鉴别诊断
需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 他疾病鉴别,如过敏性鼻炎、流 行性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等 。
药品储备
基层医疗机构应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和实际需求,合理储 备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用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病 毒药、抗生素等。
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机制
转诊标准
明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向上级医院转诊的标准,如病情较重、 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等。
转诊流程
建立规范的转诊流程,包括患者评估、转诊申请、转诊审批、患者 转运等环节,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安全地转诊到上级医院。
跟踪管理
对转诊患者的诊疗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和病 情变化,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THANKS。
未明确病原菌前,可根据经验选用广谱抗生素。
02
抗生素选择
常用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具体选择应根
据患者情况、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而定。
03
注意事项
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足量、足疗程原则,避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同时
要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促进医患沟通,增强患者信心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医生应尊重患者,关心患者的疾苦和需求,与患者建立互信、互 助的良好关系。
充分沟通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支气管哮喘(哮喘)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分期哮喘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二、危险因素哮喘的发病是遗传和环境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很多变应原和触发因素会导致哮喘急性发作。
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室内变应原(尘螨、家养宠物、霉菌、蟑螂等);室外变应原(花粉、草粉等);职业性因素(面粉加工、动物饲养、大棚种植及塑料、纤维、橡胶制造等行业);食物(鱼、虾、蛋类、牛奶等);药物(阿司匹林、抗菌药物等);非变应原因素(寒冷、运动、精神紧张、焦虑、过劳、香烟、厨房油烟、空气污染、刺激性食物等)[1]。
三、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一)诊断标准1.可变的呼吸道症状和体征:(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客观证据:有气流受限的证据[在随访过程中,至少有一次气流受限的证据,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0.75],同时具备以下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1)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 ml);(2)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每日监测PEF2次、至少2周);(3)抗炎治疗4周后,肺功能显著改善(与基线值比较,FEV1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 ml);(4)运动激发试验阳性(与基线值比较,FEV1降低>10%且绝对值降低>200 ml);(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使用标准剂量的乙酰甲胆碱或组织胺,FEV1降低≥20%)。
《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要点
《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要点一、概述(一)定义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这种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近年哮喘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三)分期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
2.慢性持续期:指患者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
3.临床缓解期:指患者无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并维持1年以上。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诱因或危险因素很多变应原和诱因会导致哮喘急性发作,常见的诱因见表1。
(二)发病机制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可概括为气道炎症-免疫机制、神经调节机制和遗传机制。
1.气道炎症-免疫机制:(1)气道炎症形成机制:(2)气道高反应性(AHR):(3)气道重构:2.神经调节机制:3.遗传机制:(三)病理三、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一)诊断1.临床表现:困难。
多与接触过敏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经支气管舒张剂等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
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
夜间及凌晨发作/加重是哮喘的重要临床特征。
有些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其哮喘症状在运动时出现,称为运动性哮喘。
此外,临床上还存在无喘息症状的不典型哮喘,患者可表现为慢性咳嗽症状,以咳嗽为唯一症状的不典型哮喘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音,呼气音延长。
但非常严重的哮喘发作,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表现为“沉默肺”,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常运动和发绀常出现在严重哮喘患者中。
2019-2020版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临床解读
x线胸 片
• 部分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少数病例无异 常表现。
• 不建议对疑似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 进行胸部常规影像学检查。
• 当出现咯血、呼吸困难、肺部实变体征 等症状或体征时需进行胸部影像检查。
诊断标准
急性起病。
主要症状为咳嗽,伴有其他呼吸道症状如 咳痰、气喘、胸痛。
上述症状无其他疾病原因解释,可对本病 作出临床诊断。
• 复方氧化铵、溴己新、N-乙酰半胱氨酸、 氨溴索和标准桃金油等均具化痰作用。
解痉抗过敏 • 可予氨茶碱、沙丁胺醇和马来酸氯苯那敏 等。
抗感染治疗
• 不推荐对急性单纯性气管-支气管炎进行常 规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可能对某些患
者有益。一般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
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
疾病预后与管理
(一)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症状在几周 内消退,极少需要进行长期随访。对 于高龄、免疫抑制宿主、孕妇需注意 病情变化。对于有持续咳嗽(超过8周) 的患者,可能有必要实施进一步评估。
(二)指导吸烟患者戒烟,避免受凉、劳 累,防治上呼吸道感染;改善生活卫 生环境,避免过度吸人环境中的过敏 原和污染物;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物理、化 学刺激
• 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的吸人,均可
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过敏反应
• 多种过敏原均可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的变 态反应。常见者包括花粉、有机粉尘、
真菌孢子等。
病理
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淋巴细 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纤毛细胞损伤、脱落;
黏液腺体增生、肥大,分泌物增加。
炎症消退后,气道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可 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
2018版基层版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解读
值增加>200 ml); (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检查中的任何一条,并除外 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三、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
(一)诊断标准 2、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客观依据 (1)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增加>
12%,且FEV1绝对值增加>200 ml); (2)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 %(每日监测
PEF 2次,至少2周) ; (3)抗炎治疗4周后肺功能显著改善(与基线比较 FEV1增加>12%
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 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 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以及细 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 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 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 经治疗后缓解。
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 应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一系列 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构。
-11-
抗原
肥大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 神经激活 上皮细胞脱落
血浆渗出 水肿形成
上皮纤维化 感觉神经激活
胆碱能反射
平滑肌收缩 肥大 / 增 生
哮喘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急性 炎症
慢性 炎症
气道 重塑
支气管收缩 粘膜水肿
气道分泌增多
气道狭窄
症状
-12-
炎症细胞数量增加 上皮损伤
细胞增殖 细胞外基质增多
中国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 (2018年)解读
前言
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针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研究分析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录的总计8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对象,随机以每组44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单独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针对对照组,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针对观察组,将两组的肺功能情况、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作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PVC、FEV以及PEF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1组的呼吸正常时间、咳嗽停止时间以及喘息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77.27%),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增加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调节肺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顺尔宁;布地奈德;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小儿支气管哮喘是幼儿时期的常见肺系疾病之一,与过敏原接触、气候变化、先天性遗传因素等有关,患儿会出现咳嗽、喘息以及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危害了患儿的身体健康[1]。
本次研究通过我院收录的88例患儿为对象分别采用单独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和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将两组的肺功能情况、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作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总计8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对象为对象,随机以每组44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的年龄平均(5.26±0.48)岁,病程平均(1.84±0.41)年,男23例,女21例。
对照组的年龄平均(5.31±0.45)岁,病程平均(1.90±0.47)年,男23例,女21例。
两组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要点汇总
214.《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要点结核病是由结核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是影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
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结核病患者,尤其是痰菌阳性者,主要通过把含有结核菌的微粒排到空气中进行飞沫传播。
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肺结核患病人数多。
一、定义与分类肺结核是指发生在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的结核病变,占各器官结核病总数的80%~90%。
根据病变部位及胸部影像学表现的不同,有以下类型:(一)原发性肺结核(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三)继发性肺结核(四)气管支气管结核(五)结核性胸膜炎二、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危险因素:有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存在生活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等社会因素,属于婴幼儿、老年人、HIV感染者、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使用者,或慢性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和尘肺等。
2.临床症状:具有结核中毒症状,育龄期女性可有月经不调。
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伴咯血是肺结核的常见可疑症状。
结核累及胸膜时可表现随呼吸运动和咳嗽加重的胸痛。
呼吸困难多见于干酪样肺炎、大量胸腔积液和严重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
3.体征:体征多寡不一,取决于病变性质及范围。
4.辅助检查:(1)X线胸片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常规首选方法。
(2)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是判断是否存在结核菌感染的主要检测方法。
(3)病原学检查:直接涂片抗酸杆菌镜检是简单、快速和较可靠的方法,但欠敏感,至少检测两次。
(4)胸水检查:存在胸腔积液者可行胸腔穿刺术抽取胸水进行胸水常规、生化、结核菌等相关检查。
(二)鉴别诊断1.肺炎: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支气管扩张:4.肺癌:5.肺脓肿:6.纵隔和肺门疾病:7.其他发热性疾病:三、转诊(一)紧急转诊建议1.存在较严重的合并症或并发症:大气道狭窄有窒息风险者;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症状及体征者;发生大咯血、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2.治疗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肝衰竭、急性肾衰竭、严重皮肤过敏反应、严重骨髓抑制或明显出血倾向等。
黄龙止咳颗粒联合布地奈德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黄龙止咳颗粒联合布地奈德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作者:张冠峰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1年第20期[關键词] 喘息性支气管炎;布地奈德;黄龙止咳颗粒;炎症因子[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20-0073-04Effect and mechanism of Huanglong Cough Granules combined with budesonide on children with asthmatic bronchitisZHANG GuanfengMedical Department,Tai′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in Shandong Province,Tai′an 271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Huanglong Cough Granules combined with budesonide on children with asthmatic bronchitis, an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drug trea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96 children with asthmatic bronchit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9 and July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with 48 children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budesonide aerosol inhalation treatment, whil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budesonide aerosol inhalation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aking Huanglong Cough Granules orally. The effective rates, disappearance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s, changes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incidences of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5.83%,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8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CRP,TNF-α,IL-6 and IL-10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CRP, TNF-α, IL-6 and IL-10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4.17%, which was similar to that of 2.08%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sthmatic bronchitis, the application of Huanglong Cough Granules combined with budesonidecan enhance the clinical efficacy, shorten the rehabilitation time, and lower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children. This treatment is safe and worth promotion.[Key words] Asthmatic bronchitis; Budesonide; Huanglong Cough Granules; Inflammatory factor喘息性支气管炎,是指有喘息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炎,影响患儿睡眠质量及食欲状态,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能力,需积极治疗。
肺力咳合剂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对支气管炎患儿症状改善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年8月第20卷第10期肺力咳合剂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对支气管炎患儿症状改善及炎症指标的影响司晓静(河南省内黄县妇幼保健院儿科内黄456300)摘要:目的:探讨肺力咳合剂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对支气管炎患儿症状改善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00例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
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肺力咳合剂治疗。
持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指标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坏死因子-琢、白介素-6、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肺力咳合剂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支气管炎效果良好,有助于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减轻炎性反应,且药物安全性高,患儿易耐受。
关键词:支气管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肺力咳合剂;炎症介质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0.10.015支气管炎多因呼吸道病毒感染,导致毛细支气管水肿、充血、黏液分泌增多,临床症状以喘憋、持续性干咳、发热为主,多发于2.5岁以下小儿[1]。
目前多采用抗生素配合雾化吸入、吸痰等综合治疗方案,多数患儿均可缓解。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属于抗感染药物,具有较强抗菌活性,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2]。
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耐受性较差,西药停药后易反复发作,若长期用药还易产生耐药性。
而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根据神、气、形分析病机、病因与病情,分出证型,辨证论治,具有良好的效用。
气管-支气管基层诊疗指南
四川省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潘英
目录
疾病概述
定义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疾病临床表现、诊断与转诊
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转诊
疾病治疗和管理
对症治疗 抗感染治疗 疾病管理
目录
疾病概述
定义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持续咳嗽(超过4周)的要进 一步评估 排除慢性咳嗽的其他病因 • CVA • 支气管结核 • 胃食管返流病等
疾病预防
• 指导吸烟者戒烟 • 避免受凉、劳累,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 避免过度吸入环境中的过敏原,防治空气污染 • 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呼吸道抵
抗力
总结
•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病毒多见)、物理、化学 刺激或过敏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在。
变应性鼻炎患者通常有鼻后滴漏,可引起咳嗽。鼻腔检查时,患者有明显的急性鼻炎表现且伴 有咽后壁引流。
鼻咽部症状明显;一般无显著的咳嗽、咳痰; 胸部X线或胸部CT正常。 肺部无异常体征;
常有流行病史;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重, 根据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 可出现高热、全身肌肉酸痛、头痛乏力等症状,结果可确定诊断。 但呼吸道症状较轻;
– 住院治疗 – 口服皮质类固醇 – 糖尿病 – 充血性心力衰竭
可酌情使用抗生素: 1、其中一项且年龄≥ 80 岁的患者 2、其中两项且年龄≥65 岁的患者
药物:青霉素类、头孢素,大环内酯类或呼吸喹诺酮类
疾病管理
预后良好,症状在几周内消退,极少需要进行长期随访
以下情况需注意病情变化 • 高龄 • 免疫抑制宿主 • 孕妇
诊断
急性起病 主要症状为咳嗽,可伴有其他呼吸道症状如
急性气管-气管炎基层治疗指南
急性气管-气管炎基层治疗指南背景急性气管-气管炎是上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咳嗽、喉咙痛和咳痰等症状。
本指南旨在提供基层医疗机构对急性气管-气管炎的治疗指导,以帮助临床医生提供最佳的患者管理。
诊断1. 患者的主要症状应包括咳嗽、咽痛和咳痰;可伴有发热、四肢乏力等全身症状。
2. 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并明确诊断为急性气管-气管炎。
治疗方案1. 休息与保暖- 患者应尽量保持休息,减少体力活动,避免过度疲劳。
- 注意保持室内环境温暖,避免着凉。
2. 大量饮水- 患者饮水应充足,可喝温开水、糖水、稀饭等流质食物,以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3. 有效止咳嗽药物- 对于咳嗽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有效的止咳嗽药物,如川贝枇杷膏等。
4. 抗生素使用- 对于急性气管-气管炎,常见病原体为病毒感染引起,因此抗生素治疗并不常见。
- 仅在特殊情况下,如病情严重、合并其他疾病、老年患者等,可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
- 抗生素的具体使用应根据病原菌敏感性和患者的病情而定,需谨慎使用。
5.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可辅助应用相应的药物,如退热药、止咳药、解痉药等。
预后与复查大多数急性气管-气管炎患者预后良好,症状在数日至数周内逐渐缓解。
对于症状持续加重、出现并发症等情况,应及时复查并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参考资料- 无法确认的内容不进行引用-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最新的研究成果,灵活运用治疗方案,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协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管理流程
支气管哮喘治疗常用吸人装置的选择与特点
概述 危险因素 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
治疗 疾病管理
支气管哮喘患者 诊断流程
长期管理和随访
1.评估哮喘控制水平:检查患者的症状或PEF日记,评估症状控制水平(ACT 评分),如有加重应帮助分析加重的诱因;评估有无并发症。 2.评估肺功能:哮喘初始治疗3-6个月后应复查肺功能,随后多数患者应至少 每1~2年复查一次,但对于具有急性发作高危因素、肺功能下降的患者,应 适当缩短肺功能检查时间。 3.评估治疗问题:评估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检查吸人装置使用情况及正 确性,必要时进行纠正;教育患者需配备缓解药物;询问对其他有效干预措 施的依从性(如戒烟);检查哮喘行动计划,如果哮喘控制水平或治疗方案变化 时应及时更新哮喘行动计划。
慢性持续期哮喘的治疗
1.药物治疗: (4)哮喘常用控制类药物剂量: ②ICS/LABA: ✓常用药物:氟替卡松/沙美特罗,50/100 μg或50/250 μg,每次0.1~1吸,2
次/d;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0/4.5 μg,每次1-2吸,2次/d。 ✓常见不良反应:大剂量使用LABA可引起心悸、手抖、肌颤或低血钾。
1.药物治疗: (4)哮喘常用控制类药物剂量: ①ICS: ✓ 吸人给药:ICS局部抗炎作用强,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较小,全身不良反应较少。
常用药物及剂量:布地奈德,低剂量200~400 μg/d;中剂量400~800 μg/d;大剂量>800 μg/d; 丙酸氟替卡松,低剂量100-250 μg/d;中剂量25-500 μg/d;大剂量>500 μg/d。 ✓ 口服给药:用于应用大剂量ICS/LABA后仍不能控制的慢性持续性哮喘和激素依赖性哮喘,一 般推荐半衰期较短的激素,推荐采用每天或隔天给药的方式,泼尼松的每日维持剂量最好≤10 mg。 ✓ 常见不良反应:长期吸人临床推荐剂量范围内的ICS是安全的,少数患者出现口咽局部的不良反 应(如嘶哑、咽部不适和念珠菌感染等),吸药后应及时用清水含漱口咽部,选用干粉吸人剂或加 用储雾器可减少上述不良反应。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哮喘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概述 危险因素 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
治疗 疾病管理
危险因素
✓哮喘的发病是遗传和环境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很多变应原和触发因素会 导致哮喘急性发作。
✓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室内变应原(尘螨、 家养宠物、霉菌、蟑螂等);室外变应原(花粉、草粉等);职业性因素(面粉 加工、动物饲养、大棚种植及塑料、纤维、橡胶制造等行业);食物(鱼、虾、 蛋类、牛奶等);药物(阿司匹林、抗菌药物等);非变应原因素(寒冷、运动、 精神紧张、焦虑、过劳、香烟、厨房油烟、空气污染、刺激性食物等)。
支气管哮喘患者长期(阶梯式)治疗方案
慢性持续期哮喘的治疗
1.药物治疗: (3)降级治疗原则: ①当哮喘症状控制且肺功能稳定至少3个月后,治疗方案可考虑降级,若患者存在急
性发作危险因素或固定性气流受限,需在严密监控下进行降级治疗; ②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降级治疗:避开呼吸道感染、妊娠、旅游等情况; ③每一次降级治疗都应视为一次试验,使患者参与到治疗中,记录哮喘状态(症状控
2.缓解类药物:又称急救药物,急性发作时可按需使用。包括速效吸人和口 服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福莫特罗、全身性激素、吸人性短效抗胆碱 能药物(SAMA)、短效茶碱。
3.其他治疗哮喘药物:抗组胺、抗过敏药物及中医中药。
慢性持续期哮喘的治疗
1.药物治疗: (1)初始治疗: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开始哮喘的控制治疗。 ✓大多数哮喘患者推荐吸人低剂量ICS作为初始治疗方案;若患者大多数天数
慢性持续期哮喘的治疗
1.药物治疗: (4)哮喘常用控制类药物剂量: ③LTRA: ✓ 常用药物:孟鲁司特钠,10mg,1次/d。 ✓ 常见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胃肠道症状,停药后可恢复。 ④茶碱: ✓ 常用药物:茶碱缓释片,每次0.1-0.2 g,2次/d。 ✓ 常见不良反应:有效血药浓度与中毒浓度接近,且影响茶碱代谢的因素较多,如同时应用甲氰咪胍、喹诺
水平分级
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哮喘控制测试(ACT)问卷
哮喘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要点
转诊指征
✓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向综合医院呼吸专科转诊: 1.紧急转诊:当哮喘患者出现中度及以上程度急性发作,经过紧急处理后症
状无明显缓解时应考虑紧急转诊。 2.普通转诊: (1)因确诊或随访需求需要做肺功能检查(包括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
预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一级预防:孕妇及胎儿避免香烟环境、经阴道分娩,婴儿期避免使用对乙 酰氨基酚和广谱抗生素,孕期多进食富含维生素D和维生素E的食物,母乳 喂养等均可降低儿童哮喘的发生。
2.哮喘患者应避免或减少接触室内外过敏原、病毒感染、污染物、烟草烟雾、 药物等危险因素。
健康教育
1.正确使用吸入装置的指导和培训 2.增加用药依从性 3.传授哮喘知识 4.病情自我监测和管理
慢性持续期哮喘的治疗
1.药物治疗: (2)长期治疗方案:整个哮喘的治疗过程需要对患者进行连续性的评估,观察疗效并 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从第2级到第5级的治疗方案中都应该有以ICS为主的哮喘控制药 物。在每一级中都应按需使用缓解药物。如果使用当前治疗方案不能使哮喘得到控制, 治疗方案应该升级直至达到哮喘控制为止。
>200 ml); (4)运动激发试验阳性(与基线值比较,FEV1降低>10%且绝对值降低>200 ml); (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使用标准剂量的乙酰甲胆碱或组织胺,FEV1降低≥20%)。 ✓符合上述1、2两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可以诊断
为支气管哮喘B1。
哮喘非急性 发作期控制
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 (实践版·2018)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Dr. HAN
背景
概述 危险因素 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
治疗 疾病管理
定义及分期
✓支气管哮喘(哮喘)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 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威清 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
制、肺功能、危险因素),书写哮喘行动计划,密切观察症状控制情况、PEF变化、 定期随访,确保患者有足够的药物恢复到原来的治疗方案; ④通常每3个月减少ICS剂量25%~50%是安全可行的。 若患者使用最低剂量控制药物达到哮喘控制1年,并且哮喘症状不再发作,可考虑停 用哮喘药物治疗。
慢性持续期哮喘的治疗
酮类或大环内酯类等药物可影响茶碱代谢而使其排泄减慢,增加其毒性,致恶心、呕吐、心率增快、心律 失常等。 ⑤长效抗胆碱能药物: ✓ 常用药物:噻托溴铵干粉吸人剂,18μg,每次1吸,1次/d。 ✓ 常见不良反应:妊娠早期妇女和患有青光眼或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应慎用。
慢性持续期哮喘的治疗
2.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可减轻哮喘患者的症状、减少未来急性发作风险 包括以下措施: (1)脱离变应原。 (2)鼓励患者戒烟及避免香烟暴露,进行规律的体育活动。 (3)了解所有成年起病的哮喘患者的职业情况并尽可能识别和去除职业相关哮 喘。 (4)处方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前需询问患者有无哮喘,并告知哮喘患者若哮 喘症状加重时需停用NSAIDs。 (5)建议患者多吃水果、蔬菜。
概述 危险因素 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
治疗 疾病管理
诊断标准
1.可变的呼吸道症状和体征: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
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呜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有哮喘症状、夜醒每周1次及以上或存在任何危险因素,推荐中/高剂量ICS 或低剂量ICS/IABA治疗;对于严重的未控制哮喘或有哮喘急性发作者,推 荐短程口服激素,同时开始选择大剂量ICS或中剂量ICS/LABA作为维持治 疗。 ✓近期研究旧显示按需应用ICS/LABA(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轻度哮喘有 效且不良反应更少,是治疗轻度哮喘的选择之一。
诊断标准
2.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客观证据: ✓有气流受限的证据[在随访过程中,至少有一次气流受限的证据,第1秒用力呼气容
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0.75],同时具备以下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 (1)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
ml); (2)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每日监测PEF2次、至少2周); (3)抗炎治疗4周后,肺功能显著改善(与基线值比较, FEV1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
验、运动激发试验等); (2)为明确过敏原,需要做过敏原皮肤试验或血清学检查; (3)经过规范化治疗哮喘仍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概述 危险因素 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
治疗 疾病管理
哮喘药物分类
1.控制类药物:需要每天使用并长期维持的药物。包括吸人性糖皮质激素、 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ICS/LABA)、全身性激素、白三烯调节剂(LTRA)、 缓释茶碱、抗IgE单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