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管理学》考研名师陈孝彬讲义和习题解析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圣才出品】
第2章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1.怎样解释下列概念?管理文化环境资源教育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答:(1)管理:管理是指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
管理具有两重性,它是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管理的这种属性,表现在管理必须也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
管理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①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②管理都是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③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
④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2)文化: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用来表达一定历史时代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也用来说明具体社会、部落、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的特点。
狭义的文化特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机构等。
文化是个有机系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统一的整体,其基础是物质生产的发展。
制度文化体现为一定社会的机构和制度,联结着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文化是社会现象,具有历史连续性。
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在阶级社会中,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具有阶级性。
文化还具有民族性,每个民族文化都有其特定的内涵。
(3)环境:环境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外部条件。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系统,它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系统之中。
这个更大系统就是环境,它对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
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环境,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另一类是特殊环境,主要指组织内部环境,或称工作环境。
(4)资源:资源泛指社会财富的源泉。
它既包括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也包括社会资源如资金、人才、信息等。
在诸多资源中,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对管理者来说最为重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计划)【圣才出品】
第7章 教育计划7.1 复习笔记一、教育计划1.教育计划的起源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教育计划,即作为教育行政管理学上的计划,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代至60年代产生并获得明显发展的。
有人把它称之为现代教育计划。
(1)教育计划的特点①综合性,即它的内容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校外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设想。
②长期性,是指它揭示了5年、10年或20年这样长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并以达成此目标为目的。
③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密切相接。
(2)教育计划产生与发展的背景①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战后重建和如何发展的问题。
②由于苏联早一步实施了计划教育,取得了以1957年卫星上天为标志的巨大成果。
这一计划教育的成功,对世界震动很大,影响和促进了世界教育的计划化。
③随着科技竞争而来的教育竞争的展开,使教育计划在各国迅速建立起来。
2.教育计划的定义(1)教育计划的定义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2)教育计划的特征①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计划的前提。
②教育计划是量化了的教育政策目标或教育发展目标。
③教育计划具有技术性。
教育计划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包含着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战略上的决策,以及实施方案的建立等程序或步骤。
3.教育计划的类型(1)按照教育计划的规模可以分为教育事业规划和教育计划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区别在于,规划是对较大范围、较大规模及较长时间内教育发展总方向、大目标、主要实施步骤及重大措施的设想。
计划相对规划而言,是指在规划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政策、任务做出的较短时间的具体安排和落实措施,计划的发展指标、措施步骤、时间安排都比较详尽、具体。
(2)按照计划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教育的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是相对而言的。
一般说来,中期计划是长期计划的中间站,短期计划则为实现中、长期计划的一个实际步骤。
从这种认识出发,一个完整的长期计划应包括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这几个相对部分。
《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名师陈孝彬习题详解
《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名师陈孝彬习题详解《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名师陈孝彬课习题详解第1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1.1复习笔记一、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管理学的定义(1)广义的教育管理学广义的教育管理学是指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研究的对象,以中央或地方的教育法令、法规为指导,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对整个教育行政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组织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以实现管理目标优化的一门现代科学。
(2)狭义的教育管理学狭义的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构建学校和社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和健全学校组织及其运行机制,优化办学资源,调动全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的一门现代科学。
2教育管理学的性质(1)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
(2)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一方面,教育管理学研究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诸因素如何进行组合。
因此,教育管理学就成为教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教育管理学又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
因此,它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3)教育管理学的文化性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理论与方法有其共同的地方,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这些差异除了经济与物质条件上的差异之外,主要表现为观念形态和文化传统的差异。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我国处理教育工作各方面关系的基本原则。
二、教育管理学的特点1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管理需要智慧、经验和勇气,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启迪思考、开阔眼界、增长智慧的科学。
2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管理者不能仅靠从历史文献、前人的科学著作以及各种法令、法规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来解决新问题,教育管理学就是让人学会如何迎接挑战,同自己的困境做斗争的科学。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圣才出品】
第13章 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13.1 复习笔记一、学校效能概述1.学校效能的概念关于学校效能的界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本质属性定义,二是操作化定义。
(1)本质属性定义本质属性定义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概括。
在学校效能的本质特征定义上,学者们的意见较为一致,大多数人认为:学校效能是学校选择目标的适宜程度及实现学校功能的程度。
(2)操作化定义操作化定义是为了便于研究操作而对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具体化表述。
在学校效能的操作定义上,学者们的分歧较大,不同的学者所强调的方面不同。
这一领域的主流研究主要关注了学校在促进学生学业成就提高上的贡献,但批评者则认为,应该涵盖范围更广的衡量教育目标实现情况的指标,如公众及服务对象对教育的满意度,学校对社区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
2.学校效能模型由于学校效能研究视角的不同,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学校效能模型,划分了多种学校效能类型。
目前划分的标准主要有三种:一是学校系统的构成及投入-产出过程;二是学校的目标或功能;三是产生效能主体的层次。
(1)学校效能的社会系统模型这一模型是荷兰学者谢润斯从社会系统论的角度提出的,如图13-1所示。
社会系统模型,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重视学校的生产功能,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产出,将学校效能等同于学校质量效果,强调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学生。
图13-1 学校效能研究的理论模型(2)学校效能的“功能-层次”模型香港学者郑燕祥从学校在现代及未来社会应承担和发挥的功能出发,划分出了25种学校效能。
如表13-1所示。
表13-1 五层面、五类别的学校效能“功能-层次”模型此外,这25种功能还可以表现为时间长度上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被分为长期功能和短期功能。
长期功能是指学校长期所产生的持续功能。
短期功能是学校短期内产生的外显功能。
由于学校效能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因此,不同研究所强调的学校效能常常并不相同,此外,就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不同效能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很清楚,一种效能高并不一定保证其他效能也高,一种效能在某一层面上高,也并不保证其在其他层面上也高,同一效能在不同层面上的表现有时还是相互冲突的。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行政体制)【圣才出品】
第4章 教育行政体制4.1 复习笔记一、教育行政体制及其类型1.教育行政体制的含义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是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
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行政体制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2.教育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是指教育行政组织的形态。
根据教育行政权力的划分及行使方式的不同,教育行政体制可以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两种基本类型。
(1)集权制①含义: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其下属地方政府和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一切措施都必须以中央制定的法令和指示为准的教育行政体制。
集权制一般以法国为代表,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基本上也属于集权制。
②优缺点:优点在于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统筹全局、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便于调节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统一办教育的标准,保持全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缺点在于易使教育行政缺乏弹性,难以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也常束缚下级机关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分权制①含义: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和地方政府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有完全的独立权力,中央政府对其在权限内的事项不加干涉的教育行政体制。
分权制一般以美国为代表。
②优缺点:优点在于可以使教育行政管理具有弹性,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还可以充分发挥地方、下级机关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缺点在于权力过于分散,会带来对教育事业在领导与管理上的政令不统一、地方各行其是等问题,造成教育发展上的盲目混乱、教育行政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正确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是教育行政体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各国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做了许多尝试,一些国家在其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教育行政上的中央与地方合作制,这是一种介于集权与分权两者之间的制度。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师人事行政【圣才出品】
第11章教师人事行政1.教师人事行政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答:教师人事行政是指教育行政部门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制度和措施对教师的选拔任用、调配、培训、考核、工资、奖惩及福利待遇等事宜所实施的管理。
教师人事行政的根本目的是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质量高、数量足的教师。
教师人事行政是开发教师人才资源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人事行政具有重要的意义:(1)教师人事行政可以对教师实施综合管理和优化配置教师的选拔任用、培训等工作不仅注意教育的现实需要而且预测到未来的需要,不仅要注意现实的选拔还要为未来投资,不仅要对适用的教师个体进行分析还要对全国或地区的教师整体进行分析。
此外还要考虑各级各类教师之间的比例,优化组合与平衡发展的问题,以保证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的优化和教育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2)教师人事行政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实际承担者,是直接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人员,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说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
教师是教师人事行政工作的对象、客体,对教师进行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根据教育的发展制定教师需求预测和培养计划、制定师资的管理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以实现教师人事行政的最终目的,即发展教育。
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你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的职业吗?为什么?答:根据学术标准衡量,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它需要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训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
之所以说教师是专业性职业,主要原因如下:(1)教师职业资格的取得有严格的规定,在职前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
教师在正式上岗之前,一般都必须接受非常系统而长期的师范教育,学习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培训教学技能,在中小学校获得实际的教学经验。
对于没有接受系统的师范教育,要想成为一名教师,还必须经过专门的考试和资格认定,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12-19章)【圣才出品】
第12章教育信息的管理与公开1.教育信息有哪些重要作用?答:教育信息,是指教育部门(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也包括相关政府机构),在从事教育管理活动中所产生、获取和拥有的信息。
教育信息管理,则是指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以及相关政府机构,对其所拥有的教育信息的管理。
教育信息的作用主要有:(1)为制定教育政策与决策提供信息基础信息是决策的基础,科学的决策是建立在准确可靠、全面系统的信息基础之上的。
决策者只有获得大量可靠的信息,在保证信息收集、传递的真实性和分析推理的无误性的情况下,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2)对教育工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对教育信息的分析有助于发现教育工作中的偏差,并及时向主管部门发出预警信息,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正常、协调发展。
(3)为日常的教育管理与研究提供信息咨询教育信息不仅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强教育部门的科学管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为地方教育研究机构提供了分析的基础资料。
(4)用于各级学校的管理和提高质量学校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是微观教育过程,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对与学校水平评价有关的教育信息比较关注,如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辍学率、留级率、考试合格率、升学率、教师学历合格率、图书达标率、实验设备达标率、办学条件达标率、危房率等,这些信息与学校日常管理和改进措施有着比较直接的关系。
(5)促进社会公众了解、支持和监督教育教育信息的公开化,为促进社会各界了解、支持和监督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帮助和导向作用。
2.教育信息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答:教育信息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教育信息管理的主体来看,需要履行以下主要职能:收集与沟通、分析与解释、预测与引导、研究与开发、公开与保密。
(1)收集与沟通①信息收集收集信息是教育行政部门最基本的信息管理工作,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对教育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并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进行决策与规划提供信息基础。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在收集信息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信息服务的对象需要进一步拓宽。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圣才出品】
第13章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1.你如何理解学校效能?答:(1)学校效能的含义学校效能是指学校发挥某些积极作用的能力及其实际结果。
它包括学生学业学习成就、学生生活教育、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师发展、教师教学投入、家长肯定度、小区支持、学校气氛、学校公共关系、资源的获取以及行政绩效等等,因而能够达成学校教育的目标。
(2)高效能的学校应具备的特征①在行政领导方面:在高效能的学校里面,校长领导有方,有卓越的教学领导能力,有正确的办学理念,并能逐步实现明确的教育目标;能致力于建设优质的学习建筑环境以及和谐的校园气氛;支持并贯彻教育政策与措施,同时不断创新精进,提升教育质量;能力行学校行政透明化、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与人性化。
②在教师教学方面:在高效能的学校里面,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整体素质,能参与学校的决策;工作满意度高,同事之间合作关系融洽;教学认真、教法得当;对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师生关系良好;能持续研究进修,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③学生学习方面:高效能的学校重视学生的行为表现,能采用有效的方法维持学生纪律;给予学生最大的学习机会,赋予学生责任与自治;学生学业表现良好,并能得到系统客观地评价;永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感。
④家长及社区支持方面:高效能的学校需要家长的参与及支持,需要社区的支持,还需要终生学习的社区环境。
2.简述学校效能的主要测量方法。
答:学校效能的测量方法的进步是推动学校效能研究发展的主要动力。
学校效能的评价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效能的测量;二是学校之间效能差异的测量。
(1)学校效能测量的含义测量是对可以用线性的方式来加以描述的量分配数量的过程。
对学校效能的测量就是要以线性方式表述学校效能特征,并依据一定尺度来为每个学校分配一个学校效能量。
学校效能一般是指学校对学生成就增长的贡献。
由于影响学生成就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学校效能往往与其他影响学生成就增长的因素混在一起,所以,必须在排除学校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后,才能准确测量学校效能。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育行政体制【圣才出品】
第4章教育行政体制1.简述教育行政体制的含义及其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答:(1)教育行政体制的含义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
(2)教育行政体制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意义①教育行政体制可以根据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育的发展方向、速度、规模作出计划,以保证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②教育行政体制可以行使其组织职能是指为实现教育发展目标及教育计划所建立的组织机构体系,及通过组织机构的各种活动实现教育资源即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作用。
③教育行政体制可以发挥其管理职能,能对教育资源的管辖使用等进行管理,使教育事业顺利进行。
④教育行政体制可监控教育发展及教育行政的既定目标及计划,使教育活动及教育行政活动有秩序、有节奏地进行,并避免偏离目标,使其不断向前推进。
⑤国家教育行政体制可以为地方和学校提供诸如信息、咨询、协调、资助等服务项目,在决策环境和管理条件上对下级施以影响。
2.教育行政的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利弊是什么?答: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其下属地方政府和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一切措施都必须以中央制定的法令和指示为准。
在教育上实行中央集权制的突出代表是法国。
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和地方政府在其管辖范围内,有完全的独立权力,中央政府对其在权限内的事项不加干涉。
实行分权制的典型代表是美国。
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与分权制各有利弊:(1)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统筹全局、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便于调节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统一办教育的标准,保持全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
但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又极易使教育行政管理缺乏弹性,难于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也常束缚下级机关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育行政上的分权制最大的长处在于,可以使教育行政管理具有弹性,避免一刀切,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可使教育适应各地的实际需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1.什么是教育管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答: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它是以中央或地方的教育法令、法规为指导,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对整个教育行政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组织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以实现管理目标优化的一门现代科学。
狭义的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构建学校和社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和健全学校组织及其运行机制,优化办学资源,调动全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的一门现代科学。
(1)教育管理学的性质①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
②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管理学就是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
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
③教育管理学的文化性。
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理论与方法有其共同的地方,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这些差异除了经济与物质条件上的差异之外,主要表现为观念形态和文化传统的差异。
(2)教育管理学的学科特点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
教育管理学就应该是启迪思考、开阔眼界、增长智慧之类的科学。
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
管理者如果只想从历史的文献、以及各种法令、法规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来解决新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教育管理学就是叫人如何迎接挑战,同自己的困境做斗争的科学。
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
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处理问题要经过三个阶段,识别信息、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每个管理者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体系,作为管理行为的准则。
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
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目录第1章 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 教育行政体制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教育行政组织及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教育政策与法律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 教育计划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教育督导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教育财政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 教育课程行政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 教师人事行政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 教育信息的管理与公开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 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详解第14章 学校管理过程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 学校组织管理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 学校质量管理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16.3 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 学校建筑管理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17.3 考研真题详解第18章 学校公共关系管理 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 18.3 考研真题详解第19章 学校领导 19.1 复习笔记 19.2 课后习题详解 19.3 考研真题详解弘博学习网————各类考试资料全收录内容简介本书是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4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信息的管理与公开)【圣才出品
第12章 教育信息的管理与公开12.1 复习笔记一、教育信息及其分类1.教育信息教育信息,是指教育部门(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也包括相关政府机构),在从事教育管理活动中所产生、获取和拥有的信息。
教育信息管理,则是指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以及相关政府机构,对其所拥有的教育信息的管理。
2.教育信息的作用(1)为制定教育政策与决策提供信息基础信息是决策的基础,科学的决策是建立在准确可靠、全面系统的信息基础之上的。
决策者只有获得大量可靠的信息,在保证信息收集、传递的真实性和分析推理的无误性的情况下,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2)对教育工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对教育信息的分析有助于发现教育工作中的偏差,并及时向主管部门发出预警信息,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正常、协调发展。
(3)为日常的教育管理与研究提供信息咨询教育信息不仅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强教育部门的科学管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为地方教育研究机构提供了分析的基础资料。
(4)用于各级学校的管理和提高质量的教育信息比较关注,如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辍学率、留级率、考试合格率、升学率、教师学历合格率、图书达标率、实验设备达标率、办学条件达标率、危房率等,这些信息与学校日常管理和改进措施有着比较直接的关系。
(5)促进社会公众了解、支持和监督教育教育信息的公开化,为促进社会各界了解、支持和监督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帮助和导向作用。
3.教育信息的分类(1)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按照信息反映的事件性质不同,可以把信息分为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两类。
①正面信息反映的是政府在教育领域当中所取得的成绩与良好的效果。
②负面信息反映的是教育领域中的失败或失误的信息。
(2)常规信息与危机信息根据信息所反映的事件发生的状态,可把信息分为常规信息与危机信息两类。
①常规信息是指正常教育工作中所产生的信息。
②危机信息反映的是突发事件中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这类信息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破坏性、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控制性,并且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强烈的反应。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考研真题和答案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二、简答题三、论述题四、材料分析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第2章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第3章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第4章教育行政体制第5章教育行政组织及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第6章教育政策与法律第7章教育计划第8章教育督导第9章教育财政第10章教育课程行政第11章教师人事行政第12章教育信息的管理与公开第13章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第14章学校管理过程第15章学校组织管理第16章学校质量管理第17章学校建筑管理第18章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第19章学校领导•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教育管理过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研]答:教育管理过程是为实现教育管理的预定目标,将系列的教育管理活动,按一定顺序结合起来所形成的动态管理的客观程序;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机关的领导下,充分利用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发挥计划、组织、控制、激励等职能,使整个教育管理系统有效运转、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
2形成性评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研]答: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和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
它测试的次数较频繁,概括的水平较低,重在实施过程中依据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及时调整和改善教育教学过程及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即对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及时地发现其问题并有步骤地予以矫正,对已经掌握的学生进行强化和鼓励,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掌握学习。
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形成性测验来判断,同时也应辅之以日常作业和评价者的观察来共同完成。
3教育计划[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研]答: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则、步骤、方法的总和。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督导)【圣才出品】
第8章 教育督导8.1 复习笔记一、教育督导的意义1.教育督导的含义教育督导也常被称作教育视导,是指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按照督导的原则和标准,使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行政工作和学校工作通过精密的观察、调查和考核,进而作出审慎的分析和评定,指出成绩和缺点,并提出积极改进意见,使教育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的活动。
它是教育行政的一个职能,是教育行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教育督导的性质(1)教育督导的实质是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如行政领导机关或专门监督机关对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监督,其价值取向主要是秩序和效率。
这种监督实际上是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一种手段。
(2)作为行政监督的教育督导所具有的指令性、执法性和权威性①教育督导工作所具有的指令性是有限的行政指令性。
教育督导是上级对下级的、以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为前提进行的,因此具有指令性。
但由于教育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现代督导的专业性和民主性,通常情况下,教育督导机构或督学对被督导单位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是指导性的。
②教育督导工作具有执法性。
教育督导的执法性表现在教育督导机构与人员依法进行以引导被督导者给予重视并加以贯彻,达到保证执法的目的。
另一方面是通过各类督导活动的经常性的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其违法行为以达到有效实施法规的目的。
③教育督导工作的权威性。
作为行政监督的教育督导的权威性,与行政监督一样来自其凭借的职权和法纪。
现代教育督导活动越来越强调督导人员不仅依靠职权去影响被督导者,更要依据自然权力即个人所具有的知识、品行、性格魅力、领导艺术等引导被督导者。
3.教育督导的意义(1)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加强政府对教育宏观调控的重要途径;(2)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实现依法治教的需要;(3)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的需要。
二、教育督导的基本职能与具体任务1.教育督导的两个基本职能——监督和指导教育督导的职能,是指教育督导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又指教育督导机关及人员为执行其任务所进行的职务活动。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圣才出品】
第3章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1.对教育管理理论发生重大影响的管理流派有哪几个?答:有四个管理流派的理论对教育管理理论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分别是:(1)“科学管理”理论以泰勒为代表人物。
科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管理人员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标准;采取标准化管理;必须对工人进行岗位培训,为了鼓励工人打破定额,建立岗位标兵制度和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2)科层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马克思·韦伯。
科层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职位分类、权力分层、法定资格、委其责任、遵纪守法、理性关系、固定工资。
(3)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梅奥。
他实施的“霍桑试验”奠定了行为科学的基础。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以人性假设为出发点。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的核心内容,领导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系统理论代表人物为切斯特·巴纳德、西蒙、卡斯特。
系统理论要求一切工作都要从整体目标出发,而不是从局部出发。
为了整体目标的实现,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系统论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一些教育管理人员把系统理论作为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来研究和解决教育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2.科学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的哪些方面可以应用?哪些方面不能应用?答:“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以泰勒为代表。
此理论产生于对企业的管理,而学校不同于企业,因此,科学管理理论不能全部应用于教育。
(1)科学管理理论可以应用于教育的有如下方面:①科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把这个方面应用在教育管理上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避免管理上的浪费现象,使教育投入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
②在上岗前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
员工的素质关乎到产品的质量,而教师的素质则关系到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因此,在教师任教之前必须要对其进行培训,以达到能够胜任教书育人的资格。
③建立岗位标兵制度和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为了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可以采用树立模范标兵的方法,并给予经济和精神上的奖励,在教师中间产生竞争意识,同时也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从而推进学校的发展。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课程行政)【圣才出品】
第10章 教育课程行政10.1 复习笔记一、教育课程的含义及编订权1.教育课程的含义教育课程,在教育行政中一般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目的、范围和进程的总和。
简言之,教育课程的基本含义是指学校的课业内容及其进程。
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行政关心和作用的重要领域。
2.教育课程的编订权(1)教育行政体制对教育课程编订权的影响①教育行政体制为中央集权型的或者说中央集权色彩浓重的国家,其教育课程编订权,一般在中央或国家一级。
法国、前苏联、日本、韩国、埃及等国基本属于这一类。
②教育行政体制为分权型或具有明显分权倾向的国家,对教育课程的管理权一般留给地方教育行政机构与学校,通常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
如德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基本属于这一类型。
(2)教育课程编订权划分的发展趋势近年来,由于各国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使教育发展的重心逐渐从规模的扩大转向质量的提高,因此,课程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各国教育课程编订权的划分也由于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发生了变化。
其变化的趋势呈现为:课程编订权在地方的国家适当向中央集权,而课程编订权在中央的适度向地方放权。
(3)我国教育课程的编订权①建国以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教育课程的编订权一直属于中央。
这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或批准颁发的一系列有关教育和课程的法规和行政性法规中有明确的规定。
②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我国积极推进了教育课程的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建立课程机构、下放课程编订权、制定法规、推行“三级课程制”(中央、省市、县)等措施,使我国长期以来教育课程编订权高度集中于中央、教育课程单一的现象不断得到改善,逐步走向中央与地方适度分权,统一与多样相结合。
二、教育课程的构成内容1.教学计划(1)教学计划的含义教学计划是学校教育课程的总体规划,2001年我国课程改革后,改称课程方案。
它不仅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而且是课程的重要内容。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学校组织管理【圣才出品】
第15章学校组织管理1.学校组织的“非营利”性质应如何理解?答:非营利性组织是指那些具有为公众服务的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所得不为任何个人牟取私利,组织自身具有合法的免税资格并可为捐赠人减免税的组织。
学校组织属于非营利性组织,但其非营利性并不意味着学校不能获得盈利,而是意味着对学校的盈利有特别的限制:(1)不能分红不能分红是指学校本身可以有盈利和积累,但盈利与积累不得分配给投资者,而必须继续投入扩大办学规模或改善办学条件。
(2)学校存续期间不得转让财产或将其用于担保这一规定本身是相当苛刻的,意味着学校的财产处置权是受限制的。
(3)清算后财产的有限返还如果学校终止,清算后的剩余在返还或折价返还投资者的投入后,其余的由有关部门统筹安排或者收归国有,继续用于教育事业。
这三条中,关键是第一条不能分红,其他两条都是为了避免变相分红或抽逃教育资产而做出的规定。
概括而言,学校组织的非营利性并不意味着其不能获得盈利,而是不能分红或变相分红,必须继续用于教育事业。
2.有哪几种基本的组织理论,其内容要点是什么?答:(1)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又称经典组织理论,它产生于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
这一理论体系最初的理论表述出现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一论著里。
后来马克斯·韦伯在研究商业、政治和宗教组织的基础上,写出《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提出了完全按照理性建立起来的理想化的、高效率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的基本特点包括:①建立专业分工,把组织的全部活动划分为若干基本作业,作为公务分给组织成员。
专业化的分工可以使工作规范化,提高效率。
②形成等级化的指挥系统。
各种公职和职务都按照职权组织起来,每一职位有明文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③理性地进行人事行政,人员的任用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规定每一职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范围,根据个人所具备的技术资格进行任命,通过考试来进行,所任用的人员要进行专业训练。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13-19章)【圣才出品】
第13章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13.1复习笔记一、学校效能概述1.学校效能的概念关于学校效能的界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本质属性定义,二是操作化定义。
(1)本质属性定义本质属性定义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概括。
在学校效能的本质特征定义上,学者们的意见较为一致,大多数人认为:学校效能是学校选择目标的适宜程度及实现学校功能的程度。
(2)操作化定义操作化定义是为了便于研究操作而对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具体化表述。
在学校效能的操作定义上,学者们的分歧较大,不同的学者所强调的方面不同。
这一领域的主流研究主要关注了学校在促进学生学业成就提高上的贡献,但批评者则认为,应该涵盖范围更广的衡量教育目标实现情况的指标,如公众及服务对象对教育的满意度,学校对社区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
2.学校效能模型由于学校效能研究视角的不同,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学校效能模型,划分了多种学校效能类型。
目前划分的标准主要有三种:一是学校系统的构成及投入-产出过程;二是学校的目标或功能;三是产生效能主体的层次。
(1)学校效能的社会系统模型这一模型是荷兰学者谢润斯从社会系统论的角度提出的,如图13-1所示。
社会系统模型,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重视学校的生产功能,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产出,将学校效能等同于学校质量效果,强调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学生。
图13-1学校效能研究的理论模型(2)学校效能的“功能-层次”模型香港学者郑燕祥从学校在现代及未来社会应承担和发挥的功能出发,划分出了25种学校效能。
如表13-1所示。
表13-1五层面、五类别的学校效能“功能-层次”模型此外,这25种功能还可以表现为时间长度上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被分为长期功能和短期功能。
长期功能是指学校长期所产生的持续功能。
短期功能是学校短期内产生的外显功能。
由于学校效能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因此,不同研究所强调的学校效能常常并不相同,此外,就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不同效能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很清楚,一种效能高并不一定保证其他效能也高,一种效能在某一层面上高,也并不保证其在其他层面上也高,同一效能在不同层面上的表现有时还是相互冲突的。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圣才出
第2章 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2.1 复习笔记一、管理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1)管理的产生管理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特有的一种现象,也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管理。
(2)管理的职能①组织和开发生产力的职能管理可以把处于分散状态的生产力诸因素进行合理组合,对生产运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这样就可以达到扩大再生产的目的。
②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职能马克思把这种管理职能称作“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
他分析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资产者通过管理来实现其对雇佣劳动者的统治、奴役和剥削,榨取他们的剩余劳动。
③管理具有两重属性:a.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同社会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属性,它具有组织共同劳动、协调生产过程的作用,是超越一切生产关系而存在的。
b.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同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来决定的。
在有阶级的社会里,管理的社会属性的核心是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它是有阶级性的。
(3)管理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也就越来越高。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习型组织和虚拟现实技术在管理上的应用,使管理科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管理是观念形态的文化,管理行为是受着某种价值观所支配的(1)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
它是人类在长期的改造自然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观念定势、思维定势和价值定势,具有民族性。
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
(2)组织文化文化不仅体现在各个民族之中,它还表现在各个不同的社会群体之中,形成了各自的群体文化,也就是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反映了组织精神和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由三个部分组成:①组织在物质环境和物质条件中的文化氛围;②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③组织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管理学》名师陈孝彬讲义和习题解析
第1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1.1复习笔记
一、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1教育管理学的定义
(1)广义的教育管理学
广义的教育管理学是指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研究的对象,以中央或地方的教育法令、法规为指导,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对整个教育行政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组织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以实现管理目标优化的一门现代科学。
(2)狭义的教育管理学
狭义的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构建学校和社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和健全学校组织及其运行机制,优化办学资源,调动全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的一门现代科学。
2教育管理学的性质
(1)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
(2)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一方面,教育管理学研究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诸因素如何进行组合。
因此,教育管理学就成为教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教育管理学又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
因此,它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3)教育管理学的文化性
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理论与方法有其共同的地方,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这些差异除了经济与物质条件上的差异之外,主要表现为观念形态和文化传统的差异。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我国处理教育工作各方面关系的基本原则。
二、教育管理学的特点
1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
管理需要智慧、经验和勇气,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启迪思考、开阔眼界、增长智慧的科学。
2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
管理者不能仅靠从历史文献、前人的科学著作以及各种法令、法规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来解决新问题,教育管理学就是让人学会如何迎接挑战,同自己的困境做斗争的科学。
3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
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处理问题要经过三个阶段:识别信息、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每个管理者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体系,作为管理行为的准则。
4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
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既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又要灵活地选择管理方式和方法。
5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
无论是改造一个旧的或有缺陷的教育系统,还是构建一个新的教育系统都需要管理者的规划、策略、运筹的技能和方法。
教育管理重在行动,重在效益。
三、现代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1背景
据美国著名教育管理学家罗尔德·坎贝尔的看法,从20世纪初开始,教育管理才成为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的一个独特领域。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管理才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从古典的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教育管理模式演变受着三种因素的影响
(1)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事业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教育同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及教育内部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做出回答,这就是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呼唤着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
(2)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在教育管理领域中,教育科学工作者把调查、统计、测量、评价、预测、诊断、实验、预算之类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教育管理之中。
如果没有现代的科学技术所提供的认识工具和科学方法,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是不可能的。
(3)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就对教育管理理论的辐射作用
现在学校管理中广泛采用的目标管理、质量管理、校园文化管理和人的行为管理都是借鉴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对教育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影响,推动了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
四、教育管理学内容的三个层次
1教育事业的管理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管理要解决以下方面的问题:
(1)教育要面向21世纪,培养跨世纪人才,在教育的宏观管理上需要做好哪些理论上和实际上的准备?
(2)在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中,什么样的科学和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兴国?
(3)如何从理论上提高认识,在方法上提高有效性,正确处理我国转型期引发的教育系统的矛盾?
(4)如何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5)如何制定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规划,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类型、结构、数量、质量、领导体制、投资体制、办学体制、评价体制提出明确的要求?
(6)如何明确教育法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和它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保障我国教育事业沿着法制的轨道前进?
(7)如何改变中、西部地区教育的落后状态,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女童教育?
(8)如何改变基础薄弱的学校?
(9)在办学体制上如何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2对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
(1)学校与社区的关系
每个学校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如何识别和捕捉机遇,主动去迎接挑战,引导学校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2)学校发展规划和计划
规划和计划就是设计学校的未来,安排学校的未来。
制定规划的关键是预测、决策和运筹的科学化、民主化。
(3)学校的组织建设
学校管理是通过组织来实现的。
学校组织无论在组织的层次与结构上,在职务、责任、权利的配置上还是在信息的沟通与联络上都要考虑到文化、科学、教育的特点。
(4)学校秩序
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工作经验的积累都是建立在稳定、平衡、有序的学校秩序之上的。
但学校环境又是动态的,学校管理者就是要在动态的环境下求得新的平衡。
(5)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
办学离不开资源,学校管理就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开发和组合,起到增殖的效益。
(6)学校文化与管理机制
运用学校管理机制和文化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的创造力和才能能否充分发挥,关键在于管理。
3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1)学校管理者的影响力场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相互影响的过程。
教育管理学就是要告诉人们扩大管理者的影响力场,要从自己是否善于正确地使用权力、自己的智能结构完善程度和本人的品德修养等方面来研究和改进。
(2)学校管理者的类型
美国学者布莱克和莫顿在《新管理方格》一书中,按照关心业务的程度和关心人的程度,各自划分为九个等级,然后把关心人的程度和关心业务的程度结合起来,形成了81种管理者类型。
每个学校管理者都可以对照理论,从管理方格图上找到自己所属的类型,明确自己距离理想的管理者还有多远。
(3)学校管理者智能结构
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智能大致有下列五个方面:
①概念的能力;
②决策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的能力;
③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④组织实施能力;
⑤自我反省和评价的能力。
学校管理者应该从各个方面努力,完善自己的管理智能结构。
五、教育管理学的教与学
1学习教育管理学的用处
学习教育管理学有着广泛的用途。
教育管理学的知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职业技能性的知识,如教育调查、教育统计、教育评价、教育测量之类;另一种属于思想方法、价值观念。
前一种学会了即能使用,后一种要经过体验、领悟和学习者自己的再创造。
2教好教育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
(1)教育管理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是通过教学活动唤起学习者对本学科有较高的期待。
(2)教育管理学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向学习者传授系统的教育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更为重要的是使学习者学会思考,把他们智力的潜能释放出来。
(3)教育管理学教学的难点不在于内容是否深奥,而在于如何把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学习者的信仰和追求。
(4)教育管理学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5)教育管理学教学中容易发生的错误:
①关于教育管理的标准环境和非标准环境问题;
②关于教育的常规管理和例外管理的问题;
③关于教育管理中人与事的关系;
④关于权力在教育管理中如何应用的问题;
⑤教育管理学的教学起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