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山水环境的西湖建筑分析

合集下载

城市水系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水系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水系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引言城市水系规划设计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塑造等方面。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体的城市水系规划设计案例,探讨不同城市在水系规划设计上的经验和教训,以期为今后的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案例一: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一个典型的城市水系规划设计案例。

该项目位于新加坡市中心的滨海湾地区,占地面积约101公顷,由一系列人工建造的湖泊和运河组成。

设计者通过巧妙地利用地形和建筑物,将滨海湾花园与周围的城市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水景景观。

该项目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城市水系规划与城市景观设计相结合。

滨海湾花园中的湖泊和运河不仅起到了水资源调节和水环境净化的作用,还成为了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设计者还在水系规划中融入了丰富的植被和艺术装置,使整个滨海湾花园成为了一个宜人的城市绿洲。

然而,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的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该地区地势较低,存在排水困难的情况。

在强降雨时,湖泊和运河的排水能力不足,容易造成水位上涨和洪涝灾害。

因此,在今后的城市水系规划设计中,应注重排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以确保城市的防洪安全。

案例二: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运河系统是世界闻名的城市水系规划设计案例。

这个城市建立在水上,通过一系列运河将城市分割成小岛,形成了独特的水上交通网络。

阿姆斯特丹的运河不仅起到了交通运输的作用,还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阿姆斯特丹的运河系统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运河的设计考虑到了城市的发展需要和环境保护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保持了水质的清洁和水位的稳定。

同时,阿姆斯特丹的运河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和娱乐活动,如划船和游船等。

然而,阿姆斯特丹的运河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增加,运河的通航能力逐渐受限,交通拥堵的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今后的城市水系规划设计中,应注重运河的扩建和交通组织的优化,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

浅谈杭州西湖园林景观

浅谈杭州西湖园林景观

浅谈杭州西湖园林景观摘要: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

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

元朝时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写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西湖拥有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自然风光,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山水秀色,点缀杭州,吸引游客,抚慰众生。

也为全国的城市建设和风景名胜区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风景园林;杭州西湖Abstract: Hangzhou is famous for its beautiful scenery in West Lake. Known as “there is heaven, under Jervois” in the world,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 people expressed heartfelt praise of this beautiful city for. The Yuan Dynasty, Italy was famous Traveler Marco Polo praise as “the most beautiful and magnificent city in the world”. The Song Dynasty writer Su Dongpo wrote: “the world of West Lake China thirty-six, Hangzhou is the best”. West Lake has three sides Yunshan, hold the city scenery of water, “to the West Lake than the west, or” woman’s light and heavy make-up landscape beauty, with Hangzhou, attract tourists, comfort creatures. But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construction and the scenic area of the.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ngzhou West Lake0引言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城市园林再现自然,植物配置与自然相协调,已经越来越被更多人重视。

浅析杭州西湖的建筑设计

浅析杭州西湖的建筑设计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杭州西湖建筑设计闻名全球。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它是由六大景观组成:西湖自然山水、“两堤三岛”“西湖十景”西湖文化史迹、特色植物、“三面云山一面城”。

西湖风景区作为时间长期酝酿的结果,把哲学思想和审美意识融入景观进行再创造并赋予其丰富的内涵,是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西湖风景区的建筑规划布局和山水布局相结合是重要的一个研究方面。

西湖风景区的景观布局非常有代表性,是风景建筑和山水格局契合的成功案例;在城市化大背景下,西湖的发展存有诸多有待探讨改进的地方。

本文对西湖风景区的山水格局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了风景建筑的规划和布局。

一、西湖建筑概况西湖风景区的总体特征就是自然与人文的高度结合。

经过长时间的历史锤炼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布局精致、舒展开敞、清雅朴素,适合西湖山水的特点。

西湖风景建筑包括古建筑、寺庙建筑、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

西湖古建筑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

例如,雷峰塔、六和塔、保俶塔等平面八边形楼阁式塔,这些建筑轮廓优美玲珑、比例恰当而且明暗层次收敛适度;胡雪岩创建的胡庆余堂吸取了江南园林的优点,合理的布局,反映出江南古建筑的精美,也反映了近代的结构布局,是典型的商业建筑案例;还有藏书阁:文澜阁,书楼与庭院相结合,精巧的布局,体现了西湖浓重的文化底蕴,也表现出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

西湖的宗教信仰始现于两晋,在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最为盛行,尤其是佛教。

因此,在此时期建立的寺庙建筑也非常之多,最著名的有净慈寺、三天竺和灵隐寺。

这些寺院隐藏在山林深涧之中,与自然风景相融合,构成了独特的寺庙园林。

西湖山水灵气四溢的重要体现就在于风景建筑的精巧别致、清新淡雅,是我国独特的艺术造诣。

西湖园林建筑依湖山而建,合理利用园址的条件进行改造加工,而且布局舒畅、清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重要派别,具有着极其重要的艺术价值。

例如,郭庄的临湖构园、三潭印月的水上庭院等,是园林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是园艺界的佳作。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优化对策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优化对策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优化对策摘要:三2011年6月24日,在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西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国内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景观遗产,自此西湖迎来一崭新的时代,走向了世界,同时,西湖的保护与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自古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群闻名中外,它是人工与自然景观结合最为成功的案例。

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和造园艺术的影响下,持续以西湖山水创造景观,自唐代至今所形成的景观对中国乃至东亚等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以"两堤三岛";的景观格局和题名景观"西湖十景";的影响最大。

生态系统具有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的服务功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重经济、轻环境,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对环境施压,使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导致许多自然生态系统(海洋、湖泊、森林等)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出现了一系列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土壤酸化,土地沙漠化,水体富营养化,有毒物质的生物富集等。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退化,严重影响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同时也影响了人类自身的发展。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使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丰富了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并为生态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健康科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希望。

关键词:杭州;生态环境;问题;优化一.生态环境的基本含义、构成和特点(一)生态环境的基本含义生态环境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但一般认为它包括两个层次的基本含义:一是要避免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与资源短缺经济环境构成威胁的基础上,以维护国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可持续经济发展环境支持能力;二是避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和资源严重短缺造成环境难民和导致暴力,防止生态环境为地区稳定和环境问题的国家环境的威胁。

介绍西湖的景点

介绍西湖的景点

介绍西湖的景点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湖之一。

西湖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为您介绍西湖的几个著名景点。

1.西湖十景:西湖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而闻名于世,有着著名的“西湖十景”。

这些景点分别是“断桥残雪”、“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南屏晚钟”、“雷峰夕照”、“花港观鱼”、“三潭印月”、“柳浪闻莺”和“夕照红楼”。

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景色和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

2.孤山:孤山是西湖的重要景点之一,位于西湖中央,是西湖的最高峰。

登上孤山,可以俯瞰整个西湖的美景。

孤山还有许多古迹和文化遗址,如孤山寺、千佛洞等,充满了历史和宗教氛围。

3.苏堤:苏堤是西湖著名的堤岸,与白堤、杨公堤并称为“三堤”。

苏堤建于唐代,全长约2.8公里,沿途有翠竹林、柳树等绿植环绕,景色优美。

在苏堤上散步,可以欣赏到西湖的美景,感受到宁静与自然之美。

4.西湖博物馆:西湖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综合性湖泊博物馆,位于苏堤西端。

博物馆展示了西湖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以及与西湖相关的艺术品和文物。

游客可以通过博物馆了解西湖的故事和传统文化。

5.杭州植物园:杭州植物园位于西湖的西北角,占地面积约为245公顷。

园内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包括珍稀植物和各种花卉。

游客可以在花海中漫步、赏花、品味自然之美。

6.西湖风景名胜区:西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包括苏堤、白堤、杨公堤等著名景点。

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游览西湖的必去之地。

7.龙井村:龙井村位于杭州西湖之畔,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地之一。

这里有着陡峭的山坡和茶园,以及古老的建筑、碧波荡漾的池塘,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游客可以品尝到正宗的龙井茶,感受到浓厚的茶文化。

西湖是中国的一颗明珠,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

这里的景点各具特色,无论是山水之美还是文化底蕴,都令人流连忘返。

无论您是来西湖游览还是品味文化,都能在这里找到乐趣和享受。

白鹤憩园介绍

白鹤憩园介绍

白鹤憩园介绍
白鹤憩园是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一座古典园林。

它是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白鹤憩园建于北宋时期,初名灵隐花园,后更名为白鹤憩园。

园内以“石拱桥映水两旁山”为特色,结合山水风光和环境氛围,形成独特的园林风貌。

整个园林分为主园和曲径园两个部分。

主园包括大门、中厅、西榭和山亭等建筑,景观以山、水、林为主题,展现了古代园林的特点和精华。

曲径园则采用错落有致的布局,以曲径、池塘、假山等元素打造出幽雅的环境。

园内的植物种类繁多,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致,特别是春季的花卉盛开时,更是吸引了无数游客。

白鹤憩园是一个可以休闲散步、观赏景致的好地方,也是举办文化活动和举办婚庆仪式的理想场所。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古代园林的精髓,并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以设计结合自然的生态视角探索杭州市区与西湖景区未来的发展关系

以设计结合自然的生态视角探索杭州市区与西湖景区未来的发展关系

以设计结合自然的生态视角探索杭州市区与西湖景区未来的发展关系作者:潘征冯埻森龙岳林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9期摘要:从西湖的历史和现状出发,进行多方面分析,西湖对于杭州的价值,从以前的淡水供应转变成经济效益,而未来杭州不仅需要经济上的繁荣,更需要西湖所渗透进城市的生态影响。

将杭州建设成生态园林城市的关键是如何将西湖对于杭州市区的影响力放大,由此笔者得出西湖未来发展的最优规划方向:首先,必须保护好现有的山水格局;其次,让杭州市延续西湖的山水格局是使之能和杭州市和谐且稳定共荣的关键,并应用生态规划原理,以斑块——廊道——基地模式来整体构建杭州市的生态格局,使西湖的生态效益能在杭州市内流动起来,让西湖山水的格局能够延续进杭州城市内。

关键词:西湖;山水格局;生态格局1 前言早在千年前,苏东坡就曾写下“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的溢美之词,历史长河中也流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这一切关于杭州的不吝笔墨的赞美,都源自于杭州坐拥西湖,可从中了解到西湖对于杭州的重要性。

千百年间,杭州与西湖始终互为唇齿、相互作用,杭州也最终成为“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山水城市。

2 历史上西湖形成的原因和与之相邻的城市的关系2.1西湖形成的原因从历史出发,以史为镜,从中寻找西湖与杭州城市发展的脉络,可以大致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

大家广泛接受的西湖成因是“泻湖”之说。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对于西湖的地形全面勘察后得出推论:可以断定西湖的初始是一个泻湖,在大部分沉积土沉淀下来之前,杭州所在的地方只是一片广阔的汪洋,西湖也不过是一个小湾依附在钱塘江的左边,后来,钱塘江在经年累月的沉淀后,湾口慢慢被塞住,最终变成泻湖。

彻底封闭的西湖渐渐淡化,最后转化形成一个普通湖泊。

而在9世纪,白居易第一次整治西湖时,在今天少年宫一带筑起高出原来堤岸数尺的一道长堤,西湖真正发展转化成一个人工湖泊的标志便是这一条长堤的修筑完成。

评析杭州西湖的自然美景

评析杭州西湖的自然美景

评析杭州西湖的自然美景杭州西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以其独特的自然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文人墨客。

自古以来,西湖就是文人骚客的心灵故乡,通过对其自然景观的评析,我们能更好地体会到西湖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首先,西湖的自然美景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生态系统。

西湖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四面环山,湖水环绕,构成了一个半封闭的地理环境。

这种地势使得西湖的湖水呈现出独特的景观,如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倒影如镜等。

同时,湖泊周围的山峦环抱,形成了迷人的山水画卷。

不同的山峰、树木和花草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形成了恢弘壮丽、秀美宜人的自然景观,令人陶醉其中。

其次,西湖的自然美景还受益于其独特的生态系统。

西湖周围有大片的湿地、森林和花草植被,这为湖水提供了良好的滋养和保护。

湖水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丰富多样,使得湖水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层次。

湖岸边的花草植被也吸引了许多珍稀的鸟类和昆虫栖息其中。

这种丰富的生态系统不仅增添了湖水的韵味,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观赏和探索机会。

此外,西湖的自然美景还得益于古人对其的开发和艺术创造。

自古以来,杭州人民就利用周围的资源和山水,通过人工的设计和雕琢,创造了许多美的景观和建筑景点。

比如,苏堤、白堤和杨公堤等人工造园工程,使得湖岸边的景色更加和谐美观。

另外,三潭印月、湖心亭和苏小小等各种建筑和雕塑也增添了湖水的艺术氛围,使得西湖的美景更加丰富多样。

西湖的自然美景不仅令人心旷神怡,同时也对人们的情感和创造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在西湖畔流连忘返,为西湖的美景所倾倒。

他们以西湖为灵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歌曲、绘画和书法作品,使得西湖的美誉远播。

西湖也成为了中外游客追寻美的圣地,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享受湖光山色的独特魅力。

总之,杭州西湖作为一个具有独特的自然美景的地方,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生态系统以及人工艺术的创造,成为了一个浑然天成、灵动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景。

杭州西湖景观分析ppt课件

杭州西湖景观分析ppt课件
• ①道路和人行小径不应很显眼。尽可能利用原有斜坡、树木、 小丘等自然地形特征, 和原生地貌保持一致, 有利于水土保持。
• ②旅游线路不宜修在山脊线上, 否则将严重破坏自然生态景观。 • ③合理修筑单行线, 有利于加快客流量。 • ④在设计停车场时, 注意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生长有
植物的地表土层遭破坏后可能17不可恢复, 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
18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
“杭州西湖文化 景观”创意开发
之策略分析
19
中国传统山水美学 的实证与范例
具有全球突出的普 遍价值
对城市文化产业具 有积极影响
20
基于非物质 文化项目的 保护性开发
基于西湖文 化资源的产 业化开发
21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创意开 发具有多元化的价值:它是中国 传统山水美学的实证与典范,具 有全球突出的普遍价值。对城市 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6
• 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 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 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西湖水由原来的 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 厘米提升到120厘米。
7
(四)景区著名景点
8
二、遗产价值评价标准
• 评价标准(ii):西湖景观反映了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佛教思想,如"佛教徒的平和安静"和"风景如画", 而且它又对东亚的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它 的堤、岛、桥、寺、塔以及风格鲜明的景观在中 国多处及日本都被效仿,尤其是北京颐和园。十 景的概念在中国已流传七个世纪,并在16世纪朝 鲜文人造访西湖后传到朝鲜半岛。
22
中国传统山水美学的实证与范例
“它是以山水等物质世界为依托,以儒家的审美导向为基础 的,创造出来的一个美的范例”。西湖文化景观是一种“自 然与人联合的程”,是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共处的表现。而文 化景观的形成是对自然良性干预的表现,对西湖的人文塑造 可以反映出历朝历代哲学、美学、建筑、艺术、宗教等诸多 领域的理念。西湖历史上两次重要的修筑湖堤事件都和当时 地方官是文人有着密切的关系,白居易和苏轼在修筑湖堤时 的初衷是民生建设,但也把自身审美理念融入到西湖湖堤修 筑每一处细节,他们的审美观念对后世西湖的塑造产生了重 要影响。

西湖园林景观案例分析

西湖园林景观案例分析

西湖园林景观案例分析
西湖是中国著名的园林景观之一,被誉为“人间天堂”。

西湖园林景观具有独特
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探访。

本文将对西湖园林景观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设计理念、景观元素、空间组织以及景观对环境的影响。

西湖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西湖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美学的精髓,强调天人合一、以
人为本的理念。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注重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力求以最自然的方式融入人文景观,创造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

西湖园林景观元素
西湖园林景观的元素主要包括湖水、岛屿、亭台楼阁、假山、植被等,这些元
素相互结合,呈现出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美。

湖水是西湖景观的灵魂,岛屿和亭台楼阁则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假山和植被则丰富了景观的层次和自然感。

西湖园林景观空间组织
西湖园林景观的空间组织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融合了开阔的湖面
和曲折的小径、悠长的长廊和精美的亭台楼阁。

这种空间组织方式不仅体现了“山
水如画”的设计理念,也为游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游览体验。

西湖园林景观对环境的影响
西湖园林景观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态方面,其独特的植被构成和湖水景
观为西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做出了贡献。

西湖景观不仅为周围的城市增添了一份绿色,也为当地的生态平衡提供了支撑。

综上所述,西湖园林景观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杰出代表,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丰富的景观元素、精致的空间组织和积极的环境影响。

通过对西湖园林景观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优美的园林景观。

杭州 西湖 调研报告

杭州 西湖 调研报告

杭州西湖调研报告《杭州西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杭州市的西湖景区,包括其地理位置、历史背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化底蕴以及当前的旅游发展状况等相关内容。

二、调研内容1.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杭州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中心,毗邻杭州市的主城区。

西湖是中国典型的淡水湖泊之一,面积约为6.1平方千米。

西湖历史悠久,传统上被视为中国十大名胜之一,被誉为“人间天堂”。

2. 自然景观杭州西湖的自然景观极为独特,以其美丽的湖泊、周围的山水景致和树木葱茏而闻名。

在湖泊的四周,有多座山岭环绕,形成了壮丽的自然背景。

在湖湾的水面上,还分布着若干个岛屿,其中最著名的有三潭印月、湖心、如园等。

3. 人文景观与文化底蕴除了自然风景外,杭州西湖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底蕴。

西湖周边有多个古建筑群,如断桥、雷峰塔、苏堤、白堤等,这些古建筑经过数百年的维护和保养,至今依然保存完整。

此外,在西湖附近还有龙井茶园和宋城等人文景观,向游客展示了杭州丰富的历史文化。

4. 旅游发展状况杭州西湖是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西湖也成为了杭州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为了应对游客数量不断增加的问题,当地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强景区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等,以确保游客的体验。

三、调研结果1.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通过调研了解,杭州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西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自然景观西湖自然景观的魅力是无法言表的,湖泊的碧水清澈,周围的山水风光壮丽。

湖中的小岛和湖面上的美丽景象形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3. 人文景观与文化底蕴西湖周边的古建筑群体保存完好,展示了杭州悠久的历史文化。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到古代文人宴会的风雅氛围,同时还可以品味到地道的杭州美食和龙井茶。

中国杭州西湖畔建筑的江南风格

中国杭州西湖畔建筑的江南风格

中国杭州西湖畔建筑的江南风格江南风格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独特的风格,以其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独具韵味的建筑元素而闻名。

中国杭州西湖畔的建筑便是江南风格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人们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建筑作品,体味江南地区独有的建筑魅力。

首先,中国杭州西湖畔建筑的江南风格体现在它们独特的建筑布局上。

在江南地区,建筑常常将自然景观与建筑结合在一起,营造出相得益彰的美感。

西湖畔的建筑也不例外,它们巧妙地利用了周围的山水,将建筑与湖泊、山峦相互映衬,使建筑更加融入自然。

建筑的位置和高低差错落有致,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人们在其中不仅能感受到建筑独特的魅力,同时也能领略到自然景观的美丽。

其次,中国杭州西湖畔建筑的江南风格体现在建筑的材料选择上。

江南地区多水乡,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丰富的木材资源。

因此,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江南地区的建筑常常选择天然的木材,以其质朴、耐用和环保为特点。

在西湖畔的建筑中,木材被广泛运用,建筑的外墙、梁柱、窗户等部分都采用了木材,不仅使建筑更加亲近自然,也增加了建筑的美感和质感。

再次,中国杭州西湖畔建筑的江南风格体现在建筑的设计和装饰上。

江南风格建筑常常以精美的雕刻和绘画来装饰建筑的外部和内部。

西湖畔的建筑同样如此,建筑外部常常雕刻着精美的花鸟图案、山水图案等,细致的雕刻工艺给建筑增添了不少魅力。

而在室内装饰上,西湖畔的建筑更是富有艺术气息。

建筑的内部常常以漆器、金属器、陶瓷等各种装饰品进行装点,使得建筑充满了古典与雅致的气息。

最后,中国杭州西湖畔建筑的江南风格体现在建筑的色彩运用上。

江南地区的建筑以淡雅的色彩为主,常常运用灰、白、蓝等浅色调,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西湖畔的建筑同样秉持这一风格,建筑的外墙常常选择浅色调的涂料,使建筑与周围的湖光山色形成和谐的对比。

同时,在室内的装饰上,建筑也常常运用浅色调的家具和布艺,营造出温馨而宁静的居住环境。

总的来说,中国杭州西湖畔建筑的江南风格体现在建筑布局、材料选择、设计装饰和色彩运用等多个方面。

山水美学与建筑环境的融合与创新

山水美学与建筑环境的融合与创新

山水美学与建筑环境的融合与创新自然山水是中国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筑环境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将山水美学与建筑环境融合,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是当今建筑设计者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山水美学与建筑环境的融合与创新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山水美学与建筑环境的融合山水美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渗透着中国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山水美学的元素,将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

1、借景借景是古代园林建筑的一种手法,它将自然环境融入到建筑之中,使建筑与自然成为一个整体。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借景仍然是一个有效的手法。

比如在一座城市公园的设计中,可以利用城市周边的山水环境,将公园布局设计在山水之间。

这样,公园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观,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闲娱乐场所。

2、折射折射是一种利用水面反射景色的手法。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水面的反射,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

比如,在一个建筑的门口设置一个小水池,水面可以倒映出周边的自然景色。

这样,人们就可以在建筑内部欣赏到优美的山水景色,与自然环境更加亲近。

3、天空线条天空线条是古代园林建筑中引入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建筑物的上部轮廓线与天空轮廓线的交汇处。

在建筑设计中,天空线条可以与周边的山水环境相呼应。

比如,在一个建筑物的顶部设置一条弯曲的天空线条,与周边的山峦相呼应,使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和谐美观的空间。

二、山水美学与建筑环境的创新在当今社会,建筑环境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如何将山水美学元素引入到建筑设计中,实现创新发展,是摆在设计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1、立体设计在立体设计中,设计者不再只关注建筑物的平面布局,而是将建筑物延伸到三维空间中。

在这种设计中,山水美学元素可以被更全面地应用。

比如,在一个高楼大厦的顶部设置一个公共花园,花园中可以引入不同的山水元素,比如水池、石林等等。

谈中国山水观在建筑中的应用——以马岩松“山水城市”为例

谈中国山水观在建筑中的应用——以马岩松“山水城市”为例

谈中国山水观在建筑中的应用——以马岩松“山水城市”为例摘要:山水艺术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它丰富的美学内涵为当代建筑设计创作提供了许多新的灵感与借鉴。

在中国建筑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悠久的历史创造了许多灿烂的文化,建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马岩松的“山水城市”的建筑风格也是对中国传统山水意境表达研究和对具体建筑作品的实践,不仅仅是观念的表达,而是在本质上追求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与体现。

首先是建筑空间的设计元素,空间关系着最重要的内外环境,同样也是建筑的本质;其次是社会环境和时代发展的影响,对于传统山水观念的冲击;最后是建筑和设计师本身对于中国建筑独特美的欣赏,本文将会对马岩松所设计的一系列作品,从其设计理念、设计手法等多方面探讨“山水城市”的设计理念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实践与发展。

关键词:马岩松山水观建筑山水城市中国传统艺术前言: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问题随之而来,城市、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引发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而中国建筑所进行的创新在山水意象上的影响下,凭借着丰富的理论内涵,给设计师和城市建筑带来启示。

“山水城市”这个理论是由钱学森于1990年首先提出的,是从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提出的未来城市构想。

如今,面对时代发展的挑战,中国设计师的实践也不断呈现出山水观念的发扬与传承,本文经过对设计师实践作品的调研,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最终从实践中归纳出马岩松设计思想与理念以及进一步完善并丰富“山水城市”理论在具体建筑中的应用。

一、中国传统山水观的发展过程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三个时期,自然崇拜——宗教与审美——审美与科学。

这三个时期的发展也恰巧对应我国的历史发展趋势。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我们依靠自然生存,靠狩猎为生,大可以说为靠天养人,所以对自然的恩赐与感激就是当时人类的最主要诉求。

在第二个发展阶段当中,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统一,国家发展速度加快,丝绸之路开启后,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增多,佛教等宗教信仰的传入,也逐渐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影响。

瘦西湖分析

瘦西湖分析

• 园林是把建筑变相地应用于现实自然或周围环境,可以 说园林是建筑的延续和扩大,而建筑可以说是园林的起 点和中心。 • 在园林中人工堆山,形状上最忌二峰并列或诸峰列如笔 架,而要依园林景观要求而定。景观或开阔或幽深,与 堆山的多少、大小、走势都有关系。堆山用土、用石或 土石并用,用湖石则山体灵透活泼,用黄石则显浑厚宏 伟 。土山则应在山上广植花木,使山体葱绿美观,还 要在土间散臵块石,如同从土中长出来的一样;石山也 应在石间积土,种植少量花树,使其具有自然生气。 • 在江南水乡,园林水池也多数为人工挖凿而成。人造池 塘切忌规整方正,而以曲折自然为好。水面较大宜用小 桥分割为大小不一的水域,以增加水景的层次;水池尽 头多变为细小水湾,或止于屋角,或攒入亭、榭之下, 造成水有源而无头的假象,水中宜种植莲荷等水生植物, 使池水显出勃勃生机,但又不可满植,以免影响观看建 筑在水中的倒影;池岸曲折,四周宜用黄石或湖石作驳 岸,叠石有高有低,立在高处可观看四周景色,低处则 可嬉水作乐。
瘦西湖上的五亭桥, 桥墩上筑 有飞檐翅起的角楼亭,气势雄 浑。
建筑小品:造园者构园造景,巧妙地把琴棋书实指,而画却无点。当游 人顺着琴室,棋室,书屋的走廊向前时,自然就到了月观。面东临湖建 水榭式建筑——月观,每逢望日,文人雅士们便在此吟诗作赋。尤其在 中秋月圆之夜,木犀盛开,月观的后墙开有六扇大窗隔,打开后窗,天 边升起一轮皓月,悬挂柳梢,与湖中月影交相辉应:水明、灯明、婵娟 明;茶香、酒香、木犀香。到此时游人才恍然大悟,原来琴棋书是明提, 画是暗点,如此前实后虚,正是明代计成的造园巨著《园冶》中所道的 虚实结合、以虚补实的园林建筑设计理念在扬州园林中的成功运用。
第二部分
一. 院落的组合处理: 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一般以在进入

福州西湖公园古韵与自然的和谐之地

福州西湖公园古韵与自然的和谐之地

福州西湖公园古韵与自然的和谐之地福州西湖公园是福州市内的一处著名景点,也是福州人民喜爱的休闲胜地。

这个位于闽江东岸的公园,以其古韵和自然的和谐之美吸引着众多游客。

本文将探讨福州西湖公园的古韵和自然之美,并探索其中的和谐之处。

古韵,是福州西湖公园最吸引人的特点之一。

作为福州历史悠久的景点,西湖公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进入公园的大门,便是一幅古色古香的景象。

门楼上刻有“福州西湖公园”四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彰显着历史的厚重感。

而一进入公园内,便能感受到浓厚的古韵氛围。

公园中的建筑风格多样,有古朴典雅的亭台楼阁,也有庄严肃穆的古寺。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位于公园中央的“三山五园”景区,以其精美的园林设计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大量游客。

这些古建筑不仅展示了福州历史上的风貌,也表达了福州人民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与古韵相得益彰的是西湖公园的自然之美。

公园内的景观以湖泊和绿化为主要特色,融合了自然风光与建筑环境的和谐。

公园内的西湖是特色之一,湖泊澄澈如镜,倒映着周围的山水美景。

湖边绿树成荫,花草葳蕤,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湖畔的小桥流水,更增添了一份宁静与浪漫的气息。

除了湖泊,公园内还有各式各样的花坛和花圃,四季各具特色。

春天的时候,公园内的樱花盛开,万紫千红,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夏天的时候,公园内的荷花和莲花盛开,花海一片,令人陶醉。

秋天的时候,公园内的枫叶红遍山林,如火焰般绚烂,成为人们拍照的热门景点。

冬天的时候,公园内的梅花开放,白雪覆盖,虽然寒冷,但别有一番风味。

福州西湖公园的古韵与自然之美在这里达到了完美的和谐。

古建筑与湖泊、山水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这种和谐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搭配,更体现了福州人民对于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公园内的景点和周边的建筑相互融合,形成了整体的和谐美感。

人们在这里漫步游览,徜徉在熙攘的人群中,感受到了文化和自然交融的和谐之美。

福州西湖公园是一处古韵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方。

西湖风景名胜区介绍

西湖风景名胜区介绍

西湖风景名胜区介绍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之一,也是杭州市的标志性景点。

西湖周围的山水景观和文化遗产使其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西湖风景名胜区以其美丽的湖泊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西湖是由若干个湖泊组成的,包括西湖、南湖、西溪湿地等。

湖泊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宽广的水域。

西湖的湖水清澈见底,湖面上倒映着周围山峦的倒影,景色十分迷人。

湖畔的柳树垂柳,花团锦簇,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西湖风景名胜区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众多的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是雷峰塔和六和塔。

雷峰塔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也是西湖区域最高的建筑物。

塔内供奉着文殊菩萨,游客可以进入塔内参观。

六和塔是一座古老的佛塔,塔身高约59米,是中国古代塔式建筑的代表之一。

除了景观和文化遗产,西湖风景名胜区还有许多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值得一游。

其中最著名的是西湖十景,包括断桥残雪、南屏晚钟、三潭印月等。

这些景点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湖风景名胜区还有众多的公园和庭院,供游客休闲娱乐。

其中最著名的是花港观鱼和溪口银波。

花港观鱼是一个美丽的花园,园内有各种各样的花卉和观赏鱼。

溪口银波是一个人工湖泊,湖水平静如镜,水面上倒映着周围的山峦和建筑物。

西湖风景名胜区以其美丽的湖泊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

这里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欣赏湖泊的美丽,还是参观文化遗产和历史古迹,都能让人们感受到西湖风景名胜区的独特魅力。

如果你来到杭州,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美丽的地方。

杭州西湖环湖景区滨水景观建筑组群的空间解构

杭州西湖环湖景区滨水景观建筑组群的空间解构

Ab ta t The l n c pe r h t c u a c m p e e n t t r r nt r a r nd W e t La n sr c : a ds a a c ie t r l o l x s i he wa e f o a e s a ou s ke i Ha z ou, ng h
陵 、 泊与 江海 相 衔接 的地 带 , 湖 自然 条 件 得 天 独 厚 。
此适 应 , 而 达到 景观 建 筑 与 自然 环境 之 间的 彼 此 从
协调 与契 合 。因此 , 西 湖 景 观 建 筑及 其 组 群 的 空 对
间布 局进行 研 究就显 得 尤为必 要 。
相应 的 , 风景 区范 围 内就 自然存 在 了许 多 地 表 液 在 态 水体 , 要 包 括 湖 泊 、 流 、 水 、 塘 、 布 、 主 河 溪 池 瀑 跌 水、 泉等 。因此 , 滨水 建筑 特别 是 临水而 建 和深入 水 中的建 筑 , 受滨水 区域 的地 貌 环境影 响 较深 _ 。 5 杭 州西 湖环 湖景 区作 为西 湖风 景 区 的九 大景 区 之一 , 滨水 景观 建筑 及其 组群 在展 开 的 同时 , 其 不论
在 西 湖滨 水 包 容度 较 大 的地 段 , 域 相 对 于建 水 筑 及其 组 群较 为开 阔 , 岸 可用 于建造 的 区域较 大 , 水 从 三维 整 体上看 可 以利 用 的 风 景较 为 丰 富 , 筑 布 建 局 的 自由度较 大 , 因此 其 建 筑 群 体 的 布置 多呈 散 点 式 。这 种 布局方 式 下 的景观 建筑群 往 往在 大范 围 自 然 景 观为 主 的滨水 环境 分布 , 多将体 量化 整 为零 , 它
映 的文 化 景 观 。西 湖群 山以湖 面 为 中心 , 北 、 、 在 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山水环境的西湖建筑分析摘要:杭州西湖是以秀美为极致的湖泊型风景名胜区,山水美丽,文化丰厚。

西湖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完美交融是西湖风景区最基本的特征。

西湖建筑的营造是人工与自然结合的成功典范,体现了人们对西湖山水的一种诠释和尊重。

本文重点分析西湖建筑基于山水环境的总体空间格局,寄希望于在规划设计实践中对建筑与自然山水环境的关系处理上能有所启发。

关键词:西湖;山水环境;西湖建筑;建筑空间相对于其他风景名胜而言,西湖建筑是西湖景观中较为独特的一个方面。

西湖建筑布局多是依山傍水、自由灵活、随势安排、层叠错落,巧于因借,自然天成,与自然山水紧密结合;空间开朗,多方观景。

西湖建筑布局的总体特征是西湖山水景观的一大特色,是建筑与山水环境相互融合的成功典范。

1 西湖山水环境的基本格局西湖在杭州市西面,面积6.3平方公里,南北长约3.2km,东西宽约2.8km。

西湖三面云山环绕,东临历史文化名城杭州。

西湖经过了千百年的营造,其山水景观艺术可称得上是绝妙,她的美不仅停留在亭台楼阁的点滴之间,更体现在整体的山水景观格局之中。

西湖三面云山,一面临城。

这是西湖最为恰当的空间格局概括。

西湖山水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湖水孕育山中、山在湖外,登山可以眺湖,湖中可以望山。

山影倒置湖中,湖光映衬山际、山水相依,相互衬托。

逶迤群山和湖光山色的完美结合,构成了西湖总体景观的基础和骨架。

西湖风景区的山峦不高,但层次起伏;水域不广,但有大小分隔。

它的山水比例尺度恰到好处,给人以自然亲切的美感,是自然和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具有强烈的审美情趣和极高的欣赏价值(图1)。

2 西湖与颐和园建筑空间布局比较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建筑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突出的艺术成就。

西湖建筑景观的意境,对江南地区的建筑、环境设计乃至北方的皇家宫苑建设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署山庄,都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湖的设计艺术手法。

但就建筑的空间布局特点来看,南北还是有所不同。

如果把西湖与颐和园昆明湖的环湖景观作一对比,前者的景点建筑自由随意地半藏半露于疏柳淡烟之中,显示人工意匠与天成自然之浑为一体;而后者的景点建筑则以其一系列的显露形象和格律秩序,于天成的自然之中更突出人工的意匠经营。

颐和园的规划,强调重点、轴线,运用景点布局的格律和几何关系来表现官苑的端庄和气派。

造园匠师在前山的中央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庞大,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

采取“屋山”的做法,从湖岸到山顶密密层层地将山坡覆盖住,以其华丽璀璨的殿堂台阁构成一条贯穿前山的中轴线犹如金碧重彩的渲染。

佛香阁是中轴线上的重点建筑物,中央建筑群的几何对位关系又把它的重点作用做了适当的烘托。

巨大的建筑体量耸立在半山腰的高台之上,显得气宇轩昂,凌驾一切而成为整个前山和昆明湖的构图中心。

靠近中央建筑群两侧的景点采取轴线对称但形象不对称的布置,其余的愈往东往西方向展开,愈见疏朗自由而不拘一格。

因此,万寿山前山的建筑布局,作为景点集群的正立面宏观效果便呈现为一种“退晕式”的,多层次烘托的渐变韵律,既显现出皇家气派,又不失其为园林的婉约多姿(图2)。

与颐和园相比较,西湖的建筑布局就显得相对分散,基本是大分散小集中的布置形式。

西湖的山水通体既有自然景观之美,又渗透着以建筑为主的人文景观之盛,无异于一座有许许多多小园林集锦而成的特大型天然山水园林。

在整个西湖景区中很难找到高大堂皇的统领建筑,至多是雷峰塔、保俶塔这样的点景建筑,只是起到构景中心的作用;就建筑本身而言,也是显得淡雅、灵秀。

西湖的建筑是随处而建,依山傍水,没有什么格律限制,基本是尊重自然,将自然与人工很好的结合起来。

走在西子湖畔,是人到哪里,园到哪里,譬如有山间小筑西泠印社、临水建筑平湖秋月、水上庭院三潭印月和湖滨别墅郭庄等。

3 西湖主要构景建筑分析建筑布局与山水的结合是西湖的经典之处,西湖布局之美,得自天然,臻于雕琢。

从西湖整体山水格局的艺术上分析,西湖虽然没有颐和园那样相对集中、气势磅礴的中心建筑群,但也不乏起构景作用的风景建筑。

如保俶塔、雷峰塔和城隍阁等都是西湖水域重要的标志物建筑。

保俶塔和雷峰塔是西湖子午线上的两点,是西湖景观中重要的的两个点景建筑。

在西湖南线,雷峰塔是西湖山水空间南部轮廓线上的制高点,形成了景观视线的高潮,是整个西湖环湖南线的标志性建筑和景观支点,并以此统领整个环湖南线的景观。

在西湖北岸,宝石山顶的保俶塔则无异于湖山整体的构景中心,它与南岸雷峰塔所形成的对景线起到了控制全局的作用,虽属人工点染,却是恰到好处。

有了保俶塔和雷峰塔,西湖出现了一北一南的绝佳景观,而且两塔秀丽雄伟,各有千秋这一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且南北成一轴线,所谓“南北相对峙,一湖映双塔”,“雷峰似老衲,保俶如少女”。

湖上双塔,水中双影,与湖中三岛、苏白二堤相辉映,构成西湖平面与竖向重要的景观空间基本格局(图3)。

另外,建于吴山之上的城隍阁是湖东南面的视觉焦点,在西湖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她与宝石山上的保俶塔一左一右矗立于城市的轮廓线上,构成杭州优美的城市天际线。

4 基于山水环境的西湖建筑总体特征4.1 建筑与山水环境辨证统一西湖建筑与山水环境的辩证统一主要体现在总体与局部、主与次的关系处理上。

西湖景观总体上的和谐得体,个体上的各具特色,共性和个体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处理得当。

西湖景观的共性,除了绿化景观全局上的整体感外,在园林建筑的格局上,也有些基本的共同因素,有形似或神似的东西,使其互相联系。

这个共同的因素,就是传统的江南地方风格,也就是西湖所固有的园林建筑特点。

西湖景观的个性,就是该局部应有的特色。

形成各自特色就是该局部应围绕主题思想,从绿化与建筑上作一些特殊处理。

建筑在布局形式、空间组合、立面造型、局部装修、油漆色调、家俱陈设、文化内涵上都有所体现。

除了总体与局部的关系之外,西湖的另一辨证关系就是它的主次关系。

从总体上看,山水环境是主体,楼馆台榭等建筑物是从属的,是宾体。

西湖的建筑营造运用一系列的对比手法达到主景突出,主次分明的效果,以隐求显,以暗求明,以曲求整,以静求动,以矮求高等等。

因此,西湖风景区的建筑物,在决定其位置、尺度、轮廊,色调等,以增色景观特色的前提下,作为配角的姿态出现,避免喧宾夺主、破坏大自然的美好景观。

4.2 建筑与山水环境的相互融合在整个西湖山水风景格局中,西湖景观建筑与城市建筑都是从属于西湖山水环境的。

风景建筑很好的装点着西湖这个山水环境,使粉墙黛瓦隐现于山迹水边,绿树浓荫之中,使杭州风景建筑与周围环境取得最大限度的协调、渗透和融合,这才有了美妙绝伦的西湖风景。

杭州西湖湖面辽阔,三面近山怀抱,一面与城市相邻,总的地貌景观呈现为以湖面为中心的一定程度的内聚性和封闭度。

南宋诗人林升一句“山外青山楼外楼”就道出了西湖的自然环境结合于人工建置的特色:多层次的山外青山配以小体量分散的建筑物,从而构成互不遮挡、楼外见楼的景观效果。

据文献记载,南宋临安的园林,别业,僧寺大多数均环湖建置,以其小巧的建筑体量和分散的布置依托于广阔湖山的背景。

这个特色似乎已成为约定俗成的传统,历代一直沿袭下来。

因此,西湖风景得以始终保持着湖面的辽阔感和湖山总体亲切宜人的尺度,避免了过于浓重的人工雕琢意味。

除此之外,西湖建筑与园林结合的非常紧密,可以说是建筑在园中,也可以说是园在建筑中。

因为在西湖这个大的山水环境中,建筑多是借景园外。

从布局上分析,西湖的建筑和园林都常采用开敞式布局。

许多园林不设围墙,使园外空间与园内空间融为一体,建筑空间与山水环境空间互为参照。

有的在临湖一侧敞开,引湖光山色入园。

杭州西湖建筑与园林布局灵活、自由、顺其自然;不强调“障景”、“引景”,不强调中轴对称,甚至不拘泥朝向、高低和体量之大小,一切因地形而宜。

平面布局不拘一格,亭台楼阁该大则大,该小则小,该高则高,该低则低,充分体现了西湖建筑与山水相融合的高度灵活性和技巧。

5 结束语西湖建筑以自然湖山为依托,巧于因借,布局疏朗,成为我国造园艺术中的重要流派,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西湖风景建筑的建设和营造是成功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杭州城市中的一处美丽风景旅游胜地,西湖能保存着相对完美的山水格局,是历年来年建设者们的英明决策与保护。

尤其是在现代风景设计思潮的冲击下,西湖能够保持一种传统的山水格局意蕴,已经很不容易。

作为建筑与山水环境结合的典范,西湖的建筑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尤其是建筑对自然空间环境的利用。

参考文献:[1]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园林设计院.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年)[Z].2002.[2] 周维权.园林风景建筑[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3] 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西湖风景园林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 郭黛姮,李华东. 杭州西湖雷峰新塔[J]. 建筑学报.200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