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单元导语】
“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这是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通过诗化的方式对哲学所下的定义。
我们这一生,除了要去寻找精神上的家园,难以割舍的还有我们可爱的家乡。
“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
家乡可能不是那么完美,但无论走到哪儿,都会让我们梦萦魂牵:巍巍安山、悠悠史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穷乡旮旯、寻常巷陌…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经历生命中最鲜活本初的体验,留下生命中最纯真美好的印痕,有许多伴随
一生影响一世的记忆。
这里所说的家乡,就是指我们居住的固始城乡各个村庄社区。
我们的家乡文化既是中原文化、荆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每个人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
用适当的方式关注和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学习剖析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增强认识社会和阐释自己见
解的能力,这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单元围绕“家乡文化生活”展开学习活动。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采访、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关注家乡的文化与风俗,深入认识家乡,对丰富家乡文化生活提出合理建议;回顾昨天,考察今天,
展望明天,寻找情感归宿,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增强我们同学身上的社会责任意识。
【学习目标】
本单元属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第一单元,以“家乡文化生活”为人文主题。
在课标任务群2“当代文化参与”有详细说明: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据此,结合固始县县域特点和当代文化生活实际,制定以下4个目标。
1.了解调查、访谈的基本概念,掌握有关访谈、调查报告的基本知识、方法、程序和技巧等;
2.了解固始名人、小吃(或特产、店铺招牌等)、风景名胜、方言
特点和独特的风俗民情;
3.思考家乡文化生活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形成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意识;
4.培养家国情怀,走出纤弱小我,寻找文化之根,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单元任务】
本单元将文化现象的探讨聚焦在团队精神的培养、实践能力的锻炼和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将围绕三个学习活动展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1.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面向日常生活和历史传说,放眼我们这一片
土地,梳理值得记录的“人和物”素材,以此来感受家乡的文化底蕴。
(访谈)
2.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从“历史渊源”“发展现状”“传承保护”等方面,选取一个角度,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现状,感受家乡文化
的传承和变化。
(调查)
3.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在对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从“风俗习惯”“当代遗存”“发展前景”“机遇挑战”等方面思考有待改进的地方,结合新时代文化传播特点、人民群众接受习惯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建议书)
【教学过程】
一、课时计划
本单元教学,我设计为3个课时。
第1课时,讲解单元目标、任务和教学设想;阅读学习资源《访
谈法》(王思斌)、毛泽东《调查的技术》等,通过阅读获取必备知识,初步了解访谈、调查的含义与类型,明确访谈、调查的准备与技巧。
推
荐学生观看《朗读者》《面对面》《鲁豫有约》等访谈类节目和田野调查类节目,在这类节目中,引导学生学习主持人提问的技巧与把控话题的能力,学会设计访谈提纲,掌握调查的一般知识。
第2课时,完成分组和具体任务下达。
中间留三到四周时间由学生课外完成,老师时时跟踪进度。
第3课时,成果展示汇报。
二、确定方向,认领任务
设计了五个活动方向,班里学生可以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方向任务。
每组由组长负总责,组员要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如访谈设计、视频拍摄、文字撰稿、PPT制作等。
1.固始名人、名小吃、特产等;
名人;祝庆藩、吴其濬、秦树声、陈元光、王审知、孙叔敖、施琅、郑成功等。
名小吃、特产等:固始鸡、固始“笨蛋”,固始鹅块,固始皮丝,“嫩头青”、王脑萝卜,三河尖柳编制品,固始茶场、茶叶,长江河鱼、鸭蛋卷薄馍、萝卜窝等。
2.固始风景名胜遗址:陈氏将军祠、吴其濬故居、吴其濬东墅植物园,平寨遗址、刘楼遗址、番国故城遗址、孙叔敖治水工程遗址,亮山观音寺、大山奶奶庙等。
3.固始方言研究:语音特点(声母特点、韵母特点、声调特点、典型字音),词汇,语法(词法、句法),谚语、歇后语。
4.固始风俗民俗:婚葬风俗、新生儿洗三礼、过年拜年习俗、花挑舞、皮影戏、固始民歌、灶书、非遗传承人、根亲文化、广场舞等。
5.其它:民间信仰文化、店铺招牌文化、文化场馆分布情况、乡村文化生活调查、市民休闲方式调查、中小学生寒暑假文化生活调查等。
三、具体过程
1.组长招募。
先确定五个小组的组长,组长再确定两名核心成员,然后由组长带领核心成员拟写相关内容,招募组员,每个小组12人左右,通过老师的调控尽量保持每个组人数基本一致。
①拟写组名、口号
②确定目标任务与行动规划
③拟写招募令,招募组员。
④确定小组,分配任务。
2.确定具体任务,制定实施计划。
①一次访谈(名人、名胜、民俗等)。
访谈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结合课本与资料了解访谈基本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寻找访谈主题相关内容,然后拟定访谈提纲,最后选定合适的访谈对象(父母、身边的老人、老师)并征得对方同意,然后在合适的时间组织访谈。
访谈中提出问题应具体明确,切忌笼统、含糊不清。
成果:访谈提纲,访谈记录,一篇风物志(配以照片图表等)或一首“书写家乡诗情”主题的现代诗。
②一次调查(小吃特产、风俗民俗等)。
先了解调查的基本要求,可以设计调查表或实地调查。
成果:调查提纲,过程记录,调查报告(配以照片图表等)。
③一份建议书(风景名胜、名人故居、遗址、风俗习俗或方向5中其它)。
注意建议书的格式。
3.成果汇报。
①简介任务完成过程,必须要有分工合作情况。
②展示讲解最终成果,PPT形式,不超过8分钟。
③感想与收获。
四、成果展示
1.根据各个小组成果汇报,评选出优秀小组及优秀访谈员、优秀调查员、家乡文化优秀宣传员等。
2.优秀成果可以通过班级小文集、校报、公众号或者展板公开展示或者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