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专用无线数字通信技术标准范文
无线网络技术论文三篇
无线网络技术论文三篇无线网络技术论文三篇无线网络技术论文一试想一下,在有线网络时代,用户的活动范围受限于网线,无论到哪里必须要拖着长长的缆线,为寻找宽带接口而苦恼。
为此,无线网络应运而生。
和有线网络相比,虽然无线网络的带宽较小;相对目前的有限网络有较多的等待延迟;稳定性较差;无线接入设备的CPU、内存以及显示屏幕等资源有限等缺陷。
但无线网络可适应复杂的搭建环境,搭建简单,经济性价比强,并且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让人们摆脱网线的束缚,更便捷,更加自由的沟通。
故自开发之初,就迅速抢占着市场。
目前无线网络从覆盖范围上可以大致分成以下三大类:(1)系统内部互联/无限个域网(2)无线局域网(3)无限城域网/广域网。
故本文就此介绍各类无线网络的的应用现状。
一、无限个域网(WPAN)无线个域网主要采用IEEE802.15标准。
无限个域网可以看成是无线局域网的一个特例。
其覆盖半径只有几米。
其主要应用范围包括:语音通信网关、数据通信网关、信息电器互联与信息自动交换等。
WPAN通常采用微微蜂窝或毫微微蜂窝结构。
WPAN是当前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相应的新技术也层出不穷,主要包括蓝牙技术、IrDA、Home RF、超宽带技术和ZigBee技术等,具体介绍如下:(一)蓝牙技术是一种支持点对点,点对多点语音和数据业务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其基本网络结构是微微网。
其优点在于低功耗、具有很强的可移植性,集成电路简单,易于推广等。
蓝牙技术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5GHz ISM频段,消除了国界的限制,可在短距离中互相连接,实现即插即用,在无线电环境非常嘈杂的环境下,其优势更加明显。
目前在为3个使用短距离无线连接的通用应用领域提供支持,分别是数据和语音接入点、电缆替代和自组网络。
(二)IrDA技术是目前几种技术中市场份额最大的,它采用红外线作为通信媒介,支持各种速率的点对点的语音和数据业务,主要应用在嵌入式系统和设备中。
(三) Home RF 用于在家庭区域内,在PC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实现无线数字通信的开放式工业标准。
MIMO技术3GPP标准演进
第54卷 第1期2021年1月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Vol.54 No.1Jan. 2021文献引用格式:张会丽. MIMO技术3GPP标准演进[J].通信技术,2021,54(01):30-33.ZHANG Huili. MIMO Technology 3GPP Standard Evolution [J].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2021,54(01):30-33.doi:10.3969/j.issn.1002-0802.2021.01.005MIMO技术3GPP标准演进*张会丽(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重庆 401336)摘 要:作为LTE-A/5G网络的关键技术,MIMO的标准演进路线一直备受关注。
结合3GPP标准对MIMO的规范进行梳理,从分集技术、空间复用技术、预编码技术、波束赋形技术、多用户MIMO技术等多个层面的技术演进入手,全面剖析MIMO技术从R11-R15阶段的技术演进脉络,掌握MIMO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MIMO;3GPP;LTE;5G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802(2021)-01-0030-04MIMO Technology 3GPP Standard EvolutionZHANG Huili(Chongqing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Chongqing 401336, China)Abstract: As the key technology of LTE-A/5G network, the standard evolution route of MIMO has alway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Combining the 3GPP standards to sort out the MIMO specifications, and starting from the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of diversity technology, spatial multiplexing technology, precoding technology, beamforming technology, multi-user MIMO technology, etc., the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of MIMO technology from R11-R15 stage i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IMO grasped.Keywords: MIMO; 3GPP; LTE; 5G0 引 言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技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使信号通过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多个天线传送和接收,从而改善通信质量。
无线电通信中的数字通信技术
无线电通信中的数字通信技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字通信技术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字通信技术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模拟通信技术,成为了现代无线电通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数字通信技术的定义、特点、应用、发展等方面进行讨论和阐述。
一、数字通信技术的定义数字通信技术是指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可实现数据的传输、存储、处理等功能。
数字通信技术以数字信号为载体,具有高速、高可靠、高保密、高灵活性等特点。
数字通信技术还能通过各种算法解决传输中的各种干扰和失真问题,提高信号质量,保证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二、数字通信技术的特点1.数字信号的高速传输:数字信号是由一系列二进制数字所构成的,其传输速度比模拟信号快得多,具有较高的传输带宽。
2.抗干扰性强:数字信号可以通过各种算法进行加密和解密,提高了通信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
3.错误控制和纠错能力强:数字通信在传输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检验和纠错技术,实现数据的正确传输和接收。
4.适应性强:数字通信技术可根据不同的通信需求和要求,通过软件和硬件配置进行自适应和灵活调整。
5.多功能性强:数字通信技术可实现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信号类型的传输和处理,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三、数字通信技术的应用数字通信技术在无线电通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已成为现代无线通信的主流技术之一,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移动通信:数字通信技术是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GSM、CDMA、3G、4G、5G等。
2.卫星通信:卫星通信系统是数字通信技术应用的另一重要领域,涵盖了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导航定位等多个方面。
3.局域网和广域网:数字通信技术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以太网、FDDI、ATM、SDH等,大大提高了数据通信的速度和可靠性。
4.射频识别技术(RFID):RFID是一种无源式、无线式自动识别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是其重要的技术支持,RFID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物流配送、智能交通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展望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展望无线通信技术(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是指在不使用传统电线、电缆等物理媒介的情况下,利用电波或红外线等无线电磁波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处不在的手机、路由器等设备都在依托着它。
据统计,截至2021年,全球移动用户已达到70亿人,而全球无线通信市场的规模也已达到了2.4万亿美元。
那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1960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蜂窝通信理念,为无线通信的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0年,第一代模拟式蜂窝通信系统被推广使用,使得通信距离更远,通讯质量也得到改善。
1990年,第二代数字式蜂窝通信系统问世,通过数字化和自适应分配频道实现了多用户同时通信,使无线通信技术迈进了数字化时代。
然而,对于通信系统的需求不断攀升,人们对于更快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0年,第三代蜂窝通信(3G)网络的推广,使用户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进行视频会议、在线游戏等多种应用。
2010年,第四代(4G)蜂窝通信已经实现了更高的平均数据传输速度,同时也降低了通信延迟,让手机等移动设备更加智能化和高效。
二、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从最开始的手机通讯,到如今的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的建设。
例如:嵌入式无线数据传输、车联网、智慧医疗、智能睡眠、无人机、智能安防、人工智能的辅助、智慧交通等都需要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持。
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例,其旨在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社会服务和资源利用的智能化现代化,无线通信技术被广泛运用。
例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车辆通讯、交通信号无线控制、路灯与环境无线感知、环境污染监测等等,都离不开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持。
三、无线通信技术的未来展望对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未来展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1. 5G技术的推广和应用:5G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技术,未来将会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领域。
5G无线通信技术网络安全研究李倩
5G无线通信技术网络安全研究李倩发布时间:2023-07-04T06:35:47.731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8期作者:李倩[导读] 在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中,人们对通信的需求不断怎更加,以提升工作效率与社会的迅猛发展。
在无线通信领域,5G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不仅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便捷,而且提高了人们的人均消费,加速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5G无线通信技术加快了互联网的速度,也导致了网络安全问题。
因此,需要明智地使用5G无线通信技术来保障网络安全,文章对此展开研究。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摘要:在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中,人们对通信的需求不断怎更加,以提升工作效率与社会的迅猛发展。
在无线通信领域,5G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不仅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便捷,而且提高了人们的人均消费,加速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5G无线通信技术加快了互联网的速度,也导致了网络安全问题。
因此,需要明智地使用5G无线通信技术来保障网络安全,文章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5G无线通信技术;网络安全;通信技术引言近年来,5G由于具备高可靠性、低延时、低功耗、支持海量连接的特性,对促进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意义重大。
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必将带来更为深刻的产业变革。
但是,5G也同时打破了传统工业互联网的封闭性,将更多的工业设备暴露于公网中。
相比于传统互联网,“5G+工业互联网”场景下的网络攻击,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应对传统互联网的网络安全技术手段远不能满足高危且复杂多变的工业生产应用需求。
1概述依据ISO/IEC27005,风险分析的过程就是分别识别出“什么会发生危险事件”、“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后果是什么”。
其中,针对“什么会发生危险事件”,需要识别出要保护的资产,这些资产可能是硬件、软件、人员、基础设施,也可能是数据、信息、声誉等;针对“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需要识别出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且基于因果关系,识别出可能导致危险事件的根本原因;针对“后果是什么”,需要识别出每一个危险事件的潜在伤害以及损失影响等。
通信工程类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通信工程类专业技术总结范文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通信工程类专业的需求日益增长。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通信工程类专业学生,我在大学期间学习了许多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
通过四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通信工程类专业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所学到的通信工程类专业技术进行总结和回顾。
首先,我对通信网络技术有了深入了解。
通信网络技术是通信工程类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如何构建和维护通信网络的各个组成部分。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各种通信网络的结构和技术,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无线通信网络等。
我了解了网络拓扑结构,比如星型、总线型和环形等,并学会了如何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以确保网络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此外,我还学习了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通过这些学习和实践,我对通信网络技术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其次,我学习了通信系统的原理和设计。
通信系统是通信工程类专业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信号的传输和处理。
在我的学习中,我学习了调制解调技术、复用技术和编码技术等。
我了解了不同类型的调制方法,如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等,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我还学习了信号复用技术,如时分复用(TDM)和频分复用(FDM),以及它们在提高信号传输效率上的作用。
此外,我还了解了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编码技术,如差分编码和压缩编码等。
通过这些学习,我能够设计和搭建简单的通信系统,并能够分析和解决通信系统中的问题。
同时,我还学习了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通信方式,它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远程通信。
在我的学习中,我了解了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调频技术、扩频技术和码分多址技术等。
我还学习了无线通信的标准和协议,如蜂窝通信的GSM和CDMA等。
通过这些学习,我能够理解和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无线通信。
通信技术具体应用论文范文(实用6篇)
通信技术具体应用论文xxx 第1篇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的相关概念,然后回顾了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应用的改进历程,同时分析了几种通信技术的各自特点及其优缺点。
最后分条列出了无线通信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各种应用情况,从而增进读者对于无线通信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应用的了解和认识。
1无线通信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的相关概念无线通信技术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利用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等高科技对车辆的运行状态和交通的通畅情况进行快速的掌握和调度,使得交通管制更加智能和高效。
现在的交通流量相对以往有了飞速的提升,如果不能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来管制和调度,将无法缓解交通压力和危险、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改进历程无线语音通信和数字通信起初将无线通信运用到交通中,只为站与站间的接洽提供了通知服务,相当于仅有无线电话通信的功能,而其它数据信息不能够进行传输,并且两个站点的通信频道有特殊的规定。
GSM全球移动通信就属于数字通信。
数字通信相对于传统的通信增加了数据的功能板块,数据包括文本、图片、链接等内容。
数据和语音双结合改变了原有信道占用的方式,从固定占用变成了通信时段的占用,大大的增加了频率的使用率,提高了通信的速度。
并且驾驶员和控制中心具有了端对端的交流方式,即个体终端对控制中心的封闭交流,而不再仅限于广播的形式。
和GPRS系统的比较通信技术具体应用论文xxx 第2篇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已经不是稀罕物,基本上是人手一部。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开始逐渐地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还有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的发展,人们接收信息的终端更多,人们可以在车上、在路上及时地运用手机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服务内容服务模式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看重服务的质量,服务的质量也是某一产品中的价值,不一样的服务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也就拥有了不一样的价值。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要创新服务模式,让人们接受信息更加方便快捷。
5G移动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的应用分析
5G移动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的应用分析作者:刘骏严婧婷来源:《中国新通信》2021年第18期【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5G通信技术的原理与特点,主要探讨了该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应用时具有的提高信号传输效率、扩大信号覆盖范围以及降低通信运营成本的优势,并对其具体的MIMO技术、物联技术、云端技术、人工智能、定向波束以及超高宽带等技术作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5G移动通信技术电力通信系统引言: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下,5G的通信技术在该环境中不断成熟,并且体现出了其多样性,该技术被逐渐应用于电力通信的系统之中,并且拥有了一定的优势,能够满足当前大多数通信传输的需求。
因此在其实际的应用之中更需要对其规范性和安全性给予重视,只有将其规范且安全地应用于电力通信的系统之中才能够确保该系统获得更好的运行。
一、5G通信技术概述5G的通信技术指的是移动通信技术的第五代,该技术以过往的数据网络为基础,比以往的通信技术具有更多的优势。
在该技术的设计之中,通过把“软”配置的重要设计纳入通信技术之中,帮助网络的运营商依照实际的动态业务流量实时性地调整通信资源,进而降低了通信系统的能量消耗。
5G的通信技术通常具备以下三种特点。
第一,其具备较长的数据流量。
5G能够吞吐的流量相较于其他网络来说更大,即便网络非常繁忙的情况之下也可以高达100Gbit/s。
第二,其联网的设备在不断扩大。
在当前的建设背景之下,能够实现在每平方千米之内建设100万台的巨大规模。
第三,其峰值的速率能够不断增加。
该技术的峰值速率相较于其他网络而言获得了非常明显的提升,一般每秒都可以实现10Gbit以上。
二、5G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优势2.1提高信息传输效率电力通信系统需要越快越好的信息传输效率,由于电力系统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只有快速的信息传输才能够保证相应的电力信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工作人员手中,进而开展相应的电力工作。
5G的移动通信所具备的传输速度相较于4G技术而言快了近百倍。
通信网络的技术和标准
通信网络的技术和标准随着科技的不断变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数字社会中,通信网络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通过电话、邮件、短信还是社交媒体,人类都开始了全球化的连接和交流,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信息化的发展。
而在通信网络的发展中,技术和标准始终是不可或缺的支撑和保障。
一、数字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是通信网络发展的重要支柱。
它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从而实现了基于二进制代码的数据传输和存储。
数字通信技术有许多应用,如数字语音编解码、数字图像处理和数字信号处理等。
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数字化技术进一步促进和支持着信息网络的全球化和普及化。
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的初期,采用的是PCM(脉冲编码调制)技术,将各种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这一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电话通信中。
随着通信领域的不断发展,新的数字通信技术不断涌现出来,如ADSL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通信速度和效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通信网络标准通信网络标准是保证通信网络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互相兼容的规范。
它是相对稳定的,确保了不同设备之间的互通,使得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能够在同一个网络中协同工作。
通信网络标准可以概括为两种:协议和接口。
协议是通信网络的规则和标准,它规范了数据包的格式和交换。
目前最常见的协议是TCP/IP协议,它规定了数据包如何在网络中传输。
接口是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的。
例如,USB接口是最常见的接口之一,它被用于连接电脑和其他设备。
与此类似,通信网络中的各种设备也需要标准化的接口。
通过这些接口,设备才能够被认可并在网络中协同工作。
三、最新技术和标准5G通信技术是近年来最为炙手可热的通信技术。
它将以前代的无线通信技术(2G、3G和4G)纳入一个整体架构,实现更快速、安全和可靠的数据传输。
5G通信技术带来的速度提升,将会给诸如高清视频、VR和AR等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效果和体验。
论文范文参考3000字
论文范文参考3000字论文范文参考3000字论文时每个大学生在毕业前都要书写的文章,主要以本专业技术为主题,结合自己实习工作的内容,书写的毕业文章!以下是为大家准备好的:电路通信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论文范文,请参考!一、引言随着国内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通信工程管理手段的不断完善,为我国经济开展和生活质量改善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也加快了我国通信工程工程的建立步伐。
通信工程全过程的高效化管理,能够有效地增强通信工程工程的质量和效率,能够有效地提高通信工程全过程的经济效益和整体水平,通信工程全过程的高效化管理对于通信工程和建立单位来讲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通信工程建立全过程管理的特征通信工程建立过程中具有以下特征:1.特殊性强,和一般工程相比,通信工程要涉及到特殊的技术点,所以不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养和实践才可以较为熟练的掌握专业技术,进入门槛较高。
2.差异性大,由于主要设备材料用途和性能上的不同,也使价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非要求全部都根据定额来对工程量进展计算。
同时定额滞后现象也不可防止的出现。
3.关联度高,在全过程管理上,通信工程对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工作强度、深度及层面都要求很高,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探索和挖掘一种新的适合通信工程特点的方式,以使工程效率和工程质量不断获得提升。
三、不断建立健全通信工程工程管理体制1.加强监视管理工作通信工程的监视管理部门应提高自身的责任心严格履行监视职责,依照相关的监视方法对通信工程的细节进展严格的监视,积极指出错误并监视改正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尤其是对工程设备与材料的选用更要进展严格地监视检查,工程用料不合格会影响整个通信工程的质量。
2.资源合理分配通信工程设计工程质量管理成熟度的提升需要大量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为了做好资源配置,应该从企业的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对资源实现识别与分配,合理发挥资源优势,保障通信工程工程质量。
2021年无线传输与接入专业《中级通信工程师》考证综合能力考试题及答案(简答题二)
2021年无线传输与接入专业《中级通信工程师》考证综合能力考试题及答案(简答题二)1、固定电话基本业务的种类:新装业务、移机业务、过户业务、改号业务、改号通知音业务、改名业务、停机和复话业务。
拆机业务、移机不改号业务。
2、固定电话增值业务有来电显示、缩位拨号、热线服务、闹铃服务、免打扰服务、缺席服务、呼出限制、遇忙回叫。
无条件转移、呼叫等待、三方通话、交互式会议电话。
3、公用电话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有人值守计费器公用电话、投币公用电话、IC卡公用电话、智能网公用电话、密码卡公话和公话超市。
4、用户交换机、集团电话是指一个用户装设的,供内部互相通话,并通过中继线经市话交换机与市内其他用户通话的交换设备。
5、虚拟网的优点主要有:投资费用大大低于用户小交换机、使用功能更胜过用户小交换机、群内用户分布不受地域限制、无限的扩容能力、管理维护省钱省力、发展前景胜于用户小交换机。
6、“一线通”业务即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是以数字电话网为基础发展而成的通信网,它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用来承载包括语音、图像、数据在内的多种业务。
“一线通”的特点:通信业务的综合化、实现高可靠性及高质量的通信、使用方便、费用低廉。
7、小灵通可以提供的业务功能有:基本语音业务、短信、无线上网、其他业务(如来电显示、呼叫转移、呼出限制、免打扰、三方通话、呼叫等待等固定电话所具有的一切功能)、虚拟网功能。
适用用户:统计表明,90%的人90%的时间都在本地工作和生活,小灵通正是为这一个用户群体提供了实惠、健康、时尚的通信手段。
小灵通通话话费便宜、环保健康的特点,更特别适合于电话频繁、对生活品质要求高、对电磁辐射敏感的用户使用。
8、国内公众长途电话业务包括人工长途电话、长途直拨电话、电话卡、电话会议、会议电视、出租电路、电话信息服务业查号业务等长途业务。
9、IP电话的服务种类现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由通信运营商提供的;另一类是上某些网站提供的免费通话服务。
马晓东——新标准助力公安无线通信事业大发展
要以模拟集群 为主 。 19 年起公 安无 94 线 通信进行 了大规模 的系统建设 。主 要是模拟集群 式 ,在这 个阶段公安 无
线 通信得到 了很 大 的发展 。随着数字 通 信 技 术 的 引 入 ,我 们 进 入 第 三 阶 段 ,集群通 信由模拟体 制逐渐发展 成 为数字体 制 ,延伸 出 “ 数字集群 ”通
道 新 定 的 呢 导 制 性 ?
,
为 其 专 有 频 率 。 随 着 MP 1 2 、 T 3 7
MP 1 4 T 3 3信令 体 制 的集群 系统 的成 熟 ,公 安 部 在 MP 1 4 信 令 基 础 上 T33 自主研 发 了CP X S 拨号 方 案 ,这是 中 国公 安集群 的 自有拨号方案 ,它合 理 解决 了我 国警察分 组编队 的问题 ,虽 然 原 来 MP 1 4 也 能 实 施 分 组 编 T 33 队 ,但它是按 欧洲的标准来实施 的 , 不 适合我国的 国情 。
了欧 洲 的T T A 准 及 其 产 品 以替 E R标
记 、集 启 于 如 明 ,P T 者 导 字 动 ,并最终会 D 标准正 日益 完善 基 何
. .
换 模 拟 集 群 系统 。在 奥运 安 保 、世
博 安 保 中 的 实 际 应 用 , 证 明 了 T T A 字 集 群 系 统 具 有 话 音 清 ER 数
马晓东 :公 安无线通信 是为公 安
业务服务 的无线 通信 系统 ,它是一 种 最具 警 察 特 色 的通 信 手 段 ,具 有快
速 、便捷 、可靠 、灵活等特 点 ,拥 有 独特 的群呼 、优 先级等丰 富的警用 功
记 者 :经 过 这 些 年 的 发 展 ,我 国公 安 无 线 通 信 目前 处 于 一 个
数字通信技术
数字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是指利用数字信号进行信息传输和通信的技术。
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通信设备进行信息传输的新兴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电信、互联网、无线通信等。
数字通信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从数字通信技术的定义、分类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数字通信技术的定义。
数字通信技术是一种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和通信的技术。
它利用了数字信号的高精度、高稳定性和抗干扰性等特点,可以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信息传输。
与传统的模拟通信技术相比,数字通信技术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更好的性能指标。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数字通信技术的分类。
根据传输媒介的不同,可以将数字通信技术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类型。
有线通信主要依靠电缆、光纤等有线传输媒介,如电话、宽带网络等。
无线通信则依靠无线电波进行传输,如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等。
这两种通信方式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通信方式。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数字通信技术的应用。
数字通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最为重要和常见的领域之一是电信领域。
现代电信网络主要依靠数字通信技术进行运营,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宽带接入等。
数字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电信网络更加稳定可靠,通信质量更好,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和选择。
除了电信领域,数字通信技术还应用于互联网。
互联网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离不开数字通信技术的支持。
通过数字通信技术,人们可以快速、便捷地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互联网的发展也促进了数字通信技术的进步,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此外,数字通信技术还在无线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今的移动通信网络已经由2G发展到了4G甚至5G,数字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移动通信速度更快、容量更大,为人们的移动通信提供了更好的体验。
无线局域网技术也是数字通信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的一项重要应用,它使得手机、电脑等设备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互联互通。
近距离无线数字通信的技术标准
近距离无线数字通信的技术标准Near-field wireless digit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the technology that allows device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over short distances, typically within a few centimeters to a few meters. 近距离无线数字通信是指允许设备在短距离内进行通信的技术,通常在几厘米到几米之间。
This technolog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rise of IoT devices, smart homes, and contactless payment systems. 这项技术近年来因物联网设备、智能家居和非接触式支付系统的兴起而日益流行。
One of the key aspects of near-field wireless digital communicationis its convenience and ease of use. 近距离无线数字通信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其便利性和易用性。
Devices equipped with this technology can easily transfer data and information without the need for physical cables or complex setup processes. 配备这种技术的设备可以轻松传输数据和信息,无需物理电缆或复杂的设置过程。
This makes it ideal for scenarios where quick and seamless communication is essential, such as mobile payments, file sharing between devices, and smart home automation. 这使其非常适用于需要快速和无缝通信的场景,比如移动支付、设备间文件共享和智能家居自动化等情况。
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专用核心网(DCN)设备技术要求YDT 3861-2021
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 术语和定义 (1)3.2 缩略语 (2)4 专用核心网DCN网络架构 (2)5 关键流程 (3)5.1 概述 (3)5.2 NAS消息重定向流程 (3)5.3 Attach/TAU流程 (4)5.4 切换流程 (6)5.5 MME或HSS发起DCN网络重选 (6)6 专用核心网(DCN) (8)6.1 概述 (8)6.2 设备功能要求 (8)6.3 接口要求 (8)7 UE辅助的专用核心网 (9)7.1 概述 (9)7.2 设备功能要求 (9)7.3 接口要求 (10)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专用核心网(DCN)设备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专用核心网(DCN)相关设备技术要求,包括终端、基站、MME、HSS等网元相对于LTE网络功能及接口新增的技术功能要求。
包括对终端无影响的DCN相关功能要求,以及对终端有影响的UE辅助的DCN选择相关功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支持DCN的终端、基站、MME、HSS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GPP TS 23.401 R14 v14.3.0 面向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UTRAN)的通用无线分组业务增强(G 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 enhancements for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 access)3GPP TS 24.301 R14 面向演进的分组系统(EPS)的非接入层协议(Non-Access-StratAPum (NAS) protocol for Evolved Packet System (EPS))3GPP TS 29.272 R14 面向演进的分组系统(EPS);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和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基于Diameter协议相关接口(Evolved Packet System (EPS);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MME)and 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 (SGSN) related interfaces based on Diameter protocol)3GPP TS 29.336 R14 归属用户服务器(HSS)与分组数据网络及应用互通的Diameter接口(Home Subscriber Server (HSS) diameter interfaces for interworking with packet data networks and applications)3GPP TS 36.331 R14 面向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UTRAN);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规范(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Protocol specification)3GPP TS 36.413 R14 面向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UTRAN);S1应用协议(S1AP)(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Access Network (E-UTRAN); S1 Application Protocol (S1AP))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上海u段数字无线接收技术标准
上海u段数字无线接收技术标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无线数字通信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应用质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因此,对于安全可靠、高效率的无线数字通信技术,国家有必要制定适当的标准,以确保用户的安全、稳定的使用环境。
为保证上海地区无线数字接收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建立起一套适合上海城市特征的标准,上海市政府经过严格的研究和评估,终于确定了U段数字无线接收技术标准,以满足上海用户对高效稳定的数字通信技术的要求。
(二)U段数字无线接收技术标准介绍U段数字无线接收技术标准包括两个主要部分:技术要求和技术测试。
首先,技术要求是指使用U段数字无线接收技术的产品应具备的基本性能规范。
体要求如下:1、接收机应具备多种通信调制方式,用于处理多种数字通信方式;2、接收机抗干扰能力应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确保接收信号的稳定性;3、接收方面的信噪比应达到规定值,以确保储存精度和传输质量;4、接收机的可靠性需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以便在恶劣条件下使用;5、接收机的制造成本应尽可能低,在保证技术要求的条件下,满足用户的经济需求。
其次,技术测试要求是指为保证U段数字无线接收技术标准的可靠性,必须要求在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技术测试。
具体测试内容包括:1、抽样检验,以测试产品质量;2、电磁兼容测试,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3、信号抗扰度测试,以确保接收信号的稳定性;4、数据传输精度测试,以确保数据的精确性;5、环境耐受性测试,以确保产品能够在恶劣环境中正常运行。
(三)U段数字无线接收技术标准的意义U段数字无线接收技术标准,通过明确技术要求和技术测试要求,确保了使用U段数字无线接收技术的产品在质量、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和使用成本这五个方面的技术指标达到该地区的安全可靠的标准。
此外,U段数字无线接收技术标准还为上海地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技术管理体系,建立起一个安全、可靠,便于管理和控制的用户使用环境,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环境,也为技术产品的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技术发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用无线数字通信技术标准范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专用无线电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即时的
___沟通、数据采集和图像、视频传输,为国防、公共安全、经济建设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由美国 ___工业协会(tia)制定,经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认可的标准。
p25(project 25)是itu提出的全球开放的数字通讯标准之一。
用户主要是军队、公共安全、交通运输、应急通信等高端专业用户。
p25标准的演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fd ___ (频分多址)技术,每个信道带宽12.5khz,上行、下行传输速率均为9.6kb/s,兼容模拟技术;第二阶段采用td ___时分多址双时隙技术,等效信道带宽6.25khz,上行速率9600b/s,下行速率1xxb/s。
p25标准是开放式的,允许各设备厂商的产品互相兼容;且具有向后兼容性,以融合现在的模拟通信技术。
还包含了对 ___通信加密的要求;并将12.5khz的频谱带宽分成6.25khz或等效的频谱,通过缩窄带宽,提高频谱效率,p25采用广域设计,中继基站功率可达100w、 ___终端功率不低于5w。
单个中继基站覆盖100km2,组建___通信系统需要的中继基站数量少,适合广域覆盖、调度功能要求高的用户使用。
2.2 tetra
tetra(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 - 陆上集群无线电)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是etsi(欧洲通信标准协会)为了满足专业部门对 ___通信的需要而设计、制订统一标准的开放性系统,采用数字td ___技术的专用 ___通信系统。
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可以在同 ___台提供 ___通信和数据传输,支持 ___终端脱网直通互联,可实现鉴权、具有空中接口加密和终端对终端加密功能。
还具有虚拟专有网络功能,可在一个物理网络同时为互不关联的多个个体、群组服务。
tetra具有频谱利用率高、通信质量好、组网方式灵活的优点,目前已实现如图像数据传输、 ___互联查询等许多新的应用。
所以 tetra数字集群系统一投入商用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tetra 系统抗干扰能力强,支持用户点对点单呼、点对多点组呼、应答组呼、单向点对多点广播呼叫以及 ___加密通话。
欧洲通信标准协会为了满足小范围用户对专用无线电通信的需要,制订了dmr(digital?mobile?radio)数字集群通信标准。
该标准主要应用在小区域服务,如中小企业、 ___小区等用户。
dmr标准采用td ___技术方式,频率信道间隔6.25khz,上、下行传输速率为9.6kb/s。
dmr具有技术简单、中继基站和 ___终端设备 ___低,可扩展兼容模拟系统,网络建设简单,后期使用方便,维护成本低的优点。
pdt标准是中国自主的专用数字通信技术,由中国公安部牵头,国内主要专用通信生产厂家共同制定,可满足高端专用通信行业用户的要求。
pdt标准遵循高性价比、大区制、可扩展和兼容dmr标准协议的五大原则,解决了多种应急通信网融合通信的问题。
pdt标准分为常规标准和集群标准两个版本,并兼容dmr标准。
pdt标准采用td ___多址方式,信道间隔6.25khz、上下行速率为9.6kb/s,抗干扰能力强。
在满足基本业务的同时,具有同播、频率资源动态分配等功能。
pdt后续演进是提升传输速率和拓展业务功能。
为满足不同层次用户需求及实际网络建设需要,pdt标准支持单中继基站区域通信,也能组合成高效的多中继基站大范围的覆盖,以及全国范围应急通信指挥网的建设要求。
在应对自然灾害、 ___等紧急指挥调度中,能迅速接入现有gis调度平台,实现组网灵活、指挥调度便捷、 ___质量优及数据传输速率高等优点,并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安全保密的特点。
pdt具有频谱利用高,可广域组网,能从正现使用的模拟mpt1327标准平滑过渡到数字通信。
该标准技术参数功能全面,同时系统结构简单,终端成本低,网络建设速度快,后勤运维成本较低。
总之,pdt在专业无线通讯领域技术优势明显。
其支持的隐私安全加密技术,特别适合公共安全用户保密需求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