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含解析)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5_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教202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附解析】

15_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教202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附解析】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 (2022河南模拟)张謇以《易经》中“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为纱厂取名“大生”,指出“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

可以从中深深感受到张謇() A. 深厚的文化素养 B. 局限于轻工业发展 C. 爱国利民的情怀 D.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举一反三1.1直接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2022滨州)聂耳在1932年2月7日的日记中写道:“怎样去做革命的音乐?”“……一天花几个钟头苦练基本练习,几年、几十年后成为一个小提琴家又怎样?你演奏一曲贝多芬的奏鸣曲能够兴奋起、可以鼓动起劳苦大众的情绪吗?不对,此路不通!早些醒悟吧!”材料反映出聂耳()A. 追求艺术的完美B. 强烈的民族责任感C. 努力成为小提琴家D. 致力创作大众音乐2. (2022江苏模拟)下图是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变化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A. 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B. 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C. 临时政府重视民族工业发展D. 面粉工业地区分布极不平衡3. 英美烟草公司在各种渠道排斥南洋公司(民族卷烟企业),还增加新品牌来抵制其发展。

1915年,英美烟草公司诉讼南洋公司“三喜”牌香烟涉嫌侵权,并多次想要吞并南洋公司。

这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发展()A. 受到了帝国主义的压迫B. 得到了民众的支持C. 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D. 遭到官僚主义摧残4. (2022北京)下表是1932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单位:辆)。

这反映出近代交通工具()A. 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征B. 受到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C. 体现出自由平等的风尚D. 变化首先出现在沿海地区5. (2021安徽)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生2 195人,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9.2%。

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29所,学生4 763人,占学生总数的19.8%。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考点12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解析)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考点12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解析)
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故选A。
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05年,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A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19世纪60—90年代),B创办于百日维新时期(1898年);1905年,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1901年,清政府决定从次年(1902年)开始,废除八股文。由此可知,此题选C。
C.科举制度废除
D.废除八股文
8.小华喜欢看鲁迅的作品,他能从《鲁迅全集》中看到的作品有
①《狂人日记》②《骆驼祥子》③《孔乙己》④《雷雨》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9.荣毅仁,中国著名的民主人士。追溯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史,可归结为“创办—发展—衰落—再发展”的轨迹,这一轨迹也印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总体特征: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②行业特征: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③地区特征: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2.社会生活的变化
(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①北洋西学堂②南洋公学③福州船政学堂④京师大学堂
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7.(2019年山东青岛卷)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A.鲁迅——《狂人日记》
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初中九年级《历史》第12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考题解析

初中九年级《历史》第12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考题解析

第十二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考题解析1.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A.创办学堂B.编练新军C.兴办实业D.自强求富解析:结合状元实业家张謇的相关知识可判断选C项。

答案:C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主要原因是()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外国列强的棉纱在中国大量倾销D.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故选B项。

3.下面的漫画形象地说明了中国近代()A.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B.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C.洋务企业的迅速发展D.列强侵略的变本加厉解析:漫画显示了中国的民族企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生存空间格外狭小。

答案:B4.下列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描述中,你认为比较恰当的是()A.基础良好,发展迅速B.总体落后,分布不均C.先天不足,后天良好D.基础良好,发展缓慢解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比较落后,而且主要位于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内地很少,因此发展极不平衡。

5.20世纪初,有一个署名“兰陵忧患生”的人写过《京华百二竹枝词》,其中咏叹女学生时这样写道:“或坐洋车或步行,不施脂粉最文明。

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

”这一社会风俗变化体现了()A.汉唐遗风B.因循守旧C.新旧并呈D.以俄为师解析:材料中的“20世纪初”“坐洋车”“女学生”“衣裳朴素”等关键词,表明此时中国的社会习俗受西方社会的影响,也保留了部分民族特色。

答案:C6.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出生在马来西亚,在英国读书,在北洋政府做部长,娶了日本女子为妻,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的奇人。

2023(湖北地区)中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专题复习课时提升训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3(湖北地区)中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专题复习课时提升训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选择题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A. 张某在阅读《申报》是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B. 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C. 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D. 《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1909年开始通车的京张铁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选择题19世纪末出现了“实业救国”热潮,张謇以状元身份回乡办厂,创办了A. 大生纱厂B. 江南制造总局C. 汉阳铁厂D. 包头钢铁公司【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作“东南实业领袖”。

故“实业救国”与大生纱厂有关。

故A正确。

BC项都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企业,故排除BC项。

D项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的,故排除D项。

故选A。

选择题下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

该图反映了A. 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B.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C. 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D. 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答案】D【解析】根据“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可知,题干反映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企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乂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个发展机会,进入“黄金时代”。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中考历史考点梳理及真题解析--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中考历史考点梳理及真题解析--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中考历史考点梳理及真题解析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2)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3)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

他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2.社会生活的变化(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4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第02期)(解析版)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4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第02期)(解析版)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专题14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考点62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1.(2022年江苏盐城)下表是1916-1919年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纱厂盈利变化情况。

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提供良机的是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D.南京国民政府的鼓励【答案】C【解析】表格反映了1916—1919年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纱厂盈利不断增加,而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迎来“短暂的春天”,究其原因是因为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展是19世纪60-90年代,排除A项;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是19世纪末,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排除D项。

故选C项。

2.(2022年浙江湖州)20世纪初,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悄然发生变化。

以下情景可能出现在1906年上海的有①男子纷纷剪去辫子②学生在新式学堂学习外语③《申报》刊登《狂人日记》④市民在电话公司拨打电话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科举考试被废除,清政府开始开办新式学堂,学生在新式学堂学习外语可能出现在1906年的上海;市民在电话公司拨打电话可能出现在1906年的上海。

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男子纷纷剪去辫子是辛亥革命时期,《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

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和D项。

故选C项。

3.(2022年黑龙江大庆)下表中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B.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五四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数的统治地位D.对外开放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答案】B【解析】题干表格反映的是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因而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项正确;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的兴起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与题干材料提供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于题干表格中的时间也不符,排除C项;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3秋•新抚区校级月考)近代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后,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洋泾竹枝词》写道:“庸奴亦效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

更有异言并异服,谈黄马褂着纷纷。

”该词说明当时()A.社会等级观念已经消失B.外语逐渐成为流行语言C.生活风俗受到西方影响D.中西服饰文化相互影响2.(2023秋•秀屿区校级月考)法国大革命前,贵族们衣着雍容华贵,通过服饰一眼就能识别穿戴者的身份和地位,然而大革命后,衣着华丽者几乎有反革命的嫌疑,而下层民众简单、朴素的服装样式却成为时尚潮流。

这表明()A.政治活动深刻影响服饰变迁B.政治活动推动思想观念变革C.服饰变迁直接凸显人权理念D.服饰变迁反映人的政治立场3.(2023•莘县二模)191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第二天,孙中山向全国颁发了《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

”1月13日,临时政府要求:新旧二历并存,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吉凶神宿一律删除。

这些规定表明()A.近代社会风俗开始呈现中外融合特点B.临时约法的颁行推动了社会风俗变迁C.近代中国社会的开放性和科学性增强D.南京临时政府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活动4.(2022秋•莲湖区期末)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如下改革:革除了“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礼,规定民间普通人互称“先生”或“君”,这体现了中华民国()A.鼓励个性解放B.提倡女子教育C.提倡平等观念D.保护人民财产5.(2023•白云区模拟)朱春驹在《武汉起义杂忆》中写到:“由于辫发一旦剪去,则短期内难以再蓄,不像服饰可以轻易变换,因此民众对于剪辫的态度普遍迟疑,剪刀一动,蹄哭并作。

”民众的态度主要体现了()A.对蓄辫的十分喜爱B.对清政府统治的不满C.对革命前景的忧虑D.对生活方式难以适应6.(2023春•丰城市校级期末)20世纪初,时人对北京社会面貌描绘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2024年河北省中考历史复习教材过关:中国近代史+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4年河北省中考历史复习教材过关:中国近代史+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的《生活》周刊。
存在时间最长的
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 影响
活。
中文报纸。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返回目录

续表
考 考
(1)商务印书馆:1897 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

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清 单 解
代表 (2)新华书店: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成为出版发行进步
出版
书刊的重要阵地;
读 机构
(3)其他代表性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
在广泛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保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 影响
近代教育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返回目录

【易错警示】


2. ____京__师__大__学__堂____ 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
考 考
(1)创办企业:张謇弃官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发展状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
清 单
概况 民族工业的压迫,大生纱厂发展较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帝国

主义卷土重来,大生纱厂濒临破产。

(1)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2)促进了教育文
影响
化事业的发展。
甲午中日 战争后
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清 初步发展
政府放松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实业救国”
思潮的推动。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返回目录

续表

备考2021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5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解析教师版

备考2021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5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解析教师版

备考2021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5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单选题(共24题;共48分)1.19世纪40年代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在其影响下国内出现了一系列报纸和出版机构。

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A.新闻出版业的发展B.经济的变化C.外交事业的发展D.科技的进步【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材料列举了报纸和印刷事业的发展情况,故A符合题意;材料是在说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2.“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励志故事。

近代用中西画法和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对此故事再阐释的艺术家是()A.聂耳B.冼星海C.齐白石D.徐悲鸿【答案】D【解析】【分析】《愚公移山图》批判了日军的凶残暴虐,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它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徐悲鸿创作这幅画,是用中西画法和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对此故事再阐释,立意在于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将抗日进行到底,并坚信一定能取得胜利。

故D符合题意;聂耳于1935年初,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作曲,排除A;冼星海先后创作了《救国军歌》《战歌》等大量抗日救亡歌曲,排除B;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主要作品是《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徐悲鸿的《愚公移山》。

徐悲鸿创作的《愚公移山》,借一个寓言故事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

3.全国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机关报坚持“团结全国抗日力量,巩固民族统一战线,发表正确救亡言论,讨论救亡实际问题”,站在宣传抗日的第一线。

2024中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考命题34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4中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考命题34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7页
中考·历史
考点 2 文学艺术的成就
1.(2023 山东滨州)1940 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公移山》;无独有偶,1945 年,
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二
者都是以“愚公精神”号召人们( )
A.实行民主选举,激发斗争热情
B.争取美苏支援,坚定胜利信心
第3页
中考·历史
2.(2023 浙江台州)《申报》自 1872 年 4 月创办,至 1949__年 5 月停刊,被称为研 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下列可能被《申报》作为新闻报道过的事件有(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③五四运动 ④香港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根据题干“《申报》自 1872 年 4 月创办,至 1949 年 5 月停刊,被称为研 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可知,《申报》的办刊时间为 1872 年 4 月~1949 年 5 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 1949 年 10 月,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于 1900 年,③五四运动爆发于 1919 年,④香港回归是 1997 年 7 月;故《申报》可以报道的 事件有②③,故 C 项符合题意;①④时间不符,排除含有①④的 A、B、D 三项。
C.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D.开辟致富道路,带动经济发展
答案:C 根据所学知识,1940 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公移山》,借寓言故事表达 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1945 年,毛泽东主席在中 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毛主席把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比作两座大山,以愚公自称,表示我党坚决反帝反封建的决心,综上所述,二者 都是以“愚公精神”号召人们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C 项正确;题干徐悲鸿画作、 《愚公移山》报告都与“民主选举”“争取美苏支援”“开辟致富道路”无关,排除 A、 B、D 三项。故选 C 项。

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12: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12: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答案解析)

(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1.民族资本主义(1)发展历程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后原因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表现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短暂的春天”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表现各种实业团体分分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日益凋敝、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萎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原因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顽强地挣扎着表现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2)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①总体特征: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②行业特征: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③地区特征: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2.社会生活的变化(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部编版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测试专题26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解析版)

部编版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测试专题26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解析版)

专题26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知识梳理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新式教育: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

1902年清政府废除八股文,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创办报纸:1872年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服》,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出版机构: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中国近代铁路之父是()A.张之洞B.张謇C.詹天佑D.侯德榜【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詹天佑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

他率工程队出色地完成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的施工任务,1909年建成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詹天佑是“中国近代铁路之父”。

故选:C。

2.抗战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是()A.冼星海B.徐悲鸿C.侯德榜D.聂耳【分析】本题以抗战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为依托,考查侯德榜。

【解答】冼星海、聂耳是音乐家,徐悲鸿是画家,他们都是艺术家,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是抗战时期著名的科学家。

故选:C。

3.他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

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上述材料中的“他”是指()A.詹天佑B.郭沫若C.聂耳D.曹禺【分析】本题考查詹天佑主修铁路工程。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中国近代的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中国近代的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中国近代的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照相术的表述,错误的是( )A. 诞生于19世纪30年代末的东方国家B. 19世纪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C. 照相摄影保留了社会发展的真实证据D. 为我们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2. 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大力宣扬民主和科学B. 科举制废除于戊戌变法时期C. 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 D.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3.《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A. 冼星海B. 聂耳 C. 田汉 D. 徐悲鸿4.学习历史要求我们思考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以获得合理的历史解释。

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 AB. BC. CD. D5.“街上到处都是五花八门的广告。

在一家面摊前,人们踊跃争先剪辫子,旁边告示牌上的大字十分醒目:剪辫者免费供肉面一碗以示奖励。

”文中的情景,最早可能发生在()A. 洋务运动之后B. 戊戌变法之后 C. 辛亥革命之后 D. 新文化运动之后6.曾热播的电视剧《新安家族》讲述了徽商为争取民族自强与列强展开殊死较量的故事。

它再现了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的艰难历程。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 )A. 甲午战争后B. “一战”期间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7.下列哪种情况在民国成立后不会发生( )A. 人们已经开始在电影院里看电影B. 一些妇女开始穿高领服装C. 青年在照相馆照相留念 D. 人民抵制政府剪辫子,男子依然普遍留长辫8.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A. 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 B.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 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 D. 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改革9.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A. 洋务运动时期B. 甲午战争以后 C.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 抗战胜利以后10.如下图的漫画形象的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推动这一变革的历史事件主要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11.比张骞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能认识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A. 均衡发展B. 迅猛发展 C. 曲折发展 D. 持续发展12.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鼓舞中华民族抗日斗志、画家徐悲鸿多次在国外举办画展把收入资助抗战、科学家侯德榜于1940年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做出贡献、国民党军血战台儿庄、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如果把这些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这个主题最恰当的名称就是()A. 同仇敌忾 B. 国民革命 C. 战略决战 D. 开天辟地13.“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讲这段话的人是谁()A. 詹天佑B. 康有为 C. 张骞 D. 严复14.如表是某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C. 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 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二、材料题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词:“……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上演了“娜拉式的出走”,她不惧舆论压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与溥仪离婚。

(讲义)专题17中国近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科技文化(原卷版)-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讲义)专题17中国近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科技文化(原卷版)-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17 中国近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科技文化目录考情分析阶段特征网络构建时空线索梳理预测考点一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夯基·知识梳理】知识点1.1. 张謇兴办实业、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知识点1.2.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知识点1.3. 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知识点1.4 近代文学艺术成就【技巧·得分速记】【提升·考向预测】考向01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命题角度:工业化/近代化)考向02 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命题角度:文化事业/教育变革/新闻出版)考向03 近代文学艺术成就(命题角度:文化事业/文学艺术)考点二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夯基·知识梳理】知识点2.1. 现代科技文化成就知识点2.2 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技巧·得分速记】【提升·考向预测】考向01 科技成就(命题角度:中国智慧/时代精神)考向02 社会生活的变迁(命题角度:在身边发现历史/中国智造)链接中考考点要求课标要求命题趋势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通过了解开办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制度等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命题角度:工业化/近代化/文化事业/教育变革/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命题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业发展要史事及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

历程、特点(考查重点);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代表;近代文学艺术的成就。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认识科学家的贡献。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理解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15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原卷版)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15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原卷版)

专题15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选择题(共25小题)1.据资料统计,从1918年至1927年,外国输华商品总值以关平银计算,由5.55亿两上升为10.13亿两,输入洋货主要是日用消费品,输出则以棉纺织品居多。

1920年中国棉花、烟叶、蚕丝等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36.4%,1930年递增到45.1%。

这些现象表明该时期的中国()A.经济半殖民地化加深B.由被动开放转向主动开放C.丝茶竞争力得到加强D.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身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模范街。

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A.政治生活民主化B.社会生活近代化C.思想文化科学化D.民族经济工业化3.民国初年,婚姻观念较晚清有较大进步,政府反对纳妾,提倡一夫一妻制。

这一举措体现南京临时政府()A.大力推进社会平等B.强制推行政策法令C.重视称谓以及身份D.全面学习西方文化4.20世纪初,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利用西方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掠夺之际,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

据此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在()A.抗日战争胜利后B.大革命期间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洋务运动期间5.《申报》记载,20世纪初社会出现《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农商部奖章规则》等条例。

当时政府出台这些条例的主要目的是()A.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促进文化发展C.推动习俗的变化D.推进近代教育的发展6.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一二•九运动中全国各地的学生工人在游行集会中都演唱了该曲。

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

这首歌曲的流行反映出当时()A.革命文艺创作全面繁荣B.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C.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D.正面战场敌后战场配合密切7.如表是《剑桥中国晚清史》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的部分统计。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6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时练习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6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时练习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知识点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在中国长达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止于()A.1860年 B.1894年 C.1898年 D.1905年【答案】D【解析】京师大学堂开办后,科举制度仍然存在,由于维新变法的失败,科举考试又恢复了八股文,大学堂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

每到科举试期,学生纷纷请假赴考。

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

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

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故选D。

2.科举制的废除是在()A.清朝末期 B.民国初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时期【答案】A【解析】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的废除是在清朝末年。

故选A。

3.如图是北京大学的校徽。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据右图可知京师大学堂创办于()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答案】B【解析】如图是北京大学的校徽。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

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在辛亥革命以后改名为北京大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故选B。

4.报刊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之一。

下列报刊在近代中国出现最早存在时间最长的是()A.《新青年》 B.《时务报》 C.《每周评论》 D.《申报》【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4月,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

《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

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5.《申报》是我国近代最重要的中文报纸。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6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6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 新人教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知识点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1898年,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一所新式学堂“广育人才,讲求实务”。

这所新式学堂是(B)A.万木草堂B.京师大学堂C.京师同文馆D.北洋西学堂2.导学号84164179右面为“科举考生看榜图”。

这样的场景最终消失于(C)A.隋朝B.唐朝C.清末D.中华民国3.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A)A.《申报》B.《中外纪闻》C.《民报》D.《新青年》知识点二文学艺术的成就4.下列说法能体现文学巨匠鲁迅、美术大师徐悲鸿、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的作品的共同点的是(A)A.弘扬时代精神,批评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B.参加过新文化运动,其作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C.科举制废除后中华文化的复兴D.无情地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参考答案《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参考答案①田汉:《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

③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举出两位即可)6.导学号84164180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

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这说明(B)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7.导学号84164181(2017湖北孝感)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1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明显的历史错误有几处(B)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②何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A.两处B.三处C.四处D.五处8.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在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为我们描绘出历史发展的轨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中考——部编人教八上历史全册》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中考——部编人教八上历史全册》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

2.1901年,清政府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4.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此外,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二、文学艺术的成就1.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他的《阿Q 正传》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2.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

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宏篇巨作,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3.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其中由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

4.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是在()A. 1904年B. 1905年 C. 1906年 D. 1907年2.下列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京师大学堂的创办②科举制度的废除③《申报》的创办④《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A. ③①④②B. ③④①②C. ④③①②D. ③②④①3.1900年,有一家上海人在家庆祝他们的孩子考入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请问当时最高学府指的是()A. 燕京大学B. 京师大学堂 C. 京师同文馆 D. 太学4.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实行新学制是在()A. 1902年B. 1903年 C. 1904年 D. 1905年5. 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A. 《伤寒杂病论》B. 《齐民要术》 C. 《水经注》 D. 《本草纲目》6.近代中国铁路的设计或修筑都是外国人控制着,20世纪初有一位杰出的工程师,在他的主持下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了第一条铁路干线,他是()A. 严复B. 詹天佑 C. 张謇 D. 李鸿章7.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A. 商务印书馆B. 福州船政学堂 C. 江南制造总局机械学堂 D. 京师大学堂8.严复说“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鸦片战争B. 科举制度的废除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9.《义勇军进行曲》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

今天我们中学生仍然高唱这首战歌有利于( )①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②唤起我们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意识③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④使我们认识和尊重文明的多样性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10.魏源则被称为西学中用第一人,他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经典,成为拿来主义的开山鼻祖。

他提出的“长技”是指()A. 西方的先进技术B. 西方的政治制度C. 西方优秀的思想文化D. 西方开放的对外政策11.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是()A. 北洋水师学堂B. 京师大学堂 C. 福州船政学堂 D. 两江师范12.“科举入仕,是1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但是对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清末统治者尝试着用新的办法培养和选拔人才,下列关于我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叙述有误的是()A. 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B. 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C. 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D. 李四光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13.“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这是严复在评价()A. 科举制度的废除B.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C.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D. 《天演论》在中国的出版14.它没立于戊戌年间,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建的综合性大学,是中国占代教育与近现代教育的分水岭。

这里的“它”指的是( )A. 京师大学堂B. 燕京大学 C. 东吴大学 D. 哈佛大学15.下列关于京师大学堂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②它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③它的开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④京师大学堂后来改名为北京大学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16.《战狼Ⅱ》是吴京执导的动作军事电影。

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向世界宣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是传递友谊的正能量”。

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A.《定军山》B.《渔光曲》C.《马路天使》D.《歌女红牡丹》17. 下列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加入世贸组织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④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A. ④①③②B. ②①④③C. ②④①③D. ①④②③18. 中国职业学校教育始于同治五年,最早由左宗棠在福州船政学堂实施,初称“实业教育”,1917年改称“职业教育”。

维新变法期间创办了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是()A. 京师大学堂B. 经世学堂 C. 时务学堂 D. 京师同文馆二、材料分析题19.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的新式教育逐步形成。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科举制的废除,最终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

科举制在哪一朝代被废除?当时人们为什么要废除科举制?(2)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哪一文件建立了新式教育体制?有何影响?(3)北京大学的发展是新式教育发展的缩影。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什么?1917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人是谁?你怎样看待北京大学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20.阅读材料: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采用的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请回答:(1)材料中的“选举制度”指什么?它创立于何时?创立的标志是什么?(2)该制度在何时得到了怎样的完善?(3)该制度何时被废除?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谁?(4)科举制度在中国延续了多少年?你怎样看待它?21.洋务运动时期,它为了培养洋务人才和维新人才应运而生,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在这一时期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戊戌变法后,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它被保留下来,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但教学内容仍以经学为主,科举制仍然存在,而且考试又恢复了八股文,它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得做官资格,每到科举试期,学生纷纷请假赶考。

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人才……——《中国近代教育改革》请回答:(1)“它为了培养洋务人才和维新人才应运而生”中的“它”指的是什么?(2)“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指的是什么?它的创办有什么重要意义?(3)“它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人才”后来这种状况是怎样改变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分析】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

所以答案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科举制的废除。

2.【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找出事件发生的时间,然后排序。

选A【点评】考查对事件时间的掌握。

3.【答案】B【解析】【分析】1900年的中国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故选B。

【点评】关于京师大学堂,学生还要知道,它是戊戌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的,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

它的开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4.【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废科举,新学堂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第二子目废科举,新学堂中的内容:“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可知,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实行新学制是在1904年,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废科举,新学堂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废科举的时间、背景和影响。

5.【答案】D【解析】【分析】《本草纲目》是李时珍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收载药物 1892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

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

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B【解析】【分析】詹天佑是中国第一批官费留美学生。

1904年,主持修建北京至张家口的铁路。

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建成,振奋了民族精神,为中国工程界赢得了荣誉。

故选B项。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京张铁路的认识。

7.【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1898年底正式开学。

辛亥革命以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所以此题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京大学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8.【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废除的有关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一文中深有感触的写道:废止科举“乃吾国数千年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意思是说: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最重要的举动,说到它的重要性,与废除古代的封建陋习制度、开拓土地一般无二。

故选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科举制的有关内容。

9.【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

作为国歌,唱起它可激发起我们战胜敌人的信心,居安思危,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努力掌握科学知识,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故A项符合题意。

10.【答案】A【解析】【分析】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及来抵制外国侵略,其中的“长技”是指西方的先进技术。

故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11.【答案】B【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期间,作为“新政”,创立了京师大学堂,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新式教育。

重点识记京师大学堂建立的背景、时期及影响。

12.【答案】D【解析】【分析】学生要注意此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选择不正确的答案。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为了选拔人才,适应形势发展,清政府于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故此题错误的是答案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相关史实13.【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废科举,新学堂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第二子目废科举,新学堂中的内容:“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可知,这句话是严复对科举制度的废除的评价,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废科举,新学堂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废科举的时间、背景和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