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和思考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存在问题及建议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存在问题及建议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是一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通过自愿参与社区服务项目来回馈社会。
然而,尽管这种行为带有积极的意义,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服务内容不够多样化。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通常以教育支持和环境保护为主,而其他领域的服务相对较少。
这导致学生在选择志愿服务项目时缺乏选择余地,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
因此,建议组织者应该丰富志愿服务项目的内容,涵盖更多领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其次,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之二是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志愿者可能只是出于完成学校规定的学时而参与志愿服务,对服务对象不够关心,态度不够积极,导致服务质量下降。
因此,建议组织者应该加强志愿者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确保志愿服务的质量。
再次,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之三是缺乏长期性和持续性。
一些志愿服务项目可能只是短期的活动,没有长期规划,缺乏持续性。
这导致志愿服务的效果不够显著,难以产生持续的社会影响。
因此,建议组织者应该制定长期的志愿服务计划,建立持续的服务机制,保障志愿服务的长期效果。
最后,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之四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一些志愿服务项目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志愿者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导致志愿服务的效果不够明显。
因此,建议组织者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定期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志愿服务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就可以不断改进和提升志愿服务的品质和效果。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
高校共青团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现实状况及困境

高校共青团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现实状况及困境1高校社区志愿者队伍更替频繁,积极性难以保持社区志愿服务是需要长时间连续进行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尽管现如今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但能坚持长时间参加的学生却只有很少一部分。
由于高职院校办学的特殊性,大学生在校时间只有大一大二两年时间,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也主要以大一的学生为主,在入校初期,刚刚加入志愿服务工作的时候,热情往往最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该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明显降低,到了大二往往就无法坚持下去,能留下的仅仅为队伍的骨干成员。
这样一来, 几乎每一年的志愿者都需要从大一新生中招募,志愿服矜的连续性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很多社区志愿服务项目都仅能坚持1-2年,无法实现长期持续发展。
2高校社区志愿服务内容单调,难以发挥自身优势高校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往往是综合素质较高的大学生, 由他们去服务社区本应能取得很好的传播知识文化的效果。
然而在实际的志愿服务工作中,他们往往只能开展一些清理楼道小广告、爱心募捐、智能手机知识宣讲之类的低层次活动。
在其他服务类的活动中也主要是以关爱社区老人和儿童为主,活动形式也非常有局限性,无法合理施展大学生的自身才能和优势,总体呈现出缺乏创新和特色、缺少生机与活力的状态。
尽管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数量很多,但服务项目的水平并不高。
3高校共青团社区志愿服务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志愿服务精神和内涵决定了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一项无偿工作,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多高校的志愿服务工作都是由学生自筹车费、自行用餐,学生虽无怨言,但长期下来难免出现抱怨和倦怠。
当前高校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时,主要过于关注活动的宣传和执行,对于志愿服务项目以及志愿者后期的监管和评价较为忽视。
在长期的志愿服务工作中,若志愿者得不到有效的激励和表彰, 内心是很难说服自己继续坚持下去的。
在一项调查“大学生志愿者希望得到何种奖励”中,大部分被调查的志愿者表示希望得到相关表彰文件或者证书的奖励,这说明大学生志愿者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而现行高校社区志愿服务管理中的奖励机制还非常不完善,这会极大的打击志愿者的积极性,缺乏认同感,也很难将志愿者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的心得

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的心得
在我们的生活中,志愿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
它不仅能为社区和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而且能增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以下是我对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我想说的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数量有所下降。
这可能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学业压力、就业竞争等。
然而,我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不再关心社会问题或缺乏社会责任感。
相反,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以找到适合他们的志愿服务机会。
我注意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志愿服务,如清洁公园、帮助老人等,仍然存在,但现在也有更多的创新形式,如网络公益活动、环保项目等。
这种转变反映了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新理解,也体现了科技在志愿服务中的作用。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也有所提高。
过去,一些学生可能会把志愿服务看作是完成学校要求的“任务”,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服务质量,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带来真正的改变。
这也是值得我们鼓励和赞扬的。
我想强调的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价值不应被忽视。
它不仅可以帮助
我们了解社会问题,提高我们的技能,而且可以塑造我们的人格,增强我们的同理心和领导力。
因此,无论我们的选择如何,我们都应该珍惜这个机会,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人和社会。
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的变化是多元化和复杂的。
虽然有一些挑战和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我们仍然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用我们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困境及应对措施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困境及应对措施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参与志愿服务,成为社会中的一员,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已成为一种时尚,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青睐。
然而,尽管参与志愿服务有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困境。
本文将结合现实情况,探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困境,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1. 志愿服务逐渐成为一种时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价值观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他们不仅可以通过志愿服务锻炼自己,提升自身素质,还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因此,志愿服务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欢迎。
2. 志愿服务活动多样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志愿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志愿服务活动也日益多样化。
大学生可以选择参与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敬老院慰问、环境保护、慈善活动等。
这样一来,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志愿服务项目,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3. 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与志愿服务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 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更多的志愿服务组织纷纷成立。
这些组织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还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二、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存在的困境虽然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有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困境。
1. 志愿服务时间不够由于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课业繁重,很多大学生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志愿服务。
虽然他们愿意参与志愿服务,但却往往无法抽出时间来参与。
2. 志愿服务项目不够多样化尽管志愿服务活动日益多样化,但还是存在一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项目较为局限,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大学生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和思考

大学生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和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的重视也逐渐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中极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一部分,其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愿和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不仅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本身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和思考。
一、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1.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愿不断增加随着社会公益事业的普及和宣传,大学生对于社区志愿服务的认识和意识逐渐增强。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开始重视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在校团委、学生会等组织的推动下,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热情进一步被激发,愿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方式多样化大学生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义工活动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各类志愿服务平台、社会组织等渠道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同时,大学生社团、校友会等组织也在大力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渠道和机会。
3.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效果显著大学生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效果也逐渐显现。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不仅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便利和帮助,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同时也可以培养大学生乐于助人、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二、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思考1. 提高服务意识,培养奉献精神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应当提高服务意识,培养奉献精神。
大学生不仅要关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要关心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和价值观,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 注重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应当注重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态度,尊重被服务对象,尊重社区居民的意愿和需求。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分析及问题应对策略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分析及问题应对策略摘要:高校学生资源丰富,是社区志愿服务参与队伍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高校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有利于社区综合治理,有利于大学生融入社会,也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教育和成长成才。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现状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存在培训指导不足、氛围营造不够、服务内容不丰富、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本文通过调查,提出了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等措施,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志愿,促进社区公益事业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是广大爱心人士参与奉献的渠道,是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文明进步的重要象征。
[1]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2]通过参与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对促进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養关心他人精神、了解社会、提升道德评价、提高知识技能水平等方面有着正面积极的影响。
大学生寓教于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增强服务意识,自觉在实践行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为了摸清在校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况,我们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通过分析,了解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面临的现实困难,为更好地推动大学生持续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提供决策参考。
[4]一、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非结构式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个案访谈作为调查问卷的重要补充部分,可以深入了解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
调查问卷针对对象为至少参与过一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大学生,共随机发放4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0份,问卷有效率为95.2 %;个案访谈针对的对象主要包括大学生社区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志愿服务组织者、志愿服务受助者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直接或间接参与者。
民办高校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现状及提升研究

民办高校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现状及提升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开始关注社区志愿服务,并积极参与其中。
而对于民办高校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及提升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就民办高校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参与度进行研究和讨论。
一、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和社区志愿服务的倡导,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学生开始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志愿活动,如义工、慈善捐助、环保活动等,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一些大城市,一些民办高校还成立了志愿服务团队,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区志愿活动,帮助社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好评和认可。
2. 存在的问题虽然民办高校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学校的教学安排和学生的课业负担,很多学生很难抽出时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一些需要长时间参与的项目。
一些学生对社区志愿服务缺乏兴趣和动力,不愿意主动参与。
一些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方式和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和个性化。
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够健全,难以形成有机的社会学习体系,限制了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二、提升研究1. 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对于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问题,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的参与主动性。
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和学分认定方面给予一定的倡导和激励,让社区志愿服务成为学生课程学习的一部分。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社区志愿服务推介会、讲座等形式,向学生普及社区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志愿服务方案,让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项目的策划和实施中,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多样化的志愿服务形式为了提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热情和兴趣,我们要提供多样化的志愿服务形式。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文化艺术表演、社区环保清洁、义诊活动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的思考与探索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的思考与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开始关注社区建设和发展,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给社区居民带来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志愿服务是一种公益性质、非营利性质的活动,它不仅可以为高校大学生提供锻炼自身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也能够为社区居民带来实际的帮助和关怀,促进社会和谐。
本文将从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如何才能更好地进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与总结。
一、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与价值高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和重要力量。
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拓展了自己的社会视野,增长了社会经验,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与此同时,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还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培养他们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社会动态和社会情况的意识。
志愿服务活动也带给社区居民实际的帮助和关怀,让社区居民感受到来自大学生的支持和关注,增进彼此间互相理解和信任,促进社区和谐。
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方面的帮助,例如为老人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扶持,为孩子们提供义务教育和个性化的陪伴,为社区环境整治和建设提供积极的支持。
二、如何才能更好地进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进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首先需要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和需要,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
其次,要与社区居民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居民的需求和诉求。
在与居民交流过程中,要细心倾听,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与居民合作共赢的关系。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还需要做好活动宣传,让社区居民了解志愿服务的意义和目的,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如社区公告栏、微信、电视、报刊等,快速广泛地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并将志愿服务活动和社区居民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三、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内容志愿服务活动应该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活动方案。
大学生社区志愿者服务

大学生社区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是大学生们积极参与的重要活动之一。
通过社区志愿者服务,大学生可以为社会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我对于大学生社区志愿者服务的一些见解和思考。
1. 社区服务的意义和价值社区服务是大学生们与社会接触、融入社群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大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的现状和需求,培养对他人的关爱和理解,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此外,社区服务还能提升大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
社区服务不仅对社区有益,也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 社区服务的方式和途径社区服务的方式多种多样,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参与。
例如,可以参与到社区的环境保护活动中,组织垃圾分类宣传,组织清洁公共区域等。
还可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组织陪伴与教育,为他们提供温暖和关爱。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参与社区活动的组织与策划,例如举办文化活动、社区康复服务等。
通过不同形式的社区服务,大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区和社区居民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支持。
3. 社区服务的挑战和困难尽管社区服务有着许多积极的方面,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大学生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时间和精力压力。
大学生们需要兼顾学业和社区服务,时间安排上可能会遇到困难。
其次,社区服务可能涉及到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困难。
对于这些问题,大学生们可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解决。
此外,一些社区的资源匮乏和社区居民的不理解也可能成为社区服务的困难之一。
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与团队成员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4. 大学生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成果与展望大学生社区志愿者服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仅在社区中播撒了种子,也在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上收获了很多。
社区服务让大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理解社区,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

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指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愿为社会、他人无偿服务的一种社会活动。
这种活动旨在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已成为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对个人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现状,增强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培养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的意识。
志愿服务活动也能够帮助大学生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些能力和素质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当代社会而言,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大学生人数众多,他们在社会中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有助于传递社会正能量,也能够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可以帮助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懂得了解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中。
尽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具有诸多积极的意义,但也不可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些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只要参与就行,却忽视了对服务对象的真正关心和帮助。
这样的偏差理解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和价值。
一些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只是机械地去完成任务,没有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和才华。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社会责任和公益活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志愿服务逐渐成为了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而在当代大学生中,志愿服务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的社会活动。
然而,现实中的治理和组织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着不少现状和对策方向,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和探索。
一、现状1.1 志愿服务种类单一在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的志愿服务活动仍以传统的宣传、慰问、义卖等形式为主。
少部分学生会开展环保、教育、助学等多样化的志愿服务,并尝试创新性的社会实践和服务方式。
大多数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不愿意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为社会、为他人服务,这些服务缺乏了参与性和长远性。
1.2 志愿服务模式局限性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过程主要由学生主导,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仅限于应付任务和信守规定。
然而,当任务量较大时,学生对任务难度产生怨言;当任务量较小时,学生散漫贻误。
如此一来,志愿服务成为了一种流程式的服务,缺少了实质性的内容。
1.3 组织管理矛盾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多由学生会或其他社团组织发起。
在组织过程中,不少社团成员因自身骄横、权利主义等问题,导致服务质量和效果不佳。
同时,一些组织偏爱强制性形式化的服务,先入为主地设置“目标和计划”,忽略了服务的实践性和多样性。
二、对策2.1 多样化服务形式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除了常规的宣传、慰问、义卖等方式,学生们可以利用自身所学,提供相应的脱贫、教育、环保、科研等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除此之外,大学生可以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开展线上、线下两个方面的多元化志愿服务。
2.2 继续完善志愿服务组织机构针对志愿服务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组织矛盾和问题,各高校应不断优化组织机构和人员选取原则,加强社会考核与反馈,提高志愿服务的规范化管理。
2.3 规范志愿服务管理大学生志愿服务本身不应成为一种义务劳动,而应视为一种志愿自愿行为。
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前应充分了解服务内容并明确自己的服务意愿。
大学生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和思考

大学生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和思考大学生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和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对志愿服务的内涵特点进行剖析,聚焦大学生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现实意义,思考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途径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对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区的作用。
关键词志愿服务大学生社区和谐发展一、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志愿服务的内涵与特点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不分年龄、性别、民族、宗教及政治背景,愿意贡献个人的时间与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回报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
在当代社会,志愿服务是在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下应运而生的产物,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1年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曾经给出过这样的评价:“志愿者、志愿组织和志愿行为的产生及蓬勃发展是出于全球化时代下人们这样一种更加强烈的合作需要。
”“团结、互助、友爱、进步”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中国青年志愿者精神,也是志愿服务开展的行动纲领。
“奉献”是前提,“友爱”是基础,“互助”是途径,“进步”是目的,在这八个字的引领下,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在过程中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
1.志愿性是志愿服务的核心品质志愿服务的核心品质就是“志愿”二字,也可以理解为体现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志愿者的品质。
志愿服务不同于为谋生计所提供的服务,不同于为获取报酬而付出的劳动。
志愿服务是作为社会人自觉自愿地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是对现代公民文明意识、道德观念提出的要求。
2.公益性是志愿服务的价值体现很多人把志愿服务简单的理解为乐善好施,也有人把志愿服务看成是高唱凯歌,实际上这种理解是有局限性的。
志愿服务不是单纯的慈善事业,更不是只作表面文章的政绩工程,志愿服务不是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义务,但是却高于法律既定的义务,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奉献行为。
我们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文明前进的责任,志愿服务让参与者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是“助人”,也是“自助”,是整体受益的行为,是志愿服务的价值追求。
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

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当代大学生广泛参与的一项社会活动,旨在通过自愿无偿的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并提升自我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逐渐成为大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
背景介绍部分将就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加以阐述。
在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初主要集中在一些社会服务和慈善活动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逐渐拓展到了教育、环保、扶贫等各个领域,涵盖面越来越广泛,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也成为大学生们提升自我、锻炼能力、增长经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大学生们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不仅有助于社会发展,也对大学生们个人成长和未来职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问题意义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问题意义在于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社会参与意识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成为社会中重要的一部分,其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可以有效地提升社会的整体公共利益和社会正能量。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也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压力。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也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让他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从而促进社会公平和发展。
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问题意义,有助于更好地促进青年一代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1.3 研究目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对大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情况,分析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和益处,并探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所面临的挑战。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中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中的问题及对策社区志愿服务是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途径,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能够奉献爱心、提升自身素质、拓展人际关系,同时也能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然而,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和有效对策,以确保志愿服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实际效果。
一、时间安排不合理大学生在学业、社团、兼职等各种活动中已经被安排得密不透风,要求其参与志愿服务可能会加重其时间压力。
因此,一些大学生存在时间安排不合理的情况,无法有效平衡志愿服务和其他活动,导致志愿服务工作的效果受到影响。
对策:1.合理安排时间:大学生可以提前规划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工作和志愿服务的时间,避免时间冲突。
2.合理分配任务:在志愿服务团队中,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时间和能力分配任务,避免业务过重的情况发生。
3.鼓励团队合作: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志愿服务任务,减轻个人负担。
二、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些志愿服务项目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的是理论知识,对于实际操作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在志愿服务中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对策:1.加强培训:为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提供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2.结合实践和理论:在志愿服务项目中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参与者的工作水平。
3.引进专业人士: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加入志愿服务团队,指导大学生进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三、缺乏激励机制志愿服务工作通常是无偿的,缺乏直接的物质回报和激励机制,可能会降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策:1.建立激励机制:可以通过设定志愿服务积分制度、发放荣誉证书、组织志愿服务表彰大会等方式,激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2.提供成长机会:志愿服务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还可以提供成长机会,通过志愿服务积累经验,拓展人脉,提升自身能力。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志愿服务是指个人在履行自己责任与义务的前提下,自愿无偿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与技能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工作贡献力量的行动。
从1993年开始,中国志愿者行动被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
大学生志愿者也逐渐成为社会志愿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前多数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青睐,对大学生志愿道路的研究以及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的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在事实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方法与对策。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首先,从组织者方面来看,一般由各高校的团委来负责指导大学生志愿服务,为了使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更加有序的开展,高校通常会选择成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总队的方式,然后通过各系院团委的帮助,在各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分队。
从而构成一个全校性的志愿服务系统,更加有序高效的开展一系列青年志愿活动。
另外,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时间来看,各高校将志愿服务活动贯穿在大学生的一学年中,同时又有重点集中,尤其把重点放在大学生的暑假期间。
由于暑假时间较为宽裕,这便为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一)高校志愿活动组织者的问题。
一个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往往跟活动的组织者有着莫大的关系,而中国是一个志愿服务开展相对较晚的国家。
因此,不管是在志愿服务机制方面还是在宣传效果方面与部分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对青年志愿服务的理解,产生一定的思想误区。
另外,各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一般为该校的在校大学生,而由于大学生人生阅历以及经验方面的局限,往往影响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策划。
同时在校大学生易把眼光局限在校内,从而未能与社会更好的接轨。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单薄性问题。
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志愿服务内容类型的单薄,当今大学校园的志愿服务活动大部分仍然是从传统路线出发,开展一系列的传统志愿服务活动。
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

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摘要】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不仅可以提升个人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还可以促进社会发展。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原因包括对社会的回馈和自我成长需求。
他们可以选择通过参与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扶贫帮困等方式来实践志愿服务。
参与志愿服务可以让大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加人际关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行为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引发更多人参与志愿活动,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为了持续参与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制定计划、加入志愿组织,培养持之以恒的参与意识。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推动作用在于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社会活动,丰富社会资源,推动社会进步。
未来大学生志愿服务应当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传播社会正气。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性需要不断被强调,以激励更多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当代、原因、方式、收获、影响、持续参与、推动作用、未来发展、重要性、意义。
1. 引言1.1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大学生志愿服务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现状和问题,从而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大学生志愿服务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需要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参与志愿服务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还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
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环境,增进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拓宽视野,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浅析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现代社会,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潮流,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其中。
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社区志愿服务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
本文将就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首先,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是积极向上的。
随着社会对志愿服务的重视和提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社区的需求和问题,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志愿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大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指导,获得实践经验和成长。
然而,与此同时,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不够纯粹,只是出于填写简历或获得证书的目的。
他们缺乏对社区服务的真正热情和责任感,甚至存在投机取巧的现象。
其次,一些志愿组织的组织管理和服务质量不够规范和专业,导致志愿服务的效果和影响力不够明显。
再次,由于大学生学业繁重和时间有限,很多人难以长期坚持参与志愿服务,导致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有所欠缺。
最后,一些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缺乏相关保障和保护。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和措施。
首先,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理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志愿活动,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其次,志愿组织应该加强组织管理和服务质量,建立健全的志愿服务机制和规范,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和效益。
再次,学校和社区应该加强合作和沟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机会和平台,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动力。
最后,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志愿服务的支持和投入,为志愿者提供更好的保障和保护,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和环境。
总之,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但是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
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

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它不仅可以帮助社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更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和对他人的关爱。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一种对社会的回馈和参与。
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一群人,大学生更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支持社会的发展,比如帮助留守儿童、关爱孤寡老人、参与环保活动等。
这些工作不仅可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同时也可以展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们需要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合作完成一些项目,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大学生需要互相协作、相互配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沟通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也需要不断提高自我能力,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
志愿服务工作可以帮助大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加社会情感,提高社会责任感,进而更好地提高自我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志愿服务工作,大学生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对当代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几点思考-最新作文

对当代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几点思考-最新作文对当代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几点思考一、当代大学生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
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是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是创建文明社区和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同时也是大学生自我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
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是进一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重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当代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中存在活动参与度不高、激励环节较为薄弱、活动组织管理松散、服务形式单一等问题,二、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对策思考(一)大学生从自身出发,发挥优势1.调整心态提高参与热情大学生应该以一种持之以恒、乐于助人的心态去面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将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看成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参与热情,摒弃恒心不够、易于满足的缺点。
同时将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理解成为一种社区和自身共赢的双向服务,转变传统印象中学生单一向社区提供服务的思维模式,在服务社区的同时使自身技能、观念、素质也得到提高,这样大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才能自始至终充满激情和活力。
2.增强参与的主动性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除了通过学校组织、班级活动和社团活动等参与途径参与到志愿服务中,还可以自发形成团体,自主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主动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关系,架起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之间的桥梁,并根据我们大学生自身特点和专业素质,发挥自己的文化知识优势,结合社区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志愿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学校要从多方面入手为大学生的参与提供保障1.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学校在教育中渗透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育,树立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识,以多种宣传和教育培养大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使大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素养,激发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从而改变大学生以往消极对待社区志愿服务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民办高校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现状及提升研究

民办高校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现状及提升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民办高校在教育领域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
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形式,民办高校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民办高校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及提升进行相关研究探讨。
一、民办高校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1. 参与意识逐渐提高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倡和弘扬,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学生开始意识到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他们通过参加各种社区志愿活动,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了一种关爱社会、回馈社会的理念。
2. 参与形式多样化民办高校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义务劳动、环境保护、扶贫济困、文化传承等方面。
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增进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3. 存在问题尽管民办高校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识和行动逐渐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部分学生只是形式上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真正的热情和积极性;部分学生只注重个人利益,而忽视了社区群体的利益;部分学生缺乏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能力,无法有效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二、民办高校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提升策略1. 加强宣传教育民办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宣传教育,加深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观念和价值取向。
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2. 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民办高校应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明确志愿服务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明确志愿者的权利和责任。
通过建立志愿团队、设立志愿服务中心等方式,规范和统一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高活动的效益和效果。
3.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民办高校应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实际情况,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和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对志愿服务的内涵特点进行剖析,聚焦大学生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现实意义,思考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途径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对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区的作用。
关键词志愿服务大学生社区和谐发展一、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志愿服务的内涵与特点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不分年龄、性别、民族、宗教及政治背景,愿意贡献个人的时间与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回报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
在当代社会,志愿服务是在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下应运而生的产物,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1年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曾经给出过这样的评价:“志愿者、志愿组织和志愿行为的产生及蓬勃发展是出于全球化时代下人们这样一种更加强烈的合作需要。
”“团结、互助、友爱、进步”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中国青年志愿者精神,也是志愿服务开展的行动纲领。
“奉献”是前提,“友爱”是基础,“互助”是途径,“进步”是目的,在这八个字的引领下,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在过程中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
1.志愿性是志愿服务的核心品质志愿服务的核心品质就是“志愿”二字,也可以理解为体现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志愿者的品质。
志愿服务不同于为谋生计所提供的服务,不同于为获取报酬而付出的劳动。
志愿服务是作为社会人自觉自愿地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是对现代公民文明意识、道德观念提出的要求。
2.公益性是志愿服务的价值体现很多人把志愿服务简单的理解为乐善好施,也有人把志愿服务看成是高唱凯歌,实际上这种理解是有局限性的。
志愿服务不是单纯的慈善事业,更不是只作表面文章的政绩工程,志愿服务不是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义务,但是却高于法律既定的义务,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奉献行为。
我们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文明前进的责任,志愿服务让参与者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是“助人”,也是“自助”,是整体受益的行为,是志愿服务的价值追求。
志愿服务的这种公益性正是其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3.组织性是志愿服务开展的基本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健全完整的组织体系,离不开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
志愿服务活动的服务管理机构、行动指导中心、各类志愿者协会、公益服务社团等组织形式,搭建了志愿服务活动的网络框架。
通过立项、调研、实施、评价等过程环环相扣,使志愿者的管理更加规范,使用更加有效,有力地保证了志愿服务的开展和良性发展。
二、承担责任、延伸触角——志愿服务的主体及内容志愿服务的主体是人,本文将研究的主体范围缩小至大学生群体,重点探讨年轻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发挥的作用。
2006年12月5日是第21个国际志愿者日,而大学生作为主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已有很长的一段历史。
1993年12月共青团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并开始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994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1996年的第三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上,上千名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大会提供了多项服务。
进入21世纪,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范围更宽更广,除了一些日常性的服务工作外,更在一些对专业技能要求甚高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伴随着志愿者团队的成长,志愿服务也有更加丰富的内容。
调查显示(图1)参与社区服务、义务家教、自发的捐助帮困等等,都成为大学生们经常性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
1.在各类大型活动和突发任务中发挥作用近年来,各类大型赛会相继举行,从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到F1国际大奖赛,从APEC会议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都可以看到大学生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这些大型活动让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生涩起步迅速成长,预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需要近10万名志愿者,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计划培训的志愿者数量预计将达到40万名。
大学生志愿者被安排在大型活动的各个岗位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最初大学生们只是从事一些简单的服务性工作,随着大学生对自身要求的提高,随着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对志愿者招募、培训的系统化、规范化,现在很多技术性的岗位上也有了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比如F1国际大奖赛上海站的第一次比赛中,就启用远洋专业的大学生来担任赛道助理裁判,这些大学生志愿者不仅任劳任怨而且熟悉旗语,圆满完成了裁判任务。
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赠也是大学生积极参与的志愿服务形式.2006 年12月上海市血库血源告急,消息通过媒体发布后青年学生纷纷挽袖献血,短短三天就缓解了医疗部门的用血紧缺情况。
来自新疆的大学生别尔得别克,2003年加入中华骨髓库,得知配对成功的消息后他激动得说:“终于等到了”,他成为全国首例哈萨克族捐赠骨髓者。
2.以智力帮困为主的志愿服务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研究生支教团、赴滇扶贫接力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志愿者医疗服务进社区等志愿服务项目,都是青年人以知识和智慧帮助他人、服务他人。
大学生在思想认识、知识结构、文化水平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以智力帮困为主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是适合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的。
大学假期为这类志愿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
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从1996年开展至今已经11年了,大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为农村及不发达地区提供教育、医疗、农科等方面的服务已经成为一项持久的、系统的工程。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2006年暑期“三下乡”团队达到了214支,直接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多达3000余名。
大学生科技兴农服务团、大学生支教服务团、大学生医疗卫生服务团、博士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情欢迎。
2003年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来逾万名大学毕业生响应国家“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踏上了服务西部的征程,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西部地区的发展默默奉献。
3.长期开展的社区公益服务社区志愿服务首创于天津,1996年开始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将志愿者服务引向了广泛的城乡社区中。
比如大学生和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结对,“一对一”开展的义务家教、同伴教育等形式服务社区建设。
目前,以社团、班级、党团支部等大学生基层组织为单位,和社区建立长期的服务合作关系,定期进行公益服务活动的现象非常普遍。
2003年,沪上某高校的优秀学生培养实体“华英苑”和上海市打浦桥街道合作共建,大学生志愿者“大手牵小手”与街道的初中男生结对,开展男童人生发展导航行动。
该行动中大学生与中学生畅谈人生理想,规划学习生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围绕该行动展开的一系列男童发展调研还被列入了当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课题。
北京大学法律援助协会成立于1994年,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日常性、专业化的学生法律援助组织,本着情系民权社会的宗旨,为社区的法制建设出谋献策,为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除了北大法援之外,华东政法学院的法援社团、厦门大学的法律援助中心,都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多样,这与大学生和服务对象之间的互相认可是分不开的,仔细观察所开展的服务内容,我们还不难发现,这些服务活动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是巨大的。
让大学生们走出课堂,走向广阔的校外天地,亲眼看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生活状态,能够帮助年轻学生更加真实的了解国情民情。
志愿服务不是单方面的施舍,在学生们进行志愿服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来自受助方的真诚谢意,这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同时也激励当代大学生更加主动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
表1来自于对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们认为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对自身、对社会的影响绝大部分都是正面的、积极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材的有效途径。
表 1三、服务社区、塑造品质——大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现实意义社区是大学生开展日常志愿服务的重要阵地。
因为地域便利、联系密切、情况熟悉,大学生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操作性非常高。
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长见识、增才干、作贡献的内在需求。
今日的大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这一层面上,他们渴望把所学与现实结合起来,把自身成材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社区服务恰恰在这点上作了突破。
开展社区服务时尽管有些工作“张家长,李家短”较琐碎,但生活本身就是由无数个平凡组成的,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对于生活的真实就会得到切身体验。
社区里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服务对象让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学习如何去适应社会,使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重新认识了自己、给自己确立了人生座标。
在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塑造了人格,培养了爱心。
社区因为大学生的加入增添了活力,又为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
走进社区的大学生志愿者也以他们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思考方式,为社区工作注入了活力,更给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带来了崭新的风貌。
在积极参与街道和居委会建设、管理中,既培养了大学生独立处理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与人交往的协作能力。
通过服务他人,不仅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净化,更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真正体会到期了服务他人的快乐。
这里收录的是一位大学生志愿者担任“居委会主任助理”第一天的经历:“早上八点钟就赶到了居委会,因为街道里的小学生正在等着她辅导功课;十二点钟一下课,扒了几口盒饭她又急着去探望孤寡老人,照顾老人家的冷暖;下午二点钟未得休息的她又协助居委会干部,参与邻里调解,充当“调解员”的角色……这一天尽管忙忙碌碌,超过预想,但她确感到从未有过的“充实感、成就感”,这也许是许多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之后的内心真实写照。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有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参与社区服务较少,未经过锻炼的学生,通常会眼高手低,理论远离实际,谈论的是将来怎样改造和影响社会,而不关心现在如何适应社会竞争、符合人材需求。
而那些经常参与志愿者社区的学生经过锻炼后心智都相对比较成熟,能比较客观、深刻地分析和理解社会,既注重对书本知识的把握,又能够地置身于社会实践之中。
因此他们思想情绪稳定,不会轻易被人所左右。
大学生通过社区中的摸爬滚打,渐渐养成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判断事物的标准,在他们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少了盲目和冲动,为成功增加了可能。
四、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社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功案例近期在广州某高校做的一份调查表明,有95%的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社区服务之后普遍认为“思想上有了深刻变化”并且“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还有97%的大学生认为参加志愿者社区服务“培养了吃苦耐劳精神”、“增强了学习动力”、“进一步明确了社会需求与个人能力的结合点”。
在参加志愿者社区服务的大学生中有98%以上的人认为,参加这项活动的感受是“大家普遍欢迎”、“大部分人表示支持”、“如果今后有机会,多多参与”。
可见,社区服务这种社会实践形式已经得到了大学生的接纳和认可,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