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沪教版(上海)六年级数学第一说课稿:2.4(3)分数的加减法教案
3.解决实际问题时分数加减运算的综合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主动的信息构建者,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课堂上,我会设计一系列引导性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来探索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此外,我还将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针对个别学生的疑惑进行个性化指导。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提升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一份分数加减法的综合练习,涵盖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
2.设计一道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在下节课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性质和规律。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分数加减运算的理解,尤其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学生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分数加减法运算,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通分,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性质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的实际意义,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4《扇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4《扇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扇形的面积》是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扇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扇形的概念,掌握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是,对于扇形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扇形的概念,掌握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扇形的概念,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扇形面积的计算原理,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扇形面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或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一些扇形实物或图片,以及多媒体演示软件。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扇形模型或纸片,以便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扇形物体,如扇子、车轮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扇形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软件,展示扇形的动态变化过程,引导学生直观理解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给出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学具进行扇形面积的计算。
沪教版(上海)数学六年级第一学期2
1.认真完成作业,保持作业本整洁、书写规范。
2.遇到问题时,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及时解决问题。
3.家长签字确认,确保作业质量。
4.提交作业时,检查是否有遗漏或错误,做到尽善尽美。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操作、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分数加减法运算方法的发现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列举、计算等多种方法解决分数加减法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3.在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规范书写、认真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及通分、约分的应用。
3.分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通分、约分的掌握。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加减法运算的能力。
3.分数加减法运算中,对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则的灵活运用。
3.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分数加减法运算的应用小报,内容包括:定义、运算方法、实际例子、注意事项等。要求版面设计美观、内容丰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审美观念。
4.针对课堂所学,自编一道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并给出详细的解题步骤。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兴趣爱好融入题目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家长辅助作业:请家长协助学生一起完成一道生活中的分数加减法问题,并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分享。此举旨在增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如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2.各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加减法运算,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教案目录:一、第一章:分数的乘法与除法二、第二章:小数的乘法与除法三、第三章:百分数的应用四、第四章:几何图形的面积五、第五章: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一、第一章:分数的乘法与除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数的乘法: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2. 分数的除法:乘以倒数。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2. 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教学反思:1. 在教学中,我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2.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运算知识,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第二章:小数的乘法与除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小数的乘法:整数部分乘整数部分,小数部分乘小数部分。
2. 小数的除法:除以整数和小数的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2. 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教学反思:1. 在教学中,我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2.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小数运算知识,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第三章:百分数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含义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百分数的含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 百分数的应用:折扣、增长率、合格率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百分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1. 在教学中,我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2.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第四章:几何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沪教版(上海)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2.9 分数运算的应用 教案设计
分数运算的应用【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分数运算法则的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以分数运算法则结合简单方程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分数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数运算法则的应用。
难点:运用分数运算的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对于这节课的安排上,首先我准备发动班级学生进行一次调查活动,了解学生生日的情况,对于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列表。
根据表格给出部分条件、设计相关问题,请学生思考并完成问题:1.1~2月和3~4月的总人数占了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2.7~8月占全班人数的份额比1~2月的多了几分之几?3.5~6月和11~12月占全班人数的份数之和是多少?4.如果3~4月占总人数的121,那么3~4月的人数是多少? 请同学四人一组解决这些问题,并将它们归归类?(比如这是分数的加减运算还是乘除运算,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尝试来总结如何在文字描述中找到需要的数学信息并运用合适的方法来解题。
二、探究结合例题讲解,再次帮助学生,特别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掌握分数运算的运用。
例1.小丽计划三天看完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7,第二天看了全书的3/5,那么第三天小丽应看完全书的几分之几呢?例2.一只足球的表面是由黑白相间的皮块拼接而成的,现知道黑色皮块的块数是白色皮块的块数的3/5,如果黑色皮块共有12块,那么这只足球上黑白皮块共有几块?例3.某小区的房价原来是每平方米4200元,现上涨了1/100,(1)那么现在售价为每平方米多少元?(2)买房还需交纳总房价3/200的契税。
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按现价应付多少元?三、巩固练习练习1:一根8米长的绳子,剪去3/4米,还剩_______米;一根8米长的绳子,剪去3/4,还剩_______米;一根8米长的绳子,剪去它的_______,还剩8/3米。
练习2:某商场在“十一”黄金周推出了“所有商品八折优惠,付现满200再返还20”的促销活动,两位妈妈去购物,小华的妈妈买了原价240元的商品,小明的妈妈买了原价260的商品。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1《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1《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圆的面积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的周长概念,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最后介绍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周长的概念。
2.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总结提升”的教学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的周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最后,通过总结提升,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圆形的物品,如硬币、瓶盖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形状。
2.准备一些绳子,让学生实际测量圆的周长。
3.准备PPT,展示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圆形的物品,如硬币、瓶盖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些圆形的物品的周长呢?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实际测量手中圆形的物品的周长。
学生可以两人一组,互相帮忙。
测量完后,让学生填写表格,记录测量结果。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六年级数学上册4.3圆的面积教案沪教版五四制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2《弧长》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2《弧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弧长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连接了圆的周长和扇形的面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点。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弧长的定义、弧长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弧长的概念,掌握弧长公式的运用,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圆和扇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弧长作为一个新的概念,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弧长的概念,掌握弧长公式,并能运用弧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己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弧长的概念和弧长公式的掌握。
2.难点:弧长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弧长的定义和弧长公式。
2.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测量、计算等,加深对弧长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规、直尺、量角器、计算器等。
2.教学材料:课件、练习题、作业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弧长。
例如:一个半圆的弧长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弧长是一个未知的量,需要通过计算来得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者黑板,呈现弧长的定义和弧长公式。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弧长与圆的半径和圆心角有关。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弧长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
例如:一个圆的半径是5cm,它的弧长是多少?让学生使用圆规、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和计算。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第一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能够正确计算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分数加减法问题。
1.2 教学内容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实际生活中的分数加减法问题。
1.3 教学步骤引入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通过示例讲解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
1.4 教学反思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是否需要进行额外的辅导或练习。
是否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二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能够正确计算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分数乘除法问题。
2.2 教学内容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实际生活中的分数乘除法问题。
2.3 教学步骤引入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概念。
通过示例讲解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乘法和除法的练习题。
2.4 教学反思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是否需要进行额外的辅导或练习。
是否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三章:百分数的意义和运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能够正确运用百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3.2 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的运用。
3.3 教学步骤引入百分数的概念。
讲解百分数的意义和运用。
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题。
3.4 教学反思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是否需要进行额外的辅导或练习。
是否能够正确运用百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第四章: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4.2 教学内容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4.3 教学步骤引入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通过示例讲解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题。
4.4 教学反思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是否需要进行额外的辅导或练习。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模板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模板写教案时,必须将教学内容分步骤分层次地写清楚,必要时还应在每一部分内容后注明所需的时间。
这样,可以使所讲授的内容按预计时间稳步进行,不至于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局面。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最新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最新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笑笑家新买了一套房子,爸爸拿回了新房子的平面图,现在让我们也一起看看吧。
1.出示平面图。
2.观察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3.思考: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1)独立思考。
(2)同伴交流。
(3)汇报。
得出: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1:100的含义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4.量一量平面图中笑笑卧室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笑笑卧室实际的长是( )米,宽是( )米,面积是()平方米。
直接提出“笑笑卧室实际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2)汇报交流。
强调:必须先求出实际的长和宽,然后再算出实际的面积。
5.笑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6.在父母卧室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标出来。
(1)理解题意。
(2)独立思考、交流方法,即要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先求出平面距离,然后再在图中标出。
(3)进行计算。
7.笑笑在本子上画自己卧室的平面图,她用8厘米表示自己卧室的长。
(1)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2)她画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活动二、试一试1.小明家在北京,他和妈妈要到上海去旅游。
算一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能被2、5整除的数》教案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能被2、5整除的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整除的概念,并能正确理解“被整除”和“能整除”的概念;2.理解并掌握2、5的整除规律,能够快速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5整除;3.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1.整除的概念及“能被2、5整除”的判断方法;2.通过数的特征来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总结2、5的整除规律,进而掌握整除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
通过师生互动,引出“整除”的概念,使学生理解“能被整除”和“能整除”的本质区别,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2. 探究(15分钟)在课本上找出有关2、5整除的例子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发现2、5整除的规律,并提取关键点进行总结。
教师可进行引导,例如,可以让学生找到以0或5结尾的数一定能被5整除,以及找到偶数一定能被2整除等规律。
3. 引导(10分钟)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概念和2、5的整除规律。
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为什么24、30等数字可以被整除,为什么我们在分钱时要确保每人分得的钱数是整数。
4. 拓展运用(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教师可以出一些类似的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36、90、150、210和270中能被2、5整除的数分别有几个?•将3个2和5个5分别相乘,得到的结果能被几整除?•任意一个以5为个位数的数能被几整除?5.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掌握程度。
随机提问几个学生,让他们演示针对一些具体的数字如何进行整除,以深入检验学生理解。
五、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2.认识到本质和概括规律相结合;3.练习和拓展相结合。
六、教学反思整除是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之一,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全面的理解整除的基本概念,掌握2、5的整除规律,能够快速的对这两个数的整除进行判断。
沪教版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文案
教案文案:沪教版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教案一:数与计算—自然数的认识与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自然界事物和现象,了解自然数的概念及数的顺序排列;2.掌握自然数的读法和写法;3.掌握自然数的比较和排序;4.掌握自然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方法;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排序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1.自然数的认识和排序;2.自然数的读法和写法;3.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辅书籍、练习册、黑板、粉笔等;2.实物或图片,如果实、车辆、图表等。
教学过程:Step 1 自然数的认识(通过观察事物和现象)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物体的数量,如窗户的数量、同学的数量等;2.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事物的数量,如花儿的数量、星星的数量等;3.让学生总结观察到的事物数量的特点,引导学生获得自然数的认识。
Step 2 自然数的顺序排列和比较1.利用教学课件展示自然数的顺序排列,引导学生掌握自然数的顺序关系;2.利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进行数量的比较和排序练习;3.让学生尝试完成排队活动,通过移动位置,体验自然数的比较和排序过程。
Step 3 自然数的读法和写法1.向学生出示一些数字及其读法和写法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自然数的读法和写法;2.利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进行数字的读写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Step 4 四则混合运算的认识和掌握1.利用教学课件展示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和规则;2.通过练习册和黑板上的计算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进行计算;3.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找出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场景,并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Step 5 总结与归纳1.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2.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得出自然数的认识和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方法;3.布置相关练习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事物和现象、理解自然数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数,掌握自然数的顺序排列、读法和写法。
同时,通过展示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和规则,引导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
沪教版(上海)六年级数学第一教学设计:2
2.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有待提高。教师应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部分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题存在恐惧心理,教师应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实际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购物、做饭等,引出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提供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并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注重师生互动,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规则,以及运算顺序和运算律。
教学过程:
(1)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规则,如加减运算要保持数据类型一致,乘除运算可以直接进行等。
(2)引导学生学习运算顺序,强调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避免运算错误。
(3)介绍运算律,如加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品】
备课本沪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教 案 设 计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教学目标1、在“分类——归纳”的过程中,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意义。
2、在“实验——猜想——归纳“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概念。
3、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交流、对话的意识,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物的能力,并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建立整数和自然数的概念:1、口答:根据一定的依据把老师念出来的数分一分类,并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归纳、交流) 归纳: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叫做正整数。
在正整数1、2、3、4……的前面添上“—”号,得到的数-1、-2、-3、-4……,叫做负整数。
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2、把下列各数填在适当的圈内: 12、-6、0、1.23、76、2005、-19.6、9正整数 自然数 整数二、建立整除的概念:1、你能在你的卡片上很快写出一个除法算式并贴上黑板吗?(学生写完后任意贴。
)2、你能根据一定的依据把这些除法算式来分一分类吗?并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我们小组的分类:(根据需要填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的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除法算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和商或结果,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每一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归纳:整数a除以整数b,如果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最新沪教版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文案2篇
最新沪教版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文案最新沪教版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文案精选2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比例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简单的几何图形的性质等数学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第一单元: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分数的简化和最简分数分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二单元:比例与比例关系比例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比例的计算和解比例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例与分数、百分数的关系第三单元:简单的几何图形平行线与垂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圆的基本性质和计算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数学知识。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情境教学: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自主探究数学规律。
第一单元:分数的加减法第一课时:分数的基本概念引入分数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
第二课时: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通过例题演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
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化和最简分数讲解分数的简化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最简分数的概念。
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数简化的理解和应用。
第四课时:分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比例与比例关系第一课时:比例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通过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通过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比例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第二课时:比例的计算和解比例讲解比例的计算方法,演示解比例的过程。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最新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 案 设 计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教学目标1、在“分类——归纳”的过程中,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意义。
2、在“实验——猜想——归纳“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概念。
3、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交流、对话的意识,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物的能力,并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建立整数和自然数的概念:1、口答:根据一定的依据把老师念出来的数分一分类,并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归纳、交流) 归纳: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叫做正整数。
在正整数1、2、3、4……的前面添上“—”号,得到的数-1、-2、-3、-4……,叫做负整数。
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2、把下列各数填在适当的圈内: 12、-6、0、1.23、76、2005、-19.6、9正整数 自然数 整数二、建立整除的概念:1、你能在你的卡片上很快写出一个除法算式并贴上黑板吗?(学生写完后任意贴。
)2、你能根据一定的依据把这些除法算式来分一分类吗?并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我们小组的分类:(根据需要填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的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除法算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和商或结果,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每一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归纳:整数a除以整数b,如果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2.9《分数运算的应用》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2.9《分数运算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数运算的应用》是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9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巩固提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运算的基础知识,对于分数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运算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好教学过程。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例如:“小明有2/3的苹果,小红有1/4的苹果,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苹果?”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尝试解答。
然后,教师进行讲解,阐述解题思路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教案内容:一、第一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 分数乘法: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
(2) 分数除法: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3. 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2)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举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3)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
5. 课后反思:(1) 学生对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方法掌握情况。
(2)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熟练程度。
二、第二章:圆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如圆的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 圆的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物观察理解圆的基本知识。
(2)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圆的基本知识。
(2) 举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圆的知识。
(3)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
5. 课后反思:(1) 学生对圆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圆的熟练程度。
三、第三章:百分数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意义和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 百分数的定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2) 百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同分数、小数的运算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2.6分数的除法教案沪教版五四制
2.7(1)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目标1、学会有限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和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2、在“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中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方法。
3、在小组合作中尝试成功,感受失败,在学习中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难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流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你能说出九大行星吗? 2、讨论如果水星、火星、冥王星的直径分别约是地球直径的319122、4926、1063225,你能比较它们直径之间的大小吗?[说明] 通过创设比较水星、火星、冥王星的直径大小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分数与小数互化的积极性.二、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请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说说你是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的?0.2,0.08,1.5,2.045[说明] 复习有限小数化成分数方法,通过观察约分时约数的特点为后一环节提出猜想埋下伏笔。
三、探索把分数化成小数方法 1、探索能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吗?你用的是什么方法?43、2516、207、223、30172、讨论把分数化成小数,其结果有几种情况?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什么特点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猜想自编一些分数进行验证,教师适时指导) 3、探讨判断下列分数能够化成有限小数吗?1615、12517、156、2845 4、应用现在你会怎样比较水星、火星、冥王星的直径的大小呢?四、自主小结,反馈学习 1、 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反馈学习(1)将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0.64、1.042、2.65(2)将下列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将其保留三位小数)83、429、275 (3)判断下列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能够的打“√”,不能的打“×”)65( ) 2415( ) 4017( ) 152( ) 五、布置作业1、必做题:P43 1、2、42、选做题:请试着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71 72 73 74 75 76 思考:(1)你发现什么特点?(2)71化成小数后的第20位上的数字是几?教学设计说明及反思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教学中我尝试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沪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135页
【教材】【沪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135
页
10、提问: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可以不写吗?试着求出4、5的倍数4、观察从上面几个例子,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一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归纳: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练习 P 7 4三、巩固练习判断(1)15的倍数一定大于15。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它的最小倍数相等。
()(3)36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36。
()(4)1没有因数。
()(5)40以内6的倍数有12、18、24、30、36这五个。
()五、课堂小结1、因数和倍数有什么关系?2、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如何防止遗漏?3、如何求一个数的倍数?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11.书题1.3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教学时间1教学目标的设计1。
掌握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性,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定义;2.渗透从特征到共性的思维方法,让学生体验结论的探究过程。
目标是基于学生状态分析教学中对奇数和偶数的理解。
可被2和5整除的整数特征教学难点的启示。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其他准备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教师指导,学生探究2。
归纳总结,获取规律3。
偶数和奇数的概念1。
分类讨论2。
学生交流3。
学生探索奇数和偶数之间运算结果的练习可以自己完成,老师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总结出来,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
本课的设计试图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一些重要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 案 设 计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教学目标1、在“分类——归纳”的过程中,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意义。
2、在“实验——猜想——归纳“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概念。
3、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交流、对话的意识,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物的能力,并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建立整数和自然数的概念:1、口答:根据一定的依据把老师念出来的数分一分类,并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归纳、交流) 归纳: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叫做正整数。
在正整数1、2、3、4……的前面添上“—”号,得到的数-1、-2、-3、-4……,叫做负整数。
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2、把下列各数填在适当的圈内: 12、-6、0、1.23、76、2005、-19.6、9正整数 自然数 整数二、建立整除的概念:1、你能在你的卡片上很快写出一个除法算式并贴上黑板吗?(学生写完后任意贴。
)2、你能根据一定的依据把这些除法算式来分一分类吗?并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我们小组的分类:(根据需要填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的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除法算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和商或结果,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每一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归纳:整数a除以整数b,如果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判断下列哪一个算式的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10÷3 48÷8 6÷4(教师板演)3、互动游戏:一位同学说一个除法算式,同桌判断是不是整除?并说明谁能被谁?谁能整除谁?教师引导归纳;(1)除数、被除数都是整数。
(2)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
练习: P 5 24、一展身手:(1)有15位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老师准备把她们平均分成若干小组,有几种分法能?有可能把他们平均分成4个小组吗?为什么?(2)一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糊纸盒,每组糊的个数同样多,小马虎统计时说:全班共糊纸盒342个,小马虎统计错了?为什么?三、课堂小结:1、今天我学会了什么?2、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什么方法?四、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教案设计1.2 因数和倍数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会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知道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
3.知道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个,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个。
4、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激发学生的交流、对话的意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1、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概念1、问题情景:有12块边长是1个单位长度的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几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第一问先请学生独立画出草图,然后小组交流。
第二问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共同完成。
)2、12与1、2、3、4、6、12有什么关系?看书 P6 (概念)3、说说12与1、2、3、4、6、12有的关系。
(同桌互相交流)判断:能不能说12是倍数,3是因数?强调: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如果光说谁是倍数,或谁是因数是不完整的。
4、火眼金睛:你认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错在哪儿?(1)42÷6=7,所以42是6的倍数,6是42的因数(2) 42÷6=7,所以42是倍数,6是因数(3)42÷9=4┄┄6,所以42是9的倍数,9是42的因数(4)4.2÷0.6=7 ,所以4.2是0.6的倍数,0.6是4.2的因数(5)4.2÷0.6=7,所以4.2是0.6的7倍。
通过检测,你对倍数和因数有什么新的认识?二、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1.例1 18的因数有哪几个?分析:18的因数是指什么样的数?18能被哪些数整除?试着求出20、9的因数。
2、观察18、20、9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规律?归纳: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
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通常是成对出现的。
2.例2 2的倍数有哪些?分析: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哪些数能被3整除?3×1=3 3÷3=13×2=6 6÷3=23×3=9 9÷3=3…………提问: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可以不写吗?试着求出4、5的倍数4、观察从上面几个例子,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一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归纳: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练习 P 7 4三、巩固练习判断(1)15的倍数一定大于15。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它的最小倍数相等。
……………()(3)36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36。
……………………()(4)1没有因数。
………………………………………………()(5)40以内6的倍数有12、18、24、30、36这五个。
……()五、课堂小结1、因数和倍数有什么关系?2、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如何防止遗漏?3、如何求一个数的倍数?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教 案 设 计1.3能被2、5整除的数教学目标:1、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偶数的定义; 2、渗透由特征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体验结论的探究过程。
教学重点:对奇数、偶数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能被2、5整除的整数特征的揭示。
教学过程:一、教师引导、学生探究1、请学生回答上节课布置的思考作业2、让每位同学各写10个整数;3、你所写的整数中哪些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4、你能发现被2整除的整数的特征吗?能被5整除的整数的特征? 二、归纳总结、得出规律1、能被2整除的整数,个位上数字为0、2、4、6、8。
能被5整除的整数,个位上数字为0、5。
2根据这一特征你能随意写出能被2整除或能被5整除的整数吗?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的整数特征又是什么?三、偶数与奇数的概念1、定义:如果一个整数能被2整除,称该整数为偶数。
如果一个整数不能被2整除,称该整数为奇数。
2、整数的分类⎩⎨⎧偶数奇数3、奇、偶数经过运算后的变化情况:奇±奇=偶 偶±偶=偶 奇±偶=偶 奇⨯奇=奇 偶⨯偶=偶 奇⨯偶=偶注:相邻两个整数之和(之差)为奇数,之积为偶数。
四、学生小结五、 回家作业:完成练习册教案设计1.4(1)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教学目标:1、理解素数、合数、素因数、分解素因数的概念,掌握分解素因数的几种方法,熟练掌握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
2、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整数的认识,理解整数的多种分类方法的异同,体现分类思想。
教学重点:分解素因数教学难点:素数与分数、合数与偶数概念的辨析教学过程:一、素数、合数概念的引发1、每位同学写两个整数,并写出它们的因数。
2、提问:你写出的整数有几个因数?(教师在黑板上列一张表)因数个数些有3个、4个……二、素数、合数概念的形成1、概念:我们把只含有因数1和本身的整数叫做素数或质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你能写出几个素数?几个合数?三、对概念的认识探讨一:1)1是素数还是合数?2是素数还是合数?2)除1外你能举出一个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的整数吗?3)是否存在这样的正整数,既是素数,又是合数?4)按素数、合数对正整数分类,可分为几类?探讨二:1)合数与偶数、素数与奇数相同吗?若不同,你能讲出区别吗?(举例说明)2)整数1到底是什么“身份”?你能讲清楚吗?四、课堂反馈:课本P12练习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六、回家作业:完成练习册教 案 设 计1.4(2)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教学目标:1、理解素数、合数、素因数、分解素因数的概念,掌握分解素因数的几种方法,熟练掌握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
2、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整数的认识,理解整数的多种分类方法的异同,体现分类思想。
教学重点:分解素因数教学难点:素数与分数、合数与偶数概念的辨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每位同学写出两个整数,然后再将它们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
(请几位同学板书)有没有哪位同学所写的整数不能写成几个素数的乘积?由此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教师总结:引出素因数、分解素因数。
如何将一个合数分解素因数? 二、分解素因数的方法 1)“树枝分解法”例:将48、35、60分解素因数 (图省略)48=22232⨯⨯⨯⨯ 35=75⨯ 60=5232⨯⨯⨯说明:先将该合数分解成两个因数之积,再将其中的合数分解,一直分到不能再分为止。
短除法2)例2:把24、35、64分解素因数说明: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的步骤如下:1,2,3。
… (见课本)特别强调这种方法的解题程序,并且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以达到熟练掌握。
计算器分解法3)例:将1334分解素因数 说明:首先用计算器将合数分成两个整数之积,再分别对两个整数进行分解,最终化为素数之积的形式。
三、探讨;分解素因数与分解因数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学生练习:P14 练习1、4(2) 五、课堂总结:学生学习的感受。
六、回家作业:练完成习册。
教案设计1.5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进一步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素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基本方法。
2.经历对问题的分析,观察,找规律,讨论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素因数意义的理解,体会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优化思想,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讨论的活动中,自觉改进学习,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