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之父-冯如
中国航空先知冯如

中国航空先知冯如冯如1883年生于广东恩平。
他自小聪颖,入私塾读书时已表现出有专门高的机械天才。
1895年他12岁时,随表亲来到美国。
先在旧金山,后到纽约。
白天在工厂作工,晚上读书。
10年之后,在机械和电学方面已有专门深的造诣,曾发明打桩汽机和其它机器。
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试飞成功第一架飞机,1904年日俄两国为争夺在中国的利益而在中国领土打仗。
这两件事对冯如阻碍触动专门大,立志研究制造飞机,用以加强中国国力,振兴中华。
1907年秋,冯如得到当地华侨的资助,在旧金山奥克兰设厂研制飞机。
华侨青年朱竹泉、朱兆槐、司徒璧如等先后作其助手参与飞机制造。
1908年4月,冯如制造成功了第一架飞机。
但飞机在试飞时没有成功。
接着,冯如对这架飞机进行了大量修改,设计成功第二架飞机。
1909年2月在试飞时,只飞起了十几米便摔了下来。
冯如并不丧气。
当时他父母多次来信催他回国与家人团圆,他周围亲友也劝他回来。
冯如婉谢了亲友,并宣誓说:“飞机不成,誓不回国”。
1910年2月下旬,奥维尔·莱特在洛杉矶表演飞行,冯如专程前往参观,然而只能在5千米以外观看,令他大失所望,但也激发了他奋发向上、自力更生研制飞机的决心。
冯如回到奥克兰后,连续研制飞机,但又两试两败。
先后6次受挫,而冯如始终奋斗不止。
1910年5月,正当冯如研制飞机进展不顺利的时候,奥克兰东九街359号的厂房突然失火焚毁。
冯如只好到奥克兰以南的哥林达镇的麦园搭起临时架棚连续研制飞机。
通过连续6次失败和厂房失火,公司已耗去资金5384元,超过公司资本的90%,冯如面临极大的经济困难。
在这关键时刻,公司决定扩股,虽所得甚微,也是雪中送炭。
在认真总结历次失败教训,并吸取当时先进体会后,终于在1911年1月研制成功了一架新型飞机,称为“冯如2号”,并于1月18日试飞成功。
“冯如2号”飞机是参考寇蒂斯A型飞机设计的,但燃油箱改装在上翼面中央,机翼与尾翼连接的撑架间多架一副小撑杆。
冯如

造出中国人首架飞机 6年以后,他转往纽约,在那里攻读机器制 造专业。尽管生活紧迫,他为了更多地了解西方 科技发展的状况,经常把节省下来的食宿费用购 买报纸书刊,并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打工。尽管如 此,冯如的学习成绩仍然在班上名列前茅。几年 过去,冯如具备了广博的机械制造知识,他通晓 36种机器原理,还发明制造出了抽水机和打桩机, 他设计制造的无线电收发报机由于性能良好深受 用户的欢迎。至此,他已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机 器制造家。
国人不可忘却之“冯如精神”——写在中国航空百 年之际
今天,我们重拾冯如精神,对于提振国家的航空事业,甚至改造我们的民族精神, 都有特殊的意义。 第一,启示国家航空事业发展及国家空中力量建设。 冯如的第一次试飞,虽然比莱特兄弟晚了6年,但在飞机性能上有更大的提升。尤 其是1911年经改进完善后的“冯如二号”,曾创造时速105公里、航程35公里 、飞高110米(350英尺)的成绩。其成绩已超过1909年国际飞行比赛速度冠军 寇蒂斯(时速75.2公里)的成绩。对此,海外航空界给予高度评价。
虽然不及飞机的发明者、制造者美国莱特兄弟 早,但作为与莱特兄弟同一个时代的中国留学 生,完全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制造和 驾驶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他就是冯如。 贫穷的出身,不懈的后天努力与不可阻拦的爱 国心,让他成就了中国人的最初的飞翔梦。
少小离乡越洋求学 1883年冯如出生于广东省恩 平县牛江渡区杏圃村,他的父亲 冯业伦是一个朴实憨厚的庄稼人。 虽然出身贫穷,冯如却自小聪明 伶俐,父亲送他到乡村小学念书。 后因家境萧条,只好中途辍学, 帮助父亲务农。12岁那年,冯如 跟随舅舅到美国去谋生。冯如的 求知欲很强,在漂洋过海出国谋 生的同时,他暗暗下决心要到国 外开开眼界,将来干一番事业。 1894年,冯如到达美国的西部城 市旧金山,开始了新的生活。
2019-我国设计师冯如试飞成功-范文模板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我国设计师冯如试飞成功篇一:记中国航空第一人——冯如记中国航空第一人——冯如叮咚我发誓要用毕生的精力为国家研制成飞机。
苟无成,毋宁死!——冯如中国航空的起源与发展离不开一个人。
一个被誉为“中国民航第一人,中国航空之父,中国的莱特”等佳称的人。
他就是冯如。
冯如,原名冯九如。
1884年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童年仅读过几年书,便辍学牧牛了。
他从小喜欢制作风筝和车船等玩具。
对神话故事尤其是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年仅12岁的冯如,挥泪告别父母,随亲戚远渡重洋,去美国三藩市谋生。
到三藩市后,通过学习英语和科技知识以及目睹日新月异的先进机器,他认识到:国家富强,必有赖于机器,于是更加发愤学习,专攻机器制造。
1903年,得知美国莱特兄弟首创动力载人飞机飞行成功,冯如决心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制造飞机。
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在我国东三省厮杀,我同胞惨遭蹂躏。
进一步激发了冯如的爱国热忱,而且也使他更加明确奋斗方向。
1906年,冯如发誓说:“是(指制造机器)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
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
苟无成,毋宁死”。
他又说:“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
”冯如不仅是第一个提出航空救国主张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中国人,而且也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军事航空思想家。
1906年,冯如在纽约学习机器制造之后,重返三藩市,开始招徒制造机器,同时也开始收集有关设计、制造和驾驶飞机的资料。
10年的发愤学习和工作实践,使冯如终于成为一名精通机械和电器技术的专家。
他先后研制了抽水机、打桩机、发电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机等先进机电设备,在当地颇负盛名。
《三藩市呼声报》称他为:“很有名气的机械师和发明家”《三藩市考察者报》更赞誉冯如为“奥克兰市天才的发明家”。
中国航天之父冯如作文

中国航天之父冯如冯如是我国航空史上第一个飞机设计家、制造家、飞行家,也是第一个飞机制造企业家,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
冯如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的28年,却带领中国航空事业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步,是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探索者和先驱者。
漂泊他乡,立下“航空救国”的奋斗目标!1884年,冯如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压迫让他从小就懂得了奋斗报国的道理。
冯如12岁那年,在美国旧金山务工的表舅回乡省亲,见冯家饥寒交迫,便带他出国做工养家,从此踏上漂泊异乡的远途。
初到异国打工的日子历尽艰难,他经常遭遇刁难、打骂和虐待,还多次被无理解雇。
艰难的处境、不公的待遇没有压垮他,反而激发了他顽强的斗志,他决心要为改变中国人被欺压的命运奋发图强。
虽然他当时经常工作时常高达12个小时以上,回家依然挤出后半夜的宝贵时间来学习。
目睹美国先进的机器和技术后,他默默立下志向:“今中国贫弱极矣,非学习机器不足以助工艺之发达。
”为了把西方的先进技术学成报国,他节衣缩食挤出学费,进入夜校攻读机器专业。
经过多年刻苦学习,冯如成为一名优秀的机器发明家,他不仅理论扎实,“三十六种机器无不通晓”,而且于技术领域多有突破。
当时无线电通信技术才刚刚问世,冯如改良的无线电传送机就“能发能收,电码灵敏”。
他设计的小型发电机,不但轻巧便捷,而且效率倍增,许多美国厂商都争相订购。
1903年12月17日,美国飞行家莱特兄弟自制飞机试飞成功,消息传来,冯如顿感振奋不已。
他敏锐地预料到飞机将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大有用途,于是决定将研究方向改投至对国家更有用的飞机制造中去。
“是(指机器研究)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事利器,莫若飞机,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
”当时,飞机技术才刚刚面世,欧美人也只将其视作一种新奇玩意,并未发现其巨大的武器潜力。
冯如却远识于未萌,提出了“航空救国”的主张:“当此竞争时代,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倘得千数百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微特足以固吾圉,且足以摄强邻矣!”从此,“航空救国”便成了冯如人生的奋斗目标。
中国航空发展史

1920年开通我国的第一条航线:北京一天津航线
1929年4月15日 国民政府特 设中国航空公司机构,管理民 用航空事务,并委派铁道部部 长孙科兼任该公司理事长。
1929年4月17日 孙科以中国航空公司理事长 名义,与美国航空发展公司签订中美“航空运输及 航空邮务合同”。条款内容极不完善,有损中国主 权。交通部部长王伯群对铁道部部长孙科插手办航 空心存不满,强烈谴责该合同“丧权辱国,有碍中 国领空主权” 。
中国民航的 历史发展概况
• 一、旧中国时期(1920---1949)
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 (1883~1912) 广东恩平县人
•
1909年9月21日,冯如驾驶着 自制的飞机──冯如一号,从机 翼、方向舵、螺旋桨到内燃机等 大小部件全部自制,在奥克兰市 上空翱翔了八百多公尺,安全着 陆,揭开了中国航空史的第一页。 它的航程等于飞机发明者美国的 莱特兄弟1903年首次试飞距离的 三倍多,使西方世界为之震惊和 羡慕。冯如的成功,向全人类展 现了中国人民的智能和能力,为 中国在世界早期航空史上赢得了 极大的荣誉。
• 飞虎队
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是第十四航空队又称“飞虎队”的创始人。 1937年应宋美龄之邀来华担任笕桥空军军官学校飞行教官,抗日战争爆 发后,陈纳德积极协助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并且亲自驾机投入战斗。日 本政府得知此情况,向美国政府施压,要求所有美国飞行员离开中国。 迫于外交压力,陈纳德的活动转为非公开,他回到美国,私下替中国政 府招募飞行员。1940年11月,美日关系趋于紧张,美国总统罗斯福终于 采纳陈纳德的建议,同意退役人员以志愿航空队的名义去中国协助抗日 战争。 1941年8月1日,陈纳德的飞虎队成立了。队员多半是勇敢、渴望冒 险、性格不拘的年轻人,由于形式上并非正规军,他们的战术研究和训 练反而得以自由挥洒。不久,他们在昆明初试身手,首战便对日本战机 予以痛击,此后并连创击落日机的佳绩。1943年,志愿航空队改为第十 四航空队,除了协助组建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外,还协助飞越喜马拉雅 山,从印度接运战略物资到中国,以突破日本的封锁,称“驼峰飞行”。 日本投降后,陈纳德曾协助蒋介石打内战。近二十年,中美关系改善, 抗战史实陆续被披露,陈纳德与飞虎队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获得高度的 评价。
近代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物事迹

近代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物事迹
“我一定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这是冯如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耍。
突然,天空中传来一阵轰鸣声,我们都仰头望去,只见一架飞机飞过。
“哇,那是什么呀?”我好奇地问。
小伙伴们也都一脸茫然。
这时,隔壁的爷爷走过来,笑着说:“那是飞机,是能在天上飞的机器呢。
”“真厉害啊!”我忍不住感叹道。
爷爷接着说:“咱们国家也有很了不起的人能造飞机呢,叫冯如。
”从那以后,我就对冯如有了特别的好奇。
后来我才知道,冯如从小就对机械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远渡重洋去学习先进的技术,就是为了有一天能让中国也拥有强大的航空力量。
在国外,他日夜不停地钻研,克服了无数的困难。
他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在简陋的条件下努力尝试。
“咱们一定能行的!”他总是这样鼓励大家。
终于,冯如成功地制造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架飞机。
当飞机翱翔在天空中的那一刻,冯如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做到了,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为祖国争了光!
想想我们现在能看到飞机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不正是因为有像冯如这样的伟大人物吗?他们为了祖国的强大,不惜付出一切努力。
他们难道不伟大吗?我们难道不应该永远记住他们吗?
冯如的事迹让我明白,只要有梦想,有决心,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我们也要像冯如一样,为了祖国的未来努力奋斗啊!。
记中国航空第一人——冯如

记中国航空第一人——冯如叮咚我发誓要用毕生的精力为国家研制成飞机。
苟无成,毋宁死!——冯如中国航空的起源与发展离不开一个人。
一个被誉为“中国民航第一人,中国航空之父,中国的莱特”等佳称的人。
他就是冯如。
冯如,原名冯九如。
1884年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童年仅读过几年书,便辍学牧牛了。
他从小喜欢制作风筝和车船等玩具。
对神话故事尤其是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年仅12岁的冯如,挥泪告别父母,随亲戚远渡重洋,去美国三藩市谋生。
到三藩市后,通过学习英语和科技知识以及目睹日新月异的先进机器,他认识到:国家富强,必有赖于机器,于是更加发愤学习,专攻机器制造。
1903年,得知美国莱特兄弟首创动力载人飞机飞行成功,冯如决心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制造飞机。
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在我国东三省厮杀,我同胞惨遭蹂躏。
进一步激发了冯如的爱国热忱,而且也使他更加明确奋斗方向。
1906年,冯如发誓说:“是(指制造机器)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
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
苟无成,毋宁死”。
他又说:“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
”冯如不仅是第一个提出航空救国主张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中国人,而且也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军事航空思想家。
1906年,冯如在纽约学习机器制造之后,重返三藩市,开始招徒制造机器,同时也开始收集有关设计、制造和驾驶飞机的资料。
10年的发愤学习和工作实践,使冯如终于成为一名精通机械和电器技术的专家。
他先后研制了抽水机、打桩机、发电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机等先进机电设备,在当地颇负盛名。
《三藩市呼声报》称他为:“很有名气的机械师和发明家”《三藩市考察者报》更赞誉冯如为“奥克兰市天才的发明家”。
当时曾有华侨富商集团邀请他主持一项发展祖国电力工业计划,但他认为,兴办飞机制造工业更为迫切,更为重要。
因此,他婉言谢绝邀请,并于1908年5月集资在奥克兰市东九街359号创办了以制造飞机为目标的“广东制造机器厂”。
苟无成 毋宁死: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殉国一百周年

苟无成毋宁死: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殉国一百周年冯如回国后制造的飞机(与助手合影)1912年8月25日,广州燕塘人头攒动,天气晴朗,冯如驾驶中国人本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凌空而上,在天空中操纵自如,地面掌声不绝于耳。
就在数个月前,冯如驾驶这架飞机进行了第一次航空飞行表演,却由于故障,飞行数丈后即降落,飞机也有所损坏。
此刻的冯如一定十分渴望成功。
为使飞机飞得更高,冯如将两手所持的机关一抽,不料用力过猛,飞机失速坠落至竹林里。
冯如被抛出机外,头、胸、股各部皆受重伤。
事后,因抢救不及时以致失血过多,冯如以身殉国,时年29岁。
弥留之际,冯如仍勉励助手:“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级。
”可见,冯如早抱以身殉国之心,为祖国航空事业至死不渝!知耻后勇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土地上爆发,日本强占旅顺口、大连和中东铁路。
远在美国的冯如经过10年的实践和学习,这时已是一位出色的机械师和发明家,对祖国的不幸,他感到痛苦不已。
恰当此时,美国人莱特兄弟自制载人动力飞机试飞成功,轰动了全世界。
于是,冯如誓言:“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从那以后,这种“苟无成,毋宁死”的决绝精神一直支撑着冯如“航空救国”的理想。
同时,冯如还提出了我国最早的军事航空理论,他言道:“当此竞争时代,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与其制一战舰,费数百万之金钱,何不将此款以造数百只飞机,价廉工省。
倘得千数百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
”这种主张可说是15年之后意大利人朱里奥·杜黑“制空权”理论的先声。
1909年9月23日首次报道冯如飞行的美国报纸《旧金山观察者》百折不挠1907年9月,冯如和他的助手们租赁了一间厂房,开始了飞机研制工作。
然而,这条发明之路从一开始就充满艰辛。
首先是资金匮乏,冯如变卖了自己所有的金银玉器,到当地华侨中募集资金,仅凑得1000余美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第一架无外国人指导而完成的载 人动力飞机。他的飞机汲取了“莱特型” 飞机的优点,并做了独特的改进,最终成 就了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冯如型”飞 机,其飞行水平堪称当时世界一流。
冯如的成就
3.自造飞机称雄国际比赛
1910年7月,冯如建造了第二架飞机, 10月,旧金山举办国际飞行比赛,以700多 英尺的飞行高度和65英里的时速分别打破 了一年前在法国举办的第一届国际飞行比 赛的世界纪录,荣获优等奖,再一次使中 国人的航空技能超过了西方。
冯如的飞机
冯如1号
冯如2号
冯如1号
1909年9月21日, 冯如驾驶着自制的飞机 ──冯如1号,在奥克兰 市上空翱翔了八百多公 尺,安全着陆,揭开了 中国航空史的第一页。 冯如的成功,为中国在 世界早期航空史上赢得 了极大的荣誉。
冯如2号
冯如2号平面图
冯如2号试飞图
中国航空博物馆 收藏的冯如2号
科学家的故事之
民主革命和广东
中国航空之父
冯如
目录
1
2 3
冯如的生平
冯如的成就
冯如的飞机 冯如的牺牲 冯如的精神
4
5
重点介绍
冯如的成就冯如的飞机冯如的生平冯如(1883.12.15-1912.08.25)
原名冯九如,字鼎三, 出生于广东恩 平一个农民家庭。在1894年辞别了家乡, 跟随亲戚到美国三藩市(旧金山)谋生。 用5年的时间拥有了广博的机械制造知识, 还发明制造出了抽水机和打桩机,无线 电收发报机等。
冯如的成就
冯如的成就有哪些?
冯如的成就
1.自建首间飞机制造公司
1903年,冯如决心要依靠中国人的力 量来制造飞机。于1907年在旧金山以东的 奥克兰设立飞机制造厂。1909年正式成立 广东飞行器公司。1909年9月21日,冯如 于接近黄昏时在奥克兰附近一个圆形山丘 旁进行第一次试飞。
冯如的成就
冯如的牺牲
1912年8月25日,冯如 在广州燕塘作飞行表演 时,因飞机操纵系统失 灵,失事牺牲,年仅29 岁。弥留之际,他仍支 撑着把失事原因告诉助 手,并勉励他们“勿因 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 知此为必有之阶级。”
冯如的精神
殉社会者则甚易,殉工艺者则 尤难,一霎坠飞机,青冢那堪埋伟 士; 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 可喜,千秋留实学,黄花又见泣秋 风。
主要成就
4.携飞机回国参加革命 1911年2月,冯如谢绝美国多方的高薪聘任,带 着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到中国
。
1912年8月25日,冯如不幸失事捐躯 被追授为为陆军少将,被尊为“中国首创飞行大 家”,在中国空军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被尊为 “中国航空之父”。
主要成就
“航空救国”与中国飞行第一人
冯如是第一个提出航 空救国思想的中国人。 他提出以“壮国体, 挽利权”的口号。民 国时期,颁发了大量 以“航空救国”为主 题的纪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