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之父钱学森的成功之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航空之父钱学森的成功之路,科学贡献及启示”讲座观后感感动中国组委会曾授予他这样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他就是中国航空之父——钱学森。

我观看了2010年12月11日由清华大学教授、科学与社会研究所所长魏宏森教授主讲的世纪木棉学术讲座系列156场——“中国航空之父钱学森的成功之路,科学贡献及启示”视频。

可以看到会场座无虚席甚至走廊之间都坐满了同学,许多校领导和老师也来了,足以见得大家对于大师风采的仰慕。

魏教授分别从四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钱学森教授的生平:航天之父成功之路的起始点——清华大学;成功之路的转折点——冲破牢笼,回归祖国;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卓越贡献;钱学森的事迹为我们带来的启示。

从钱老与清华大学的不解之缘到他赴美留学获得的种种成绩,再到之后历尽坎坷的回国之旅,最后到他归国之后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付出的巨大努力,我们看到了航天之父闪耀且精彩的一生,同时也一次次深切感受着他求实的科学精神、伟大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给予我们的震撼。

钱老总是强调着:“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这让我们看到了他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魏老的回忆我们还见证了两位大师的惺惺相惜以及他们深厚的感情,二老如伯牙子期一般的至交,但是这种深厚的感情并未因时空的间隔变得遥远,相反愈加醇厚浓烈。

通过这次讲座,我认识到只有将自己的成长与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只有勇于奉献、甘于奉献,才能进一步端正目标、激发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在魏老的讲座结束之后,他还耐心巧妙地回答了一些到场同学的问题,大师风范可见一斑。

最后,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听了大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应当继承钱学森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把个人的发展和祖国的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高素质研究型人才的自我养成”讲座观后感“第一流人物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更大”——爱因斯坦评价居里夫人。

我观看了11月1日下午世纪木棉学术系列讲座第154场——“高素质研究型人才的自我养成”视频。

讲座的主讲人是现任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金涌院士。

在本次报告会上,金涌院士为我们广大学子解答了关于创新的疑惑,给我们上了宝贵的一课。

励吾科技楼国际会议厅里坐无虚席,来自各个学院的学生翘首以待。

金涌院士走进会场时,场内响起热烈的掌声。

在报告会上,金涌院士跟我们阐明了“人才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现代化建设的长远需要。

但在社会各个领域从事研究工作和创新工作的高素质研究型人才尤为短缺。

高素质研究型人才是国家和民族的精英,也是整个人类共同的人力资源财富”。

“创造力——社会持续发展的火车头”,金涌院士铿锵有力地给我们道出创造力的重要性。

随后,围绕着创新给在场观众进行了生动的论述。

金院士先是比较了市场和一流技术,他总结说:一流的技术是市场换不来的。

而如何做到一流的技术,金院士转入了今天的主题——创造。

关于创造,金涌院士给我们归纳为4P,即创造(person)、创造历程(process)、创造产品(product)和创造环境推动(press)。

在谈及具体的创造时,金院士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想象力的故事,比方说居里夫妇与成功的擦肩而过,又如2战时候一桶石油改变了战局,金院士还调侃道:要是当时没有这技术,希特勒的军队恐怕已经征服世界。

通过这个讲座,我认识到了高素质研究型人才所具有的创造力的巨大价值,了解了如何培养自己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才的途径。

2个小时的报告会结束后,金院士还特别为同学们留了提问时间,面对同学们的提问,金涌院士都给了详细的回答,博得全场喝彩。

在最后,李元元校长,邱学青副校长以及学生代表分别向金涌院士赠送纪念品和鲜花。

世纪木棉学术系列讲座第154场金涌院士报告会正式落下帷幕。

讲座“弘扬人文精神,塑造完美人格”观后感我观看了第149场世纪木棉专场讲座“弘扬人文精神,塑造完美人格”视频。

主讲嘉宾为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副教授李旭辉老师。

这次的专场讲座,李旭辉老师以独到的见解和真情打动了每一位观众。

讲座一开场,李老师向同学们剖析了一个的历史事实:中国文化里缺乏人文关怀和忏悔情结。

“专制的精髓是人不把人当人!”李老师说道:“正因为这样,所以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

”接着,李老师说了一个自己经历的小事:“曾经,我在火车站问路,结果被问到的人都躲得远远的,都把我当坏人了。

我就在想,我这长相,难道还真像坏人?”老师的自嘲也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

“没有人文精神的经济盛世,只是以干瘪的经济数据为标志的单方面的盛世,富人的盛世,权力的盛世,人治的盛世!”在谈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时,李老师义正言辞。

随后,他说了这样两个例子:一、北京的一流浪孕妇死在街头,一尸两命;二、一个流浪广州街头的待产女子即将分娩,然而,在整整一个晚上,却没有一个路人帮她给医院打电话,直到这位女子在凌晨艰难产下一个男婴。

“这就是一个经济盛世的城市,但是缺乏人文关怀,这样的盛世是属于有权人和有钱人的而永远不会属于穷人!”李老师提出,要真正实现以国民幸福感为标志的百姓盛世,就必须培养人文意识,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社会。

随后,李老师把人文精神的内涵分成了五个层次,即生命层次,生存状态层次,求善层次,求真层次和求美层次。

针对每个不同的层次,李老师都以形象生动的例子以及诙谐幽默的语言不时得引发了观众的阵阵欢笑声和掌声,但是在轻松之余又恰到好处地引起了同学们的深思,比如,在谈到生命层次时,李老师以2008年地震救灾为例子,严肃庄重地说:“我希望你们记住,生命就是一次奇迹,不可复制。

别人的生命对你来说也许微不足道,但是对他自己和他的亲人来说意义却是100%的!”这使得观众一阵沉思之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讲座的最后,老师给同学们欣赏了歌曲《感恩的心》,他希望当代的大学生应该长存感恩之心,尤其是对亲人,这样,才能够有动力前进,学着体会温情,才能成为一个有人文精神的人。

讲座“从有知识到有价值”观后感
我观看了华工知名校友、著名企业家简伟文先生题为“从有知识到有价值”的演讲视频。

这是世纪木棉学术系列讲座暨“相约华园”校友系列讲座的第4场,时间是2010年10月26号。

演讲现场人气十分火爆。

在主持人简明的介绍后,众人期待已久的主讲嘉宾简伟文先生踏上了主讲台,演讲正式开始。

在正式进入主题之前,简先生首先向在座学生展示了一份EXCEL文件。

该文件围绕着七大问题以时间为横坐标,事件为纵坐标,简要地记录了简先生人生经历及其收获。

今晚的演讲将由此延伸、展开。

简先生说,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往自己问七个问题,正是因为在不同阶段都将这七个问题想明白了,他才走向了今天的辉煌。

他说:“希望通过这次讲座,你们能学会问这七个问题。

我是谁?我的客户是谁?我应该是谁、怎样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怎样才能从满足客户的需要中实现价值?怎样才能创造比对手出更大的客户价值?怎样才能为价值链创造比对手链更大的价值?这七问题其实就是让你们读自己,读人,读事,讲究目的性、方法论、SWOT及辩证法。

大学生想明白这七个问题后,就能从有知识走向有价值。


随后他从本科以前、研究所阶段、研究生阶段等七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展开了对这些问题的阐述。

简先生在演讲过程中,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他用通俗的话语生动地讲述了他人生中让他受益匪浅的事件,他在华工的学习经历因其与学生的生活接近而让人备感亲切,而他离校后的工作及创业则因其传奇而让敬仰。

而那些蕴含在这个经历中的道理更是让同学们大受启发。

简先生的演讲幽默风趣,使得会场中笑声、掌声此起彼伏,气氛十分热烈。

时间总是在享受中流得飞快,历时近150分钟的演讲很快迎来了尾声。

简先生在讲座结束时与我们共勉说:“做什么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悟出道理,找到方法。

”我们看着屏幕上的结束语,意犹未尽。

讲座就此结束,梦却从些启航。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思考,华工学子都能走上有自己特色的“从有知识到有价值”的道路。

李开复“成长中的十个启发”演讲观后感我观看了著名学者、企业家李开复博士的一场题为“成长中的十个启发”的精彩生动的演讲的视频。

演讲的时间是2009年10月20日,地点是华南理工大学东区体育场。

从小就受到的开明的家庭教育,留洋海外的多年求学经历,从教授到苹果公司,到SGI,再到微软、谷歌、以及现在的创新工场的高层工作经历,这些在外人看来近乎是传奇的经历,就在李开复博士谦和幽默的言语中娓娓道来。

李开复博士首先说起了儿时的几件趣事。

在说到向家里提出跳过幼儿园直接读小学的经历时,李博士饱含深情地说:“母亲的反应让我深深地感觉到,我不是家长的附庸,我是一个独立的人,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并且受到尊重。

”他说,正是由于母亲这样开明的家庭教育,让他有了觉悟,开始懂得自己要有追求。

接着,李开复博士谈到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留学美国。

他说,美国先进的教育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让他受益匪浅。

这时候,李博士谈起了几个在美国学习时的故事。

在提到反驳导师对他的博士研究方向所提的建议时,他说,导师的反应出乎他的意料,导师居然会对他说‘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

李博士感慨地说:“导师所给我的这不仅仅是言论自由,而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支持。

这,给了我另一个成长启发。


随后,李开复博士对目前社会上流行着的一种说法——李开复的人生太平顺,没经历过什么挫折进行了反驳。

他说:“我也经历过挫折!”为此,李博士例举了几个例子。

从担任教授与学生交流时受到的打击,到工作时被公司“卖”走,再到离开微软跳槽到google所引起的诉讼风波,对于这些大大小小的挫折,李博士说,要相信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战胜它们。

李博士并以由此产生的启发与在座的学生共勉,他说:“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

”他还启发说,要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对于创新,李开复博士说,创新本身并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

他要求在座的学生说,做人要stay hungry,stay foolish,即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在学习上,在生活里要follow your heart,追随我心……
“世界因你不同,因为你可以改变世界”,我们将沿着李开复博士指引的梦想之路共同努力,绘画出未来美好的蓝图!
“大学,究竟读什么”专题演讲观后感
我观看了2009年9月15日的世纪木棉专题讲座第143场——“大学,究竟读什么”专题演讲。

主讲嘉宾——《大学,究竟读什么》的作者覃彪喜先生,用幽默的话语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经过主讲人的简短介绍之后,在热烈的掌声里,覃先生开始了主题为“大学,究竟读什么”的专题演讲。

首先,覃先生为我们分析了现在大学生的就业环境。

他指出,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他还举出中国GDP泡沫,泛滥的山寨产业,政府的不合理管理,教育产业化等社会现象生动地剖析了为何大学生就业难。

在大家清楚明白到形势恶劣之后,覃先生鼓舞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做好打倒“敌人”的准备。

随后覃先生为我们指明了学习方向,送给我们两句话:一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二是“千招会不如一招熟”。

覃先生先是从三方面分析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

一是我们应该花更多时间去读书,他强调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读书上,他还谈到现在大学“人太多而人才太少”,号召我们应努力把自己变成人才;二是让我们读好书,他建议我们读书不应太浮躁,学习不能急功近利,要读有用的书;三是要把书读活,他通过苏黎世理工大学的例子阐述了大学生应该具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要明白为何学习,还有要学什么。

在解析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后,覃先生又我们解析了“千招会不如一招熟”。

他强调,我们必须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越是不可替代的东西就越值钱。

为此,他举了一个幽默诙谐的例子:理工学校的女生稀少,决定了女生的不可替代性,在场学子听了后无不拍掌大小,讲座被推到了一个高潮。

此外,覃先生还强调,核心竞争力不是片面的,而是立体化的,他希望我们能从职业规划出发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时间转瞬即逝,覃先生的讲座也接近尾声。

在最后,他送给我们四个字“去木取贝”,衷心希望我们能从“材”变成才,毕业后为社会创出更多的“贝”,即财富。

最后,讲座在不断地掌声中结束了。

讲座虽短,但是我感到获取了许多有意义的东西。

“纳米能源与节能新技术”讲座观后感
我观看了第139场世纪木棉讲座的视频。

本场讲座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冬生教授就“纳米能源与节能新技术”这个主题展开深刻演讲。

讲座时间是2009年5月15日,地点是北校区340102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只有坚持节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讲座中,朱冬生教授列举了一系列数据,展现了我国的能源利用现状,并通过与一些发达国家进行对比,说明了我国能源消耗之大以及能源浪费的严重程度。

一项项超乎想象的数据令我惊讶不已。

接着,朱冬生教授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阐述“纳米能源与节能新技术”这个主题,它们分别是:纳米能源与节能新技术,纳米流体及能源技术在电子封装设备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发展;纳米技术在表面致清洁效应方面的应用;节能减排的前景与方向。

教授专业的讲解使得全场沉浸在浓厚的学术氛围当中。

但在讲解过程中,教授不乏幽默,缓解了现场严肃的气氛。

并且教授还结合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作出图文并茂的实例展示,尽量使我们更容易理解,使我受益匪浅。

在观众提问时,同学们都踊跃提问,有关于太阳能发电的,有关于静电利用的,等等。

教授都一一为他们作出了解答,并且还建议大学生应该在多想的同时也要注意多写,及时将自己的想法记下来,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