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的搜集考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史料课件

3、什么是史料?怎么认识史料在历史研究中 的重要性?
4、试述史料的搜集、整理、辨伪和校勘的主 要方法。
谢谢大家!
(3)使用史料的原则 博闻善择 分类辨析 二重证据 重视第一手资料 注意历史资料的二重性
中央苏区史史料的拓展
中央苏区史研究的深入和推进,需要 不断地发掘和利用新史料。党史专家张静 如说:“党史研究和其他历史研究一样, 必须在历史资料的搜集、梳理、考证和理 解方面下功夫。” 中央苏区史的研究也一 样,需要在史料发掘和利用上狠下功夫。 近年来已有不少中央苏区时期的史料出现, 如前苏联的解密档案、台湾“国史馆”和 党史会的档案、各地方志、族谱、民国报 刊、期刊、回忆录等均能找到新的史料。
4、杜经国、庞卓恒、陈高华著《历史学概论》,高等 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一、什么是史料
二、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三、史料的鉴别与考证
一、什么是史料
1、什么是史料
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 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能帮助 我们认识、、理解和重构历史过程的 痕迹。
2、史料的种类及其价值
根据史料的存在形式,一般可分为实 物史料(也称史迹遗存)和文献史料两 大类。
•
史学认识成果是否正确,有没有坚实的基 础,首先就在于没有没对史料的真伪进行 过鉴别。
2、史书的辨伪
如何辨别伪书? 明代学者胡应麟八点辨伪方法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鉴别 伪书的十二条公例
• •
•
辨别史料,去伪存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充分利用其可取的一面,如陈寅恪。
3、史料的校勘
(1)校正错、倒、衍字 如家谱、避讳等 (2)对校法 (3)本校法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史料的重要 性;理解什么是史料,史料的种类及不同种 类的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掌握搜集、 鉴别和整理史料的方法。
2018届二轮复习:素养三 史料实证——高频题型篇 课件 (共20张ppt)

串点成线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展,故B项正确;土豆的传入是西方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结果而非 中外贸易扩大的产物,故C项错误;国人物质生活深受西方影响,发生于近 代以后而非古代 ,故D项错误。 B
解析
-8-
关闭
答案
串点成线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织线成面
破茧成蝶
点石成金
-9-
(二)比较异同型试题
比较异同型试题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历史现象等进行比较分析。试题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 之处”“相似之处”“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 之处”等词语。
串点成线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织线成面
破茧成蝶
点石成金
(2017海南单科,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 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 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 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5-
串点成线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织线成面
破茧成蝶
点石成金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材料反映出清政府对西方 国家称呼的变化,没有涉及不平等条约带来的主权丧失,不能推断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中“不再以„夷‟称呼西方 各国”,说明清政府放弃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但没有改变对自 己在世界中地位的认识,仍然坚持天朝观念,故B项错误;清政府在 外交活动中放弃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符合外交国际惯例,故C 项正确;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才意识到要学习西 方先进科技,掀起洋务运动,但受到顽固派阻挠,并没有成为共识,故 D项错误。 试题答案 C
史料的鉴别与考证(课件)

史料的旁证考证
旁证考证定义
通过其他相关证据来证明或反驳 某一史料的真实性。
旁证考证方法
搜集与该史料相关的其他文献、考 古资料、口述传说等证据,进行综 合分析和比较。
旁证考证应用
在研究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方 面,通过旁证考证,可以更全面地 了解历史真相,并验证史料的可靠 性。
史料的推理考证
推理考证定义
02 考察史料来源
了解史料来源的可靠性、作者的背景和立场等, 判断其是否具有可信度。
03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如碳-14测定、字迹鉴定等,对史料的纸张、墨迹 等进行科学分析,辅助判断其真伪。
史料的年代鉴别
确定史料所处历史时期
01
通过对史料的文字、语言、制度、风俗等方面的分析,推断其
所处历史时期。
考察史料中提及的事件、人物或物品
通过逻辑推理和常识判断来鉴别 史料的真伪和价值。
推理考证方法
根据史料的内部逻辑、常识和经 验,判断其是否符合事实和常理
。
推理考证应用
在研究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 方面,通过推理考证,可以更深 入地了解历史真相,并鉴别史料
的真伪。
史料的综合考证
综合考证定义
将对比考证、旁证考证和推理考证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对史料进 行全面深入的鉴别和评价。
验证学术观点
史料也可以用来验证已有的学术观点和理论,通过对比和分析不 同史料,可以对学术观点进行评估和修正。
推动学术发展
通过对史料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推动学术的发展和进步,开 拓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05
史料的保存与保护
史料的保存方法
01
纸质史料的保存
保持干燥、防潮、防虫,避免阳光直射,定期翻阅检查,防止老化破损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核心素养史料研读与方法推荐课件】(共23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核心素养史料研读与方法推荐课件】(共23张PPT)[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3c5edc77c77da26924c5b067.png)
如今的文献分类:(私人资料) 杂史、野史、回忆录、自传、自定年谱、日记、 书信、墓志、家谱、族谱、杂志报纸、账簿、契 约、佛藏、道藏、语录、笔记、地理书、游记、 农书、医书、文艺作品(文集、诗集、词曲、歌 谣、小说),等等。
◎如何看待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
直接史料又称为一手史料、原始史料,间接史料又称为 二手史料、传抄史料。
中国古代史的代表: 陈高华:《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 安作璋:《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何忠礼:《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中国近代史的代表: 张革非:《中国近代史料学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严昌洪:《中国近代史史料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二者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划分,主要参照记录时间(距离事 件本身)或记录者(亲身经历、同时期)或现有史料保存情况 (存留最早)。
“比如,在发现甲骨文以前,关于殷商的历史一直以《史 记》的记载为第一手史料,但甲骨文发现后,甲骨文就是第一 手史料,《史记》变为第二手史料了。”
◎如何看待官方史料与私家史料?
“国史人恣而善蔽真,其叙典章、述文献,不可废也。 野史人臆而善失真,其征是非、削讳忌,不可废也。家史人腴 而善溢真,其赞宗阀、表官绩,不可废也。”
—— 刘航:《“史料实证”素养在中学历史教中的应用》
素养 水平
史料实证
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 水平1 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
史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
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 水平2 程中,能够尝试运用材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史料的分类、搜集与运用-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高三历史复习课件(共17张PPT)

即使当事人回忆,由于主客观原因, 也会不准确或不全面。因此,应慎 重对待,尽量与其他史料结合使用。
【例题4】学者张鸣说,周商易代,不仅有正史记载,而 且还有专门描写这一过程的民间小说,《封神演义》 就是一个典型,只不过神话色彩过重,人间的征伐倒 变成了天界神仙们的大战。“征伐”变成了“大战” 说明什么?
说明了文学作品中的历史现象需要详加考辨。
二、 史料的分类和价值
(一)根据载体 (二)根据时间
1、一手(直接)史料:原始资料, 当时当事,直接反映所研究对象的情 况; 2、二手(间接)史料:不当时当事, 或者后人研究,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 情况
一手(直接)史料价值:一手史料
一般可信度高于二手史料,但使用
1、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出现) 2、实物史料:(以实物、物件的形 式出现) 3、口述史料:(人们以口相传的史 事)——从田野中来 例如:神话、传说、史诗、民谣, 近代以来的调查采访、回忆录、对 话录等
口述史料价值:在史诗、神话、传 说、故事当中,有大量艺术创造和 虚构的情节会影响其史料价值(文 艺作品使用类似);
二、 史料的分类和价值
(一)根据载体
1、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出现) ——从甲骨文到书籍
例如:史书(官修和私修)、档案、 地方志、家谱、日记、笔记、近代 以来的报刊、杂志等。
文献史料价值:由人撰写的,由 于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个人修养、 感情等许多复杂的因素,致使文 献史料并不能完全反映历史的真 实。
史料的分类、搜集与运用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解为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 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例题4】学者张鸣说,周商易代,不仅有正史记载,而 且还有专门描写这一过程的民间小说,《封神演义》 就是一个典型,只不过神话色彩过重,人间的征伐倒 变成了天界神仙们的大战。“征伐”变成了“大战” 说明什么?
说明了文学作品中的历史现象需要详加考辨。
二、 史料的分类和价值
(一)根据载体 (二)根据时间
1、一手(直接)史料:原始资料, 当时当事,直接反映所研究对象的情 况; 2、二手(间接)史料:不当时当事, 或者后人研究,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 情况
一手(直接)史料价值:一手史料
一般可信度高于二手史料,但使用
1、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出现) 2、实物史料:(以实物、物件的形 式出现) 3、口述史料:(人们以口相传的史 事)——从田野中来 例如:神话、传说、史诗、民谣, 近代以来的调查采访、回忆录、对 话录等
口述史料价值:在史诗、神话、传 说、故事当中,有大量艺术创造和 虚构的情节会影响其史料价值(文 艺作品使用类似);
二、 史料的分类和价值
(一)根据载体
1、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出现) ——从甲骨文到书籍
例如:史书(官修和私修)、档案、 地方志、家谱、日记、笔记、近代 以来的报刊、杂志等。
文献史料价值:由人撰写的,由 于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个人修养、 感情等许多复杂的因素,致使文 献史料并不能完全反映历史的真 实。
史料的分类、搜集与运用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解为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 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史料教学ppt

1.一天,鸣凤在走廊上 遇见觉 慧, 便习 惯地称 呼觉 慧为“三少爷” 。
2.觉慧和鸣凤 正在聊 天,大 太太 周氏 派人来 找凤 鸣„„
3.周氏告诉了鸣凤一个不幸的 消息。周 氏虽也 不忍, 但这 是高老 太爷的命令,自己也不敢违抗。
4.鸣凤抱定死的决心,她摸索 到花园的 湖池边 ,那是 她被 迫选定 的归宿地。
( 2012· 滨州市高三一模)下面图片材料《好 大的南瓜呀! 》若用于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重要的原始资料 B.它是虚假的人造史料 C.它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D.它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
探究二史料价值
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 事发生在 1919 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环鸣凤。
2010年福建文综卷第17题: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 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 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 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史料选取和运用应注意原则或方法
探究一 材料阅读 材料“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 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 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历史研究是依托史料来进行的。对于材料二的史料性质, 有人认为属于第一手史料;有人认为不应该把它划分为第 一手史料。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3分) 同意第一种看法:回忆录是事件亲历者的记述,具有直接 性,应属于第一手史料; 同意第二种看法:回忆录是事件亲历者在事后的记述,因 此在描述的过程中难免有遗漏或遗忘,有时还会带有主观 色彩,据此很难了解到事件的真相。因此不应该把它划分 为第一手史料。(3分)
33_专题三 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可编辑PPT)

典例2 中国的汉字构型独特,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书法艺术创 造了条件。根据下面图片提示的相关信息,判断书法成为一门艺术的原因有
(
)
①汉字的演变与成熟 ②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③造纸术的发明 ④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思路点拨
图片型选择题的解题关键是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依据题
这类试题主要用于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历史图片的
观察辨别能力、识记能力、分析能力等。近几年山西中考命题中,出现很多
形式,既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又渗透情感价值观。这类试 题对问题的叙述非常清晰明确,使学生能够从问题的叙述中清楚地认知该问 题的回答内容、回答程度、回答形式等答题要求,经常使用列举、列表、简 述、归纳等行为动词,用以限定答题程度。
干要求准确作答。 试题分析 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呈现形式图文并茂,涉及课标的知识点覆盖
面广,具有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从能力考查角度,旨在考查学生归纳和提炼有 效信息的能力;从中提取的时间顺序信息是:商—秦—汉—东晋,汉字的发展 顺序是: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书写工具的演变是:甲骨—石碑 —竹简—纸张;由此可直观得出汉字的成熟和书写工具的演变推动了书法艺
思路点拨 试题分析
材料型选择题的解题关键是找准材料中的关键词。 本题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内容的掌握情况。此题是材料型
选择题,材料给出的关键信息是“香港成为英国经营中国的基地”“五口开 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有“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 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的规定,故选A。
术的出现。B项正确。
2.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对下列图片中历史信息的解读,不正确 的是 ( B )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学习如何收集历史信息的方法

信息筛选
数据安全
要加强数据安全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
在收集历史信息时,要尊重原作者的版权和知识产权,遵守相关规定。
数字图书馆
01
将收集到的历史信息整理成数字图书馆,方便用户在线阅读和下载。
数据可视化
02
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历史信息呈现出来,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学术论文
03
将收集到的历史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笔记方法
帮助学生学会撰写文献综述,正确引用文献资料,为历史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文献综述与引用
04
CHAPTER
实地考察法实践指导
选择具有历史意义、文化价值或教育意义的地点,如博物馆、历史遗址、纪念馆等。
选择考察地点
了解考察地点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及参观规定,制定详细的考察计划和安全预案。
前期准备
结合文献资料,对实地考察获得的信息进行印证和补充。
通过口述历史,获取历史事件的第一手资料和当事人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对口述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提炼有用信息。
寻访历史事件亲历者、见证者或知情者,进行口述历史采访和记录。
03
CHAPTER
文献资料法详解
图书借阅与预约
指导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借阅规定,学会借阅和预约所需图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五课时
总结课程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四课时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历史信息,并进行交流分享。
第三课时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实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第一课时
介绍课程背景与意义,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
第二课时
讲解收集历史信息的基本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数据安全
要加强数据安全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
在收集历史信息时,要尊重原作者的版权和知识产权,遵守相关规定。
数字图书馆
01
将收集到的历史信息整理成数字图书馆,方便用户在线阅读和下载。
数据可视化
02
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历史信息呈现出来,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学术论文
03
将收集到的历史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笔记方法
帮助学生学会撰写文献综述,正确引用文献资料,为历史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文献综述与引用
04
CHAPTER
实地考察法实践指导
选择具有历史意义、文化价值或教育意义的地点,如博物馆、历史遗址、纪念馆等。
选择考察地点
了解考察地点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及参观规定,制定详细的考察计划和安全预案。
前期准备
结合文献资料,对实地考察获得的信息进行印证和补充。
通过口述历史,获取历史事件的第一手资料和当事人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对口述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提炼有用信息。
寻访历史事件亲历者、见证者或知情者,进行口述历史采访和记录。
03
CHAPTER
文献资料法详解
图书借阅与预约
指导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借阅规定,学会借阅和预约所需图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五课时
总结课程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四课时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历史信息,并进行交流分享。
第三课时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实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第一课时
介绍课程背景与意义,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
第二课时
讲解收集历史信息的基本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会考要求下的史料实证+课件--2025年高二期统编版(2019)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

一般而言,直接史料往往具有更大的证史价 值,受到的关注也最多。
小试牛刀
• 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某同学找来了电脑 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的《三国 志》、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 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三国志》 • B.《三国演义》 • C.《三国》 • D.《三国英杰传》
A. 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
B. 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 的内容
C. 《说文解字》中关于纺 D. 《史记》中关于纺织业
织业的字
的记载
注意事项
• 不同种类史料再现历史的价值和功用也不尽相 同。直接史料价值更大,这是普遍的共识,但 对于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的价值判别,需要学 史者注意两个问题。
• 一是有些情况下,间接史料反而会因为少了一 些主观色彩而更加接近历史真实。
• 二是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的划分是相对而言的, 由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和视角的不同,第一手史 料与第二手史料将有可能发生转变。
• 官方文献,学术性史学著作的价值高于小说。
小试牛刀
• 就史料分类而言,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
A. 《史记》
B. 姜子牙助周 灭商神话
C. 商朝卜辞
D. 孟姜女哭长 城传说
B. 《蒋介石日记》(1915-1949年) 往具有主观性,所以相比于日本
C. 《东京日日新闻》南京报道(1997年人1自2月己13当日时)的报道来说,不如后
D.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2012年)者更有力、更直接,所以选择C。
小试牛刀
• 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 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 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 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牛耕技术的发展情况 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小试牛刀
• 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某同学找来了电脑 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的《三国 志》、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 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三国志》 • B.《三国演义》 • C.《三国》 • D.《三国英杰传》
A. 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
B. 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 的内容
C. 《说文解字》中关于纺 D. 《史记》中关于纺织业
织业的字
的记载
注意事项
• 不同种类史料再现历史的价值和功用也不尽相 同。直接史料价值更大,这是普遍的共识,但 对于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的价值判别,需要学 史者注意两个问题。
• 一是有些情况下,间接史料反而会因为少了一 些主观色彩而更加接近历史真实。
• 二是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的划分是相对而言的, 由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和视角的不同,第一手史 料与第二手史料将有可能发生转变。
• 官方文献,学术性史学著作的价值高于小说。
小试牛刀
• 就史料分类而言,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
A. 《史记》
B. 姜子牙助周 灭商神话
C. 商朝卜辞
D. 孟姜女哭长 城传说
B. 《蒋介石日记》(1915-1949年) 往具有主观性,所以相比于日本
C. 《东京日日新闻》南京报道(1997年人1自2月己13当日时)的报道来说,不如后
D.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2012年)者更有力、更直接,所以选择C。
小试牛刀
• 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 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 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 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牛耕技术的发展情况 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史料的搜集考证共31页文档

史料的搜集考证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源自——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1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源自——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史料的搜集、考证 和整理
.
第一节 什么是史料
.
一、什么是史料
• 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 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 历史过程的痕迹。
.
二、史料的种类及其价值
.
实物史料
• 遗址,即前人活动的 各种场所,如居址、 村落、作坊等各种建 筑设施。
.
实物史料
• 墓葬,即古人的墓穴。 墓葬作为实物史料, 有它特殊的意义。一 个保存良好的墓葬, 不仅有古代人的遗体, 还往往有许多随葬物 品,有的甚至还埋有 大量的壁画、简册和 古代文献,因此能真 实、生动地再现当时 的社会生产生活面貌。
.
• (5)通过调查、采 访收集口碑史料。
.
• (6)网络搜索方法。
.
二、史料的整理
.
第三节 史料的鉴别
.
一、史料鉴别的必要性
• “无论作任何研究,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 的基础阶段。材料不足,固然大成问题; 而材料的真伪或时代如未规定清楚,那比 缺乏材料还更加危险。因为材料缺乏,顶 多得不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便会 得出错误结论。这样的结论,比没有更要 有害。”
.
一、史料的搜集
• (1)充分利用各种工 具书。工具书是专供 解释疑难或翻检资料 的书籍,犹如过河的 桥梁,是治学的得力 助手。借助工具书提 供的资料线索,可以 有效快捷地寻找到所 需要的史料。
.
• (2)分类搜集法。 根据研究的课题,分 类搜集史料,是历史 研究中常用的搜集史 料的方法。
毕业论文
.
二、 史书的辨伪
.
三、史料的校勘
• 所谓校勘,就是核对勘误的意思,指用不 同古书版本和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某一本书 进行校对勘误,目的在于校订古书中存在 的字辞、语句上的错误。
• 在校勘时,“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 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 对曰雠。”(刘向:《别录》),所以, 校勘也被称为“校雠”。
.
• (3)追踪搜寻法。此法指的是研究者为 搜求某事史料而览读某书时,发现某书提 到与该项史事密切相关的另一些史事,或 在注引中提到了与该项史事有关的另一些 书名或篇名,便追踪寻读有关的史著,循 此一直到未见新的踪迹方休。
.
• (4)通过平时读书与阅读报刊搜集史料。 史料的搜集按照目的性与时空性,不外两 种情况,一是在确定选题后,及遵循题目 对号入座地搜集专门史料,希冀在较短的 时间内解决史料的搜集问题;另一种是立 足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长远目标,广泛搜 集与此有关的各种史料。后一种即属经常 性地搜集史料,它需日积月累,甚至要穷 毕生之力。
.
四、史事的考证
• 1.伪事产生的原因 • 史学家的历史观和所处的阶级、社会地位
的局限性 • 史家著述旨趣、品德、学识等方面也与伪
事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 传闻异词、史籍难稽和记忆失真,将文学
形象的艺术真实误认为历史真实等,也会 造成伪事的产生。
.
.
.
文献资料
• ④ 地方志类。 • 地方志是记载各个时
期各个地区的社会生 活、历史变迁、地理 沿革、风土人情等情 况的书籍。
.
文献资料
• ⑤ 甲骨和金石铭文类。 •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人们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 字。 • 金文以商周青铜器为主。 • 石刻铭文包括石经、造 像、墓志、记事碑等, 以记事碑的史料价值为 最高,它往往记录了不 见史传的重要史实。
.
文献资料
• ① 史部类。经、史、 子、集是我国古代对 学科的划分标准,史 部类即关于历史的书 籍。史部书是我国历 史资料储藏量最丰富、 最集中的宝藏。
.
文献资料
• ② 经、子、集类。
.
文献资料
• ③ 档案类。我国古代 的档案,在各个朝代有 着不同的称谓。商代称 为“册”,周代叫做 “中”,秦汉称作“典 籍”,汉魏以后谓之 “文书”、“文案”、 “案牍”、“案卷”、 “簿书”,清代以后多 用“档案”,今统一称 作“档案”。
.
文献资料
颇有价 值者。如《马可波罗 游记》、波斯人拉施 特的《蒙古史》,是 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 文献。
.
三、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的特点与价值 • 实物史料的突出优势在于比较真实可
靠。 • 文献史料以内容繁富、完备、连续和
系统见长。
.
第二节 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
•
• 钱大昕(1728-1804),清代史学家、
考据家。
“凡所校订,必考稽
善本,证以它书,即
友朋后进之片言,亦
则善而从之”。
• “善本” • “它书” • “他人意见”
.
• “校法四则” P265-266
• 对校法 • 本校法 • 他校法 • 理校法
陈垣(1880-1971),著名史学家。字 援庵。广东新会人。在考据学、宗教 史、元史和史论史法等方面,有精深 的造诣。
.
第一节 什么是史料
.
一、什么是史料
• 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 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 历史过程的痕迹。
.
二、史料的种类及其价值
.
实物史料
• 遗址,即前人活动的 各种场所,如居址、 村落、作坊等各种建 筑设施。
.
实物史料
• 墓葬,即古人的墓穴。 墓葬作为实物史料, 有它特殊的意义。一 个保存良好的墓葬, 不仅有古代人的遗体, 还往往有许多随葬物 品,有的甚至还埋有 大量的壁画、简册和 古代文献,因此能真 实、生动地再现当时 的社会生产生活面貌。
.
• (5)通过调查、采 访收集口碑史料。
.
• (6)网络搜索方法。
.
二、史料的整理
.
第三节 史料的鉴别
.
一、史料鉴别的必要性
• “无论作任何研究,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 的基础阶段。材料不足,固然大成问题; 而材料的真伪或时代如未规定清楚,那比 缺乏材料还更加危险。因为材料缺乏,顶 多得不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便会 得出错误结论。这样的结论,比没有更要 有害。”
.
一、史料的搜集
• (1)充分利用各种工 具书。工具书是专供 解释疑难或翻检资料 的书籍,犹如过河的 桥梁,是治学的得力 助手。借助工具书提 供的资料线索,可以 有效快捷地寻找到所 需要的史料。
.
• (2)分类搜集法。 根据研究的课题,分 类搜集史料,是历史 研究中常用的搜集史 料的方法。
毕业论文
.
二、 史书的辨伪
.
三、史料的校勘
• 所谓校勘,就是核对勘误的意思,指用不 同古书版本和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某一本书 进行校对勘误,目的在于校订古书中存在 的字辞、语句上的错误。
• 在校勘时,“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 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 对曰雠。”(刘向:《别录》),所以, 校勘也被称为“校雠”。
.
• (3)追踪搜寻法。此法指的是研究者为 搜求某事史料而览读某书时,发现某书提 到与该项史事密切相关的另一些史事,或 在注引中提到了与该项史事有关的另一些 书名或篇名,便追踪寻读有关的史著,循 此一直到未见新的踪迹方休。
.
• (4)通过平时读书与阅读报刊搜集史料。 史料的搜集按照目的性与时空性,不外两 种情况,一是在确定选题后,及遵循题目 对号入座地搜集专门史料,希冀在较短的 时间内解决史料的搜集问题;另一种是立 足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长远目标,广泛搜 集与此有关的各种史料。后一种即属经常 性地搜集史料,它需日积月累,甚至要穷 毕生之力。
.
四、史事的考证
• 1.伪事产生的原因 • 史学家的历史观和所处的阶级、社会地位
的局限性 • 史家著述旨趣、品德、学识等方面也与伪
事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 传闻异词、史籍难稽和记忆失真,将文学
形象的艺术真实误认为历史真实等,也会 造成伪事的产生。
.
.
.
文献资料
• ④ 地方志类。 • 地方志是记载各个时
期各个地区的社会生 活、历史变迁、地理 沿革、风土人情等情 况的书籍。
.
文献资料
• ⑤ 甲骨和金石铭文类。 •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人们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 字。 • 金文以商周青铜器为主。 • 石刻铭文包括石经、造 像、墓志、记事碑等, 以记事碑的史料价值为 最高,它往往记录了不 见史传的重要史实。
.
文献资料
• ① 史部类。经、史、 子、集是我国古代对 学科的划分标准,史 部类即关于历史的书 籍。史部书是我国历 史资料储藏量最丰富、 最集中的宝藏。
.
文献资料
• ② 经、子、集类。
.
文献资料
• ③ 档案类。我国古代 的档案,在各个朝代有 着不同的称谓。商代称 为“册”,周代叫做 “中”,秦汉称作“典 籍”,汉魏以后谓之 “文书”、“文案”、 “案牍”、“案卷”、 “簿书”,清代以后多 用“档案”,今统一称 作“档案”。
.
文献资料
颇有价 值者。如《马可波罗 游记》、波斯人拉施 特的《蒙古史》,是 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 文献。
.
三、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的特点与价值 • 实物史料的突出优势在于比较真实可
靠。 • 文献史料以内容繁富、完备、连续和
系统见长。
.
第二节 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
•
• 钱大昕(1728-1804),清代史学家、
考据家。
“凡所校订,必考稽
善本,证以它书,即
友朋后进之片言,亦
则善而从之”。
• “善本” • “它书” • “他人意见”
.
• “校法四则” P265-266
• 对校法 • 本校法 • 他校法 • 理校法
陈垣(1880-1971),著名史学家。字 援庵。广东新会人。在考据学、宗教 史、元史和史论史法等方面,有精深 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