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提升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人、关爱亲人的情感。
(2)教育学生懂得珍惜幸福,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以及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请学生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关于亲情的文章,分享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谈谈对家人、亲人的关爱和珍惜。
2. 自主学习:(1)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课文中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情节和人物。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如细节描写、情感表达等。
4.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写作技巧。
(2)每组挑选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5. 课堂练习:(1)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关于家人的文章。
(2)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课文《我的叔叔于勒》和自己的家人,谈谈对家人的关爱和珍惜,并将自己的感受写成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学会了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提升了写作技巧。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更加懂得珍惜家人,关爱亲人。
语文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叔叔于勒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2)懂得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2)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
(3)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及课文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叔叔于勒的深厚感情。
(2)谈论亲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现象。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3. 思考课后问题,准备课堂讨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5.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我的叔叔于勒》。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学会如何分析人物形象、描绘场景和表达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教育学生珍惜亲情,关爱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3. 人物形象、场景描绘和情感表达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学会如何分析人物形象、描绘场景和表达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分析人物形象、描绘场景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3. 采用讨论、问答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和背景。
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探讨作者如何通过人物形象表达主题。
4. 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场景描绘和情感表达。
5.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现实生活中类似亲情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学会关爱家人。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珍贵。
3. 安排一次作文练习,让学生以“我心中的叔叔于勒”为主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作文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认真批改,评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2)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创造性阅读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创新阅读、深入体验。
(2)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文中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和谐温馨的亲情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对象分析:现在,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普遍厌烦理论性的讲解、分析作品,热衷于创新活动,张扬个性。
所以,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并且锻炼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情节、了解了具体的环境。
今天,我们将举行一场演员招聘会来深入了解人物。
二、准备应聘将全班同学分为四大组、十二小组,四大组分别分析于勒、菲力普、克拉丽丝、若瑟夫的形象,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应聘演员,(第一环节:自我介绍;第二环节:表演技巧。
)演出“巧遇于勒”片段。
三、招聘演员1、自我介绍考查演员对剧本的熟悉程度。
所以,演员必须以剧本中的人物为第一人称来介绍自己所饰演的角色。
例如,准备竞争于勒这一角色的同学可以这样介绍:我叫于勒,法国哈佛尔人。
年轻时不懂事、糟蹋钱,把自己应得的那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哥哥应得的那一部分。
后来,我被家人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到美洲。
到美洲后,我决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做买卖发了财,本打算回到祖国赔偿哥哥的损失,过幸福、快乐的生活。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次商战中,我残败!一夜之间我破产了,沦落街头。
还是一位好心的船长看在同是法国人的份上,收留我在他的船上卖牡蛎勉强维持生活。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范文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范文【6篇】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导学案“课前梳理”局部。
1.在课本上画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称呼,并思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小说的仆人公是谁?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案篇二教学内容本课在教材第78—87页,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人教版九年级上)。
这是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学习,感受小说所反映的人与人关系的冷淡炎凉,领悟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1.学习小说明线、暗线交错的构造安排,理解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奇妙。
2.学习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懂得这些手法的作用。
3.理解侧面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领悟以小见大的创作特点,把握小说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1.教师请学生分别根据不同的人称复述课文,一方面梳理小说主要情节,一方面从不同角度理解小说主题。
2.设置问题,使问题逐步推动,带着学生把握小说的表达线索: 3.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4.教师组织学生自主争论,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领悟小说中描绘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淡炎凉,感受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
2.学生领悟“我”的和善、纯真,感受“我”对于勒叔叔的怜悯心,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理解铺排的悬念、奇妙的构思,学习小说明、暗双线交错的构造特点。
2.领悟侧面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主题所起的作用。
3.学习心理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难点1.领悟选取典型大事、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结合现实社会、自身生活阅历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突破1.教师要求学生以不同人称复述课文,从而让学生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感受,领悟小说主题。
2.学生结合朗读中的感性熟悉对菲利普夫妇作出评价,同时需要在文章中找出依据。
教学准鱼教师预备1.第一课时前,了解莫泊桑的有关作品及写作风格。
2.其次课时前,预备莫泊桑的另一篇代表作《项链》,以供学生比照学习。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8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 8 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 8 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本文为九 (上)第二单元第二课,单元主题为“学会读书——感悟· 品味· 赏析” 。
这一单元收录的四篇文章都是小说。
小说通过塑造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人性的假恶丑,彰显人性的真善美。
它对人物内心活动揭示之深刻,对人物性格刻画之细腻,是其实文学样式所无法比拟的。
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 。
学生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在享受审美愉悦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同时引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
本单元上承七年级的小说单元,下启九(下) 的小说单元,对于养成阅读小说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是中学语文教材传统篇目,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态度变化,尖锐地指出了金钱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是亲兄弟也概莫能外。
作者用平常的的人物,平常的情节,表现一个普通的主题,可是能表达得深刻,能够给人启发,耐人寻味。
小说通过人物描写来传递作者的思想以及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中,应以人物为中心,在情节发展的动态中分析人物。
由点及面,分析人物性格,从而揭示小说主题。
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体会小说起伏曲折的情节和精妙的艺术构思。
1、品读对菲利普夫妇的精彩的描写,把握文中菲利普夫妇的形象。
2、运用朗读想象法,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1、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批判极端利己主义的人生观。
2、学会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体会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及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九年级语文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情、人性的深刻剖析,培养珍惜亲情的意识。
(2)学会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人性和社会现象。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亲情、人性的认识。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讽刺等。
(2)探讨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如贫富差距、亲情关系等。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矛盾冲突,探讨人物心理。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中的问题。
(2)进行朗读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6. 总结拓展:(1)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延伸学习空间。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分析问题、交流分享等。
4. 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亲情的理解。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教学难点篇一结合自己体验,理解感悟小说主题思想。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理解小说对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的揭露。
2、品评小说的语言,体会人物个性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理解小说对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的揭露。
教学难点品评小说的语言,体会人物个性化的描写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一课时教学程序:(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都学过魏晋文豪曹植的《七步诗》。
当时他受哥哥曹丕相迫,若在七步之内做不出诗来就要以死谢罪,所幸他才华横溢,危急关头作了这首《七步诗》出来。
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
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兄弟关系何至于此!全是因权位引发的双方利益的对立,从而无视兄弟亲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兄弟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来看看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兄弟关系。
(二)作者简介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的批判现实小说家。
生于没落贵族家庭。
自幼酷爱文学,七十年代刻苦学习写作,大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
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是作者的作。
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
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短篇小说。
他的作品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还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三)初读感知1、提问: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注意生难字词的读音,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栈桥zhàn 牡蛎lì 撬开qiào拮据:jiéjū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通用14篇)
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通用14篇〕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通用14篇〕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1一、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有《漂亮朋友》等;短篇小说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挖苦和揭露了资本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二、故事背景《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
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锋利剧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锋利剧烈起来。
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一局部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
本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来的。
三、理解词义1.拮据: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2.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3.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
4.褴褛:形容衣服破烂。
5.文雅:〔言谈、举止〕温和有礼,不粗俗。
6.煞白: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7.张皇:惊慌,慌张。
8.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9.惊讶:觉得非常奇怪、非常惊讶。
10.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四、课文分段第一局部(①—④):故事开端,写菲利普盼望于勒归来。
第二局部(5-19):故事的开展,插叙旧事,采用比照手法,概括介绍了于勒去美洲前后贫富不同的情况及菲利普夫妇相应的不同的态度和看法。
第三局部(20-48):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
面对已沦落为穷水手的弟弟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四局部(49段):故事的结局,一家人躲避于勒。
五、句子解析1.唉!假如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父亲这句永不变更的话有什么作用?这个句子在小说中多处出现,这是作者在竭力渲染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的一个细节,真是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相见。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最新6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最新6篇)课时篇一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生:《我的叔叔于勒》),如果于勒是你的叔叔,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标题?那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于勒是谁的叔叔?(学生回答可能:莫泊桑、若瑟夫)这两个人物是同一个人吗?小说中的我若瑟夫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不是作者。
二、感悟标题,初涉小说同学们在文章中找找和标题相照应的一句话,体会若瑟夫对叔叔的感情。
我在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句式上的反复强调叔叔是我们家的亲人,更流露出我对叔叔的同情,更显示了我内心无比心酸的感受。
我的叔叔究竟有着怎样的命运,他和我们一家将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泊桑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板书课题)三、走进课文,熟悉小说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小说,思考两个问题1、介绍于勒的命运2、介绍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2、小说中的于勒有着怎样的命运?请同学们找出课文的情节来说明一下。
早期放荡(第6段)中期阔绰(8-10)有一封被家人视为福音书的信我们请卢俊同学念一念。
老年落魄(29段后)3、菲利普一家是怎样对待不同命运的于勒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①赶(第7段)送、打发表面上用词很客气,实际上暗示菲利普夫妇的狠心,惯例一词更是体现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普遍的冷漠关系。
②发了财的于勒让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第8段末,12段母亲的话(赞)第3、4段,13、14、15段,语意反复,同样的情景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在他们的生活中却出现了无数次,足已写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企盼之情。
③朝思暮想的于勒有一天真的出现在菲利普夫妇面前时,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躲)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小结: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可以说是反复无常,然而变化的外衣下,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不变的内心:那就是金钱至上的丑恶灵魂。
4、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这样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语文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2.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动机。
理解并讨论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和象征意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步骤阅读《我的叔叔于勒》并回答相关问题。
分析人物形象和动机,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写作作业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考试或测验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2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分析人物性格和动机,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讨论和写作。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菲利普夫妇人物分析.doc《我的叔叔于勒》优秀读后感.doc《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doc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阅读并研究《我的叔叔于勒》的文本,掌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
准备教学PPT和黑板。
6.2 学生准备预先阅读《我的叔叔于勒》。
准备笔记本和笔,记录重点和思考。
第七章:课时安排7.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和背景。
阅读文本,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7.2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性格和动机,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观点和看法。
7.3 第三课时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第八章:教学活动与互动8.1 课堂提问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欣赏小说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和人性的思考和关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欣赏小说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 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欣赏小说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包括小说情节介绍、人物关系图、象征意义分析等。
2. 准备相关文学鉴赏资料,供学生参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2)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包括理解情节、人物关系等。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分析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4. 文学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小说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学到的文学表达技巧。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进行总结。
(2)学生进行拓展思考,探讨小说对家庭、亲情和人性的启示。
6. 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阅读笔记,总结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笔记和作业评估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我的叔叔于勒》初中语文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我的叔叔于勒》。
(2)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精神。
(2)理解并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选择。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叔叔于勒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3. 探讨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情节。
2. 分析叔叔于勒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3. 探讨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对复杂人物性格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和思考社会现象。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叔叔于勒的故事来理解课文主题。
3. 利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我的叔叔于勒》相关课文材料。
2. 参考资料:有关叔叔于勒的背景资料、相关社会现象的案例。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叔叔于勒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与讨论:分组讨论叔叔于勒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4.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5.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教师进行总结。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分析与讨论:评价学生对叔叔于勒人物形象和心理的分析能力。
4. 思考与反思:评估学生对社会现象和价值观的思考深度。
《我的叔叔于勒》初中语文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3)能够运用文学手法,如对比、象征等,解读文本。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
(2)通过分析、讨论,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情节的理解。
(2)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分析。
(3)小说主题思想的探讨。
2. 教学难点:(1)文本中的象征手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2)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莫泊桑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全班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4. 文本解读:(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深入解读文本。
(2)分析小说主题思想,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5. 写作练习:(1)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总结提高。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整理笔记,巩固所学内容。
2. 阅读其他莫泊桑的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
3. 推荐学生参加相关的文学社团或阅读活动,拓宽视野。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文本解读能力的运用。
3.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4.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师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师教学设计《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师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师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师教学设计篇1教学设想:《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名篇。
要在教学中体现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就应当遵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学生触摸文本,感悟习得语言的精华后,进行个性化的阅读,结合交流、研讨和教师的点拨启发,去深层次、多角度地理解小说中的主题。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允许是多元的。
”所以我的设想是在小说主题金钱说、虚荣说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做更深一步挖掘,要求学生抓住小说中人物的形象,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品评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品格,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摒弃传统教学中给人物贴标签的做法,真正地去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并做出合乎情理的评价。
在阅读鉴赏中,让学生认识到“人间自有真情在”,我们的社会并不都是弥漫着污浊的铜臭之气。
一、教学目标1、触摸文本,感悟语言的精华,品味作品精雕细啄的语言张力。
2、初步掌握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的方法。
3、个性化地鉴赏人物形象,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看待小说中的人物,提高分析鉴赏能力。
2、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写片断短文。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新课学生齐背曹植的《七步诗》。
教师总结。
《七步诗》的内容是哥哥曹丕为了政治上的争权夺利而残酷迫害弟弟曹植。
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我的叔叔于勒》则由于弟弟在经济上的穷困潦倒致使手足形同陌路。
2、复述小说内容学生运用小说三要素,结合于勒在三个不同时期,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
教师适时板书:败——恐怖(祸水)富——希望(福星)(语言、动作、神态)穷——恐怖(仇恨)3、触摸文本、感悟语言圈画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结合于勒的两封信,你认为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自读、圈画、讨论。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5篇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5篇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探究小说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进而揭示小说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教学重点】把握小说中菲利普夫妇的主要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多角度探究小说的主题。
【教学方法】开放性与启发诱导式。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猜测质疑1让学生用一个字来概括画面的内容。
2体会文中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3导入:概括你阅读小说的以有知识,你认为本节课我们应该探究什么问题?就这篇小说你还有何疑问?二梳理问题,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学生大胆猜测与质疑。
将问题分类,按由主到次的顺序解决。
菲利普夫妇:自私虚伪……于勒:生活贫困狼狈不堪“我”:善良有同情心,没被金钱腐蚀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不同的态度说明了什么?三探究小说主题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及小人物的辛酸,表达了作者渴望真诚平等的人际关系。
四拓展延伸设计两道习题:(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训练学生基本语文能力)1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出一则上联“十年苦盼天涯咫尺亲人好似摇钱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对出一则下联。
2假如在船上遇见的于勒是一个百万富翁,菲利普夫妇又该如何表现?让学生尝试即兴创作并表演课本剧。
五布置作业1选作题:请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接着续写小说的结尾。
(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能结合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进行创造性的发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2必做题:要求学生每人课外至少阅读莫泊桑的一篇小说,如《项链》《羊脂球》等。
两周后开莫泊桑的读书报告会。
(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写作,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进一步整体感知莫泊桑小说的艺术魅力。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2】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及曲折的情节;2学习通过表情行动心理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3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语文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人物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的分析。
3. 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和描述。
3. 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
(2)提问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我的叔叔于勒》,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深层次的含义。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社会背景,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的关系。
3.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课文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如人物性格特点、社会背景等。
(2)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阅读理解练习:(1)设计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选择题或填空题,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5. 写作练习:(1)布置一篇关于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读后感写作作业。
(2)学生独立完成写作,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关于《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5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1教学内容分析《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
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看,要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本单元,本课教材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
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2、学习并应用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调适自身心态,摒弃虚荣心理,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
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法2、比较教学法3、自主讨论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调适自身心态,摒弃虚荣心理,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
学情分析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小说兴趣较大,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
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
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难点学习并应用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解决办法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在分析人物、环境时,要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以及与《变色龙》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
教学策略在分析悬念铺排时,要扣住一个“巧”字,以达到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自主讨论式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悟文学艺术的美。
板书设计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赞钱、情盼遇躲本质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使用。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2一、教材分析1、《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篇。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优质教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优质教案3篇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优质教案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学习小说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关系的丑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能力目标:1、学习运用个性化描写及对比手法刻画人物。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锻炼创造性思维。
德育目标:认识19世纪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摒弃虚荣心,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1、理解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运用对比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教学难点1、对小说主人公的判断。
2、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主题的分析。
教学准备幻灯片或小黑板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利用名言导入:金钱能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在现在、在我们周围,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
关于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曾有两段精彩的论述。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由这两段可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生答:纯粹的金钱关系。
金钱能使水火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如同陌路。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个“嫌贫爱富”的故事。
二、导学导读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P168)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学习小说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以下是出guo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供您参考,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1、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2.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初步培养对 * 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评判能力和再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重点:1、了解小说情节,把握小说主题。
2、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1、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2、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全面认识人物的个性。
3、多角度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法:启发式提问法、练习法、讨论法,学法:默读法、圈点勾画法、探究法、情境模拟法、比较法、辩论法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前查找相关资料。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3.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解决生词。
2、课前搜集作者相关资料;3、熟悉课文,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情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要点:默读,感知文意,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了解情节发展的因素,多角度把握小说主题,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播放课件,展示天平画面)心就象是一个天平,可以用它来衡量事物的轻重,同样的东西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分量是不一样的。
如果在你心的天平上,一端放上金钱,一端放上亲情,天平会向哪一边倾斜?(学生发言,导入新课)1、请说出本课中你认为值得注意的字词。
(或说读音,或说意思。
)2、说说你所了解的莫泊桑,教师最后补充。
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下列活动:(多媒体显示)1、请以( )于勒的格式,在括号内添加不同的动词,理清小说的情节安排。
示例:(盼)于勒2、圈点勾画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学生发言,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同桌合作,共同探究:(多媒体展示探究题)1、请同学们给这些称呼分类,看看这些称呼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对于勒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2、在这其中,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同桌讨论,发言,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3、教师小结:以小说的情节作结。
并用一副对联来概括两部分的内容: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4、学生试拟横批,感知文章主题。
1、情境设置:模拟电视台《人间》栏目主题:消失的亲情采访人物:菲利普夫妇、若瑟夫、于勒2、角色分配:一名学生模拟节目主持人,另三名学生分别模拟菲利普、克拉丽丝、若瑟夫,3、采访内容:提出的问题以课文为依据,主持人自行设计。
参考问题:请问菲利普先生:1、于勒是你弟弟?(是)2、你们有多少年没见了?(很多年了)3、这些年有没有想过他?(想过,毕竟我们是亲兄弟啊!)4、既然想他,为什么不愿意见他?(怕他想回来和我们住在一起)5、一家人住在一起不好吗?(那当然不好,他那么穷,回来会拖累我们的。
我们经济也不好,拖不起的)那我想问问克拉丽丝太太,如果于勒想回来同你们住在一起,你会同意吗?(那当然不会同意了)为什么?(他那么穷,听说他以前还行为不正,糟蹋钱,我们经济情况也不好,是经不起他拖累的。
再说如果让我的邻居和朋友们知道我有这样一个讨饭的穷亲戚,别人也会笑话我们的,会看不起我们的,我可不想这样。
)看来想让菲利普夫妇接受于勒的确很困难。
那么小若瑟对于此事是什么看法呢?请问小若瑟夫:你赞成你父母的做法吗?(不赞成)你对于勒叔叔是什么态度?(我很同情他)有没有想过他为什么会落得下场?(想过,我知道这与他自己不争气有很大关系,但是他毕竟是我的亲叔叔,年纪也好运么大了,在外面一个人生活,的确让我很同情,只要他能改正自己的缺点,我想我们一家人会住在一起的。
) 听了他们的话,我也想听听于勒是什么意见。
下面请导播帮我们接通于勒所在社区的电话。
电话始终无人接听,也许于勒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家人,也许于勒为了生计正四处奔波,不能守候在话机旁等我们的电话,我们也无法了解于勒现在的想法,在这里,我们也只能祝愿他们一家人能化解以前的 * ,早日团聚。
让曾经消失的亲情再次重现。
4、观后思考:菲利普夫妇不愿接受于勒的原因是什么?若瑟夫对于勒叔叔持什么样的态度?(学生发言)4、师感言,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小说主题。
1、播放音视频材料《爱的奉献》。
思考:观看完了《爱的奉献》,与课文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辩论:如何正确看待金钱与亲情的关系?2、说话训练: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 ),但买不到( );钱可以买到( ),但买不到( )。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课堂作结,教师根据学生总结情况即兴作结。
写一篇作文,反映和发掘身边的社会人际关系(提示:类似我的叔叔于勒小说中的人际关系),题目自拟。
1、学习小说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关系的丑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能力目标:1、学习运用个性化描写及对比手法刻画人物。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锻炼创造性思维。
德育目标:认识19世纪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摒弃虚荣心,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1、理解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运用对比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教学难点】1、对小说主人公的判断。
2、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主题的分析。
【教学准备】幻灯片或小黑板【教学时间】金钱能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在现在、在我们周围,也是一个深刻的 * 。
关于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 * , * 、恩格斯曾有两段精彩的论述。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由这两段可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生答:纯粹的金钱关系。
金钱能使水火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如同陌路。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个“嫌贫爱富”的故事。
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P168)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
2、检查复习文学常识填空①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②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3、学习字词:学生注音、释义,教师讲评。
给加点的字注音:拮据jié jū阔绰:chuò栈桥zhàn煞白shà撬开qiào诧异chà牡蛎mǔ lì褴褛lán lǚ解释下列词语:拮据: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栈桥:码头上延伸到海里的长桥,供旅客上下船和装卸货物用。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苍白,没有血色。
撬开:用棍棒后刀、锥等的头插入缝中或孔中,用力扳另一头,使缝隙增大。
诧异:惊讶,觉得十分奇怪。
牡蛎:一种软体动物,又叫蚝,肉鲜味美,可食用。
褴褛:衣服破烂不堪。
张皇:惊慌,慌张。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也说十拿九准。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内容,勾画并疏解疑难字词。
准备复述故事。
2、学生尝试复述故事梗概。
3、师生共同点评。
我小的时候,家住勒阿弗尔,生活拮据,只能勉强糊口。
我的父亲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回来,但也挣不了多少钱。
我还有两个姐姐。
但在每个星期日,我们都要到栈桥上去散步,父亲总是。
原来我的叔叔叫于勒,是家中的祸害,品行不好。
后来他被打发到美洲,却成为了我们家唯一的希望。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收到了于勒叔叔的来信,于勒叔叔诚恳地表示一发财就会回来。
所以,这封信成了我们全家的福音书。
父亲母亲也一直期盼着于勒叔叔发了财后回来。
后来,有一个公务员看上了我的二姐,并且在看过了于勒叔叔的来信后决定和我姐姐订婚。
于是,父母决定在婚礼后,全家一起到泽西岛去作一次小小的旅游。
可是,巧的是在去泽西岛的船上,我们一家遇见了已经苍老的于勒叔叔。
她穿得破破烂烂,而且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现在只能在船上靠卖牡蛎维持生计。
向船长了解过一些情况后,父母对于勒叔叔的态度有一次发生了变化,他们担心于勒叔叔又拖累我们。
为了避免在遇见于勒叔叔,我们只能换了另一条船回来。
从此以后就再没见到过于勒叔叔了。
4、分段提示:可以按照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按“盼”、“赞”、“见”、“躲”,将课文分为四大部分。
讨论明确:第一部分开端:(1——4),盼于勒(在海边栈桥上等待)第二部分发展:(5——19),赞于勒。
第三部分高潮:(20——47),见于勒。
(买牡蛎)(在海船上相遇) 第四部分结局:(48——49),躲于勒。
(乘另一艘船)1、提问“我”家的境况如何?2、在学生概括、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讲析并择要板书。
首段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及“我”的家境。
“并不是”、“刚刚够”、“有两个姐姐”,概括写家境“拮据”。
第二段用几件虽显琐细却很具代表性的小事,把家境的“拮据”具体化了。
①样样——都要节省(无一例外) 总二②请吃——不敢答应(以免回请) 拮③买货——减价底货(拮据至极) 分——穷段④长袍——自己做的(无可奈何) 据⑤花边——计较半天(爱慕虚荣)3、全家人对于勒的态度是怎样的?四自然段,通过父亲“只要一看见……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行动和语言两方面简练、生动的描绘,竭力渲染了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
“永不变更”意味着父亲那句话已说过无数次了,极写盼望之情的强烈。
菲利普一家如此盼望于勒归来,那么,于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要这样焦急的盼望他归来?小说在此设下悬念。
请大家速读课文,分析思考: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于勒是个怎样的人?在“我”心目中于勒是个怎样的人?在你(读者)心目中于勒是个怎样的人?1、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于勒是个(注意对比的手法):①当初于勒糟蹋钱:坏蛋、流氓、无赖(恐怖)②第一封信,希望赔偿损失: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③第二封信,发了财,一起过快活的日子:(福音书)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