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有感
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高中英语校本教材的实践与反思一、开发校本教材的背景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践)》,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课程应该“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以“适应社会需要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在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响应教育部关于切实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践)》的精神,立足本校英语写作教与学的现状,旨在满足本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发展和英语核心素养的需要,完善我校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体系,分享和推广本校英语写作教学的优秀经验和成果,编订了这本英语校本写作教材----《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它与国家教材(牛津英语教材)、高考考纲要求、以及我校教师积累的优秀写作教学资源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写作方面的素养,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二、环境与保障学校高度重视教研工作,形成了“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教研处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任课老师”的分层负责的校本教研体系。
教务、教研处管理规范化、常规化,为我们搭建良好的教研平台,为我们完成校本教研提供了经费、设备、资料、时间安排等保障条件。
三、过程与方法本组全体教师反复对我校英语写作教与学现状调查研究,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结合近年来我校各年级英语写作教学的成功案例,参照现有的农村高中英语写作的优化和创新策略,总结出了本校各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得与失、经验与教训、教师反思与学生反馈,经过多次教研组教学研讨会商议,共同确定了这本教材的总指导思想、课程标准、课程主题、课程内容和课程构架。
在我校教务、教研处的大力支持下,在衡南县英语教研员李秋云老师的指导下,由我校英语教研组长卢嘉瑜老师总体规划,骨干教师费菊清老师具体实施,二十八位英语老师参与编写,开启了此次校本教材的编订工作。
读《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有感
读《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有感读《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有感读《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有感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称SBCD)的思想源于本世纪60至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
其主要思想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要求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策的民主化。
我国于1999年6月15日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
本书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校本课程领域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成果:验证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否有合理性与科学性,它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吗,其内涵是什么,校本课程有什么特点,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实践与评价,国内外有没有具体操作方式和方案可参考等问题使我深受启发与借鉴~书中分四部分内容:政策研究,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案例研究。
第一部分政策研究。
让我了解与认识到:世界课程改革的潮流:走向决策分享,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体系的构想,加拿大的地方课程开发指南,澳大利亚的校本课程开发政策。
第二部分理论研究。
让我了解与认识到: 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如斯基尔贝克程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程序和塞勒等人的校本开发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活动类型;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策略。
第三部分实验研究。
让我了解与认识到: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程调查报告;从选修课和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思考;个性在校本课程中生长。
第四部分案例研究。
让我了解到了:南京师大附中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上海市大同中学课程开发即合作、探究;上海七宝中学校本课程的评价;台湾S小学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台湾G中学利用社区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加拿大T中学校本课程审议等。
读书之后本人对校本课程开发有了初步认识和思考,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必然的要求,校本课程目标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促进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形成特色,补偿国家课程个性教育的缺失,三级课程的有机课程体系满足国家、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反思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反思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反思三陵学校2021年9月,我校参加了全国根底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几年来,我们切实转变观念,大胆实践,努力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观念上的冲击、思想上的提升、行为上的改变,伴随着发现的惊喜、成功的愉悦、问题的困扰、体验的深刻,都成为我们的经验和收获.下面主要就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进行回忆和总结.一、专业引领, 走进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大多数学校和教师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理念新、难度大;范围广、任务重;无根底、无经验.学校和教师普遍熟悉准备缺乏,心理准备缺乏, 技术准备不足.因此,我们认真学习了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并进行了分析、探讨,首先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一定要积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 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指导学校课程开发工作.这种共识和组织是我们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石.为了能对校本课程整体上有一定的把握和本质理解,在2003年9月我们特别邀请市教师进修学校牟主任,高主任作了题为?校一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可以替代的, 践的主角. 必须促使学校、教师成为实本课程开发? 的专题讲座.2006 年在镜泊中学主任研培会议期间中教部牟主任对校本开发又做了进一步的辅导, 中学立即进行了重新部署与辅导,通过几次讲座,学校教师熟悉到以下几点:首先校本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不能回避.否那么,就无法全面落实新课程;其次,要克服依赖、畏难、消极等思想, 不等不靠, 主动攻关,大胆探索.再次,校本课程开发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 也是一个难点, 但它在形成学校特色, 实现自己的办学理想方面,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大胆探索,学会开发课程基于以上熟悉, 我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在实践中学会课程开发.〔一〕在态度上我们强调放、要先进入.我们首先明确:大家起点一样, 没有权威,没有统一模式,也没有裁判长;答案在实践中、在共生中.有了设想, 先付诸实践, 在实践中生成适合本校的新课程体系,而不是先拿出一个完美的体系来执行.这是我们放的过程.由于,在这个过程, 不是哪一个专家可以替代的,也不是哪教师的思路宽了, 步伐迈出去了.〔二〕积极实施,放中求严.放是一种策略,是前提,为了让教师解放思想, 解放手脚, 而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严格要求、明确具体.1、学校组成研究组, 教师之间要形成合作研究共同体.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动手实践,做中深思,反复互动,促进生成.2、针对教师只考虑上一节什么课,搞一个什么活动, 而忘掉课程目标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求在开发设计上一定要从宏观着眼时刻不忘课改新理念,立足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展、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成长.结合实际我们开展了五个人人有〔学生人人有自己喜爱的校本课程、教师人人有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教师人人有思想、学生人人有收获、校本骨干人人有绝活〕的办学特色,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办学条件以及师资力量,开设了舞蹈课, 并布置并装修了舞蹈室, 开设了篮球课、乒乓球技战术并新购置了乒乓案子两副,分别开设了微机---图象处理和手工制作深受学生喜爱.中学结合本乡逐步形成了南牛北羊中间猪以烤烟、甜菜等为主导产业的特点曾开设了实用母猪养殖技术实用养猪新技术、烤烟栽培技术要点、绿鸟鸡养殖实用技术、五味子栽培技术要点等课程作为必修校本课,利用绿证课进行理论讲解,校本课进行实习实践,把绿证课和校本课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促进了当地烤烟产业和养猪事业的大发展.3、课程内容的开发上一定要从身边着手.要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 立足身边和可行,课程设计时要有相对明确的内容界定, 预防大而不当或过于狭小, 这一点对于课程的开展至关重要.不立足身边和可行这两个条件的课程是万万行不通的.学校所在地的兴华村是黑龙江省小有名气的母猪专业村, 大部分学生家长都曾经饲养过母猪, 尝到了养猪带来的甜头, 也品尝过由于不懂科学技术而遭受经济损失的惨痛教训, 家长们非常支持孩子学习养猪技术.同时三陵乡养猪生产者联合会就设在兴华村,为学校教材的编写及授课提供了方便,养猪联合会的两位理事长为实践提供了场所〔有相当一局部学生自家就是实验基地〕,已具备了相应的师资和条件,学校开发了实用母猪饲养技术逐步改成实用养猪新技术课.随着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五味子栽培热激发了当地人的种植热情, 学校审时度势及时开发了五味子栽培技术这本课程, 并开辟了实验实习基地, 已初见成效很受欢送.中学地处农村, 逢年过节, 喜庆日子, 必少不了对联, 因此学校以前曾在七、八年级开设了春联课程,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搜集对联,积累对联, 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三陵乡以具有美丽传说的三陵坟命名,历史教师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设了三陵坟的传说这门课程.学校与勃海国古城遗址毗邻结合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开设了民俗风情这门课程.中小学爱好棋类的学生众多,同时学校又有具有专长的教师,学校在中小学同时开设了棋类课,深受喜爱.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查, 学校开设了校园舞蹈班和小小管乐队两门课程,并购置了乐器根本满足学生的需求, 装修布置了舞蹈室, 供同学们学习练功.开设了乒乓球技战术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校本课程近二十种.〔三〕把握开发方向,立足学校开展、学生需求、教师成长校本课程开发不是简单的开一门或几门课的问题,也不是活动课、选修课、兴趣小组的简单重复.从我们实践这陆年多, 这个问题至今还在困扰着学校、教师对校本课程的熟悉, 影响着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学校、教师来说,开几门课,搞一些活动, 没一点问题, 但要使学校的教育理想、办学思想在课程上得以表达,却很困难.我们不少教师在最初的开发中就是简单设计了几门课,有些课由于理解不够甚至用省颁的计算机或是心理健康课,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这个过程是课程开发中大多会经历的,跨越这个阶段, 熟悉得到提升, 才是真正的课程.学校层面的课程开发一定要有把我们的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把我校的学生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思考.开发课程的时候从特色特长入手,小学低年段开设诗歌欣赏、舞蹈、英语朗读、手工课,中年段开设电子琴、书法、手工课, 中学开设技术技能类的母猪养殖技术、烤烟栽培技术要点、甜菜栽培技术、绿鸟鸡养殖、五味子栽培.既有考虑到人文素养的熏陶,又有技能类的培养.在同一个爱好之间开展, 打破班与班、年级与年级的界限,让学生自由选择两门课程, 学校根据情况至少满足学生一门, 每周一节课.〔四〕动态生成、反思调整, 逐步提升.校本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是无限重复, 更不是一劳永逸的.那种认为开发几种课程以后就万事大吉,可以按部就班上课的想法是错误的.校本课程要始终把握一个根本开发方向不变、学校的框架设计稳定,目标清楚,内容形式却要不断地进行调整的研究、发现、深入创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大多是非学科类的, 因此课程形式以活动为主,强调主体参与、体验和感悟,实施的过程就是师生互动、共同创造的学习过程.传统教育教学中一些好的课程形式如班队会、兴趣小组、校外实践、科研课题等都可以创造性地融合到课程中.〔五〕选用、改编、新创,聚合力编教材.为了让课程的开发更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教材的编写非常必要的.但是,仅凭任课教师的力量那任务未免太过艰巨, 学校就组成了一个教材编写组, 聚集更多教师的力量、智慧,编教材时我们确定了编写的方法:选用〔选取适合课程的内容, 照搬下来,为我所用〕、改编〔对选取的内容进行适当修改, 让它更符合我们的需求〕、新创〔凭自己的智慧走创造之路〕 .例如亢文彬老师主编了书法教材.老师们集体编写了绿鸟鸡养殖教材.刘贵群为主的母猪养殖技术编写组在参考已有资料的根底上, 走访了大量的本地养殖专业户,深受学生及家长喜爱.翻开扉页,首先就是教材简介, 接下来是课程实施建议〔包括班级设置、教学方式、评价建议〕还有各年段的教学目标, 同时还有整个教材的目录,一目了然, 非常清楚.学期末,书法、手工课还举行了作品展览,同时,诗歌欣赏课就举行一次诗词朗诵会,每学期都举行校本开放日活动,丰富多彩的校本课受到了前来参观的领导和教师的肯定通过校本课课的开展,给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一次体验成功的喜悦.三、实践校本课程的思考.陆年多的校本课程实践,有经验,更有教训;有收获,更有困惑.1、开发与实践校本课程,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校本课程的出现了打破了教育千校一面的僵化现象,能考虑到乡村之间、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的差异,能挖掘学校的潜在资源, 照顾学校和学生的个性,赋予了学校、教师一定的专业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切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表达学校的教育哲学思想, 表达学校理念和特色, 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实现教师成为课程的主动建构者,引导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2、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 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育主要发生在学校,教师最能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来设计教育活动, 落实到学生这一级,也最容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热爱, 在课堂上, 他们思维活泼, 学习兴趣浓厚.3、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和我们农村学校的师资状况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小学教师编制较紧,造成教师闲暇时间少,工作压力大,与开发校本课程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之间是一对矛盾,教师素质存在的参差不齐与课程开发需要的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之间又是一对矛盾.所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并提升培训的质量,仍是十分必要的.4、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在动态中治理, 在动态中开展, 在动态中完善提图.5、我们实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作法是:学校成立校本开发委员会---下设校本课程审议评审小组---首先起草校本课资源和学生需求评估材料----学生自愿申报自己喜爱的校本课程---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和学生申报情况填写校本课程申请表------学校初步汇总后学生填写学生校本课需求表----学校制定校本课程修订方案----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小组填写校本课程审议评审表----学校填写校本课程选修目录供学生重新选择----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定出本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安排校本课程活动地点-----教师撰写课程纲要----教师编写教案----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进行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尽管我们考虑的比拟细致,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存在很多缺乏与疏漏,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一、校本课程建设要突出三个更多所谓校本课程,是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 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开展的具体情况, 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开发和实施的适合本校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学校教育教学所必需的课程体系.端正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要突出三个更多.一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开展,在成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开展需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开展;二是更多地从挖掘学校自身和周边环境、社区教育资源出发, 继承发扬学校的办学传统和优势, 充分表达学校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 通过开发、实施独特的课程, 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三是更多地考虑学校教师的特点与专长,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中, 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 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突出三个更多,是开展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二、校本课程开发要注意六个预防一防随意性.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 其开发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与教师的素质息息相关.而每所学校的师资水平是有差异的,即使是同一所学校的教师,其素养也是有差异的.为此,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以国家确定的教育目标为课程建设活动的准那么与导向,当用共同的教育目标来标准和引导整个开发活动, 在设计校本课程时,学校要根据本校特点,凸显本校特色,将校本课程的特殊目标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所应到达的一般目标结合起来, 以减少开发中的随意性, 增加其科学性.这是校本课程开发应然的选择与追求,可预防或预防校本课程开发沦为教师自编课程或教师本位的课程,预防或预防校本课程开发中偏重于学术性的倾向.既保证国家对根底教育的根本要求,又表达学校教育的独特性、针对性和多样性.二防简单重复.校本课程建设必须在国家课程方案框架内,立足于弥补国家课程之缺失的基点上, 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 谋求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协调一致和均衡开展, 预防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简单重复,预防校本课程成为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的随意加深与拓展.预防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割裂.促进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间的均衡协调, 使之从内容难度、选择与组织都应该相互协调、相互平衡,成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切不可抛开总的要求和目标另搞一套.那种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机械割裂开来的做法是错误的。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感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感在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我深有体会和感悟。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通过符合学生兴趣和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更感兴趣。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设计校本课程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基础的词汇和语法教学内容,以便帮助他们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注重教材的多样化和创新性。
传统的教材内容通常比较单一,学生容易感到乏味和无聊。
在设计校本课程时,可以引入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和教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单一,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和无聊。
在实施校本课程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容易忽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实施校本课程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多样化和创新性的教材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有趣和有效。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发挥校本课程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校本课程开发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所谓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课程的开发,实现课程决策民主化。
这也是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取向。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弥补教材的不足,消除教育在地区差异上的不均衡发展。
课程的开发旨在开垦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知识层次,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
正是由于其鲜明的地方特色,才使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特别是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更具其自主性和灵活性,能有效地弥补现行教材和课堂教学之不足。
经过一学期题为《现代汉语语法与英语句式结构对比研究》的英语校本课程教学实践,从课程开发的意图、学生对该课程的认可程度、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引发了诸多思考。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及目的由认知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及二语习得等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和以“交际法”、“功能意念法”及“情景法”为其基本教学手段编写的现行高中英语新教材,其编排体系突出了不同话题和不同情景的口语训练和围绕本话题所设计的阅读篇目。
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英语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感,即通过“说”使学生习得英语。
这无可置疑,符合语言学学习理论和语言学习规律。
其中也编排了语法训练项目,但都比较简单,缺乏系统性,而且《大纲》规定不将这些语法项目作为重点来教授。
这给学生学习英语带来了一定困难。
现代语言学理论及现代英语教学论研究表明,在基础英语教学中语法项目的教授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
因为口语是语言的语义表达形式,而语法则是语义表达的基本规则和语义载体。
没有正确的语法规则就不可能准确表达语义。
特别是长期处在汉语环境下的学生,要在限定的课堂环境中形成熟练的英语表达能力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所限,为学生所开课程门类过多,所学内容过深、过杂,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紧。
因此,各门课程都学,各门课程都不精不深。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感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感
最近参与了我校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有些感受和体会想在这里分享
一下。
首先,校本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非常重要。
相比于传统的课程体系,校本课程
更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化学习,具有更高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开发校本课程让
我们有机会深入探究英语教育的本质,思考关于课程结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
问题。
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更容易让他们兴趣浓厚,自信心增强。
其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是关键。
学校可充分利用已有
的资源,比如老师的教学经验、教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长等,方案也要充分综合学校
特色、地域环境等因素,从而开发出更优质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需要充分反映学生需求,呈现多元化,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需求,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最后一个感受就是,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需要学校管理层和教师的有机配合。
管理层
应制定合理和有针对性的政策和规定,促进课程开发和实施;教师要利用课程资源和技术
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增强自身发展动力和教育理念。
总的来说,开发和实施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非
常重要。
我们要寻找更多的机会,关注学生需求,综合资源,制订高质量的教育计划,鼓
励学生的进步和自主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成功在于团队合作,共同努力。
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思考
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思考三明三中黄向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现行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 以适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因此,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我市课改实验区的中小学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有益的尝试与探索,这种学校一级的课程革新需要在各个层面进行持续的总结与拓展。
现谈谈本人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与不成熟的认识。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课程是教育的核心,集中体现了教育的内在品质。
从课程的文化性中,人们才能真正理解教育的品质。
而在"现代性"的教育中,课程的文化性品质恰恰是被遮蔽掉的,文化性的缺失与工具角色让学校教育变得无奈又尴尬。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的同时课程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要理解校本课程,首先应了解什么是课程。
课程的含义是宽泛的。
处于不同位置的人对课程有不同的理解,这是正常的。
但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并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
校本课程开发从其本质上说是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校一级对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
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
二、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权力与责任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权力,即实施真正的教育的地方--学校有权自主决定部分课程,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合作、共享与探究,以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现场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责任,即学校负有学生发展的责任,学校必须抵制一切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必须提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机会,即学校特别是教师都有机会得到发展,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将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反思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反思【摘要】开发校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课程对于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在课程的宏观结构上为尊重和满足地方、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创造条件。
校本课程使学校真正拥有了课程选择余地,切实地体现办学特色。
本文主要阐述校本课程对学校办学的重要性和近年来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的点滴做法及体会。
【关键词】开发校本课程实践与反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相结合。
”这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和课程管理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开发校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课程对于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在课程的宏观结构上为尊重和满足地方、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创造条件。
校本课程使学校真正拥有了课程选择余地,切实地体现办学特色。
当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中小学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取得经验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困惑、疑问甚至偏差。
通过本次宣城市第二期骨干教师华师大高级研修班学习,我收获很大,对校本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理解了什么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如何开发校本课程等问题,走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误区。
我们宣城三中是一所艺体特色高中,下面谈谈校本课程对学校办学的重要性和近年来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的点滴做法及体会。
1.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1.1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不足。
国家课程因其自身的特点与局限,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既不可能照顾众多学习者的认识背景及学习特点,也无力在学法指导与策略教学方面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1.2教师成长的需要。
如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立校之本,教师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应该是研究者。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一批特别能战斗的教师队伍,需要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需要一批骨干教师。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是无穷的,不同的教师都有各自的鲜明个性和人格魅力。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活动学习反思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活动学习反思今天学校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校本教研,通过教研我学到了很多。
校本课程是为本校学生创设的知识经验的积累与提升。
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探究,能够获取已有经验,也能生成新的经验。
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经验的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的体验,既能学到知识,也能提高能力,升华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校本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育环境。
在这种具有学校个性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
校本课程开发能有力地促使学校管理理念的改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动力。
;;1.真正实现校本课程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校本课程对教师的定位与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应该是一致的,在新课程改革中,老师被认为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道德品质、身心健康发展;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教师应是研究型教师、学习型的教师;在知识的传授方面,教师应该是互动型的知识传授者,而不是“填鸭式”。
面对新课改的大潮,教师还要学会互相学习、给予孩子更多的赏识、开发更多的课程。
在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老师角色的定位应该也不外乎以上这些要求。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与其他老师、甚至学生相互学习?如何去学习成为一位学习型的老师?又如何去开发新的课程?如果教师缺乏对先进的教学理论学习和实践,又如何才能做到以上那些要求?如果老师不能真正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且按照这些要求来做,那么,新课程改革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2.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新课程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给予学生赏识,并且积极引导他们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是将过程和结论用知识传授的方式教给他们,让他们记住。
或者说,新课程更强调的是一种体验式的知识获取途径。
对于校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就更应该如此。
;;3.正确定位校本课程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其实是构建学习化的校园,有浓厚文化特色的校园。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感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感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加有趣和有效。
通过学
校自主开发的英语课程,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开发一门符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校本英语课程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不同,统一的教材往往不能够完全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
通过运用多媒体和互动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习英
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校本英语课程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校本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
度和能力来设置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使学生能够在适合的水平上学习英语。
校本课程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来选择不同的
教学方法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开设小组讨论和项
目合作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校本英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通过课堂上的
互动和合作,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和成就感。
这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
们对学习英语更加有信心和兴趣。
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得到有效提高,从
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感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感近年来,随着初中阶段教育的改革,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我所在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工作出发,谈谈个人对于校本课程的看法和感悟。
我认为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是必要的。
一方面,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适应学校和教师的特点和需求,让教育教学更加有针对性。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校本课程可以帮助学校充分发挥这些特色和优势,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也能够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和热情,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通过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教师可以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我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校本课程应当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应当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使之得到充分发展。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校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不断自我提升和适应变化。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必须要有良好的组织和管理。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协调,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或团队进行统筹和管理。
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和措施来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
还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形成共育共赢的局面。
读《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有感
读《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有感读《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有感如果不否认人因阅读而成长,那么那些不同阶段被我阅读的书,就是我脚下的阶梯,一本本书就我们脚下不断延伸的路。
今天,利用这次读书交流会,和大家一起来交流探讨一下《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成果和探索历程,生动再现了校本课程研究的全过程,全面总结了富有学科特色的实践经验与成效,为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和丰富的实践感悟。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这本书共分七章,分别是:差异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育才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综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与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推进策略、校本课程开发流程与技术的案例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实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改造等内容。
通过初步的阅读,我对“校本课程开发”这个术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对于我们课题组目前编写校本教材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这本书的第一章,这章主要两小节来展开综述,第一节分别从差异教育的来源和发展、含义、实施差异教育要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及实施的措施等方面对差异教育进行了具体的解读;第二节从差异教育的课程观、课程的构建和校本化实施策略等方面,对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作了详细阐述。
其中有这样几句话:我们是否以一个优秀生的标准要求了一个后进生?除了学习成绩我们是否对学生的道德生活和情感养成有过关注? 反思我的课堂,确实容易忽视这样的问题,那么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就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个科学的分析,做到“尊重差异发展个性”,回想我们现在正在编写的校本教材,原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在编写低段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应该要更地考虑学生的学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育才小学经典诵习《(论语)智慧二十课》课程开发的成效与反思。
让我感触颇多。
他们学校开发的是《论语》诵读课程的开发,不仅对课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重在研究如何“诵”如何“习”,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入了学生喜欢的故事,这样将枯燥的论语赋予了更生动的解读。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感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感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我们需要将学校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需求充分考虑进去,而不是简单地照搬教材或者课程标准。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因素,设计出更符合学生特点的课程。
我们还需要与教研组、年级组和学科组进行合作,不断地进行反思和修正,保证校本课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研究工作,确保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他们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到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我认为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专题研讨会、邀请专家讲座、开展教学观摩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学校还可以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定期评估和辅导,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
校本课程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我们还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诊断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注重与家长和社会的联系。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密切关注家长和社会的意见和建议,与他们进行密切的沟通和合作。
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校本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同时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课程设计。
我们还可以邀请社会资源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座和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思考(共5篇)
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思考(共5篇)第一篇: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思考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思考一、问题的提出学校实施的课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它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教育价值的取向,也制约着教育的活动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随着80年代末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理论的提出和实施的不断推进,全国出现了诸如上海的一些代表学校、江苏的南师附中、武汉的华师大一附中、广州的华南师大附中等一批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办学背景,以优越的智力、人才、信息和政策环境所支撑的教改先行者。
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特别是学校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师资、条件、生源、信息都相对不足的农村地区,如何抓住课程改革这个核心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这是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
作为一所地处农村地区新的重点学校,我们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怎样进一步大面积提高质量,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办出特色。
我们一致认为,下列这些基本问题,仍然需要我们继续思考:●基础教育的本质功能究竟是什么?学校在新的形势下怎样来实现基础教育的本质功能?●不同的地区、学校存在着很大的文化、经济差异,还有学生、教师的差异,如何面对这些差异,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学生、教师的发展需求?●什么是真正的高质量?提高教育质量,凸现学校特色的关键抓手是什么?通过什么能引动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化,确保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办学要素的优化,以合理地调和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之间的突出矛盾?一般来说,学校的改革可归结为两大内容:学校办学机制的改革和课程改革。
机制的改革对外是为了优化办学环境,争取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对内是为了激发活力,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和课程改革提供可靠保障。
课程的改革则包括了国家课程的科学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因此,面对时代的发展和未来的挑战,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做到对国家、民族负责,对学生终身负责,对家长、社会负责,就必须抓好学校实施的课程的整体优化,特别是应注意在科学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努力开发建设好具有地方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自今年三月份校本课程开课以来,已近一年,在校本课程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感触颇深。
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当然也有一定的收获,下面结合一年来校本课程教学的经历,谈谈这两方面的情况.:校本课程在我校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没有、也不可能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完全需要靠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
一、学生的兴趣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依据。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立足于本校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想方设法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的目标。
1.调查需求校本课程应当以学校为本,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本,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以地理这一学科来说,补充学生的地理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便可以开发学生身边关于地理教学各个方面的校本课程,比如地方地里特色,影像中的地理,身边的地理等等.其中最有条件开发,也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便是关于地方地理特色的校本课程.以我们学校为例,通过对学生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需求进行调查。
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后,准备设置旅游、环境、灾害等课程。
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旅游课。
了解了学生的需求,我又征询他们的具体意见,学生们普遍反映愿意了解身边的旅游资源。
2.确定主题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地理学科组选择了“天津旅游资源”这一内容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心. 撰写制定计划,设置校本课程的总目标,课程结构等。
并为此开始搜集资料,编写教材。
拍摄照片,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最终“津沽畅游“作为地理校本课程的尝试出现在我们的校本课程教材中。
校本课程主题的确定,可以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来确定,调查学生的所需,并且确认其对发展学校的文化有积极的作用。
取材立足于当地,立足于现实,体现乡土地理与国家地理,世界地理的联系。
3.组织落实内设开设的学段,学生数量及课时安排,主要是课程内容及课程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校本课程的教学,应该有别于国家基础课程的教学,至少不应该是以教材为教材,教教材。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本学期,我们初一科学教师承担了8课时的校本课程开发任务,通过前期科学组前体教师的献计献策,最后确定了科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和思路。
同时,初一备课组教师群策群力,从寻找科学小制作、小实验的题材开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下面本人就校本课程的具体实践情况作一些理性思考:在第一节校本课上,我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并选出小组长,并发给每位学生一些科学小制作、小实验的文字材料,分小组确定将要开发的实验名称,并进行详细分工后填写如下的一份表格:在接下来的校本课上,同学们能有条不紊地做好小制作、小实验、报告撰写等开发任务,先来看看初一(3)班的一堂科学校本课:这是一堂面向全校性的公开课,当听课老师一走进教室,发现与往常有所不同,一是课桌椅的排放不是整齐的一排排了,而是几人组合;二是气氛不象往常那样严肃了,而是学生是既兴奋又活跃。
课堂上,学生有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等不同组合,上台展示小组的科学小制作、小实验成果,先一起看看第一小组的成果展示吧,“我们组展示的是水火箭、失重实验”,说完,几位男生拿出了“水火箭、打气筒、铁架台”一边摸拟水火箭升空的实验,一边解说其中的原理,尔后,爬上桌子演示“失重实验”,边演示边讲解,俨然是一位严谨、认真的小科学家,精彩地表演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接着学生又展示交流了小鼓实验、喷水实验、测量反射角实验、伽利略理想实验等,还有望远镜、测力计、潜水艇、万花筒、潜望镜等小制作,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学生的点子真不少啊!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每一堂校本课都成了学生向往的课堂,为什么呢?通过深入观察思考,原因如下:校本课程真正体现了“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的理念,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学生本位而不是知识本位,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具体体现在:1、以人为本。
即以人的充分自由的健康发展为最高目标。
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强调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又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有感
如果不否认人因阅读而成长,那么那些不同阶段被我阅读的书,就是我脚下的阶梯,一本本书就我们脚下不断延伸的路。
今天,利用这次读书交流会,和大家一起来交流探讨一下《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成果和探索历程,生动再现了校本课程研究的全过程,全面总结了富有学科特色的实践经验与成效,为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和丰富的实践感悟。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这本书共分七章,分别是:差异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育才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综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与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推进策略、校本课程开发流程与技术的案例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实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改造等内容。
通过初步的阅读,我对“校本课程开发”这个术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对于我们课题组目前编写校本教材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这本书的第一章,这章主要两小节来展开综述,第一节分别从差异教育的来源和发展、含义、实施差异教育要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及实施的措施等方面对差异教育进行了具体的解读;第二节从差异教育的课程观、课程的构建和校本化实施策略等方面,对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作了详细阐述。
其中有这样几句话:我们是否以一个优秀生的标准要求了一个后进生?除了学习成绩我们是否对学生的道德生活和情感
养成有过关注? 反思我的课堂,确实容易忽视这样的问题,那么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就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个科学的分析,做到“尊重差异发展个性”,回想我们现在正在编写的校本教材,原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在编写低段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应该要更地考虑学生的学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育才小学经典诵习《(论语)智慧二十课》课程开发的成效与反思。
让我感触颇多。
他们学校开发的是《论语》诵读课程的开发,不仅对课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重在研究如何“诵”如何“习”,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入了学生喜欢的故事,这样将枯燥的论语赋予了更生动的解读。
结合我们自己的低段的校本教材的编写。
我们也听取了上次雷校提到的,将传统节日里面的节日来历或者相关的传说,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视频,美术的则的关于手工或者作品赏析、音乐则配上了相应的音频,相信有了这些低年级孩子喜闻乐见的知识在这本教材里面,是能达到便于师生甚至家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
三、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为了使课程适合小学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知识层次,教师对《论语》典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吸收了多个版本,精心选择了20个对学生有意义和价值的章节。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针对课程资源去粗取精,课程资源意识得到了很大提升。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的确,要想备一堂这样没有教师用书的课真的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比如就一个节日的传说和说法而言,就有大量的不同版本,这就需要有取舍,于是得查阅大量的权威资料,毕竟这是要引领学生的教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前阵子,上“惊
蛰”节气课,对这个节气,在此之前我对“惊蛰”是没有什么太深的了解,也不知道这个节气有什么可以挖掘的,但是后来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原来“惊蛰”也是如此的美。
传统文化不应当被供奉起来。
要让传统文化具有绵延不息的生命力,就是要通过一个个具体而微的课程来实现。
从这个角度来说,节气之美,美在帮助孩子与自然、节序建立连接;节日之美,美在唤醒师生对美的向往和拥抱。
其实每每这样去深入研究一个节日或者节气,就有脱胎换骨之感。
每备一次这样的主题课程大概要阅读六七种资料,总觉得不这样博观约取的话是很难带领孩子们自由出入传统文化之中。
在这个过程当中,于我自己而言,收获颇多。
四、学生的变化。
书中在实践反思中有提到“学生对于《论语》从认知到情感均有了较大的变化。
”反观我们自己的学生,其实不管是在学习习惯,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都是有变化的,这点在我们这个学期在语文课堂上已经得到了证实,比如我们这个学期第三单元,单元要素的阅读和习作目标都是有关传统文化的了解。
有一次我布置学生去搜集、制作有关创统节日的活动卡时,就随口问了一下他们,发现他们对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这几个节日的传说故事、风俗习惯以及气候变化等等,感觉他们比我还记得清楚,所以这一切都得益于那时雷校提出的从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传统文化的主题课程的教学。
读了这本书,深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以更高的角度思考教育的问题,从自身做起,真正为教育做一些探索,要好好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怎样才能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主题课程与我们的语文教学相结合。
让
我们的主题课程不流于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对学生的情操陶冶起到促进作用,让我们对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不仅仅是语言上的强调,而是深植于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内心的强大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