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学习生活工作总结

思想政治学习生活工作总结

思想政治学习生活工作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思想政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态度和思维方式。

思想政治学习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在思想政治学习方面的体会和收获。

首先,在生活中,思想政治学习让我更加关注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激励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通过学习思想政治,我深刻理解到每个人都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的行为和选择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因此,我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其次,在工作中,思想政治学习让我更加注重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作为一名职场人士,思想政治学习让我懂得了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勤勉工作的重要性。

我明白了只有在遵守职业道德的前提下,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为企业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在学习中,思想政治学习让我更加注重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学习不仅仅是研究政治理论,更是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学习了政治理论知识,还注重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我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思想政治学习贯穿于我的生活和工作中,影响着我的行为和决策。

通过思想政治学习,我更加关注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注重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同时也注重自己的全面发展。

我相信,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思想政治学习将继续对我产生积极的影响。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让生活实践走进课堂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让生活实践走进课堂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让生活实践走进课堂一、教学内容生活化《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生活教育和科学教育。

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

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

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

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

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

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

例如,教《城乡巨变》这一课时,我首先安排在课前先让孩子采访爷爷、奶奶,了解家乡以前的状况。

在上课伊始,我再播放有关家乡现在状况的录像,通过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家乡旧貌,紧接着我抛出这么一个问题:你怎么发现的?家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一层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激情被点燃了。

结果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从而使学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二、教学方法贴近化“情境教学法”是思品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论文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论文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摘要】本文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指出了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2一、问题提出长期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教师不想教,另一方面,学生不想学。

不少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学起来不仅枯燥无趣而且除了应试以外基本无用。

不少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从知识到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二、原因分析导致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上述的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学生方面的原因,更有教师的原因,而且教师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和最根本的。

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陈旧;教师的教学方式呆板;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落后;教师的教学语言干瘪等等,但笔者这里想指出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没有在教学中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

我以为这条原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和灵魂。

三、策略探讨学生究竟为什么而学?显然不是为学而学,也不是单纯为考试而学,而是为生活而学,为问题而学。

我们的教学应该面向生活,直面现实中的问题,并且为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服务。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学生的生活是书本世界的基础,是课本知识的意义之源。

道德的学习与发展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没有效果的。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密切联系现实,联系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构建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让思想政治课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一、问题提出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与之相应的是,思想品德新课标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生活化教学。

基于生活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才会是有鲜活生命力的,脱离生活开展的教学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必须面向学生生活,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才能走出单纯的知识灌输,乏味的道德说教的怪圈;只有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

因此,空洞的说教是不易提升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的。

在教学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感悟,注意将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充分利用学生已经知道了的知识,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原有的知而不行,到知而行之,内化行为,提升感悟的过程。

教师创建生活化的活动情境,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生活活动和社会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走入生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课堂教学必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二、实践探索1、在面向学生生活中追源在教学的时候,教师指导追寻思想品德概念定义的源头,把思想品德概念回归到生活之中,让学生自然感悟到品德的规范都来自于生活的需要,理论知识就与行为活动“等同”起来了。

只有知道了品德理念的起源,并且通过亲身体验之后,才能够促使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并且付诸于行动。

例1: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

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小到为人诚实不说谎,大到对、对祖国的忠诚,诚信二字渗透在生活的各个层面。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不少刚上高中的学生,上完一节政治课或考试之前,总会问老师该背哪一段。

言下之意,如果不知道背哪一段,就不知该如何学习政治,这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标》在关于“课程的基础理念”中明确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

”所以,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机械学习方式,必须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反思生活,以生活的方式学习政治,到生活中体验政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一.观察生活,重视积累生活经验是转变学习方式的前提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统筹教学内容,积极体现和反映时代特征,是《新课标》的亮点之一,新课程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学生应该学会用生活的方式学习政治。

而要转变学习方式,以生活的方式学习政治,学生就应该做个有心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通过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浏览互联网、阅读报纸等方式和途径关注国内外大事、本地实际、身边的小事。

如每年召开的“两会”、中科石化落户湛江东海岛等。

二.运用生活经验,化抽象为具体,理解政治原理、概念,是转变学习方式的关键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是政治学科的特点,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枯燥,如果死记硬背,根本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要引导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学会运用生活经验去理解、体会。

如在学习《政治生活》的“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这一内容时,许多学生对“什么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不理解。

而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我校都会组织高一年级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这时,班主任为了充分发扬民主,让同学自由推荐活动地点,班主任和班干部根据同学意见,确定三个候选活动地点,再让同学投票,最后少数服从多数,确定活动地点。

于是,我引导学生运用这一生活现象来理解民主集中制:班主任征求活动地点意见是民主的过程,确定三个候选活动地点是集中,这种在征求大家意见基础上确定候选地点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确定三个候选活动地点后再让大家投票确定活动地点的过程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反思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反思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反思实验中学姚绍恭思想品德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他独特的特点,思想品德教育更注重对人的思想、品质及道德观念的培养,而知识性却退居其二了。

而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在不断的扩展,充分利用中学生的经历,在审视、分析、探讨他们的生活经历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能主动的、有意识的积累生活的经验,从而能自主的正确的选择自己的生活,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这正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因此,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就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切实可行,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此,以一个实例讨论说明。

初一开学将近一个月了,大部分学生还处在适应阶段,甚至许多学生还保留着小学的习惯,其中自然包括一些不良的习惯。

这也正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

一天,在去初一(2)班上课的过程中,老师见一个(2)班的学生正在楼道里吃香肠。

学生看见老师来上课,便把香肠大口的吃了下去,顺手把“肠衣”抛向了窗外。

但“肠衣”没有飞出去,却落到了窗框上。

大家都进教室了,老师便把“肠衣”拿在手里也进了教室。

在大家都坐定之后,老师向大家发布了一条招领启示:“现有一红色衣服,由于恋主不愿意被抛之窗外,望主人速来认领,”然后就把“肠衣”高高地举了起来。

全班的学生无一例外的都抬头注视着老师的手里,大家一看老师手里的“肠衣”就都明白了,在大笑之余也都讨论了起来。

有的说:“这是谁呀,污染环境!”有的说:“丢咱们班的脸!”有的说:“他怎么不把自己的衣服扔了呀?!”也有的说:“这可能不是我们班的同学扔的!”大家在讨论之中种种思想便都展露了出来。

这时(2)班最后一排的一名男同学站起来,特别不好意思的上前把“肠衣”领走了,并用纸包起来放到了自己的桌兜里。

恰好我们那天要讲“创建新集体”,于是借这件事情就开始了我们的讨论:应如何看待这类事情,我们怎样才能把我们的新集体建设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可以说各种观点都有。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让品德融入生活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让品德融入生活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让品德融入生活品德与生活课标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

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

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一、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

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

1.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文本对话。

课本剧的角色扮演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让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参与辨析。

2.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进行价值引导。

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更重要的是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

如教学《我要向你学习》,在“什么是真正的取长补短”环节,可让学生凭借文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场景,再在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全班展示。

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价值引导,诸如:谁有过这样的体验?这是真正的取长补短吗?说说理由。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品德教学离不开生活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品德教学离不开生活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品德教学离不开生活温泉镇长四小学马春云《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它们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它们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要始终把握课程的标准,教学与学生生活紧紧相连,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主题。

一、以生活为本。

通过教学《我们自己作主》这一课,帮助学生理解对人对事要公平、公正,教育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的人。

教学中,紧抓班干部选举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是这个班集体中的一员,自己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也有责任和义务选好班干部。

教学中,一个问题的讨论,学生的发言,让我兴慰不已。

老师问:如果现在我们重新选举班干部,你会选谁?并说说你的理由。

同学们讨论热烈,有选跟自己关系好的,有赞成选学习好的,有同意选人缘好的,有选号召力强的,……等等。

这些都是意料中的回答。

但在讨论发言中,有学生提出了一个令我都意外的建议,就是要选平时在班集体中不太守纪律。

成绩较差的同学当班干部。

我请他说出理由。

他的理由既有理也有据:不太守纪律的同学并不是喜欢影响班集体,而是约束自己的能力弱点,如果我们让他们在班级活动中管理别人,多给点机会让他们尝试管理别人的乐处和难处。

还有的学生说,这几个不太守纪律的同学,也有很多的优点,只要他们改正了缺点,我们班的纪律就更好了。

还有的学生说他自身的缺点纠正了,成绩就一定会好起来。

在讨论中,我看到了他们对班上不守纪律同学的宽容,看到了他们对自己同伴的爱护;看到了他们热爱班集体、关心班集体的优良品质;看到了他们对人对事的公平和公正的美好心灵。

通过教学,我让学生从生活体验中获得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让有缺点的同学从讨论中获得改正自己不足的勇气,获得自信,从老师和同伴的鼓励中获得进步。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生 活 中 去
思 想 品德 课 堂教 学 生 活化 的 策略 研 究
奚 晓 霞
( 台外 国语 学校 , 江 天 台 3 7 0 ) 天 浙 12 0 摘 要 : 回 归 生活 ” 《 想品 德 》 课 程 改 革 的 基 本 理 “ 是 思 新 念 思想 品 德教 育要 提 高 实效 性 .只 有 回 归到 学 生 的生 活 中 去 , 学 生 的 生 活 经验 为基 础 , 学 生 的 生 活 实践 出发 。 学 以 从 以 生 生 活 中遭 遇 、 验 到 的社 会 性 、 德 性 问题 为 切 入 点 , 体 道 引导 学 生体 会 生活 的 意 义 、 习生 活 的 方 式 . 高 生 活的 能力 。 本 学 提 文 立足 于新课 改理 念 .对 思 想品 德 生 活 化教 学从 四方 面 进 行 了阐 述 : 课 导 入 生 活化 、 堂 教 学组 织 形 式 生 活 化 、 学 情 新 课 教 境设 置 生活 化 、 学 活 动 生活 化 。 教 关键词 : 思想 品 德课 堂教 学 生 活化 策 略 我 国教 育 家 陶 行 知 先 生 指 出 : 生 活 即教 育 ” “ 生 活 里 “ 、在 找教 育 。 生 活 而 教育 ” 他认 为生 活 是 教 育 的 中心 , 为 。 因而 教 育 不 能 脱 离 生 活 , 源 于生 活 而 又 以生 活 为 归宿 。 些 理 论 为 我 它 这 们 阐 明了 生 活 和教 育 的 相 互 关 系 。 陶行 知 的教 育 理 论 和 当 前 的新 课 程 理念 有 其 异 曲 同 工 之处 。新 《 想 品 德课 程 标 准 》 思 明 确 指 出 : 要重 视 从 学 生 的 生 活 实践 经 验 和 已有 的知 识 中 学 习 “ 和理 解 , 运 用 这 些 知 识 来 分 析 问 题 和 解 决 问 题 。 ” 并 因此 , 回 “ 归 生 活 ” 的课 程 理 念 决 定 了 生 活化 教 学 是 初 中思 想 品 德课 堂 教学 的首 要特 征 。只 有 联 系 生 活 , 建 生 活 化 的教 学 策 略 , 构 学 生 才 会 兴 趣盎 然 而 不枯 燥 地 进 行 学 习 。 那 么 教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该 如何 实 施 ,才 能 做 到 思 想 品 德 课 堂 教 学 生活 化 呢 ? 结 合 自己近 几 年来 的教 学 实 践 . 我 谈谈 看 法和体会。 新 课 导 入 生活 化 兴趣 是最 好 的 老 师 , 是 学 生 获 得 知识 、 阔 视 野 的重 要 它 开 动 力 。 厚 的学 习兴 趣 可 以使 人 的 各 种感 官 处 于 最 活跃 状 态 . 浓 接 收 知 识信 息 , 到最 佳 效 果 ; 可 以有 效 地 诱 发 学 生 的学 习 达 还 动 机 ,使 学生 自觉 地 集 中 学 习 ,全 神 贯 注 地 投 入 到 学 习 之 中 去 。 以 说 激 发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动 学 生 学 习 的积 极 性 是 完 所 调 成 教 育 、 学 任 务 的前 提 。 导 人新 课 的 目的是 消除 学 生课 前 教 而 紧张 、 惧 的 学 习 心 理 , 恐 激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课 堂 教 学 的 为 顺 利 进行 做 好 准 备 。 激 发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分 调 动 学 生参 要 充 与 课 堂 的积 极 性 、 动 性 , 好 的 方 法 就 是 从 学 生 感 兴 趣 的 、 主 最 为 他 们所 熟 知 的 日常 生 活人 手 , 新 课 导人 生 活化 。 以“ 亲 即 孝 敬 长 是 我们 的天 职 ” 课 为 例 . 在 上 课 前 首 先 让 学 生 欣 赏 陈 一 我 红 演 唱 的一 首 歌 曲《 回家 看 看 》 让 他 们 在 优 美 动 听 的旋 律 常 , 中体 会 孝 敬 父 母 的感 受 , 完 歌 曲 之 后 , 随 即又 启 发 、 导 听 我 引 学 生 联 系生 活 中的 实 际 .让 他们 各 自谈 谈 在 日常 生 活 中是 如 何 孝 敬 父母 的 , 让学 生 评 评 谁 最 孝 敬 父母 。经 我 这 样 一 动 员 .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就 提 高 了 .纷纷 述 说 自己在 家 中 是 如何 孝 敬 父 母 , 恐 自己落 后 。就 这 样 , 轻 松 、 快 的学 习氛 围 中 , 惟 在 愉 学 生 带 着浓 浓 的学 习 兴趣 与 我 一 同进 入 新 课 教 学活 动 。 二 、 堂 教 学组 织 形 式 生活 化 课 心 理 学研 究 表 明 , 民 主 、 松 、 谐 的 环境 里 . 平 等 、 在 宽 和 在 友 爱 的 师生 关 系 中 , 生 的情 绪 容 易 受 到感 染 , 易 激 发学 习 学 容 的积 极性 , 而让 学 生 自主 参 与 课 堂 教学 , 从 自主 大 胆 地进 行 探 索 。此 时 学 生 的思 想 开 放 、 维 活 跃 , 易 产 生 联 想 , 生 灵 思 容 产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小学255000“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这是教育的目标之所在。

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更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策略,积极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教育因素,以学生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为契机,给予学生引导启发,让学生从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得到启示,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融入生活、改变生活、享受生活。

一、积极挖掘生活中的德育教育因素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者,要善于从生活中来挖掘一些可以使用的案例,尤其是一些来自学生身边的生活案例,这样的案例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他们对这样的案例非常熟悉,认同感也非常强,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每当学生看到这样熟悉的场景呈现在眼前的时候,他们都会从内心深处产生深深的共鸣,这时,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比如在学习《让我试试看·挑战第一次》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小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学生挑战第一次的经过,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回忆自己第一次挑战的经历,然后进行沟通交流,从而让学生明确有些事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放手去挑战,哪怕失败了也不要紧,相信经过几次挑战之后就一定能够收获成功。

同时,学生也要清楚,有些事情是不能去挑战的,因为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

相信经过这样的演示和沟通,同学们势必会增强挑战自我的自信,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和喜悦。

再如,每个学期,学校都会要求学生学会美化教室,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一些小制作,或者做一些美术作品,或自己做一些小种植盆景等带到教室来。

在这个过程中,相信很多同学都会从班级利益出发,想方设法去把教室装扮得更美观,更有生活气息。

当学生把自己精心准备的各种物品带到学校来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进行总结点评,让学生明白,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室环境就会越来越好。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德育是塑造人灵魂的工程,思品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更应以德育人、以情感人。

老师要充分敬重同学的人格,老师与同学间、同学与同学之间应有充分的情感沟通,以心灵撞击心灵,以心灵赢得心灵。

为此,笔者以为教者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一种和孩子等高的公平气氛,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里率真地坦露一切,把共性生命进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地学习,尽情享受童年的欢快,健康欢乐地成长。

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我认为重在一个活字,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活化情境思想品德的教学不仅仅是道德学问的传授,它还肩负着道德行为的养成,这就要求老师制造肯定的情境,活化心情,与同学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激发乐观向上的爱憎分明的情感,逐步转化为行为上的好习惯。

1、活化心情思想品德课是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

这就要求老师通过良好的心情来感染同学,老师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确定的微笑都能使同学仰头挺胸,布满自信,有助于激发同学的道德情感,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力气,使同学终生受益。

有人说老师要具备演员的才华是不无道理的。

要不然,一个刻板的老师,上课总是面元表情而滔滔不绝的叙述,即使再生动感人的课文,同学上起来也是枯燥无味的。

如我在上《乐观向上》一文时,同学通过学习生活的强者――张海迪姐姐事迹后问海迪姐姐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争论后小结生活中海迪姐姐不能站立,不能走路,不能上学,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她遇到了多么严峻的困难和挫折啊!可是她是怎样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的呢?看图争论后再用饱含激情的语调小结面对困难和挫折,海迪姐姐克服了悲观绝望的心情,实行了乐观开朗、乐观向上的态度,靠着惊人的毅力,战胜了困难和挫折。

如今,她不仅学会了四国语言,翻译了几十万字的资料,一本100万字的小说《黄河的女儿》就是她坐在轮椅上困难地创作出来的!她还是山东高校的一名名誉高校生,一位专业的创作人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呢!海迪姐姐说过她要用歌声来唱歌生命,用笑容迎接生活,这几年,她坐在轮椅上自己作词自己演唱出版过磁带,还参与过射击项目的训练呢?声情并茂的一番话激发了同学对张海迪姐姐的深深的敬意和无限崇拜之情。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践生活化教学,就是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才能体现回归生活理念,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走进学生的生活曾纪得笔者的一位同事,在上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新学校新同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请同学走上讲台进行自我介绍。

一开始,学生对此活动反映冷淡,老师再三邀请也无人响应。

老师说:“看来同学们都很谦虚,那我就点名请同学发言吧。

”这时,有位学生小声地说:“昨天是开学第一天,我们在语文课、英语课上已经自我介绍过了。

”又有学生附和到:“历史老师也在课上让我们自我介绍过。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窃窃私语声,个别大胆的学生还说:“我们班里有好多同学是同一个小学毕业的。

彼此之间都比较熟悉。

”此时的老师虽然表情很尴尬,可她还是“快刀斩乱麻”、迅速打断了学生界话语,按照自己原定的教学设计接着往下进行……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虽然老师又设置了讨论等教学环节,但大部分学生一直没有举手发言。

而且对其他同学的发言也不评价。

作为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的第一节课,出现冷场当然不是老师的希望。

可为什么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遭遇“滑铁卢”?追根溯源。

是因为她在课前没有充分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生活境遇、学科安排、情感发展、人生体体验的实际,忽视了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出于教师的“一厢情愿”所创设的活动情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钩,面对与教学预案“不同的声音”采用“压制”策略,回避了学生的学习愿望,打击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既定的学目标当然也就无法达成。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对构建生活化思品课堂的思考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对构建生活化思品课堂的思考
1 现 生 活 , 生 活 中 引 出问题 . 再 从
思想 品德课 教学 改革 的显 著之 处在于激 发学生 的
探究 热情 , 培养他们 的探究能力 , 而不 是给他 们现成 的 结论 。探究要在特定 的情境 中进行 , 教师就应努力还原 社会 生活 中的情 境 , 学生 “ 为 模拟 ” 社会 真实 , 学生有 使 身临其境 的感觉 。在这种情境 中围绕 探究 问题 , 教师与 学生之 间 、 学生 与学生之 间进行深 入探讨 , 一步 步接近
归生活 。 这就要求我们 的教育和教学必须从传 统课 堂中 走 出来 , 去关 注生 活 , 构建生活化课堂 。 笔者结合 自身对
当学生看完 以后 , 即提 出问题 : 立 你看 到了什 么? 想说点 什 么?通过学生 对这些 情景的体验和感悟 , 引导他们 分 析得 出生 活中有 千姿百态的行 为 ,有的行为带来赞誉 、 带来光荣 , 的行 为带来 谴责 、 有 带来耻辱 , 人们用各种各 样 的行为践行着不 同的荣辱 观 , 我们要 践行正确 的荣辱 观 , 要对 自己的行为做 出正确 的选择 , 就 就要思考 行为
和结果之 间 的联 系 , 出所要 共 同探究 的话 题 “ 为和 引 行
新教材的使用 , 谈谈对构建生活化课堂 的认 识 。


构 建“ 生活化课堂” 的基本依据
思想 品德课 是一门显性的德育课程 , 理应 与学生生 活息息相关 。 但是长期以来 , 思想 品德 的课程 目标单一 , 仅指向学 生知识 与技能的获得 , 而忽视学生 的情感 和价 值 观。这种课程 目标缺 乏对生活和学生 的正确认识 , 把 学 生看作是被动接受 知识的容器 ,忽视学生 的情感 、 心 理, 或者说没有认识 到学 生是作为丰富多彩 的生活世 界

深入生活 感化教育——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生活化教育

深入生活 感化教育——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生活化教育
教学 中的应用越来越 多地受到教师 的重视 , 为进 行生 活 化教学 提供 了有 利条件 , 曲《 一 春天 的故事 》 把我们 拉 , 进 了改 革开放 的年代 , 曲《 进新 时代》 让 我们看 到 一 走 ,
了 日新月异的中国社会 的发展变化 。
2课 堂教 学 与校 园生 活 相统 一 .
Hale Waihona Puke 思想道 德素质 的提高 。也就是说 , 思想品德课 要从生活 中来 , 再到生活 中去 , 即生活化 教育 。 本文就思想 品德课
生活化教学 的必要性 、 实现途径 等方 面作粗浅 的探讨 。

学生 自身的实践才 能真正 内化 。” 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 品德教学 中 , 选取 学生关 注的话题 , 围绕学生 在生活实
良好的道德修养 , 学会做人 的基本道理 , 形成 乐观 向上 、 健康的世 界观 、 价值观和人生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具有 深 远 的现 实意 义 .
较 。 可以采用媒体营造生活情境 。 还 近年来 , 现代教学媒 体: 录音机 、 灯 、 纸杂志 等 , 幻 报 特别 是计算机 多媒体 在
际 中存在 的问题 , 目的地 引入 或创设 生动具体 的生活 有 情 景 。比如可置身社会生活 , 从生 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

实 行 生 活 化 教 育 的 必 要 性
1思 想 品 德课 程 标 准 的 基本 出发 点 .
新思想 品德课 程标准 明确指 出 : 加强思 想品德 教 “ 育 的针对性 、 主动性 和实效性 , 是要着力从学生成长 、 发 展与 生活实 际出发 , 从学 生思想 品德发 展 的现 状 、 问题 和需要 出发 , 内容 到形式都力 图打破传统 的学科似框 从 架体例 , 真正使教 科书 的编写发生 实质性 的转 向 , 由面 向成人世 界 的规 范设计转 而面 向学生 的品德 与生活实 际。” 由此可见 , 在教学过程 中, 把思想 品德课的课本 内 容与实 际相结合 , 过贴 近生活 的教育 , 通 培养 他们具有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生活化体现5篇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生活化体现5篇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生活化体现5篇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生活化体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生活化体现宿豫区王官集初中高于芹【摘要】:回归生活是我国这次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初中学生特定的成长特点要求教学要贴近生活,而思想品德课教学可以更好的体现生活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那么如何做才能让思想品德课体现生活教学?一、营造相互尊重的氛围,构建共同生活的课堂;二、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寻找生活的切入点。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课堂、教育资源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我国教育制度改革不断追求新的突破,而回归生活是本次课程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以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

可见,作为一门德育课程的思想品德课,应坚持实施生活化教学。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的设置,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师生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共同体验人生和全面发展,以达成课程的最终目的。

由此可见,我们要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只有植根于生活,才具有深层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这个千姿百态的大熔炉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我们的教学对象。

而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但是要想通过每周两堂思想品德课感受正确的生活态度,要想让我们的教育“贴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领成长的方向,探寻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这就要我们我们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就应选取能够体现初中学生感同身受的生活事例,来反映初中学生所遇到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使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过有意义的生活,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共同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思想品德课堂。

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浅谈

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浅谈

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浅谈概要:品德课需要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只有与生活紧密相连才能让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行为,才能真正的起到教育的作用。

课堂教学与生活相连,课堂的实效高,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易于接受。

真正让品德课走出课堂走向生活,最终达到思想品德的课程目的。

教师在品德课教学中,为了体现“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让品德课教学走向生活化。

一、以生活化的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生活化的导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

而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二、结合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

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

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走向社会。

首先结合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现在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社会化,而且更为细化,每一单元每一课无不与社会生活联系,同时还跟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步,遵循了学生成长的规律。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浅议政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浅议政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浅议政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思想品德》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以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

可见,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才能体现回归生活理念,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如在讲“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上课铃声一落,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室银幕上放映着南方某旅游景点缆车坠落事故的全过程,哭声震天的画面配以雄浑沉重的画外音,强烈地震憾着每一个学生的心。

突然,画面和声音嘎然而止。

紧接着,教师很有感情地开启新课导入:“这一案例,让我们触目惊心,然而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如何拿起法律武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这种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开启了学生积极思维的闸门,为上好本节课埋下了伏笔。

又如,在讲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时,我播放了一段初一新生军训的录像:夏日炎炎,闷热的天气,一遍遍的进场、退场、看齐、立正、稍息……,这些对于同学们来说是最枯燥的,同学们依然个个精神饱满,刻苦训练,以自己良好的表现来为班级争荣誉。

学生在观看这段录像后能畅所欲言,感受到良好的集体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类似真实生活情境的运用,并通过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政治课堂少了许多说教,多了不少真实,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在生活中学习(2篇)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在生活中学习(2篇)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在生活中学习时间如捧在手中的沙,在不知不觉中已悄然逝去。

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结束。

今年九月,我正式踏上了教学岗位,成为一位思想品德教师。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实践,在学校各位同事的帮助下,我对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认识有了新的认识。

其中感触最深的是,原本以为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是理论化、抽象化的,经过实践和反思发现,真正幸福的思想品德课堂是生活化的。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中的要求和规范。

如何做到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课堂导入生活化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一堂好课,如果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引到我们的授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通过教学我发现,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让课堂导入生活化。

在上录像课《走进老师》这一课时,上课前让学生讲述是否发现过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犯过错误?发现老师犯了错误之后你又是怎样做的?等学生讲述完毕之后,再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对待老师的错误。

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之中,学生带着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思想品德是历史的、现实的,不同历史时代、从事不同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的思想品德都有所不同。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是在现实生活中自主构成的。

因此,要做到联系生活,而非全盘灌输。

如何联系生活呢?首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讲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例如,在讲授《为他人开一朵花》这一课中,我让学生回忆现实生活中哪些人的行为没有做到“心中有他人”?你是怎样看待这样的行为的?自己生活的哪些行为考虑到了他人的感受?通过这样的生活经验交流,使学生明白在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做到心中有他人。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浅议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浅议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浅议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内容摘要】“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积极创设情境,在情境体验中回归生活;营造平等和谐课堂氛围,让教学素材回归生活;利用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教学形式回归生活。

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想品德课中的认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因此教育首先必须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些理论为我们阐明了生活和教育的关系。

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这就给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

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其重要性是无须置疑的。

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益不高,最终可归结为“知”“行”的严重脱节。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行德育的“理想化”,过分注重“未来”,而忽视了“现在”(即现实生活),从而使思想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进入困境。

怎样“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思想品德课中体现“生活化”的理念,提高课堂的生活质量,满足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实施。

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体验中回归生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体会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体会

初中思想道德课生活化教课的领会初中思想道德课生活化教课的领会陈飞雪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330100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和学习参加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道德和社会价值观点形成的重点期间,为此,在新课程教课中,我们要亲密联系实质,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学生关注的话题,环绕学生在生活实质中存在的问题,采纳生活化教课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乞降规范,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思想道德觉醒。

现将我教课中的几点领会总结以下,请同行们责备指正。

1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优秀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成功的重点在于调换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足调换学生的踊跃性、主动性,最好是从他们所熟知的平时生活下手。

2巧用时政,变小讲堂为大社会思想道德课的一个要求,是实现小讲堂大社会。

利用时政进行教课能牢牢抓住学生,使其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比如在教课《肩负对社会的责任》一课时,我利用2008 年感人中国人物金晶的事迹,惹起学生的兴趣,我在黑板上写下金晶的名字,给学生叙述当时分裂祖国分子令人愤慨的行径和金晶令人感人的表现,金晶用自己残破的身躯护住了奥运火炬,高声对分裂祖国分子训斥火炬在我手中,谁也抢不走。

当我说完这句话时,我问学生政治教课论文作为火炬手金晶为何不管个人安危而保护火炬?学生自然想到了责任的话题,此外,我还让学生联合社会现象议论在社会生活中哪些行为是负责任的表现,还存在哪些不负责任的现象,经过这一个个例子,使学生了然,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加强责随意识,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包含对社会的责任。

3以生活化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思想道德科的主旨是充足发挥育人功能让学生对知识充足体验,感悟,运用。

这就要求老师多设置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主动参加,在无形中淡化学买卖识,学习意识,加强体验意识,踊跃展开生活化活动教课。

开初学生不适应,我便不停采纳夸奖和鼓舞的语言,激励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徐晓红(作者简介: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万向初中教务处,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21年,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真正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品行素质,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

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入初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

只有从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意义”。

一、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蕴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源于学生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生活。

把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当作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需要关注个体的日常生活,又需要去建构个体的可能生活。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他们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二、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思想品德课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程是涵盖了社会生活在内的综合学科,很多内容都来自于学生生活实际,只有联系生活,构建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学生才会兴趣盎然而不枯燥的进行学习。

(一)联系生活立体化。

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进行品德修养的基础。

我们不能知性地将其分割成碎片,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时要注意其立体性、系统性。

1、联系学生学校生活。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

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

其间的喜、怒、哀、乐,同学之间的故事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用自己的身边事来引导自己有所获、有所悟。

2.联系学生家庭生活。

家庭是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是第一任启蒙老师,也是思想品德的最好教育者。

在这里,他们获得了很多知识。

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思想品德教学。

家庭的职业、家长的职业道德、以及家长的所见所闻都是现成的资源,采用请家长来校、走访家庭或是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让家长现身说法,言传身教,因是出自家长之口,比教师的讲解来得更有说服力。

3、联系学生社会生活。

《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生活实践的机会。

”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品德教育一片天地。

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界限,不但将时间延长至45~60多分钟,而且还将学生带进社会,领入生活。

通过将学生带到野外亲自看一看、闻一闻,找一找等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周围社会大环境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致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怀。

还可以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和虚假的宣传广告,还有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现象来引发学生思考等等。

只要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思想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当地的革命旧址、烈士陵园、以及名优集团的创业精神等都可以作为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

(二)、教学环节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按照生活德育理念,应以真实生活为基础,并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融会贯通,无论是课首引入,课中展开和课尾处理,都应体现生活特点。

1、课首引入生活思想品德课不是简单的道德知识与技能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德性的过程,按照生活德育理念,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基础性资源,是师生在课堂交互作用的起点。

据此,在课首一环,就应走进学生生活,呈现相关的生活事实,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从中孕育相应的课题意识。

具体可采用如下四种方法。

(1)、呈现法。

即在课首呈现具有普遍性和思考价值的生活事件,例如《做情绪的主人》的课首,直接引入生活事件――期中考试后,今晚要开家长会了,而自已的考试成绩又不理想。

在吃晚饭时,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你做事情的效果怎样?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又会怎样?像这样一开始就让学生直面自已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思考情绪问题,无疑有助于课题意义的展开。

(2)、游戏法。

即在课首以游戏为中介,以搭起教学内容通向学生生活的桥梁。

如《独特的你》的课首,先让学生玩“猜猜他是谁”游戏――每个同学各写出本班一位同学最具代表性的特征,然后让同学们猜猜他或她是谁?这一活动的开展,使每个同学都感受到自已的独特,也认识到每个生命体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应珍爱生命,并根据自身的独特性去选择适合自已的人生之路,从而让学生带着对自己学习生活的思考进入到新课题的学习中。

(3)、唤起法。

即在课首引发学生回忆,反刍已有的生活经验。

例如《新学校新生活》的课首,我们尝试着让学生重现已往小学生活的画面,回忆自已小学老师、同学之间的一言一行,再闭起眼睛体验走进新学校的第一天生活。

使学生在回忆、体验和比较中发现初中生活中吸引他们的人、事、物,激发他们对新学校生活的热爱,从而激活学生已有表象,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开启新课。

(4)、倾述法。

即开放地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让他们倾述个人生活中的亲历亲为和感受体验,借助学生富有童真、童趣的真情表达,很自然地营造主题所要求的情感氛围。

与课题有关的讲叙、讲演、朗诵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式。

2、课中展开生活。

坚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自主活动为载体,注重在活动中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情,促进其德性的自我建构,就象打开了一面生活的画卷,让学生走进去,开始活生生的生活。

课中展开一方面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活动,使其在活动中发生感悟,另一方面要注重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师生的共进共长。

(1)、活动一感悟。

关注学生的生活,就要关注学生的活动。

因为生活是通过活动展现的。

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

学生在课中的“学”,主要是主体性参与,在各种活动中,学生既用脑想,也用眼睛看,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心灵感受。

总之,学生通过全身心的参与,从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和感悟。

(2)、互动与生成。

课中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包括双向和多向的对话、沟通和交流)。

借助互动,师生、生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

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状态、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都是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资源,只要教师加以引发、利用和整合,就能促进学生良好德性的养成。

(3)、尊重与欣赏。

要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关注和欣赏学生的创意,表现和真情表露,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愉快、自信、有尊严。

使课的展开真正能成为影响学生良好德性养成和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空间,成为学生生命灵动和个性张扬的舞台。

3、课尾延伸生活学生品德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连续性、系统性的教学行为,通过学生德性渐进发展和积累,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基于这种思考,一节课的课尾不能戛然而止,而应富有创意地向生活实践中延伸。

总的说来就是注重与生活实践接通,回归到生活中,为学生行为践履提供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表现平台。

(三)体验生活多样化1.访一访,观察生活。

课本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

有的课本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走访、调查、观察,认识生活,扩大视野,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然后把调查访问取得的成果在课堂上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2、演一演,再现生活。

教材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就是在头脑中把它还原成客观现实的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有的教材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如编排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教材的感悟。

3.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

”同样,对教材的感悟也是如此。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所学内容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4、写一写,感悟生活。

学生获得的知识,不管是从书本得来还是从教师得来,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还是同学、家长处得来,很多都是零碎的、不系统的,或者说只能是感性的认识,这就有必要让他们整理归纳,概括总结,以小论文或有感的形式写出来,既可以留作资料,也可以推荐到班级、学校以及其他刊物上发表。

一来使他们的认识达到理性的升华,感悟生活;二来可以体会成功喜悦,提高积极性。

(四)、教学细节生活化1、师生关系生活化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其首要前提是教师的正确定位,即按照现代生活教育理论建立“倾听与共舞”式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还给学生说“不”的权利;同时,“蹲下身”用虚心的态度以学生为师,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让政治课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舞”。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只有用生活化的语言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才有亲切感,才会有心灵的碰撞。

2、目标定位生活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

”现代生活教育观则认为,教材只是凭借的材料和工具。

在教学中,我们究竟是教教科书还是用教科书教?是教学科知识还是以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感悟人生?在新课程改革中,这似乎不应该是个问题,却大有反思的必要,毕竟我们早已驾轻就熟的东西中恰恰少了些类似目标的考虑。

在近年的中考、高考卷中,大量贴近学生生活试题的出现,为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应立足于提高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使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3、教材处理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品德课教材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思维和活动空间,供教师和学生自由地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