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朱中心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单
幼儿园常见疾病及防控宣传栏
幼儿园常见疾病及防控宣传栏
幼儿园常见疾病及防控宣传栏:
1. 手足口病:保持干净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者接触;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肉和腐败食品;多通风,少集中;定期清洁、消毒教室和公共场所。
2. 流感: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提倡咳嗽和打喷嚏时遮住口鼻;不与患者共用个人物品;做好集体活动期间的培训和防护。
3. 病毒性腹泻: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肉和腐败食品;饮用经过煮沸或消毒的水源;及时就诊和治疗;定期清洁、消毒教室和公共场所。
4. 结膜炎:勤洗手,避免触摸眼睛;避免与病人共用毛巾、洗脸盆等个人用品;不揉眼;及时就医治疗。
5. 呼吸道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避免与患病者密切接触。
6. 沙眼: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共用毛巾、洗脸盆等个人用品;不触摸或揉眼;及时就医治疗。
7. 猩红热: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病人接触;不共用母婴用具;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及时就医
治疗。
以上是幼儿园常见疾病及防控的宣传栏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资料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资料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临床表现: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度或略高,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疼、咽疼。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成离心性分布。
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等部位,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1-2天出齐。
1天后部分可形成疱疹,成椭圆形,大小2-5㎜,最大10㎜,内含混浆液,2-4天可吸收。
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后疱疹,成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已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
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
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松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流行特点:1、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
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
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
2、人对本病普遍易染,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
有些病毒发病在春末夏初。
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传播方式: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病毒可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手足口病的预防:春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种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它是以手掌、足底皮肤及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疡为主要特性的儿童传染病。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宣教内容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宣教内容1. 嘿,家长们知道不?手足口病就像个小怪兽,专挑咱们可爱的小宝贝们下手呢!那怎么预防呢?一定要让宝贝们勤洗手呀!就像吃饭一样,养成习惯,可别偷懒哦!你想想,把那些脏脏的病菌都洗掉,小怪兽不就没法近身啦!比如每次宝贝们玩完玩具,就赶紧去洗手,这多重要呀。
2. 哎呀呀,幼儿园里小朋友多,预防手足口病可得重视起来呀!要经常给宝贝们的玩具、餐具消毒哦!这就好比给宝贝们打造一个安全堡垒,把病菌都挡在外面呢。
就像你打扫家里一样仔细,把那些可能藏着病菌的小角落都清理干净。
看见宝贝们的玩具脏兮兮的,你能不赶紧消消毒呀?3. 家长们呀,要让宝贝多喝水哦,这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妙招呢!水就像宝贝们身体里的小战士,能帮着对抗病菌呢!你想想看,身体水分充足了,抵抗力不就强了嘛!宝贝不愿意喝?那咱就变着法儿地哄呀,就像哄他吃喜欢的零食一样嘛!4. 注意啦注意啦,要给宝贝们及时增减衣服哦!可不能让宝贝们热着或者冻着啦!这就跟照顾花花草草一样,得精心点儿呢。
天气热了就脱掉一件,冷了就加上,可别马虎哟!不然小病菌就会趁机找上宝贝们呢,到时候多心疼呀!5. 宝贝们在幼儿园里,一定要提醒他们别和其他小朋友共用东西哦!这就像自己的宝贝不能随便给别人一样,要保护好呀!比如毛巾、牙刷这些,绝对不能混用的啦!你能想象自己的宝贝用别人用过的牙刷吗?肯定不愿意吧!6. 家长们,当宝贝有点不舒服的时候,可千千万万要注意呀!别不当回事儿呢!就像汽车有点小毛病就得赶紧修,千万别等出大问题了才着急。
宝贝要是发烧或者嘴里长泡,赶紧带去看看医生,别耽误了!难道你还能眼睁睁看着宝贝难受呀?7. 一定要让宝贝多锻炼身体呀!身体棒棒的,才能把手足口病挡在门外呢!就像盖房子,根基打好了才能坚固呀!带宝贝多去户外活动活动,跑一跑跳一跳,多开心呀!比呆在家里可好多啦!总之,预防手足口病,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和幼儿园一起努力,保护好我们的小宝贝们哟!。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口腔、皮肤、呼吸道等途径传播,幼儿园是手足口病高发地区之一。
为了提高幼儿园师生和家长的防治意识,以下是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宣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手足口病的病因和症状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包括肠道病毒A 组、肠道病毒B组、肠道病毒C组和肠道病毒D组。
感染手足口病的人会出现以下症状:1. 发热:通常会伴随着高热,持续2-3天,体温可达39-40℃。
2. 口腔溃疡:主要是口腔黏膜和舌头表面出现小水泡、水疱和溃疡,患儿会感到口腔疼痛,不愿意进食。
3. 手部和足部皮疹:主要是手心、手背、脚底等处出现红疹、小水泡,可能会出现疼痛和瘙痒感。
4. 其他症状:包括咳嗽、流涕、喉咙痛、腹泻等。
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粪-口传播三种途径传播。
1. 接触传播:感染者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含有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餐具等被污染物品而感染。
2. 飞沫传播:感染者的咳嗽、打喷嚏等会释放出病毒颗粒,他人吸入受感染的飞沫后可能导致感染。
3. 粪-口传播:感染者的粪便中存在病毒,不洁食物、饮水或接触不洁物品后可能导致感染。
三、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手足口病的防治主要包括预防和控制两个方面。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通风、饭前便后洗手等,特别是在接触婴幼儿、患者或患者的物品之前要彻底洗手。
2. 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食物,尽量避免外出就餐,饭后彻底清洗餐具。
3. 定期消毒:定期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消毒,特别是公共场所、餐具、玩具等。
4. 避免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婴幼儿的尿布或粪便应及时清理,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5.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聚集。
四、手足口病的处理和治疗方法1. 调整饮食:患者应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和水分。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宣传材料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宣传材料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和幼儿园群体中。
了解和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保障儿童身体健康和幼儿园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手足口病的定义、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并提供一些预防手足口病的宣传材料。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其特点是手、脚和口腔黏膜的疱疹样损害。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且易在儿童集中的场所传播。
二、手足口病的病因和症状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和Enterovirus 71(EV71)引起。
感染后,一般会在3-7天的潜伏期后出现以下症状:1. 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持续2-3天。
2. 口腔溃疡:口腔黏膜出现溃疡、疱疹,可能引起口腔疼痛,儿童可能会拒食。
3. 手脚损害:手指、手掌、足底出现红斑、丘疹、疱疹,可能引起轻度疼痛或痒感。
三、如何预防手足口病?预防手足口病的宣传材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加强卫生意识:- 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接触儿童、食物和公共场所后,一定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 教育儿童咳嗽、打喷嚏时遮住口鼻,使用纸巾或屈臣氏肘部遮掩。
2. 维护个人卫生:- 幼儿园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儿童的手指和手掌,确保儿童手部卫生。
- 每天清洁和消毒幼儿园的公共场所和玩具,确保环境卫生。
3. 提高儿童免疫力:- 鼓励家长及时为儿童接种相应疫苗,如EV71疫苗。
- 保持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补充充分的营养。
四、手足口病的重要性和结论观点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对于保障幼儿健康成长和幼儿园的安全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手足口病的危害,加强预防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通过宣传材料的发布,可以提高幼儿园师生及家长的防控意识,促进幼儿园内环境的良好卫生状况。
附:手足口病防控宣传材料示例手足口病,远离我!1. 勤洗手,远离手足口病!- 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基本功,提醒儿童们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哦!2. 哆嗦一下,用纸捂住口!- 在咳嗽、打喷嚏时,请把纸巾放在口鼻前,保护自己和别人。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单.doc4
可防可控早发现早治疗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一、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等临床表现,个别患儿可发生死亡。
二、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
三、手足口病能治好吗?手足口病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绝大多数情况下手足口病7—10天可以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
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四、怎样预防手足口病预防手足口病方针是:常洗手、勤开窗(通风)、喝开水、食熟食、晒衣被。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五、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了手足口病特别注意什么?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知识宣传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知识宣传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知识宣传1. 简介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口腔溃疡、皮疹以及手、足部的红斑。
这种疾病通常在夏秋季节流行,极易在幼儿园中传播。
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对于保护孩子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2. 了解手足口病2.1 病因与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可通过飞沫、接触传播以及污染的食物和饮水传播。
幼儿园中,孩子们常在接触、游戏或共用物品时潜在地传播病毒。
2.2 症状与诊断手足口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特别是手部、足部、臀部等处)、喉咙痛等。
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应尽早就医以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3. 预防与控制3.1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鼓励孩子们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特别是在接触食物、饮水、外出回家后、上厕所后等情况下。
教育孩子们正确使用洗手液和肥皂。
3.2 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幼儿园的环境表面,特别是常用物品和玩具等高接触区域。
保持教室、洗手间和活动区域的通风,有效阻止病毒的传播。
3.3 食物卫生安全确保孩子们食用的食物具备良好的卫生安全标准,包括采购来源可追溯、食物储存合理、烹饪过程卫生、食物摆放等。
3.4 避免人员拥挤在幼儿园中,避免人员拥挤,减少孩子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
如果出现手足口病爆发,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关闭相关区域、停课等。
4. 总结回顾手足口病在幼儿园中的传播是一项严重的健康威胁,需要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通过加强宣传,提高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促进幼儿园的清洁与卫生管理,可以减少疾病传播,保护孩子们的健康。
对于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宣传,我认为以下几点非常重要:教育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宣传可以普及相关知识,解除人们的恐慌和焦虑,提高应对手足口病的能力。
要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提高孩子们勤洗手的频率和正确的洗手方法,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手足口病防治宣传单(居民、学校)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手足口病是由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病原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最常见,其中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71型感染所致。
该病全年均可发病,5-7月为发病高峰,以5岁以下儿童最易发病。
目前已有针对EV71型的手足口病疫苗,能够有效预防该型手足口病,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各预防接种门诊部均可接种。
手足口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皮疹为主要临床特征,皮疹周围可发红,一般不痛不痒,也不结痂不结疤。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一周左右可自行痊愈。
只有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成人感染病毒后一般都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会传播该病。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唾液、疱疹液、粪便及被污染的手、食物、毛巾、玩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预防手足口病主要做好“种疫苗、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18字诀。
具体措施如下:1、接种EV71疫苗,预防EV71型手足口病,减少重症、死亡的发生。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婴幼儿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及时清洗干净,接触儿童前或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垃圾污物。
3、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6、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做好患儿的隔离和监测,做好重症的早期识别,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并及时对患儿的衣被、毛巾、玩具等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唾液进行消毒处理。
学校、幼托机构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传播方式主要是密切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口传播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传播。
幼儿园手足口病宣传材料
幼儿园手足口病宣传材料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幼儿园学生群体。
该病以发热、口腔溃疡、手部和脚部皮疹为主要临床特征,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和直接接触。
为什么要关注手足口病?1.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幼儿园学生中,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感染。
2.手足口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感染后容易在集体环境中传播,增加了疫情的暴发风险。
3.手足口病病情轻重不一,严重病例可能引发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1.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到可能污染的物品或人员后。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正确洗手,至少持续20秒。
–尽量避免接触在公共场所常用的高频触摸物品,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
–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口腔,以减少病毒进入体内的机会。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接触密集人群。
2.做好卫生环境管理:–幼儿园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定期清洗和消毒教室、玩具、餐具等。
–改善幼儿园的卫生设施,提供充足的洗手池和卫生纸,并定期更换和清洁。
3.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幼儿园学生出现发热、口腔溃疡、手部和脚部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报告。
–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醒家长关注幼儿的健康状况,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如何疫情期间应对手足口病?1.发现疑似病例时,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将患儿送往医疗机构就诊,并通知幼儿园其他家长。
2.幼儿园应加强场所的定期消毒工作,特别是常用的接触物品和公共区域。
3.疫情期间,幼儿园要求每位学生及工作人员配戴口罩,避免飞沫传播。
4.如果疫情扩散,学校应及时通知家长,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停课、暂停幼儿园活动等。
如何教育幼儿避免手足口病?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幼儿经常洗手,教会正确洗手的方法和技巧。
–提醒幼儿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口腔,不将污染的物品放入口中。
–强调集体卫生,教育幼儿保持教室整洁,不随意乱扔垃圾。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宣传册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宣传册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宣传册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儿童。
为了提高家长和幼儿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意识,并教育他们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我们特制作了这份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宣传册。
以下是宣传册的内容:第一页:宣传册封面在这个页面上,我们设计了一个可爱的插图,主要包括四个元素:一个幸福的小孩,一个笑脸,一个酣睡的太阳,和一片碧蓝的天空。
这些元素代表着每个幼儿园孩子们的快乐和健康。
这个页面的标题是“预防手足口病,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第二页:病因介绍这一页主要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因。
我们解释了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通过飞沫、粪口传播,以及接触感染等途径传播。
我们强调该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儿童,并在孩子们的交往和共享物品中易发生传播。
第三页:症状和诊断这一页详细介绍了手足口病的常见症状和诊断方法。
我们列出了典型的症状,如发热、口腔溃疡、皮疹、腹泻等。
同时,我们告诉家长,如果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带孩子去看医生进行诊断,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第四页: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这一页解释了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如飞沫传播、粪口传播和接触传播。
我们告诉家长,为了预防传染,他们应该教育孩子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避免与生病的孩子分享餐具和玩具,并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地方。
另外,我们还提醒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流通,并定期清洁和消毒幼儿园的卫生设施和玩具。
第五页:如何有效消灭病毒这一页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有效消灭手足口病病毒。
我们告诉家长,病毒主要存在于婴幼儿和儿童的排泄物中,所以他们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卫生习惯,并正确处理孩子的排泄物,确保卫生清洁。
此外,我们还提供了正确的消毒方法,如使用含氯消毒剂对受污染的物品进行清洁。
第六页:妈妈的角色这一页我们特别向妈妈们传达重要的信息。
我们告诉她们,作为孩子的第一位保护者,她们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我们鼓励妈妈们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尤其是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出现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家长宣传手册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家长宣传手册一、手足口病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感染儿童。
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季节性流行,尤其在夏秋季节容易发生。
手足口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掌、脚掌及臀部出现红斑等,严重病例甚至出现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
为了保护孩子的健康,预防手足口病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家长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教育孩子勤洗手,特别是在进食、接触口腔、鼻腔或屁股以及外出回家后,再次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将手指、手背、手腕、指甲缝等处洗干净。
不吃生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做好居室环境的清洁。
保持室内通风,经常打扫和消毒家居物品,尤其是孩子常接触的玩具、床上用品等。
及时更换被褥,以保证良好的卫生环境。
3.务必避免家庭接触传染病患者。
家长要注意身边的亲人或其他家庭成员是否有手足口病症状,如有,要及时隔离和寻求医生帮助,避免病毒传播给其他家庭成员。
4.提醒孩子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要合理搭配,尽量给孩子提供新鲜、健康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增加孩子的抵抗力。
5.注意保暖。
孩子在天气变化时容易感冒,感冒后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因此,在季节交替时要注意给孩子增加衣物,保持体温。
三、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保持教室、厕所等环境的卫生和清洁,经常开展消毒工作,定期通风换气,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
2.密切监测发热、腹泻等症状。
幼儿园应当定期检查孩子的体温和一般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隔离有疑似手足口病症状的孩子,并通知家长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3.加强师生教育。
幼儿园应当加强关于手足口病的知识宣传,包括病毒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应当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通风、不与他人共用餐具等。
4.加强家园合作。
幼儿园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告知有关疫情、预防和应对措施等信息。
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活动,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共同护航孩子的健康。
手足口病预防及健康教育宣传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及健康教育宣传知识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简称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中。
手足口病以高发热、口腔颌面部疱疹和手足皮疹为特征,症状轻重不一,但一般在1-2周内可以痊愈。
为了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宣传知识。
一、个人卫生习惯:1.经常洗手: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到带有病毒的物体或经过公共场所后。
2.保持手指和指甲的清洁:幼儿指甲内可能藏有病毒,因此应常剪指甲,并坚持勤洗手。
3.避免接触有眼部分泌物或鼻涕的人:手足口病的病毒可以通过眼睛和鼻腔黏膜感染。
二、环境卫生:1.定期清洁和消毒:保持家庭和托儿所环境的清洁,并用消毒剂擦拭常常接触的表面,如玩具、门把手等。
2.防止交叉感染:家庭中有人患手足口病时,应尽量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的接触,避免一起使用毛巾、餐具等。
三、饮食卫生:1.护理婴幼儿的饮食:避免喂食不安全的食物,特别是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
2.饮食多样化:提供各类食物,尤其是富含维生素A、C和E、锌的食物,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3.喝干净的水:给婴幼儿饮用煮沸的水或瓶装水,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
四、健康教育宣传知识:1.宣传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提高家长和师生的认识,如高温、结疱、发疹等症状,以及通过接触病人排泄物感染的方式。
2.加强家长和师生的防护意识:通过宣传海报、传单等形式,教育大家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并提醒注意个人卫生。
3.广泛宣传清洁和消毒的重要性:强调家庭和托儿所的清洁消毒措施,并指导正确的消毒方法和频率。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简称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婴幼儿和儿童。
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
二、手足口病的症状1.发热:通常在38℃-40℃之间,持续2-3天。
2.口腔症状:口腔黏膜出现水疱、溃疡,引起疼痛,食欲不振,口腔有异味。
3.手部症状:掌心、手指背部和脚底出现水疱、疱疹。
4.足部症状:足底、足跟和足背出现水疱、疱疹。
三、手足口病的防治措施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特别是接触患者后;-用肥皂洗手,彻底清洁手指、掌心和手背;-使用洗手液或免洗洗手液都可以有效杀灭病毒;-小孩使用手洗液时,应有成年人监督和帮助。
2.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避免与有手足口病症状的患者近距离接触;-如需照顾患者,应佩戴口罩和手套;-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和表面。
3.保持家居环境卫生-清洁家居环境,特别是室内的公共区域;-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定期使用消毒液消毒地板、桌椅等常接触的物品。
4.增强免疫力-健康饮食,多摄入维生素和矿物质;-合理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体质;-保持充足的睡眠,灵活应对生活压力。
4.配合医生治疗-如出现发热、口腔、手足出现特殊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服用药物,并严格遵守医嘱。
五、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不严重,可自行康复。
但个别患者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1.脑膜炎:可导致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引起昏迷和抽搐。
2.肺炎:婴幼儿和免疫力较弱的患者容易出现肺炎的症状。
3.心肌炎: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症状包括心悸、呼吸困难等。
六、手足口病的预防手足口病的预防主要靠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加强,包括:-经常洗手,特别是接触患者后;-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和表面;-避免与有手足口病症状的患者近距离接触;-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体质。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特别是在幼儿园中流行较多。
为了帮助家长和幼儿了解如何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特此提供以下知识宣传:一、手足口病的病因和症状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口腔溃疡、手脚出现红疹等。
病程一般为3-6天。
二、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口腔分泌物、鼻涕、粪便等之后。
2.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差的场所。
4.避免与患者共用食具、水杯等日常用品。
5.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尽量食用熟食。
6.加强家庭和幼儿园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对常接触的物体和场所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7.注意婴幼儿的衣物、床铺等卫生清洁,保持常换洗。
三、发现手足口病症状时的处理方法1.发现幼儿有高热、口腔溃疡、手脚红疹等症状时,及时将其隔离,避免与其他幼儿接触。
2.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3.在治疗期间,注意给予幼儿良好的护理,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干燥。
四、幼儿集体防控措施1.幼儿园应加强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特别是对公共场所和接触物体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2.加强教职工的健康监测,发现有症状的要及时就医。
3.在疫情高发期间,可以考虑暂时关闭幼儿园或者缩短开放时间,减少幼儿的集中接触。
4.加强家校合作,定期向家长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的预防措施。
五、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1.手足口病一般是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无需特殊治疗,只需进行对症处理即可。
2.遵医嘱,给予适当的退热药物和口腔消炎药物。
3.在发病期间要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劳累。
4.给予幼儿易于消化的饮食,尽量多喂水,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
总之,对于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关键是加强个人和环境的卫生管理,及时发现症状并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同时,幼儿园和家长需要共同合作,加强宣传,保护幼儿的健康。
手足口病宣传单
洗净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科学防治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可控的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4—9月份高发,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有的患儿可不发热。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极少数儿童可引起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而造成死亡。
目前本病没有疫苗可用,但只要搞好预防,发病后及时治疗,通常在7-10天内痊愈。
与患儿密切接触可感染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患儿发病后传染性较强,咽部排毒1到2周,粪便可持续排毒3到5周。
与发病患儿密切接触时可通过患者口鼻分泌物、疱疹液、粪便以及被其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物品而造成传播。
隔离、消毒可阻断手足口病的传播一旦孩子被诊断为手足口病,至少在家隔离休息3周。
在此期间,家长要注意保持空气流动,每天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在进行母乳喂养之前,母亲要对乳头进行清洗,人工喂养的孩子,奶瓶、餐具要煮沸20分钟进行消毒;父母在喂养、护理孩子前后都要用肥皂水洗手,特别是处理孩子大小便后,更要严格洗手。
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暴晒,患儿使用的玩具以及桌、椅、门把手、地面等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要用1:100的84消毒液浸泡或擦拭30分钟,盛放排泄物的容器要用1:50的84消毒液浸泡消毒2小时。
孩子在隔离期间,尽量谢绝亲戚朋友的探视,以防把病毒携带出去,感染其他儿童。
如果出现昏睡、肌肉抖动、持续发烧等异常表现,要尽早到医疗机构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养成洗净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的好习惯目前该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但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
一是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二是要经常对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感染的机会;三是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尽量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四是要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加强锻炼,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一、手足口病概述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播方式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并可伴有食欲不振、腹泻等。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中,季节特点为夏秋季高发。
二、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1. 个人卫生:a. 勤洗手:幼儿应指导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接触外界环境后、上厕所前后、进食前后、玩具区域后等都要及时洗手。
b. 用温水和肥皂洗手:肥皂可以有效杀灭病毒。
若没有肥皂,可用洗手液代替,但效果不如肥皂好。
c. 流动水洗手:用流动水洗手的效果会更好,尽量避免用停水位洗手。
d. 彻底洗手:应彻底清洁手心、指缝、手背等部位,洗手时间持续20秒以上。
2. 环境卫生:a.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幼儿园室内空气流通,室内空气质量好可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b. 定期消毒:定期消毒幼儿园的玩具、桌椅等物品,特别是常接触的区域和物品要重点消毒。
c. 定期清洁:定期清洁幼儿园的地面、墙壁、门把手等公共区域,保持环境的整洁。
3. 个人防护:a.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提高身体免疫力。
b.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病人分享食具、杯子等个人用品。
婴幼儿可使用专用餐具。
c. 避免接触病患:尽量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如果接触后应及时洗手。
d. 教育幼儿正确咳嗽和打喷嚏的方式: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
4. 早期发现和隔离:a. 早期发现: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应密切观察幼儿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发现。
b. 隔离患病幼儿:如有幼儿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应立即将其隔离并通知家长及相关部门。
三、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1. 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时可以通过飞沫传播病毒。
与病患密切接触时易受感染。
2. 直接接触传播:接触病患个人的口腔分泌物、尿液、粪便等,或接触污染的物品表面,病毒在这些物品表面可以存活数小时到数天。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1.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幼儿和儿童。
其特征是发生在手、脚和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样皮疹,常伴有发热、咳嗽和喉咙红肿等症状。
幼儿园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场所,因为幼儿园内幼儿接触密集,卫生环境相对较差,容易导致手足口病的传播。
2.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口腔、鼻腔分泌物、病人的粪便及污染物,以及飞沫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
感染者在潜伏期和发病初期是主要的传染源,而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传播病毒。
3. 预防手足口病的基本措施保持个人卫生:•经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水仔细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幼儿和食物前后要洗手。
•善用纸巾或手帕:当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帕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住口鼻。
•避免触摸眼、鼻和口:手部是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避免用手触摸口腔、鼻子和眼睛,以减少传染机会。
维护良好的环境卫生:•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滋生的环境。
•定期消毒:对于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椅等,定期进行消毒。
食品安全控制:•烹饪食物要彻底煮熟:确保食品经过充分烹饪,消灭病毒。
•注意饮食卫生:切忌生吃海鲜、生肉等易受污染的食物,避免食用不洁食品。
4. 早期发现和控制感染的措施早期发现症状:•家长和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可能的手足口病症状,如发热、口疮等。
隔离措施:•将患病幼儿隔离在家,在症状消失后至少隔离3天再返园。
•避免与患病幼儿共用食具、玩具等个人物品。
保持卫生环境:•对幼儿园内的公共设施、床上用品等进行消毒,减少病毒滋生的环境。
加强体温监测:•每天测量幼儿的体温,及时发现病症,早期干预。
5. 手足口病的治疗和护理治疗:•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手足口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保持休息,补充体液。
护理:•口腔护理:给予幼儿温开水漱口,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保持口腔清洁。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1.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会影响儿童,尤其是幼儿园和托儿所的儿童。
它的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部、脚掌和口腔周围的皮疹等。
轻型病例可以自行康复,但重型病例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2.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分泌物传播,也可通过与体温上升的病儿的汗水接触而传播。
传播途径包括:•空气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时,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给他人。
•接触传播:与感染者的唾液、粪便、呕吐物等直接接触,或者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
•食物和水源传播: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源,也是传播的途径之一。
3.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幼儿园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地,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健康,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3.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教育孩子们养成经常洗手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在接触到可能被污染的物体或者去厕所后。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正确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持续20秒钟。
•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减少病毒进入体内的机会。
3.2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和消毒:对公共场所、幼儿园设施、玩具等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在有感染病例后及时清洁消毒。
•保持通风:保持教室和公共区域的良好通风,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威胁。
3.3 注意饮食卫生•清洗食材:正确清洗蔬菜和水果,确保食物不被病毒污染。
•煮熟食物:确保食物彻底煮熟,特别是肉类和蛋类。
•避免共用餐具:减少共用餐具的机会,避免交叉感染。
3.4 切断传播途径•隔离病患:将发现感染手足口病的儿童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直至症状完全消失。
•避免公共游泳池和浴缸:室外公共游泳池和浴缸是手足口病的传播源之一,避免带孩子去这些地方。
4. 如何应对手足口病如果孩子出现了手足口病的症状,家长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咨询医生:请家庭医生进行诊断,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多休息和饮水:确保患病的孩子多休息和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家长宣传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家长宣传1.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感染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
一般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手掌脚底红斑或水泡等症状。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病毒传播,特别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下易发生传播。
2.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2.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特别是餐前、餐后、上厕所后、接触患儿后。
•妥善处理分泌物:及时清洁、消毒鼻涕、咳嗽、咳痰的纸巾、口罩等。
•远离患者:避免与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密切接触,尤其是在他们有症状时。
2.2 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幼儿园的门把手、桌椅、玩具等经常消毒。
使用消毒液擦拭,特别是公共场所和流动性玩具。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防止传染源扩散:及时清理儿童分泌物,妥善处理儿童排泄物。
2.3 加强儿童抵抗力•提供均衡饮食:让孩子摄入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排除体内废物。
•提供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健康的睡眠可以增强免疫力。
3. 如何应对幼儿园内发生手足口病的情况?3.1 家长合作•若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及时向幼儿园报告。
•合作防控: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疾病传播。
3.2 强化幼儿园卫生防控措施•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和清洁,定期消毒,保持空气清新。
•对患病儿童进行隔离,避免与健康儿童接触。
3.3 防止交叉感染•强调儿童之间不互相分享食物、饮水杯和玩具等个人用品。
•让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他们坚持洗手、勤换洗衣物等。
•随时观察儿童是否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如发现疑似病例,及时就医。
4. 急救措施•如果出现高热、溃疡或疱疹等症状,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配合医生开展治疗:如用药、口服液、局部外用药等。
5.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家长应该及时向医生咨询,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指导。
•如果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症状,请及时就医,不要自行使用药物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朱中心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单当前,正值手足口病流行季节。
为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保障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现将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介绍给你们,请参阅。
一、手足口病常识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夏秋季节多发,以6岁以下儿童多见。
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等表现为主,极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脑膜炎、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死亡。
2、什么人可以传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病人、感染病毒后还未发病的人、不发病但带病毒的人均可以传播手足口病。
3、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带毒的唾液、疱疹液和被病人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饮具、被褥、衣服等都可以造成本病的传播。
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造成传播。
带毒的咽喉分泌物、唾液可局限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4、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儿童普遍易感,6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5、一般情况下,感染了病毒后多长时间发病?
一般感染病毒后2-10天发病,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6、手足口病发生后,主要有哪些症状?
①该病一般突然发病,大约一半人有发烧症状。
②发病当天或第2天出疹,1-2天出齐,是玫瑰色疹子,1天后有部分皮疹变成疱疹。
一般常见于手掌、脚掌和臀部。
③皮疹出现的同时或1-2天后,在唇边、舌边和两腮粘膜上出现疱疹,患儿咀嚼疼痛,流口水。
④部分患儿还出现咳嗽、流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⑤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二、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本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最好呆在家中不要外出,不要与外人接触。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家长外出回家后,应先搞好个人卫生,进行洗手、消毒。
三、得了手足口病应该怎么办?
1、一旦发现孩子疑似有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到富平县医院发热科就诊,并请通知幼儿园所在班级的老师。
轻症的患儿可以在家治疗、休息,尽量不要出门,避免接触其他孩子,以免引起其他孩子感染。
2、孩子患病后,应采取隔离治疗的措施,隔离期限为自症状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0天,期间请您不要带患儿外出。
3、您的孩子住院治疗期间,尽量减少陪护人员,为保证其他儿童的健康,请谢绝其他人员,特别是有5岁以下孩子的亲朋好友探视。
4、如果孩子是门诊治疗,则除到医院进行治疗时,其他时间最好能呆在家中,不要外出,谢绝有5岁以下孩子的亲朋好友探视。
5、对患儿用过的毛巾、水杯、玩具等物品要经常消毒(5%的84消毒剂兑水按1:100比例配置),孩子的衣服、被褥也要经常清洗、暴晒。
6、家长和孩子都要勤洗手,勤换衣服,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搞好居室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7、康复后的孩子,请家长带着孩子再到医院复诊。
痊愈后,凭医院证明、经保健老师检查,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进班。
8、为帮助您做好手足口病的控制,防止发生扩散,请您积极配合疾病控制部门搞好调查。
十五字歌谣:常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