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摘要: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从“一标多本”、“部编教材”到如今“统编教材”的变化,体现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思想性改变与科学性创新,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教材用名形式上的变化,更加体现了教材使用范围上的差异。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行资源的利用应结合义务教育统编‘三科教材’的特点,才能提升生成性资源的利用价值,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统编教材;特点,有效利用方法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2-0045-01义务教育统编‘三科教材’的提出与推广是教育系统意识形态的战略性选择,是教育行业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体现。
小学语文教师在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应结合义务教育统编‘三科教材’的特点,掌握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主要思想与内容,突出“统编教材”的德育为本、能力为主、基础为先、创新为上的教学重点,在生成性资源开发中应围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法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为核心,以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推进义务教育改革的全面贯彻与落实。
一、生成性资源与“统编教材”的特点(一)生成性资源的特点第一,生活性特点。
语文知识皆来源于生活,特别是小学语文中的知识结构相对简单,难度较小,更加容易发现其中的生活性元素,小学语文教师在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需要潜移默化的渗透生活中,生活中的任何事件都可以成为生成性资源中的一种。
第二,人文性特点。
语文学科的学习为小学生的人际交往,情感体验奠定了基础,因此体现了人文性的特点。
第三,开放性的特点,从学科角度分析,语文文化与内涵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于阅读文章的理解不同,在写作中,思想情感与表达方式的不同,都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开发性特征。
生成性资源在语文课堂中的利用也需要遵循这一特点。
第四点,审美性特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对策探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对策探讨一、引言生成性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或挖掘出来的一种教学资源。
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对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生成性资源的定义、生成性资源开发与运用对策的意义以及具体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三、生成性资源开发与运用对策的意义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生成性资源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进行创造和挖掘,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激发学习动力。
生成性资源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和探究,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3.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对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4. 个性化教学。
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对策能够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得到有效的教育。
四、生成性资源开发与运用对策1. 鼓励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表达。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将其整理为成文,形成生成性资源。
2.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任务,通过讨论和合作产生的成果可以作为生成性资源。
3. 鼓励创新与创造。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允许学生在作文、演讲等形式中进行创意表达,形成生成性资源。
4.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设置一些情境,例如故事情节、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和表达,也可作为生成性资源的一种。
5. 注重资源的保存和共享。
教师应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进行保存,并在适当的时候与其他学生共享,使学生不仅仅是作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够为他人提供参考和借鉴。
巧用课堂生成资源,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教 研前 沿
巧 用课 堂 生成 资源 , 优 化 初 中语 文 课 堂 教 学
文, 李解 清
摘
要: 2 1世纪是一个创新 的世纪 , 是 一个 弘扬个性发展的世纪, 需要具有敏锐思想、 富有创新和探 索精神 的人才。这就表示教育
也需要更新 , 新 的教育要具有开放的 、 发展 的、 能够 动态 生成 的特点。尤其是初 中生 已经具备 了一定 的思维 能力和逻辑能力 , 其生成资 源更加优越 , 所 以, 在初 中语 文教 学中要善于运用课 堂生成 资源 ; 利 用意义 ; 运用策略 新课 程改革十分重视生成教学 , 提倡构建 开放 、 互动的课堂 , 的精神世界 , 更能完善学生人格的培养 。
使 每个 学生都 能获得相应 的发 展 ; 构建活 力 的语 文课 源: 突然 的灵感 、 偶 然的错误 等等 ; 来 自于学 生的生成 资源 : 学生 分 层教学 ,
在学 习过程 中产生 的奇思妙想 、 质疑 问难 、 瞬间顿悟等等 。甚至是 堂 , 激发 学生 主动参 与 , 积极 探究 的动力 ; 调动 学生学 习 的主动 与学 习无关 的行为 、 情绪等 。这 些都是可 以善加利用 的课堂生成 性 , 使学生各个方 面的能力得 以发展和提升 。
[ 1 ] 王 中秋 . 试论语 文课 堂生成 资源 的有 效利 用[ J ] 中国科技
让初 中教学活起来 。因此 , 我们要重视初 中语 文课堂生成 资源 的
开发 与利 用 , 解放 学生 的思维 , 实施个 性化教学 , 让语文课堂充 满
生机和活力 。
二、 初 中语文教学中课堂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 . 更新教育理念 , 形成资源意识 新 课改提出新的教学理念 : “ 一切为 了学 生的发展 。” 教学 中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
-038-2023年第29期(总第369期)课堂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在教学方式变革和教材内容优化的前提下,小学语文课堂的质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提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给学生提出引导性问题,而学生会在思考后给予教师一定的反馈。
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有限,其给予教师的反馈可能与教师之前设想的答案有一定的出入,这就导致在教学活动中会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这是生成性资源形成的重要原因。
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看待生成性资源,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进而提升课堂质量。
一、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概述(一)生成性资源的主要概念生成性资源这一概念是在新课改实施一段时间后出现的,在当前的教育行业内并没有这一概念的统一界定。
现阶段,行业内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大致分为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类观点认为其是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推进教学进程的积极因素;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其是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在教师教学计划内的因素。
(二)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具体特征语文课堂的生成性资源的特点与语文学科的特点具有高度一致性,比如两者均有人文性特点、开放性特点、生活性特点等。
1.人文性特征在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中的体现语言交流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基本途径之一,不同的表现方法可以为语言赋予不同的情感意义。
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我国的语言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文化特点,并且具有一定的规律。
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各种知识所对应的丰富的文化历史,并在教学中使其得到传承和发扬。
这就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在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中的具体体现。
2.开放性特征在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中的体现作为人们交流的工具,语言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面对相同的事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观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身的看法,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映阶碧草自春色——例谈语文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师 ( 追 问) 请从 文中找 出依据。
生 5 作者是把 迎神拜佛 当作 一种 民风 民俗来
写的。
生 6 我 同意 , 因为作者写这篇文章是 回忆 家 乡 风俗 美。
因势 利导 , 微 笑着请 该 学生 说说 理 由 。 学 生 回答 :
“ 这篇文章 与我们 的生活没什 么联 系 , 所 以我觉 得 没意思 。 ” 好个“ 生活” ! 这个“ 生活” 就是这一课 的教 学要达成的 “ 联系文 中人们 的生 活状态 来反思时下 我们 自己的生活状 态 , 从而 获得生 活 的智 慧 ” 的目 标。 杨 老师及 时抓 住学生 的“ 生活 ” 一词 , 先肯 定 了
存在 的, 所 以是迷信。
师 说得真是有理有据 , 看来琦君是在给 同学宣
传 封建迷 信思想 年教 师课 堂教学大赛 中上《 云南的歌会》 一课 ,
在 整体感 知全文 的三个场景后 , 杨老 师抛 出了“ 你 觉得作者所写的这些有 ‘ 意思 ’ 吗? ” 这个 问题 。 绝 大 部 分学生都觉得有意思 , 可是也说不 出一个所 以然 来。 眼看课 堂就要 陷入僵局 , 这 时有 一个学 生 唱反 调: “ 我觉得没意思 。 ” 经验丰富 的杨老师沉着应对 ,
向, 可谓“ 柳暗花明又一村 ” 。
( 二) 将 错 就 错
学生引到文本 的正道上来 。 如《 春酒 》 教学 的片段 :
( 学生 自由朗读课文 )
师 作者写 了哪几种 家 乡风俗?
生 1 喝春酒 , 喝会酒。 生 2 还有迎神拜佛。
师 这是什 么时候 的风俗 ?
生 2 过年 时。
芏
判断力 , 学生认知程度 的不 同会表现 为不 同的价值 取 向。 当出现“ 节外生枝 ” 情况 的时候 , 教 师千 万别 让 眼前 的“ 乱花” 迷住 了双眼。
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具有生成性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具有生成性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必须是具有生成性资源的课堂,要想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就要从三个方面来做好。
首先是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生活的环境,课前预设为生成留下余地。
其次是要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就要让课堂成为一个学生敢发问的课堂,通过学生的问题了促使课堂具有生成性资源。
再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民主平等的作风,才能促使课堂具有生成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师学生语文课堂最应是灵动的,是活力四射的。
要具有生成性,是一种动态的、多样的课堂教学。
师生共同在课堂品味母语的优美,体悟民族文化的精髓。
老师激情昂扬,学生精神饱满,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没有一刻不在交流,在交流中完成我们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活泼又充满生机。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在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在课前的预设中要考虑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不断的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更具活力。
下面就如何使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一、认真备课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前提条件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但备教参,还要努力扩充与教材相关的知识,还要对教材深入的挖掘,有教师自己的理解。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个优秀的教师对教材、教参的熟悉,可以说倒背如流,教学设计详尽无比,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都已经预设好,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有明确的规定。
课堂就是按部就班的开展教学。
这种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对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视而不见或不能及时处理,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拓展生成。
并且教师很容易在备课中忽视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有机结合,忽视学生的整体感受与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忽视了学生意义生成。
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备课中就应考虑到学生,要把学生当成重要生成性资源来对待,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这也是有效实施生成性课堂的前提。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发表时间:2020-12-07T03:01:14.252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30期作者:陈燕[导读] 但是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发现这种看起来近似完美的方式也存在着一些漏洞,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结合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海南省东方市红泉农场中心学校 572636摘要:语文的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积累,这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定律。
随着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不断转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会开展一些新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
随着教学的不断整改,生成性资源也被使用起来。
但是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发现这种看起来近似完美的方式也存在着一些漏洞,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结合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利用策略引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又迎来了新一次的整改,生成性资源也作为一种新的资源成为了教师眼中的“新宠”。
而作为基础性的学科,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不容小觑,即使是一点小问题,也需要被解决,否则将给学生造成深远的不利影响。
因此,很多教师都开展了大范围的教学研究,努力改变目前教学中的缺陷,旨在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不仅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还可以推动语文改革。
一、生成性资源生成性资源表述包含两种潜在意义:一是资源形成的过程是动态生成版的,即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是在教权学动态进行的过程中才生成的,它不是预先计划和设定的产物: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既不是教学前就安排好的,也不能够预先安排。
二是资源作用的结果是生成性的、有生命力的,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能够转化为课程的因素来源,而最终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资源作用的结果是生成性的、有生命力的,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能够转化为课程的因素来源,最终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对之加以合理的利用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创造良好教学气氛,从而有利于教学生动活泼地展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初探
来扮演游客。其他 同学仔 细观 察 ,看看
能 从走搭石的人身上看到什么美德?
而 预 设 “ 如老 人 来 走搭 石 ”这 样 假
想 … …
二 、 认 识 理 解 有 误 型 生 成 资 源一
一
的 情 景 时 ,便 打 算 请 两 位 同学 自 己现 场 表 演 。其 他 同学 则 体 会 从 中感 受 到 的暖 暖情意。
学 “ 特殊认 识活 动论 ”的框架 。虽然在
此 文 中 并 没 有 对 “ 堂 生 成 性 资 源 ”做 课 出 一 个 具 体 的 定 义 ,但 是 在 这 个 理 论 的 指 导 下 ,我 们 可 以 把 生 成 性 资 源 理 解 为 :在 课 堂 教 学 情 境 中通 过 积 极 的 师 生 互 动 、生 生 互 动 ,在 共 同 思 考 与 共 同 发 展 中 产 生 的 超 出 教 师 教 案 设 计 的 新 问
、
—
顺 水 推 舟 在 教 学 中 ,学 生经 常能 借助 教 材 资
源 ,有所感悟和思考 ,并在 深入 文本 学
习 之 后 总 能 产 生 自 己 的 思 想 与 个 性 化
“ 我就也背她过去。 那 ”一个 马上 接嘴 :
“ 万 一 趔 趄 了 怎 么 办 ? 对 孕 妇 不 那
的理解 。教师再适时地顺水推舟 ,将 这 种学生 的理解与感悟恰 当地进 行剖 析 , 引导其他孩子也深入 思考 。
隅 不 以三 隅 反 ,则 不 复 也 。 意 思 是 ”
说 学 生 处 于 求 懂 而未 懂 透 、想 说 而 说 不 出的 积 极 思 维 状 态 中 时 ,教 师 才 给 予 启 发 开 导 ,教 师举 其 一 ,学 生 应 该 “ ” 反
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资源
新课 堂之 所 以是 充满生 命活 力 的 ,就 因为我们 面对 的是一个
个鲜 活 的生 命体 。课 堂教 学 的价
位男教师在上《 安塞腰鼓》 这篇课 的想法 观点注 重 “ 自圆其 说” , 只
文时 , 以读 带文 , 通过 五种不 同形 式 的读 引领学 生逐步 体会北 方汉
要学生在 课堂 中提 出 自己的看 法
甚至“ 重建 ” 。这 种有 意义 的不确 定性与 空 白构成 的文本 结构 对读 者 的“ 再 生产 ” 有一种 刺激与 召唤
作用 , 被称 之为“ 召唤结 构” 。“ 召
过程 的突转点并及 时纳 入临场设 计, 巧妙运用 于教学活 动之中。
已经 超 出了学 生 的认 知水 平 , 脱
相 比 你 是 个 敢 于 面 对 失 败 的 勇 者 。” 其他学生 听到我给 出如此高 的评价 , 纷纷都举手 回答 。学生 的
目前教 学中 ,仍 有不少 老师 强 调接受 学 习 ,主要表现 在课堂
教 学中 , 繁琐 的提 问 , 学生死 记硬 背 ;老师全 面灌输 ,学生被 动接 受; 老师 居高 临下 , 维护 着 “ 师道 尊严 ” , 学生 唯命是从 。 由此 师生
回答各有见 地 ,他们 与老师 真诚 的沟通 , 交流意见 和看 法 , 使 两者
收获 颇 丰 。 二. 教 师 要 有 留 白意 识— —
关系成 为一 种讲授 与听讲 ,主动
与被动 的关 系 ,学生 很少有 自主 权, 自我 意 识 不 强 。 例 如我 听的 一 堂公 开课 , 一
程 。” 因此 , 面 对 课 堂 上 意 想 不 到 的小插 曲 ,教师要 善于捕 捉教学
许多课 文属 于文 学作 品 ,文学 作 品的特 点在于形 象体 系仅仅 构成
论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翟
溷一
论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王 雪 莹
新 ‘ 的课 程 改革 提 出 了课 程 资 源 开 发 与 利 用 的 新 课 的 ,它 是 …‘ 存 在 方 式 , 也 是 其 最 突 出 的特 征 之 一 。 所 谓 轮 种
题 , 以满 足 吾文 课 程 多样 化 和选 择 性 的 需 要 。 当 F 的语 文 课 堂 教学 仍 然 无法 彻 底 地摆 脱 传 统 的教 师 中 心 、知 识 中心 的教 学 定势 ,教 学 巾教师 的主 导 牵 引过 多 ,轻 过程 、重 结果 ,学 生 的主 动 性 、创 造 性 未能 较 大程 度 地 受 到 重视 ,相 当 多 的语 文 课常 仍 然 显得 板 滞有 余 、灵 动 不足 ,缺 乏有 意 义 的动 态 生 成 。现 代 课 程观 极 为 关注 师 生 课 堂 的生 命 质量 ,强 调要 在 师 生 的 多 向互动 、多 重对 话 中产 生 大量 的动 态生 成 性 的 资源 , “ 成 ” ,是相 对 于 “ 设 ” “ 生 预 既成 ”而 言的, 它 的本 义是 “自然 形 成 ”。所 谓 “ 堂 动 态 生成 性 资源 ”就 是指 教 师 与 课 生 、学 生 与 学生 、师 生与 文 本在 定 的情 境 巾 , 用绕 多元 目标 ,在 开展 合 作 、对 话 、探 究 、交 流 的 课堂 教 学 巾, 即 时 生 成 的 、超 教 师 预 设方 案 之 外 的新 『题 、新情 况 。这 里 的 u J “ 问题 、新情 况 ”, 就 是 “ 新 动态 生成 性 资源 ”。 “ 态生 成 ”与教 学相 结合 , 构成 了一种 新 的 教 学形 态 动
随 着 新 课 程 改 革 f 推 进 , “ 态 生 成 性 资 源 ”伴 随 着 『 勺 动 “ 课程 资源 ” “ 课程 资源 的 开 发 与利 用 ”等新 课题 而被 越 来
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的 。 而 , 停 留 在 赏 识层 面 上 是 不 够 的 。 一 种 新 的 教 学 资 源 , 么 我 们 可 以 精 看 那 利 用 这 种 新 的 资 源 , 过 即 时 评 价 , 领 更 多 的 学 生 通 引
◆ I◆ , i h● i● i l● ◆ i 4b h " ◆ ● l '◆ l I● I n I l
住额头 , 像罩 了个小蘑 菇。” 张佳妮 的两根 ‘ “ 麻花辫 ’ 又粗又长 , 就像 两根 天津 大麻 花 。 … … 孩子 们 把 自己 ” 的观察与平时 的积 累融合起来 .说得 如此生动有趣 。
学 生 , 开 了 上 述 关 键 词 l k n W lt 离 o 、O 、s n之 外 。 一 o ie 在 定 的情 境 中 , 可 能 会 用 到现 在 进 行 时 。这 些 练 习就 也
■ 课 堂 聚 焦 ・ etn a k gu i a jj o
语 文 课 窒 生 戌 性 资 的 开 发 与 利 用
江 苏 省 吴 江 市 平 望 实 验 小 学 戴 园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指 出 : 个 教 师 都 “ 有 强 烈 的 资 走 进 这 “ 彩 ” 每 要 精 的世 界 。 源意识 , 去努 力 开 发 , 极 利 用 ” “ 态 生 成 ” 新 课 积 。 动 是 某 次 习作 的 内容 为 写 一 位 自己 的 同学 。 于 是 , 我 程 改 革 的核 心 理 念 之 一 。教 师 要 关 注 学 习 进 程 中 的 请 一 位 小 模 特 儿 站 起 来 。先 让 同学 观 察 她 的 外 貌 , 抓 “ 态生成” 源 , 巧妙地促其有效生成 。 动 资 并 因此 , 者 住 特 点 说 一 说 。 生 一 开 始说 得 比较 “ 众 化 ” “ 朱 笔 学 大 :小 曾制 订 了一 个 学 年 课 题 “ 文 课 堂 及 时捕 捉 生 成 性 资 有 一 张 圆 圆 的脸 , 个 红 苹 果 。 ”一 双 大 大 的 眼 睛 炯 语 像 “ 源 并 开 发 利 用 的研 究 ” 。在 一 年 的 时 间 中 用 案 例 记 录 炯 有 神 。 一 女 生 说 道 :小 朱 还 绑 着 两 只 辫 子 。 这 时 , ” “ ” 的 形 式 捕 捉 瞬 间 。 这 里 结 合 所 记 录 的有 关 案 例 . 谈 我 听到 朱 佳 妮 自 己嘀 咕 了一 句 :我 奶 奶 说 我 这 叫 ‘ 谈 “ 香 如 何 巧 妙 利 用 课 堂 生 成 性 资 源 问 题 蕉 辫 ’ ” 脑 中灵 光 一 闪 : ‘ 蕉 辫 ’这 说 法 倒 比较 。 我 “香 , 活 用 “ 谐 动态 资 源 ’ 和 , 顺 水推 舟 。 上 添 花 新 鲜 。孩 子 们 对 人 物 的 外 貌 描 写 往 往 老 生 常谈 . 乏 - 锦 缺 “ 谐 动 态 资 源 ” 即 顺 应 课 堂 教 学 进 程 . 教 学 新鲜感 ……” 和 , 与 看着 女生们花样百 出、 风情各异 的发型 , 内容相匹配 的动态 生成性 资源 , 这些 “ 和谐 动态资源” 我 就 势 在 班 内展 开 了一 场 “ 子 P 辫 K赛 ”
语文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实践与思考
子女们要 大操 大办 , 为去世 的老人送葬。为 了讲究排场 , 体现 孝心 , 还要雇乐 队、 摆宴席 、 请 阴阳先生 、 唱二人 同学 们的表情 , 这课可没个上 了。 怎么办? 我想呵斥学生 , 让学生集 中精力认 真听课 , 使 教学继续下 去 , 但转 念一想 , 何不利 用这
意外 的资源 , 变废为宝呢? 于是 , 我 临时决定上一节作文课 。 便 大声地说道 : “ 同学们 , 我不准备讲课 了, 咱们先听五分钟 。 ” 说 完, 教室里一片哗然 。 “ 老师 , 我们都 听一节课 了。” “ 是 的, 我们上 节英语课都没上好 , 烦 死人 了” 。 “ 这声音太难听 了, 搅得我们心烦心乱 。” “ 这声音为什么难听?” 我顺势说到 。 “ 这是噪音 , ” 一学生说 “ 噪音是怎样产生的?” 我又 问到 。 “ 我们在物理课上学过 ,当声音超过 5 0 分 贝的时候就成 了噪音 , 送葬 的这家人故意用广播喇叭放出来 , 十里 八村的都 能听得 到” 。一个学生站起来解 释到。 “ 我们从政治课的角度分析一下 , 这种孝顺父母 的方式可 不 可 取 ?” 我 问到 。 一名学生站起来说到 : “ 我 认 为 这 种 尽 孝 的 方式 不可取 , ‘ 活着不孝 , 死 了乱 叫 ’ , 又是雇 吹 , 又是请 客的 , 无怪就是想接几个礼钱 , 有 什么用呢 , 老人都不在了。 ” 这个学 生还带着鄙夷不屑 的神色 。 “ 我认 为这种习俗不好 , 不仅 劳 民伤财 , 还 给周 围的群众 带来伤害 ,影 响了周 围人 的生活和休息 ,是一种不 道德 的表 现。 ” “ 我们要移风易俗 , 破除迷信 , 相信科学 , 应该换一种尽孝 的方式 。” 另一位 同学 站起来补充 到。 “ 生老病死 , 自然规律 , 人不能死而复生 。” “ 搞 祭奠 活动可以 , 但不要铺张浪费。” 后来 , 学生们 又说了些什 么 , 我 已记不清 了 , 只记 得最后 还剩二十分钟的时候 , 我 留了一篇作文 : 以刚才谈论 的内容为 话题, 自拟标题 , 自选角度 , 字数不限 , 题材不 限 , 写一篇作 文。 学 生们 当堂完 成 , 四十篇作文全部 交 了上来 , 而且 内容丰 富 , 语 言生 动,有真情实感 。这节课尽管和我事 先设 计的内容不
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生成性素材
问题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文章 的理解 ,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
三、 有技巧地处理学生的错误 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强调课堂上学生和教 师间的互动。然 而, 有时候学生难免会产生 口误或出现一些小错误 , 教师如果对 学生出现 的问题处理不当 , 不仅会伤害学 生的 自尊心 , 很有可能 还会使其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放大学生的错误是一个一定 不能涉足的误 区, 教 师应 当善待错误 , 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 。 口语交 际能力是初 中语 文教学 的一个重点。初 中学生普遍 口头表达能力差 , 不会说 、 不敢说 、 羞于说 , 很少有学 生能够畅通
的 目光望着我 , 仿佛在等我揭晓答 案。就这样 , 这个 小意外充分
发挥了作用 ,在学生们 强烈 的等待 中我展开了教学 : “ 那我们今 突 出。对这类 学生我并没有直接批评 ,而是让其他学生从他们
天就来学 习 ‘ 事物 的正确答 案不止一个 ’ 。” 初 中语 文教材 中增 加 了“ 关 注科学 ” 的单元 , 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 的知识面 , 开阔学 生 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 。这个单元包含的很多知 的发言 中找错 误 , 这个过程不仅避免 了对学生的打击 , 也能够让 那些 口头表达能力 较差 的学生意识到 自己的问题之所在。生成
够充分利用 , 是 能引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的。
二、 发挥生成性 资源 的兴趣导 向 语文课 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的过程 中必然会有很多与 生 活紧密相关 的内容 ,这些内容往往是非 常好 的教学素材 。和 学 生的生活贴近 的内容不仅能够更好地激 发学 生对教学 内容 的 兴趣 ,还能让学生在理解相应知识时觉得 比较容易 。教师要善
现的问题 , 只有让问题得到很好的处理 , 生成性素材在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再生资源的利用
语文课堂教学再生资源的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再生资源的利用新课标强调,语文课堂应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洽”的“动态”过程。
叶澜教授也曾说过:“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往往会遇到一些“意外”的插曲,学生没有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
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教师觉得困惑甚至无所适从。
然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正是这些课堂上产生的生成性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教与学的互动更加密切,因此这些生成性资源应该作为难得的教学资源看待。
在这一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境、“独到见解”和“独特体验”。
但不管是突发性的,还是诱发性的课堂生成资源,只有被用来为课堂教学的充实、拓展、延伸服务时,才具有意义。
虽然生成可以是偶发事件的智慧处理,但绝不要误以为生成就是随意的。
生成既在偶然中,又在必然中,精彩是可以预设的。
预设的目的是为了生成。
预设重在引导,正如杜威所说:“虽然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迫使它饮水。
”充分的预设是课堂生命的本源,也是生成的土壤和催化剂。
离开了预设,生成就是无根的苗,无线的风筝。
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只有充分的预设,才有足够的生成底气,才能为课堂的生命成长提供原动力。
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善于捕捉信息,把握生成,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及时筛选,为我所用。
下面就是我的一些做法:一、用敏锐的眼光,发现课堂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具有明显的即时性,这就如摄影时的抓拍一样,稍纵即逝,因此,及时发现极为重要。
那么教师如何成为生成性资源的发现者呢?关键是教师心中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学生,即要以学生为本,其突破点在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体态语。
比如,学生手撑着脸颊是沉思、感兴趣和注意力集中的典型姿态;若学生把一只手放在脸上,手掌拖住下颚,食指伸到面颊,其他手指放在嘴边,身体略向后移,这说明它可能对你的说法持批判的态度;学生头部倾斜、洗耳恭听一阵之后,用手抓抚下巴,这种姿态表示“让我在想想”……因此读懂学生的体态语有助于生成的发现。
如何应对课堂上的生成资源-精选文档
如何应对课堂上的生成资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问题教学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特别是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的第四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特别强调:“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
”因此,教师能否聪明的运用教学机智处理学生课堂生成资源,还是敷衍搪塞,这就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效果的好坏。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一、首先表扬肯定,把问题还给学生,做生成资源的引导者。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讲座中讲道,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不仅教材、学习资料是资源,而且教学活动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也是教学资源,要很好地利用和开发。
尽管我们在每节课前都作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然而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学时间,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都可能会出现意外的声音。
这种声音就是生成资源。
这种“生成资源”,给课堂带来的结果往往具有两面性――尴尬或精彩。
只要我们正视和善待这种“生成资源”,即时捕捉和利用其中所蕴涵的有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因人因势地去作灵活及时的应变处理,把问题还给学生,稳住正脚,做生成资源的引导者。
就能化意外为资源,化尴尬为精彩,使课堂呈现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神采。
例如:我在教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钓鱼的启示》时,就出现了尴尬的一幕。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
三十四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前一天晚上,作者和父亲去钓鱼,由于不到规定可以捕劳鲈鱼时间,父亲要作者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作者感到十分沮丧。
三十四后,作者成了一名著名建筑师,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严格教育的重要性。
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我在课堂上按照我事先备好的预案上得精彩时,可班上有一个调皮的同学突然举手发问:“他父亲很傻,现在社会开放,像他这么老实的人,在社会哪能混得开。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有效利用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每个教师用心思考和探究:在我们真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该如何面对学生?如何面对课堂进程?面对课堂生成性资源,又怎样让它成为有效的教育契机,而不是夜空中一闪而过的流星?这需要我们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别有用心”。
一、风平浪静——营造课堂动态生成的魅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课堂教学中往往有很多突发事件,我们不仅要临危不乱、沉着应对,还要积极捕捉教育契机,抓住学生的心理,巧妙地将课堂上的意料之外转化为意料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成长,在成长中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
[案例1]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课《夕照》第2课时。
课前,我布置学生留心观察一下夕阳西下的景象,然后用画笔和颜色描绘下来。
当我组织学生把桌子排成“∪”型时,我放在纸杯里的红、黄、蓝三种颜料被小倩一不小心打翻在地。
在学生惊呼的同时,小倩已是满脸通红,低着头等我训斥。
我火气有些上来,抬头想说她几句时,发现小倩因紧张而颤抖着身子,看到这种情景,我忍住了火气。
随之低头惊呼:“看,地上的图案多漂亮呀,像什么?”学生全被吸引过来,似乎忘记了刚才的紧张气氛。
赞美声此起彼伏:“真美呀,像一幅风景画!”“像一片美丽的树叶!”“像一朵美丽的鲜花!”小倩也加入进来:“老师,像灿烂的烟花!”……学生的想像力真丰富呀!这不正是老师所希望的吗?这堂课,我以此为契机进行导入,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几种颜色渗透后的变化过程,感受色彩变化之美。
学生通过留心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根据不同的体会将它们画出来了。
由于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他们画出了《夕照》的美景,画出了夕照的神韵,画出了不同的个性,画出了独特的感受。
[感悟]案例中,我抓住了一次“意外”因势利导,将一场“暴风雨”机敏地转化为“风平浪静”,烦人的“事故”变成动人的“故事”,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何处理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
如何处理课堂⽣成的教学资源2019-09-24新课程理念中强调课程资源的⽣成和利⽤,随着探索与实践的深⼊,课堂⽣成的有效性成为⼴泛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们的关注。
作为教师,课前很认真地研读教材、细⼼备课,但在课堂上,很多⽼师会碰到教学中的预设和⽣成总是有⼀定的距离,感到课堂⽓氛沉闷,学⽣启⽽不发,即使有参与者,也只是按照教师预设的思路磕磕碰碰地⾛下去,⽽⽣成资源的状况就更少,根本擦不出智慧的⽕花,有时感觉索然⽆味。
这是为什么呢?如何正确对待和有效地利⽤这些资源,让课堂焕发出⽣命的活⼒呢?我认为⽣成性资源不是教师事先准备好备⽤教案或者材料,⽽是在课堂中通过师⽣互动、⽣⽣互动、学⽣与课本对话等活动,在共同思考与师⽣互动中产⽣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
它具有动态性,是稍纵即逝的。
这种教学是真实的⼀种反映,是⾮常宝贵的。
准确、及时地捕捉这些⽣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将使课堂不断涌现出精彩、鲜活的画⾯。
然⽽在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成性的课堂资源往往被⼈忽视。
只有充分利⽤课程⽣成性资源并形成教学契机,对学⽣进⾏有效的教育教学,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那么如何处理课堂⽣成的教学资源呢?⼀、树⽴新课程资源观,科学进⾏教学设计,捕捉利⽤学⽣信息有道是:观念是⾏为的先导。
传统观念指导下的⾏为必然是传统的教学⾏为,新的教学⾏为必须要有新的观念作指导。
充分利⽤课堂⽣成的教学资源,要求教师⾸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如果按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按固定准备好的教学步骤进⾏,课堂缺乏过程性、灵活性和变通性,很难促进⽣成性课堂资源的⽣成。
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围绕学⽣的主体性安排课堂教学,注重课堂的动态性,才能有效地促进资源的⽣成。
当然在学⽣互动过程中应避免课堂纪律的散漫、零乱⽽⽆系统,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把⼼思放在教材与课标的内容上,⽽应更加关注学⽣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在他们的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形成并利⽤这些⽣成性资源。
初中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捕捉与利用
4选一位学生概括剧情内容 , . 明确矛盾 冲突 。 其余 同学补充或 要捕捉和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外 , 还要 注意 : 在设计教 学预案时 , 5 班分为 四个小组 , 金 自行选定导演 、 , 演员 自分角色, 排演戏剧 。 充分留有余地 。 6/组成员 表演完后 , .、 J 其他 三个 小组 的同学 针对这一组 同学 的表演进行随心所欲 的评价 , 允许相互争论辩 驳。
生 2课 本 15页鲍西娅关于慈悲 的表述 , : 0 精辟 、 深刻 、 动情 , 范 大 学 出版社 ,9 9 19 .
[] 1叶澜. 重建教学过程观 [] 育研 究,0 2 1 ) J. 教 20 (0 . [ ] 良方. 2施 课程理论 [ . : 育课程 出版社 ,9 6 17 M] 北京 教 19 :4 . [] 3 施方 良, 允郭. 堂教 学的原理 、 崔 课 策略与研 究[ . 东师 M] 华
话对 一个小孩说是不是 下流 ?课文为什么要写?
“ 为话题的随笔。 雪” 学生 当堂欣然命笔 , 课后写 出了一篇篇 内容具
口圆
17 2
教 艺 展 台
体、 描写细腻 、 充满意趣的文章。 案例分析 :由于我们 的课堂教学 过程是一 个动态 生成的过 用 , 强了语 言的感染力。 增
于应变 。
路径 四: 换 ” 从“ 字入手一
调整思路 。 化解矛盾
课堂 中出现的偶发事件可 以多种多样 , 令人难以预见 。 碰到这 种 隋况教师就应该及时变换教学策略 , 调整教学思路。
案例 四: 有一 年冬 , 刚上课几分钟 , 忽然天降大雪。 在少雪的江
路径二 : “ 宇入 手——学会倾 听、 从 听” 教学相长
打个 比方 , 我们身边 的教育情 境就像 流淌不 息的河流 , 间不 断 了突出“ 期 长妈妈” 无 知”粗俗 ”令人“ 的“ “ 、 憎恶” 的一面。 这也更能反 有 鲜活的“ 鱼虾 ” 汇入其 中。遗憾 的是 , 我们教师还 没有课堂生成 衬出“ 对长妈妈 由讨厌到喜欢 、 我” 感激的感情变化 。 性 资源的利用意识 , 任凭在课堂上 闪现的智慧火花 自生 自灭 。笔 案例分析 : 上述案例说 明, 当学生 “ 起来 、动” 活” “ 起来 的时候 , 者认 为如果为 了课堂生成 而冲淡了教学 主题 , 那样 的手段不 如不 我们 的教师必须学会倾听。 教师 只有倾听学生的发言 , 依据反馈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知。
学生构建新知的过程实质上是新旧经验的沟通过程。
由于学生经验千差万别,当新知与原有的经验不符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困惑,会导致他们对新知解释错误。
由于教师在预设的过程中不可能充分了解学生异常丰富的知识背景,因而学生对新知的解读容易超出教师意料,产生课堂“突发事件”。
这种“突发事件”富含教育价值,如能充分利用,不仅可以及时化解课堂危机,而且能够生成新的教育资源。
笔者引用两个典型案例如下:
案例一:
一位教师在教学《惊弓之鸟》时。
师: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天上飞的大雁射了下来。
你佩服不佩服更羸?生1(大声嚷叫):“这有什么稀奇的,如果是我,也照样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你信不?”提出这个问题的是一个平时学习很不认真的学生。
教师(沉默了一会儿):哦,那大家都有可能成为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喽,真是生不逢时啊!(生不好意思地笑)师:更羸的本领真的是显示在了他能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大雁射下来吗?(生沉默,纷纷看书静思,五分钟后,陆续举手)生1:我以为更羸的本领显示在了他能仔细观察,在常人眼里看来是极普通的一只大雁,他却看出了它飞得慢,听出了它叫的声音也很悲惨。
生2:我以为更羸的本领更显示在了他熟知大雁的心理,知道它听到弦响,心里定会十分的害怕,定会拼命地往高处飞。
这样一用力,伤口就拉开了,便从高空中掉了下
来。
师:你们现在佩服不佩服更羸?生1:我佩服更羸,佩服他仔细观察的能力。
我平时就缺少这种能力,对一些常见的事物常常熟视无睹,发现不了新的东西,所以写文章时,写出来的东西也很平淡,以后我要向更羸学习。
生2:我佩服更羸,佩服他能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进行科学地推测,如果是我,即使看到了这只大雁,也并不能知道它受过箭伤,孤单失群……
案例二:
一位教师在执教《枫桥夜泊》时,就有过一段师生、生生挖掘文本的对话。
师:“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给诗人张继带来了怎样的感受?生1:诗人考场失意,羁旅他乡,听到钟声,心情更加忧伤。
生2:诗人在羁旅中无法入眠,听到钟声,思念起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师:据记载,诗人在写就《枫桥夜泊》后并没有沉沦下去,而是更加发愤苦读,最后中榜受官,成就了一番功名。
有人曾说,是寒山寺的钟声给了他启发。
生3:钟声怎么会给他启发?假如是我听到寒山寺的钟声,那也一定会受益匪浅了?(其余生大笑)师:作为寺庙,历来重禅道。
佛家中讲“闻钟声,心神净,智慧长,菩提生。
”寒山寺的钟声远远传来,恰好如醍醐灌顶,可能使深谙禅道的诗人猛然警醒,从而悟出了人生真谛,一下子振作起来。
于是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
1.“突发事件”的教育价值
从上述两个案例来看,课堂上出现的这种“突发事件”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
(1)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主体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认识。
知识具有绝对的主观性、相对的客观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特征。
任何知识都有生存期,所有的真理都是相对的。
知识可以分成两类:已被证伪的知识和尚未证伪的知识。
因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批判能力应该成为学生必备的能力。
案例一中“这有什么稀奇的,如果是我,也照样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你信不?”和案例二中“钟声怎么会给他启发?假如是我听到寒山寺的钟声,那也一定会受益匪浅了?”的大胆质疑,都表现出可贵的质疑精神。
如果教师对于这些课堂上生成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案例一中教师反问该学生“更羸的本领真的是显示在了他能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大雁射下来吗?”这样一来,就把学生的质疑转换为对新问题的探究和对错误观点的批判上来了,有助于学生批判精神的培养。
(2)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自主精神是人格健全的重要标志。
如何探索新知?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自主精神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自行组织学习,把学习的自主权放到学生的手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拥有权放到学生手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两个案例中“这有什么稀奇的,如果是我,也照样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你信不?”“钟声怎么会给他启发?假如是我听到寒山寺的钟声,那也一定会受益匪浅了?”这些问题是学生自主
发现的,要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积极主动地构建新知。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所强调的重要教育目标。
探究过程一般包括几个部分:探究意图(需要)—探究方案的策划与设计—探究方案的实施与开展(探究行动)—反思(总结和结论)。
学生提出问题即有了探究的需要,根据题目的大小可以设计探究方案。
对于案例中“这有什么稀奇的,如果是我,也照样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你信不?”“钟声怎么会给他启发?假如是我听到寒山寺的钟声,那也一定会受益匪浅了?”这两个问题,教师指导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论。
这样一来,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探究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2.“突发事件”背后的启示
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具有即时性的特点,稍纵即逝,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这些即时生成的教育资源呢?两个案例中,教师不随意否定学生的见解,对学生的质疑表示欣赏,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这样做不仅即时化解了课堂危机,而且生成了其他教育资源,培养了学生的批判精神,也是对学生进行正确语文情感教育的绝好素材。
两个案例给我们一线教师的最大启示是:要即时更新教育理念,增强文学素养,充分利用“突发事件”全面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自主精神、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银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