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城市空间结构古典模型

合集下载

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精品PPT课件

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精品PPT课件
低级住宅区分布在 混合土地利用带和高 级住宅区外则。
2.5
工业区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风向玫瑰图
风向玫瑰图 它是在极坐标图上绘出一地在一年中各种风向出现的频率 。因图形与玫瑰花朵相似,故名。“风向玫瑰图”是一个给 定 地点一段时间内的风向分布图。通过它可以得知
苏州观前街
大连天津街
乌鲁木齐中山路
天津和平路
沈阳中街
长沙黄兴南路
芜湖中山路
商业区(占地相对较少)
区位要求:有便捷的交通和大量的消费人口 分布: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多点状或条状(原则:市场最优、交通最优)
(不仅是商业中心,还是服务中心 分布: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
特点: ?
曼哈顿
曼哈顿是纽约市的中心区,总面积57.91平 方公里,人口150万人。
2. 城市中某种功能用地是不是一定都能形 成功能区吗?(举例说明)
请你判断北京城市四个功能区的名称:






文化和高科技区



3、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的特点
阅读课文19页的内容,完成下表:
功能区 占用土地 面积比重
区位特点
住宅区 占40%- 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
60%
方式,分为中高级和低级住宅区
• 6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的什么位置?为什 么?
• 7中心商务区有什么特点?它和一般的商业 区有何不同?
• 8读图2.4说说常州市的工业分布特点?为什 么有这样的特点?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的分类:
(1)商业用地 (2)工业用地 (3)农业用地 (4)住宅用地 (5)政府机关用地 (6)交通用地 (7)休憩及绿化用地

《城市空间结构》课件

《城市空间结构》课件
施。
交通与基础设施空间规划应考虑 城市的交通需求和发展战略,合 理规划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布局

交通与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应注重 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为 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
力支撑。
04
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
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应注重长 期可持续发展,确保城市经济
《城市空间结构》 ppt课件
• 城市空间结构概述 •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 城市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 • 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与设计 • 城市空间结构的评价与展望
目录
01
城市空间结构概述
城市空间结构的定义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中各种实体空 间要素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合形式, 包括住宅、商业、工业、交通、休闲 等设施的空间布局。
动态性
城市空间结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经济的变 化,空间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调整和 改变。
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地形 、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布局和形态有 着直接的影响。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又一重要因素,人口的规 模、密度、分布等都会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影响。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经 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空间结构也会发生相应 的变化。
政策规划
政策规划和政府干预也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 政府通过制定规划、政策等手段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引导 和调控。
02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
01
自然条件的影响

城市空间结构 ppt课件

城市空间结构 ppt课件
就是摩天大楼
纽约曼哈顿
上海陆家嘴
东京新宿区
纽约的CBD——曼哈顿
(四)西方城市结构学说
在历史、经济、交通、社会等因素 的共同作用下,城市功能区在空间的分 布与组合上,往往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 结构模式。
(四)西方城市结构学说
西方城市结构学说
(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同心圆模式
西方城市结构学说
1.特点:只占城市用地总面积的一小部分 ,大多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 。 2.区位: 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 路口。 中心商业区特点:经济活动最为繁忙,人 口数量昼夜变化大,建筑物高达稠密,内 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是城市用 出现中高级住宅
地最广泛 区和低级住宅区 的形式 背向发展的趋势
市中心通达度 最高,租金最贵。
从市中心延伸 出的主要公路两旁 和公路交会处通达 度相对较高,租金 较贵。
建成区与郊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1上的活动材料,完 成下列几个问题:
1、分析建成区与郊区的关系。 建成区为郊区提供货物和服务,郊区为 建成区提供一些农副产品,以满足城市居民 对蔬菜和副食品的需要。
二、城市功能分区
1、类型:
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 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城市绿地、 特殊功能区等。
居住区
1.地位: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也是城市中最 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2.分化过程
工业革命前;居住区与工业区混杂在一起 工业革命后;工厂集中,住宅相互聚拢 3.发展趋势 ⑴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居住区和低级居住区。 ⑵在位置上,出现了高级居住区和低级居住区背向 发展的状况。同时,低级居住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联 系,高级居住区则与文化区相联系。在一些特大城 市,兴建了卫星城。 注意:工业和交通的发展是形成居住区的主要原因, 它也是推动居住区分化的重要原因。

8、巴洛克与古典主义

8、巴洛克与古典主义

建 于 1597-1603 年 的 罗 马 St Susanna教堂。Gesu教堂还 只是用了壁柱,这里则表现得 更清楚。(建筑师:玛丹那 Maderna)
St Vincezo-Anastasio教堂(1646年)。三重柱子的华丽装饰出现了,而且根 根都在墙外面。Tempietto庙类型的文艺复兴初期的简洁含蓄,现在已经完全没 有了。
巴洛克与古典主义
巴洛克建筑
•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 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 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 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 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 术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穹顶

桑加罗去世后,1547年教皇保罗三世任命已经72岁 的米开朗基罗(1475-1564)为主设计师,倔强 • 作为壁画家花了“非我本愿,而是为了上帝的荣誉,为了 纪念圣彼得,为了拯救我苦难的灵魂。”
米开朗基罗
• 拆除了拉斐尔、桑加罗的改建工程,恢复了布拉曼特 的设计布局,但加大了穹顶,并设计了高达30米贯穿 楼层的巨大壁柱,使穹顶更加气势恢弘,这成为文艺 复兴时期建筑艺术最为辉煌的巅峰之作。 • 米开朗基罗无所顾忌的建筑创造,既终结了文艺复兴 时代又开启了巴洛克时代。 • 没等到穹顶完工,于1564年以89岁高龄去世,随后工 程停工了24年。 • 1580年,继任者完成了穹顶。
圣彼得大教堂
• 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 Cathedral)。前后建筑的时 间120年(1506-1626),几乎跨过了文艺复兴到巴洛克前期的 全部时间。 • 集中了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前后主持工程者的名单: 布拉曼特( 1444 -1514) 拉斐尔(1483~1520 ) 帕鲁齐(Peruzzi)(1534年负责) 小桑加洛(1485-1546,1536年主持) 米开朗基罗(1475-1564,) 维尼奥拉(1507-1573,1564设计四角的小穹顶) C.玛丹那(Maderna1556-1629,加建入口三跨巴西利卡) 贝尼尼(1598-1680)

城市空间结构_课件

城市空间结构_课件

市 最贵。从市中心延伸出的主要公路两旁和公路交
功 会处通达度相对较高,租金较贵。
能 历史原因:原有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在的
分 功能区现状。
区 社会原因:收入差异、知名度、种族和宗教。
的 行政因素:政府引导或划分不同的功能区。
因 自然因素:土地的面积与形状、地形起伏程度
素 与坡度大小、水文和气象条件等。
株洲城市的发展
火车 拉来 的城 市
扬州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给该地区 城市的分布和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分析济宁、扬州的发展与京杭运河关系?
京杭运河的开凿通航和我国南北贸易活动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等 运河城市得到充分发展;京杭远河淤塞,海上运输发展和京沪铁路的 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而京沪铁路沿线和沿海城市迅速 发展。
工业用地
工业区

土 地
政府机关与
市政与公
功 能
利 公共用地
共服务区


交通用地
交通和仓储区

休憩及绿 化用地
风景游览与 城市绿地区
3、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 住宅区 ⑴用地面积: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占城市用地的40﹪~60﹪;
⑵在位置上出现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的状况。 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1、城市功能分区划分: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 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 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 能区等
2、城市功能分区成因:同聚类集经形济成活了动功在能空区间上的高度
商业区 3、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住宅区
工业区
二、城市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与空间结构
商业用地

第8讲:城市空间结构古典模型

第8讲:城市空间结构古典模型

对城市内部居住迁移的解释的不同: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作用主体 外来人口迁入内城 富人的郊区迁居 继续机制 生物学过程 (侵入、迁移) 空房连锁过程
城市功能说与多核心模型
• 美国地理学者哈里斯和乌尔曼于1945年提出 • 核心--除CBD为大城市的中心外还有支配一定 地域的其他中心的存在 • 中心(核)的形成与地域分化的原因是以下四方 面相互作用及其组合的结果: 1,某些活动需要专门性的便利 2,同类活动因集聚效果而集中 3,不同类活动之间可能产生利益冲突 4,某些活动负担不起理想区位的高地价
高 级 住 宅 区 的 扇 形 扩 展
1.中心商务区 2.批发、轻工业区 3.低级住宅区 4.中级住宅区 5.高级住宅区
图 城市空间的扇形模型
扇形模式与同心圆模式的异同: 扇形模式与同心圆模式的异同
前者只对居住用地的分析,后者对城市全域土地利用分析 二者的相互关系:前者未全面否定后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 辅补充。
3、工人阶级住宅区 工人阶级住宅区: 工人阶级住宅区
-有面积比较大的工厂分布,产业工人的住宅区 -离工作地点和市中心商业区近而省钱、便利 -工人主要是从过渡地点迁移而来(向心性离心力)
中产阶级居住区: 4、中产阶级居住区: -中产阶级、白领阶层的独户住宅 -从工人阶级中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及原来的中产阶级从前3 个地点迁移而来(离心力) 5、高级或通勤人士住宅区:
家 庭 生 命 周 期 模 型
• 混合居住地带内部居住分化主要依单位属性
–实行单位建房、单位分房的住房制度,如工业类的单 位自然形成以工人为主的居住区,而文教卫生类单位 形成以知识分子为主的居住区
城市近郊新居住地带
• 80年代后在建成区周围新建的、以居住区 形式而非单位形式为主进行开发的新兴居 住地区 • 居民就业地与居住地的分离化 • 明显的社会阶层分化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混合居住地带内部居住分化主要依单位 Nhomakorabea性–实行单位建房、单位分房的住房制度,如工业类的单 位自然形成以工人为主的居住区,而文教卫生类单位 形成以知识分子为主的居住区
城市近郊新居住地带
• 80年代后在建成区周围新建的、以居住区 形式而非单位形式为主进行开发的新兴居 住地区 • 居民就业地与居住地的分离化 • 明显的社会阶层分化现象
侵入侵入-演替说与同心圆模型
• 芝加哥学派、侵入-演替说、同心圆学说、同心 圆模型、伯吉斯模型 • 生物竞争、新陈代谢等生态学观点在城市社会研 究中的应用 • 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伯吉斯 (E.W.Burgess)在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急剧城 市化背景下的芝加哥市进行实证研究后提出
• 城市人口流动的最基本力量:向心、离心 外来人口--向心 已有人口--离心 向心在前,离心在后 • 主要动力:向心。首先是有外来人口的侵入(迁 入),其后则是在新陈代谢与相互作用下的一系列 连锁反应,如迁移、离心、隔离 • 其他力量:专门化、隔离、向心性离心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 各种力量的作用过程:侵入、演替(迁移) • 核心--新陈代谢、相互作用
居住空间的三个地带 :
–旧城区的旧居住地带 –以单位社区为主要特征的混合居住地带 –郊区的新居住地带
旧城区混合居住地带
• 旧建成区的住宅 • 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差
–建筑以低层住宅为主,年久失修,拥挤不堪、配套设 施较差,建筑密度很高,各种用地混合严重
• 居民不愿迁往郊区居住
–该地带的居住人口以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为多。由 于上、下班方便,并且可利用市中心的各种生活服务 设施。
• 大规模旧城改造
–居住用地的缩小和商业、服务业用地的增加,以及建 筑的高层化和利用上的多功能化等方面
单位社区型混合居住地带
• 解放后30多年间以单位的空间形式建设起来的居 住地区,改革开放前城市地域扩展的主要部分 • 居住环境较好
–住宅建筑大多为4~6层的中层单元式住宅,配套设施 较齐全、居住环境较好
空间结果: 空间结果:5个同心圆地带
1、中心商务区: 中心商务区
-城市的中心是商业与社会活动会聚之处 -外来人口(农民)进城后多居住在市中心商务区附近,以 便找到工作(向心力)
2、过渡地带: 过渡地带:
-围绕中心商务区的旧住宅为主,与小型工厂、批发商业及 一些仓库混杂在一起。 -随中心商务区的不断扩大而成为过渡地带(演替力) -新来移民(外来人口)的聚居区(向心力、侵入) -有黑人居住区、唐人街、犹太人聚居区(隔离力) -内城所指之处,近年绅士化发生的地方
多核心模型的空间结构: 多核心模型的空间结构:
1、中心商务区。不一定在城市的几何中心 2、批发和轻工业区。城市型工业向心布局 6、重工业区。城市边缘地带分布 3、低级住宅区。靠近市中心 4、中级住宅区。离市中心和工厂较远 5、高级住宅区。离市中心和工业区最远 7、卫星商业区(副都心。副中心)。靠近中、高级住宅区 8、近郊住宅区。在住宅扇面内 9、近郊工业区。在工业扇面内 补充:越是大城市核心就越多,并且核越专门化。
1)居住空间的概念
• 以居住用地为主的物质实体空间
住宅区位、住宅式样、住宅景观等外部特征
• 以居住社区为主的功能空间
住宅所有、居住主体、以居住为基础的社会 交往与地位等象征性特征
2)居住分化
• 历史时期城市内部人口的等级居住
–中世纪欧洲城市以权力与社会等级而分区 –近代以前日本城市中,皇族和武士阶层居住 在城内,而平民居住在城外 –中国清代北京城的种族等级十分严明 ,按 等级划定地域居住
对城市内部居住迁移的解释的不同: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作用主体 外来人口迁入内城 富人的郊区迁居 继续机制 生物学过程 (侵入、迁移) 空房连锁过程
城市功能说与多核心模型
• 美国地理学者哈里斯和乌尔曼于1945年提出 • 核心--除CBD为大城市的中心外还有支配一定 地域的其他中心的存在 • 中心(核)的形成与地域分化的原因是以下四方 面相互作用及其组合的结果: 1,某些活动需要专门性的便利 2,同类活动因集聚效果而集中 3,不同类活动之间可能产生利益冲突 4,某些活动负担不起理想区位的高地价
• 第五阶段:孩子离家
– 对居住空间的要求随之变小,但由于对近邻的眷恋和 地域归属感等,许多家庭往往不移动住宅。
• 第六阶段:进入晚年
– 或与子女同居,或进入老年人专用设施。
空间结果:三大地带
内带---年轻阶层内城 中间带--高龄和中年层家庭 外带---年轻后期和中年早期年龄层
生命周期模式:
家庭生命周期变化→→家庭地位的同心圆结构
侵入侵入-演替说与同心圆模型
城 市 区 域 的 同 心 圆 模 型
新 同 心 圆 结 构 模 型
过滤说与扇形模型
• 过滤说隐含于霍伊特(Homer. Hoyt) 1939年提出的城市空间结构的扇形模型 扇形模型之特点: 1,根据142个城市的地价空间分布的考察而 得出,更符合实际城市的情况; 2,考虑了放射状城市交通的影响; 3,基于地价和土地利用,对城市内部居住 分化有较好的说明; 4,城市居住地域结构的扇状由富人居住所 决定。
• 第三阶段:第一个孩子出生以后
– 对居住空间和居住环境的要求大大增加,而可达性变为 次要因素,但由于家庭收入的限制,一般迁向市中心周 围地区居住。属于住宅调整期。
• 第四阶段:孩子上中学后
– 对各种社会设施特别是学校的可达性变为最重要的方 面,并且住宅的大小也十分重要,因家庭收入此时达 到顶点,迁向郊区的高级居住区居住。
3、工人阶级住宅区 工人阶级住宅区: 工人阶级住宅区
-有面积比较大的工厂分布,产业工人的住宅区 -离工作地点和市中心商业区近而省钱、便利 -工人主要是从过渡地点迁移而来(向心性离心力)
中产阶级居住区: 4、中产阶级居住区: -中产阶级、白领阶层的独户住宅 -从工人阶级中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及原来的中产阶级从前3 个地点迁移而来(离心力) 5、高级或通勤人士住宅区:
家 庭 生 命 周 期 模 型
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
1、中心商务区 2、批发和轻工业地带。工业扇面 3、低收入住宅区:在1和2的周围、工业扇面和住宅扇面交
汇处
4、中收入住宅区:在2、3的反方向、住宅扇面 5、高收入住宅区:在2、3的反方向、住宅扇面 总趋势---穷人在内,富人在外
(与同心圆模式相同,是同心圆的变种)
扇 形 模 型 提 出 的 原 型
3)居住郊区化
• 城市地域中人口从市中心区迁向郊区居住 的过程 • 研究指标:人口及增减率、人口结构、家 庭类型及结构等 • 研究方法:通过中心市和郊区的历史比较 • 形成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政治原 因等 • 研究案例:北京等 • 中外比较
北京居住(人口)郊区化示意图
中国大城市郊区化的机制分析
-别墅式的低密度住宅区 -私人汽车通勤 -从前4个地点迁移人类(离心力)
总趋势----穷人向内, 总趋势----穷人向内,富人向外 ----穷人向内
评价--最大的贡献在于方法论的启示 评价
1、动态研究城市 2、实证研究方法,注重社会调查 3、对城市的社会认识 注重精神、生活环境的研究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应当千方百计去体现‘社 会关系的总和” 4、同心圆模式的启示 土地利用的同心圆。社会主义城市规划下土地 合理利用的结果是大致为同心圆,资本主义城市是地 价和经济规律的作用。 5、地图化的作用 6,模式化的作用
主要分析结果: 主要分析结果:
1,高地价地区位于城市一侧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扇形 范围内。并且,从市中心向外放射状沿伸在一定的扇 形内。 2,低地价地区也在某一侧或一定扇面内从中心部向外 沿伸,扇形内地价不随向外而上涨。→→÷扇形模式 3,高地价地区的依动也沿一定扇面扩大。也就是说, 城市的某一扇形方向的性格一旦决定,随城市成长扇 形向外扩大后其性格也不发生变化
侵入演替说的不足: 侵入演替说的不足
1,忽视人口群体的差异性。忽略人类除生物学 属性以外的文化属性等。 2,忽略城市地域的不均质性 3,未考虑城市交通的作用 4,普遍性的质疑 同心圆模型之变种: 同心圆模型之变种 1,迪更森的三地带结构模式:中央地带、中间 地带、外部地带 2,田边健一的新同心圆结构模式:过渡地带划 分为2个地带。日本城市混合性特点。
• 郊区化的基本动力: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 度 • 人口外迁的引爆:住房体制改革和危旧房 改造 • 郊区化的瓶颈: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 郊区化的保障:国内外的大量投资、城市 规划与政策等
中 国 城 市 郊 区 化 机 制 图
中西方郊区化比较
4)中国城市居住空间
居住分化:
• 改革开放前:不明显 • 改革开放后:日渐显化
多核心模型的不足: 多核心模型的不足: 不足
1,没有考察多核心之间的等级关系和职能关系 2,仅为一例,一般性差。
三大古典模式的辩证理解: 三大古典模式的辩证理解: 辩证理解
三者的关系:不对立,[扇形]和[多核心]以[同 心圆]为基本。 不同城市有不同原理,也可能三个原理同时作用;同 一城市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原理。 三种空间成分是城市地域结构组合的基本因素 城市因子生态结构的分解:[同心圆]、[扇形]和 [局部集中]的三成分
家庭生命周期说
• 城市居住空间是由于家庭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而引 起的居住需求变化所导致的学说。 • 不同类型的家庭对住宅有着不同的需求,即使是同 一个家庭,如果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对住宅有不 同的要求。 • 随一个家庭从没有小孩到有了小孩、从小孩上学到 孩子长大成家并分居,对住房的需求会不断发生变 化,从而在城市地域上表现为一系列的迁居过程, 形成着独特的城市居住空间结构。
城市形态与结构
………………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城市工业空间结构 城市居住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古典模型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理论 城市商业空间结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