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现代诗二首》的内容,能够朗读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现代诗二首》的内容和意境。
2.掌握诗歌的朗读和体会方法。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包含《现代诗二首》内容及相关图片的课件。
2.角色扮演:老师准备好角色扮演《现代诗二首》中的诗人,增加趣味性。
3.评价表:准备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评价的评价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唤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学习《现代诗二首》(10分钟)1.老师朗读《现代诗二首》,学生跟读。
2.老师讲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分组朗读(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分角色朗读《现代诗二首》。
2.每组朗读完后,进行互评,评选出最佳表现的小组。
四、角色扮演(15分钟)老师扮演诗人,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五、情景表演(20分钟)学生自行分组,根据诗歌内容进行情景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六、诗歌赏析(10分钟)带领学生共同赏析《现代诗二首》,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评价表,对学生的朗读表现、情景表演和诗歌赏析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课堂延伸1.带领学生进行相关创作,让学生创作自己的现代诗。
2.组织学生参观相关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让学生继续深入了解《现代诗二首》中的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八、教学反思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优缺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次课程设计的详绽内容,希望能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3. 现代诗二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由两首现代诗组成,分别是朱自清的《春》和冰心的《小桔灯》。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一个小女孩的可爱形象,通过诗人的笔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
本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但对于现代诗的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词句,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学生对于春天的美好和小女孩的可爱形象有一定的认知,有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品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欣赏现代诗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词句,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鉴赏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诗人简介、图片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现代诗材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3.录音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提高朗读水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诗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

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的“巧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现代诗,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最前面有一段#教案#导语,通过#教案#导语我们就知道学习这两首诗歌的方法了。
谁来给我们读读。
(学生个别读) 2.这段#教案#导语中你提取出了哪些方法?板书: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
3.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读读两首诗,我们先读第一首《秋晚的江上》。
二、学习第一首。
(一)读出节奏 1.出示《秋晚的江上》,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指名朗读) 教学提示: ①正音,尽(jǐn)管、芦苇(wěi)。
②用诗和句子的不同排版对比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现代诗歌分行的特点,并通过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2.齐读诗歌。
(二)想象画面 1.多美的朗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此时此刻正在江边欣赏着这幅美景,再仔细瞧瞧,这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呀? 教学提示: ①学生自读中发现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老师板画江上、芦苇、鸟儿。
②学生借助教具“太阳”板贴,尝试结合诗歌意思将斜阳放在画面的适当之处。
学生在板贴中,感受斜阳渐渐西沉,时间缓缓推移。
2.想象画面,读出诗歌的意境。
(三)感悟巧思 1.有人说,一首好诗一定有诗人巧妙的构思,从古至今,诗都很强调构思,这首诗中你发现诗人的巧思了吗? 教学提示: ①感悟“驮”字的巧思。
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这本来是大自然中最平常不过的景象,可是作者却说它是驮着斜阳回去,把原本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诗人的巧思。
②感悟“掉”字的巧思。
夕阳洒在江面上,这是大自然中平常的景象,在诗人笔下,这一切似乎是鸟儿带来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现代诗二首》,让学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和意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理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感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现代诗二首》•《竹枝》•《青年人》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现代诗二首》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意象和隐喻表达。
•表达和分享对现代诗的个人感悟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1.课件PPT:包含《竹枝》和《青年人》的诗歌全文、诗歌背景介绍和分析等内容。
2.相关诗歌解读资料。
3.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音乐或视频等形式营造诗歌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世界。
2. 学习《竹枝》(20分钟)1.播放《竹枝》音频,让学生听诗歌朗读。
2.老师简要介绍《竹枝》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初步了解。
3.教师逐句解读诗歌,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4.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竹枝》的理解和感悟。
3. 学习《青年人》(20分钟)1.播放《青年人》音频,让学生聆听诗歌朗读。
2.老师介绍《青年人》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3.逐句解读《青年人》的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抽象意象和隐喻。
4.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对《青年人》的感悟和体验。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老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现代诗的表现手法和意境表达。
2.开展诗歌创作或朗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和美感。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阅读相关现代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现代诗二首》,让学生认识到诗歌是一种情感表达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形式,培养了学生对现代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秋天的雨》和《草原》,感受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材中的两首诗都具有鲜明的季节特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草原的辽阔。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欣赏到美丽的画面,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并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诗歌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现代诗与古诗词在表达方式和形式上有所不同,学生可能对现代诗的特点和魅力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美,理解诗人的情感,并总结出现代诗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感受现代诗的特点,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培养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2.难点:体会现代诗的特点,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的美。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3.朗读法:鼓励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诗歌表达情感的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秋天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朗读。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诗句,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解释。
通过朗读和解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原文及教案【原文】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本诗作者刘大白。
花牛歌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__________本诗作者徐志摩。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
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归巢驮着斜阳头白芦苇妆成一瞬红颜5.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第3课现代诗二首《花牛歌》教案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在引导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过于依赖同伴,自己的思考不够深入。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个别指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所不同。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计划在课后对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以《雨巷》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的雨巷”为例,让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韵律美,学会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学难点
-理解并体会现代诗歌的抽象意境,对诗歌中的隐喻、象征等手法进行深入分析。
-将所学的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表达。
-对比分析两首诗歌,挖掘其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学习《花牛歌》和《雨巷》这两首诗歌。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现代诗歌的抽象意境,部分学生仍然感到难以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内涵,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体验,帮助学生感悟诗歌的深层意义。
第3课现代诗二首《花牛歌》教案
一、教学内容
《花牛歌》为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诗歌”第3课的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徐志摩的现代诗《花牛歌》和陈敬容的现代诗《雨巷》。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形式美、韵律美及意境美。具体内容包括: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优秀教案

3现代诗二首(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巢、苇”等6个生字。
2.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等6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重点)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难点)【教具准备】配套小学课件资源板书设计3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归巢的鸟斜阳美景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白色的芦苇课后反思成功之处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
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虽然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
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
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了一定的情感。
围绕诗歌的中心,让孩子对各种新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
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变现得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了效率不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3*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巢、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通过抓关键词语,体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通过抓关键词语,体会诗歌的内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这一课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包含《再别康桥》和《乡愁》两首现代诗。
这两首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它们分别描绘了诗人对康桥的留恋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现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同时,这节课还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诗歌有一定的接触和认识。
但在阅读现代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美,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讨论和感悟,学会欣赏现代诗,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故乡的热爱,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难点:学会欣赏现代诗,提高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营造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中。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欣赏法: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文本、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现代诗二首》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抄写。
3.音频: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康桥和乡愁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然后简要介绍徐志摩和余光中两位诗人,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两首诗,学生跟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接着,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意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课《现代诗二首》。
这两首诗分别是《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
《秋晚的江上》描绘了秋日傍晚江边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花牛歌》则通过描绘花牛在草地上的生活,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会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通过观察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歌的意境;通过小组合作,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1. 诗歌的理解:四年级的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接触较少,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诗歌的表现: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观察、想象等方式,将诗歌的美感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PPT课件。
2.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秋日晚霞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理解诗歌: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欣赏诗歌:通过观察插图、发挥想象,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的美感。
5. 朗读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展示,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6.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7.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8.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本课选编了两⾸现代诗,它们均寄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诗⼈的某种情感。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课⽂原⽂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的芦苇, 也妆成⼀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刘⼤⽩。
花⽜歌 花⽜在草地⾥坐, 压扁了⼀穗剪秋罗。
花⽜在草地⾥眠, ⽩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在草地⾥⾛, ⼩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在草地⾥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的青峰。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教案1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律美,引导学⽣感受对⼤⾃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多媒体⾳乐、画⾯营造氛围,让学⽣独⽴思考、独⾃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进⾏爱⼤⾃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内容。
难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教学过程: ⼀、谈话导⼊ ⽤⼀幅画导⼊:⼣阳西下,照红了江⾯,晚归的鸟⼉低飞在江⾯之上,引起学⽣思索。
这样美得景⾊,我们现代的诗⼈刘⼤⽩会⽤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3 现代诗二首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说一说自己学过的关于秋的诗句。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学习生字,黑板出示生字。
1.指名学生读生字(拼音+组词)。
2.学生带读。
3.重难点字指导:4.学生齐读三、检查预习情况,初读课文。
1.指名(2-3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同学给予纠正。
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听课文示范朗读,边听边纠正自己的读音。
3.朗读竞赛。
做到每个同学都熟读课文,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1.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
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3.欣赏古诗《花牛歌》。
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五、指导朗读,感受诗情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
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4.生谈自己的发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word版教案

3*现代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巢、苇”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3.感知诗歌的表达形式,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教学难点1.赏析重点诗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2.感知诗歌的表达形式,仿写诗歌。
教学策略认写字词本课要求认识6个生字。
第一首诗中有2个生字:“巢”和“苇”。
“巢”字可组成词语“鸟巢”,“苇”字可组成词语“芦苇”,然后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两个字的字义。
另外,“巢”字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第二首诗中有4个生字。
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口诀记忆字形。
“罗”字可用“夕阳西下”来记忆;“眠”字可用“眼(目)中有民众”来记忆;“霸”字可用“改革风雨路,日月不停歇”来记忆;“占”字可用“一口咬掉上下边”来记忆。
“霸、占”的教学,也可以组成词语“霸占”识记、理解。
朗读指导这两首诗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教学中,要将朗读贯穿诗歌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边读边想象,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再引导学生读出轻重缓急的变化。
《秋晚的江上》中“尽管是倦了”可读得低沉轻柔些,表现出疲倦之感;“双翅一翻”语速可读得稍快些,体现归鸟动作的利落;读“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时,声音可稍高一些,语速可稍快一些,表现出诗人见到夕阳映红芦苇的惊奇、喜悦。
《花牛歌》中“压扁了一穗剪秋罗”可读得稍重些、慢些,表现花牛的沉重,以及花牛压扁剪秋罗的些许惋惜;“小尾巴甩得滴溜溜”可读得轻快、俏皮些,表现出花牛的顽皮、悠闲。
阅读理解《秋晚的江上》描写了秋江傍晚,余晖浸染的绚丽美景。
《花牛歌》则描绘了一幅花牛在草地上闲暇惬意的生活图景。
两位诗人通过优美的文字、独特的意境,带给我们生动的画面和美的感受。
教学《秋晚的江上》时,可先让学生找找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说说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然后想象归鸟、日落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
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诗二首》的基本内容和作者背景。
2.学会欣赏现代诗歌,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现代诗二首》的文学意义和艺术特色。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进行诗歌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学难点:•理解现代诗歌的抽象意义和隐含内容。
•解读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进行合适的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现代诗二首》的诗歌原文。
2.准备背景知识,介绍诗歌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讲解重点。
4.提前准备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简短的介绍,引起学生对于现代诗的兴趣。
2. 学习《诗1》(15分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学习《诗2》(15分钟)•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分析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4. 总结归纳(10分钟)•整理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导入(5分钟)•复习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导入新的学习内容。
2. 分组讨论(20分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隐含意义和情感表达。
•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给全班。
3. 诗歌赏析(15分钟)•聆听学生的朗读,评价表现并给予指导。
•对比两首诗歌,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多样性和个性化表达。
4. 课堂总结(10分钟)•总结诗歌的特点和学习收获。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并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教学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提高,对现代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欣赏。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下次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与思辨能力培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内容《现代诗二首》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本课包括两首现代诗歌。
第一首《我爱这土地》是艾青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意和对和平的渴望;第二首《走,植树去》是李瑛所作,通过植树活动展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绿化家园的美好愿景。
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现代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爱国情怀和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学生能够感受现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和环保意识,培养对自然和祖国的热爱。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情感。
2. 把握现代诗歌的韵律特点和审美风格。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包含两首诗歌的朗读音频、图片资料和相关背景介绍。
2. 学生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播放诗歌朗诵录音,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 介绍两首诗歌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3. 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两首诗歌,标记生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4. 诗歌解析- 讲解诗歌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5. 情感体验- 通过集体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
6. 诗歌鉴赏- 分析两首诗歌的韵律特点和审美风格。
7. 总结提升- 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8. 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两首诗歌的标题、作者、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
通过清晰的布局和合理的色彩搭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作业设计1. 必做题- 背诵两首诗歌。
2. 选做题- 选择一首诗歌,绘制一幅与之情感相符合的图画。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培养学生欣赏现代诗的能力。
2.能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能按要求背诵本课文。
二、教学重点1.理解《现代诗二首》的诗歌内容及意义。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理解现代诗的抽象表达方式。
2.能够准确把握《现代诗二首》的内涵。
四、教学准备1.课文《现代诗二首》。
2.课堂录音设备。
3.老师准备好的课堂教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展示多种现代诗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2.呈现:逐句呈现《现代诗二首》,带领学生朗读,理解诗歌内容。
3.解读:解释诗句中涵义较深的部分,引导学生理解现代诗的表达方式。
4.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整首诗,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讨论: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诗歌内容,分享对于现代诗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回想上节课内容,做相关问题复习。
2.背诵:要求学生背诵部分课文,检查学生的背诵程度。
3.理解: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内容,培养其对现代诗的理解能力。
4.表演:让学生分组表演《现代诗二首》,展示不同角度解读诗歌的方法。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现代诗的独特之处。
六、板书设计•现代诗的特点•《现代诗二首》诗名及内容总结七、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现代诗二首》。
2.完成针对课文的相关练习。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待加强。
下节课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更多形式的课堂活动,深化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
以上为本次课程教案内容,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教材包含了二首现代诗歌,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学会欣赏和理解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四年级的学生对现代诗歌的了解相对较少,他们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他们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诗歌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跟读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课堂开始后,我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然后,我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告诉学生我们将要学习两首现代诗歌。
2. 呈现(10分钟)我将展示诗歌的课件,让学生跟随我一起朗读诗歌。
在朗读过程中,我会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朗读完毕后,我会逐句解释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3. 操练(10分钟)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讨论。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 第3课现代诗二首

3*现代诗二首《现代诗二首》是一篇略读课文,由《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两首新诗组成。
《秋晚的江上》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歌描绘了诗人在秋天黄昏时所看到的美景:疲倦归巢的鸟儿,西沉的斜阳,白花花的芦苇。
诗人将静态的景物动态化,将景物人格化,为画面注入奇特的想象力,构造了一幅静谧、绚丽、和谐的画面,流露出诗人积极、愉悦的情趣。
诗歌分两节。
第1节中“归鸟”与“斜阳”构成了一幅晚归图。
“驮着”将“倦鸟”和“斜阳”联系在一起,既赋予画面动感,又让画面充满情意,给人以想象空间。
诗的第2节是第1节的发展,“归鸟翻翅,斜阳落江”画面充满动感,极富想象力。
最后两行画面色彩迅速转换,文字间透出生机。
诗的句式长短不一,读起来富有节奏感。
文字简单的勾勒、修辞的妙用、夸张独特的想象构成了这幅秋江晚景图。
《花牛歌》作者为徐志摩,这首诗有四节,每一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诗句一咏三叹、简单明朗、轻快活泼,将草毡中花牛的行动景象呈现得巧妙生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每一节都是一幅画。
这四幅画中,花牛动静皆宜,画面动静交替变换,呈现了一种律动美,展现了花牛的可爱俏皮、悠闲自在。
本课的两幅插图能够帮助学生结合诗歌展开丰富的想象。
《秋晚的江上》的插图是一轮西下的红日、三只归巢的鸟、头白的芦苇,展现了诗歌中所描绘图景,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花牛歌》的插图里有一头坐在草地里的花牛,它闭目小憩,四周是美丽的剪秋罗,有一穗被花牛压扁了,展现了花牛的可爱、顽皮和悠闲。
1.认识本课“巢、苇”等生字,理解诗歌中出现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景物构成的画面并描述。
3.抓住文中富有诗意的表达,品读语言,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自在悠闲。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两首诗,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难点理解两首诗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本课选编了两首现代诗,它们均寄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诗人的某种情感。
《秋晚的江上》锁定秋天黄昏时的江面这一特定地点,描写了归巢的鸟儿在斜阳的烘托下行动的情景,同时附带展现了江边的芦苇在斜阳的映照下颜色的变化。
从诗人的描绘中,我们欣赏到了秋天黄昏江上的美丽画面,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小诗语言简洁,句式活泼,注重了情与景的契合,真正达到了诗画结合、情景交融的境界。
《花牛歌》则以花牛的活动为中心,精心选取了四个场景,写出了花牛不同的行动、态势。
通过作者生动、活泼的描摹,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这首诗用词虽简单却不失韵味,形式上一唱三叹,非常适合朗诵。
现代诗的教学,在小学阶段,首先要注重朗读,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读准节奏、停顿,把握好轻重缓急,从而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和诗人的情感。
其次,要使学生学会品味诗歌语言,通过揣摩形象,感知意味丰厚、韵味独特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蕴。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3.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学会仿写诗歌。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读准节奏,并熟读成诵。
3.把握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自然美景图,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导语: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小到落叶、繁花,大至平原、山野,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本诗作者刘大白。
花牛歌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__________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
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归巢驮着斜阳头白芦苇妆成一瞬红颜5.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6.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每一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二)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节。
2.教师示范,配图配乐朗诵。
3.思考问题:(1)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2)“驮”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4.配图配乐齐读。
(三)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2小节。
2.学生说说这一小节描绘的画面上出现了什么景物?3.学生自主学习,在书中画有关的景物,组内交流后汇报。
4.思考问题:(1)“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2)“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5.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6.指名诵读、赛读。
四、整体感受诗歌内涵1.从诗中描绘的景色中可以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无比欣悦)2.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呢?(观察,感受,描绘,想象)3.过渡: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充满诗意的心,一起感受秋天吧。
闭上眼睛,想象秋天,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呢?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五、激情朗诵,升华情感全班展示朗读、赛读。
师生共同评价,评出“全班朗读奖”。
六、自悟自得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学习感悟。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1.自读感知。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思想上去感受)2.点拨感悟:(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占”“甩”“偷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3)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领悟写法:(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2)生谈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
(结构一致)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
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篇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3.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学会仿写诗歌。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读准节奏,并熟读成诵。
3.把握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自然美景图,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导语: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小到落叶、繁花,大至平原、山野,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
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欣赏过的美丽风景,导入新课。
生1:我最爱的是老家屋后那片贫瘠的田地,因为在一场春雨后,那里竟然冒出了一个个拇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
它们茁壮成长,不经意间,长成了茂盛的竹林,坚强挺立,傲对风雨。
生2:我最喜欢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群山染红,给绿林披上金装。
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将那一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一切显得格外瑰丽。
师:这就是你们眼中的风景,真美啊!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写景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板书: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1)《秋晚的江上》:“秋晚”揭示了时间,“江上”点明了地点,诗题表明本诗描写的是秋天傍晚时江上的画面。
(2)《花牛歌》:“花牛”是诗歌描述的核心,诗歌展现的就是花牛行动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
原名金庆棪(yǎn),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现代诗人、文学史家。
五四运动前,他就开始用白话作诗,是新诗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尝试派代表诗人之一。
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等。
徐志摩(1897—1931)浙江嘉兴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
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2.听音频朗读,读准节奏和停顿,注意诗中描绘的景物。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变色的字。
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会认的字:归巢(cháo) 芦苇(wěi) 剪秋罗(luó) 眠(mián) 霸(bà)占(zhàn)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朗读两首诗歌,注意读出正确的节奏。
提示:《秋晚的江上》用舒缓的语调读,语速较慢,体会斜阳映江的美妙意境。
《花牛歌》用欢快的语调读,语速稍快,读出花牛的调皮、悠闲。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圈画出重点词语,学生先小组交流,教师再重点点拨。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预设:倦鸟驮斜阳,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诗歌的意蕴是丰富的,不能仅通过表面文字去理解。
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想象,把自己置身于那种场景,想象自己就是鸟儿,进而体会“倦”“驮”二字的表达效果。
明确:傍晚时分,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
这时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飞鸟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
在诗人的笔下,黄昏的景色有一股悲哀的美,而这种美正体现在”倦”“驮”二字上。
鸟倦了吗?不可知,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诗人情感的折射。
诗人写鸟倦,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疲惫之感。
而“驮”字,是诗人想象的深化,也更加突出了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是太阳。
这里诗人描写的不仅是倦鸟归巢的景致,更包含诗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妆”的本义——“化妆,妆扮”,然后找出“妆”的本体和客体,进而体会这个字的表达效果。
3.指导词语归类。
◆ABB式:滴溜溜白茫茫香喷喷金灿灿亮晶晶水汪汪黑压压沉甸甸红彤彤火辣辣4.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1)指名学生说说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明确:《秋晚的江上》描写了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江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花牛歌》巧妙、生动地展现了草地里花牛行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改写《秋晚的江上》。
改为五言律诗:倦鸟驮斜阳,归途天苍苍。
哪堪迎风苦,抖翅晖满江。
蒹葭千层浪,向晚秋意凉。
适才寒霜色,忽而倚红妆。
改为现代文:傍晚时分,在外玩耍了一天的鸟儿要回家了。
它们疲倦地飞着,斜阳就好像被它们驮在背上。
鸟儿们翻动双翅,好像把斜阳抖落在江面上。
江岸边白色的芦苇,在一瞬间也被斜阳染成了红色的。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倦鸟归巢,斜阳映江,美不美?花牛酣眠,草丛漫步,美不美?这些都是美的,都是大自然描绘的最美妙的画页。
它们究竟美在哪儿呢?下节课上我们再通过深入探究继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