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CTO下载-《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述
1、2进制、10进制、16进制转换
2、原码、反码、补码
3、8421 BCD码和ASCII码
4、什么是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5、微型计算机的组成框图,简述各部分的功能。
6、衡量微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几个方面?
1.掌握二-十进制的整数和小数的转换;二进制数的运算;无符号数和有符号数的原码、反码及补码表示及运算。
2.掌握微机系统三总线(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控制总线CB)的特点及其方向。
第2章微处理器及其结构
1、8086和80486 CPU内部结构和组成。
2、EFLAGS寄存器的各标志位和主要标志位的作用。
3、存储器为什么要分段?在实地址方式下存储器如何分段?
4、什么是逻辑地址?什么是物理地址?在实模式下,如何求存储器的物理地址?
5、80486微处理器有哪三种工作方式?简述各种工作方式的特点和区别。
6、堆栈的数据结构特点是什么?计算机中为什么要设置堆栈?
7、时钟周期、总线周期和指令周期之间的关系。
8、8086存储器的物理地址空间是多大?80486保护模式的物理地址空间是多大?保护模式虚拟地址空间是多大?
1.掌握8086寻址空间及地址范围;内部结构两大部分(总线接口部件+指令执行部件)。
2.掌握各种寄存器(通用数据寄存器、指令及变址寄存器、段寄存器、指令指针寄存器、标志寄存器)的中文和符号名称、特点、存放内容及用途;掌握标志寄存器各位的用途。
3.掌握8086存储器分段及段的大小;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的概念;8086逻辑地址的构成(段基址+偏移地址);实地址模式下两者之间的关系;访问不同信息区(程序区、数据区、堆栈区)时,段基址和偏移地址分别由谁提供;字符串操作时,源串和目标串的段基址和偏移地址又分别由谁提供。
4.掌握80x86的三种工作模式(实地址模式、保护模式、虚拟8086模式)及各自特点,以及不同模式下的寻址空间。
5.掌握时钟周期、总线周期和指令周期的概念。
第3章指令系统
1、指出指令中源操作数和目标操作数的寻址方式。
2、已知寄存器和存储器的内容,执行指令后求目标寄存器和存储器的值。
3、加减运算后求运算结果和标志寄存器各标志位的值。
4、指令的功能。
5、指令的改错。
1.掌握指令与指令系统的概念。
2.掌握操作数的11种寻址方式,各寻址方式下物理地址和有效地址EA的计算,特别注意不同寻址方式下操作数的默认段寄存器是哪个,以此确定操作数在哪个段中,如基址、变址寻址中。
3.掌握数据传送类指令、算术运算类指令、逻辑运算类指令、控制转移类指令。特别注意掌握各类指令源、目标操作数的约束条件;各种指令执行对标志寄存器各标志位的影响;算术运算类指令运行结果的存放,如乘法指令和除法指令结果的存放;各逻辑运算指令的作用(如屏蔽、置位、某些位求反某些位不变等);条件转移指令中对无符号数和有符号数使用不同的指令;各条件转移指令和循环转移指令的测试条件。
第4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简单程序段的编程
2、分支程序和循环程序阅读
1.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开发和上机步骤。
2.掌握数字表达式和地址表达式;掌握表达式中常用的五类主要运算符,包括算术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关系运算符、分析运算符、合成运算符。
3.掌握各类伪指令,包括变量定义、符号定义、段定义、过程定义伪指令及其他伪指令。特别注意掌握能根据变量定义伪指令画出各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储次序及结构。
4.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掌握三种基本结构,即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的汇编程序设计;掌握汇编子程序设计。能读懂汇编语言源程序,弄清楚每条指令的含义,以及整段汇编程序的作用。
第5章存储器
1.半导体存储器以存取方式如何分类,简述它们各自的特点。
2.半导体存储器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3.存储器扩展设计的三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4.存储芯片中片选信号的产生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5.存储器的扩充。
1.掌握存储器芯片符号的含义,如EPROM中的2764(8K×8b,或8KB),RAM中的6264(8K×8b),主要掌握这两种芯片的特性及扩展时需用到的主要引脚信号。掌握3-8译码器74LS138在存储器扩展中的使用方法;掌握80x86微机系统中存储器芯片的片选信号的三种产生方法:线选法、部分译码法、全译码法。
2.能在给定条件下进行存储器的扩展(包括EPROM和RAM的扩展),能正确画出存储器与CPU系统总线的连接原理图,并能写出各存储器芯片的地址范围,参见教材:例5.4。
第6章中断技术
1.中断的定义。计算机为什么采用中断?
2.中断的请求、识别、判优、嵌套、屏蔽。
3.中断的处理过程。
4.80X86的实地址下的中断向量和中断向量表。
5.80X86中断的结构、类型和优先级。
6.8259A的内部结构,各寄存器的作用。
1.掌握中断的概念。
2.掌握80x86最多可管理的中断与异常类型数(256种);掌握中断向量表的概念、位置和地址范围;掌握中断类型号n与对应的中断向量表的地址V的关系:V=4n,例如,可由中断服务程序的中断向量首字节地址来确定该中断的类型号;掌握中断向量表中4n+0、4n+1单元存放什么?4n+2、4n+3单元又存放什么?掌握80x86的中断源的优先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内部中断、不可屏蔽中断NMI、可屏蔽中断INTR、单步中断),注意INTR允许与否的控制方法(由IF标志控制)。
3.掌握中断控制器8259A的中断请求寄存器IRR、中断服务寄存器ISR、中断屏蔽寄存器IMR的作用。
4.掌握8259A的工作方式,如优先权方式(固定优先权和自动循环优先权)、嵌套方式(完全嵌套和特殊完全嵌套。掌握级联方式时,8259A的主片和从片的嵌套方式设置)、触发方式(电平触发和边沿触发)、总线连接方式(缓冲和非缓冲)。
5.掌握8259A的初始化命令字ICW1-ICW4的格式、作用和初始化编程。
第7章 I/O接口技术
1、输入输出的三种控制方式。
2、8255的工作方式和初始化编程。
3、8254的六种工作方式。
4、8254的初始化编程。
5、根据数据传送方向,串行通信的三种通信方式。
6、异步串行通信的分类和各自的特点。
7、RS-232的电气特性。
8、数据传送速率。
9、8250的结构。
10、DAC0832的结构和三种工作方式。
11、ADC0809的结构和主要引脚的作用。
1.掌握计算机与外设之间数据传送的三种基本控制方式(查询方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以及各方式的特点、适用于何种情况。
2.掌握并行接口8255A的三种工作方式(基本输入/输出方式、单向选通输入/输出方式、双向选通输入/输出方式),以及A、B、C各端口可分别工作于哪种方式;掌握8255A的方式控制字格式及初始化编程(3条指令):见例7.1。
3.掌握定时/计数器8254的6中工作方式的名称、特点及作用,掌握哪些方式仅用硬件启动计数(方式1、5),哪些方式可用软件启动计数(方式0、2、3、4);掌握8254的控制字格式及初始化编程,见例7.6,注意若计数常数为一个字数据,则写入计数常数时需先低字节后高字节写入。
4.掌握串行异步通信的数据格式;掌握RS232C的机械特性:DB9的主要引脚信号;电气特性:EIA电平,采用负逻辑,即用-3—-15V表示逻辑“1”,用+3—+15V表示逻辑“0”;掌握串行通信接口8250在接收时采用16倍于波特率的频率作接收时钟的目的。
5.掌握数/模转换器DAC0832的三种工作方式(直通、单缓冲、双缓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