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BIM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上海中心大厦施工组织bim展示主要内容

上海中心大厦施工组织bim展示主要内容

上海中心大厦施工组织bim展示主要内容一、背景介绍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第二高楼,高度632米,共有128层,建筑面积约为43万平方米。

该项目由上海中心大厦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由美国建筑设计公司Gensler和上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设计。

施工单位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二、施工组织BIM展示的意义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种数字化的建筑模型技术,可以将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信息整合在一起,提高项目效率和质量。

在大型高层建筑项目中,BIM技术可以帮助施工单位更好地管理和协调各个分包商的工作,并且能够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预防控制。

三、施工组织BIM展示的主要内容1. 建模过程施工组织BIM展示首先需要进行3D建模。

该项目采用了Revit软件进行建模,在模型中包含了各个构件的尺寸、位置、材料等信息,并且可以与其他软件进行数据交换。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结构安全性、可施工性以及施工进度等因素,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2. 施工协调BIM技术可以帮助施工单位进行各个分包商的工作协调。

在上海中心大厦项目中,BIM模型可以实时显示各个构件的位置、尺寸以及安装顺序等信息,方便各个分包商进行施工计划的制定和协调。

同时,BIM技术还可以帮助施工单位预防潜在问题,并且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3. 施工进度管理BIM技术可以帮助施工单位进行施工进度管理。

在上海中心大厦项目中,BIM模型可以实时显示各个分包商的进度情况,并且与项目计划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延期或超前情况。

同时,BIM技术还可以帮助施工单位进行资源管理和物流规划,提高项目效率和质量。

4. 安全管理BIM技术可以帮助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管理。

在上海中心大厦项目中,BIM模型可以实时显示各个构件的位置、尺寸以及安装顺序等信息,并且与安全规程进行对比分析,以便预防潜在的安全问题。

同时,BIM技术还可以帮助施工单位进行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提高项目安全性。

上海中心BIM实施标准

上海中心BIM实施标准

上海中心BIM实施标准第一版上海中心BIM工作室2012/9/301. 基础要求--------------------------------------------------------------------------------- 11.1. 一般要求--------------------------------------------------------------------------- 11.2. 工作职责--------------------------------------------------------------------------- 11.3. 软件平台--------------------------------------------------------------------------- 21.4. 资料交换--------------------------------------------------------------------------- 21.5. 文件及文件夹命名格式---------------------------------------------------------------- 41.6. 模型精度分级---------------------------------------------------------------------- 52. 通用共享平台的运作---------------------------------------------------------------------- 82.1. 平台选用和职责分配------------------------------------------------------------------ 82.2. 会议执行流程---------------------------------------------------------------------- 92.3. 报告提交流程----------------------------------------------------------------------- 102.4. 碰撞分析流程和施工模拟分析流程------------------------------------------------------ 112.5. 文件发布流程---------------------------------------------------------------------- 123. 专业要求--------------------------------------------------------------------------------- 133.1. 混凝土结构------------------------------------------------------------------------- 133.2. 钢结构----------------------------------------------------------------------------- 133.3. 外幕墙体系------------------------------------------------------------------------- 1 43.4. 内幕墙体系------------------------------------------------------------------------- 1 53.5. 机电综合--------------------------------------------------------------------------- 153.6. 垂直升降电梯----------------------------------------------------------------------- 163.7. 擦窗机----------------------------------------------------------------------------- 163.8. 装饰工程--------------------------------------------------------------------------- 1 61.基础要求1.1. 一般要求1.1.1 .《上海中心BIM应用实施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制定依照承包合同中相关条款约定——“分包单位应根据总承包方有关BIM模型的要求,创建并维护本分包工程施工阶段的BIM模型,提供BIM数据、电子文档等,确保本分包工程的BIM模型与施工图纸文档一致,并服从总承包方就BIM 模型的管理要求。

上海中心大厦bim展示主要内容

上海中心大厦bim展示主要内容

上海中心大厦bim展示主要内容上海中心大厦BIM展示主要内容一、前言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超高层建筑,是中国目前第一高楼,也是世界第二高楼。

该建筑采用了BIM技术进行设计和施工,成为了国内外建筑领域的一个经典案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上海中心大厦BIM展示的主要内容。

二、BIM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的应用1. BIM技术简介BIM全称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

它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模型的设计和施工方式,可以将建筑物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集成到一个三维模型中,并实现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

2.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在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阶段,BIM技术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建筑结构分析、空间布局优化和能源效率分析。

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数字化分析,可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对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可以提高使用效率和舒适度;通过对能源效率进行分析,可以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

3.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在上海中心大厦的施工阶段,BIM技术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施工过程模拟和质量控制。

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数字化模拟,可以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减少施工风险;通过对质量进行数字化控制,可以提高建筑质量和施工效率。

4. BIM技术在运营阶段的应用在上海中心大厦的运营阶段,BIM技术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

通过对设备进行数字化管理,可以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维护;通过对维修保养进行数字化记录,可以提高维修保养效率和减少维修成本。

三、上海中心大厦BIM展示的主要内容1. 上海中心大厦BIM模型展示上海中心大厦BIM模型展示是本次展览的核心内容之一。

该模型是基于真实数据构建而成,包含了建筑结构、空间布局、设备管理等多个方面信息。

参观者可以通过VR技术进入模型内部进行体验,感受建筑的巨大和复杂。

2. 上海中心大厦BIM技术应用案例展示本次展览还展示了上海中心大厦BIM技术在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的应用案例。

BIM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项目中的应用实践

BIM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项目中的应用实践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我叫赵斌,隶属于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所从事的工作与BIM相关,今天非常荣幸和大家简单分享BIM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现在项目中的实践与应用。

简单介绍这个项目的大致概况。

上海中心大厦地理位置位于陆家嘴金融Z3地块,到了陆家嘴以后大家可以直接的看到旁边是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

当上海中心建成之后将和这两个建筑物形成“品”字型的超高型建筑群,从而形成陆家嘴金融中心制高点的区域。

这个项目的最高高度是632米,路面高度是580米,总共面积接近57万平方米。

这个项目地下有3-5层,可以容纳1700个车位。

从绿色环保的角度考虑,增加了自行车车位空间。

地下1-2层是主题商业,地面是多功能会议中心和下沉式的市民广场。

塔楼部分总共是121层,由下往上分成了九个区段,第一个区段是精品商业;2-6区段是24小时甲A级办公区;7-8区段是超五星级酒店以及精品办公;第9区段是观光平台。

这个项目施工开始时间是2008年10月29日,我们预计的完工时间是2014年12月30日。

这个项目团队当中,建设单位是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还有设计单位,Gensler是做建设,Thornton Tomasetti做的结构,同济大学建设设计研究院负责施工图。

设计管理是现代咨询,投资监理是利比,施工监理是上海建科,上海建工是做这个施工的总方,在项目团队当中由增加了一个环节就是BIM咨询,我们邀请Autodesk公司作为上海中心BIM项目顾问。

为什么上海中心选择BIM的技术?这里面我们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从项目的角度来看,这个项目现在遇到一些挑战,一是项目涉及的学科非常多,分支系统非常复杂。

二是项目建设周期比较长,导致成本控制难度也会比较大。

三是信息量非常庞大,因为参与方众多,这样以来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路径就变得非常复杂,导致我们这个信息的有效传递难度也会慢慢的增大。

四是行业整体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更多技术上的支持保证这个项目的顺利完成。

上海中心大厦的bim施工工艺流程

上海中心大厦的bim施工工艺流程

上海中心大厦的bim施工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上海中心大厦:BIM技术引领的创新施工工艺流程上海中心大厦,这座矗立在中国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的摩天大楼,不仅是亚洲最高的建筑,也是全球第二高的建筑,其建设过程中充分展现了BIM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卓越应用。

BIM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B2层公共大街室内精装修工程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B2层公共大街室内精装修工程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B2层公共大街室内精装修工程中的应用摘要:当今,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本文详述了BIM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B2层公共大街室内精装修工程中的应用。

通过应用发现在异型精装修工程项目中BIM三维技术的应用必要性,能为保证精装修工程的施工工期和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BIM;三维模型;精装修;合模碰撞前言当今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建筑工程信息化的发展现阶段主要表现在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该工程项目相关信息的详尽表述,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和出图性的优点。

BIM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B2层公共大街室内精装修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是一个很典型的工程案例,BIM技术贯穿了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之中,可以认为BIM技术主导了整个工程项目的建成,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阶段。

1 BIM技术在施工前期阶段的应用必要性上海中心大厦B2层公共大街室内精装修工程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花园石桥路和东泰路的下方,建成后的公共大街将连通上海中心大厦(高632m)、环球金融中心大厦(高492m)、金茂大厦(高420m)三座高楼的地下空间,整个公共大街全长350m,面积5000m2,其精装修墙面和顶面采用了GRG和金属铝板、地面采用了环氧水磨石,无论是顶面还是地面再到墙面的整体设计造型为河流造型,墙面和顶面的精装修饰面几乎均为异型曲面。

(图1、图2)1.1本工程有以下特点(1)精装修饰面设计造型为异型造型,采用传统的两维设计模式来指导施工有很大的局限性;(2)施工工序搭接牵扯面复杂,采用传统协调管理模式会带来现场很多的施工矛盾产生;(3)材料用量计算工作量大且不可避免误差,采用传统的人工计算方式带来极大的管理弊病。

上海大厦精装修工程BIM汇报31页

上海大厦精装修工程BIM汇报31页
BIM用于与业主深化方案沟通:
上海中心大厦B标段室内精装修工程
b、二维码的运用
二维码数据采集器
二维码数据采集器:其超强数据采集和先 进的扫描引擎,不仅可以读取传统介质上 正常印刷的、或污损的、或覆有塑料薄膜 的一维/二维条码,还可以轻松读取手机、 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条码;扫描更快速更精 准;内置RFID读写模块,可以快速、精准、 批量读取RFID标签,从而实现,将条码管 理软件及硬件(条码打印机、手持终端、 扫描枪等)与公司现有的ERP系统进行连 接和整合,实现更高效和自动化的企业信 息管理。
a、BIM的运用
BIM模型与现场比对:
BIM异形网络地板模拟
上海中心大厦B标段四区大堂层
BIM模拟及运用-租户门节点-方案一
设计反馈:现场问题——深 化设计——BIM模拟
上海中心大厦B标段四区大堂层
BIM模拟及运用-租户门节点-方案二
设计反馈:现场问题——深 化设计——BIM模拟
上海中心大厦B标段室内精装修工程
• 我们BIM模型1.采用navisworks用于装饰施工工序模拟;2.对多单位施工部位,BIM用 于施工协调、界面划分、方案探讨及碰撞检测;3.BIM配合施工材料统计和下单; 4.BIM用于与业主深化方案沟通;5、BIM算量与材料管控系统相结合等。
• 我们在一开始用BIM软件做模型时,对算量等与施工的结合还存在这一定的问题,后经 摸索在材料垂直运输这一块给施工很大的帮助。对装饰与其他单位的协同方面还有待 加强。
上海中心大厦B标段室内精装修工程
a、BIM的运用
BIM幕墙边天花收口现场照片:
上海中心大厦B标段室内精装修工程
a、BIM的运用
BIM用于施工协调、界面划分、方案探讨:

上海中心大厦利用BIM进行精益化管理的研究改精品PPT课件

上海中心大厦利用BIM进行精益化管理的研究改精品PPT课件

信息及时共享 可实现项目多 目标协同管理
信息有效共享 可实现项目无
缝管理
目前建筑业信息化技 术应用的主要瓶颈是信 息的共享,而BIM技术 为建筑相关信息的及时 、有效、完全共享提供 了可能,为构建信息的 无缝管理平台提供了相 对可靠的手段。
上海中心大厦建运设用发BI展M信有息限技公术司进行精益化管理的研究
四、上海中心大厦信息化技术管理运用模式的选择
4.3 上海中心大厦BIM信息化技术管理模式的分析与选择
功能和效果 BIM应用模式
使用范围
效果
设计单位驱动模式 设计阶段
最小
承包单位驱动模式 设计阶段、施工阶段
较大
建设单位驱动模式 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 最大 阶段、运维阶段
建设单位主导、参建单位
应用程度
五、如何运用BIM技术提升上海中心大厦管理效益
5.1 与传统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效益的对比分析
平均:3.1%
传统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由于信 由于信息不能互用而产生的息不的同严类重型的不成对本称、或者“数信据息互用性不足给建筑业带来的影响
孤岛”现象的存在,导致工程 建设成本较高,而且,因信息 的不对称而造成的损失也是非 常巨大的。
上海中心大厦建运设用发BI展M信有息限技公术司进行精益化管理的研究
形象进度
核心筒:筒内70层埋件验收合格。
巨型柱:33节巨柱吊装焊接完成。 外围钢梁:筒外钢梁59层吊装基本完 成,60层吊装完成60%。 压型钢板:53、54层分别完成80%。 50%,52层压型板基本完成。
内幕墙埋件:验收至50层。 外幕墙埋件:验收至35层。 擦窗机埋件:验收至36层。
管理问题
理论方法
解决方案
上海中心大厦建运设用发BI展M信有息限技公术司进行精益化管理的研究

全面解读!上海中心大厦设计应用

全面解读!上海中心大厦设计应用

全面解读!上海中心大厦设计应用上海中心大厦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核心地块,银城南路以北、银城中路以东、花园石桥路以南、东泰路以西,紧邻金茂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目前中国的最高楼及上海最高楼。

基地面积30370m2,总建筑面积约57.4万m2。

建筑高度580m,塔冠最高点为632m。

建筑由地下5层、地上可使用楼层121层(含设备层128层)组成。

建筑由下至上竖向分成10个区,包括5层地下室、1个裙房商业区、5个办公区、2个酒店及精品办公区、1个观光区。

除地下室外,每个区被2层完整的设备、避难层分开。

高大中庭空调通风系统中庭的相关技术要求:所有中庭均为人员活动区,需要保证底部人员活动区的基本舒适性;在人员活动区以上的大部分空间可以不考虑温湿度需求;需要防止外幕墙结露;供暖季应尽量减少室内高大空间的温度梯度;中庭需要考虑排烟系统确保人员安全。

中庭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夏季工况:A.中庭底部外侧周边区风机盘管系统;运行时,优先使用系统C;B.中庭底部内侧设置的全空气空调系统;C.本区办公室排风首先排入中庭(对中庭进行降温),再经热回收新风;机组后排至室外的溢风系统。

冬季工况:A.中庭底部外侧周边区风机盘管系统;B.中庭底部内侧设置的全空气空调系统;D.中庭底部设置的地板辐射热水供暖系统;E.中庭外幕墙设置的翅片散热器加热系统。

中庭翅片散热器的应用:目的:对外幕墙表面加热,保证外幕墙的内表面不会结露;阻断冷空气的下沉,减小室内空气对流,减弱中庭室内的温度分层现象。

外幕墙典型构造示意翅片散热器系统平面布置示意技术难点:沿外幕墙安装,由于外形的限制,使用双管系统对美观影响比较大,因此最终使用了单管串联的系统形式,单管串联长度达到100m,因此流量大,管路粗;要确保系统前后端的散热基本均匀;散热量要求600W/米。

前端水温比较高,适当减少散热器片数;后端水温降低,增加散热器片数。

物理模型:数学模型: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空气为理想气体,且不可压缩;不考虑渗透风的影响;对流方程采用耦合求解;考虑重力和浮升力的影响;夏季工况打开太阳辐射模型。

BIM虚拟技术在“上海中心”案例分析

BIM虚拟技术在“上海中心”案例分析

图说:虚拟“上海中心”中的玻璃幕墙。

上海中心供图图说:虚拟“上海中心”中的钢结构节点。

上海中心供图图说:虚拟“上海中心”呈现的楼层疏散救援点。

上海中心供图【新民网·独家报道】经过6年的建设,世界第四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将于今年年中正式投入运营。

从设计、施工、管理,这一“超级工程”无时无刻不在向业主方和施工方发出巨大挑战。

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今天(1月20日)前往这座即将竣工的超高层建筑,只为探寻另一栋虚拟的“上海中心”。

一份0元的跨国协议上海中心大厦体量庞大,工程信息海量复杂,仅图纸数量就超过15万张,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无疑将会史无前例。

项目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葛清告诉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如果依靠传统的“角尺加图纸”建筑工程模式,设计公司出图纸,各建筑单位照图施工。

但在现实情况中,设计师往往缺少现场经验,造成一些方案本身就有“硬伤”,造成频频返工。

另一方面,一旦遇到问题,各建筑单位也会相互扯皮,找不到真正的解决方法。

2008年,经过多次论证,业主方决定将BIM(建筑信息模型)引入上海中心大厦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并首次在项目承发包过程中,在合同条款中加入BIM技术要求来约束承包商必须在项目中应用BIM技术。

在当时,项目尚处在方案阶段,而国内建筑行业对BIM缺乏认识,更无超高层项目案例可循。

2010年5月,上海中心大厦与全球最大的BIM软件开发者美国欧特克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价格为零元的“双赢”协议,欧特克公司为“上海中心”提供BIM技术咨询和软件,“上海中心”提供示范性的使用经验,帮助欧特克进行市场推广。

传统的建筑工程行业与新兴的信息技术结合,一开始让很多参建单位很不适应,总有一些质疑甚至反对的声音。

不过6年的实践证明,BIM技术已经从一个简单的电脑软件,演变为了“上海中心”业主方和施工方自下而上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施工之前已节省上亿元BIM技术实现了传统的二维设计建造方式向三维数字化设计的转变,是当前世界建筑业中最激动人心的前瞻性技术之一。

BIM相关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的应用

BIM相关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的应用

104撰文 陈继良 张东升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当前,BIM似乎成为了一种设计时尚,凡事都要和BIM挂钩,其实,BIM早就已经存在了,从我们甩开图板应用计算机绘图开始,BIM就一直伴随着我们,只是我们一直没有重视罢了。

BIM的实质就是在计算机中虚拟建造建筑,计算机的架构决定了设计思维的数字化过程,所以在计算机中的任何阶段进行设计都是BIM的建构过程,只是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BIM架构的重点是信息,信息在各个阶段的自由流动是BIM的核心。

在上海中心大厦项目中,涉及和应用的BIM相关技术很多,BIM在不同阶段解决了设计中的不同需求,也就是说在不同阶段应当采用适当的BIM软件,更加有助于设计,而不同软件技术间信息的衔接尤为重要。

1 上海中心大厦概况上海中心大厦是目前在建的中国第一高楼,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中心,也是最后一栋浦东规划的超高层建筑。

总高632m,项目总用地面积约 30 368m 2,地上可容许建筑面积380 000m 2,总建筑面积573 223m 2,地下部分共5层,摘 要关键词从上海中心大厦设计中应用BIM三维辅助设计出发,分析BIM在复杂设计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强调信息流通的重要性,以及目前BIM所存在的优缺点,指出BIM会带来行业标准的转变。

上海中心大厦 BIM 复杂设计 行业标准BIM相关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的应用BIM in Shanghai Center Tower上海中心大厦共计约17万m 2。

基地两侧分别是402.5m的金茂大厦和492m的环球金融中心,这3座大楼将构成浦东新区新的天际线。

上海中心大厦在方案及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阶段都使用了BIM设计手段。

2 上海中心大厦BIM建构上海中心大厦设计初期,为了塑造一个自由形体的塔,选择合适的三维软件非常重要。

从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建筑设计软件来看:Autocad主要用来绘制二维图形,3DSMAX、Maya则被用来绘制效果图和建筑动画,而大多数建筑师喜欢的Sketchup建模软件在处理自由曲面时功能相对较弱。

上海中心BIM设计说明

上海中心BIM设计说明

7.4.幕墙分包BIM模型创建7.4.1.幕墙分包BIM模型的组成本项目塔楼根据建筑组成形式从内到外分为:土建结构,内层幕墙,支撑钢结构和外层幕墙。

其中土建结构和内层幕墙不在本次招标范围,不过为了模型的完整性,我司模型中也包含了土建结构和内层幕墙。

我司建模时,对土建结构、内层幕墙、支撑钢结构及外层幕墙分别单独建模,到最后再将几种模型链接到一起。

其中,三四区精确建模时,外层幕墙分为A1、A2和A3系统:A2系统外“V”口部分,A1为中庭幕墙(除A2系统外),A3为设备层M1和M2层幕墙(除A2系统外)。

三个系统节点形式不一样,建模时分别为三种系统创建嵌板族。

7.4.2.BIM模型的创建过程7.4.2.1. 外层幕墙1. 创建幕墙:在创建的楼层标平面,导入在CAD中根据成形方法作出的外层幕墙定位线及目前定位点(导入时将定位设置为从原点到原点),并在外出幕墙的定位线上沿顺时针方向创建幕墙(下图紫色箭头所示)。

由于过上下层之间有台阶,即幕墙在高度方向的不连续,只能各层分别创建幕墙。

创建幕墙时,大小圆弧间分别是一段幕墙,由于一个板块跨过大小圆弧之间,因此无法通过给幕墙添加网格得到,将该板块单独建一段幕墙,如下图红线所示。

2. 创建A1和A3系统嵌板:如果按常规做法,在幕墙中嵌入系统嵌板,并给幕墙加上横向和竖向竖梃,这样得到的幕墙就会出现上下层之间的台阶部位无法封闭。

所以采用幕墙嵌板族,将单元面板,台阶构造及竖梃做在嵌板族里,且台阶宽度的变化靠嵌板族中参数调节。

相当于一个单元做成一个嵌板。

嵌板中构建通过拉伸或放样得到,端部根据实际节点创建空心体剪切。

3. 创建A2系统嵌板:由于A2系统比较复杂,创建幕墙时也将幕墙创建为直面,建筑的倾斜过过嵌板实现;嵌板的定位需要多个参数,主要有上下边偏移尺寸D,左右端偏移尺寸D1(外转角板块左右端偏移尺寸不同,设为D1和D2)。

通过参数,可以精确定位比较复杂的A2系统板块位置。

上海中心项目基于BIM的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规范(BIM系统规范)

上海中心项目基于BIM的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规范(BIM系统规范)

上海中心项目基于BIM的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规范(BIM系统规范)第三部分BIM应用策略版本:0.12010年10月22日目录1BIM应用目标 (2)2BIM模型的创建 (3)2.1各专业模型 (3)2.2数据交换 (3)2.3集成模型 (3)3BIM模型的应用 (4)3.1模型演示 (4)3.23D协调 (6)3.3施工深化图 (8)3.4施工方案探讨 (10)3.54D模拟 (12)3.6工程量统计 (14)3.7施工现场监控 (16)1 BIM应用目标由于上海中心项目已处于施工图设计阶段,BIM工作目标将主要针对施工阶段。

到项目竣工之时,所有BIM数据将转交物业管理公司,用于物业运营管理。

上海中心项目的BIM工作目标是:•更好地控制进度•更好地控制造价•更好地运维管理整个BIM工作的内容包括两大部分:BIM模型的创建和BIM模型的应用。

BIM模型的创建工作是指在项目建设期间创建、收集、存储必要的项目BIM数据,确保将其用于之后的运维管理。

BIM模型的应用工作是指项目各参与方在项目建设期间基于BIM模型进行与各自业务相关的设计、优化、分析、模拟、协调、管理等各项工作。

BIM模型的创建和BIM模型的应用工作都将围绕BIM的应用目标展开,根据项目整体的实际情况和各应用点对实现应用目标的重要性,本项目要求实现以下BIM模型的应用,每个应用点的定义和详细说明见之后的第三章:1.模型演示2.3D 协调3.施工深化图4.施工方案探讨5.4D模拟6.工程量统计7.施工现场监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BIM模型的应用会有很多,各项目参与方应积极拓展其他与各自业务相关的应用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最大化应用BIM。

2 BIM模型的创建2.1 各专业模型在项目施工阶段,各施工分包负责其施工范围内的各专业BIM模型的创建工作。

对于设计方提供的设计阶段的BIM模型,各施工分包负责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更新。

虽然各建模方会根据自身的应用目的来创建各自的BIM模型,但为了确保与其他团队的协同工作,所建模型应包括满足项目BIM应用所需的元素。

BIM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方案设计_周志浩

BIM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方案设计_周志浩

的 可 行方 案

根 据 上 海 中 心 大 厦 结 构 健 康 监 测 系 统 的 布 置 方案

Au t o CA D
监 测 系 统 的 建 筑信 息 模 型 监 测 系统 的 数 据 传 输

根 据 上 海 中 心 大 厦 健 康 监 测 系 统 采集 的 监 测 数 据 的 特 征
C+ +
第十ຫໍສະໝຸດ 一届 全 国 现 代 结 构 工 程 学 术研 讨 会




技 术 在 上 海 中 心 大 厦 结 构健 康 监 测 中 的 应 用 方案 设计

周 志 浩杨 晖 柱张其林

同 济 大学 土木 工 程学 院

上海
2 0 0 0 9 2

同 济大 学 建 筑 设 计 院

以 给 施工 方 提供 实 时 监测 信 息 进 行

必 要 的 施工 调 整 与 改 进
施 工阶 段

随 工 程 的 建设 进 度依 次 建立 各 测量 子 站

各 子 站 采集 到 的 数 据 以 无 线
方式

发 送 到 临 时监测 总 站 进行 汇 总 分 析

同时


而 是来

它 的 科技 含



上海 中 心 大 厦 的业 主 方 的

标 是 将 上 海 中 心 大 厦 打 造 成 为 符合 中 国 绿 色 三 星 级 标 准 的 绿 色 建筑


2


为了
实现 这

“BIM”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工程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工程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工程中的应用上海建工集团正在总承包建造中的上海中心大厦工程。

由于将“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完整地引入到该项目的设计、施工与管理的全过程中,被业界称为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存在参与方众多、分支系统复杂、信息量大、有效传递困难、成本控制难度大等问题。

项目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以“BIM”技术为手段,应用Autodesk Revit建立模型,并在三维的环境里面完成对项目的修改和深化设计,针对项目的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的全过程,有效地控制工程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和交流,从而帮助项目的最高决策者对项目进行合理的协调、规划和控制。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的建筑形态、高度和外幕墙结构变化相当复杂,初期共做了20多个方案,就旋转的外形而言,最终选定了矩柱与支外伸臂加上支核心筒的结构体系,“BIM”平台使结构选型变得非常简单明了。

在施工阶段,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它的高度。

在整个建造的过程中,全程都将“BIM”纳入其中,整个周期都是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来完成的,从模拟阶段过渡到实际的建造上来。

在“BIM”系统中,上海中心大厦整个的生命周期预计达到100年左右,未来的运营、使用、维修和更新等方面的问题,都己经通过“BIM”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和论证,在正常的范围内,生命周期将一直延伸下去。

在绿色施工和低碳方面,“BIM”为项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针对超高层建筑体量大、系统设施复杂、运营能耗大、室内环境质量要求高、集中排放负荷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受安全性约束大等问题,围绕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把控和运营管理等方面,项目因地制宜地利用“BIM”,合理采用绿色建筑技术,通过本地化材料、高强材料和可循环材料的使用,优化结构设计、可视化室内自然采光模拟、营造室内舒适热环境等,实现超高层建筑的绿色接力和可持续发展,为今后超高层建筑的环保节能提供范例,从而推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科技进步。

上海中心大厦利用BIM进行精益化管理的研究

上海中心大厦利用BIM进行精益化管理的研究

项目建设周期较长, 成本合同管控难度大
创新技术大量应用, 进度质量控制要求高
三、相似管理案例的分析及其管理方式的研讨
业主自行管理模式 业主方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 管理模式 项目融资管理模式 DBB模式 承发包管理模式 DB模式 EPC模式 ……
业主/ 监理
PM模式
PMC模式 ……
心有余而力不足
流动
业主、总包、设计“三位 一体”的工程管理模式
信息
信息
流动
信息流动仍不畅
总包
信息流动
设计
四、上海中心大厦信息化技术管理运用模式的选择
4.1 BIM信息化技术的特点及其作用
大量信息可在 BIM模型中有 效地、及时地 共享
信息有效共享 可加快决策进 度、提高决策 质量
BIM技术 的作用
信息及时共享 可实现项目多 目标协同管理
目前建筑业信息化技 术应用的主要瓶颈是信 息的共享,而BIM技术 为建筑相关信息的及时 、有效、完全共享提供 了可能,为构建信息的 无缝管理平台提供了相 对可靠的手段。
解决方案
全员参与和专业分工相结合原则 职责明确与协同合作相统一原则 管理效率与管理效果相统一原则
项目运行管理复杂, 海量信息共享传递难
设计阶段:BIM技术精细化设计 施工阶段:预制件的工厂化加工 运营阶段:物业管理一站式服务 制定了合理的 BIM 技术运用成本 和利益分配制度,在通过蓝海战 略实现机会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 的同时,实现了所有单位的共赢 针对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做出了 “建设单位主导、参建单位共同 参与的基于 BIM 技术的精益化管 理模式”这一战略选择
云计算 智能化 BIM
人文社区
二、总体思路简述
管理问题

BIM案例分析

BIM案例分析

基于BIM模型的施工模拟,如左图
BIM在项目中的应用——施工现场可视化
BIM在项目中的应用——施工现场可视化
制作并放置现场大型机械设备,如塔吊等。通过对塔吊的空间位置 及运动状态进行模拟,检查相互间干扰的情况并验证应对措施的可行性, 从而提高塔吊工作效率。同时可根据模型模拟制出施工进度计划,并进 行施工虚拟预演,主要包括混凝土施工、钢结构吊装、机械设备辅助装 置安装、机械设备位置调整等内容。
方 案 设 计
SCHEMATIC DESIGN
19
Grasshopper was a design tool which allowed the team to quickly generate several concepts for the Primary Canopy Towers through the use of parametric modeling, each iteration was subsequently provided to the engineer to be analyzed structurally. The geometry generated by Grasshopper allowed for a fluid check and balance between the architectural and structural reviews. Once the design was confirmed in Grasshopper it was transferred into the North Primary Structural Revit Model.

BIM英文案例——San Ysidro Land Port of Entry

BIM技术在上海中心项目中应用

BIM技术在上海中心项目中应用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BIM 技术在上海中心项目中的应用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筑高层以及超高层越来越普遍,但高层建筑项目工程量大,施工工艺复杂,涉及专业较多,信息交流复杂,以及现场施工管理复杂和成本控制困难等特点,制约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为更好的发展我国的房地产产业需要先进的技术提供稳定的支撑。

BIM是现在国内外建筑工程项目普遍运用的科学技术。

本文结合上海中心项目对BIM技术的应用案例,对BIM技术在上海中心项目各各领域的运用做了详细的介绍,并结合国内对BIM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总结了BIM技术的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BIM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上海中心项目 BIM技术应用案例发展前景AbstractAs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quality of life, high-rise buildings and super high-rise more and more common, but the high-rise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complex, involving more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exchange complex, and on-sit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mplex And cost control difficultie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al estate industry needs advanced technology to provide a stable support. BIM is now widely used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at home and abroa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various fields of Shanghai Center Project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the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China is summarized. Thethe actualanalyzedKey words:目录一、BIM技术概括1㈠BIM技术的产生1㈡BIM技术的概念1㈢BIM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21.BIM技术在国外的发展状况22.BIM技术在国内的发展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BIM介绍及上海中心案例应用

BIM介绍及上海中心案例应用

西湖翠苑装修项目
设计单位:南京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师:施津京
西湖翠苑装修项目
设计单位:南京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师:施津京
西湖翠苑装修项目
设计单位:南京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师:施津京
西湖翠苑装修项目
设计单位:南京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师:施津京
西湖翠苑装修项目
设计单位:南京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师:施津京
新世贸中心 - 自由大厦 设计:SOM 高 541米 不含楼顶尖塔结构 层数 70
12.
五维施工进度模拟
五维模拟一(该图片由鲁班软件提供)
BIM 应用的全过程
业主/开发商
建筑(室内) 设计师
项目经理
绘图员 结构工程师
设施(物业)管理
分包商 施工出图
总包商
设备工程师 供应商
项目数据交流与信息管理
喷淋示意图
概念方案、室内设计(办公楼)
Gensler 晋思建筑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设计负责人: Benjamin Ward Alton Chow (周葆元)
设计团队:
Zia Tyebjee
Lei Chen (陈磊),
Linda Ye (叶林楠) Jing Chen (陈静)
Ben Zhang (张雪松)
别墅设计
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师:傅筱
别墅设计
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师:傅筱
别墅设计
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师:傅筱
别墅设计
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师:傅筱
别墅设计
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师:傅筱
别墅设计
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师:傅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4.幕墙分包BIM模型创建7.4.1.幕墙分包BIM模型的组成本项目塔楼根据建筑组成形式从内到外分为:土建结构,内层幕墙,支撑钢结构和外层幕墙。

其中土建结构和内层幕墙不在本次招标范围,不过为了模型的完整性,我司模型中也包含了土建结构和内层幕墙。

我司建模时,对土建结构、内层幕墙、支撑钢结构及外层幕墙分别单独建模,到最后再将几种模型链接到一起。

其中,三四区精确建模时,外层幕墙分为A1、A2和A3系统:A2系统外“V”口部分,A1为中庭幕墙(除A2系统外),A3为设备层M1和M2层幕墙(除A2系统外)。

三个系统节点形式不一样,建模时分别为三种系统创建嵌板族。

7.4.2.BIM模型的创建过程7.4.2.1. 外层幕墙1. 创建幕墙:在创建的楼层标平面,导入在CAD中根据成形方法作出的外层幕墙定位线及目前定位点(导入时将定位设置为从原点到原点),并在外出幕墙的定位线上沿顺时针方向创建幕墙(下图紫色箭头所示)。

由于过上下层之间有台阶,即幕墙在高度方向的不连续,只能各层分别创建幕墙。

创建幕墙时,大小圆弧间分别是一段幕墙,由于一个板块跨过大小圆弧之间,因此无法通过给幕墙添加网格得到,将该板块单独建一段幕墙,如下图红线所示。

2. 创建A1和A3系统嵌板:如果按常规做法,在幕墙中嵌入系统嵌板,并给幕墙加上横向和竖向竖梃,这样得到的幕墙就会出现上下层之间的台阶部位无法封闭。

所以采用幕墙嵌板族,将单元面板,台阶构造及竖梃做在嵌板族里,且台阶宽度的变化靠嵌板族中参数调节。

相当于一个单元做成一个嵌板。

嵌板中构建通过拉伸或放样得到,端部根据实际节点创建空心体剪切。

3. 创建A2系统嵌板:由于A2系统比较复杂,创建幕墙时也将幕墙创建为直面,建筑的倾斜过过嵌板实现;嵌板的定位需要多个参数,主要有上下边偏移尺寸D,左右端偏移尺寸D1(外转角板块左右端偏移尺寸不同,设为D1和D2)。

通过参数,可以精确定位比较复杂的A2系统板块位置。

定位后,构建的创建跟A1和A3系统相似,不过竖框只能通过放样得到,而不能拉伸得到。

下图为A2凸台嵌板的定位参数示意。

4. 将嵌板导入项目,并输入台阶参数,A2系统还需输入其他定位参数,得到精确定位幕墙模型。

7.4.2.2. 钢结构1.定位:首先在CAD中编辑钢结构平面定位图,对水平环梁分段位置(考虑到钢结构的吊装)、伸缩缝位置、吊杆位置以及每区首层钢插杆位置进行定位,再在平面定位图中画出吊杆的水平投影线。

再将dwg格式的钢结构平面定位图链接到Revit中,使其对应在各自的平面,并保证钢结构平面图的中心点与原点重合。

如下图所示:2. 创建族:使用族模板"公制结构框架_梁和支撑"创建水平环梁,水平撑杆,吊杆,伸缩缝,固定支撑的族。

使用族模板"公制常规模型"创建钢插杆的族。

下面以创建吊杆族为例。

3. 创建圆柱形吊杆、索头和耳板,并使其组合成为模型组,如下图所示。

4. 将各个族导入到钢结构的项目中,使用拾取线的方式创建水平环梁,水平撑杆,吊杆,伸缩缝,固定支撑等构件,使用拾取点的方式创建钢插杆。

此时各构件被默认创建在楼层平面的标高上。

通过调整水平环梁,水平撑杆,伸缩缝,固定支撑等构件的起点和终点相对于标高的偏移距离,使其定位到正确的标高。

钢插杆已在正确的位置,不需要调整。

7.4.2.3. 内层幕墙内层幕墙由于上下层边界变化,所以也是每层分别创建幕墙。

B 系统,一层为全玻幕墙,玻璃肋和底部不锈钢护边可以作为竖梃族添加到幕墙网格。

每区一层层间有铝合金格栅,并与二层幕墙间有500mm 的台阶。

二三层位防火幕墙,四层及以上为常规明框幕墙。

C 系统为防火玻璃幕墙。

D 系统为幕墙B 系统与C 系统的过渡区域。

7.4.2.4. 土建结构本工程土建结构主要分为:巨型柱,钢柱,剪力墙,混凝土梁,钢梁以及楼板。

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招标图纸,分别建模。

另外土建结构不招标范围,仅为了使模型完整,所以土建结构模型仅建了主要的结构构件,详细构建如楼梯、开洞等均忽略。

7.4.3.三、四区BIM 模型根据方法将该三四区土建结构,内层幕墙,支撑钢结构及外层幕墙创建完毕后,得到的模型如下图所示。

7.5.幕墙分包BIM 模型应用与分析BIM 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从设计、施工到后期维护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给建筑设计师设计和业主使用带来极大的方便。

以下详细阐述了几种BIM 技术在实际过程上的应用:7.5.1.基于BIM 模型探讨短期及中期之施工方案BIM 是拥有全部信息的数字模型,可以将施工模拟成为一个真正可见的现实,并给每个构件加上时间、信息,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模拟,这样的模拟会发现很多问题。

通过BIM 应用,设计师可以在施工模拟中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利用BIM 技术进行一系列施工进度模拟与安装模拟,例如Revit 模拟与MS Project 和Autodesk Navisworks 等软件结合而进行的施工模拟等,能够达到优化进度、缩短工期的效果。

7.5.2.基于BIM 模型准备幕墙施工深化图纸通过BIM 模型,可以方便的找到项目的难点重点位置,并根据模型准备幕墙施工深化图纸,而且基于BIM 模型准备的施工深化图纸,比传统方法更有针对性。

7.5.3.基于BIM 模型提供能快速浏览的图片和浏览动画通过完整的世博文化中心三维模型,设计师可以进行全方位的3D 漫游展示。

建筑师十分关注建筑的外观造型和建筑效果,BIM模型可以借助Autodesk 3ds Max进行建筑表现,通过适当的角度渲染建筑效果,可以帮助建筑师对建筑的最终造型和外观有更加感性和直观的认识。

7.5.4.应用Autodesk Buzzsaw平台在项目设计及施工阶段,各专业的沟通十分重要,特别对于一些交叉施工的环节,传统的沟通方式很可能会影响施工的效率,甚至工期。

应用Autodesk Buzzsaw网上文件管理协同平台,确保项目信息及时有效的传递;另外,通过Autodesk Buzzsaw网上文件管理协同平台,能让设计方与施工方及业主的沟通更加直观和方便快捷。

7.5.5.基于BIM模型的结构计算分析结合运用AutoCAD、Rhinoceros与Grasshopper以及Tekla Structures综合分析,得到详细的BIM模型信息,基于此基础上应用Revit软件制作结构模型,并将模型导入结构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算。

7.5.6.基于BIM模型的加工组装分析应用Autodesk Inventor软件可以创建详细的构建加工图,在幕墙项目中,可以用它做各种材料的加工图以及模拟板块组装,并可以将之作为动画,直观详细的重现单元加工和组装的过程。

7.5.7.BIM模型用于定义准确的工作界面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项目或者项目复杂部位,利用BIM技术可以比较直观准确的定义项目的工作界面,并可为幕墙系统划分、工程范围界定提供参考。

7.5.8.碰撞检测由于BIM模型是一种3D模型,各种构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可以通过模型得到最直观的了解,并可以发现相互影响或碰撞的构建。

特别是对于复杂项目,如复杂结构和管线等,应用普通的平立剖面二维图纸已经很难表达全面,应用三维数字技术的BIM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碰撞检测可以自动找到相互碰撞的对象,以供设计师修改,方便且有效。

7.5.9.设备材料统计BIM模型还可以生成明细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需要的类型,可以得到项目的相对准确的工程量。

比如幕墙系统可以生成竖梃,幕墙嵌板等明细表,这些明细表可以作为材料统计的一种方法。

7.5.10.在其他方面的运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绿色”、“低碳”是一种广为接受并提倡的节能理念,以新能源利用、节能、节水、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等为手段,并对能源、水消耗、室内空气品质和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等多方面进行控制。

BIM技术的应用使得上述各种绿色技术手段得以在项目中更加高效、顺畅的实施。

使用基于BIM技术的REVIT可以与Autodesk Ecotect软件配合使用,进行日照分析、采光分析、热环境模拟等分析。

7.6.BIM协同设计与联动实际项目往往按专业分包,各专业之间在设计与交叉施工中往往由于沟通和协调不便而导致效率不高。

因此,专业团度之间需要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通过BIM技术,各方就能将信息反映到一个平台上(如Autodesk Buzzsaw平台) 。

通过设计信息平台,能让设计方与施工方及业主的沟通更加直观和方便快捷。

7.7.BIM模型的修改与维护在项目设计阶段,利用BIM 技术建模并生成的二维图纸,比用传统方法绘制的二维图纸更加准确;当项目由于各种因素需要修改或调整时,只需要修改和调整BIM模型,与之相关的二维图纸便会自动修改和调整,而无需向传统方式逐张修改图纸,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使用阶段,应用BIM技术,使建筑的维护更加方便(特别是建筑各种管线,设备路线)。

7.3.BIM应用软件我司将根据业主及总包对BIM系统的工作要求,配置相应的专用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并购买足够数量的满足幕墙分包BIM系统创建的正版软件,定期进行系统操作培训与测试,并定期进行软件版本升级与有效性检查。

目前,我司针对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幕墙分包BIM系统创建及应用所使用的软件包括但不限于如下:7.3.1.Autodesk Revit ArchitectureAutodesk Revit Architecture是欧特克公司专为构件建筑信息模型(BIM)开发的软件。

它能够帮助客户在项目设计流程前期探究最新的设计概念和外观,并能在整个施工文档中忠实传达客户的设计理念。

Revit Architecture支持可持续性设计、碰撞检测、施工规划和建造,同时帮助参与项目各方更好的沟通与协作。

设计过程中所有的变更都会在相关设计与文档中自动更新,实现更加协调一致的流程,获得更加可靠的设计文档。

Revit Architecture能实现自由形状建模和参数化设计,能够围绕最复杂的形状自动构件参数化框架,为客户提供更高的创建控制能力、精确性和灵活性。

从概念模型到施工文档的整个设计流程都在一个直观环境中完成。

Autodesk Revit Architecture主要用于创建上海中心大厦幕墙分包BIM模型。

7.3.2.Autodesk NavisworksAutodesk Navisworks相关产品能够帮助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团队加强对项目成果的控制。

Navisworks解决方案使所有项目相关方都能够整合和审阅详细设计模型,帮助用户获得建筑信息模型(BIM)工作流带来的竞争优势。

BIM流程支持团队成员在实际建造前以数字方式探索项目的主要物理和功能特性,缩短项目交付周期,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