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湿地公园调查报告
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近日,我们对某湿地公园进行了实地调研,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该湿地公园位于市区的中心位置,占地面积较大,内设有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这个湿地公园是当地市民休闲、观赏自然景观的重要场所。
以下是我们对该湿地公园的一些观察和结果。
首先,该湿地公园充分展示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在湿地公园内,我们看到了各种湿地动植物,如荷花、莲藕、鹭鸟等。
公园内还设有专门的生态观测区,方便游客近距离观察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其次,该湿地公园的设施完善。
公园内设有通道、小桥、观景台等,方便游客游览和观赏风景。
公园还设置了休息区和公共厕所,以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再次,该湿地公园文化内涵丰富。
公园内有展示湿地生态知识和保护意识的展板,以及解说员为游客提供的讲解服务。
此外,公园还定期举办湿地生态讲座和活动,以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知。
最后,该湿地公园的管理维护状况良好。
在公园内我们看到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时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公园的环境整洁。
同时,公园管理方加强了对游客的引导和监管,维护了公园的秩序。
结论
综上所述,该湿地公园是一个非常值得推荐的观赏湿地生态的景区。
它充分展示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设施完善,文化内涵丰富,并且保持了良好的管理维护状况。
建议公园管理方在未来继续加强对湿地生态的保护和宣传,同时提升游客的参与度,使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增长知识的理想场所。
以上是对某湿地公园进行的调研报告,期望能对相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调研湿地公园报告(二)2024

调研湿地公园报告(二)引言概述:
湿地公园是一种自然景观保护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独特场所,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价值。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研湿地公园,深入了解其景观设计、环境保护、管理和运营等方面的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
以下将从五个大点展开论述。
1. 湿地公园的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
- 湿地公园的地理位置及其周边环境
- 湿地公园所处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特征
- 湿地公园的自然资源与动植物物种丰富性
2.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与建设
- 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和景观设计理念
- 湿地公园内各个景点的布局和设计特色
- 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和主要工程项目
3. 湿地公园的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 湿地公园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和措施
- 湿地公园的水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
- 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方法
4. 湿地公园的管理与运营
- 湿地公园的管理架构和管理人员组织
- 湿地公园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 湿地公园的游客服务与活动策划
5. 湿地公园的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 湿地公园对当地社区的经济带动和就业机会
- 湿地公园在环境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的作用
- 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与未来规划
总结:
通过对湿地公园的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其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景观设计与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管理与运营以及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景观保护与生态旅游的结合体,在生态保护、环境教育和社区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加强对湿地公园的管理与维护,推动其可持续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生态旅游体验和环境教育资源。
湿地公园调研报告(二)2024

湿地公园调研报告(二)引言概述湿地公园是一种特殊的自然保护区,它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为了深入了解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的调研结果,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正文一、湿地公园的建设1. 选择合适的地点:湿地公园的建设应考虑自然湿地的分布和保护需求,选择地理条件适宜的区域。
2. 设计合理的布局:湿地公园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植被,设置步道、观景台等设施,提供优美的景观和便利的游览通道。
3. 建设必要的设施:为了方便游客的休闲和学习,湿地公园需要建设厕所、休息亭、展示馆等设施。
4. 创新的环境保护措施:在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生态友好的建设方式,如绿色建筑、雨水收集系统等,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推广,增加公众对湿地公园的了解和参与。
二、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1. 保护湿地植被:加强湿地植被的保护,防止非法采伐和过度破坏,维护湿地的生态完整性。
2. 控制游客流量:控制湿地公园的游客流量,避免过度开发和利用,保护湿地的生态平衡。
3. 加强物种保护:重点保护湿地公园内的特有物种和濒危物种,通过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设立和监测,确保其可持续生存。
4. 保持水质清洁:减少湿地公园周边污染物的排放,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保持湿地的水体清洁。
5. 促进生态旅游发展:通过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增加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了解和参与,提高生态保护的意识。
三、湿地公园的管理1.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构:设立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或管理机构,负责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2. 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定:制定湿地公园的管理规定和标准,明确各项管理要求和责任。
3. 定期维护和修复:定期进行湿地公园的巡查、维护和修复工作,确保设施的完好和景观的良好状态。
4. 强化安全管理:加强湿地公园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和安全培训计划,确保游客的安全。
花溪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精简版范文

花溪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花溪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1. 环境概况
花溪区位于贵阳市,地理位置优越,山水资源丰富。
经过调查发现,花溪区的生态环境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2. 自然生态
花溪区拥有大片的森林和湿地资源,植被覆盖率较高,具有较好的自然生态条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部分森林面积被砍伐和建设用地取代,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3. 水环境
花溪区的水环境总体较好,有多条河流和湖泊。
不过,部分河流面临着废水排放和垃圾倾倒的问题,需要加强治理和保护。
4. 空气质量
花溪区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主要污染物浓度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但是,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仍然是空气质量的主要问题,需要加强控制和管理。
5. 生态保护措施
花溪区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包括设立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和植树造林等。
但是,在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防止违法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6. 建议
为了改善花溪区的生态环境,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森林保护,控制砍伐和建设用地占用;
强化水环境治理,严禁废水排放和垃圾倾倒;
加强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的管理;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完善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7. 结论
花溪区的生态环境总体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通过加强保护和管理,我们相信花溪区的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湿地公园游客调研报告

湿地公园游客调研报告调研目的:了解湿地公园的游客满意度和需求,为公园的改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其中192份有效回收,回收率为96%。
一、调研结果分析1.游客来源与人群构成调查结果显示,湿地公园的游客主要来自本地居民(60%)和外地旅游者(40%)。
其中,年轻人占比较大,占比为40%,中年人占比为35%,老年人占比为25%。
2.游客满意度评估游客对湿地公园的整体满意度评分为8.2分(满分10分),显示大部分游客对公园的设施、环境和服务都较为满意。
公园的清洁度、景区导览以及餐饮服务得分较高。
3.游客需求分析(1)景区导览:64%的游客认为景区导览服务方便实用,但希望增加更多关于湿地的文化历史和生态环境的解说。
(2)运动设施:80%的游客希望公园能增加更多的运动设施,如步道、健身器材等,以满足游客的健身需求。
(3)环境保护意识:62%的游客表示希望公园加强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4)餐饮服务:有30%的游客对公园的餐饮服务不满意,希望提供更多种类的餐饮选择和品质更高的食品。
(5)交通便利性:有15%的游客对公园的交通便利性表示不满意,提出希望公园能增加公共交通直达的建议。
二、调研结论通过对湿地公园游客的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湿地公园整体得到了游客的较高满意度评价,但仍需要改善部分服务和设施。
2.游客对景区导览、运动设施、环境保护意识、餐饮服务和交通便利性有一定的需求,公园可针对这些需求进行改进。
3.公园应加强对湿地相关的文化历史和生态知识的解说和宣传,提高游客的参观体验和环保意识。
4.公园应增加运动设施,满足游客的健身需求,并提供多样化和高品质的餐饮服务。
5.公园可以考虑与公共交通部门合作,增加公开交通直达到公园的便利性。
以上是对湿地公园游客调研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希望能为公园改善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花溪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1]
![花溪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1]](https://img.taocdn.com/s3/m/fe45e93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8.png)
花溪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花溪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1. 引言花溪区位于贵阳市区以西,是一个以山地、丘陵和河流为主要地势的地区。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花溪区滋养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花溪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威胁。
本报告旨在对花溪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为保护和改善花溪区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参考。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手段,包括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等。
我们先前通过文献研究了解了花溪区的地理、气候和自然资源等基本情况,并分析了花溪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然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地考察,访问了相关机构和专家,并进行数据采集和测量。
最后,我们将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形成本报告的调查结果。
3. 地理特征花溪区地理特征独特,包括山地、丘陵和河流等主要地势。
花溪区处于喀斯特地貌带,地面多岩溶地貌,形成了丰富的溶洞、地下河和石林等地质景观。
同时,花溪区还拥有多个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维护着一片相对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
4. 生物多样性花溪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种类繁多。
经过考察,我们发现花溪区拥有大量野生动植物,其中包括多种珍稀濒危物种。
这些物种在花溪区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持生态平衡起到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一些物种的数量已经大幅减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5. 水资源污染花溪区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污染问题。
经过采集和测量,我们发现花溪区的部分河流水质超标,含有大量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对当地水生生物造成了重大威胁,并且对周边土壤和空气产生了间接影响。
我们认为,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和加强环境监测是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的关键。
6. 空气质量状况花溪区空气质量整体较好,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车辆尾气和工业排放导致空气污染逐渐加重。
我们对花溪区的空气质量进行了采样和分析,发现尽管总体水平仍在合理范围内,但在尖峰时段和重点区域仍存在空气质量超标的问题。
花溪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基地调研报告第一篇:一项目建设背景:截至2009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共批准五批国际湿地公园,我国现有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共计30处,其中绝大部分位于东部省份,目前西南地区尚无一处。
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申请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具有填补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类型空白的意义,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
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范围内有天然的河流湿地、河漫滩,也有人工的水稻田、池塘、沟渠等。
多样的湿地类型,为各种生物营造了安全的觅食、栖息、繁殖场所,同时也为开展湿地公园的科普、科研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的花溪河以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观深受人们的赞誉,可谓“花香满溢泗水流,溪涧情浓爱意浓”,因此又被誉为“中国第一爱河”。
除自然景观资源外,人文资源类型也丰富多样,包括田园风光、节庆活动、少数民族文化等,且特色鲜明。
碧云窝的地质遗珍和十里河滩沿线河滩景观都属于特品级景观资源,区内的花溪公园被誉为“高原明珠”,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文景源,这些景观资源的质量、数量和价值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典型性,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具有巨大旅游开发的潜力。
二、地理区位:此次选择基地位于花溪区十里河滩湿地公园。
花溪区位于贵阳市南郊,距贵阳市中心区12公里,位于东经106°27′一106°52′,北纬26°1′一26°34′之间,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约43公里,面积957.6平方公里,花溪片区规划范围为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属于贵阳市城区的范围,花溪片区规划范围位于花溪区中北部,北与小河片区接壤,南至桐木岭贵州省省委党校,西至花溪水库、思丫,东至陈亮。
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花溪区北段,北临小河、西沿花溪大道、南到花溪公园、东沿青龙山、牛角坡而下。
区内花溪河穿流而过形成啦独特美丽的景观。
三、自然条件:1、地貌:花溪区地处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中段,贵州高原第二台阶上,位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
花溪国家湿地公园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分析获奖科研报告

花溪国家湿地公园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分析获奖科研报告摘要:贵阳花溪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开展休闲体育最适宜的场所,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花溪湿地公园休闲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研究。
认为:花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开展的休闲体育运动项目较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女性较男性多且主要以中青年为主、健身会友是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缺少开展休闲体育活动专门场地器材和体育文化建设较差。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增加花溪湿地公园休闲体育项目设施的经费投入;打造休闲体育与特色旅游综合发展;倡导休闲体育活动,加强理论建设。
关键词:花溪国家湿地公园休闲体育现状研究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贵阳市花溪区中心城区的北部,距离贵阳市中心仅12KM,是全国罕见的城市湿地。
贵阳花溪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的一个休闲体育开放式公共场所,是集文化、自然、游玩、娱乐和节庆活动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档次的生态公园。
近年来随着贵阳市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及建设意识的提高,参与休闲体育锻炼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贵阳花溪国家湿地公园正好为贵阳市人们参与休闲体育锻炼提供了重要的场所。
因此,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了解花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休闲体育活动的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促进花溪国家湿地公园休闲体育开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价值。
1.花溪湿地公园休闲体育开展的现状分析1.1花溪湿地公园开展休闲体育项目的情况分析。
花溪湿地公园作为参与休闲体育锻炼最适宜的场所,经研究在公园内开展的项目并不是很多,仅有散步、骑自行车、跑步、太极养生功、交谊舞、广场舞、健身舞、垂钓、打陀螺、下棋等休闲体育项目。
通过对这些项目参与的人群数量进行研究发现在花溪湿地公园内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是散步,占调查总人数的73%,这是因为散步是一项运动强度小可以长时间在任何时空内都能进行的一项简单运动;其次是骑自行车占38.2%,这类人群以年轻人为主充满活力与生机,这也成为公园一道显著又靓丽的风景线;交谊舞、广场舞、健身舞等群体项目只在特定时空内进行,每次可持续1-3小时,占25%;跑步占20%;打牌,下棋的占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大学实习报告专用纸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旅游管理姓名:潘家青学号: 0920020409班级: 091 实习性质社会调查实习地点:贵州省黄平县指导教师:王家洪成绩:黄平县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姓名潘家青(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旅管091)1 前言一、调查时间2011年8月5至8月26日二、调查地点贵州省黄平县三、旅游资源调查目的旅游业是当代全球最大的产业,也是最具发展前途的行业之一,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会选择旅游。
因此围绕旅游资源发展的需要,为其查明可供利用的旅游资源状况,系统而全面地掌握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性质,级别,特点,及价值,为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有效规划和合理利用做好准备,旅游资源的发展提供决策和依据,开辟更新更佳的经济收益渠道。
以黄平县作为旅游地,进行了调查。
四、调查要求(1)认知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阐述其在地域空间的分布位置、变化规律、数量、特色、特点、类型组合匹配、组成结构和功能价值等并对其进行评价。
(2)以本地区旅游资源为基础,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景点设计,形成内容丰富的旅游路线,以期能有效地发挥旅游资源的潜力和价值,塑造且兰黄平的特色空间形象,为其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使黄平的旅游得到全方位的绽放。
五、调查方法实地考察、网上与图书馆资料查询、人员采访2 调查点状况黄平县旅游资源状况一、黄平县概况“黄平”名称源于旧州,因旧州地平“厥土为黄”而得名,郭子章《郡县释名》又云:“贵州山箐插天,独黄平田壤平夷,颇似江南,故称黄平”。
黄平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迷人,奇山秀水应有尽有,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民族风情古朴浓郁。
黄平是苗族革家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堪称天下革家第一县。
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贵州东线旅游之亮点,线上之明星。
有“中国洞中漂流绝景”—野洞河,“贵州漂流特级金矿”—飞云大峡谷,贵州“高原明珠”—舞阳湖,“苗疆圣水”—浪洞温泉,有独具明清建筑风格的贵州第一古刹—飞云崖,原始森林——上塘朱家山等。
目前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各方客商看好黄平市场,纷纷前来洽谈其它景点的开发。
黄平旅游大县的格局正在形成。
全县总面积1668平方公里,辖5镇9乡,共243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2%。
二、旅游环境(一)地理概况黄平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东经107º35`40"-108º12`48"和北纬26º43`46"- 27º14`30"之间,东界施秉县,南接台江县、凯里市,西连黔南州翁安县、福泉市,北邻遵义地区余庆县。
距省城贵阳196公里,州府凯里54公里。
连接黔东南、黔南、遵义三地州,接壤凯里、台江、施秉、余庆、瓮安、福泉六县市。
黄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
年平均气温15.1℃,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24.7℃。
年平均降雨量1114 .2 mm,平均雨日(≥1.0mm)有178天,全年有83%的降雨量集中在4—10月份。
黄平县自然资源丰富。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使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温暖湿润。
云贵高原的地质构造形成了这里山、丘陵、河流、溶洞、峡谷、坝子等地形地貌。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5.42%,保护较好的森林植被中藏有药用野生植物1000余种,较为珍贵的如天麻、灵芝、杜仲、冬虫夏草、射香等200多种。
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娃娃鱼、红腹锦鸡、小灵猫、穿山甲等出没于原始森林朱家山保护区。
黄平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汞、铁、煤、石膏、重晶石、磷、石灰石水泥原料矿、铝钒土、硅、铅、锌、镓、锗、镉等20多种,其中蕴藏量大的有重晶石、汞矿、石膏、石灰石水泥原料矿、铝钒土等。
其中汞的储量为1087.3、万吨,重晶石的储量39.98万吨,铀稀有金属储量为1150吨,铝钒土储量为600万吨。
(二)历史沿革黄平在周秦属且兰故地,汉属牂牁郡,唐开元元年(713),置新兴、韶明二县,隶充州。
宋属播州土司管辖,杨氏世守其地,宋为(杨氏)黄平府立上下三曲二长官司地,隶叙州。
元至元中,黄平蛮叛,播州杨氏将罗季明讨平之,遂有其地。
至元二十八年六月初一日(1291年6月28日),置(罗氏)黄平府属播州军民安抚司。
明洪武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374年12月29日),置黄平安抚司,属播州宣慰司。
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二十九日(1601年5月30日)改土归流,置遵义、平越二府,改黄平安抚司为黄平州,属平越府。
清朝康熙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二日(1687年7月30日)裁并兴隆卫入黄平州,移州治于卫城,旧治称旧州,新治称新州。
嘉庆三年三月七日(1798年4月22日)平越府改为直隶州,黄平州改属镇远府。
民国三年(1914年)一月一日黄平州改为黄平县。
1949年11月10日,黄平县人民政府建立,隶镇远专区。
1956年7月23日,撤镇远专区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治所移设凯里,黄平县属之。
至今全县辖新州镇、旧州镇、重安镇、谷陇镇、平溪镇5个镇,野洞河乡、黄飘乡、上塘乡、一碗水乡、纸房乡、浪洞乡、翁坪乡、重兴乡、苗陇乡9个乡。
(三)经济状况(1)经济建设黄平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过去因有黄平烟厂等工业企业的有力支撑,黄平县经济发展曾有过辉煌的历史。
1992年县级财政收入达5393万元,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1993年,由于种种原因,黄平烟厂被迫停产。
随后,丝织厂、酒厂、复烤厂、纸箱厂等国有工业企业相继倒闭和破产,黄平经济步入低谷。
1994年县级财政收入只有870万元,财政出现严重赤字。
1998年后,黄平注重培育后续支柱财源,经济得到缓慢复苏,但县内缺乏强大稳固税源的企业,税费贡献率低,经济总量增幅较小。
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2339万元;工农业总产值完成567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16.34元;财政总收入完成4028万元。
全县财源结构单一,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是依赖财政以奖代补、转移支付和专项投入的经济县份。
目前,黄平工业基础薄弱,仅涉及冶金、水泥、电力、丝绸等行业,2002年工业生产总产值6222万元。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35万元。
县政府已明确抓好以矿产品加工为主的开发项目,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黄平森林面积49102.3公顷,牧草地面积418867公顷。
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有烤烟、太子参、油菜。
200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94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8219万元,林业产值2999万元,牧业产值11337万元,渔业产值385万元。
以退耕还林为依托,以烤烟生产、种桑养蚕、种草养畜为重点,发展生态、观赏、城郊、增值的“农业稳县”战略正在实施。
黄平以旅游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舞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十大景点,黄平拥有四个,即飞云崖、重安江、旧州古镇、上舞阳河。
随着飞云崖景区飞云大峡谷景点和重安江景区的野洞河景点的开发和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挖掘利用,以文化研究、山水观光、生态休闲、民族采风的“旅游兴县”战略正在实施,旅游业发展年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拉动了流通、服务等产业发展。
2011年,黄平县以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为主线,大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狠抓工业生产调度,破解各种发展难题,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提速增效。
1—9月,全县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50397万元,与去年同期14506万元相比上升247%;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9660万元,与去年同期2670万元相比上升261%,占增加值年度计划13400万元的72%;工业销售产值累计完成40243万元,比去年同期15224万元上升164%。
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214万元,与去年同期13266万元相比上升234%;累计实现税金1568.4万元,与去年同期735.5万元,相比上升113%。
黄平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粮食以水稻为主,其次为玉米、红薯、马铃薯,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为主,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经济作物转变为以中药材太子参、甘蔗为主,果树以柑桔为主,多为温州蜜桔,另外有金秋梨、无籽西瓜。
柑桔年产量达10万吨,无籽西瓜年种植超过2万亩,马铃薯年产量达10万吨以上。
(2)交通通讯状况建国前,黄平交通陆上有古驿道西达贵阳,北通遵义,水上有清水江和舞阳河航运直达湖南,空中旧州飞机场有飞机往来芷江、贵阳等地,是黔东南水陆、空运十分发达的县份,也是湘黔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
解放后,陆上交通优势取代了水运和空运,湘黔公路横穿县境,省道湄黄公路直达遵义通重庆、四川。
周边五县公路畅通黄平。
湘黔铁路、株六复线穿过县内三个乡镇,共28公里,建有4个火车站。
其中谷陇火车站有旅游列车停靠。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820.8公里。
县城至州府凯里50公里,距省会贵阳170公里,距境内火车站谷陇站30公里,现正积极筹备新建距县城10公里的东坡机场,将它建成贵州东线旅游支线机场,为黔东南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邮政、电信、联通、移动通讯业务覆盖全县,通电话村数达100%。
农村电视普及率达95%。
全县境内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10座,已并入国家电网。
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后,全县有252个行政村通电。
水电设施基本齐全,供给充足。
二、地方特色酸汤鱼——用淘米水在坛子里发酵后,用火煮开,加少量辣、姜、盐、西红柿等,将活鱼取出苦胆后放进火锅煮熟,味道鲜美、可口、健胃,是当今南方北方人都赞赏的苗族名菜之一。
鸡稀饭——将鸡打整干净后,用清水煮半熟时,放半斤或一斤米与鸡同炖,熟后取鸡切成块粘辣吃特别香。
鸡稀饭特别可口,是苗族名菜之一。
腌菜——腌菜制作,将青菜洗净晒干,切细,用糯米饭和少量盐拌匀,放于坛子内加盖,数月开盖味鲜可口,将腌菜与螺、鱼肉等同煮,味道更鲜。
狗肉汤锅——将狗杀死后,用稻草包裹着狗烧掉毛,剖开狗腹取出、肠杂清洗干净,与狗肉一起放铁锅里煮熟,放佐料。
狗肉味鲜皮脆,汤特别香,是接待宾朋的名菜之一。
螺丝鱼——将田螺与鲤鱼一起煮,按照酸汤做法一样烹调,也是苗族的一道名菜。
郭氏牛肉干——历史悠久,主要以鲜黄牛肉配以米酒、蜜糖和20多种品味不同中药精制而成,具有甜、咸、麻、辣等品味,纯香开胃健胃。
旧州郭氏牛肉干曾定为航空食品,远销省内外。
黄平豆腐干——历史悠久,清朝时就很有名气。
用本地黄豆为原料制成豆腐,然后再经过浸泡、烘烤而成。
曾有“蟹黄脂白软嫩香,酒市呼朋细品尝”的诗句赞美。
米酒——用大米或稻谷酿制,酒精度一般只有20度左右,平时自家酿成后装入坛内,节日宾客来至,用于接待佳宾贵客,客醉主人欢。
茶叶----黄平产茶历史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