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报告设计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数据处理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一、胶体的制备1.1 实验目的通过制备胶体,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常见胶体制备方法。
1.2 实验原理胶体是由微粒子或分子组成的混合物,其粒径在1nm~1000nm之间。
常见的胶体制备方法有溶剂置换法、凝聚法、共沉淀法等。
本实验采用溶剂置换法制备聚苯乙烯(PS)胶体。
苯乙烯(St)在水中不溶,在甲苯中可溶。
将St加入水中后,利用超声波使其分散均匀,再加入甲苯,使St逐渐从水相转移到甲苯相中,形成PS微粒子。
1.3 实验步骤(1)将10mL去离子水放入干净干燥的锥形瓶中;(2)称取0.5g St放入锥形瓶中;(3)用超声波处理10min;(4)向锥形瓶中加入15mL甲苯;(5)摇晃均匀后静置约30min;(6)取出上层甲苯,得到PS胶体。
1.4 实验结果制备的PS胶体呈乳白色悬浮液,无明显沉淀。
二、电泳实验2.1 实验目的通过电泳实验,了解胶体的电性质和粒径分布情况,掌握常见电泳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2.2 实验原理在外电场作用下,胶体微粒子会向相反方向移动。
根据Stokes定律,微粒子的运动速度与其半径成反比。
在一定电场强度下,不同大小的微粒子会有不同的运动速度。
通过测量微粒子运动距离和时间,可计算出微粒子的半径大小。
本实验采用间接法测量PS胶体微粒子半径。
首先将PS胶体样品注入毛细管内,在两端施加高压形成等效于一个平行板电容器的结构。
然后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测量微粒子移动距离和时间,并计算出微粒子半径。
2.3 实验步骤(1)将0.5mL PS胶体样品注入毛细管内;(2)在两端施加高压(+10kV和-10kV);(3)记录微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运动轨迹;(4)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微粒子移动距离和时间,并计算出微粒子半径。
2.4 实验结果图1为PS胶体微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运动轨迹。
图1 PS胶体微粒子运动轨迹根据图1可得,微粒子的运动速度随着半径大小的增加而减小。
胶体的制备实验报告
胶体的制备实验报告胶体的制备实验报告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
它由微小的固体颗粒或液滴分散在连续相中形成。
胶体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探究胶体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实验材料:1. 水2. 淀粉3. 酒精4. 玻璃棒5. 容器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淀粉粉末,加入适量的水中,并搅拌均匀,制备淀粉胶体溶液。
2. 将制备好的淀粉胶体溶液放置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其形态变化。
3. 取一定量的酒精,加入淀粉胶体溶液中,并轻轻搅拌。
4. 观察淀粉胶体溶液在加入酒精后的变化。
实验结果:1. 制备好的淀粉胶体溶液呈现浑浊的状态,颗粒悬浮在水中。
2. 静置后,淀粉胶体溶液的颗粒逐渐沉淀,上层变得清澈。
3. 加入酒精后,淀粉胶体溶液迅速凝聚成块状。
实验讨论:胶体的制备方法可以通过溶剂交换、凝聚剂加入、共沉淀等方式实现。
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了水作为连续相,淀粉作为分散相,通过搅拌使淀粉颗粒均匀分散在水中,制备了淀粉胶体溶液。
在静置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淀粉胶体溶液逐渐分层,上层变得清澈。
这是因为胶体溶液中的颗粒由于重力作用逐渐沉淀,形成了上层清澈的液体。
这种分层现象被称为胶体的沉淀。
在加入酒精后,我们观察到淀粉胶体溶液迅速凝聚成块状。
这是因为酒精与水形成的混合溶剂中,淀粉颗粒的亲水性减弱,导致颗粒之间的吸引力增强,从而使胶体溶液凝聚成块状。
这种凝聚现象被称为胶体的凝聚。
胶体的性质与其制备方法和组成有关。
不同的分散相和连续相组合会产生不同的胶体性质。
胶体的粒径、稳定性、透明度等都是制备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胶体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胶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制备方法和组成,以获得所需的胶体性质。
胶体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胶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食品胶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食品胶体的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
3. 学习食品胶体的鉴定和表征方法。
二、实验原理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分散体系,其粒径一般在1-1000纳米之间。
食品胶体在食品工业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改善食品的质地、稳定食品体系、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等。
本实验主要研究食品胶体的制备、性质和鉴定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食品胶体原料:明胶、果胶、阿拉伯胶等。
2. 水溶液:蒸馏水、盐酸、氢氧化钠等。
3. 食品添加剂:食盐、蔗糖等。
仪器:1. 烧杯、玻璃棒、量筒、滴定管、电热炉、显微镜、离心机等。
四、实验步骤1. 食品胶体的制备:(1)取一定量的明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至完全溶解。
(2)将溶解后的明胶溶液加热至沸腾,持续搅拌,观察溶液的变化。
(3)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明胶胶体。
2. 食品胶体的性质研究:(1)观察胶体的外观,记录其颜色、透明度等。
(2)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胶体,观察其流动性。
(3)加入少量食盐,观察胶体的变化。
3. 食品胶体的鉴定:(1)取少量胶体,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2)取少量胶体,滴加少量盐酸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3)用显微镜观察胶体的粒径和形状。
4. 食品胶体的表征:(1)用离心机分离胶体,观察沉淀物的颜色和性质。
(2)测定胶体的粘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食品胶体的制备:明胶在加热过程中溶解,加热至沸腾后,溶液逐渐变为红褐色,停止加热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明胶胶体。
2. 食品胶体的性质:明胶胶体为红褐色,具有一定的透明度,搅拌后流动性较好,加入食盐后,胶体出现沉淀。
3. 食品胶体的鉴定: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胶体颜色变深,加入盐酸溶液后,胶体颜色变浅。
4. 食品胶体的表征:离心分离后,沉淀物为红褐色,粘度较高。
六、实验结论1. 明胶胶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塑性,可用于食品工业。
2. 食品胶体的性质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pH值、添加剂等。
胶体的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胶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掌握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3. 通过实验,加深对胶体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分散体系,其粒子大小在1-1000nm之间。
胶体具有以下性质:1. 胶体粒子不易沉降;2. 胶体粒子在电场中会发生电泳现象;3. 胶体粒子具有丁达尔效应。
本实验采用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FeCl3溶液中的Fe3+与NaOH溶液中的OH-反应生成Fe(OH)3胶体。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显微镜等;2. 试剂:FeCl3溶液、NaOH溶液、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FeCl3溶液:称取0.1g FeCl3·6H2O,加入50mL蒸馏水溶解;2. 配制NaOH溶液:称取0.1g NaOH,加入50mL蒸馏水溶解;3. 将FeCl3溶液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60℃;4. 在加热过程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同时不断搅拌;5. 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6. 将制备的氢氧化铁胶体过滤,收集滤液;7. 将滤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胶体粒子的形态和大小;8. 将制备的氢氧化铁胶体置于紫外线下观察,观察丁达尔效应。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制备的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经显微镜观察,胶体粒子大小在1-1000nm之间,具有明显的丁达尔效应;2. 分析:在实验过程中,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3胶体,由于胶体粒子较大,不易沉降,因此可以观察到胶体粒子的存在。
在紫外线下观察,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产生丁达尔效应。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氢氧化铁胶体,并观察到了胶体的基本性质;2. 本实验验证了胶体粒子的存在,加深了对胶体性质的理解。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加热温度对胶体的制备有较大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胶体的制备效果;2. 实验过程中,NaOH溶液的加入速度对胶体的制备也有一定影响。
制备胶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制备胶体的方法。
3. 学习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分散体系,其粒子大小在1-1000纳米之间。
胶体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聚沉等。
本实验通过制备氢氧化铁胶体,了解胶体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氯化铁(FeCl3)、蒸馏水、氨水、氢氧化钠(NaOH)等。
2.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滴管、酒精灯、玻璃棒、磁力搅拌器、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1)在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
(2)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
(3)停止加热,静置一段时间。
2. 观察氢氧化铁胶体的性质(1)观察丁达尔效应:将氢氧化铁胶体置于暗箱中,用激光笔照射,观察是否有光束通过。
(2)观察布朗运动:将氢氧化铁胶体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胶粒的运动情况。
(3)观察聚沉现象: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观察胶体是否聚沉。
3. 制备Fe(OH)3溶胶(1)在烧杯中加入约50ml蒸馏水,加热至微沸。
(2)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
(3)停止加热,静置一段时间。
4. 观察Fe(OH)3溶胶的性质(1)观察丁达尔效应:将Fe(OH)3溶胶置于暗箱中,用激光笔照射,观察是否有光束通过。
(2)观察布朗运动:将Fe(OH)3溶胶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胶粒的运动情况。
(3)观察聚沉现象:向Fe(OH)3溶胶中加入适量的氨水,观察溶胶是否聚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氢氧化铁胶体在暗箱中,用激光笔照射时,观察到明显的丁达尔效应,说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2. 在显微镜下观察氢氧化铁胶体,观察到胶粒的布朗运动,说明胶体具有布朗运动。
3. 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NaOH溶液后,观察到胶体聚沉,说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聚沉性质。
实验报告模板胶体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胶体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2. 掌握制备和观察胶体的方法。
3. 分析胶体的稳定性和聚沉现象。
二、实验原理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分散体系,其粒子大小在1-1000纳米之间。
胶体具有以下性质: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聚沉现象等。
本实验主要研究胶体的制备、观察和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胶体滴定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磁力搅拌器、滴定管、烧杯、试管等。
2. 试剂: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铜、硝酸银、苯、乙醇、盐酸等。
四、实验步骤1. 胶体的制备(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将5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搅拌溶解。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1mL硫酸铜溶液,继续搅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2)氯化钠胶体的制备:将1g氯化钠溶于100mL水中,搅拌溶解。
向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mL苯,继续搅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2. 胶体的观察(1)使用胶体滴定仪滴定氢氧化铁胶体,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2)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氢氧化铁胶体的吸光度。
3. 胶体的稳定性分析(1)将氢氧化铁胶体置于磁力搅拌器上,观察胶体的稳定性。
(2)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少量盐酸,观察胶体的聚沉现象。
4. 胶体的聚沉现象分析(1)将氯化钠胶体置于磁力搅拌器上,观察胶体的稳定性。
(2)向氯化钠胶体中加入少量硝酸银,观察胶体的聚沉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褐色,表明氢氧化铁胶体成功制备。
2. 氯化钠胶体的制备: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表明氯化钠胶体未成功制备。
3. 氢氧化铁胶体的观察:滴定过程中,溶液颜色由红褐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4. 氢氧化铁胶体的稳定性分析:磁力搅拌器上,胶体保持稳定,无明显沉淀。
5. 氢氧化铁胶体的聚沉现象分析:加入盐酸后,胶体发生聚沉,形成红褐色沉淀。
6. 氯化钠胶体的稳定性分析:磁力搅拌器上,胶体保持稳定,无明显沉淀。
7. 氯化钠胶体的聚沉现象分析:加入硝酸银后,胶体发生聚沉,形成白色沉淀。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实训报告docx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实训报告 .docx胶体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一种物质以微细颗粒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胶体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不同类型的胶体溶液,了解胶体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实验一:制备胶体溶液材料:明胶、酒精、蒸馏水、试管、玻璃棒、移液管等。
步骤:1. 将5g明胶加入到一个试管中。
2.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 加入适量的酒精,继续搅拌均匀。
4. 将试管放置在离心机中,离心10分钟。
5. 取出离心后的试管,观察溶液的状态。
实验二:胶体的性质材料:制备好的胶体溶液、滤纸、酸碱指示剂等。
步骤:1. 将胶体溶液过滤,观察滤液和滤渣的性质。
2. 在滤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3. 在胶体溶液中加入电解质溶液,观察胶体的稳定性变化。
4. 在胶体溶液中加入电解质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5. 在胶体溶液中加入剧烈搅拌,观察胶体的稳定性变化。
实验结果:经过离心后,胶体溶液分为两层,上层为清澈的溶液,下层为白色沉淀。
滤液呈现无色透明,滤渣为白色固体。
在滤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后,颜色变化不明显。
在胶体溶液中加入电解质溶液后,胶体变得不稳定,出现沉淀。
在胶体溶液中加入电解质溶液后,颜色变化不明显。
在胶体溶液中加入剧烈搅拌后,胶体变得不稳定,出现沉淀。
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可以发现,胶体溶液经过离心后分为两层,上层为溶液,下层为沉淀。
这是因为胶体溶液中的微细颗粒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沉淀下来。
滤液呈现无色透明,滤渣为白色固体,说明胶体颗粒的大小超过了过滤纸的孔径,无法通过滤纸。
在滤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后,颜色变化不明显,说明胶体颗粒不具有酸碱性质。
在胶体溶液中加入电解质溶液后,胶体变得不稳定,出现沉淀,说明电解质可以中和胶体溶液中的电荷,使胶体颗粒聚集形成沉淀。
在胶体溶液中加入剧烈搅拌后,胶体变得不稳定,出现沉淀,说明剧烈搅拌可以破坏胶体颗粒的稳定性。
胶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报告设计
胶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报告设计实验目的:1.学习了解胶体的定义、性质和制备方法;2.掌握胶体的制备方法,并观察和分析其性质。
实验器材和药品:1.实验器材:玻璃容器、搅拌棒、试管架、温度计、电子天平等;2.实验药品:明胶、食盐、去离子水等。
实验步骤:1.制备明胶溶液a.取一定量明胶片,切成小块,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中,进行搅拌,使明胶充分溶解;b.倒入适量的试管或玻璃容器中,待用。
2.制备胶体溶液a.取一定量明胶溶液,逐渐加入食盐溶液中;b.同时进行搅拌,直到明胶完全凝固,形成胶体溶液;c.反复稀释,直至胶体溶液的浓度适宜。
3.观察胶体性质a.观察胶体溶液的外观,记录其颜色、透明度等特征;b.测量胶体溶液的pH值,采用酸碱指示剂染纸进行测试;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胶体溶液的微观结构;d.用曲线扫描仪测量胶体溶液的吸光度,分析其在可见光区域内的光谱特征。
4.胶体的移动性a.取一定量胶体溶液,放入玻璃容器中;b.玻璃容器底部加热,观察胶体颗粒的运动情况,记录移动速度;c.慢慢降低温度,观察胶体颗粒的运动情况的变化。
实验结果和讨论:1.制备明胶溶液时,要充分搅拌使其溶解均匀,避免出现明胶团块。
2.制备胶体溶液时,明胶在食盐溶液中凝固形成胶体,胶体的浓度可以通过逐步稀释明胶溶液获得。
3.胶体溶液的外观会呈现乳白色、半透明等特征,pH值一般偏酸性。
4.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胶体溶液,可以看到明胶颗粒的微观结构,颗粒大小和分布均匀性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得到。
5.胶体溶液的吸光度在可见光区域内会出现吸收峰,其位置和强度与明胶颗粒的大小和分布等因素有关。
6.加热胶体溶液会使胶体颗粒运动加快,冷却会使运动减慢或停止,说明胶体颗粒的移动性与温度相关。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明胶为基础的胶体溶液,并观察和分析了其性质。
我们了解到胶体溶液的外观和pH值等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了其微观结构,通过吸光度测量分析了其光谱特征,同时还观察到了胶体颗粒的移动性与温度的关系。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报告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报告1-3 分散系与胶体——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报告】一、制备氢氧化铁胶体1. 试验目的: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比较其与氯化铁的区别。
2. 实验要求:保证安全。
尽量不损坏仪器。
成功制备氢氧化铁。
3. 实验设备及环境要求: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小烧杯、量筒。
要求环境干净整洁,没有极易燃物。
4. 实验步骤:准备实验(护目镜等)-组装仪器(由下至上,由左至右)-量取25mL蒸馏水,倒入小烧杯中-点燃酒精灯-将蒸馏水加热至沸腾,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5-6滴,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T 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取下小烧杯,观察其与氯化铁外观差异-试验其丁达尔效应-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向其中的一只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铁胶体-静置,比较两只烧杯中液体的澄清程度-拆除清洗所有仪器,结束实验。
5. 实验结果:(1)氯化铁溶液呈棕色,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
(2) 制备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3) 加入了氢氧化铁的颜色深于另一烧杯中液体,但更澄清。
6. 讨论和分析:成功制备出氢氧化铁胶体。
⑴氯化铁的水解反应。
FeC3+6fOMq热=Fe(OH3+3HC。
为什么产生的盐酸与氢氧化铁不反应呢?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因为高温反应时,盐酸挥发成气体,不接触无法反应。
二是因为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主要是因为氢氧根负离子和氢正离子结合,但制备的氢氧化铁胶体为带正电的粒子,氢离子也带正电,不反应。
(2) 氢氧化铁胶体会出现聚沉现象。
因为煮沸时间过长温度高,加剧了胶体粒子的热运动,碰撞几率增大,更容易结合成大粒子聚沉。
(3) 做净水剂。
胶体粒子表面积大,能够吸附更多的悬浮颗粒物,沉降。
高铁酸钾是含有FeQ2-的一种化合物,其中心原子Fe以六价存在,因此,高铁酸钾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以对水进行氧化、消毒、杀菌处理。
因此,高铁酸钾在饮用水的处理过程中,集氧化、吸附、絮凝、沉淀、灭菌、消毒、脱色、除臭等八大特点为一体的综合性能,被称为多功能水处理剂。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报告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胶体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胶体的制备方法;3.研究不同胶体的性质差异。
实验器材和试剂:1.玻璃杯;2.高锰酸钾;3.苏打粉;4.蒸馏水;5.盐酸;6.红石晶;7.至少三种不同颜色的食盐;8.锌粉;9.红蓝墨水;10.黄色农药;11.过滤纸;12.透明胶体溶液。
实验步骤:1.制备高锰酸钾胶体溶液。
a.取一小团红石晶并粉碎。
b.将粉碎后的红石晶加入一杯蒸馏水中,搅拌直至溶解。
c.将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加入上一步骤中的溶液中,搅拌均匀。
d.观察溶液的状态并记录。
2.制备食盐胶体溶液。
a.分别取三杯蒸馏水,添加少量的红、蓝、黄色的食盐,分别搅拌均匀。
b.观察溶液的状态并记录。
3.制备金属胶体溶液。
a.取一小团锌粉。
b.将锌粉添加到一杯盐酸中,搅拌均匀。
c.观察溶液的状态并记录。
4.制备墨水胶体溶液。
a.取一小团红蓝墨水。
b.将红蓝墨水加入一杯蒸馏水中,搅拌均匀,直至溶解。
c.观察溶液的状态并记录。
5.制备农药胶体溶液。
a.取一小团黄色农药,加入一杯蒸馏水中,搅拌均匀,直至溶解。
b.观察溶液的状态并记录。
实验结果与讨论:1.高锰酸钾溶液在搅拌过程中由混浊慢慢变得透明,形成了高锰酸钾胶体溶液。
胶体的形成是由于胶体颗粒的分散相与连续相(溶液)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在该实验中,高锰酸钾胶体溶液的分散相是颗粒形式的高锰酸钾,而连续相为水。
2.食盐胶体溶液由于其颗粒较小,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
通过搅拌后,颜色均匀的溶液形成了胶体。
实验证明,在适当的条件下,晶体溶解过程中会形成胶体溶液,其中晶体颗粒成为胶体溶液的分散相。
3.金属胶体溶液形成了由细小金属颗粒分散在溶液中的胶体。
金属颗粒的形成是由于加入盐酸后,锌粉与酸发生了反应,产生了氢气和溶解了的锌离子。
锌离子在溶液中形成了胶体溶液的分散相。
4.墨水胶体溶液在搅拌后形成了胶体。
墨水中的色素颗粒通过分散在溶剂中的胶体性质形成了胶体溶液。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报告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了解胶体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制备胶体的常用方法。
3. 研究不同类型胶体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器材:1. 玻璃棒2. 烧杯3. 袋式过滤器4. 水槽5. 水6. 正电胶体和负电胶体悬浮液各一份实验步骤:1. 分别将正电胶体和负电胶体悬浮液倒入两个烧杯中。
2. 使用玻璃棒,将两份悬浮液分别搅拌均匀。
3. 将两份悬浮液倒入一个袋式过滤器中。
4. 将过滤后得到的胶体用水洗涤干净。
5. 在水槽中观察胶体的形态和状态。
实验结果:经过制备和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胶体是由微小的颗粒或化合物分散在介质(如空气、水)中形成的均匀混合液体。
2. 胶体具有与介质相同的形状和状态,透明或半透明,不易沉淀。
3. 负电胶体的颗粒带有负电荷,在强烈的电场作用下会产生负电荷的向正极方向运动。
4. 正电胶体的颗粒带有正电荷,在强烈的电场作用下会产生正电荷的向负极方向运动。
5. 胶体能够有效地吸附溶液中的杂质和微粒,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实验分析:本次实验通过制备和观察不同类型胶体的形态和状态,掌握了胶体的制备方法和特点,了解了其在电场中的运动和稳定性等性质。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胶体是一种独特的物质形态,具有稳定性和吸附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等领域。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是胶体的制备和性质,通过制备不同类型胶体和观察其形态和状态,掌握了胶体的制备方法和特点,了解了其在电场中的运动和稳定性等性质。
经过实验,得出结论,胶体是由微小的颗粒或化合物分散在介质中形成的均匀混合液体,具有稳定性、吸附性和透明性等特点,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
化学胶体实验报告大学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胶体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2. 学习制备胶体的方法。
3. 掌握胶体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4. 通过实验加深对胶体化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分散体系,其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nm之间。
胶体具有以下性质:1. 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呈布朗运动。
2. 胶体粒子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3. 胶体粒子表面带有电荷,从而表现出电泳现象。
4.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本实验采用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通过观察胶体的外观、颜色、丁达尔效应等性质,以及测定胶体的电泳现象,来研究胶体的性质。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电泳仪、显微镜、电子天平等。
2. 试剂:氯化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1)取一定量的氯化铁溶液于烧杯中。
(2)向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搅拌使其均匀。
(3)缓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搅拌,直至溶液呈红褐色。
(4)静置一段时间,待胶体充分形成。
2. 观察胶体性质:(1)观察胶体的外观、颜色。
(2)用滴管取少量胶体,滴入另一烧杯中,观察丁达尔效应。
(3)用显微镜观察胶体粒子。
3. 测定胶体电泳现象:(1)将胶体滴入电泳仪中,观察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方向。
(2)记录胶体粒子的运动速度和电流强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胶体外观呈红褐色,具有丁达尔效应。
2.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胶体粒子呈球形,大小约为10-20nm。
3. 胶体粒子在电场中向阴极移动,表明其表面带有正电荷。
六、实验结论1. 成功制备了氢氧化铁胶体,并观察到了其外观、颜色、丁达尔效应等性质。
2.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胶体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了胶体制备、性质测定和电泳现象的研究方法。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操作规范,避免污染。
2. 注意胶体制备过程中的搅拌速度,以免胶体发生聚沉。
3. 实验过程中应佩戴防护用品,确保安全。
胶体的制备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以及胶体的特性,掌握实验室制备胶体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训时间2023年11月X日三、实训地点化学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2. 胶体的性质观察五、实训原理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分散体系,其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纳米之间。
胶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凝聚法、物理凝聚法等。
本实训采用化学凝聚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六、实验材料与仪器实验材料:- 氯化铁(FeCl3)- 蒸馏水- 氢氧化钠(NaOH)- 硫酸铜(CuSO4)实验仪器:- 烧杯- 玻璃棒- 滴管- 烧瓶- 恒温水浴锅- 移液管- pH计- 酒精灯- 研钵- 研杵七、实验步骤1. 准备氯化铁溶液: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铁,溶解于蒸馏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氯化铁溶液。
2.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将氯化铁溶液缓慢滴加到沸腾的蒸馏水中,同时不断搅拌,继续煮沸一段时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 性质观察:- 丁达尔效应:用激光笔照射制备好的氢氧化铁胶体,观察光路是否可见。
- 聚沉现象: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观察胶体的聚沉现象。
- 吸附性:将氢氧化铁胶体与泥水混合,观察胶体的吸附作用。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在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红褐色,表明氢氧化铁胶体已成功制备。
2. 丁达尔效应:用激光笔照射氢氧化铁胶体,可见光路,证实了胶体的存在。
3. 聚沉现象: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胶体发生聚沉,形成红褐色沉淀。
4. 吸附性:将氢氧化铁胶体与泥水混合,胶体吸附了泥水中的悬浮颗粒,使溶液变得澄清。
九、实训体会通过本次实训,我对胶体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以及胶体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操作实验仪器,掌握了实验室制备胶体的操作技能。
同时,通过观察胶体的性质,我对胶体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胶体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胶体制备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理解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制备胶体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3.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胶体的形成过程及其特性。
二、实验原理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分散体系,其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纳米之间。
胶体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等。
胶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分散法、凝聚法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蒸馏水- FeCl3饱和溶液- NaOH溶液- 聚乙烯醇- 甲醛- 盐酸2. 实验仪器:- 烧杯- 微波炉- 滴定管- 温度计- 搅拌棒- 移液管- 漏斗- 过滤器四、实验步骤1. 制备Fe(OH)3胶体:(1)在洁净的小烧杯中加入约50mL蒸馏水,加热至微沸。
(2)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
(3)停止加热,观察Fe(OH)3胶体的形成。
2. 制备聚乙烯醇缩甲醛胶粘剂(107胶):(1)在100mL三颈烧瓶中加入60mL蒸馏水,搭实验装置水浴加热,温度升至70℃。
(2)开动搅拌,加入5g聚乙烯醇,继续升温至90℃,保温搅拌使聚乙烯醇全部溶解。
(3)向水浴中加入冷水,使反应温度降至80℃。
(4)在搅拌下向反应瓶中滴入适量盐酸,调节pH约为2,继续搅拌15min,并保持水浴温度在80℃左右。
(5)向反应瓶中慢慢滴加2mL甲醛,搅拌继续30min。
(6)降低反应温度至40~50℃,用10%NaOH溶液调节pH至7~8。
(7)冷却后即得107胶黏剂。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1. Fe(OH)3胶体:观察到溶液呈红褐色,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纳米之间,具有丁达尔效应和布朗运动。
2. 107胶黏剂:制备得到的107胶黏剂为微黄色或无色透明胶状液体,具有较好的粘附性能。
六、实验讨论1. 在制备Fe(OH)3胶体时,加热至微沸有助于提高FeCl3的水解程度,从而形成Fe(OH)3胶体。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讲义胶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实验35 胶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预习要求:1、了解溶胶的各种制备方法;明确本实验Fe(OH)3溶胶的制备方法。
2、本实验中溶胶粒子带电的原因。
3、溶胶纯化的目的;溶胶纯化时先在热水中渗析几遍的原因。
4、了解棉胶液的组成;棉胶液形成半透膜的原因。
实验目的1.掌握Fe(OH)3溶胶的制备方法和纯化方法。
2.观察溶胶的电泳现象并了解其电学性质。
3.掌握电泳法测定胶粒电泳速度和溶胶电动电位(ζ电位)的方法。
4.了解溶胶的光学性质及不同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
实验原理溶胶是一个多相系统,胶粒(分散相)大小在1~1000 nm之间,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溶胶的制备方法分为两大类:把较大的物质颗粒变为胶体大小质点的分散法,以及把物质的分子或离子聚集成胶体大小质点的凝聚法。
本实验中Fe(OH)3溶胶的制备采用化学反应凝聚法,即通过化学反应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然后粒子再结合为溶胶。
新制的溶胶中常有杂质存在而影响其稳定性,因此必须纯化。
常用的纯化方法是半透膜渗析法。
半透膜的特点是其孔径只允许电解质离子及小分子透过,而胶粒不能透过。
提高渗析温度或搅拌渗析液,均可提高渗析效率。
固体粒子由于自身电离或选择性吸附某种离子及其他原因而带电,带电的固体粒子称为胶核。
在胶核周围的分散介质中分布着与胶核电性相反、电量相等的反离子。
部分反离子由于静电引力紧密吸附在胶核表面,形成紧密层;剩余的反离子由于热运动,分布于紧密层外至溶液本体的扩散层中。
扩散层的厚度随外界条件(温度、系统中电解质浓度、及离子价态)而改变。
由于离子的溶剂化作用,紧密层结合有一定量的溶剂分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紧密层与胶核作为一个整体(胶粒)移动,扩散层中的反离子向相反电极方向移动。
这种分散相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相对于分散介质的运动称为电泳。
带电的胶粒与带有反离子的扩散层发生相对移动的分界面,称为滑动面。
滑动面与液体内部的电位差称为电动电位(或ζ电位)。
电动电位是描述溶胶特性的重要物理量。
化学的胶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胶体的制备方法。
2. 掌握胶体性质的观察与鉴定。
3. 了解胶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分散体系,其粒径一般在1-100nm之间。
胶体具有以下特性: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聚沉等。
本实验通过制备氢氧化铁胶体,观察其性质,进一步研究胶体的特性。
三、实验器材与药品1. 器材:烧杯、玻璃棒、酒精灯、滴管、滤纸、胶头滴管等。
2. 药品:FeCl3饱和溶液、蒸馏水、NaOH溶液、KCl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1)取一只洁净的烧杯,加入约50mL蒸馏水。
(2)加热至微沸。
(3)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
(4)停止加热,待胶体冷却后,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2. 观察胶体性质(1)丁达尔效应:用胶头滴管取少量胶体,置于暗室中,用激光笔照射,观察光路。
(2)布朗运动:用胶头滴管取少量胶体,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3)聚沉现象:向胶体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观察聚沉现象。
3. 研究胶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1)温度对胶体性质的影响:将胶体置于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胶体性质的变化。
(2)pH值对胶体性质的影响:向胶体中加入不同pH值的溶液,观察胶体性质的变化。
(3)离子强度对胶体性质的影响:向胶体中加入不同浓度的KCl溶液,观察胶体性质的变化。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1.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观察到溶液呈红褐色,用滤纸过滤后,滤液呈红褐色。
2. 观察胶体性质(1)丁达尔效应:观察到激光笔照射后,胶体出现光路。
(2)布朗运动:观察到胶体颗粒在显微镜下呈现布朗运动。
(3)聚沉现象:向胶体中加入NaOH溶液后,观察到胶体颗粒逐渐聚集,形成沉淀。
3. 研究胶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1)温度对胶体性质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胶体颗粒逐渐聚集,形成沉淀。
(2)pH值对胶体性质的影响:随着pH值的升高,胶体颗粒逐渐聚集,形成沉淀。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一.实验目的1.了解胶体制备,渗析,电泳和凝聚等性质2.学习胶体的制备,性质实验的演示技能3.学会使用直流稳压电源。
二.实验原理将三氯化铁滴入沸水中,三价铁立即发生水解,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FeCl3 +H2O ===Fe(OH)3 +HCl由于胶体微粒的直径较大,能够对光发生散射,使每一个胶粒成为一个发光体,当强光照射时,会形成一条光路。
其次,胶粒一般带有电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会向电极,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加深。
若与相反的电荷作用时,电荷被中和,胶体微粒会凝聚成较大的颗粒而发生聚沉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烧杯、蒸发皿、U形管、玻棒,酒精灯、量筒、滴管、直流电源、钢笔式电筒、石棉网、玻璃纸、导线、细线,火柴饱和氯化铁,2mol/l氯化钠溶液、0.001mol/l亚铁氰化钾、0.001mol/l铁氰化钾、0.01mol/l 硫酸铝、0.01mool/l硝酸钾、5%硝酸银、1%明胶溶液、甲基橙、蒸馏水、尿素五.注意事项:【板书设计】一.实验目的1.了解胶体制备,渗析,电泳和凝聚等性质2.学习胶体的制备,性质实验的演示技能3.学会使用直流稳压电源。
二.实验原理将三氯化铁滴入沸水中,三价铁立即发生水解,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FeCl3 +H2O ===Fe(OH)3 +HCl由于胶体微粒的直径较大,能够对光发生散射,使每一个胶粒成为一个发光体,当强光照射时,会形成一条光路。
其次,胶粒一般带有电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会向电极,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加深。
若与相反的电荷作用时,电荷被中和,胶体微粒会凝聚成较大的颗粒而发生聚沉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烧杯、蒸发皿、U形管、玻棒,酒精灯、量筒、滴管、直流电源、钢笔式电筒、石棉网、玻璃纸、导线、细线,火柴饱和氯化铁,2mol/l氯化钠溶液、0.001mol/l亚铁氰化钾、0.001mol/l铁氰化钾、0.01mol/l 硫酸铝、0.01mool/l硝酸钾、5%硝酸银、1%明胶溶液、甲基橙、蒸馏水、尿素1.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烧杯+75ml蒸馏水(加热煮沸)----1ml饱和氯化铁(逐滴)------溶液为深红褐色(煮沸)2.胶体性质(1)丁达尔现象盛有胶体的烧杯置于黑暗处----电筒照射-----观察胶体溶液---记录现象(3)电泳U形管+胶体+2g尿素---轮流加入0.01mol/l硝酸钾----插入电极---通直流电---观察现象(4)凝聚1号试管+ 胶体3ml+1ml2mol/l氯化钠---观察现象2号试管+ 胶体3ml+1ml 0.01mol/l硫酸铝---观察现象3号试管+ 胶体3ml+1ml 0.001mol/l铁氰化钾---观察现象(5)胶体的保护如实验4,先分别加入1ml 1%明胶---振荡—分别加入1ml同浓度氯化钠、硫酸铝、铁氰化钾—观察现象五.注意事项。
胶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报告设计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实验二】胶体的制备及性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
2、实验探究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聚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
3、培养由宏观实验现象推测微观粒子大小的能力。
二、实验用品:
1.实验药品: FeCl3饱和溶液、CuSO4溶液、泥水、1mol/L HCl 溶液、蒸馏水、Na2SO4溶液
2.实验仪器:铁架台(配铁圈)、石棉网、烧杯、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胶头滴管、丁达尔效应装置、玻璃棒、漏斗、滤纸、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思考与交流:
1、溶液、胶体和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顺序是,三种分散系的稳定
性顺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2、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用蒸馏水,不能用自来水,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凝聚。
(2)FeCl3溶液要饱和但不能浑浊。
(3)逐滴滴加FeCl3溶液要不断振荡,但不能用玻璃棒搅拌。
(4)FeCl3不能过量,因FeCl3本身是电解质,过量的FeCl3也能使胶体发生凝聚。
(5)不能使液体沸腾时间过长,以免生成沉淀,加热过度会使胶粒运动加快,发生凝聚。
3、下列事实与胶体的哪些性质有关
(1)用明矾净水
(2)河海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报告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报告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报告引言: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由微小颗粒悬浮于分散介质中形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物质都属于胶体,如牛奶、墨水和乳胶等。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这些物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胶体溶液,并研究其性质,来深入了解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实验一:胶体的制备1. 实验材料和仪器:- 胶体试样: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二氧化硅溶胶等- 实验器材:试管、滴管、搅拌棒等2. 实验步骤:a) 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和二氧化硅溶胶。
b)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水,并充分搅拌。
c) 观察试管中溶液的变化。
3. 实验结果与讨论:a) 蛋白质溶液形成了乳白色的胶体溶液,表现出浑浊的外观。
b) 淀粉溶液没有形成胶体,仍然是透明的溶液。
c) 二氧化硅溶胶形成了乳白色的胶体溶液,与蛋白质溶液相似。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分散性是不同的。
蛋白质和二氧化硅溶胶能够形成胶体溶液,而淀粉溶液则不能。
这是因为蛋白质和二氧化硅溶胶的颗粒大小适中,能够在水中形成悬浮状态。
而淀粉颗粒较大,无法均匀分散在水中,因此不能形成胶体。
实验二:胶体的性质1. 实验材料和仪器:- 胶体试样:蛋白质溶液、二氧化硅溶胶等- 实验器材:玻璃片、显微镜等2. 实验步骤:a) 将蛋白质溶液和二氧化硅溶胶分别滴在玻璃片上。
b) 用显微镜观察胶体溶液的微观结构。
c) 用搅拌棒轻轻搅拌胶体溶液,观察其变化。
3. 实验结果与讨论:a) 在显微镜下观察,胶体溶液中的颗粒呈现均匀分散的状态,没有明显的沉淀。
b) 搅拌胶体溶液后,颗粒重新分散,恢复到原来的均匀状态。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胶体溶液的微观结构和其对外界扰动的响应。
胶体溶液中的颗粒呈现均匀分散的状态,这是由于颗粒与分散介质之间的作用力使其保持在悬浮状态。
当胶体溶液受到外界扰动时,颗粒会重新分散,这是由于搅拌破坏了颗粒之间的作用力。
胶的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胶的制备二、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胶的制备方法,加深对胶体化学性质的理解。
2. 熟悉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通过实验,了解胶的制备原理及其应用。
三、实验原理胶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分散体系,其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0纳米之间。
胶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聚沉法、聚合法和乳化法等。
本实验采用聚合法,以聚乙烯醇和甲醛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制备107胶。
四、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三颈烧瓶、搅拌器、温度计、滴定管、水浴锅、移液管、锥形瓶、滤纸等。
2. 试剂:聚乙烯醇、甲醛、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
五、实验步骤1. 准备100ml三颈烧瓶,加入60ml蒸馏水。
2. 将烧瓶放入水浴锅中,水浴加热至70℃。
3. 开动搅拌器,向烧瓶中加入5g聚乙烯醇,继续加热至90℃,保温搅拌使聚乙烯醇全部溶解。
4. 向水浴中加入冷水,使反应温度降至80℃。
5. 在搅拌下,向反应瓶中滴入适量盐酸,调节pH值约为2,继续搅拌15分钟,并保持水浴温度在80℃左右。
6. 向反应瓶中慢慢滴加2ml甲醛,搅拌继续反应30分钟。
7. 降低反应温度至40-50℃,用10%NaOH溶液调节pH值至7-8。
8. 冷却后,将所得胶体过滤,去除未反应的原料和杂质。
9. 将滤液移入锥形瓶中,继续搅拌,直至胶体完全形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出107胶,其外观为微黄色或无色透明胶状液体。
2. 实验过程中,pH值的调节对胶的制备至关重要。
若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胶的稳定性。
3. 温度对胶的制备也有一定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胶的凝聚。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聚合法成功制备出107胶,验证了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实验能力。
同时,对胶的制备原理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甲醛、盐酸等有害物质的吸入和皮肤接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胶体的制备及性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
2、实验探究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聚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
3、培养由宏观实验现象推测微观粒子大小的能力。
二、实验用品:
1.实验药品:FeCl3饱和溶液、CuSO4溶液、泥水、1mol/L HCl 溶液、蒸馏水、Na2SO4溶液
2.实验仪器:铁架台(配铁圈)、石棉网、烧杯、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胶头滴管、丁达尔效应装置、玻璃棒、漏斗、滤纸、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思考与交流:
1、溶液、胶体和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顺序是,三种分散系的稳定
性顺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2、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用蒸馏水,不能用自来水,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凝聚。
(2)FeCl3溶液要饱和但不能浑浊。
(3)逐滴滴加FeCl3溶液要不断振荡,但不能用玻璃棒搅拌。
(4)FeCl3不能过量,因FeCl3本身是电解质,过量的FeCl3也能使胶体发生凝聚。
(5)不能使液体沸腾时间过长,以免生成沉淀,加热过度会使胶粒运动加快,发生凝聚。
3、下列事实与胶体的哪些性质有关?
(1)用明矾净水
(2)河海入海处易形成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