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教学反思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历史教案设计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分析俄国和日本由封建国家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异同。
(3)比较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历史资料,理解历史现象。
(2)运用比较法,分析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俄国和日本由封建国家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异同。
(3)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2. 教学难点:(1)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的内在联系和外部环境。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历史事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引导学生关注俄国和日本由封建国家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异同。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提出观点和论据。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4. 分析比较:(1)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的异同。
(2)总结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5. 课堂小结:(1)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重点知识点。
(2)强调改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课堂笔记。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中历史_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
16世纪~19世纪俄国在欧亚两洲扩张的概况。
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
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
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明治维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认清明治维新的局限性,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教学重点】1、1861年俄国改革及其历史意义2、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教学难点】1、感知这两次改革使日本和俄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学会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
1、知识构建方面:经过七、八年级的历史学习,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比较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通过四、五单元(步入近代和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2、认知心理特点:他们朝气蓬勃,有很强的求知欲,对俄国、日本历史有浓厚的兴趣。
所以我采取了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充分体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方法指导】1、指导启发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并充分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要点,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文字,图片等相关资料,获取有用信息,并初步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发现本质的能力。
【教学设计流程】1、第一环节:导入部分2、第二环节:俄国1861年改革3、第三环节:日本明治维新4、第四环节: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的农奴改革5、第五环节:感悟空间6、第六环节:心灵寄语【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图片)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生答。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与反思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课,是全书的第19课。
主要内容讲述了十九世纪末俄国、日本的改革及其意义。
本节在全书各章节中相对来说比较独立。
前几节内容为本课提供了国际背景,特别是英美资本主义形成发展的有关内容,和后面的章节没有太多的联系,因此可以做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来处理,关于日本的历史内容,可以进行纵向的联系和比较,加深认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应当掌握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内容及其意义,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能运用全面的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场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三、教学重点一是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四.教学难点的处理本课涉及到的难点有两个:一、如何客观地评价废农改革;二、讲清日本维新的社会原因。
解决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时,首先以废除农奴制为分界线,引导学生比较废农之前后,俄国的经济状况和农奴状况。
再运用书上118页“动脑筋”的练习,来处理两者在历史发展上的孰重孰轻,来提高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的能力。
日本维新的原因,由于教材内容太少,学生很难理解。
我是通过一系列的图片,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图片有“黑船事件”、“美国军人登上日本土地”、“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日本纺织工厂”、“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等,用图片延伸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确十九世纪末日本的社会状况和经济状况,来解决改革原因不明晰的问题。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六、教学过程导入:复习前面学习的英国、法国、美国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解放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内容,引入俄国和日本,从而进入本课。
师:说到“俄国”有些同学并不陌生,但是你知道俄国是怎样发展而来的吗?生:(在老师引导阅读“自由阅读卡”后回到)是由莫斯科小乡村慢慢发展而来的。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材分析:本教材是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9课。
主要内容是俄国、日本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基本上扫除了封建制度的严重障碍,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861年改革,是以俄国沙皇为首的统治者为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而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
明治维新是日本明治天皇为摆脱民族危机而发动的资产阶级改革。
两国通过改革,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加快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幕府统治、中下级武士、文明开化等。
2.理解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的原因、性质;理解两次改革的积极、消极作用。
3.引导学生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比较俄国和美国农奴制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联系、比较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五步教学法,优化课堂结构:①启动:创设情境,调动主体;②主动:自主学习,建构知识;③互动:合作探究,质疑解惑;④激动:拓展延伸,能力提升⑤能动: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2.充分利用PPT课件,扩充课堂容量,优化展示效果。
3.要点提炼法、列表归纳法、纵横联系法、比较法、历史事件评价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残暴野蛮的奴隶制终究会被推下历史舞台,自由、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培养学生的进步观念。
2.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开放观念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日本明治维新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准备:1.教师自制PPT课件(体现五步教学法);2.学生搜集有关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的有效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学"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阶段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后附记启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温故知新: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政治方面,已有哪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经济方面,发生了什么重大变革从中反映出这段时间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什么讨论:认识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日本明治 维新与同一时期发生的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 教学目标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从政治体制、 力量对比、改革措施和国际背景等方面进行思考、探究, 分析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最终推翻幕府统治。
四、明治维新改革的内容。
通过新生政权所面临的问题的分析,由学生得出首
要工作是巩固新生政权。
接着由学生合作讨论并由教师归纳:如何针对社
会,巩固新生政权和明治政府的立国三大政策。
五、明治维新改革的影响。
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明治政府立国政策
带来的影响。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讨论得出:中端坐者所穿的服
认识,发展思维能力。 课本剧的设计实施及随后的问题调动了学生参与
教学的积极性,创设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 兴趣,充分体现了教学的过程性和生成性。
二、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感触颇多,现将我的一点 心得总结如下:
1、导入新颖,学生兴味盎然。 2、采取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学习” 的教学方法。 3、中外历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通 过对比分析,求同找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教学中的不足: 学生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 还不了解,对一历史事件往往停留在表面,很少深入研 究。另外,由于学生课外知识较少,对于资料收集等有 时较难开展,不过经过尝试,将会不断完善和改进。只 要我们教师心系学生,就一定能把学生教好,学生也一 定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析日本社会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讲述、分析日本社会的对外状况。(并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授课后,听课老师各抒己见。
听了他们的独到点评后,我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思考,也由此豁然开朗,受益多多。
下面将我课后对自己不足的深刻反思小结如下:一、蜻蜓点水,模糊了事。
老师在评课时指出:如果对日本封建等级制度只是蜻蜓点水,而不更上一层楼去与他国的等级制(譬如古代印度严格的“种姓制度”、西欧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封建等级制度、我国西周的分封制)进行简单的比较,就容易让学生对此知识点混淆不清。
课后我反复思考,之所以授课时,没有做到这点,原因有三:①对学生的学情预估不足;②教学设计不够精心;③没有课前试讲。
倘若上公开课之前深钻初中历史教材,高屋建瓴地去驾驭相关的等级制知识;与此同时,如果课前反复设想教学过程,检验漏洞,那么就会及时修改课件,进行相关知识补充,或教学中稍进行等级制比较,就不会导致亡羊补牢之果。
试讲是老师课前的模拟演习,是教师进入角色的前凑曲。
我想,倘若我在上公开课前,多次试讲,请老师点评、同行指点迷津,或许早就被其他老师发现此漏洞,并加于修补,也就不致于在日本明治维新背景中的封建等级制的教学中蜻蜓点水,模糊了事了。
二、脚重头轻,厚此薄彼在课堂上,为利于学生理解明治维新的内容这一重要知识点,我按课前的设想播放了关于明治维新的背景及政治、军事、社会生活三方面内容的简短视频资料。
课后有老师点评一针见血:“视频的选择应全面顾及,双管齐下,不应过多地选择关于明治维新的视频而忽略了俄国废奴制改革的视频。
”让我不得不思考。
现仔细思量,造成这样的结局,缘由有二:①对教授的内容偏解;②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不高。
可我认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一课中虽然“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和“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历史作用”均为本课重点内容,但后者则是重中之重。
因此我想,前者的视频可取也是可不取的。
于是我重选相关明治维新的视频。
换言之是对传授内容之偏解所至。
三、首尾不应,画龙无睛有老师评课时说;“若在课堂即将结束之时进行这样的小结‘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均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从而开始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转折’,从而突出了两国与英、美、法三国采用的革命暴力手段的区别,那么整节课便首尾呼应,画龙有睛了。
初中历史_【课堂实录】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20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影响,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设计、图片、数据、图表、名言等,使学生辩证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学会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是1861年俄国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如何客观地评价废农改革;二、讲清日本维新的社会原因。
解决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时,通过大量的图片,表格,图表来表现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接着通过分析改革内容、改革后数据对比、列宁对农奴制改革的评价、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的讲话等,引导学生辩证的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从而提高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的能力。
日本维新的原因,由于教材内容太少,学生很难理解。
我是通过引入虚拟人物加藤和一介绍其家庭成员,创设三段历史情境,让学生感知日本当时的社会情况,老师引领学生透过现象分析其反映的实质,学生介绍黑船事件等,师生共同探究出日本面临的内忧外患,从而解决改革原因。
四、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创设情境法、讨论探究法、讲述法等。
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大国崛起》俄日片段。
影片中讲的是哪两个国家的崛起?其实,在19世纪中期以前,俄国日本同中国一样,也是落后的封建国家,但是十几年之后他们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增强,成为世界大国之一。
他们崛起的原因是什么?又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第20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出示课题,本节课将从三方面来学习,一、农奴翻身得解放——俄国1861年改革二、换个老师努力学——日本明治维新三、大道寻思求发展——俄日改革启示首先进入第一篇章:一、农奴翻身得解放——俄国1861年改革在这里老师将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俄国人尤里:大家好,我叫尤里,现在是1861年的俄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生活的时代。
俄国和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就这堂课而言,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总结如下: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历史认识的过程。
这些研究性学习问题从哪里生成呢?第三,社会生活。
如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
提出问题之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具体历史现象的认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用具体的'历史事实来印证历史结论,甚至修正历史结论,从而树立起科学的历史观。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理解“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二、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科学方法,掌握记忆技巧。
我们知道时间、地点、事件是历史根底知识的关键。
不少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方法,收效不大,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
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应力争尝试教给学生多种记忆方法,如:分散记忆法、趣味记忆法以及引导学生记忆纲要等。
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师应该在自己全部历史教学活动中采用多样化。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且要拥有自己独有的风格,这样,才能使历史课堂鲜活起来。
三、但我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存在这一些问题:对学生的实际把握不够,上课内容,没有灵活处理。
给学生的练习时间较足,使学生自我稳固的时间缺乏,教师检查的力度不够。
在使用小组合作时,指导力度和方法不够。
这也许跟题目设计有关。
另外,自我完善时,由于时间关系,实际是我自己给学生总结的,没有交给学生自己去做。
每节课中留给学生自己分配的时间还是应该有的。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历史教案设计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2)掌握俄国和日本由封建国家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转折过程;(3)能够分析比较两个国家的改革异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原因及意义;(2)运用史料对比法,探讨俄国和日本改革过程中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理解改革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曲折;(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提高对国家发展道路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2)俄国和日本改革过程中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2)如何分析比较两个国家的改革异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如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等;(2)提问:这些改革对国家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俄国和日本改革过程中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史料对比法:(1)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分析比较俄国和日本改革的异同;(2)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思考改革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1)教师点评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强调改革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曲折,但只有改革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四、课后作业2. 思考: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举例说明。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初中历史_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一、教学目标1.知识要点: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
16世纪~19世纪俄国在欧亚两洲扩张的概况。
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能力要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
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
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明治维新。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沙俄的发展史也是不断侵略扩张的历史。
沙俄是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中国是它侵略的国家之一,启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丑恶本质的认识。
同时让学生认识捍卫领土、维护和平的根本条件是国家的强大。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以大名、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为主体的改革力量,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翻了幕府统治,而后新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逐步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认清明治维新的局限性。
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一是1861年俄国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在教材内容简单的情况下,使学生感知这两次改革使日本和俄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二是通过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会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板书设计19.俄日的历史转折一、俄国废除农奴制二、日本明治维新四、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提问: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已有哪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英国、美国、法国)教师指出:这三国完成历史转折的过程中,都发生了战争,都采用了暴力革命的手段。
当资产阶级的政权建立并巩固之后,由于它们在政治上比封建制度先进,在科技上发明成果累累,在经济上迅速富裕起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体现出全方位的优越性,形成了资本主义时代潮流,世界各国必然要被卷入进来。
初中历史_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俄国、日本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基本上扫除了封建制度的严重障碍,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861年改革,是以沙皇为首的统治者为克服农奴制危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被迫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此次改革,加快了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步伐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明治维新是日本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它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
由落后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特别是通过军事改革,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军队,摆脱了西方列强的武力威胁,加强了国防。
但是也为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创造了条件。
二、课程标准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列出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及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各项措施;知道幕府统治面临的各方面危机和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及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
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
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明治维新。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和观看图片,认识改革在对俄日两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
四、学习重点难点难点:两次改革是日本和俄国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习近平会见日本首相安倍习近平会见俄国总统普京教师:2014年的11月份APEC会议在我国的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有两个人物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他们分别是日本首相安倍和俄国总统普京。
初中历史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大全
初中历史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精选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分析俄国和日本由封建国家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异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法,分析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2)运用史料分析法,深入探讨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的原因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推动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俄国和日本由封建国家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异同。
2. 教学难点:(1)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2)如何评价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俄国和日本为何要进行改革。
(2)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史料,激发学生对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两国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俄国1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讲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3)分析俄国和日本由封建国家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异同。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的原因和影响。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的意义。
四、课后作业1. 比较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总结其原因和影响。
2.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的意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的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检验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郑云霞《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教案)
郑云霞《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2)分析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的异同点;(3)运用历史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历史资料,理解历史事实;(2)运用比较法,分析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的异同;(3)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历史转折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2)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2)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的异同点。
2. 教学难点:(1)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及其内在联系;(2)如何运用比较法分析历史转折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俄国和日本的历史背景;(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转折的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的异同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比较分析:(1)运用比较法,分析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的异同;(2)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思考。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认识历史转折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总结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2. 结合现实,思考历史转折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3.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4. 总结经验,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进步。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辨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第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同一时期发生的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一是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两次改革为什么会成为两国历史的转折点。
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等四、教材分析复习导入:17—19世纪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是通过什么途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英、法、美。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19世界60年代,一些后起的国家通过资产阶级改革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主要有哪些国家?俄国和日本。
由此导入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理解俄国和日本是在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并巩固政权的大背景下,通过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首先区分概念:教师解释: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改革。
所谓资产阶级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斗争。
因此往往是自下而上的。
而资产阶级改革往往是指封建统治者所做的政策调整,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往往是自上而下的。
革命和改革打个形象的比方:革命就好像小区拆迁,所有的房子都被推翻,在废墟上建造崭新房子。
而改革就好像是小区改造,虽然增添了很多新的东西,重新粉刷,看上去焕然一新,但仍然保留了很多旧的东西。
因此从程度上来讲,革命往往比较彻底,而改革不很彻底。
-----通过教师讲解比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革命和改革的本质差异。
教学设计5: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2.难点俄、日改革促使俄、日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俄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二、教学过程1.导入前一阶段我们讲过,英、法、美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解放战争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俄国和日本则是通过改革部分的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加快了俄、日的资本主义发展步伐。
2.新授16世纪中期,俄国成长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
到19世纪中期,由于农奴制的阻碍,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非常落后。
农奴境况十分悲惨,他们不堪忍受地主和封建国家日益沉重的剥削,时常发动起义,严重的农奴制危机一方面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实际是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以沙皇为首的农奴主实行的改革。
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学生归纳后教师总结强调):①“解放”农奴,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②收取份地赎金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这次改革有其积极意义:1861年改革从性质上看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而收取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资金,这些都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封建社会末期。
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廷设在京都,但实权掌握在将军德川庆喜手中,将军的政府设在江户(今天的东京),称为幕府。
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教学反思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教学反思第一篇:《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教学反思《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教学反思在《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教学中,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我认为基本做到了:1、正确理解教材,事实就是地分析学生情况。
2、图片、文字资料等历史素材相互配合,使本课教学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伸和拓展,构建了合作探究、开放交流的历史课堂。
3、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或提问,或引导,或小结,其余时间都给了学生,同学都能做到发言,整堂课上,学生的言谈贯穿始终。
4、对教学重点难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化。
但在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方面,有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好。
比如:1、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的个别化指导。
2、根据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没有做出取舍。
3、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没有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没有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而是更多关注自己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完成。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实践之。
第二篇: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篇一:《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教学反思《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教学反思在《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教学中,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我认为基本做到了:1、正确理解教材,事实就是地分析学生情况。
2、图片、文字资料等历史素材相互配合,使本课教学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伸和拓展,构建了合作探究、开放交流的历史课堂。
3、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或提问,或引导,或小结,其余时间都给了学生,同学都能做到发言,整堂课上,学生的言谈贯穿始终。
4、对教学重点难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化。
但在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方面,有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好。
比如:1、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的个别化指导。
2、根据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没有做出取舍。
初中历史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合集
初中历史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精选教案合集第一章:俄国11年改革【教学目标】1. 了解俄国1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 分析俄国11年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3. 认识俄国11年改革的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1. 背景:俄国农奴制盛行,社会矛盾激化。
2. 改革内容:农奴解放,土地分配改革。
3. 影响:促进俄国社会、经济发展,但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俄国11年改革的背景。
2. 组织学生讨论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3. 分析俄国11年改革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俄国十月革命【教学目标】1. 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结果及意义。
2. 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教学内容】1. 过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武装起义。
2. 结果:沙皇政权被推翻,苏维埃政权建立。
3. 意义:开启社会主义制度时代,影响世界历史进程。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
2. 组织学生讨论革命的结果及意义。
3. 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第三章: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1. 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 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3. 认识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1. 背景:面临西方列强侵略,国内矛盾激化。
2. 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3. 影响:实现日本现代化,崛起为世界强国。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2. 组织学生讨论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3. 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日本偷袭珍珠港【教学目标】1. 掌握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间、过程及影响。
2. 分析日本偷袭珍珠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3. 认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1. 时间:1941年12月7日。
2. 过程:日本海军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发动突然袭击。
3. 影响:美国正式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
精心整理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是初三历史的一篇课文,以下是关于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欢迎借鉴!
反思一: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
1、教师应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课标》理念指出:教材最大作用是为师生指明教学的方向。
教师要根据课堂需要进行重新的开发和创造。
这节 2 3 把这节课定位为学生自主合作完成与教师适时引导延伸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较能接受。
在教学设计上按课本的顺序,先俄国后日本,学生能自主完成的知识,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学生自己找出了最基础的知识点,通过问题,帮助学生再次公告了基础知识点,达到了当堂知识当堂理解掌握的教学目标。
将内容中学生可能无法协作完成的部分教师加以讲解。
例如:1861年改革为什么会留下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等等。
精心整理
将同时期的很多国家做比较,比如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的比较、再比如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的比较、俄国和日本的比较、还可以作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相关内容的比较(因时间关系未提)。
使学生能够站在更宽更广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增强其对比、感知、评价的能力。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在知识容量、知识水平的提升达成等方面比较适合初三上半学期的学生水平。
反思三: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
优点:本课能够贯彻新课程改革,运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了比较法,将俄国和日本的改革进行比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识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教学反思
在《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教学中,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我认为基本做到了:
1、正确理解教材,事实就是地分析学生情况。
2、图片、文字资料等历史素材相互配合,使本课教学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伸和拓展,构建了合作探究、开放交流的历史课堂。
3、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或提问,或引导,或小结,其余时间都给了学生,同学都能做到发言,整堂课上,学生的言谈贯穿始终。
4、对教学重点难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化。
但在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方面,有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好。
比如:
1、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的个别化指导。
2、根据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没有做出取舍。
3、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没有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没有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而是更多关注自己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完成。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实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