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 天然药物化学 总论

合集下载

第01章 天然药物化学总论 - 0401

第01章 天然药物化学总论 - 0401

天然药物化学第1章总论第1章总论第4节结构研究法结构研究的总原则不消耗或尽可能少波谱综合分析与文献数据比较辅以化学手段消耗试样化合物纯度的判定•均一晶形•熔点•沸点•折光率•比旋度物化常数•TLC •PC •GC •HPLC色谱法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初步推断结构类型•提取、分离中的过程行为•显色反应、化学定性实验测定分子式,计算不饱合度•元素分析•同位素丰度比法•HR-MS官能团、结构片段、基本骨架•官能团定性鉴别•UV、IR、NMR、MS平面结构、相对构型、优势构象•1D、2D-NMR•化学降解、衍生物制备绝对构型的确定•CD、ORD•X-射线衍射•人工合成分子式的确定与不饱合度的计算元素定量分析同位素丰度比法高分辨质谱•FT-MS•TOF-MS •Obitrap-MS u=Ⅳ-Ⅰ/2+Ⅲ/2+1 •Ⅰ:1价原子(H、X)•Ⅲ:2价原子(N、P)•Ⅳ:4价原子(C)分子式的确定不饱合度的计算结构研究中的主要方法:四大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a •确定共轭体系红外光谱•IR,infrared spectra •确定官能团质谱•MS,mass spectrum•确定分子量、分子式•可根据碎片特征解析部分结构核磁共振•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确定分子结构、相对构型原理•电子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π→π *、n→π * )•在紫外可见光区(200~700nm)引起的吸收谱图作用•含共轭双键、α,β-不饱和羰基、芳香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特定的吸收谱特征→骨架类型的判断•如:黄酮、香豆素、蒽醌•加诊断试剂前后谱图的规律性变化→取代基的推断•如:黄酮、香豆素原理•化学键振动引起的•在红外光区(4000~625cm-1)的吸收谱图作用•特征频率区(functional group region)•4000~1500 cm-1:确定官能团类型•指纹区(fingerprint region)•1500~600 cm-1:构象、构型、取代模式等。

天然药物化学总论讲课文档

天然药物化学总论讲课文档
第二十六页,共177页。
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
一、提取法:
1.溶剂提取法(extraction with solvent)
溶剂提取的方法
浸渍法 渗漉法
煎煮法 回流提取法 连续回流提取法
第二十七页,共177页。
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
1)冷提:适用于受热不稳定的成分。 浸渍 (Maceration) 渗漉(Percolation)
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 研究内容: 主要指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多为有 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 结构鉴定及生合成途径。
第四页,共177页。
第一节 绪论(Exordium)
二. 相关学科 1. 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合成药物、构效
关系
第二节 各类成分简介
4.有机酸:含COOH,多以盐的形式存在。 5.树脂:为组成复杂的混合物,多与挥发油、树胶、有机
酸混合。如:安息香、乳香等。 6.其它成分:
(1)氨基酸、蛋白质。
(2)鞣质:多酚类化合物。 (3)色素类 叶绿素、胡萝卜素等。 (4)油脂和腊 油脂多为一分子甘油与水分子脂肪酸
成的酯。
④排气:药粉填装完毕,加入溶剂时应最大限度地排 除药粉间隙中的空气,溶剂始终浸没药粉表面,否则药 粉干涸开裂,再加溶剂从裂隙间流过而影响浸出。
⑤浸渍:一般浸渍放置24~48小时,使溶剂充分渗透
扩散,特别是制备高浓度制剂时更显得重要。
第三十三页,共177页。
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
第三十一页,共177页。
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
单渗漉法 系指用一个渗漉筒的常压渗漉方法。其操 作一般包括 药材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 漉等6个步骤。操作过程是:

天然药物化学-总论

天然药物化学-总论
特点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天然药物 ,其成分复杂多样,且多含有生物活 性成分,因此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
天然药物化学的重要性
药物发现与开发
健康维护
天然药物化学为新药发现和开发提供 了丰富的资源,许多现代药物都源于 天然产物或其衍生物。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 天然产物的生理作用和药理机制,为 人们的健康维护提供更多选择。
谢谢
THANKS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通过分析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 揭示其作用机制和靶点,有助于深入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
中药质量控制
药材鉴定
通过天然药物化学的方法,对中药材进行真伪鉴别和品质评价, 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质量控制标准
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有效成分的含量、杂质控制 等,保证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和疗效。
抗菌抗病毒活性成分
01 02
抗生素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 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 质。各种抗生素能杀灭或抑制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皂甙
皂甙是由皂草种子提取物分解生成的复杂混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其抗菌机制主要是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及功能,导致微生物死亡。
从而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质谱法
通过测定分子在电离过程中产生的离子质 量和丰度,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结 构。
红外光谱法
通过测定分子中化学键在不同波长红外光 的吸收特性,确定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 型和连接方式,从而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04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与药理作用
CHAPTER
抗肿瘤活性成分
其他生物活性成分
多糖类化合物

天然药物化学总论

天然药物化学总论
天然药物化学总论
目录
CONTENTS
• 天然药物化学概述 • 天然药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 天然药物化学的应用 • 天然药物化学的未来发展
01 天然药物化学概述
CHAPTER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研究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的学科,旨在发现和开发具有治 疗作用的天然产物。
特点
天然药物化学具有跨学科性,涉及化学、生物学、药理学等多个领域;研究对 象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来源的物质;研究目 的是发现和开发安全、有效的天然药物。
天然药物化学的重要性
药物治疗
药物发现
天然药物化学为药物研发提供了丰富 的资源,许多现代药物是从天然产物 中提取或通过其结构修饰得到的。
天然药物化学为药物发现提供了新的 思路和方法,有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 重大疾病挑战。
疾病治疗
天然药物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如癌症、心血管疾病、感 染性疾病等。
微生物来源的天然药物
微生物发酵产物中存在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可用于开发新 药和改进现有药物。
转基因植物药物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具有特定药理活性的转基因植物,为药物生 产提供新的来源。
天然药物化学在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与地位
成分解析与质量控制
天然药物化学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对中药成分 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合成与改造
合成
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天然药物有效 成分的过程。
改造
对天然药物有效成分进行结构修饰或 改造,以提高其药理活性或降低毒性。
03 天然药物化学的应用
CHAPTER
天然药物的发现与开发

天然药物化学-总论

天然药物化学-总论

2. Biosynthesis
CO2 H2O hυ / 叶绿素
葡萄糖代谢 莽草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三羧酸循环 乙酰辅酶A 丙二酸单酰辅酶A (TCA) 丁酮二酸 α-酮戊二酸 丁二酸 甲戊二羟酸 脂肪酸类 δ-氨基乙酰丙酸 嘌呤、嘧啶 脂肪族氨基酸 赤藻糖4-磷酸 苯丙素类
芳香族氨基酸
植物一次代谢与生物合成过程
二、天然药化的研究对象及其任务
(一)主要研究对象
1. 植物药 高等植物13~15万种,其中药用植物约 14500种以上。活性筛选仅占 5%,化学成分研 究则更少。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植物品种繁多,其中种 子植物就有25700余种,药用植物11800多种, 常用5000余种。 中药资源种类3970种,居全国第五位,湖 北省中药材计3200余种, 占全国中药材品种 一半以上,年收购量占全国第六位。
4. 杂
质 **注释:辩证理解上述术语的相互关系。
1. Introduction
(五)相关课程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需要多
学科的系统知识。它设置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光谱解析 等课程之后。与下列课程有关: 1. 有机化学 / 无机化学 2. 分析化学(有机分析 / 仪器分析) 3. 生药学 / 药用植物学 4.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 5. 其他学科 *注意:各门学科的相关性
了解生物合成的意义
(一) 利用植物亲缘相关性 1. 推测天然化合物的结构 2. 定向寻找天然活性成分 3. 植物化学分类 (二) 组织培养 1. 工业生产有效成分 2. 生物调控,提高活性成分含量
Chapter 1 Pandect
Introduction
1 3 2 3
Biosynthesis

天然药物化学总论 (2)优秀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总论 (2)优秀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总论
CO2 H2O hυ / 叶绿素
葡萄糖代谢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赤藻糖4-磷酸
丙酮酸 乙酰辅酶A 丙二酸单酰辅酶A 甲戊二羟酸
三羧酸循环 (TCA) 丁酮二酸 α-酮戊二酸
丁二酸
脂肪酸类
莽草酸
苯丙素类
芳香族氨基酸 脂肪族氨基酸 嘌呤、嘧啶
δ-氨基乙酰丙酸
植物一次代谢与生物合成过程
二、二次代谢及其代谢产物
两相溶剂萃取在操作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先用小试管充分振摇约1分钟,观察萃取后二液层分层 现象。如果容易产生乳化,大量提取时要避免猛烈振摇, 可延长萃取时间。 如碰到乳化现象,可将乳化层分出,再用新溶剂萃 取;或将乳化层抽滤,或将乳化层稍稍加热;或较长时 间放置并不时旋转,令其自然分层。乳化现象较严重时, 可以采用二相溶剂逆流连续萃取装置。
二、分离与精制
常用方法原理:根据物质的 溶解度差异 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 吸附性差异 分子大小差别 离解程度不同
分离
溶解度差异
改变温度(如结晶与重结晶)
改变混合溶剂的极性(如水/醇法、醇/水法、醇/醚法
等)
改变pH值(如酸/碱法、碱/酸法)
加入沉淀试剂
醋酸铅
酸性化合物
铅盐
H2S
(酸性皂苷、部分黄酮、某些酚性物质 )
(3)加水/溶剂,水/溶剂面高于沉淀,浸洗三 次,达到净化沉淀。
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
常见的方法及基本原理 1(简单的)液-液萃取
[溶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K)不同 ,相差越大,效率越高]
水提液中有效成分为亲脂性物质加氯仿、乙醚 萃取
水提液中有效成分为偏于亲水性物质加醋酸乙酯 萃取
水提液中有效成分为亲水性物质加正丁醇萃取 另外分配比(K)还受溶剂系统pH的影响见P21 图1-11

天然药化第一章总论ppt课件

天然药化第一章总论ppt课件

(五)鞣质(tannins)
生物合成途径、物理和化学性质(各章论述)。
感谢下载
可编辑
按照“实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萜类是由异戊二烯聚合而成的化合物,有 单萜—多萜。是天然界最多的一类化合物,已有2万多个化合物结构被确定。
萜类名称 异戊二 烯数目
碳数
单萜
CH2=C-HC=CH2 倍半萜
CH 3
二萜
异戊二烯 (isoprene)
三萜 四萜
多萜
2
10
3
15
4
20
6
30
8
40
n
5n
穿心莲内酯(抗炎)
筛选研究。
二、化学成分
天然药物资源中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其主要是
(一)脂类(lipids)
1、油脂
为混合物,甘油脂肪酸酯等
2、腊
脂肪酸和脂肪醇生成的固体酯类
3、甾醇类
如β谷甾醇
4、磷脂
HO
中草药成分化学 林启寿 1977, P39
★薏苡仁酯
★ 脂类易溶于石油醚等亲酯性溶剂,难溶于水。
(二)萜类(terpenes or terpenoids)
植物灵芝,并以植物来源为主 动物:如地龙(蚯蚓)、牛黄等 矿物:如石膏等
目前已鉴定的中药有8千多种,少数民族用药,如藏药、傣药、壮药、苗 药、朝药等达3千余种,还有其他民间用草药,已进入科学记载的中国植物 达42200种,这些都是我国的宝贵财富。
我国著名的早期药书《神农本草经》出 版于公元前一世纪西汉末年,后又经唐、宋 、元、明、清中各代药学家的完善形成了浩 瀚的文献资料。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1590-1596年)是最重要的,堪称药学巨 著,现已译成英、日、德、法等多种语言文 字,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药学文献之一。

天然药物化学第一章 总论 PPT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第一章 总论 PPT课件

1.2 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天然药物中含有的各种化学物质, 如生物碱、黄酮体化合物、皂苷、挥发油等。 如中药麻黄(Ephedra spp.)中含有左旋麻黄 素等多种生物碱以及挥发油、淀粉、树脂、 叶绿素、纤维素、草酸钙等化学成分;中药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中则含有甘草酸 等多种皂苷以及黄酮体、淀粉、纤维素、草 酸钙等成分。
酚酸性成分
酸提碱沉(酸/碱法):如生物碱类在用酸性
水从药材中提出后,加碱调至碱性即可从水中沉淀 析出。
(4)金属盐络合法: pb2+ 、 Ca2+ 等金属离子可与酸、碱 性化合物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而析出。
3.2.2 根据化合物在两相溶剂间分配比差别



反流分布法(countercurrent distribution, CCD,逆流分溶法) 液滴逆流色谱法(droplet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 DCCC) 高速逆流色谱(high speed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 HSCCC) 气-液分配色谱(gas-liquid chromatography, GC或GLC) 液-液分配色谱(liquid-liquid chromatography, LC或LLC)
Question: 何谓有效成分?举例说明。
紫杉醇(taxol):今日抗癌之星
第一章 总论 二. 生物合成
2.1 一次代谢及一次代谢产物

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对植物机体 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称为一次代谢产 物,也称为初级代谢产物;
上述物质产生过程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 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且几乎存在于所有 的绿色植物中,此过程称为一次代谢,也称 为初级代谢。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及答案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及答案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总论一、选择题(选择一个确切的答案)1、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效果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A):A、压力高B、吸附剂的颗粒小C、流速快D、有自动记录2、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在水中形成(B):A、真溶液B、胶体溶液C、悬浊液D、乳状液3、纸上分配色谱,固定相是(B)A、纤维素B、滤纸所含的水C、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剂D、醇羟基4、利用较少溶剂提取有效成分,提取的较为完全的方法是(A)A、连续回流法B、加热回流法C、透析法D、浸渍法5、某化合物用氧仿在缓冲纸色谱上展开,其R f值随pH增大而减小这说明它可能是(A)A、酸性化合物B、碱性化合物C、中性化合物D、酸碱两性化合物6、离子交换色谱法,适用于下列(B)类化合物的分离A、萜类B、生物碱C、淀粉D、甾体类7、碱性氧化铝色谱通常用于(B)的分离,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于分离(B)A2B3B4A5A6B7BBA、香豆素类化合物B、生物碱类化合物C、酸性化合物D、酯类化合物二、判断题Y1.两个化合物的混合熔点一定低于这两个化合物本身各自的熔点。

Y2.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为植物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称之为一次代谢产物。

Y3.利用13C-NMR的门控去偶谱,可以测定13C-1H的偶合数。

极性4.凝胶色谱的原理是根据被分离分子含有羟基数目的不同.达到分离,而不是根据分子量的差别。

√2√3√4х三、用适当的物理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1.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述化合物,以不同浓度的甲醇进行洗脱,其出柱先后顺序为()→()→()→()C ABD四、回答问题1、将下列溶剂按亲水性的强弱顺序排列:1乙醇、6环己烷、2丙酮、4氯仿、5乙醚、3乙酸乙酯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环己烷2、将下列溶剂以沸点高低顺序排列:甲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醇、甲苯、苯、吡啶、氯仿、乙醚、二氯甲烷、正戊醇3、请将下列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由弱到强进行排序A B CDA、水B、甲醇C、氢氧化钠水溶液D、甲酸铵4、分离天然产物常用的吸附剂有哪些,各有何特点?五、解释下列名词二次代谢产物、HPLC、DCCC、F AB-MS、HR-MS六、填空某植物水提液含中性、酸性、碱性、两性化合物若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88


2 . 29
以根据介电常数的大小来 乙醚 (无水) 4 . 47
判断。介电常数越大,极 氯仿
5 . 20
性越强。
乙酸乙酯 乙醇
6 . 11 26 . 0
甲醇
31 . 2

81 . 0

二、提取分离方法
实验室中最常应用的混合溶剂
己烷-苯 苯-乙醚
苯-乙酸乙酯

氯仿-乙醚 性
氯仿-乙酸乙酯
▪ 溶质即使被硅胶、氧化铝吸附,但一旦加入极性较
强的溶剂时,又可被后者置换洗脱下来。
二、提取分离方法
洗脱溶剂的选择
须根据被分离物质与所选用的吸附剂性质这 两者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被分离物质极性
弱极性 强极性 吸附剂极性较弱
弱极性 强极性 洗脱剂极性弱
二、提取分离方法
化合物的极性及其强弱判断
官能团的极 性强弱:羧基 、酚羟基等
二、提取分离方法
提取溶剂的选择
化合物的酸碱性
酸性化合物 碱性化合物 两性化合物 * 影响溶解性、稳定性
二、提取分离方法
溶剂的选择:
溶解度
提取溶剂的选择
化学性质稳定
安全、价廉
二、提取分离方法
提取方法的选择
提取方法
浸渍法 (冷浸)
煎煮法 (热提)
渗漉法 (连续冷浸)
连续提取法
回流法 (有机溶剂)
二、提取分离方法
一、绪论
三、传统中药的深入研究使其在新药开发中重新发挥重 要作用。 一些过去未知的植物微量成分被发现,其中不乏 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成分,如人参和三七中的环肽, 可能是一类新型活性成分;大蒜水溶性成分的研究, 可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新药研究提供先导化合物。
此外,某些植物作为药用已有较长的历史,经研究 发现了其化学成分的新活性,为这些植物增加了新的 用途,如丹酚酸抗脂质过氧化、抗溃疡作用;苦楝楝 烷化合物抗癌作用等。
三、结构研究
3、红外光谱(IR)
提供结构中官能团、骨架等信息;4000-1500 cm-1 特征频 率区; 1500- 600 cm-1 指纹区。
4、紫外光谱(UV)
适用于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α,β-不饱和羰基、 芳香类 化合物。
5、核磁共振谱(NMR)
1H-NMR: 化学位移,峰面积,裂分与偶合常数(J) 13C-NMR 2D NMR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半化学吸附
在天然有机化合 物分离及精制工 作中,吸附现象 利用得十分广泛。 其中又以固-液 吸附用得最多。
二、提取分离方法
吸附剂: 硅胶
层析用硅胶为一 多孔性物质,分 子中具有硅氧烷 的交链结构,同 时在颗粒表面又 有很多硅醇基。
硅胶是酸性吸 附剂,适用于 中性或酸性成 分的层析。同 时硅胶也可吸 附碱性化合物
二、提取分离方法
树脂洗脱液的选择
对非极性大孔吸 附树脂,洗脱剂极性 越小,洗脱能力越强 。对中等极性大孔树 脂和极性较大的化合 物来说,则用极性较 大的洗脱剂为佳。
根据吸附力强弱 选用不同的洗脱剂及 浓度。为达到满意的 效果,可通过几种洗 脱剂浓度的比较来确 定最佳洗脱浓度。实 际工作中甲醇、乙醇、 丙酮应用较多。
2.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
▪ A、液-液萃取法 ▪ B、逆流连续萃取法 ▪ C、逆流分配法(CCD) ▪ D、液滴逆流色谱法(DCCC) ▪ E、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 ▪ F、气液分配色谱(GC或GLC) ▪ G、液-液分配色谱(LC或LLC)
二、提取分离方法
3.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一、绪论
HO H
CH3
H NHCH3
l-ephedrine
Ephedra spp. 平喘、解痉作用
一、绪论
HO
O
OH OH
rutinose
O
O
Rutin 降低血管脆性,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治疗辅助药.
一、绪论
Camptothecin
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
抗肿瘤
二、提取分离方法
凝胶的种类与性质
① 葡聚糖凝胶(Sephadex) ② 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 ③ 丙烯酰胺凝胶(Bio-Gel P) ④ 琼脂糖凝胶(Sepharose Bio-Gel A) ⑤ 羧甲基交联葡聚糖凝胶(SP-Sephadex)
⑥ 苯胺乙基交联葡聚糖凝胶(QAe-Sephadex)
二、提取分离方法
研究准备: •品种鉴定(学名)、产地;文献工作; •目标成分的结构类型,确定提取、分离路线; •未知成分:系统预试验,活性跟踪;
二、提取分离方法
2.2 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
水蒸气蒸馏法 挥发油、麻黄碱、槟榔碱
升华法
樟脑、咖啡碱
溶剂提取法
有机溶剂
化合物
相似相溶定律
二、提取分离方法
有机化合物分为三类
一、绪论
Taxol Taxus spp. 治疗肺癌、卵巢癌、乳腺癌
一、绪论
H
OO
O O
H
O
Artemisinin
Artemisia annua L. 抗恶性疟疾
一、绪论
AcO
AcO HO
OH
N
Guanfu base A
Aconitum coreanum 抗心律失常
一、绪论
二、天然活性化合物的合成、半合成及生物合成技术
一、绪论
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
1、醋酸-丙二酸途径(AA-MA) 脂肪酸类、酚类、蒽酮类等由此途径生成。
2、甲戊二羟酸途径( MVA ) 萜类等
3、桂皮酸及莽草酸途径 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质素类、木脂体、黄酮类 等。
4、氨基酸途径 生物碱类
5、复合途径
第一章 总论
31
绪论
32 提取分离的方法
3 结构研究方法
氯仿-甲醇

丙酮-水

甲醇-水
洗脱用溶剂 的极性宜逐 步增加,跳 跃不能太大。
二、提取分离方法
聚酰胺吸附色谱法
▪ 聚酰胺(poliamide)吸附属于氢键吸附,是一种用
途十分广泛的分离方法,极性物质与非极性物质均
可适用,但特别适合分离酚类、醌类、黄酮类化合
物。
H2C NH
CH2 OC
OC
NH
O
O
CH2 H2C
水 < 甲醇 < 丙酮 <氢氧化钠水溶液 < 甲酰胺 < 二甲基甲酰 胺 < 尿素水溶 液
二、提取分离方法
大孔吸附树脂
吸附性:范德华引力 或生成氢键的结果。 筛选原理:本身多孔 性结构所决定。.
大孔吸附树脂是吸附性 和分子筛原理相结合的 分离材料,根据吸附力 的不同及分子量的大小 ,在大孔吸附脂上经一 定的溶剂洗脱而分开。
官能团的种类 、数目、排列 方式、空间关 系等
二、提取分离方法
官能团 R-COOH
Ar-OH R-OH R-NH2,R-NH-R’,R-N-R`2 R-CO-NR2 R-CHO R-CO-R’ R-CO-OR’ R-O-R’
极性 大

二、提取分离方法
溶剂的极性
溶剂
介电常数 极性
▪ 大体上溶剂极性的大小可 己烷
天然药物化学
Medicinal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
第一章 总论 Introduction
AcO
AcO HO
OH
N
HO H
CH3
H NHCH3
第一章 总论
31
绪论
32 提取分离的方法
3 结构研究方法
一、绪论
研究 内容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 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 法、结构鉴定、结构修饰等。
二、提取分离方法
4. 物质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
凝胶渗透色谱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分子筛过滤(molecular sieve filtration)、排阻色 谱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利用分子筛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样品混合 物中各个成分因分子大小各异,渗入至凝胶颗粒 内部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故在经历一段时间流动 并达到动态平衡后,即按分子由大到小顺序先后 流出并得到分离。
分离精制常用方法原理 1.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2.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 同进行分离
3.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4.物质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
二、提取分离方法
1 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
1.利用溶解 2 改变混合溶剂的极性
度差别进 行分离
3 调节溶液的pH值
4 沉淀法
5 盐析法
二、提取分离方法
一、绪论
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
一次代谢过程: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是不可缺
少的过程,且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绿色植物中。
一次代谢产物: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这些对
植物机体生命活动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
二次代谢过程:并非在所有的植物中都能发生,对
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又不起重要作用的过程。
二次代谢产物:生物碱、萜类、苯丙素类成分。
水溶性
亲水性
提取溶剂的选择
亲脂性
糖类、氨基 酸蛋白质、 盐类
苷类(黄酮、 三萜、甾体 等与糖的结 合物)
未成盐的生物 碱,未成苷的 黄酮、蒽醌、 萜类、甾体。
二、提取分离方法
有机溶剂分为三类: 亲脂性有机溶剂 亲水性有机溶剂 水
与溶剂的结构有关,常 见溶剂极性强弱顺序: (P34):
石油醚、苯、氯仿、 乙醚、乙酸乙酯、 丙酮、乙醇、甲醇、 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