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有效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生成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生成探析摘要:课堂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生命的活力。
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关键因素的探析,找出促进动态课堂生效的方法,使得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生成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进行有效生成。
课堂有效生成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交流的过程中,生成了超过教师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此时,教师要能够有效捕捉,灵活应变,在预设方案的情况下不断走向课堂的动态生成,促使课堂生机勃勃,以此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但是在实践中,教师们总是按照自己预定的教学方案而教,对待课堂中学生们意外的想法,有的只是蜻蜓点水,有的则避而不谈。
那么,有效生成的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我们应如何有效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呢?一、促进课堂有效生成的主要因素1、关注学生的实际现阶段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受到广泛的关注,数学教师也非常重视数学教学的效果。
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讲授基本数学知识外,还应注重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
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和个性都不同,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
对于一些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一定要给其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其有足够的时间来克服不足,实现全面发展。
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能据此调整教学计划,改变教学方法。
2、设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没有数学的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
因此,我们不应该仅仅是为了预设的教案而教,而应该把教学生学会思维摆在第一位,为思维的培养而教。
在情景预设、问题准备等方面,都要围以学生的思维形成为中心。
小学数学课堂预设时,教师要尽可能的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进而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有效思维的形成。
3、注重反馈,回应和聆听有效的课堂反馈是实现高效能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
教学反馈是教师与学生教学信息的有效交流过程,也是优化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
浅谈如何创造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1)
浅谈如何创造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知识与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就当前的数学教学来看,往往会出现教材吃不透,理解不到位,课堂中出现热热闹闹,看似一堂成功的课,其实仔细分析,偏离了重点、难点,学生凑了热闹,基础性的知识都没有学好。
比方:教学一年级《理解物体》,这个单元要求学生直观理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对它们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只要能识别这些物体,能找出生活中的这些形状的物体即可,不要对物体的特征做规范的语言描绘。
还有的教师教材吃不透,教学时出现形物不分现象。
比方理解物体一课,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会出现“这个物体是什么形?”所以,教师专业培训必须回归理性,回归到教材的把握研究上来。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行为习惯养成:包括读、写、说、听等各种习惯养成,要求教师在一年级就开始培养。
学生只要会听讲、会学习了,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会思维,因而思维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掌握儿童的理解规律,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实行思维训练,教学中,特别是大班额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嫌麻烦,而仅仅照本宣科,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数学是严谨的,不容许教师有半点马虎,从数字、算式的学写到算理的掌握以及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都需要教师有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是楷模,天天给学生做榜样,字、普通话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功底厚薄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有的教师在教学时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单位名称都说错,如:面积单位是1平方米而教师却说成平方米,单位名称与面积单位混淆。
所以,无论是年长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扎实训练教学基本功。
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化
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化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形式,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提高素质、获得知识与能力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的效益,对学生接受知识、减轻课业负担和提高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化?下面谈谈一些体会: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处处充满着数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
低年级的学生,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模型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交流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做有心人,时时处处以学生为本,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潜力。
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与实践空间,才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要提高学生积极性,就要建立师生平等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小学,由于学生心理还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不能动辄训斥,跟他们交朋友,尊重学生的需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
要经常表扬,鼓励学生,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这样他们就会由怕数学而变成爱数学。
要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学中还要因材施教,不能只偏爱成绩好的学生,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教师应与学生在玩中学,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知识。
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一、有效的导入教师应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如,一位教师在教《年、月、日》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每年过一个生日,可是小明今年12岁,才过了3个生日,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生一下子被这个出乎意料的问题吸引住了,内心深处立刻产生想知道原因的需要,于是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有效的活动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组织扎实有效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活动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同步。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时分》时,让学生听音乐、写字、做口算题、跳绳等活动来体验1分钟有多长。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对1分钟这个时间单位有了清醒的认识。
(2)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体验、感受、比较,从而将知识优化组合,形成比较完善的认知机构。
(3)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亲自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不是简单地动手操作,而是手、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的一种全方位的数学活动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有效的提问及适当的评价教师要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
教师的提问或提出思考的要求应尽量开放一些,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应留足思考的空间。
课堂提问要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个人见解的交流,要有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交流自己的个人想法。
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教师问了这样的两个问题:(1)你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什么图形的?怎样转化的?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回顾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便于学生发现不同操作方法的共同点(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
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新课改理念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课堂成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
这样的课堂关注的是在生长、成长中的整个生命,培养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
这是学生发展,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着眼于“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课程标准,怎样来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一、精心预设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的前提预设是对即将进行教学过程的一种设想。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体现,其间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
预设教案的成功,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益。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髓、尊重教材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时代发展,尽可能地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去挖掘教材,拓展教材,超越教材。
1.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有价值的素材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个建构的过程是通过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的加工来实现的。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在一定情境中形成的非正式的经验背景对于学习者知识内化的作用启迪着我们在教学预设时要尽可能地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有价值的素材。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就从学生喜欢的过生日情景出发,用多媒体出示小芳、小萌过生日场境。
随后要求学生思考:二瓶矿泉水,四个苹果,一个小蛋糕,怎么平均分给二个人呢?用哪些数哪个式子表示?矿泉水2÷2=1,苹果4÷2=2,小蛋糕呢?学生说可以用刀一切二,每人得半个,式子是1÷2=?从学生生活经验能够得到结果,可结果用哪个数表示?这时知识的冲突出来了,他们有的说用1表示,有的用2/1表示,有的干脆自己创造一个说不上来的数……这时学生情绪激奋,学生探究的动机被激发了。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162学习版新课程引领教学理念的更新,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潜心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学生,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自己的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来讲,数学学科具有严谨性、逻辑性、抽象性,与学生思维习惯存在差异,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因为让学生产生了抵触心理。
但很多教师并没有理解学生这一心理,反而时时监督,时刻督促学生认真听讲,好好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走进学生、亲近学生、理解学生,学会整合教学资源,筛选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提升教学效率。
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内容时,笔者虽然践行了高效课堂理念,但因为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一股脑地讲授了全部的知识,随后便布置了随堂练习活动来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结果可想而知。
基于这一事实,笔者与学生进行沟通,获悉了大家的想法:原来是教学内容太多,吸收不了。
得知这一情况后,笔者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加了课时,分散了教学难度,重新进行了教学。
与之前相比,这一次笔者反复讲解重点,耐心询问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几堂课下来,大家熟练地掌握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法则,学到了新的知识,建构了高效课堂。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的教育中,兴趣应当是教师教学培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学生有着良好的兴趣再进行课堂学习时,其注意力相对于没有兴趣的学生更好,更加愿意钻研一些晦涩的问题。
对于数学这个理性较强的学科而言,需要学生有着强大的驱动力进行问题探究。
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将数学知识转化成为生活化问题,将理论与实际相连接,学生更能够理解知识内容。
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课堂以开放的形式展开,通过趣味化问题转化,有效地实现学生兴趣的调动。
通过这样紧扣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探究更加深入,培养学生学习良好的主动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有效生成指教师对那些在备课时不可预测或较难预测到的形形色色情况、事件等课堂资源,作出立即的反应,根据“突发情况”及“课堂教学目标”适时调整应变,使教学朝着更有意义的方向前进。
充分利用师生双方的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共同互动,融合,共同生成,重组具有高生命力的课堂。
而课堂的生成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和灵机性,有效的动态生成,就必须结合当时课堂特定的环境,根据师生、生生互动情况,顺着学生的思维,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结合具体的教学场境去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
1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利用即时灵机的资料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有着我们无法预见的因素和场景,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执行预案,更应注重学生参与活动,及时捕捉“预约性生成”的智慧火花,让它绽放生命活力,使课堂教学因生成而变的美丽。
使“预约性生成”成为课堂上的一个亮点,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学习经验,获取丰富的情景体验。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让学生第一次自主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圆,学生纷纷动起手来,一段时间过去了,大部分学生画的都很好,但问题也就出来了。
有的同学把纸给划破了,有的同学画的圆不封闭,有的画成椭圆……教师急中生智,没有按部就班的用教案,而是调整了方案。
大家画得都很认真,为什么有的同学画不好呢?你认为在画圆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难点是什么?教师抓住这一机遇,把问题又一次抛给学生,让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得失(优生的成功和后进生的为难处),发表自己的看法,你一言,我一语道出了画圆的方法,并且明白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
虽然这一部分内容教师还是要教的,虽然学生的”非预约性生成”打乱了教学的正常顺序,但是,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
因此,我们应在预约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构建。
2教师善于对待错误,进行巧妙点拨在学生生成的资源中,学生正确答案,精彩的见解,独特的解题方法,都可引起师生极大关注,然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资源都往往被遗忘。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一、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提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有效性和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让学生培养出正确的习惯,把课堂的知识点记住,才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
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规律。
因此,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更有效成为了很多教师关注的焦点,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教师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有效:1. 注重学生的认知:小学数学课堂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因此,教师要做的首先就是重视学生的认知问题,注意发现学生哪些领域不是很好理解,以及学生是否有正确的习惯。
2. 将数学课堂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应该努力把数学课堂跟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不是单纯的学习书本知识,比如,通过做一些计算题来让学生了解食品价格的变化情况,以及购买生活用品时会有什么样的优惠活动。
3. 加强练习:任何一门课程都不能没有足够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小学数学也不例外。
练习必须恰当、有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注意练习的题型和难度,以及练习的功能,练习也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一味的重视思维能力的发展。
4. 加强思维灵活能力的训练:数学的核心是思维,只有学习起来的数学是有意义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堂的同时,也应该特别注重对学生思维灵活能力的训练。
比如,可以利用一些游戏和图形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自己编写各种智力游戏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5.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力:小学数学课堂也要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力,让学生更多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创作一个故事,并用数学指标来描述,以及给学生安排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二、结论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和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首先要注重学生的认知,同时把数学课堂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加强练习和思维灵活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试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试谈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现如今,高效的课堂已经成为了当今教育的重大讨论话题,因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不懈地追求着“高效课堂”。
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探求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参与,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呢?一、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特别是像我这样的新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还远远不够,要让每一节课成为高效的课堂,那么就需要在平时付出比别人多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教师首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在课前多参考一些教材教法,多听取老教师的意见,多向他们学习,然后通过精心的准备把课堂组织好,还要在课堂结束后做好反思的习惯,每一节课结束后进行反思才能使自己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才能使自己进步得更快,更好地实现高效的课堂。
二、以实践生活为入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数学源于生活,学生平时的实践生活中就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新奇的数学内容,是数学教学的“活教材”。
因此,我们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个特征,以此为契机,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以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事物、可操作的材料等作为学生探索的对象或内容,这样,学生认识到从实践生活中就能学习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而高效课堂就在这润物细无声中得到了构建。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我就利用“生活场景”学习新知:同学们,你们有两个人分一样物品的经历吗?是怎样分的?那如果三个人分呢?……学生们畅所欲言,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发言气势,都介绍了自己在生活中分东西的巧妙方法,如此,教师再稍加引导,学生们就很轻松地在自己的实践经验中掌握了分数的意义。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引领者必须改变教学策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切实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笔者的实践谈谈对这方面问题的看法。
1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1.1情境创设应贴近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素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提供有趣的、具体的、富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境不仅应是现实的,还应该是承载数学知识的一个平台,是改变枯燥、抽象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如果创设的情境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学生缺乏实践体验的机会,这样是不能有效激发其学习欲望的。
因此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用学生的眼光去寻找那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并且与学生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创设使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
1.2情境创设应利于提问。
情境创设不仅应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应该是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源泉”。
课标也明确要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
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到创设的情境和数学问题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通过这个情境学生能否提出数学问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不是有价值等。
1.3情境创设应强调思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创设情境中,要考虑到情境的“额度”,既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有一定的“深度”,在情境中能够留给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的机会。
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它的生活性和问题性,更应该考虑它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是不是把“生活味”的东西上升为“数学味”。
略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生成的策略
略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生成的策略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互动过程。
在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提升。
教师要有效把握,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合理灵活的调整教学,使课堂有效的生成,课堂由此美丽、高效。
关键词:有效生成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互动过程。
在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提升。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交互过程中会现时出现课前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此时教师要有效把握,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合理灵活的调整教学,从而使课堂有效的生成,课堂由此美丽、高效。
因此如何把握住和触发有效的生成显的极其重要,在此浅谈本人的一些体会。
一、充分预设是触发有效生成的前提有效的生成是构建在教学知识点、基于学生学习能力、有效的活动安排之上的。
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要对知识内容、学生学习水平、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充分的预设。
因此,预设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主要分为三大方面:一是对教学知识点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知识点、知识点前后联系和拓展。
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中的重、难点,设想好围绕目标、重难点来有序开展教学。
分析教材的设计安排和用意,合理的进行例题改编和安排,组织安排好教学材料和媒体等;二是学生预设。
设计学生活动的方式方法,依据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活动,活动中学生怎样来活动?活动中会出现什么情况?面对学生情况教师如何合理引导等,逐一进行充分的预设。
三是辅助生成预设。
有效生成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出现的,需要展现什么?安排什么活动?如何捕捉时机?等才能有利于产生有效生成。
同时也有层次之分,哪些需要适当引导?哪些需要加以延伸探究?都需要教师加以甄别,展现一定的教学机智。
只有我们教师充分预设,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轻松面对课中的即时生成,也只有这样才能排除无效生成,把握住有效的生成。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时,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有效认识,利用媒体动态化的把一个长方形简单的“一推”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三要素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三要素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如何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是每位数学老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包括三个要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数学教学的第一要素。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够让他们主动地去了解和掌握知识。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教师在上课前应该做好充分准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活泼的表情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中的教学资源,比如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来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吸引学生的目光;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和小组合作等形式,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教师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美妙和神奇,从而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数学。
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数学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通过和同学的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需要教师有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地思考和总结,从而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渗透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通过实际的案例来学会解题的方法,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积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足够的练习和应用,从而巩固和提高解题能力;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进行定期的测试和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对自己解题能力的认识和评价,从而找出自己解题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生成的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生成的思考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那么在数学课堂实践中,如何有效生成呢?一、精心预设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做周密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
预设就是对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
新课程改革呼唤生成,因而我们应该关注精心的预设。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的预设,就是准确把握教材,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
二是对学生的预设,即全面了解学生,尽可能多地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只有充分地预设,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课堂生成才更具有方向性和有效性;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目标预设要从确定性到灵活性,环节的设计从单一到多向。
也就是预设时要考虑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进而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预设要着力如何指导学生等方面进行设计。
二、重点关注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因此,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促进课堂生成的有效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要和旧知识发生联系,通过观察、思考和联想,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生成强烈的问题情境意识,从而迸发出新问题。
教师应予以关注,顺势调整,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研究与探索,从不同的层次进行联想与思考,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经过改造、重新组合构建出新的认知结构;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专注于问题的思考与活动的操作。
教师要及时捕捉思维的火花,激励其创新与探究,让学生思维的过程和成果有效生成。
将课堂中这种生成的问题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三、学会放弃课堂是千变万化的,课堂上常常会预设意外的情况,教师就应及时调整自己的预设,灵活选择、合理整合甚至放弃已有的教学预设使教学富有灵性。
四、优化练习定准难度,设计一些“一问多答”“一问多思”的开放式练习。
如何构建有效小学数学课堂
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在于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
笔者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已成为当前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
如在教学《量与计量》这一章知识时,计量单位多而杂,既要记住它们之间的进率,在进行不同单位换算时,还要记住什么时候乘进率,什么时候除以进率。
小学生要掌握这么多东西,无疑是十分困难、十分枯燥的。
笔者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上课的时候,搬来一个玻璃缸,里面放满水,用一把食堂的大勺当着同学们的面往外舀水,同时让学生数数。
当然没舀几勺就差不多舀光了。
然后把水都倒回玻璃缸,用一把吃饭用的小汤匙开始往外舀水,也让大家数数。
最后改用挖耳勺舀水,同学们都笑得直不起腰,说:“舀到明天也舀不完。
”再把三个勺子举在手中让同学们瞧:“同样多的水,用大小不等的勺于来舀,这里有一个十分普遍也十分重要的规律,勺子越大,舀的次数就越少;反之,勺子越小,舀的次数就越多。
”然后引导学生对计量单位与计量单位的个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得出规律性认识。
教学时密切联系现实不仅可以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尽快理解数学知识,而且可以逐步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体味到数学与世界万物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和价值新课标提出对重要的数学内容提出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模式展开教学,即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
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改变,而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学科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生成性课堂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
生成性课堂是指学生通过活动和讨论,积极参与、探索和建构知识的教学形式。
而为了更好地开展生成性课堂,开发和利用合适的教学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1.视频资源。
由于小学生对于事物的感性认识较强,通过观看生动有趣的数学视频,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这些视频可以是游戏化的故事,可以是有趣的数学实验,还可以是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逐渐建立起和数学相关的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游戏资源。
数学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开发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游戏资源,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并通过游戏的互动性和挑战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数学游戏可以是数学谜题、逻辑推理游戏、数学棋类游戏等,通过这些游戏,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3.案例资源。
教学案例是生成性课堂中非常重要的资源。
通过教学案例和问题情景,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激发他们的探究与思考能力。
教学案例可以包括数学问题的实际应用、数学概念的具体场景和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等,通过分析和讨论这些案例,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其中蕴含的规律。
4.图表资源。
图表是生成性课堂中常用的学习资源之一。
通过制作各种形式的图表,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表达数学问题。
图表资源可以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图表,学生可以提高对数据的理解能力,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利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利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中使用有趣的视频资源,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简单的说就是课堂教学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四十分钟内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得到最大的发展?下面我就从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策略。
一、灵活运用教材《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在《标准》指导下编写的数学教材是最能体现以上这些要求的。
那么,教师在运用教材进行教学时,是否就必须完全照搬教材,仅仅满足于教材?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教材毕竟是“死”的,有局限性,它只能作为教师教学的一个依据。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能动地使用教材,根据实际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案例,使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在学生掌握了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例题:“老师这里有四本新书,要将它们包装起来,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该怎样包装才能最节省包装纸。
”以此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教师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把自己的理念与教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教材“活”起来。
二、有效的创设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的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在课堂中,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也可以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景。
在六年级上册《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我这样创设情境:用多媒体播放动画《曹冲称象》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替换”的策略。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数学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然而,很多小学数学课堂存在效果不佳的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动力。
本文将探讨几种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一、设置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合作学习、实验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例如,在讲解一个数学概念时,可以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进行集体竞赛,将知识点融入其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二、注重课堂互动教师应当注重课堂互动,积极与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解答问题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互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还应当寻找合适的机会,让学生之间进行小组活动或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置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小学数学课堂应当设置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教师可以在每堂课开始前,明确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与学生一同探讨如何达成这些目标。
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四、结合实际生活和趣味性小学数学课堂的内容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将数学概念与学生熟悉的场景相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五、及时反馈和评价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和评价。
在课堂结束后,可以与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交流,逐一点评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
六、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内容小学数学课堂的时间和内容应当合理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有效生成
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话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我们注重课堂动态生成,要实行价值引导,那么数学课堂如何有效生成呢?
一、精心预设——有效生成的起点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那么是否意味着不要预设,或者淡化预设?事实上,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与生成两者是互补关系,生成往往是在充分预设之下形成的。
我们的目标预设应从凝固型到渗透型转变。
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目标虽然能完整地记录三维目标的整合,但是在设计中却没有紧密结合起来,教学目标成了一种摆设。
所以设立过程性目标,将目标渗透到每一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
预设时要考虑到当学生够不着目标时,要思考过程的再展开。
随着课堂的推动,教学就要合理地实行删添、升降预设目标,从而即时生成目标。
二、重点注重——有效生成的触发点
教学的过程,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
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设计之中,巧妙使用于教学活动之中。
1、注重新问题。
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总是持续地深化和发展的。
他们往往和以前的旧知识产生不同的联系,从而迸发出种种问
题,我们要将课堂教学中这种生成的问题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注重新问题不但促动了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保护了这种善于联想的思维热情。
2、捕捉新创意。
课堂就像个网络,学生则是网络的节点,课堂上网络的节点都在活动,每个学生都想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时教师更应该特别注重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碰撞中闪光。
三、合理驾驭——有效生成的中心点
要想教学过程真正表现出动态生成的创新性质,教师就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持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动教学过程的有效生成。
1、学会倾听,即时应答。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没有想到的“可能”,这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充满童趣的问题,通过捕捉学生的信息,处理信息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机智,使自己轻松地解决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可能”。
2、学会整合,顺势调整。
在交流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来自学生的信息大多处于原生状态,往往是零星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自始至终研究学生,“选择”学生的创新信息,加以汇集、丰富,形成更为综合、完善的新理解,并引出新的开放性问题,引领学生,把教学过程向更高水平推动。
3、学会等待,弹性控制。
生成需要时间,时间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必要条件。
弹性控制就是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留有时间,让
学生亲自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
在等待中,把握节奏,当教师的时间掌握与学生的整体思维速度吻合时,学生的生成会达到教师的预设要求。
我们面对各种教学情境都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动教学持续生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