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第十章 细胞信号转导1h
细胞生物学-细胞信号转导

通常低于1ppb (1 ppb ~= 3 nM) ❖ 疏水性信号分子可以扩 散通过脂双分子层 ❖ 脂溶性激素可在血液中 存在几小时,在脂肪中 存在几天
脂溶性激素可以扩散通过细胞膜和细胞核膜
脂溶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 生殖------雌激素, 睾丸素 ❖ 代谢率-----甲状腺激素, 生长激素 ❖ 紧张性-----糖皮质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 神经递质的突触通讯 突触离细胞体的远距离 动作电位引起神经递质的快 速释放 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突触
靶细胞 神经递质
❖ 内分泌 信号分子释放入血液并在远 距离发挥作用 信号分子是激素 信号分子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激素
靶细胞
相同的细胞外信号分子引起 不同的生物效应
心肌细胞舒张
乙酰胆碱
唾液分泌
骨骼肌细胞收缩
• Gs α亚基激活AC • Gi α亚基抑制AC
腺苷酸 环化酶
激活
抑
制
G蛋白的α、β 和γ亚基
•哺乳动物有16种α , 6种β and 12种γ亚 基,组成1000多种异三聚体G蛋白
•细菌毒素对G蛋白的修饰作用,会引起多 种疾病 •霍乱毒素催化Gs的α亚基发生ADP-核糖 基化,致使α亚基丧失GTP水解酶的活性, GTP永久结合在Gs的α亚基上, α亚基处 于持续活化状态,则腺苷酸环化酶永久活 化。导致小肠上皮细胞中cAMP增加100倍 以上,则Na+和水持续外流,产生严重腹 泻而脱水。
❖ 可直接通过细胞膜的刺激有包括: 光、气体和甾类激素
Signals can act over short distances
❖ 细胞间接触性通讯 信号和受体结合在相应 的细胞表面
细胞的信号转导医学细胞生物学

细胞信号转导的分类
01
根据信号分子种类的不同,细胞信号 转导可以分为亲脂性信号转导和亲水 性信号转导。
02
亲脂性信号转导主要涉及类固醇激素 、甲状腺激素等脂溶性激素,而亲水 性信号转导则涉及氨基酸、肽类、核 苷酸等水溶性分子。
03
此外,根据信号转导途径的不同,细 胞信号转导还可以分为受体介导的信 号转导和非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受 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主要涉及配体-受 体相互作用,进而激活一系列的信号 分子和酶促反应;而非受体介导的信 号转导则主要涉及细胞内某些化学反 应或物理刺激引起的信号转导。
指导。
新药靶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要点一
总结词
新药靶的抗肿瘤作用研究是信号转导领域的重要应用方向 ,旨在开发针对肿瘤细胞特异信号通路的创新药物。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密切相关。针 对新发现的靶点,研究者们会评估其在抗肿瘤中的作用, 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 成等方面。通过体外实验和临床试验,验证新药靶在抗肿 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药 物候选物。
02 医学细胞生物学基础
医学细胞生物学定义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细胞的结 构、功能、生长、发育、代谢、遗传 和疾病等生命现象的科学。它以细胞 为基本单位,研究细胞的组成、结构、 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细胞在生命活 动中的作用和变化规律。
VS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重 要的基础学科,它为医学研究和临床 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 持。
信号转导与疾病的诊断
分子标志物
信号转导相关分子可作为疾病诊断的标志物。例如,某些癌症患者体内存在异常激活的信号转导分子,这些分子可作 为癌症诊断的指标。
细胞信号转导PPT课件

21
11/24/2019
22
一般将细胞外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第一信使与受 体作用后在细胞内产生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二信使。
胞外物质(第一信使)不能进入细胞,它作用于细胞表面 受体导致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激发一系列生化反应, 最后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第二信使的降解使其信号作用 终止。
11/24/2019
11/24/2019
11
亲脂性信号分子:主要是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它们可以穿过细胞膜 进入细胞,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的受体结合,调节基因表达。
亲水性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生长因子和大多数激素,它们不能 穿过细胞质膜,只能通过与靶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再经过信号转导 机制,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或激活蛋白激酶或磷酸蛋白酶的活性, 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气体性信号分子(NO)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气体信号分子,它 能直接进入细胞直接激活效应酶,是近年来出现的“明星分子”。
11/24/2019
12
11/24/2019
13
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 的大分子。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作用将胞外信 号转换为胞内物理或化学的信号,以启动一系过程,最终 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11/24/2019
18
此类受体是细胞表面受体中最大家族,普遍存在于各类 真核细胞表面。其信号的传递需要依赖于G蛋白的活性。
11/24/2019
19
此类受体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受体胞内结构域具有潜在酶 活力,另一类是受体本身不具酶活性,通过其胞内区与酶 相联系。
11/24/2019
20
11/24/2019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1/24/2019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内外信息的传递和转化过程,这一过程起着调节和控制细胞生理活动的重要作用。
通过信号传递,细胞可以对外界环境做出适应性的反应,维持内部稳态,实现生长、分化和细胞命运决定等功能。
本文将从信号的产生、传递和转导机制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信号的产生1. 内源性信号细胞自身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作为信号分子,以调节细胞内外环境。
例如,细胞内的离子浓度、pH值和代谢产物等,都可以通过信号传递机制发挥作用。
2. 外源性信号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刺激也可以作为细胞信号的来源。
例如,细胞表面的受体可以与激素、细菌毒素和细胞外基质等结合,引发相应的信号传递。
二、信号的传递细胞信号传递通常有三种主要方式:通过直接细胞接触、通过细胞间联系以及通过远距离的物质传递。
1. 直接细胞接触细胞表面的受体与邻近细胞的配体结合,通过接触传递信号。
这种方式在免疫系统的活化、神经细胞的传递和胚胎发育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 细胞间联系细胞通过细胞间连接物质(如细胞间隙连接、紧密连接和连接蛋白)进行信号传递。
这种方式在组织内细胞间的协调和相互影响中起到重要作用。
3. 物质传递一些信号分子可以通过远距离的物质传递,例如激素、细菌毒素和神经递质等。
它们通过血液、淋巴液和突触间隙等途径到达目的地细胞,触发相应的信号级联反应。
三、信号的转导机制1. 受体的激活和信号传导当信号分子结合至受体上时,受体会发生构象变化,从而激活相应的信号通路。
这种激活过程包括泛素化修饰、磷酸化等,促使信号传导的启动。
2. 信号通路的级联反应一旦信号通路被启动,连锁反应会引发一系列级联反应。
这些反应会通过激活一些键酶、转录因子和细胞器等,最终产生细胞内外多种生理活动的结果。
3. 信号的转导和传递信号通路中的组分和中介物质可以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分子承载体和次级信号等方式,进行信号的转导和传递。
这种方式可以将信号的强度和特异性传递至下游组分,以发挥预期的生物学功能。
《细胞信号转导》课件

1
激活物
激活物是引发细胞信号传递的触发因素。
2
受体
受体是细胞上识别和结合信号的蛋白质。
3
信使分子
信使分子是传递信号的分子信使,如细胞内嵌合蛋白和化学物质。
细胞信号传递的途径
细胞信号传递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例如G蛋白偶联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和泛素样修饰途径。
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类可以与G 蛋白相互作用并激活细胞信号 传递的受体。
基因调控
通过激活或抑制特定基因的转录来调节
蛋白激酶级联反应
2
细胞的功能和行为。
一系列蛋白激酶的级联反应,参与细胞
内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
3
细胞增殖、分化、凋亡
细胞信号转导可以调控细胞的增殖、分 化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
细胞信号传递的调控
细胞信号传递可以通过酶促修饰、反式调控和基因转录控制等方式进行调控。
基本过程
细胞信号转导包括信号传递、信号放大、信号 整合和信号传导。
细胞信号转导的类型
细胞信号转导可以分为内源性信号和外源性信号两种类型。
1 内源性信号
来自细胞内部的信号,如细胞自身合成的分 子信号。
2 外源性信号
来自细胞外部的信号,如激素、生长因子和 神经递质等。
细胞信号传递的参与者
细胞信号传递涉及多个参与者,包括激活物、受体和信使分子。
《细胞信号转导》PPT课 件
#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信号转导是细胞内外相互作用的关键过程,它们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分子 信号传递调控细胞的功能和行为。
什么是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传递分子信号来调节其生理反应和行为的过程。
定义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传递分子信号来调 节其生理反应和行为的过程。
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根据体内化学信号分子作用距离,可以将其分为 内分泌(endocrine) 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 神经递质 (neurotransmitter)
可溶型信号分子的分类
神经分泌 内分泌
化学信号的名称 神经递质
受体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识别外源信号分子并与之结合 转换配体信号
受体识别并与配体结合,是细胞接收外源信号的第一 步反应
细胞内受体能够直接传递信号或通过特定的通路传递信号 膜受体识别细胞外信号分子并转换信号
(三)受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具有共同的特点
配体-受体结合曲线
三、细胞内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形成网络调控
由一种受体分子转换的信号,可通过一条或多条信号转导通路进 行传递。而不同类型受体分子转换的信号,也可通过相同的信号 通路进行传递。
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之间亦可发生交叉调控(cross-talking), 形成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signal transduction network)。
信号转导通路和网络的形成是动态过程,随着信号的种类和强度 而不断变化。
信号接收
图17-2 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方式示意图
信号转导网络
信号转导 应答反应
m7G
NH2 AAAAA
Translation
转录因子 染色质相关蛋白 RNA加工蛋白 RNA转运蛋白
细胞周期蛋白
细胞骨架
激素
作用距离
nm
m
受体位置
膜受体 膜或胞内受体
举例
乙酰胆碱 谷氨酸
胰岛素 生长激素
自分泌及旁分泌
细胞因子 mm
膜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生物竞赛辅导细胞信号转导2017PPT课件

2021
46
蛋白激酶A的细胞质功能-糖原分解 在脊椎动物中糖原的分解受激素控制,如胰
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激素使细胞产生第二信使 cAMP ,通过PKA激活细胞质中的磷酸化酶,使 糖原分解成1-磷酸葡萄糖,这是糖元分解的第一 步。
2021
47
蛋白激酶A的细胞核功能-调节基因表达
被cAMP激活的PKA,大多数在胞质溶胶中激
一条多肽链 7个α螺旋的跨膜区 胞外部分 胞内部分
2021
16
酶联受体
共同点:①通常为单次跨膜蛋白; ②接受配体后发生二聚化而激活.
2021
17
三种类型的细胞表面受体
2021
18
膜受体的特性
➢特异性 ➢可饱和性 ➢高亲和性 ➢组织特异性
2021
19
膜受体的分布
同一个细胞上有不同的受体 不同的细胞上有相同和不同的受体
作用进行应答。
2021
48
⑹cAMP信号的终止 cAMP信号解除在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磷
酸二脂酶将cAMP迅速降解;二是通过抑制型 的信号作用于Ri,然后通过Gi起作用,降低细 胞中的cAMP浓度。
2021
49
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cAMP, phosphodiesterase
降 解 cAMP 生 成 5’-AMP , 起终止信号的作用。
和失活(关闭) 2种状态的转换来控制下游靶蛋白的活性 的调控蛋白。
三种类型:
① G蛋白超家族开关; ② 蛋白激酶/蛋白磷酸酶开关; ③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开关。
2021
24
G蛋白开关活化(开)与失活(关)的转换
GEF(guanine
nucleotide-exchange
《细胞信号转导》课件

肿瘤细胞通过信号转导通路调节血管生成,为肿 瘤提供营养和氧气,促进肿瘤生长和扩散。
信号转导异常与代谢性疾病
01
胰岛素信号转导与 糖尿病
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可导 致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发生, 影响糖代谢和脂肪代谢。
02
瘦素信号转导与肥 胖
瘦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可导致 肥胖的发生,影响能量代谢和脂 肪分布。
03
炎症信号转导与非 酒精性脂肪肝
炎症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可导致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影响脂 肪代谢和炎症反应。
信号转导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Tau蛋白磷酸化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重要特征,影响神 经元突起生长和神经元网络连接。
α-synuclein异常磷酸化与帕金森病
信号转导蛋白
01
信号转导蛋白是一类在细胞内传递信息的蛋白质,包括G蛋白、 酶和离子通道等。
02
G蛋白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的三聚体GTP结合蛋白,能够偶联受
体和效应器,起到传递信号的作用。
酶是另一类重要的信号转导蛋白,能够催化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03
,如磷酸化、去磷酸化等,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
效应蛋白
基因敲入技术
通过将特定基因的突变版本引入细胞 或生物体中,以研究基因突变对细胞 信号转导的影响。
蛋白质组学技术
01
蛋白质印迹
通过抗体检测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和修饰情 况,了解蛋白质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02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如酵母双杂交、蛋白质芯 片等,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复合物的形
细胞信号转导是生物体感受、传递、放大和响应 外界刺激信息的重要过程,是生物体内一切生命 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
细胞信号转导PPT课件

目录
自分泌信号(autocrine signal)
有些细胞间信息物质能对同种细胞或分 泌细胞自身起调节作用,称为自分泌信号 (autocrine signal)
例如 生长因子 肿瘤的形成
目录
神经递质(突触分泌信号,synaptic signal) 特点 由神经元细胞分泌; 通过突触间隙到达下一个神经细胞; 作用时间较短。
产生的CO
具有鸟苷酸环化酶活性的受体结构
目录
NO, 可活化可溶性GC,并 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从而使 细胞内cGMP浓度升高。再通 过cGMP依赖的蛋白激酶G (PKG)发挥生理功能
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具有百年 的历史,其作用机理是在体内 转化为NO,可舒张血管,减轻 心脏负荷和心肌的需氧量 。
NO relaxes vascular smooth muscle
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PKA PKG PKC MAPK 蛋白酪氨酸激酶 PTK 三、信号转导蛋白可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传递信号 P388
异源三聚体G蛋白 低分子质量G蛋白
目录
第三节
细胞受体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
Signal Pathways Mediated by Different Receptors
细胞信号转导
目录
概述
外界环境变化时 单细胞生物 —— 直接作出反应 多细胞生物 ——通过细胞间复杂的信号传递 系统来传递信息,从而调控机体活动。
目录
细胞信息传递方式 ① 通过相邻细胞的直接接触 ② 通过细胞分泌各种化学物质来调节其他细
胞的代谢和功能 具有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称为信息物质
目录
目录
内分泌信号,endocrine signal
细胞生物学课程论文: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课程论文细胞信号转导的途径、特点与研究进展摘要:细胞信号转导是细胞间实现通讯的关键过程,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包括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和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并存在着各自的特点。
本文阐述了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特点以及当前在此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关键词: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特点;研究进展;展望信号分子是细胞的信息载体,分为亲脂性和亲水性两大类,亲脂性信号分子如甾类激素可穿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与受体结合成复合物进而调节基因表达。
亲水性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只能通过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依靠细胞内产生的第二信使或酶引起细胞应答反应。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是细胞间实现通讯的关键过程。
它对于多细胞生物间功能的协调、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组织发生与形态建成是必需的,已成为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1】2O余年来其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它已成为生物学最重要、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
1.细胞信号转导的途径1.1 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信号分子的大分子,细胞表面受体主要有三类,分别是离子通道耦联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和酶连受体。
受体结合特异性配体被激活后,通过信号转导途径将细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化学或物理信号,引发细胞反应。
其中离子通道耦联受体是由多亚基组成的受体,本身既有信号结合位点,又是离子通道,其跨膜信号转导无需中间步骤。
【17】1.1.1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G蛋白偶联受体,又称为7个α螺旋跨膜蛋白受体,是人体内最大的蛋白质家族。
【12】在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信号传递过程中,配体-受体复合物与靶蛋白的作用要通过与G 蛋白的耦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细胞的行为。
细胞生物学11细胞信号转导

四、受体(Receptor)
1. 受体的概念
细胞对于细胞外特殊信号分子的反应能力依赖于 细胞具有特殊的受体。
受体(receptor)是能够与信息分子特异结合的一类 特殊蛋白质。
Protein kinases
第二节 主要的信号传导途径
一、通过细胞内受体介导信号的机制
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的主要代表是:
小分子的甾类激素、甲状腺素、维甲酸和维生素 D等
甾类激素是疏水性小分子,由于它们的亲脂性, 通过简单的扩散即可跨越质膜进入细胞内。
细胞内
皮质酮、黄体酮
甲状腺素、维生素D、 维甲酸和雌激素
肾上腺素(α 2型)受体、阿片肽受 体、乙酰胆碱(M)受体和生长激素 释放的抑制因子受体等
2. GS和Gi
激素与受体结合所产生的增强或降低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 不是受体与腺苷酸环化酶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通过两种 调节蛋白Gs和Gi完成的。G蛋白使受体和腺苷酸环化酶偶 联起来,使细胞外信号转换为细胞内的信号即cAMP第二信 使。所以G蛋白也称为偶联蛋白或信号转换蛋白。
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
易穿过靶细胞质膜进入细胞 介导长时间的持续反应
与特殊的载体蛋白结合在血 液中长距离转运 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的受体 结合形成受体复合物。配体 受体复合物通过与DNA的特 定控制区结合,改变基因表 达模式
通常影响特殊组织的生长与
分化
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细胞因子、 局部化学递质和大多数激素
B
C
• 内分泌:内分泌激素随血液循环输至全身,作用 于靶细胞。特点:①低浓度(10-8-10-12M ), ②全身性,③长时效。
《细胞生物学》教案——细胞10章信号转导18

《细胞生物学》教案(第18 次课 2 学时)一、授课题目第十章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受体,配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第一信使以及第二信使的概念;2、掌握受体的基本类型,G蛋白的类型和分子组成,G蛋白的作用机制;3、掌握cAMP信号系统,cGMP信号系统以及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2、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教学难点:细胞表面整联蛋白介导的信号传递四、主要参考资料翟中和.细胞生物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五、教学过程生命与非生命物质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生命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的信息处理系统。
一方面生物信息系统的存在使有机体得以适应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维持个体的生存;另一方面核酸和蛋白质信息在不同世代间传递维持了种族的延续。
生命现象是信息在同一或不同时空传递的现象,生命的进化实质上就是信息系统的进化。
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路线:细胞信号转导几乎涉及到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各个方面。
Cell signaling can affect virtually every aspect of cell structure and function.直接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⑴改变细胞内酶的活性,影响细胞代谢;Activation of enzyme activity;⑵改变细胞内骨架纤维的结构,影响细胞的运动、形状以及细胞内的物质运输;Change in cytoskeletal organization.⑶改变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从而改变膜电位;Change in ion permeability.⑷在DNA复制、转录过程中影响DNA合成的起始,DNA合成的起始在DNA复制过程中是一个限速的步骤,其成败与否影响到整个复制过程能否正常进行,在结构上它要装配DNA复制起始的复合物,然后启动DNA的半保留复制;Initiation of DNA synthesis;⑸影响基因的表达,或者是激活,或者是阻遏;Activation or repression of gene expression.因此,细胞生物学最重要的一点是从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转向研究细胞的重大生命活动,其中起核心作用的就是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信号转导影响细胞的生长(growth)、发育(development)、代谢(metabolism)、免疫(immune)、凋亡(apoptosis);细胞信号转导在整个细胞生物学研究以及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方面都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第十章细胞信号转导

46
(一)环核苷酸是重要的细胞内第二信使
• 目前已知的细胞内环核苷酸类第二信 使有cAMP和cGMP两种。
编辑版ppt
47
cAMP和cGMP的结构及其代谢
鸟苷酸环化酶
编辑版ppt
48
1.核苷酸环化酶催化cAMP和 cGMP生成
(adenylate cyclase,AC)(guanylate cyclase,GC)
编辑版ppt
43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细胞内信息物质(intracellular signal molecules) 第二信号物质经转导刺激细胞内产生的传递细胞调 控信号的化学物质,具有如下特点: ① 短时间、快速改变浓度和分布; ② 不位于能量代谢途径的中心; ③ 阻断该分子的变化可以阻断细胞对外源信号的反 应; ④ 作为变构效应剂作用于细胞内相应的靶分子。
非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型
与配体结合后表现相关酶的活性,根据结合的酶不同,可分为酪 氨酸激酶偶联受体、受体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组氨酸激酶偶联受体、 受体鸟甘酸环化酶和类受体酪氨酸去磷酸酶等5种亚类。
酪氨酸激酶偶联受体(非催化型受体),本身不具有酪氨酸激酶 活性,但与配体结合后,可以与胞内的受体酪氨酸激酶偶联而表现出 酶活性
编辑版ppt
31
细胞膜受体
接收的是水溶性化学信号分子和其它细胞表面的信号分 子,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水溶性激素分子、粘附分子等。
受体在膜表面的分布可以是区域性的,也可以是散在的。
细胞内受体
接收的信号是可以直接通过脂双层胞膜进入细胞的脂 溶性化学信号分子,如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维甲酸等。
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T淋巴细胞 靶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Gα与GTP结合时,Gα与Gβγ相互解离,G蛋白活化(开启)。 当GTP被水解成GDP,Gα与Gβγ亚基重新结合,G蛋白变为失活状 态(关闭)。
❖ G蛋白活化的效应不都是兴奋性,相反有些G蛋白具
有抑制作用,这主要取决于G蛋白具有何种类型的Gα 亚基, Gαi是抑制型,Gαs是兴奋型。同一个信号分 子作用到不同的G蛋白偶联的受体,产生的结果可能
❖ 一、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通路
❖ (一)G蛋白
❖ G蛋白是一类能与GTP或GDP结合的蛋白的简称。 G蛋白位于细胞膜内侧,是由αβγ(Gα Gβ Gγ)3个亚基组成的三聚体,在信号转导中起 关键作用,G蛋白必须与细胞膜受体相互作用 才能发挥其功能。
❖ 与G蛋白耦联的受体多为一些激素类受体,其结构特 征是分子内含有7段疏水性跨膜序列,N端位于细胞 外侧,C端位于细胞内侧。 G蛋白耦联与配体结合后 通过激活本身藕联的G蛋白,启动下游多种信号转导 通路并导致各种生物效应。
子通道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和酶偶联受体。
细胞膜受体主要分为离子通道型, G蛋白耦联型和催化酶偶联型三种形式。
❖ (三)胞内受体
❖ 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质或核质中。
❖ 当配体与相应的胞内受体结合时形成配 体--受体复合物,这种复合物都要进入 细胞核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统称为核 受体。
❖
第二节 信号通路
其化学组成被分为激素、神经递质、局部介 质三类: ❖ (一)激素 ❖ 是由特定细胞分泌的对靶细胞的物质代谢或 生理功能起调节作用的一类微量有机分子。
❖
❖ 激素
❖ ❖
类固醇 非类固醇
蛋白质类 氨基酸衍生物类
❖
❖ 激素自内分泌细胞分泌后进入血液循环,之 后再被送到各个组织器官,产生生理作用。
❖ 激素主要通过远端分泌、旁分泌以及自分泌 三种方式作用到靶细胞。
第十章
❖
❖ 细胞信号转导
❖ 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着相互 沟通、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多细胞生 物的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社会性。(例如发短 信)。
❖ 通过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将信号导入 细胞并进行传递,引发细胞内特异性生物学效 应的过程称为细胞信号转导.
❖ 信号转导中首先要产生一种信号分子,作用到 接收信号细胞表面的受体,引发一系列后续反 应,最终产生细胞应答反应。
三类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
某些亲脂性分子,如甾族激素、甲状腺 素、一氧化氮都可直接穿过细胞膜, 与细胞内效应分子立即作用。
而一些水溶性分子需要借助细胞膜受体,
才能进入细胞内。参考p198表
❖ 二、受体
❖ (一)受体的本质、分类及其特点
❖ 细胞对外界信号分子的反应性取决于其是否存在与之相 结合的受体。
❖ (二)神经递质
❖ 神经递质也属于一类信号分子,神经递质 是神经末梢分泌的化学物质,在突触处释 放,瞬间传递邻近的神经细胞。
❖ 属于神经递质的物质有乙酰胆碱,去甲肾 上腺素,多巴胺,脑啡肽,谷氨酸等。
❖ (三)局部介质
❖ 局部介质指细胞于局部释放的一类信号分 子,只在局部发挥作用。
❖ NO作为一种气体,也属于信号分子。
是截然相反的。
❖ (三)第二信使 ❖ Gα活化后 激活 腺苷酸环化酶 催化 ATP ❖ 脱去两个磷酸根 环腺苷一磷酸(cAMP) 而后
离。腺苷酸环化酶是Gα的底物,胞内cAMP含 量增加,G蛋白活化向下传递着两套信息:
❖ ①第二信使通路②离子通道。
❖ 3、G蛋白的失活 ❖ 如果撤去了配体的刺激,理论上就可以使G
蛋白失活,另一种方式是与Gα结合的GTP发 生水解,变为GDP。 ❖ G蛋白可发生自身水解而失活,Gα结合的 GTP一旦水解成GDP,便与Gβγ重新组合,形 成无活性的G蛋白。
❖ 1、受体-配体结合使G蛋白活化 ❖ 当配体与受体结合,受体构象发生变化,
导致与G蛋白的亲和性大大提高,紧接着受 体与G蛋白发生耦联,使G蛋白α亚基脱去 GDP,并与一个GTP结合,此刻G蛋白处于活 化状态。
GTP
❖ 2、活化的G蛋白传递信号 ❖ GDP与GTD的互换使Gα的构象改变并与Gβγ分
❖ 受体-----是指能与细胞外信号分子特异性相结合并引发 细胞后续反应的一类蛋白质。
❖ 根据受体位置不同分为膜受体、胞内受体和核受体三类。
❖ 受体的的四个特点:① 特异性 ②亲合力
❖
③ 饱和性 ④可逆性
❖ 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分子统称为配体
❖
❖ (二)膜受体 ❖ 位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称为膜受体,分为离
❖ 信号通路是指信息沿着某一特定方向传递的 路径。
❖ 作为信号分子的蛋白质往往都具有酶活性, 当信息传递时,它们自身的活性和结构发生 改变,催化下游的信号分子活化。能够引起 蛋白质构象改变的有两类蛋白酶:蛋白激酶 和磷酸酶。
❖ 蛋白激酶使作为底物的蛋白质发生磷酸化。
❖ 磷酸酶则使蛋白质底物发生去磷酸化。
❖ 细胞信号通路的复杂程度不亚于互联网络,其 中绝大多数通路还未破解。
❖ 信号通路中每一个成员本身被上游分子所活化 后,又可激活下游底物,因此细胞的信号分子 一般都具有酶的活性。
❖ 信号分子的底物相对比较固定,具有一对一的 特点。大多数蛋白质信号分子的活化形式是磷 酸化,就是在肽链上某个特定氨基酸残基发生 磷酸化反应。但也有少数蛋白质分子活化形式 是去磷酸化。
❖ 细胞间的信号转导步骤涉及到多个环节,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 ①信号分子必须能被靶细胞膜表面受体特异 性识别。
❖ ②信号由细胞膜外传递到细胞膜内。 ❖ ③信号分子作用到膜上或膜内的效应分子, ❖ 启动细胞应答反应。 ❖ ④随着信号分子的失活和降解或胞外刺激强 ❖ 度的消退,上述反应即告停止。
❖ 第一节 信号分子与受体 ❖ 一、信号分子 ❖ 许多物质可作为信息传递的信号分信号转 导效应。
❖ (二) G蛋白耦联受体的活化步骤
❖ 作为G蛋白耦联受体的配体(即信号分子) 可以是激素、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神经 递质等。
❖ 生长因子是指一类通过与特异的、高亲和 的细胞膜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生长的多肽 类物质。
❖ 细胞因子是一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 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 多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