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的名词解释
与会计有关的十个名词解释
与会计有关的十个名词解释在企业运作和管理过程中,会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通过会计,企业能够记录、报告和分析财务信息,以便做出明智的经济决策。
本文将解释与会计相关的十个专业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一、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资产负债表是会计报表中的一种,用于展示企业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资产负债表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资产部分显示企业拥有的资源,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部分则显示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
二、利润表(Income Statement)利润表是会计报表中的另一种,用于展示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收入、成本和净利润。
通过利润表,企业能够清楚地了解其收入来源、成本分布以及所获得的利润。
三、现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现金流量表是会计报表中的第三种,用于展示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现金运作情况的真实情况,使管理层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现金流的状况,进而采取相应的经营策略。
四、固定资产(Fixed Assets)固定资产是企业拥有并用于生产或经营活动的长期资产。
例如,建筑物、设备和机器等都被视为固定资产。
企业在报告固定资产时,通常会计算其折旧值和净值。
五、存货(Inventory)存货是企业为经营目的而购买或生产的产品和物料。
存货可以分为原材料、在制品和最终产品等不同类型。
通过精确记录和管理存货,企业能够避免过度购买或积压存货的情况,从而提高经营效率。
六、应收账款(Accounts Receivable)应收账款是企业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后尚未收到的未付金额。
这是企业预期收入的一部分,但尚未流入现金账户。
通过管理应收账款,企业可以确保及时收款,维持流动资金的稳定性。
七、财务比率(Financial Ratios)财务比率是用于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和绩效指标的工具。
常见的财务比率包括流动比率、资产负债比率和净利润率等。
会计学名词解释
第1章:1、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2、会计基本前提:是指为适应环境限制而制定的一些会计环境假设。
具体包括: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
3、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资产计价和损益确定时,如果有两种方法或金额可选择,应当选择对本期资产及收益不利的方法或金额4、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原则:是指根据支出与对应的收益两者所处的会计期间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5、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商主体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6、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应按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是仅仅按照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7、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的指标的单位和口径前后各期一致、相互可比8、一致性原则:是指所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9、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各项财产物资应按照取得时所花费的实际成本计价,在物价发生变动时,除有特殊规定,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10、货币计量是指采用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货币计量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之一。
11、会计主体是会计核算服务的特定的并且独立的经济实体。
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12、持续经营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会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
它是会计核算的前提之一。
第二章1、账户:是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记录会计科目内容的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工具。
2、余额、期末余额:是指一个账户在一个会计期间结束时借方金额的总和与贷方金额的总和的差额3、资产权益等式反映某一时点企业的全部资产的分布状况及其相应的来源。
资产=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理论基础。
4、资产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
第4章:1、现金:指存于企业,用于日常零星开支的现钞。
会计的名词解释
会计的名词解释会计的名词解释会计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的学科,也是一种管理经济活动的技术。
以下是会计学中常用的一些名词解释:1. 会计核算:将经济活动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进行记录、分类、计量和汇总的过程。
通过会计核算,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 会计要素:指经济活动中可以明确计量的财务事项或者可用来表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项目。
常见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3.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或者企业能够支配并能为其所用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
资产可以是有形的,如现金、存货、房屋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如专利、商标等。
4. 负债:是指企业对外部单位或个人承担的现实或潜在的经济义务。
负债可以是短期的,如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也可以是长期的,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5.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净值的所有权。
所有者权益包括股东权益和利润留存两部分。
股东权益是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所吸收的外部投资;利润留存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累积的盈余。
6. 收入: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增加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利益。
收入可以来自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租金收入、投资收益等多个方面。
7. 费用: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为获取收入而发生的、减少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利益。
费用包括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支付税费等多个方面。
8. 会计方程式:会计方程式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它表示了企业资源的来源和运用。
会计方程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方程式保证了企业财务报表的平衡。
9.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企业财务报告的一种形式,用来记录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表显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10. 利润表:利润表是企业财务报告的一种形式,用来记录企业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收入、费用和利润。
利润表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
以上是会计学中一些常用的名词解释,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会计学是一门庞杂而重要的学科,掌握会计知识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分析等方面非常重要。
会计学专业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旨在向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关信息的活动。
2. 会计的对象可以高度概括为特定对象的资金运动。
3. 复式记账: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4. 企业会计准则:也称企业会计原则,是企业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的规,是制定会计制度的依据,也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
5.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这里所谓特定的组织主要是指企业组织。
6.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也就是说,在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进行清算、解散、倒闭。
7.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会计期间,据以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与时向有关方面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其变动情况的会计信息。
8.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9. 计信息质量要: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明晰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与时性等。
10. 客观性原则,也可称为真实性原则,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11. 相关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12. 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又称为统一性原则。
13. 明晰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又称为易懂性原则。
14.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会计名词解释汇总
会计名词解释汇总
会计是一个重要的商业领域,其术语和名词非常多且复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会计名词及其解释:
1. 资产:公司拥有的可转换为现金的物品或资源,例如现金、房产、设备等。
2. 负债:公司需要偿还的债务或未来的付款,例如贷款、应付账款、工资等。
3. 所有者权益:公司拥有的资产减去其负债后剩余的价值,即股东权益。
4. 现金流量:公司在特定时间内的现金收入和支出情况,包括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
5. 凭证:记录会计交易的文件,例如发票、收据、支票等。
6. 总账:记录公司所有账户的汇总表,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7. 总账科目:记录每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具体账户,例如现金、应收账款、借款等。
8. 会计期间:指公司用于编制财务报表的时间段,通常为一年。
9. 财务报表: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10. 盈利能力:指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能力,通常用净利润来衡量。
11. 财务稳定性:指公司财务状况的稳定性,通常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
12. 会计政策: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和方法。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会计名词及其解释,这些名词是理解会计概念和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
会计包含的专业名词解释
会计包含的专业名词解释会计是一门关于财务信息的记录、分析和报告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概念,这些术语和概念对于理解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实践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会计专业名词及其解释。
1. 资产(Assets):指企业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
资产可以是现金、存货、固定资产、投资和应收账款等。
2. 负债 (Liabilities):指企业对外产生的经济义务。
负债可以是未偿还的贷款、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和应交税款等。
3. 所有者权益 (Owner's Equity):指企业在扣除负债后归属于业主的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计算公式为:资产减去负债。
4. 成本 (Cost):指企业购买或生产商品或服务所发生的费用。
成本可以是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5. 净收入 (Net Income):指企业在扣除费用和税收之后的剩余收入。
净收入也被称为利润,反映了企业在某个时期内的盈利能力。
6. 资金流量表 (Cash Flow Statement):是一份报告企业现金流量情况的财务报表。
资金流量表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用于了解企业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
7. 费用 (Expense):指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商品或服务所发生的费用。
费用可以是销售费用、行政费用和研发费用等。
8. 借方和贷方 (Debit and Credit):是会计中用来记录账目变动的两个方向。
借方表示资产增加、负债减少或所有者权益减少;而贷方表示资产减少、负债增加或所有者权益增加。
9. 会计周期(Accounting Period):是指用于记录和报告企业财务事项的时间段。
常见的会计周期有月度、季度和年度。
10. 利润表 (Income Statement):也被称为损益表或利润和亏损表,是一份报告企业在特定时间段内净收入和费用的财务报表。
11. 会计方程 (Accounting Equation):也被称为财务报表方程,用来描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
会计学——名词解释
1.会计: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主要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3.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4.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5.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6.复式记账法:
指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7.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8.明细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也称明细科目,它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具体化和详细说明。
9.总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也叫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10.会计核算职能
是指会计对客观经济活动的表述和价值数量上的确定,为管理经济活动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
会计学专业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旨在向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关信息的活动。
2. 会计的对象可以高度概括为特定对象的资金运动。
3. 复式记账: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4. 企业会计准则:也称企业会计原则,是企业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的规,是制定会计制度的依据,也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
5.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这里所谓特定的组织主要是指企业组织。
6.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也就是说,在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进行清算、解散、倒闭。
7.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会计期间,据以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及时向有关方面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信息。
8.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9. 计信息质量要: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明晰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10. 客观性原则,也可称为真实性原则,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11. 相关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12. 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又称为统一性原则。
13. 明晰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又称为易懂性原则。
14.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会计学名词解释
会计学名词解释1、会计: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主要运用货币形式,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2、核算: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计量为主要的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题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从而为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3、监督: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审查。
4、资金循环:企业的经营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从货币资金出发,依次经过供应、生产和销售过程,分别表现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等不同形态,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
这一资金的运动变化过程,称为资金循环。
5、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6、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7、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8、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对于公司来说,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9、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1、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3、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活动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和组织,它限定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4、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会计学名词解释及相关重点
《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第15版)》会计学名词解释及相关重点(一)名词解释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P4)2.会计对象:会计所要核算与监督的内容。
(P8)资金运动:是企业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1)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是指一个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资产总值和权益总值。
(表现为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
其内容反映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
)(2)资产运动的动态表现:是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它反映了一个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各个阶段不断转变形态的结果,表现为收入、费用和利润。
其内容反映在利润表中。
)3.会计主体: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老师PPT)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单位。
(P22)4.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P2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重点)、实质重于形式(重点)、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P23).5.会计机构:是组织处理会计工作的职能机构。
(P27)6.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按其经济特征所作的进一步分类。
(P33)相关:企业的会计要素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项构成。
(P33)(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P34)(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会计学专有名词解释
会计学专有名词1. 资产(Assets):- 解释:公司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或权益,如现金、应收账款、设备和房地产。
2. 负债(Liabilities):- 解释:公司对外部实体的权益责任或义务,包括应付账款、借款和未付工资等。
3. 所有者权益(Owner's Equity):- 解释:公司剩余的资产部分,即资产减去负债,代表了所有者对公司的投资。
4. 净利润(Net Income):- 解释: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收入减去总费用后的剩余金额,是公司的净利润或亏损。
5. 财务报表(Financial Statements):- 解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用于展示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文件。
6. 会计周期(Accounting Period):- 解释:公司确定报告财务信息的时间段,通常为一年,有时为一季度。
7. 应收账款(Accounts Receivable):- 解释:公司未收到的已经销售的产品或提供服务的金额,是应收账款的资产。
8. 流动资产(Current Assets):- 解释:在一年内转化为现金或消耗的资产,如现金、应收账款和库存。
9. 流动负债(Current Liabilities):- 解释:在一年内需要偿还的债务,如应付账款和短期借款。
10. 递延税项资产和负债(Deferred Tax Assets and Liabilities):- 解释:由于会计和税法之间的差异而产生的未来可能影响所得税的资产和负债。
11. 毛利润(Gross Profit):- 解释: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表示公司在生产或销售产品上的利润。
12. 完工百分比法(Percentage of Completion Method):- 解释:用于确定长期合同收入的会计方法,根据合同完成的百分比确认相应的收入。
13. 财务杠杆(Financial Leverage):- 解释:公司使用债务融资相对于股权融资的程度,以提高资本回报。
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名词解释会计是一门专业的财务管理学科,用于记录、汇总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
在会计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这些名词对于理解和应用会计原理和方法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会计名词的解释:1. 资产(Assets):指企业拥有、可用于创造经济利益的资源或控制权。
资产可以是现金、股票、房地产等。
2. 负债(Liabilities):指企业对外部实体的经济义务或债务。
负债可以是应付账款、借款、未付工资等。
3. 所有者权益(Owner's Equity):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拥有权益。
所有者权益可以是公司股东的股份,或个体经营者的个人资产。
4.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Liabilities and Owner's Equity):指企业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总和,等于企业的资产。
5. 收入(Revenue):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从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收入可以来自销售商品、提供服务、股利等。
6. 成本(Cost):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而发生的经济资源支出。
成本可以是原材料购买成本、员工工资等。
7. 费用(Expense):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除了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以外的支出。
费用可以是员工福利、租金、保险等。
8. 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也称为利润表或收入支出表,用于显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情况。
9. 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也称为财务状况表,用于显示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
10. 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s):用于显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反映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状况。
11. 折旧(Depreciation):指由于资产的使用和年限,导致其价值减少的过程。
折旧费用是用于反映资产价值减少的成本。
12. 净利润(Net Profit):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收入减去总费用后的盈余。
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名词解释会计名词解释会计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并通过编制和分析财务报表来提供决策支持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会计名词解释:1. 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会计部门编制的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情况的文件。
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2. 资产:企业拥有的资源,可以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包括现金、账户应收款项、设备、房地产等。
3. 负债:企业对外借款或应付的债务。
包括应付账款、长期借款等。
4. 所有者权益:企业业主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包括股东权益和留存盈余。
5. 应收款项:企业应当收取但未收取的款项。
比如,销售产品但尚未收到对方付款。
6. 应付账款:企业应当支付但未支付的账款。
比如,购买产品但尚未付款。
7. 收入: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增加。
比如,销售产品所获得的款项。
8. 成本:企业生产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费用。
比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
9. 盈利: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实现的收入减去成本后的剩余金额。
10. 现金流量: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情况。
11. 库存: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或销售过程中尚未出售的产品。
12. 折旧:企业资产价值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的过程。
比如,设备的价值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减少。
13. 摊销:指企业以逐年分摊的方式计算和确认长期资产价值减少的过程。
比如,专利权的摊销。
以上只是一部分常见的会计名词解释,会计领域的术语非常丰富和复杂。
理解这些会计名词是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基础,也是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的前提。
200条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再生产过程的反映和监督。
3.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
4.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5.会计对象: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会计对象在企业中可表现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6.会计任务:对会计对象进行反映和监督所要达到的目的。
会计的任务取决于会计的职能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并受会计对象特点所制约。
7.会计主体: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
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8.持续经营: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9.会计分期:把企业持续不断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10.货币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可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1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13.重要性原则:会计报表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量,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对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则可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以便集中精力抓好关键。
会计学名词解释
会计学名词解释会计学是一门研究财务信息的科学,会计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
以下是对会计学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1. 会计:会计是指负责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的人员,他们通过记录和分析经济交易和业务活动,帮助管理者做出决策。
2. 会计周期:会计周期是指会计工作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一般为一个年度。
在这个周期内,会计人员记录和报告经济交易和业务活动的信息。
3. 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会计领域内的规则和原则,用于指导会计人员进行财务信息的记录和报告。
会计准则可以包括国际会计准则、国家会计准则等。
4. 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对经济交易和业务活动进行记录和汇总,以便生成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信息。
5. 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核算结果编制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文件。
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6.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企业在特定日期对其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总结和汇总的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按照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反映了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
7. 利润表:利润表是企业在特定会计周期内的收入、成本和利润等经济业务进行总结和汇总的财务报表。
利润表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期间内的盈利能力。
8.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企业在特定会计周期内的现金流量情况进行总结和汇总的财务报表。
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帮助分析企业的现金状况和现金管理能力。
9. 会计师:会计师是专门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通过对财务信息的记录和报告,提供财务咨询和审计等服务,帮助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做出决策。
10. 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评估和解释的过程,以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盈利能力,帮助投资者和管理者做出决策。
以上是对一些会计学中重要名词的解释,这些名词在会计学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了解会计学和进行财务管理都至关重要。
会计学名词解释
会计名词解释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它包括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负债:是指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减去负债后由所有者享受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狭义)广义收入:所有的利益增加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狭义)广义费用是指所有的经济利益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由三部分组成: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会计恒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等式。
它是运用数学方程的原理描述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表达式。
会计科目:P45账户:根据会计科目,按照会计的管理与核算的要求,在账簿中开设的记账单元。
总分类账户:P59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经济业务发生后,既在有关的总账账户进行登记,又要在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登记的做法。
复式记账法: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相互联系的进行登记,借以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二字为记账符号,以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为基础,对每项经济业务以借贷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记账方法。
货币资金:P80未达账项:是指企业与银行之间,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一方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账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相对应,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是企业资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的经营资金在周转过程中暂时停留在货币形态上的那部分资金。
货币资金按其存放地点和用途的不同分为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
它是企业中最活跃的资金,流动性强,是企业的重要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因而是流动资产的审查重点。
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
满足下列三条件之一,即化为交易性金融资产:(1) 取得金融资产的目的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
(2) 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具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 属于金融衍生工具,但是,如果衍生工具被企业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则不应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票据:应收票据作为一种债权凭证,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还没有到期的,尚未兑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应收账款:该账户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以及代垫运杂费和承兑到期而未能收到款的商业承兑汇票。
预付款:为允许提供的劳务或产品而预先支付的货币。
预付款是一种支付手段,其目的是解决合同一方周转资金短缺。
预付款项:预付账款是企业因购货和接受劳务,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应收利息:应收利息则是指企业因债权投资而应收取的一年内到期收回的利息,它主要包括如下情况:一是企业购入的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在会计结算日,企业按规定所计提的应收款收利息;二是企业购入债券时实际支付款项中所包含的已到期而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已到期而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也是对分期付息债券而言的,不包括企业购入到期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应收的利息。
应收股利:指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以及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包括企业购入股票实际支付的款项中所包括的已宣告发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和企业因对外投资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等,但不包括应收的股票股利。
其他应收款:企业应收款项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以外的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的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1]。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反映企业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金额。
包括一年内到期的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待摊费用和一年内可收回的长期应收款。
其他流动资产:是指除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等流动资产以外的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合计: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帐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其他流动资产等项。
流动资产合计=货币资金+存货+应收账款。
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等。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指企业有明确意图并有能力持有至到期,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长期应收款:根据长期应收款的账户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收益还有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
企业对其他单位的股权投资,通常是为长期持有,以及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
股权投资通常具有投资大、投资期限长、风险大以及能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益等特点。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应当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
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
固定资产:属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或者影响劳动对象的劳动资料,是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
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长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则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建工程:指企业固定资产的新建、改建、扩建,或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大修理工程等尚未完工的工程支出。
通常有"自营"和"出包"两种方式。
自营在建工程指企业自行购买工程用料、自行施工并进行管理的工程;出包在建工程是指企业通过签订合同,由其它工程队或单位承包建造的工程。
工程物资:是指用于固定资产建造的建筑材料,如钢材、水泥、玻璃等。
在资产负债表中并入在建工程项目。
企业会计记录设置工程物资科目,该科目核算企业为基建工程、更改工程和大修理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实际成本,包括为工程准备的材料、尚未交付安装的需要安装设备的实际成本,以及预付大型设备款和基本建设期间根据项目概算购入为生产准备的工具及器具等的实际成本。
企业购入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应当在“固定资产”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固定资产清理:指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价值及其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等。
固定资产清理是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
借方登记固定资产转入清理的净值和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贷方登记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其贷方余额表示清理后的净收益;借方余额表示清理后的净损失,清理完毕后应将其贷方或借方余额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账户。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1]。
油气资产:是指油气开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井及相关设施和矿区权益。
油气资产属于递耗资产。
递耗资产:是通过开掘、采伐、利用而逐渐耗竭,以致无法恢复或难以恢复、更新或按原样重置的自然资源,如矿藏、原始森林等。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1]。
开发支出:反映企业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能够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成本的支出部分。
商誉: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
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
在企业合并时,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长期待摊费用: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1年以上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股票发行费用等。
递延所得税资产:指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的一项资产。
其他非流动资产:指除资产负债表上所列非流动资产项目以外的其他周转期超过1年的长期资产。
资产总计:指企业拥有或可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流动负债负债: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公司、企业的现有债务,这种债务需要企业在将来以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加以清偿,从而引起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清偿的债务,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应予以清偿的债务,以及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短期借款:企业用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或为抵偿项全力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外单位借入的、还款期限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内的各种借款。
交易性金融负债:指企业采用短期获利模式进行融资所形成的负债,比如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金融负债,企业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负债:1、承担金融负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2、金融负债是企业采用短期获利模式进行管理的金融工具投资组合中的一部分;3、属于衍生金融工具。
应付票据:指企业在商品购销活动和对工程价款进行结算因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而发生的,由出票人出票,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它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应付票据按是否带息分为带息应付票据和不带息应付票据两种。
应付账款:指企业因购买材料、物资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付给供货单位的帐款。
预收款项:预收账款指买卖双方协议商定,由购货方预先支付一部分货款给供应方而发生的一项负债。
预收账款一般包括预收的货款、预收购货定金。
施工企业的预收账款主要包括预收工程款、预收备料款等。
应付职工薪酬: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应交税费: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
应付利息:是指金融企业根据存款或债券金额及其存续期限和规定的利率,按期计提应支付给单位和个人的利息。
应付股利: 指企业根据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确定分配的股利。
是企业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确定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其他应付款:指企业在商品交易业务以外发生的应付和暂收款项。
指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帐款、应付工资、应付利润等以外的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反映企业各种非流动负债在一年之内到期的金额,包括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和应付债券。
其他流动负债:指不能归属于短期借款,应付短期债券券,应付票据,应付帐款,应付所得税,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这七款项目的流动负债。
但以上各款流动负债,其金额未超过流动负债合计金额百分之五者,得并入其他流动负债内。
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长期借款: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