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尖山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21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合集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延长组烃源岩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延长组烃源岩分析
3 吉 林 油 田 分公 司 勘 探 开发 研 究 院 , . 吉林 松 原 180 ) 3 00
摘要: 把原油分为 A, B和 A B三类 , — 考察鄂尔多斯盆地胡尖 山地 区长 4 5段 和长 6段的原油 特征 。结果表 明 : + A类
原油样 品最 多 , 在各层段均有分布 ; B类和 A B类原油样品相对要少 , — 分布层位局限 , 主要分布在长 6 段和长 4 5段 +
5段 、 3 长 一长 1 3大 套砂 泥储盖 组合 J 段 。本 次研
究 目的层主要 为长 6长 4 5段储盖组合 。该层位 一 +
收 稿 1 :00 0 — 0 3期 2 1 — 7 1
作者简介 : 刚文哲 (9 5 ) 男( 16 一 , 汉族 ) 陕西凤翔人 , , 副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向为油气地球化学与油气地质。
2 R s rhIstt o x l ai n ee p n o hn q gOle o p n , i n7 02 , hn ; . ee c tu a n i e fE po t nadD vl metfC ag i i l C m a y X 。 10 1 C i r o o n i f d a a 3 I tu xlrt n& Dvl m n Ji i l o p n , ogu n180 , hn ) .n i t o poai s t e fE o ee p et inO ̄ dC m ay S ny a 3 0 0 C i o f o l a
s o l h ae x lr to m p ss h u d bet e l tre po a in e hai . Ke r y wo ds:Or o sn;c ud i tp d s Ba i r e ol y e;s u c o k; Ya ha g fr ain;olr s r or o rerc nc n om to i e e v i

胡尖山油田精细注水技术研究

胡尖山油田精细注水技术研究

胡尖山油田精细注水技术研究【摘要】近年来,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已逐步成为胡尖山油田原油生产稳定发展的主要潜力,但其物性差、产量低、多属岩性油藏、天然能量匮乏,故提高此类油藏的注水开发水平和相关经济效益,已成为胡尖山油田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胡尖山油田的注水开发经历了注水开发试验、大规模注水开发、注水调整、精细注水四个阶段,注水开发后,随着动态的变化,采取了多种注水调整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后期又有新的矛盾不断出现,经过系统总结发现,不同的注采区块也具有一定的共性,即可以用驱动类型、开发阶段、渗流特征进行划分归类,分成不同的注水单元,这就逐步形成了精细注水技术。

【关键词】特低渗透油气藏胡尖山油田精细注水发展方向1 前言胡尖山油田位于定边县境内,地处陕西省西北角、榆林市最西端,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地带,东至东南与本省靖边县、吴旗县相连;南至西南与甘肃省华池县、环县相接;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毗邻,北至东北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期、乌审旗相邻,系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地。

地面海拔1400~1800米,相对高差50~100m左右。

该区气候变化幅度大,属典型的内陆半干旱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120℃,平均降水量400~600mm,大部分集中在7~9月,冬春干旱,且有风沙、寒潮侵袭,自然环境比较恶劣。

2 胡尖山油田地质特征胡尖山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的中部,构造背景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倾角仅半度左右,平均坡降6~8m/km。

是一个经多期构造运动叠合形成的残余内克拉通盆地。

盆地内沉积有自古生代以来的多套沉积体系,其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其中上三叠统延长组是一套在内陆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上发育的重要油气储集层,也是胡尖山地区主要的含油层系。

胡尖山油田含油层系为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6、长4+5、长3、长2油层,主力油层长6埋深1000~1400m,油层厚度10~15m,储层平均有效孔隙度11.0%~15.0%,空气渗透率1~2md,原始地层压力8.3mpa~10.0mpa,饱和压力4.65mpa~6.79mpa,压力系数0.7~0.8,为典型的低孔、低渗、低压油藏,其注水开发技术的好坏对合理开发此类油藏具有重要意义。

胡尖山油田措施效果分析及经济效益评价[权威资料]

胡尖山油田措施效果分析及经济效益评价[权威资料]

胡尖山油田措施效果分析及经济效益评价[权威资料] 胡尖山油田措施效果分析及经济效益评价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加强油藏地质研究,缓解油藏注采矛盾,降低油田综合递减,而进攻性措施是减缓老油田综合递减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措施选井选层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油田; 效果;分析;效益;评价胡尖山油田措施工作按照“三提高、一降低、一控制”的指导思想,即提高单井增油量、措施有效率、措施有效期;降低操作费用,控制措施规模。

加强六个方面的研究,即加强储层特征、注采对应、生产动态、地层压力、初期产量、工艺措施六个方面的研究。

控制好四项重点环节,即控制好选井选层、工艺优化、过程监控、效果评价四个重点环节,有效的确保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一、胡尖山油田概况胡尖山油田东接靖安油田,西连油房庄油田,东南与吴旗油田相邻。

于1998年正式投入滚动开发。

油田在区域位置上处于陕北斜坡中北部,区域构造为东高西低的西倾单斜。

管理着安201、胡154、安83等36个开发区块,截止2013年底,累计生产原油919×104t,可采储量采油速度10.00%,可采储量采出程度41.07%,累积注水量3047×104m3。

二、措施效果分析及经济效益评价2013年以“精细油井潜力研究为依据,提高油藏压力水平为基础,加大措施投入为手段”,挖潜方向由侏罗系向三叠系转移,由单井措施向油藏治理方向转移。

三叠系油藏以分类治理、整体改造,以提高非均质低渗透裂缝油藏开发效果;侏罗系油藏开展局部引效、调整平面产液结构,缓解平面矛盾。

1.措施效果分析2013年根据油藏开发阶段,分析油藏潜力,注重油藏治理,根据油藏特征优选措施工艺体系。

1.1按照“集中治理,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原则,措施选井向重点综合治理区块倾斜2013年措施主要集中在胡154、安201、A17等重点区块,完成各类工作量192井次,2013年完成油井进攻性措施192口,措施有效156口,措施有效率81.3%,平均单井增油260.7t,累计增油50047t。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油田延长组长4+52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油田延长组长4+52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

面孔率 为 02 . %~96 残余 粒 间孔 和长 石 溶孑 为 主 . %, L
要 的储 集 空 间 , 石 孔 径 分 布 范 围较 宽 , 1 ~ 岩 为 0
10I 平 均 为 2 . I 主 要 为 小 孑 一 中孔 。 2 m, , z 66x m, L 2 2 储 层 物 性 及 孔 喉 结 构 特 征 .
次生 孔 隙 , 得 储 集 性 能 得 到 了很 大 改 善 , 主 要 使 其
类 型包 括长石 溶孔 ( 2 )岩屑 溶孔 和 晶间孔 。 图 b、
大进 汞 饱 和 度 为 5 . %, 均 退 汞效 率 为 2 . %, 08 4 平 98 5
反 映 出 胡 尖 山 油 田 长 4 5 储 层 排 驱 压 力 大 、 汞 效 +2 退
平 均 为 1.2 a 中值 喉 道 半 径 为 0 5 0 m, 5 1 MP , . ~ . 2 5 最
孔 隙 , 砂 岩 的原 生 粒 间孔 大 大 减 小 , 其 是 对 富 使 尤
含 塑 性 岩 屑 组 分 的 岩 屑 砂 岩 , 间 孔 丧 失 程 度 更 粒 大 _。 然 而 , 集 砂 岩 在 中 晚 成 岩 阶 段 形 成 的 各 种 5 ] 储
代 胶结物后 仍保 留下来 的少量原生 粒 间孔 ( 2 ) 图 a。
2 12 .. 次 生 孔 隙
i nHuinh nOi e j sa l l a i f d
() 余 粒 间孔 , 19井 , 0 . a残 元 5 20 7 2m; 4
() 石溶孔, 7 b 长 元 2井 , 8 . l l 2141 n
5 4
岩 性 油 气 藏
第2 3卷 第 2期
注 : F, 分别 代 表 石 英 、 Q, R 长石 和 岩 屑在 样 品中 的 绝对 含 量 , ,1 R Q1 F , 1分 别代 表 石 英 端元 、 石 端 元 和岩 屑 端 元 在 碎屑 中的 含量 。 长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沉积特征及有利相带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沉积特征及有利相带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沉积特征及有利相带预测肖玲;田景春;李君文;夏青松;王峰【期刊名称】《新疆地质》【年(卷),期】2007(25)3【摘要】以岩心观察为依据,结合储集层岩性、沉积构造和粒度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长4+5油层组进行沉积相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4+5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远砂坝及前缘席状砂构成其主要沉积微相.长4+52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之间交叉叠合连片,但水下分流河道、叠置水下分流河道分割性较强,随着湖盆短暂的扩张,长4+51期水下分流河道缩小,分流间湾进一步扩大.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对长4+52期进行有利相带预测,共预测出5个有利储集相带发育区,为该地区进一步勘探提供依据.【总页数】4页(P291-294)【作者】肖玲;田景春;李君文;夏青松;王峰【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1【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4+5~长6油层组裂缝发育特征及对原油运聚的控制作用 [J], 范泓澈;黄志龙;高岗;沈霞;吴海瑞2.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沉积相研究 [J], 张慧元;李文厚;张慧军;田发国;谭晨曦3.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4+5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 [J], 杨豫川;李凤杰;代廷勇;李俊武;杨承锦4.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9油层组沉积相特征 [J], 杜阳阳;李海;韩亮;吴龙5.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 [J], 李君文;田景春;陈洪德;肖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胡尖山油田北区剩余油分布研究

胡尖山油田北区剩余油分布研究

13CPCI中国石油和化工地质勘探胡尖山油田北区剩余油分布研究李 林1 李邦国1 韩阿维2(1.长庆油田第六采油厂 陕西西安 710200;2.延长油田西区采油厂 陕西延安 717504)摘 要:剩余油作为油田钻采后期提高采收率、增产增效最重要的参考数据,对其分布规律和储量进行研究分析,是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文综合运用相关技术方法,对胡尖山油田北区进行研究,具体分析其剩余油分布情况。

关键词:胡尖山油田 北区 剩余油胡尖山油田地处陕北斜坡地质构造带,隶属于鄂尔多斯盆地,含有非常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该区上世纪七十年代投入开发,进入本世纪后经过十几年的滚动开发,油田后期开发效果不理想,产量出现下滑。

本文针对胡尖山油田北区剩余油分布情况,展开讨论研究。

1 油田概况胡尖山油田位于陕西省定边县东南部,属于陕北斜坡西倾单斜地质构造,该区作为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作业区块,有着非常重要的油气开发战略地位。

1.1 构造概况根据长庆油田研究院的数据资料显示,胡尖山油田呈现出南北方向展开的类似四边形内陆坳陷的分布(图1)。

该区构造平缓、变化较为简单,属于西倾单斜构造,即东边高西边低,无明显的断层发育,坡度等级下降缓慢。

1.2 地层概况胡尖山油田的油气储层主要在三叠系延长组地层中发育,上下岩层相互之间是连续性沉积,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灰绿色中厚层粉-细砂岩与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相互交错组合,泥岩含有页岩、油页岩组成,局部有灰质泥岩、且夹煤线。

1.3 储层概况根据目前勘探开发所取出的岩心分析,胡尖山油田地层岩心的孔隙度范围广,平均在9%左右,属于低渗透、低孔隙度、较为致密的储层,主体为灰、绿、黑色泥岩沉积型生油层。

2 油层分布胡尖山油田的油水分布总体清晰,上部主要为水体,大概在1700米左右的地层;油层集中分布在三叠系延长组,主要在1700米到1750米。

油层分布在该区块较为稳定,主要受地质构造控制及河道沉积相砂质发育影响,油水共层发育;受河道砂质发育控制,河图1 胡尖山油区地质构造分布图(长庆油田研究院资料)道主体部位砂体发育良好,则油水连续性沿着河道流动方向发育较为良好;随着河道垂直方向受沉积相发展的控制,油层厚度变薄,油水连续性发育较差;北部油区整体由于河道砂体发育不连贯、又受地层构造控制,油水共生,钻采较难。

延长油区长2沉积相分析简

延长油区长2沉积相分析简

延长油区长2油层组沉积相分析摘要:延长地区上三叠统长2油层组是一套发育于浅水台地背景之下的陆源碎屑岩沉积,以辫状河河流相沉积为主,曲流河沉积仅在研究区西南角小面积分布。

河道微相发育,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与泛滥平原相间分布。

长2油层组的三个亚油层组(长21、长22、长23、)的沉积格局大体一致。

长2油层组储层物性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质性,其非均质性表现在相、亚相以及微相内部的流体单元之间。

各亚相之间和各微相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碎屑岩的岩性、结构、构造等方面。

与曲流河亚相相比,辫状河亚相砂岩的粒度较粗,分选性较好,砂体多次叠置而规模更大;相同河流亚相的河道微相与泛滥平原微相相比,前者的砂岩粒度较粗、分选性较好,发育槽状交错层理等大型层理构造;在同一微相内,处于中下部的流体单元其粒度较粗,分选较好。

关键词:延长油区长2油层组沉积相前言延长油区(延长油矿管理局所属油田、探区简称)位于陕西省延安地区北部延安市、延长县、延川县及子长县境内(图1)。

建矿开采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是我国开采石油历史最悠久的地区。

1. 延长油区长2油层组的勘探开发状况图1 研究区位置图上个世纪至70年代末,该区的勘探与开发工作一直没有取得重大进展,年产量还未突破5万吨。

80年代以后,延长地区石油勘探与开发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安塞、子长、姚店及川口等新油田的相继发现和老油田扩边勘探的成功以及采油新工艺的使用,使原油产量连年翻番。

至1993年底,该区原油产量已突破100万吨大关,从而为该地区的石油勘探与开发展示了良好的前景。

为了进一步扩大勘探成果和寻找新的含油区块,研究储集相的演化与分布规律,就成了基础地质研究的关键。

先后有许多单位和研究机构(延长油矿,长庆油田和地矿部第三石油普查大队,西北大学等)的地质工作者在延长地区做了大量工作。

目前的勘探工作表明,延长地区上三叠统长2油层组碎屑岩油气藏主要受沉积相与岩性的控制,属于典型的岩性油气藏,其油气富集带主要分布在河流相砂体及三角洲相砂体中,所以,沉积相的识别、砂体展布规律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延长油田三叠系油藏深部调剖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延长油田三叠系油藏深部调剖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延长油田三叠系油藏深部调剖模式的建立与应用摘要:对于延长油田延长组三叠系低渗透油层,优化低伤害或无伤害调剖剂,有效控制裂缝水窜,改变水驱方向,是深部调剖面临的主要问题。

2005年以来结合延长油田各单元的不同油藏条件和流体特性为此开展了体系成分物化反应实验,体系耐温、耐盐、耐剪切实验,体系强度及抗老化性实验,体系与地层配伍性实验等,最终优选出适合本地区的调剖体系。

关键词:深部调剖模式储层物性参数驱油机理调驱体系Abstract: Group for the extension of the extension of the Triassic oil reservoirs with low permeability, and optimize the low-injury or no injury profile control agent, effective control of water channeling cracks, change the direction of water flooding is a deep profile of the main problems facing. Since 2005 to extend the field of the unit combined with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rvoir conditions and fluid composition for this system carried out physico-chemical reaction experiment, the system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shear-resistant experiment, system strength and anti-oxidation experiment, the system compatible with the formation of experiments, the final selection of a suitable profile of the region system.Keyboards: Deep profile control mode,Reservoir parameters,Flooding Mechanism,Drive system transfer目前,延长油田投入开发的主要生产层位为侏罗系延安组、直罗组和三叠系延长组油层。

胡尖山油田前侏罗系古地貌对浅层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研究

胡尖山油田前侏罗系古地貌对浅层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研究

胡尖山油田前侏罗系古地貌对浅层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研究作者:卜广平程潇逸成健贾银花李娜何汶锶来源:《石油知识》 2017年第3期卜广平程潇逸成健贾银花李娜何汶锶(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在地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恢复了胡尖山地区前侏罗系古地貌形态,并对浅层油气成藏控制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受古地貌影响,可形成三种油气成藏模式,即低幅背斜、鼻隆构造—岩性成藏模式、上倾(侧倾)尖灭岩性成藏模式和古储新封构造—地层成藏模式。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前侏罗系;古地貌;浅层油气藏引言随着长庆油田胡尖山油田的成功勘探及全面开发,在区域中部形成数个大连片油藏,近年来相继在富县组等新层系取得了突破,使得整个浅层油藏含油面积不断扩大,探明地质储量不断增加。

胡尖山油田长2以上浅层油藏出油井点多、实施效果较好,且区域内发育有自北东、南西方向延伸的蒙陕古河和宁陕古河两个二级古河,增储潜力巨大。

胡尖山地区前侏罗系古地貌对浅层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古地貌精细刻画与生产实践的结合程度较低[1],且基于当时的基础资料、研究目的及认识,研究的精度和深度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根据胡尖山地区的最新资料,紧密结合生产实践从成藏要素的角度上探讨胡尖山油田前侏罗系古地貌对浅层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藉此为胡尖山地区油藏深入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1 前侏罗系古地貌特征胡尖山地区前侏罗系发育蒙陕、宁陕两条古河。

蒙陕古河流向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宁陕古河流向自西至东南方向。

古河流域内三叠系地层被切割、剥蚀,导致胡尖山地区侏罗系长2至长1地层部分缺失。

古河边部未被剥蚀的地层形成2个斜坡,即定边斜坡、靖边斜坡。

两条斜坡中心地带分别形成2个高地,即定边高地、靖边高地。

定边斜坡南端,两条古河交汇,形成规模不等的5个台地。

如此古地貌特征控制了早期侏罗系地层沉积展布,但从富县—延安组影响程度不一。

侏罗系早期富县组沉积期,在宁陕与蒙陕古河及一些侧支深切河谷发育辫状河沉积,在台地和斜坡部位发育泛滥平原沉积。

胡尖山油田A21油藏加密调整效果及评价

胡尖山油田A21油藏加密调整效果及评价

胡尖山油田A21油藏加密调整效果及评价王毅;田畅【摘要】胡尖山油田A21区长2油藏经过近十五年的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后期稳定生产难度逐年加大,因此对如何提高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有待进一步优化.结合剩余油分布及储层发育特点,在原有的菱形反九点井网的基础上,通过井间排状加密、精细注采调整、排状注水等,提高了采油速度、降低了综合含水和自然递减,加密调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6(035)004【总页数】4页(P88-90,98)【关键词】长2油藏;剩余油分布;加密调整;排状注水【作者】王毅;田畅【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湖北武汉43000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陕西西安710200;长江大学,湖北武汉43000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陕西西安71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62A21区于2001年采用420 m×210 m菱形反九点井网投入开发,2002年7月投入注水开发,2013年对区块中部实施加密21口,动用含油面积17.3 km2,动用地质储量1 373.6×104t,累计建产21.69×104t。

目前油井开井121口,日产油水井473 t,单井产能3.91 t/d,综合含水57.3%;注水井数38口,日注水1 425 m3,月注采比1.06,累计注采比1.06。

1.1 加密调整指导思想及原则指导思想:通过加密,充分动用剩余油富集区,从而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

加密原则:加密区域以完善平面注采系统和有利剩余挖潜为核心,以剩余油富集区为主,必须与注水相配套,增加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提高油田开发水平[1,2]。

1.2 加密井网设计(1)在剩余油富集区进行部署;(2)考虑单井可采储量及对周围已有油井的影响;(3)形成完善的注采井网,注采对应,同时考虑后期井网调整。

油井间加密:从主力层长21剩余油分布来看,剩余油较丰富,分布较广且含油饱和度较高,主要分布在油井之间,稳产潜力较高。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6段油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6段油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6段油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范泓澈;黄志龙;高岗;李君;吴中彬;刘敬明【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11(029)001【摘要】利用岩芯、录井和测井等基础资料,对胡尖山地区长6段地层沉积相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油水层的分布规律及控制油水层相间分布的地质条件.胡尖山地区砂体微相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河道间四种类型,勘探成果表明不同沉积微相均有油藏分布,厚层叠置砂体多为水层占据,同一时期沉积砂体的不同部位含油性不尽相同.研究区油水的这种复杂分布特征说明沉积相不是控制油水复杂分布的唯一因素.储层内部结构、钙质胶结程度、原油侧向输导能力及不同时期沉积砂体的连通性都对油水层的分布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沉积微相砂体展布特征、原油侧向输导能力及储层内部结构是制约油水分布的主要因为.【总页数】7页(P151-157)【作者】范泓澈;黄志龙;高岗;李君;吴中彬;刘敬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0;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桩西采油厂,山东东营,257237;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开发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油田延长组长61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J], 付文耀;刘春武;刘丽丽;王俊英2.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8段储层主控因素分析 [J], 李峰3.鄂尔多斯盆地子长油田长6储层油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 [J], 唐建云;任战利;梁宇;王彦龙;安勇4.低孔低渗背景下砂体输导物性下限及其对石油运聚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延长组长4+5段和长6段为例 [J], 高岗;沈霞;韩永林5.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61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特征与孔隙度定量恢复 [J], 王继伟; 朱玉双; 饶欣久; 周树勋; 吴英强; 杨红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

1921 鄂尔多斯盆地的概况和资源的分布情况鄂尔多斯盆地也就是陕甘宁盆地,它的北面是阴山和大青山,南面是桥山、陇山和黄龙山,西面到了六盘山、贺兰山,而东面则是到了太行山、吕梁山。

身为我国的第二大盆地,拥有着三十七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在我国的鄂尔多斯盆地的主要构造与格局的划分包括陕北斜坡、伊盟隆起、晋西褶曲带、渭北隆起、西缘逆冲和天环凹陷。

在鄂尔多斯盆地中,它的有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面,天然气资源等主要分布在北面,所以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就有了满盆气、半盆油并且上油下气、南油北气的分布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的大致情况对其资源的分布有着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鄂尔多斯盆地的分布情况决定了其资源的分布情况。

2 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类型及其特征2.1 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的类型鄂尔多斯盆地的砂岩是属于低孔低渗透的类型,它的砂体主要是河道叠置砂体,所以规模比较小,主要呈透镜状和带状,并且周围被致密层包围,使得其连通性能非常差。

除此之外,鄂尔多斯盆地不具备形成水力封堵的条件,因为鄂尔多斯盆地的物性差,所以使得其不具备产生瓶颈效应的条件。

2.2 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的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具有储层沉积相特征、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在储层沉积相特征中主要表现为油气储层主要成上油下气的分布特征。

而在岩石学方面主要表现为鄂尔多斯盆地的要是类型不同、成分不同,使得资源储层不同。

对于物性特征而言,物性越好的,便使其更有利于资源的储层。

最后,从孔隙度、渗透率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来看,鄂尔多斯盆地储层属于底孔且低渗透的储层。

3 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的控制因素3.1 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特征的基础主控因素是减弱压实作用首先,在鄂尔多斯盆地,就算是储藏的埋藏深度相同,也会因为塑性颗粒的含量、砂岩粒度的粗细的不同,从而造成压实作用的强弱不同。

也就是说,塑性颗粒的含量越少的砂岩的粒度越粗,而粒度粗的砂岩的压实作用较弱,与之相反的条件便会使其压实作用越强。

其次,在成岩的早期的绿泥石中拥有能减弱上覆底层压力作用的东西,而且在早期的绿泥石中有一部分空隙体积,它对减弱压实作用也有着非常的效果。

胡尖山地区长2、延8-延10油层组油藏特征及差异控制因素

胡尖山地区长2、延8-延10油层组油藏特征及差异控制因素

图 1 构造-岩性油藏剖面展布特征
1.2 . 2 岩性油藏 研究区内岩性油藏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岩性上
倾尖灭油藏和砂岩透镜体油藏。 1 ) 岩性上倾尖灭油藏 这类油藏是由于储集层沿上倾方向尖灭或渗透
性 变 差 而 造 成 圈 闭 条 件 ,原 油 聚 集 其 中 而 形 成 的 。
收稿日期: 2020-09-21 作者简介: 汪 洋 (1 9 8 5 - ) , 男,四川资阳人,中级工程师,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勘察工程专业,研究方向:油气田开发。
控制作用 原 油 在 运 移 过 程 中 ,如 果 遇 到 阻 止 其 继 续 运 移 的 遮 挡 物 ,则 停 止 继 续 运 移 并 在 遮 挡 物 附 近 聚 集 , 形成油藏,所 以 ,遮挡物的存在是造成原油聚集、 形成油藏的基本条件之一。 本区延安组延9 、延 10分流河道砂体及辫状砂坝 砂体展布方向为北西-南东向,长 2 分流河道砂体及水 下分流河道砂体则为北东-南西向,砂体之间通常被分 流间洼地、分流间湾以及泛滥平原泥岩所分隔,这种 砂体和泥质体的展布方向与区域西倾单斜的构造背 景形成良好的空间配置关系,构成砂体上倾方向优越 的遮挡条件,能使原油聚集于砂体的有利部位。 2 . 2 . 3 砂体与鼻隆构造的配置关系是石油富集的关
中 图 分 类 号 :TE1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 ( 2021 ) 05-0735-03
胡尖山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西 部 ,整体构造相对简单,局部鼻状隆起发育。研究 区 晚 古 生 代 开 始 接 受 陆 相 沉 积 ,至 延 长 统 沉 积 期 , 该 地 区 发 育 了 进 积 的 湖 泊 三 角 洲 沉 积 体 系 。该 处 物 源供给充足,河流搬移作用强、距 离 远 ,河道进人 湖泊水下仍继续以水下分流河道形式将陆源物质不 断向浅湖搬运,形成湖泊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IU。 区 内 长 2 、延 8-延 10石油资源丰富,但原油分布的 差 异 性 较 强 。 为 了 查 明 原 油 分 布 的 控 制 因 素 ,本文 拟 通 过 油 藏 剖 面 的 详 细 解 剖 ,研 究 研 究 区 内 的 油 藏 类 型 及 特 征 。并 通 过 对 不 同 类 型 油 藏 的 原 油 分 布 特 征与构造、沉 积 环 境 、成 岩 作 用 、遮挡条件等之间 的 关 系 研 究 ,明 确 不 同 油 藏 类 型 的 控 制 因 素 '

胡尖山地区长2沉积相研究

胡尖山地区长2沉积相研究

胡尖山地区长2沉积相研究
张兵;张春生;崔艳敏;万单夫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07(033)003
【摘要】胡尖山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北部.其三叠统延长组是一套河流和湖泊为主的碎屑沉积.本次研究区长2沉积相研究从工区大量的取芯井岩芯观察与描述入手,以取芯井为基础,对取芯井段进行精细的微相判识和标定,结合测井资料,确定它的沉积亚相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划分为水上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分流河道间沼泽、分流间湾、堤泛等微相类型.沉积相分析是研究砂体分布的关键技术,沉积相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对砂体分布规律的认识.
【总页数】3页(P186-188)
【作者】张兵;张春生;崔艳敏;万单夫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延安组延9油气储层沉积相研究 [J], 李伟;张春生
2.胡尖山油田长8、长9储层沉积相与砂体展布特征研究 [J], 程潇逸;柴施昭;成健;
汪洋;柴慧强;张希
3.胡尖山-吴旗地区长6沉积相研究 [J], 李元宁;陈艳霞
4.胡尖山地区长4+5层油气富集控制因素研究 [J], 宋静明; 张静
5.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7_(2)储层特征研究 [J], 马治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延长组烃源岩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延长组烃源岩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延长组烃源岩分析刚文哲;高岗;韩永林;沈霞;范泓澈【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34)006【摘要】把原油分为A,B和A-B三类,考察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4+5段和长6段的原油特征.结果表明:A类原油样品最多,在各层段均有分布;B类和A-B类原油样品相对要少,分布层位局限,主要分布在长61段和长4+5段中;长7段烃源岩是A类原油的主要贡献者,垂向运移距离相对较大;B类原油主要来自长6段和长4+5段烃源岩,长7段烃源岩也有贡献;长7段烃源岩是研究区的主要烃源岩,长6段和长4+5段可以作为次要烃源岩;长6段和长4+5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聚集的油藏是勘探的重要方向.【总页数】6页(P50-55)【作者】刚文哲;高岗;韩永林;沈霞;范泓澈【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21;吉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吉林,松原,138000;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研究及模拟结果分析 [J], 黄彩霞;张枝焕;李宇翔;邓南涛;闫红星;白雪;罗梦娇2.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9-长8油层组物源及沉积体系分析 [J], 王若谷;李文厚;廖友运;梁敏;袁珍3.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中生界延长组、延安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 [J], 韩宗元;苗建宇;布占琦4.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沉积特征及有利相带预测[J], 肖玲;田景春;李君文;夏青松;王峰5.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 [J], 李君文;田景春;陈洪德;肖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胡尖山油田胡201区块泵挂深度与流压的确定

胡尖山油田胡201区块泵挂深度与流压的确定

胡尖山油田胡201区块泵挂深度与流压的确定摘要:胡尖山油田胡201区块开采油层是侏罗系延安组的延10油层。

2006年投入滚动开发,2007年11月开始注水开发,2009年3月开始放大生产参数生产,2009年08月区块综合含水上升,2010年2月底开始综合治理。

治理措施主要为合理泵挂深度、合理流压,控制采液强度和边底水区域控制注水。

合理泵挂深度,减缓区块含水上升速度,以达到真正控水稳油目的。

关键词:胡尖山油田流压泵挂上提泵挂含水一、前言胡尖山油田胡201油藏的地貌格局表现为东高西低南北波状起伏,高程相近的西倾(略偏北)单斜构造格局形态。

含油面积5.7km2,地质储量238.33×104t,主力开采层系为侏罗系延安组延10油层。

2006年投入滚动开发,2007年11月开始注水开发,2009年3月开始放大生产参数生产,2010年8月区块综合含水上升,2009年3月底开始综合治理。

胡尖山油田胡201油藏属于急流辫状河沉积的沉积模式,急流辫状河沉积模式的主砂体类型为河床微相砂体、心滩微相砂体和边滩微相砂体,从几何形态上以条带状为主,孔隙度15.3%,渗透率21.8×10-3μm2。

原始地层压力10.8MPa。

二、油藏特征分析1.储层特征胡尖山油田胡201延10油藏延10油组:为一套中粗含砾砂岩,自然电位呈箱形,渗透性好,含油性好,由两个沉积正旋回组成,分别为延101、102小层,地层厚度30米左右。

岩性:胡201井区延10油藏主要为灰白色细砂岩及灰黑色泥岩。

细砂岩、粉砂岩中见有平行层理、中小型板状交错层理或槽状交错层理、沙纹层理、水平层理及波痕等。

延10砂岩碎屑成分主要长石、石英、岩屑、云母,还有锆石、黝帘石等重矿物为相对稳定的重矿物,化学稳定性差的帘石及榍石类几乎缺失,矿物成分成熟度较低。

2.储层综合评价3.原始油水分布胡201井区剖面结构为:河床-河床-漫滩-河道,河道-漫滩,漫滩-边滩-河道-漫滩等多种组合,不同的纵向组合控制油水分布。

胡尖山油田侏罗系延安组延91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胡尖山油田侏罗系延安组延91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胡尖山油田侏罗系延安组延91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臧成广;张斯笛;汪青松;王玉生【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15)004【摘要】胡尖山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延91段显示出较好的含油气性,该区延91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中粒、中—粗粒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分选性为中等—好,磨圆度以次棱角状为主,填隙物以高岭石和铁白云石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属于低孔—中孔、特低渗—低渗储层;储层属于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分流河道是主要储集砂体,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是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分流河道砂体物性较好,河道侧翼和分流间湾储层物性较差;压实和胶结作用破坏了储层物性,而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总页数】5页(P5-9)【作者】臧成广;张斯笛;汪青松;王玉生【作者单位】中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试采二厂,江苏扬州225119;中石化江苏油田地质测井处,江苏扬州225009;中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试采二厂,江苏扬州225119;中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试采二厂,江苏扬州2251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2【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油田延长组长61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J], 付文耀;刘春武;刘丽丽;王俊英2.安塞油田南部侏罗系延8~延9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J], 余成林;李相明;彭寿昌;王昌勇;王潜忠;余忠祥3.胡尖山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21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J], 臧成广;文志刚;刁帆;潘静文;张斯笛4.胡尖山油田安212区延安组延10储层特征研究 [J], 白金莉;李文厚;姜瑀东;田雯5.胡尖山油田延10储层特征研究 [J], 王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7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7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7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姚泾利;陈世加;路俊刚;张焕旭;刘超威;唐海评;王刚;张博为【摘要】以往主要将长7作为鄂尔多斯盆地的生烃层系进行研究。

近年来在胡尖山地区长7油层组发现了大量工业油流井,但油藏分布极不均匀,油井产能有高有低。

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压汞和物性等资料,对胡尖山地区长7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多角度分析了影响长7储层物性的因素。

研究表明:研究区长7储层以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以铁方解石和水云母为主;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为微喉道;物性差,为低孔—超低渗储层。

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主要有:石英含量、碎屑粒度、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压实、胶结和溶蚀)等。

%The Chang 7 strata in the Ordos Basin were regarded as source rocks in the past. Plenty of industrial oil well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Chang 7 strata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in Hujianshan area of the Ordos Basin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 reservoirs are unevenly distributed and have different industrial productivities. Based on rock thin section, cast thin section, mercury penetra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y analyses, the features of the Chang 7 reservoir were studied,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discussed. Arkose and lithic arkose sand-stones are most common in the Chang7 strata. The main interstitial materials are ferroan calcite and hydromica. Residual intergranular pore and dissolved pore are the dominant reservoir spaces. The Chang 7 reservoir is a low porosity and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with micro-throat and poor physical property. The main affecting fac-tors includequartz content, size of detrital grain, depositional micro-facies and diagenesis, etc.【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6页(P162-166,173)【关键词】长7 油层组;延长组;三叠系;储层特征;影响因素;胡尖山地区;鄂尔多斯盆地【作者】姚泾利;陈世加;路俊刚;张焕旭;刘超威;唐海评;王刚;张博为【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 710021;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都 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储层是控制油气富集和分布的重要因素,储层特征研究是进行油气勘探的重要环节[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 ; 响储 层 物 性 的 主要 因素 是 沉 积 微 相 和 成 岩 作 用 。分 流 河 道 砂 体 物 性 较 好 , 道 侧 翼 和 分 流 间 湾 储 层 物 性 较 差 ; 实和 影 河 压
胶结作用破坏 了储 层物性 , 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 了储层物性。 关键词 : 储层特征 长2 油层 胡尖山油田 鄂 尔多斯盆地
p r f ls a is le oe,o k d b s dsov d p r n ne cytlie p r a n ih t efr rt y e a et e o e,ed p rd sov d p r rc e r isle o ea d itr rsaln o e,mo g whc h ome wo卷第 4期
C mpe do abnR sror o lx Hy rcro eevi s
21年 1 01 2月
胡 尖 山油 田三叠 系延 长 组长 2 储 层 特 征 及控 制 因素
臧 成 广 , 志 刚 刁 帆 潘静 文 张斯 笛 文 , , ,
江苏 扬州 25 0 ) 20 9 (. 1 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 , 湖北 荆州 4 4 2 ;.中国石化江苏石油勘探局测井处 , 30 3 2
摘要 : 通过扫描 电镜 、 铸体 薄片、 岩心和测井等相关资料 分析 , 对鄂 尔多斯盆地胡尖山油田三叠 系延 长组 长 2 砂 岩储层特
征进 行研 究。研 究表 明 , 储层砂岩主要为细一 中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 岩 , 选较 好 , 圆度 以次棱状 为主 , 分 磨 填隙物 以高岭 石为主。储层物性较差 , 隙类型主要为粒 间孔和长石溶孔 , 孔 并发 育少量的 晶间孔及 岩屑溶孔 , 于低一 中孔 、 属 低一 特低渗储
aelctd i m e l f n hn om t n o r si pr d i ui s a led o ro ai w r xmie . r oae Me b r ca gF r ai f i s e o n H j n h nOi l fO d sB s n 2 o Ya o Ta c i a i f n, eee a n d
中图 分 类 号 :E 2 . T l22 文献 标 识 码 : A
P y ia r p risa d t e if e cn a tr fMe e s n so e o h sc lp o e t n h n u n i gfcos o mb r21 a d tn f e l
A ta t B s d o h aao EM , atn a l c r n o gn t er sr orc aa trsis o a d tn s wh c bsrc : a e n te d t fS c si glmel o e a d lg ig,h ee i h rce t fs n so e , ih a, v i c
( . eatetfGohmir Y nt n esy,i hu Hue4 4 2 1 Dp r n ece sy,a gz U ir t Jn o , bi 30 3 m o t e v i z 2 Go gcl ogn o p n ins iEpo t nC r rt n SNO E Y nzo ,ins 2 09 . l i g i C m a yo aguOl xlr i o oai ,I P C,agh uJagu2 5 0 ) e o aL g fJ ao p o
m jr y T ep mayif e cn cos f h h s a po et si ersror r e i e tr irfce n ie ei. ao t. h r r n u nigf tr o ep yi l rp re nt eevi aesdm naym coais ddg nss i i l a t c i h a
Th e ut n iae h tt e sn so e o h e e v i i il o o e ffn o me i m r o ea d lti r o ewih e rs l i dc td ta h a d tn fte r sror sman y c mp sd o et du ak s n i ca k s t s i h
f r ot g n m s l gsae spi t T em jr h ki kont. t l ei o u adl x a a rn dt e — e pdpehcy h a i al i Wi w t m d m pr s n wt et — is i a i n h i. ocn s i e ho o u o o o r
lw e me bl y,h e ev i s rlt ey p o n p y ia rp ry T e p r y e ft e rs rori cu e itrrn lr o p r a it t e rs ror i eai l o ri h sc lp o e . i v t h o e tp s o h e ev i n ld n ega u a
Y n h n oma o r si p r do j nh i ed a c agF r t ni T as e o f i sa O l l i n i c i Hu a n i f
Z n h n g a g , e hg n Dio F n , a ig n , h n i i a g C e g u n W n Z ia g , a a P n Jn we Z a g S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