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

合集下载

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技术规范

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技术规范

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技术规范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技术规范》是根据国家林业局林计财建字(2000)08号文《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关于下达2000年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工作计划的通知》的要求,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以林建协字[2002]第15号文部署了修订《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LYJl26-88工作,更名为《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技术规范》。

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多年来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的经验,编就了规范送审稿。

本规范主要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恢复、科研与生态资源监测、宣教、基础设施与配套工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示范项目等建设工程的设计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

本规范主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主编单位: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赵克金陈德仁张若泉李利生崔安忠目录1总则2一般规定3总图方案4保护与恢复工程5科研与监测工程6宣传与教育工程7局站址工程8配套工程9生态旅游工程10资源开发示范项目工程11环境影响评价和效益分析与评价附录A野生动物救护站兽笼舍规格表附录B设计文件组成附录C自然保护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提纲本规范用词说明本规范条文说明1总则1.0.1本规范适用于林业部门管理的国家级和地方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

1.0.2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荒漠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

1.0.3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的依据必须是经评估和批准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4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原有设施条件的原则。

1.0.5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除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强制性标准和采用相关专业推荐性标准的规定。

三江并流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江并流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5)1.1项目概要 (5)1.2项目的提出 (7)1.3编制依据 (7)1.4可行性研究工作范围 (9)2项目建设背景 (9)2.1 项目背景 (9)2.2自然地理和资源价值 (12)2.3 社会经济 (15)3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项目建设的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项目的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资源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建设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环境容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客源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容量与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项目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项目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项目建设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各片(景)区上位规划与本项目关联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7.项目建设方案与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丽江老君山片区黎明景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怒江月亮山片区亚坪景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梅里雪山景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项目汇总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陕西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陕西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述 11.2建设依据 21.3可行性研究结论 3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 2.1项目建设背景 5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6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113.1自然概况 113.2资源概况 153.3社会经济状况 203.4历史沿革 203.5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22 3.6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3第四章建设目标 244.1项目建设目标 244.2指导思想与原则 254.3主要建设任务 26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27 5.1保护与恢复工程 275.2科研与监测工程 295.3宣教工程 305.4配套工程 30第六章环保、安全与消防 336.1环境保护 336.2安全防护 346.3消防安全 35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367.1项目对环境影响 367.2环境保护措施 377.3环境影响评价 38第八章项目组织保障 408.1组织机构 408.2 项目管理 458.3 保障措施 46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 50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5210.1编制说明 5210.2投资估算 52第十一章效益分析 5811.1生态效益 5811.2社会效益 5911.3经济效益 61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述1.1.1项目名称陕西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1.1.2项目主管单位延安市林业局1.1.3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建设单位:陕西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法人代表:1.1.4项目性质新建1.1.5建设地点与范围项目区位于距富县县城87km的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总面积40621hm2。

1.1.6建设主要内容与规模管理局修建砖混结构陈列馆和宣教中心1600m2;保护管理站2个900m2;保护点6个360m2。

维修硬化支道40km,新修摩托车道45km。

设置大型宣传牌2个。

巡护步道40公里;建设防火隔离带15km;封山育林3500hm2。

1.1.7建设期限与进度项目建设期限2年,即2009~2010年。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项目(3篇)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项目(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我国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项目作为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项目目标1. 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确保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2. 优化保护区基础设施,提高保护区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3. 加强保护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4. 促进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项目内容1. 保护区管理机构建设(1)设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明确机构职能,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2)配备专业管理人员,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3)建立健全保护区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

2. 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1)建设保护区办公楼、宿舍楼、食堂等生活设施。

(2)建设保护区管理站、监测站、科研中心等业务设施。

(3)建设保护区围栏、道路、步道等防护设施。

3. 保护区科研监测(1)开展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和研究。

(2)建立保护区生物资源数据库,为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开展保护区生态修复、物种保护等工作。

4. 保护区宣传教育(1)开展保护区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2)制作保护区宣传资料,扩大保护区影响力。

(3)举办保护区主题展览、讲座等活动,增强公众对保护区的了解。

5. 保护区社区共管(1)与周边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保护保护区资源。

(2)开展社区共建项目,提高社区群众环保意识。

(3)举办社区环保培训,提升社区群众环保技能。

四、项目实施步骤1. 项目筹备阶段(1)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确定项目实施方案。

(2)编制项目预算,确保项目资金充足。

(3)组建项目团队,明确各成员职责。

2. 项目实施阶段(1)开展保护区管理机构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2)推进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工程质量。

(3)开展保护区科研监测,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

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是保护珍稀物种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针对一个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研究,并评估该项目的可行性。

2.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设一个具有完善设施和资源的自然保护区,以促进珍稀物种的繁衍和保护,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资源。

3. 可行性研究方法为评估该项目的可行性,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进行项目地点的实地考察,了解生态环境和资源情况;- 调研类似项目的成功案例,并分析其经验和教训;- 进行市场需求调研,评估生态旅游市场的潜力;- 评估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并进行财务分析。

4. 可行性研究结果基于研究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项目地点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适宜的生态环境,建设自然保护区的可行性较高;- 类似项目的成功案例表明,自然保护区建设能够有效保护珍稀物种,并为当地经济带来可观利益;- 生态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可通过适当的策略和合理的管理得到回收。

5. 项目可行性建议基于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项目可行性建议:- 继续进行进一步的环境调查和评估,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吸引游客并提升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 建立与当地社区的合作机制,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加强财务管理和监控,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

6. 结论通过本可行性研究,我们认为该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项目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发展潜力。

我们建议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策划,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

自然保护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

2.3 经济和社会价值(4分)
a、 在资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 方面具重大意义(4分)
b、 在资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 方面具较大意义(2分)
c、 在资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 方面具一般意义(1分)
4.6 生态旅游规划 4.6.1 本区生态旅游的原则 4.6.2 规划的指导思想 4.6.3 旅游资源评价 4.6.3.1 旅游优势 4.6.3.2 山地景观 4.6.3.3 水域景观 4.6.3.4 生物景观
4.6.4 旅游发展前景预测 4.6.5 环境容量分析 4.6.6 客源和市场分析 4.6.7 环境质量控制 4.6.8 绿化美化规划 4.6.9 三废处理 4.6.10 旅游项目规划 4.6.11 旅游效益分析
d、 面积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或总面积 <5000公顷,且不能满足c有关条件的自然保护区(0 分)
2.2 科学价值(8分)
a、 在生态、遗传、经济等方面具有极高 研究价值(8分)
b、 在生态、遗传、经济等方面具有较高 研究价值(5分)
c、 在生态、遗传、经济等方面具有一般 研究价值(2分)
d、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结构简单,类型单一;物种
相对丰度较低,区内物种种数占其所在生物地理区或行政省
内物种总数的比例<10%,或高等植物种数<500种,或脊椎
动物种数<100种(0分)
1.4 稀有性(10分)
a、 属世界性珍稀或濒危、残遗类型(10分) b、 属国内珍稀或濒危、残遗类型(5分) c、 在国内分布较少或有特殊保护价值(2分) d、 在国内分布比较普遍(0分)
可保护属性(20分)
2.1 面积适宜性(8分)
a、 面积足以有效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其总 面积>20000公顷,且核心区面积>2000公顷(8分)

辽宁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影响研究

辽宁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影响研究

75辽宁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影响研究张貂(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科技中心,辽宁沈阳110161)摘要:为了明确辽宁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关系,从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动植物多样性、自然景观、环境风险及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等多个方面分析该保护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运行对保护区的影响。

经分析得出,本项目对保护区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生境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项目建设具备环境可行性。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影响;大黑山Abstract:This paper aims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Liaoning Dahei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reserve.The impacts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n the reserve a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ecosystem,environmental quality,animal andplant diversity,natural landscape,environmental risks and the main objects of protection.The analysis shows thatthe impact of this project on the ecosystem of the reserve and the habitats of animals and plants is very limited,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project is environmentally feasible.Key words:nature reserve;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ecological impact;Daheishan中图分类号:X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021(2021)03-0075-031引言辽宁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北票市西北部,地理坐标为120°22'57"~120°37'02"E, 41°57'40"~42°08'51"N。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2.06.26•【文号】环办[2002]76号•【施行日期】2002.06.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的通知(环办[2002]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为进一步提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质量,现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二00二年六月二十六日附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为指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特制定划大纲。

总体规划内容要点如下:前言前言是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简明阐述,包括该自然保护区基本特征、历史沿革、法律地位及编制和实施该总体规划的目的、意义等要素。

1.基本概况基本概况是依据该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资料和现有信息进行的基本描述和分析评价,资料信息不够的应予补充完善。

评价应重科学依据,使结论客观、公正。

1.1 区域自然生态/生物地理特征及人文社会环境状况1.2 自然保护区的位置、边界、面积、土地权属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状况1.3 自然保护区保护功能和主要保护对象的定位及评价1.4 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社会发展功能的定位及评价1.5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划分、适应性管理措施及评价对自然保护区划分功能区以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既是自然保护区保护目标的体现,也是为了更好实现保护目标。

按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自然保护区可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核心区应是最具保护价值或在生态进化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保护地区,所占面积不得低于该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1/3,实验区所占面积不得超过总面积的1/3。

三区的划分不应人为割断自然生态的连续性,可尽量利用山脊、河流、道路等地形地物作为区划界线。

某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某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某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意义自然保护区建设是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实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口的增加,大量的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被破坏,生物多样性不断下降,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建设自然保护区,保护并修复生态环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拟以某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为示范对象,开展可行性研究,旨在探讨保护区的建设工程可行性,为未来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分析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阐述保护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意义。

2. 选定市场分析的关键因素和分析方法,分析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市场需求及潜在市场。

3.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分析、风险评估、财务分析等专业方法,对保护区建设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包括场地选择、土地利用、建筑设计、设备选型等。

4. 提出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包括项目预算、施工周期、工程实施方案等细节。

(二)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法规和政策,以及其他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经验和实践,为本次可行性研究提供参考。

2. 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相关机构和群众进行调查,以了解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需求和关注点,为工程建设提供市场分析数据。

3. 实地考察法。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保护区的场地、自然资源、土地利用现状等,确定最佳建设方案。

4. 分析法。

采用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分析、风险评估、财务分析等分析方法,对保护区的建设工程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最佳实施方案。

三、研究预期成果通过开展某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预期得到以下成果:1. 可行性研究报告。

通过对市场需求和工程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提出该保护区建设工程的最佳实施方案,为今后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可行性参考。

2. 保护区建设规划。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问题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问题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一、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1956年,至今已有50 a的历史,特别是进人20世纪90年代,自然保护区的数量迅速增加,类型逐渐丰富。

与此同时,我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先后颁布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发布实施了《中国生物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1996年—2010年)》,组织编制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同时,国家先后批准加入了包括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华盛顿公约)、《关于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公约)在内的20项以上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和条约,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已取得很大成就,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距离。

随着《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生效和实施,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之一。

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资源和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加剧,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和突出,自然保护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二、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分析及其存在的问题1、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1.1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今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数量上已具有相当的规模。

根据国家环保局2010年环境年报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达到2531个,其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5.2%。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达到323个,并有26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生物圈自然保护网”,30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虽然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不管是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面积上,都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问题、历史沿革及今后发展趋势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问题、历史沿革及今后发展趋势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问题、历史沿革及今后发展趋势作者:龙华班级:林学10级1班学号:20101832 指导老师:杨建东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得到迅猛的发展,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问题;对策1 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1956年,至今已有50 a的历史,特别是进人20世纪90年代,自然保护区的数量迅速增加,类型逐渐丰富。

与此同时,我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先后颁布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发布实施了《中国生物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1996年—2010年)》,组织编制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J。

同时,国家先后批准加入了包括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华盛顿公约)、《关于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公约)在内的20项以上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和条约,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据统计,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区2194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6处,保护着我国所有自然生态环境的典型区域,有着丰富的科学和历史价值。

在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人类面对自身发展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急剧丧失所采取的一项保护性措施。

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资源和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加剧,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和突出,自然保护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 自然保护区现状分析2.1行政立法不完善虽然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立法为自然保护区的依法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

《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15(征求意见稿)2015 北京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15主编部门:国家林业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施行日期:2015年月日2015 北京前言《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下达2013年建设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2号),由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主编完成。

编制组在总结我国多年来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分别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建设经验,分析了保护管理需求,按照尊重自然、分类指导、讲求实效的原则,在满足自然保护功能和资源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严格遵守资源能源节约、生态环境友好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编制过程中,在全国广泛征求了各相关单位、专家的意见,经认真修改后由国家林业局召开了专家审查会,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十三章:总则、建设项目规模和构成、建设条件与总体布局、管护系统、巡护系统、标识系统、科研监测系统、公众教育系统、信息系统、防灾减灾系统、环境保护与节能、人员定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标准对合理确定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规模、构成和工程量,提高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推进工程技术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是编制、评估和审批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提供重要依据,也是主管部门监督检查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的重要尺度。

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邮政编码:100714),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编制单位:(主编、参编)主要起草人:审核:(管理部门、专家组)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建设项目规模和构成 (2)第三章建设条件与总体布局 (4)第四章管护系统 (5)第五章巡护系统 (7)第六章标识系统 (9)第七章科研监测系统 (10)第八章公众教育系统 (12)第九章信息系统 (15)第十章防灾减灾系统 (16)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节能 (18)第十二章人员定额 (19)第十三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0)本建设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附件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条文说明编制说明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与监督,规范工程项目规模、构成、布局及工程量等要求,提高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生态保护修复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生态保护修复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生态保护修复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5.06•【文号】发改农经规〔2024〕590号•【施行日期】2024.05.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生态保护修复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农经规〔2024〕59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力有序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领域重大工程建设,现将《生态保护修复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执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年5月6日附件生态保护修复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支持范围、方式和标准第三章投资计划申报第四章投资计划下达与执行第五章监督检查与绩效评估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政府投资条例》及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等有关规定,为加强和规范生态保护修复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项目管理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的申报、审核、下达和监管等。

其中,农业绿色发展地方项目的申报、下达与执行、监督检查与绩效评估等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地方农业项目投资计划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19〕302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专项按照“大专项任务清单”模式管理,全部为约束性任务。

坚持公平公正、急用优先、程序完备、综合监管的原则,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

本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应用于计划新开工或续建项目,原则上不得用于已完工项目。

第四条专项实施期限原则上为5年,如实施期满仍需继续执行,按照有关规定重新申请设立。

第二章支持范围、方式和标准第五条本专项主要用于纳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及其专项建设规划、《三北工程六期规划》中符合支持方向的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以及其他相关国家级专项规划中部署的生态保护支撑体系项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等相关国家级专项规划(实施方案)部署的农业绿色发展项目。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总结报告1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总结报告1

1.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总结报告一、项目概况 (2)(一)保护区概况 (2)(二)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概况 (3)二、项目实施过程总结 (8)(一)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情况 (8)(二)项目建设进展及完成情况 (10)1.保护与恢复工程 (10)2.科研宣教工程 (11)3.基础设施建设 (12)(三)项目竣工验收情况 (12)(四)资金落实与使用情况 (12)1.中央资金落实及使用情况 (12)2.配套资金落实及使用情况 (14)三、项目建设成效 (16)四、总体评价 (20)五、项目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和相关建议 (20)(一)存在的问题 (21)1.投资标准与资金到位问题 (21)2.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 (21)(二)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的建议 (23)1.建设内容方面 (23)2.配套政策方面 (24)3.投资方面 (24)4.管理方面 (25)一、项目概况(一)保护区概况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崇明东滩”)位于中国第三大岛、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上海崇明岛的东部, 处在长江与黄海、东海的“一江两海”交汇处, 地理位置十分独特, 具体地理坐标为东经121º50'—122º05', 北纬31º25'—31º38'。

崇明东滩及其长江入海口区域是全球重要的生态敏感区域, 也是亚洲太平洋鸟类迁徙路线(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东北亚鹤类迁徙路线、东亚雁鸭类迁徙路线、东亚—澳大利西亚鸻鹬类迁徙路线, 为过境水鸟(主要是鸻鹬类)停歇、补充能量的提供了重要的中转驿站。

研究表明, 崇明东滩是很多在东亚—澳大利西亚之间迁徙的鸟类在东亚地区最南端的迁徙停歇地, 是和澳洲大陆越冬地直接相连的迁徙驿站, 据调查, 崇明东滩至少已有10种鸻鹬类的数量超过崇明东滩所在的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上全部种群数量的1%标准。

自然保护区建区可行性调研报告

自然保护区建区可行性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自然保护区建区可行性调研报告青岛文昌鱼珍稀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建区可行性调研报告一、地理概述二、自然环境状况(一)海底地貌拟选海域位于鲁东隆起区东南的沿海地带,是灵山岛坳陷与胶莱坳陷的结合部,最小水深6.8m,平均水深15m,由南沙向ese向延伸,呈新月形展布。

该处砂体是块古沉积体。

根据柱状取样,钻孔和浅地层剖面资料,除北部边缘沟底部有基岩出露,其余均被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覆盖。

基底为燕山期花岗岩。

央有后期侵入的基岩脉。

该区自中生代末期花岗岩侵入之后,处于稳定状态,长期受风化侵蚀。

从第四纪晚期更新世开始,有陆相冲洪积沉积,该时期沉积了大量由花岗岩等风化形成的以长石石英为主的砂、砾沉积,这是该区砂矿形成的主要时期。

冲洪积沉积之后,发育了湖泊和沼泽,该时期沉积物岩性复杂,以粘土,粘土质细砂为主。

这两个成矿时期形成m2矿层(陆相砂)的主矿体。

进入全新世海水开始入侵初期是以粗砂为主的海陆过渡沉积,该时期是m1矿层(海相砂)的主要形成时期。

后期在潮流作用下,沉积物被重新改造,形成以南沙为中心的潮流沙脊。

1 / 27潮流沙脊主要分布在该区潮流冲刷深槽的两侧,是堆积地貌代表地形。

该区沙脊主要有三条,顺潮流方向,呈长条状,规模大小不一。

沉积物以中粗砂为主,分选好,含少量或不含粘土。

潮流沙脊是潮流在流动过程中产生分流或水流扩散流速减小情况下形成的堆积体。

受潮流控制并与原始地形有关。

其中最大的是南沙,东西长5km,南北宽0.6km。

东端潜伏在海底泥面以下,沙层厚度约8m,是本区主要的黄沙矿体。

另一条是北沙,是中央水道与赤岛一小麦岛外呈nee—sww 向延伸的水道之间的沙脊。

该沙脊断断续续地分布,东西长约6km,南北宽约0.2~0.5km,有分选很好的沙质沉积。

自然保护区建区可行性调研报告 (2)

自然保护区建区可行性调研报告 (2)

自然保护区建区可行性调研报告报告名称:自然保护区建区可行性调研报告报告目的:通过对目标区域进行调研,评估自然保护区建区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调研范围:选定目标区域进行野外调研,包括地理环境、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的调研。

调研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收集、专家访谈等方式进行调研。

调研内容:1. 目标区域地理环境调研:对目标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进行调研,评估其适宜性建设自然保护区的条件。

2. 目标区域生物多样性调研:对目标区域的植物种类、动物种群、生物地理特点等进行调研,评估其生物多样性价值和保护潜力。

3. 目标区域社会经济影响调研:对目标区域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情况、社会影响等进行调研,评估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

4. 自然保护区建设可行性评估:根据以上调研结果,评估自然保护区建区的可行性,包括政策法规支持、社会接受度、经济可行性等方面。

调研结论和建议:1. 目标区域地理环境适宜性评估:目标区域地理环境条件较好,适宜建设自然保护区。

2. 目标区域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目标区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建设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意义。

3. 目标区域社会经济影响评估:建设自然保护区对当地社会经济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可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减少不利影响。

4. 自然保护区建设可行性评估:根据综合分析,认为建设自然保护区是可行的,但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

建议:1. 制定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和管理方案,明确保护区范围和管控措施。

2. 加强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他们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理解和支持度。

3.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能力,推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

4. 加强科研和监测工作,收集、整理和利用相关数据,为保护区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根据调研结果和建议,建设自然保护区是可行的,并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和保护建议。

国有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的通知

国有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的通知

1 5 自 然 保 护 区 功 能 区 的 划 分 、 应 性 . 划 分 功 能 区 以 适 应 科 学 管 理 的 需 要 ,既是 自然 保 护 区 保 护 目标 的 体 现 , 也 是 为 了 更 好 实 现 保 护 目标 。按 现 行 《 中华 人
前 言
民共 和 国 自然 保 护 区条 例 》的规 定 , 自然 保 护 区 可 划 分 核 心 区 、 冲 区和 实 验 区 。 心 区应 是 缓 核
最 具 保 护 价 值 或 在 生 态 进 化 中起 到 关 键作 用 的 保护 地 区 , 占面积 不得低 于该 自然 保护 区 所 总面积 的 1 3实验 区所 占面 积不得 超过 总 面积 的 1 3 三 /, /。 区 的划 分不应 人为 割断 自然 生态 的连续 性 , 可尽量
( 、 ) 第 七 批 全 国 生 态 示 范 区 建 设 试 点 市 区 为 地 区 ( 单 详 见 附 件 ) 名 。 二 、 苏 省 常 熟 市 、 仓 市 、 山 市 、 家 港 江 太 昆 张
少 、 员 缺 乏 培 训 等 人
4 .规 划 期 目 标
重 点 项 目 为 实 施 主 要 规 划 内 容 和 实 现 规 划 期 目标 提 供 支 持 ,并将 作 为 编 报 自然 保 护 区 能 力 建 设 项 目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的 依 据 。重 点 项 目建 设 规 划 中基 础设 施 如 房 产 、 路 等 , 以在 道 应 原 有基 础上 完善 为 主 , 尽量 简约 、 能 、 节 多功 能 ; 条 件 装备 应实 用高 效 ; 件 建 设 应 给予 足够 重 视 。 软
物 多 样 性 指 数 下 降 等
3 2 内 部 的 人 为 因 素 :如 过 度 开 发 、城 . 市 化 倾 向 等 3 3外 部 的 自 然 因 素 : 区 域 生 态 系 统 . 如 劣 变 、 岛 效 应 等 孤 3 4 外 部 的 人 为 因 素 :如 公 路 穿 越 、截 .

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国家林业局

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国家林业局

附件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国有林场类型与规模 (2)第三章基础设施项目构成 (2)第四章主要建设项目与工程量 (3)第五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管理与监督,提高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投资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编制、评估国有林场工程项目建设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主管部门(包括行业部门投资)审查国有林场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由林业部门管理的国有林场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项目。

第四条国有林场工程项目建设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第五条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分类建设、分区管理。

国有林场应编制发展规划,并分别生态公益型和商品经营型林场确定建设与管理策略,有针对性地安排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考虑不同区域建设内容和规模安排.二、保护为先、合理布局.建设项目应有利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不得破坏自然资源、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得造成新的环境污染;要节约用地.三、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在国有林场基础设施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有林场现状和经营目的确定建设内容、工程量,以及建设重点、投资规模与建设期限。

除投资规模较小的国有林场宜一次建设完成外,其他国有林场可分期建设,每个分期为2—3年。

分期建设的国有林场,结合林场实际,首期重点建设必须的公共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及生产配套设施。

四、因地制宜、讲求实效。

工程建设应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采用先进技术,建设项目符合建设目的及资源保护、经营需要,确保质量。

第六条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有相应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建场文件或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证明材料。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第一章总论1.1 项目背景2006年,某某州人民政府提出“关于将某某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请示”。

鉴于某某自然保护区和某某国家自然保护区同属某某山脉,地理、生物资源都连为一体,拟要求将某某自然保护区纳入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6年经某某省人民政府通过,2010年4月报国务院批准同意后,将某某自然保护区纳入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统称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设某某管理局和保山管理局,各管理其辖区。

由于原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按原林业部(2002)119号《关于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示》,于2004—2010年七年内完成了南段一期工程建设,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函(2010)34号批示,将原某某自然保护区纳入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1.2 规划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某某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入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函[2010]34号)。

●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建设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林计财规字[2010]64文)。

●《关于下达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任务的通知》(云林保护字[2010]第2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04)。

●《某某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07)。

●《某某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2008—2020)。

●《某某省自然保护区体系保护计划》(2011—2015,GEF)。

●《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理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某某省级自然保护区福贡部分发展规划》(2006—2020)。

●《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某某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投资报告书》(2009)。

●《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

●《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技工作“十二五”计划与2020年发展规划》(2006—20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总论1.1项目提要项目名称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地点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法人名称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项目法人代表李进军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建设目标以保护和改善保护区生境、防止荒漠化为目的,高标准、高质量、有重点地逐步实现保护区基本建设标准化,保护管理科学化,研究实验现代化,经营利用合理化。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结合保护区实际,围绕建设目标,确定以下建设内容:1、新建保护区访问培训中心1处,包括办公楼1幢,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2、实施保护区围栏封育100公里;3、新建种苗繁育基地250亩;4、建立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1套;5、购臵办公电脑及配套设施20台(套)。

项目建设期建设期限2010年一年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新建保护区访问培训中心投资550万元,占总投资的%;实施保护区围栏封育工程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新建种苗繁育基地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建立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购臵办公电脑及配套设施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

项目建设资金全部申请中央预算内国债资金。

项目效益本项目效益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其中:生态效益表现为:有利于保护区的植被恢复,野生植物种群数量增加,有效防治荒漠化,减少沙尘暴发生次数,有利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使整个荒漠化生态系统按照自然演变规律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对保护武威、金昌乃至河西走廊、华北地区、中国西部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效益表现为:有利于改善项目区所在地区群众的生存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持,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通过进一步加强保护区建设,将进一步增强保护区的社会影响力,有助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吸纳社会力量参与自然保护,将有效推进生态建设步伐,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保护区乃至全省自然保护区培训合格人才,推进全省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

经济效益表现为:通过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将更进一步提高区内植被盖度,在民勤绿洲周围建立起一道天然绿色屏障,遏制来自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风沙侵袭,使保护区毗邻的万顷农田得到有效庇护,对保障民勤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强大的支持作用。

1.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8]111号);——林业部《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甘肃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1.3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3.1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限为2009年一年。

1.3.2建设范围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389882.5公顷。

1.3.3投资规模连古城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1264.317万元。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807.00万元,占总投资的63.83%;设备投资300.40万元,占总投资的23.76%;其它投资156.917万元,占总投资的12.41%。

1.3.4主要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 保护工程1.1 瞭望塔万元/座151.2 封护围栏万元/ha 0.1052 科研宣教工程2.1 宣教、培训中心万元/m2 0.122..水文监测站万元/m20.122.3 气象观测点万元/个 12.4 环境监测点万元/个 32.5 种质基因库万元/m20.12.6 交通要道标识万元/套103 基础设施工程3.1 管护点万元/m20.13.2 防火道路维护万元/Km 23.3 巡护车万元/台204 其它4.1 勘察设计费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5.0% 4.2 建设单位管理费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0% 4.3 工程监理费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5%4.4 不可预见费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2.5%5 基本预备费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3.0% 1.4可行性研究结论综合分析认为,通过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提高区内植被覆盖度,遏制来自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风沙侵袭,在民勤农区外围建立起一道天然绿色屏障,不仅使保护区毗邻的万顷农田得到有效庇护,有力保障民勤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减缓荒漠化的进程,调节区内的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保护武威、金昌、河西走廊乃至整个西部的安全生存,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和国际声誉必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因此,加强连古城自然保护区建设不仅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保存人类遗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方面具有全球意义。

通过认真研究和论证,本项目建设条件较好,总体布局合理,建设规模适宜,资金投入适当,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迫切希望立项投资,尽快实施。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自然保护区建设是我国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维系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和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方面起着骨干和核心作用。

我国自然保护区经过50年的发展,目前数量已达到2349处,已基本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有效保护了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45%的天然湿地以及20%的天然优质森林,涵盖了超过30%的荒漠化地区,对遏制生态恶化、维护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经济和社会提供了稳定的生态保障。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连古城保护区或保护区)原称为“民勤县连古城沙生植物自然保护区”,是1982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0年,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将连古城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到389882.5hm2,比原有面积扩大20多倍,占民勤国土面积的25%。

2001年12月通过国务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家评审会,2002年7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连古城自然保护区呈半环状屏蔽着民勤绿洲,对维护生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绿洲外围的天然沙生植被有70%分成布在保护区内。

近年来,民勤绿洲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的减少及人为经济活动的加剧,绿洲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特别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每年因大风引发的沙尘暴频繁发生。

民勤是全国浮尘、扬沙、沙尘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沙化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沙尘暴的频繁发生已对甘肃中西部地区、内蒙古河套平原及华北乃至京津地区的环境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已成为全国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之一。

2002年以来,温家宝总理就民勤生态问题先后十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要求“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温总理的重要批示和指示精神,按照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和要求,进一步提高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水平,加大天然植被资源保护力度,促使保护区走集约、高效发展的路子,维护民勤绿洲生存和发展,为荒漠化治理、荒漠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样板。

根据《甘肃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现拟建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并就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进行论证分析和可行性研究。

2.2项目建设必要性2.2.1保护区受到区内外人为及自然因素的双重威胁,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刻不容缓。

长期以来,保护区受到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双重威胁。

区外威胁来自:——人口增长威胁。

民勤县现有人口31万,平均人口密度18.8人/km2,绝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土地平坦、灌溉条件较好的绿洲农业生产区。

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加大,人地矛盾越来越大,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水资源缺乏威胁。

民勤县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给日益紧张的水资源增加了压力。

进入90年代,地下水位下降到12m—13m,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愈来愈少,最为明显的是大量的沙生植物的衰退或死亡,当地原有的胡杨林已大部消亡。

有1万多公顷沙枣林几乎死亡殆尽。

——土地沙化威胁。

近几年来民勤绿洲已经沙化的土地大约0.61万公顷,沙埋耕地0.52万公顷。

民勤湖区有30个村,866.7 hm2耕地受到风沙危害。

绿洲西北边缘风沙口上沙丘移动的速度可达8m/a,个别地段沙丘移动的速度20m/a。

区内威胁如下:——生态系统的脆弱。

保护区地处荒漠地带,面临地下水位下降、沙化程度加强等问题,生态系统极其脆弱,环境质量逐年下降。

——人为活动影响。

由于不合理利用水资源、过度放牧开荒等人为因素,导致环境持续恶化。

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解决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的矛盾,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难题。

2.2.2加强保护区建设是减缓沙尘暴发生强度与频率,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甘肃省民勤县是我国强度最大的沙尘暴策源地之一,据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沙尘暴的卫星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项目小组对全国600多个站点从1953—1998年的监测数据分析,确定民勤是全国浮尘、扬沙、沙尘暴最严重地区之一,是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

近年来,沙化范围扩大,程度加剧,对绿洲的危害加剧,甚至危及武威市和金昌市。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甘肃民勤县境内,横跨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的前缘地带,布局在民勤绿洲外围,占全县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呈半环状屏蔽着绿洲,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加大保护区的建设力度,将有利于提高区内植被盖度,遏制来自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风沙侵袭,在绿洲周围建立起一道天然绿色屏障,不仅使保护区毗邻的万顷农田得到有效庇护,保障民勤县工农业生产发展,减缓荒漠化进程,调节区内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保护武威、金昌乃至河西走廊、中国西部的生态安全,改善大气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是实现温家宝总理“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目标的关键和核心。

2.2.3加强保护区建设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稀有性,开展区系学、生态学研究的需要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共有种子植物64科227属474种,分别占甘肃省种子植物总科数的33%,总属的38%,总种数的11%。

濒危保护植物有6种,其中一级2种,二级3种,三级1种。

有野生动物约89种,隶属24目43科,占甘肃省陆生野生动物种类总数的11.8%。

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

其中一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11种,有10种动物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有26种鸟类属于中日侯鸟保护协定规定的保护物种,有12种鸟类属于中奥候鸟保护协定规定的物种。

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将有利于扩大野生动植物物种群数量,保护其生境,保护和恢复荒漠生态系统,使整个荒漠生态系统按照自然演变规律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