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鉴赏实践报告300字
音乐鉴赏实践报告300字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
在古典音乐赏析的课上,我对著名作曲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如“交响乐之父”海顿,“乐圣”贝多芬,“音乐神童”莫扎特,“歌曲之王”舒伯特,“钢琴诗人”肖邦,“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等等。
对于著名的古典音乐更是欣赏至极,如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维瓦尔蒂《四季》、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比才:《卡门》、莫扎特《g小调四十号交响曲》、巴赫《小步舞曲》、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肖邦《E大调练习曲“离别曲”OP.10》等等。
然而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位古典主义音乐大师,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从音乐审美的角度来说,第一位大师是海顿,它是交响音乐的泰斗。
他的音乐典雅、华丽、结构方整、旋律流畅,很少有戏剧性冲突,可以使人飘飘欲仙,悠悠欲睡。
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誉,对海顿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是他奠定了古典乐派的形式和风格,并使其发扬光大。
在他创作的黄金期,对音乐的形式与语法的掌握已是炉火纯青,乐曲风格精致,曲思丰富,似乎具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许多作品在原创及精练技巧下,经常蕴含着幽默感,表现为惊人的手法、出人意料的不同风格的同时呈现,还有精湛的和声、转调。
更重要的是他发展主题素材的形式,延续巴洛克音乐的模拟对位法,根据主题的轮廓而衍生出乐曲组织。
后来的两个世纪里,古典音乐的主题发展正是依据了这一原则。
海顿的音乐语言朴素、简洁、平易近人,感情明朗、乐观和富于幽默感。
作品不重深刻抒情和戏剧性刻画,而主要是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常用“说话原则”进行世态风俗性的表现。
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
献给奥地利皇帝的《颂歌》亦是海顿的著名作品。
如今,这首颂歌的曲调变成了德国的国歌。
海顿在交响乐上的贡献是巨大的,柴可夫斯基说:“海顿是交响乐创作的锁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牢固的环节。
黑格尔名言英文
黑格尔名言英文下面是作者整理的黑格尔名言英文(共含7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黑格尔名言英文1、owl bird of wisdom, in the twilight of civilization began to take off。
智慧之鸟的猫头鹰,在文明的暮色中才开始起飞。
2、a nation there is a group of people looking at the stars, they have hope。
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3、if the music is flowing architecture, that building is frozen music。
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建筑物则是凝固的音乐。
4、humans learned a lesson from history, it is not learned any lessons。
人类从历史里学到一个教训,那就是没有学到任何教训。
5、we have learned lessons from history is that, not to have learned from history。
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没从历史中学到教训。
6、numbness and apathy of the people, is the most solid mass foundation autocracy。
麻木而冷漠的民众,是专制政体最稳固的群众基础。
7、only when something of value to make the purpose of their lives have value。
只有在以某种有价值的东西做目的时,性命才有价值。
8、hey, buddy, i said, hey, man i said, there is no sense of how that may exist。
老会堂音乐厅:凝固的音乐与流动的建筑
老会堂音乐厅:凝固的音乐与流动的建筑作者:暂无来源:《黑龙江画报》 2015年第5期文马添伦图赵刚马添伦“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当音乐之美与建筑之美在一起碰撞、融合,城市之美便达到了极致。
早期,随着大批外国移民的涌入,西方音乐文化也随之进入了哈尔滨在东西文化相互交融中,铸就了哈尔滨人喜爱音乐的品性。
哈尔滨被世人冠以音乐之城的同时并赋予“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美称。
一座座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法国先锋派和后现代等林林总总的欧式建筑把这座城市点缀得欧陆风情十足。
一座精美的建筑本身就是一曲凝固的音乐,建筑之美彰显了冰城夏都哈尔滨之美。
位于道里区通江街与东风街上交口的老会堂音乐厅在绿树的衬托中,用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诠释城市之美。
哈尔滨犹太老会堂奠基于1907年5月3 日,于1909年1月15日落成并启用,1931年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对其进行了修复。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始终是哈尔滨犹太人宗教、文化、经济和社会的管理中心。
随着历史的变迁,犹太老会堂也随着岁月更迭蒙上了陈旧的面纱。
直至2013年 2月,在哈尔滨市政府的组织下,对该建筑进行了全面修缮,2014年5月15日竣工。
当琴声向穹顶高耸的犹太教六角星跑去,沉醉其中的人们也挣脱了历史的缰绳。
淡黄色的墙体上一扇扇玻璃窗嵌入白色的窗框。
窗户上漂亮彩色玻璃让整栋建筑庄严又不失明快。
绿色欧式拱形屋顶将远处好奇的游客吸引到跟前。
游人们或驻足拍照或侧目耳细听里面传出的音乐,无不醉心于音乐海洋的惬意体验与独特建筑魅力。
走进音乐厅,通透的三层高楼,精致的主题雕塑墙,以及完全按照旧物复制的吊灯,都在向人们刻画着这里百年前的旧模样。
沿着光滑的回旋楼梯拾级而上,尖形的玻璃窗框、彩色的玻璃、欧式风格的壁灯、雕花的墙面跃然眼前。
推开中厅大门,108个座位整齐地摆放在了大厅里,安静等待着属于各自的聆听者。
音乐厅分为上下两层,音乐厅内的立柱和吊灯基本上都是按照百年前的风格复建而成,仅门口处的两个木质立柱是当年的旧物。
交响乐鉴赏论文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思考音乐和建筑的微妙联系姓名:程玲学号:20090210203班级:建筑学院09级建筑学二班黑格尔曾这样提示音乐与建筑的关系:“音乐和建筑最相近, 因为像建筑一样, 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
”的确, 建筑作为一种造型艺术, 它不是简单的钢筋、水泥的堆砌,它能激起同听音乐相近的情感反应。
而在音乐中, 我们同样能从它的形式美里把握住某些建筑的因素。
建筑与音乐的内在联系1、情感的表达虽然建筑是无声的, 但它靠自己的布局、空间、颜色等等实体特征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建筑的类型有很多种包括纪念性的、历史性的、政治性的、娱乐性的。
而按照建造形式又可分为简洁的(如现代主义建筑)、华丽的(如巴洛克式建筑) 、还有地方性建筑等等。
建筑师就用不同的建筑语言去创作建筑。
比如曲线和直线可以表达浪漫和理性, 用砖石和木材可以分别表现建筑的冷峻和温若。
他们有的用严谨以表达肃敬, 或自由以表达浪漫, 抑或形体压抑以表达悲伤。
这些纷繁复杂的表达方式, 都是建筑师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图而考虑的, 我们需要通过建筑的形体以及内部空间传达的精神力量去感受建筑师的创作意图。
由此可见建筑是在无声的倾诉着建筑师的创作情感。
而我们喜闻乐见的音乐则更淋漓畅快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爱情的、亲情的、友情的、乡情的、悲伤的、欢笑的、婉转的、直率的。
音乐和建筑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进而创作的, 只不过前者是直白的表达, 而后者是暧昧的吐露。
2、节奏的把握, 重复的技巧大家都知道音乐是有节奏的, 节奏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 是音乐的骨架。
我们读《诗经》等读古诗词, 仍能感受到其中的音乐美。
那是因为诗歌中的节奏仍有保留。
古代“律吕”特别重视节奏,“击节而歌”,没有节奏的音乐是无法想象的。
在建筑创造中节奏也是至关重要的。
而且因为建筑是较音乐而言的更真实存在的实体, 它的节奏如果处理得和谐就更能使人产生快感。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 你可以发现我们江南小镇里, 那一排排青瓦白墙的民居, 还有北方掩映在麦田里的由红砖红瓦的房舍组成的合院, 它们多像钢琴师手下跃动的琴键, 有节奏的跳跃, 还总是给人喜出望外的韵律。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教学文稿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2014级电气信息类 1452345 李文超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单位是时间艺术,建筑是空间艺术。
音乐能在时间中展示空间,建筑能在空间中体现时间。
当我们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音乐内容的跌宕起伏,多层的音乐结构组合,可以借着通感等心理功能呈现出一个恢弘的空间世界,这也就是为什么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同样,当我们漫步在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中,向上的线条与斑斓的高窗似有力的合声,一排排束柱与尖拱像强烈的节拍,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下面我将从两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就我个人对建筑与音乐的关系的理解,二是音乐、建筑、与现代电子科技(我的专业方向)之间的联系。
音乐与建筑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艺术,千百年来他们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看两者有着许多的共同点。
比如十七世纪“巴洛克建筑”把建筑、雕塑和绘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借助断檐和姿态夸张的雕像,呼应的重叠圆柱,透视感强烈的壁画等在光与影中产生的戏剧性效果,以突出宗教的神秘气氛或王室的豪华排场,而同时期的“巴洛克音乐”往往借助于支配全曲的一种始终不变的固定节拍,和明确强调重拍的富于动力的节奏,连续不断运动和扩展的旋律,以及统一的器乐色彩和相当稳定的力度以贯穿单一的感情色彩进行强调明确、强烈的情感表达。
同样的还有哥特式建筑与哥特式音乐等。
音乐与建筑的共同点之一就是他们的和谐都与数比有关系。
音乐讲究的是音程的大小、节奏的疏密、句幅的长短以及和声、织体的层次等,只有比例合适才能让人听起来更加舒适,而建筑也是要求长度、宽度、体积符合一定的比例,满足一定的空间安排、结构层次、设计布局等才会让建筑更加稳定牢固,并且给人以视觉上的满足。
他们都追求和谐、对称、均衡。
而不同的比例组合也同时就形成了音乐和建筑上不同的流派,因为数比的不同他们有着各自的风格特色。
艺术建筑的哲理名言
艺术建筑的哲理名言
1.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 - 托马斯·卡尔琴斯基
2.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直观的艺术,它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更要打动人心。
" -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3. "建筑应当有力量和生命力,并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 - 卡
罗尔·克拉兹比尔斯基
4. "建筑是凝聚着时间、空间和情感的物质化表达。
" - 米斯·范德罗
5. "建筑是为人类服务的,它应当创造美丽和幸福,而非仅仅
是一种结构。
" - 安东尼·格劳普斯
6. "建筑是一门语言,可以传达文化和价值观。
" - 亨利·霍布森·理查德森
7. "建筑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外表的华丽,更在于内在的功能
和用户的体验。
" -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8. "建筑是对于人类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可以激发想象力、激励创造力。
" - 伦佐·皮亚诺
9. "建筑不仅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和文化的表达。
" - 亨利·凡·德·费尔德
10. "建筑应当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共生的艺术,尊重自然和周围的社会文脉。
" - 穆罕默德·夏汀。
浅析音乐创作与建筑空间设计的联系
浅析音乐创作与建筑空间设计的联系音乐创作与建筑空间设计看上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实际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艺术审美上有着许多共性。
比如在创作风格和结构韵律等方面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换句话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在建筑空间设计中注入音乐的灵感,会更加促进建筑创作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本文对音乐创作和建筑空间设计的互通性进行分析,以期对建筑设计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标签:音乐创作建筑空间设计;韵律;节奏;联系建筑是一门凝固的艺术,与艺术领域的很多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建筑设计中,需要的雕塑艺术、绘画艺术甚至是音乐艺术的融入和渗透,建筑设计才会赋予更多的灵魂和思想,建筑的品味才会得到更多认可。
一个成功的建筑,离不开设计者匠心独运的设计,更离不开音乐符号和因素的注入,两者之间存很多相似的美学思想,这些相似决定了二者如果有机融合,会更加提升艺术性和审美性。
在建筑设计和艺术领域,许多大师们的思想和感受不断地深化和升华,将建筑和音乐的关系简单道破。
比如大师们留下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等思想,不仅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也把建筑设计的艺术性和音乐创作中的艺术性之间的互通性表现出来。
也就是说,在建筑创作和音乐创作中,主题与形象、性格与风格、统一与均衡、韵律与节奏、结构上的比例与尺度、技巧上的重复与变化等等,都是二者比较注重运用的。
一是创作上具有相通的一面。
当今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建筑物都与音乐之间有着完美的联系,比如我国著名的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北京天坛,是建筑与音乐美融合的一个生动事例。
闻名全球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尤其是比萨大教堂上的钟塔顶层的七座音阶钟,能发出七个基本音符,被人称为音乐塔。
除此之外,世界上还有音乐壁、音乐塔、音乐墙等,都彰显了音乐与建筑的关系。
同时,建筑艺术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作曲家的音乐创作,并表现在音乐创作中。
建筑师的设计都需要灵感,灵感的获得的渠道很多,有很多就是在音乐中获得的,音乐能给人以创作的启迪,在音乐的深度思考中能做到把混凝土的结构和美妙的音乐旋律完美的结合起来,在建筑中渗透和传递着音乐,在音乐中体现着建筑。
建筑英语名言: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建筑英语名言: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1、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Architecture is frozen music.2、建筑始于工程完结之处。
Construction began in the end.3、建筑是地球引力的艺术。
Architecture is the art of earth's gravity.4、绿树加建筑物就是风景。
Green building is the scenery.5、人造房子,房子也造人。
Artificial house, and also made man.6、人对他自己建筑起堤防来。
Man barricades to himself.7、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Two or three hundreds of households in the city, here.8、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Architecture is a kind of social art form.9、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命运建筑师。
Every man is his own destiny architect.10、建筑是研究如何浪费空间的艺术。
The art of architecture is the study of how to waste space.11、中国的房子很多,但是建筑很少。
China's house a lot, but rarely buildings.12、宅不树艺者为不毛,出三夫之市。
House not for barren tree art, three of the city.13、人要塑造建筑,建筑也要塑造人!People to shape construction, the building is to shape man!14、有机建筑抽掉灵魂就成了现代建筑。
Organic architecture smoke soul became modern architecture.15、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
关于生活与房屋的 名人名句
关于生活与房屋的名人名句
1. “房屋是生活的容器,而生活是其中的诗。
”
这句话表达了房屋不仅仅是四面墙和一个屋顶,它是我们生活的舞台,承载了我们的欢笑、泪水、成长和回忆。
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在这些墙内变得生动和有意义。
2. “家不只是一个地方,它是一种感觉。
”
尽管这句没有明确提到房屋,但“家”往往与房屋紧密相连。
这句话强调了“家”给人的温暖和安全感,这些感受并不仅仅来源于物理空间,更多地来自于与家人共度的时光和情感联系。
3.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
这句话通过比喻表达了建筑与音乐之间的美妙联系。
正如音乐能够触动心灵,优秀的建筑也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为生活增添美感。
4. “生活在别处,但这别处却在此处,在当下,在我们的内心。
”
这句话提醒我们,虽然房屋提供了生活的物质空间,但真正的生活却是由我们的内心态度和情感所塑造的。
无论身处何处,只要内心丰富,生活就会充满色彩。
5. “建筑师的愿景不仅是造房,而是创造一个能让人们生活得更好的环境。
”
这句话强调了建筑师的责任不仅在于建造房屋本身,更在于通过设计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创造出和谐宜居的环境。
这些名人名句以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房屋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于美好家居环境和生活品质的向往与追求。
通过这些名言,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房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情感的滋养作用。
艺术概论选择填空
1. 人类思维着的头脑掌握世界的方式: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理论的(科学的)2. 根据物化结构划分,将艺术形态划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时间艺术有:音乐,文学。
空间艺术有:绘画,雕塑。
时空艺术有:舞蹈。
3. 根据符号体系划分,将艺术形态划分为:造型艺术,非造型艺术,综合艺术。
造型艺术代表:绘画,雕塑。
非造型艺术代表:音乐,舞蹈。
综合艺术:文学音乐,戏剧表演,建筑。
4. 音乐起源说:劳动起源说,语言抑扬说,巫术起源说,模仿说,信号说,求爱说。
5.绘画的基本构成元素:形线,明暗,色彩。
6.绘画艺术传达情感的重要元素:色彩。
7. 被评论家称之为“大气的戏剧”的是:莫奈表现正午光华的《卢昂大教堂》。
8. 雕塑的最大特点:雕塑的三度空间性。
9. 舞蹈的三要素:姿势,结构,动作。
构成动作的三元素:空间,时间,力度。
10.“凝固的音乐”是建筑。
“流动的建筑”是音乐。
11. 西方最早的文学音乐综合形式:荷马史诗。
12.我国新疆柯尔克孜人共同的民族史诗:《玛纳斯》。
13. 说唱音乐构成形式:单曲体,曲牌联缀体,板腔体,混合体。
说唱音乐唱腔类型有:说书调和唱书调。
14. 戏剧最基本的情感符号是:动作。
戏剧动作的精髓是:道白。
15. 戏剧表演体系派别的划分:体验派,表现派16. 建筑的主要特点:中空的,即内部结构的空间性17. 建筑按其功能分为:祭祀,军用,民用,家用,纪念。
18.最佳建筑三要素:实用,坚固,美观。
19. 贝聿铭“分析性设计手法”:立足于原创性的设计思维和创新三要素:时间,地点,目标。
20. 欧洲文化的圣殿:雅典卫城建筑。
21.法国激进浪漫主义乐派首创人:柏辽兹。
22.书法艺术四要素:用笔,结体,意态,风神。
23.中国文字发展成熟的三个时期:纯图画期,图画佐文字期,纯文字时期。
24.史前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洞穴壁画(阿尔泰米拉洞穴壁画,拉斯科克斯洞穴壁画,三兄弟洞穴壁画)和原始雕塑(法国拉塞尔的持牛角的女裸浮雕,奥地利威林多夫的女裸石雕像)。
建筑与音乐
建筑简介建筑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近代用钢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窑洞,水塔,寺庙等等。
广义上来讲,景观,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
更广义地讲,动物有意识建造的巢穴也可算作建筑。
西哲有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石头史书。
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耶的经典名作《建筑十书》提出了建筑的三个标准:坚固,实用,美观一直影响着后世建筑学的发展。
建筑与音乐音乐是通过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方面有组织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声音艺术。
建筑是通过建筑物的形体、结构、空间、色彩、质地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建成供人们居住和活动的场地的一种造型艺术。
音乐与建筑均按照各自的规律和审美要求,创造出既适应人类精神和物质的需求又符合审美需要,既有可用性又有艺术性,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的时间流动与空间造型的艺术。
一、音乐是流动的建筑19世纪中期,音乐理论作曲家姆尼兹·豪普德曼在他的名作《和声与节拍的本性》里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道出了艺术家对音乐艺术与建筑艺术的理解。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是说音乐虽然在时间流动中不停地演奏着,但它的内部却有着严谨的结构和形式美。
结构和织体按照旋律、节奏、调式、和声的规律流淌。
音乐与建筑两者都运用数比律。
音乐和建筑的和谐都来源于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研究发现,各种不同音阶的高度、长度、力度都是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构成的,后来他把这种发现推广到建筑上,认为建筑的和谐也与数比有关。
毕达哥拉斯以及后来的一些著名的美学家、建筑家都认为,如果建筑物的长度、宽度、体积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就能在视觉上产生类似于音乐的节奏感。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以古希腊建筑三种格式的石柱的美为例,具体说明了由于台基、柱身和檐部的体积、长短以及间距的比例不同,而形成庄重、秀美、富丽等风格区别,这就仿佛乐曲中的歌颂、抒情曲和多声部的合唱一样。
军队文职-舞台美术设计-艺术学类基础综合-强化练习四
军队文职-舞台美术设计-艺术学类基础综合-强化练习四[单选题]1.联想往往激发艺术家的想象。
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属于联想中的()A.类似联想B.接近联想C.对比联想D(江南博哥).突发联想正确答案:C[单选题]2.摄影艺术中,用以表现某一个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所处的环境为目的,一般应用。
()A.全景B.中景C.远景D.近景正确答案:A[单选题]3.郑板桥用比喻的说法(),形象地阐释了艺术创作的前后过程。
A.手中之竹-胸中之竹-眼中之竹-实有之竹B.眼中之竹-实有之竹-手中之竹-胸中之竹C.眼中之竹-实有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D.实有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正确答案:D[单选题]4.章法指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章法也称()。
A.布白B.结构C.间架D.规则正确答案:A[单选题]5.电视的()形成了这门艺术的观赏特点。
A.审美性B.介入性C.主体性D.文学性正确答案:B[单选题]6.“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古代的()用来评价唐代著名画家王维的绘画与诗歌作品。
A.王安石B.苏轼C.黄庭坚D.王夫之正确答案:B[单选题]7.期待视野的提出者是()A.伽达默尔B.海德格尔C.尧斯D.施莱尔马赫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了艺术理论常识。
“期待视野”指接受者由自身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转化而来的关于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定向性心理结构图式,它是审美期待的心理基础。
这一概念是德国接受美学物之一尧斯提出来的。
[单选题]8.在戏剧理论体系中主张表演要追求“间离效果”的是()。
A.布莱希特B.斯坦尼斯拉夫斯基C.奥尼尔D.易卜生正确答案:A[单选题]9.罗丹的《思想者》主要在思索()。
A.人类的力量B.人类的命运C.人类的出路D.人类的幸福正确答案:C[单选题]10.中国园林真正的精华与核心是它的()。
A.艺术美B.自然美C.形式美D.文化美正确答案:D[单选题]11.电视在当代艺术传播活动中作用突出,它属于艺术传播诸要素中的()A.传播媒介B.传播内容C.传播主体D.传播效果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了艺术传播。
凝固的音乐与流动的建筑
I建筑工程I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凝固的音乐与流动的建筑张瑞英孙胜男卓梦娇(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摘要:“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话被广泛地运用于探讨建筑和音乐之中,音乐是时间维度的听觉艺术,建筑则是空间维度的视觉艺术。
看似两者类别不同,但二者都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高度的抽象性。
音乐体现着空间的变化多端,建筑有着音乐的创作灵感。
二者的美在于不同因素的相互组合,组合出丰富多样和矛盾对立的美,因此本文将从两者的组合中探寻音乐与建筑的美。
关键词:音乐;建筑;组合;美建筑是造型的艺术,人们从他的形体空间色彩中去体验美感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人们从他的逻辑组合,从他的起承转合中去体验美感。
建筑是属于眼睛的艺术,他在给人以视觉方面的强烈震撼之后,化为音符,回响在我们的脑海中;音乐是属于耳朵的艺术,在给人听觉上的深深撼动之后,让人体会他的严谨的结构美和形式美。
而这正是建筑所特有的。
音乐是时间维度的听觉艺术,建筑则是空间维度的视觉艺术,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建筑是静止的,一旦赋予其流动的意义便成了流动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一旦赋予其凝固的意义,便成了凝固的建筑。
建筑和音乐在数鮒构方面歸极其相近的共性”建筑在尺度和比例方面都可以用数字衡量和操作,而音乐音符的音高、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动也均离不开数字与比例。
建筑的群体布局的对称、离散、组合、高低错落均和音乐的起伏连绵、轻重缓急密切联系,时而聚,时而散,颇为相似。
唯一不同的是,建筑是沉默的空间的聚合,音乐是流动的时间艺术叫建筑和音乐®a合方面也极具相似性。
二把不同单位体进行组合形成自己的韵律形式。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最基本的艺术语言是空间组合。
它通过借助空间组合,利用纹理、尺度、色彩等象征手法的组合,构建成一个个音乐般的空间体系,体现出三维空间的造型之美。
透露出各种美妙的意境,显现出各不相同的精神内涵叫建设于我国明清朝代的北京故宫是世界最大的古建筑群,其构图、空间的变化此起彼伏,把它比作一曲成功的浑厚音乐毫不为过。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2014级电气信息类1452345 李文超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单位是时间艺术,建筑是空间艺术。
音乐能在时间中展示空间,建筑能在空间中体现时间。
当我们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音乐内容的跌宕起伏,多层的音乐结构组合,可以借着通感等心理功能呈现出一个恢弘的空间世界,这也就是为什么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同样,当我们漫步在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中,向上的线条与斑斓的高窗似有力的合声,一排排束柱与尖拱像强烈的节拍,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下面我将从两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就我个人对建筑与音乐的关系的理解,二是音乐、建筑、与现代电子科技(我的专业方向)之间的联系。
音乐与建筑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艺术,千百年来他们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看两者有着许多的共同点。
比如十七世纪“巴洛克建筑”把建筑、雕塑和绘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借助断檐和姿态夸张的雕像,呼应的重叠圆柱,透视感强烈的壁画等在光与影中产生的戏剧性效果,以突出宗教的神秘气氛或王室的豪华排场,而同时期的“巴洛克音乐”往往借助于支配全曲的一种始终不变的固定节拍,和明确强调重拍的富于动力的节奏,连续不断运动和扩展的旋律,以及统一的器乐色彩和相当稳定的力度以贯穿单一的感情色彩进行强调明确、强烈的情感表达。
同样的还有哥特式建筑与哥特式音乐等。
音乐与建筑的共同点之一就是他们的和谐都与数比有关系。
音乐讲究的是音程的大小、节奏的疏密、句幅的长短以及和声、织体的层次等,只有比例合适才能让人听起来更加舒适,而建筑也是要求长度、宽度、体积符合一定的比例,满足一定的空间安排、结构层次、设计布局等才会让建筑更加稳定牢固,并且给人以视觉上的满足。
他们都追求和谐、对称、均衡。
而不同的比例组合也同时就形成了音乐和建筑上不同的流派,因为数比的不同他们有着各自的风格特色。
如音乐领域中形容黑暗的恐惧、死亡的悲伤、禁忌的爱、彻底的痛苦带来的美感的哥特派,以布鲁斯音阶为特点加强歌曲忧郁、悲伤色彩的爵士,以及蓝调,雷鬼……建筑领域里的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哥特式建筑、古罗马建筑……音乐与建筑两者在“重复”这一手法上也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doc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歌德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是荷兰王国的首都,荷兰最大的城市和第二大港口。
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音乐建筑物之一,它的特色是音乐厅的中频混响时间大约为2.0秒,非常适合弦乐的演奏。
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原名为“音乐厅管弦乐团”。
1888年11月3日,他们的第一场音乐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1988年,乐团在纪念一百周年活动中被封为”皇家”的称号,以显示其地位之尊贵。
可以说,享誉世界的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是久经历练的“百年老团”,是环绕着“皇家”光环的音乐使者,更是享誉世界的“音乐梦之队”。
1996年,乐团在夏伊的率领下首度来到中国访问演出,其精妙绝伦的演奏创造了尽善尽美的艺术境界,令人叹为观止。
乐团演奏音色优美,独奏部分赏心悦目,那“天鹅绒般的弦乐”、“金质的铜管”和“最具典型荷兰特色的木管”,为中国观众呈现了“风车王国”的独特情韵。
现任首席指挥,马里斯·杨颂斯,出生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
因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而被中国观众熟悉。
由于德、俄两种文化的影响,其指挥风格对比鲜明、自然流畅,既有德奥音乐的深邃典雅,又有俄罗斯音乐的热情豪放,早已是国际乐坛的一颗巨星,被喻为“古典音乐票房保证”。
2008年11月4日5日,在马里斯·杨颂斯的带领下,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走进国家大剧院,为国家大剧院“荷兰音乐节”奏响第一曲华章。
让京城乐迷与这支具有百余年悠久历史的“王牌乐团”再续前缘。
而在荷兰,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中央民族乐团也曾在2005年的“中国文化节”期间登上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的舞台,在音乐方面展示了中国文化艺术独特的魅力。
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厅维也纳(德语:Wien)奥地利首都,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有“音乐之都”的盛誉。
音乐与建筑
关于“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感想从修辞手法角度讲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但是两者的相似度真有那么高吗?我认为还有些许夸张。
若要打比方我更愿意将音乐比作诗歌文章,毕竟本身就有乐句乐段乐章这样的名称,他们共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同事都作为一种叙事言情带给人们精神享受的表达方式。
而且音乐能传达信息,比如对植物动物播放音乐使他们的生长状态提高,为病人播放音乐辅助治疗(包括心理和外伤),其次音乐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也表现出它作为语言的特征,比如研究发现莫扎特的音乐有助于幼儿智力发育等。
所以我更认为音符是一种文字,音乐是一种语言。
然而这句话作为一句经典的论述,看到他的第一眼就令人觉得十分信服,肯定有他的合理之处。
我认为他是将音乐表达情感的这一特点放大了。
音乐是听觉上的感受他可以时时刻刻萦绕在你的身边,但你却看不见摸不到,你可以凭借想象刻画出一幅独一无二的画面,融入一个专属的世界,他带给你独特的情感体验,有时气势恢宏,有时优雅细腻,然而他毕竟是虚拟的,像是做梦,一梦醒来,感到空虚落寞,音乐结束大那一刹那,除了回味无穷还有遗憾不舍(然后就单曲循环)而建筑是实际存在的,建筑师为了创造它,像一位艺术家一样,仔细揣摩着棱棱角角与每一个细节,以及各部分组合以后他将带给人们怎样的视觉冲击与心理感受,打下地基、建起框架、再一步一步丰满他的血与肉,在最后封顶的的那一天要来各路名流一睹他的真容。
这一漫长而艰辛的历程让建筑成为现实世界一个有影响力并真真正正存在的产物。
不管是远观一幅完整的全景还是走进内部观察装饰与结构,他就在那里,眼可及,手可触。
不需想象(或者想象空间较少)他直接把想要表达的图形画面甚至质感传递给你。
两种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流动的建筑使其拥有变化的可能与想象的空间就成了音乐,凝固的音乐有了实实在在地三维形体就成为了一栋建筑。
音乐与个人专业联系我的专业是车辆工程——汽车造型设计,记得开学宣讲会时,李老师在台上播放往届学生设计作品,一直伴着迈克尔杰克逊的bgm,时尚超前的设计图片与节奏感十足的音乐搭配,让人立马觉得这个专业是一个非常时尚能够彰显个性,充满设计创造的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2014 级电气信息类1452345 李文超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单位是时间艺术,建筑是空间艺术。
音乐能在时间中展示空间,建筑能在空间中体现时间。
当我们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音乐内容的跌宕起伏,多层的音乐结构组合,可以借着通感等心理功能呈现出一个恢弘的空间世界,这也就是为什么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同样,当我们漫步在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中,向上的线条与斑斓的高窗似有力的合声,一排排束柱与尖拱像强烈的节拍,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下面我将从两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就我个人对建筑与音乐的关系的
理解,二是音乐、建筑、与现代电子科技(我的专业方向)之间的联系。
音乐与建筑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艺术,千百年来他们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看两者有着许多的共同点。
比如十七世纪“巴洛克建筑”把建筑、雕塑和绘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借助断檐和姿态夸张的雕像,呼应的重叠圆柱,透视感强烈的壁画等在光与影中产生的戏剧性效果,以突出宗教的神秘气氛或王室的豪华排场,而同时期的“巴洛克音乐”往往借助于支配全曲的一种始终不变的固定节拍,和明确强调重拍的富于动力的节奏,连续不断运动和扩展的旋律,以及统一的器乐色彩和相当稳定的力度以贯穿单一的感情色彩进行
强调明确、强烈的情感表达。
同样的还有哥特式建筑与哥特式音乐等音乐与建筑的共同点之一就是他们的和谐都与数比有关系。
音乐讲究的是音程的大小、节奏的疏密、句幅的长短以及和声、织体的层次等,只有比例合适才能让人听起来更加舒适,而建筑也是要求长度、宽度、体积符合一定的比例,满足一定的空间安排、结构层次、设计布局等才会让建筑更加稳定牢固,并且给人以视觉上的满足。
他们都追求和谐、对称、均衡。
而不同的比例组合也同时就形成了音乐和建筑上不同的流派,因为数比的不同他们有着各自的风格特色。
如音乐领域中形容黑暗的恐惧、死亡的悲伤、禁忌的爱、彻底的痛苦带来的美感的哥特派,以布鲁斯音阶为特点加强歌曲忧郁、悲伤色彩的爵士,以及蓝调,雷鬼•…建筑领域里的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哥特式建筑、古罗马建筑……
音乐与建筑两者在重复”这一手法上也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许多建筑效果都是依靠视觉可见元素如支柱,光暗,色彩等的重复得以实现,同样宏伟的大型交响乐也是依靠旋律从的重复使结构匀称完整。
下面用实例加以验证
欢乐颂
(这是我找的欢乐颂的谱子,这一段划相同颜色线的部分是重复的部 分,前两句是平行方整的句式,第四句又重复主题,整曲围绕主题, 不断重复。
这首曲子很好的体现了重复再音乐中的应用,
也是重复让 这首交响乐听起来气势磅礴。
)
下面就我的专业角度谈谈音乐、 建筑的联系。
我个人觉得建筑与音 乐最直接的联系就是建筑可以直接或间接发出音乐, 例如我国古代的 四大回音建筑北京天坛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天心石、皇穹宇对话石 (运用墙面声学反射原理)、蛤蟆音寺(蛤蟆塔本身排列有序,且其 塔檐对声音有汇聚反射作用,从而产生回音)、普救寺莺莺塔(各层
3 4 3 t 2 3 4 3 2
4 3 2
1 i
2 3
2 3 1 1 -1
1 乂转[:-:简音为勺转筒音为? I 潮 见异芬曲 中連、雄壮地
3 3
4
5 5 4 3 2 1 1 2 3 3* 2 2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 _____ -* ----- -------------- -------------- 3 3 4 5 5 4 3 2 112 3
2 -
3 1 2 3
4 3 1 2 3 43 2
2 2 -
3 3
4
5 5 4 3 2 112 3
3 4 5 5
塔檐反射造成)、大佛寺石琴(脚踏石阶产生强迫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这些都是应用一些物理里声学及反射的原理建成的建筑,可以发出或者传递音乐,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出音乐与建筑的某种联系。
同样外国也有类似的“音乐性”建筑如意大利比萨教堂的钟塔、印度的玛杜拉伊寺庙大殿、赫尔辛基的音乐纪念碑以及日本的人行音乐桥•…而现代的电子科学技术更是创造出了能发出音乐的电子建筑,例如在法国卡斯特拉纳地铁内,就存在这这样一垛神奇的绿墙。
它是一垛神奇的音乐墙。
它是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器贮存着各种基本的音符、短句构成一个作曲系统,当行人经过音乐墙时,改变着光电管的进光强度,传递给计算机不同的信息,再经过特殊的处理从而演奏出一组根据行人经过墙前的动作而配制的音乐,所以连设计者本人也无法确切预言,如果行人匆匆赶路,它能奏出激越的进行曲;行人散步时,它便发出轻松快乐的曲调。
行人既是音乐演奏者,又是音乐欣赏者。
类似这样的音乐建筑电子科技三体结合的建筑比较少,一是可能这样的技术比较难达到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当然在具体的研究困难方面我暂时不能给出观点因为我是大一的新生对于专业的知识知之甚少,二可能是研究这个没什么太大的使用价值,可能造价比较昂贵,我觉得这样的建筑更趋近于艺术作品,所以可能需要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的科技人才去研发。
在这样一个以土木建筑为优势学科的学校里,让我们从形形色色的建筑中去感受音乐的韵律,从美妙动听的音乐中去追寻建筑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