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倾资兴学陈嘉庚

——论陈嘉庚对教育事业的贡献

摘要:陈嘉庚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在长达67年的时间里,创办、捐助了多所学校,并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为祖国培育了许多高素质人才。即使在他事业最困难的时期也没有放弃,甚至不惜向他人借债作为维持学校的经费。由于抗战全面爆发,为了师生安全与教育事业不致中断,集美学校数次搬迁。战争结束后,校舍百孔千疮,嘉庚先生依靠校友与部分亲友的帮助,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复原计划的前两期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嘉庚先生又为修复和扩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亲自设计、亲自监督,呕心沥血,弥留之际依然不忘关心学校的发展。

关键字:奉献、无私、坚持

陈嘉庚,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他的众多事迹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嘉庚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从19世纪末在集美创办“惕斋学塾”开始,其兴学历史长达67年,为教育事业所捐献的钱,相当于1亿美元左右,几乎等于他全部的资产。嘉庚先生在当时的华人企业家中不是最富有的,但为教育事业始终如一地慷慨捐赠而自己一生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的,却只有他。黄炎培先生曾说:“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1这种倾尽所有,不求回报的精神,让我敬佩。嘉庚先生不仅在国内创办了厦门大学、集美大学、集美中学、翔安一中、集美学村等,他还在国外创办、合办了5所华文中、小学,资助了1所中学、1所大学,鼓励了广大华侨兴办教育,造就了热心兴学的良好风气。

一、矢志兴学

嘉庚先生捐资助学开始于1894年,因南轩私塾停办,社里儿童求学无门,便捐资2000银元,创办了惕斋学塾。辛亥革命之前,嘉庚先生还先后捐助同安1摘自:陈嘉庚百度百科/view/25629.htm

县阳翟小学建筑和经常费计5130银元,占该校全部侨捐资金的四分之一。1906年在新加坡集资创办了道南学堂,这是嘉庚先生兴办华侨教育的开始。1912年为统一办学,创办集美小学。1916年10月委派陈敬贤回集美增办女子小学校,并筹办师范和中学。嘉庚先生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他不仅是一个教育事业家,更是一个教育学家,他提倡让女孩子上学,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难得的。为了能让更多的女孩子上学,陈敬贤和夫人王碧莲深入各家各户,努力劝说,有时为了让一个女孩上学,要说服三代人。嘉庚先生还给每个女孩每月补助2元,鼓励女孩上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了风气之先,是难能可贵的。

1912年,嘉庚先生发现师资缺乏是导致同安县小学教育不振的一个主要原因,1916年他派遣胞弟陈敬贤回到集美,创办师范和中学。1918年,集美师范和中学开学。1919年,我国由国人创办的较早的一所独立幼稚园——集美幼稚园由陈嘉庚委派陈敬贤创办。看到我国航业的落后,陈嘉庚又在集美学校开办了水产航海教育。之后,嘉庚先生又先后创办了商科、女子师范、消费公社、储蓄银行、成人之美储金、同安教育会、农林部、国学专门部、幼稚师范以及著名的厦大。

二、勉力维持

嘉庚先生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即使在经济困难时期也决不放弃。嘉庚先生为创办学校经常向银行借贷。从1926年开始,由于日货的倾销和同行业的剧烈竞争,使陈嘉庚所经营的各项企业,连年亏损,入不敷出。1926年至1928年,胶价暴跌,1929年至1931年8月,由于世界资本主义大危机,胶价持续下跌,由原先的180元每担下跌至七八元,这时嘉庚先生已积累负债400万元。橡胶品制造厂,也因为他带头抵制日货而被奸商雇人放火焚毁。1936年,陈嘉庚胞弟也是他的得力助手陈敬贤因病逝世。陈敬贤协理集美、厦大校务,长达13年,两校师生皆称他为“二校主”。他的英年早逝对嘉庚先生办学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2

有人曾劝说嘉庚先生减少逐月汇给集美、厦大的经费,他断然拒绝,答道:2课本69页

“我吃稀粥,佐以花生仁,就能过日,何必为此担心。”3坚决支持教育事业的决心由此可见。“宁使企业收盘,绝不停办学校”“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嘉庚先生不是夸大其词,他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他对兴建教育事业的热忱。

1936年,嘉庚先生为了集中力量维持集美学校,无奈之下将厦门大学无条件捐给政府,改为国立。至此,16年间他为创办与维持厦大共支出400万元,其中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有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个系。同年,福建省政府教育厅以“统制”为名责令集美师范停止招生,嘉庚先生为此据理力争,但最后还是不得已于1936年停止招生。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全面抗战爆发,1938年,厦门失守,迫于战争形势,为使教育事业不致中断,集美学校辗转播迁,几度分合。至1945年才陆续迁回集美原址开学。战争结束后,校舍百孔千疮,嘉庚先生依靠校友与部分亲友的帮助,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复原计划的前两期工作。

三、复兴两校

新中国成立后,嘉庚先生已届高龄,他回到集美定居,着手筹划修复扩大集美学校。他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用在修复、扩建集美学校与厦门大学上,亲自设计、亲自督建,向海外亲友筹措经费,并尽力办好集友银行,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扩建呕心沥血。虽然这时厦门大学已经是国立,但他依然关心厦大的恢复和扩建。

嘉庚先生对扩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十分认真,不论规划、设计,还是备料、施工,以及经费开支、工人生活等,都亲自过问,既注意质量,又力求节约。数年间,每天不辞辛劳,持拐杖步行,巡视各处工地。即使是在北京治病期间,还通过书信、电话等指导工程的进行,为复兴两校不遗余力。4嘉庚先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他在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集美学校,说道“集美学校一定要继续办下去。”

3课本62页

4课本81到82页

四、结语

嘉庚先生倾资助学不求回报只为振兴中华,并为其奉献终生,倾其所有,宁愿卖大厦、吃清粥也要支持教育事业,这种无私奉献并坚持到底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提倡女子教育,反对重男轻女。大力倡办女子学校,让女子能上学。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奖励师范生,反对办学分贫富,尽力帮助贫寒子弟上学。同时,他非常注意师范生的培养,严格选择和物色师资人才,对于好的加以奖励。他讲究教学质量,注意全面发展。陈嘉庚从办学开始,就一直注意“德、智、体三育并重”,强调全面发展,主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强调要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导地位,他认为要办好学校,关键在于领导和教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选教师”,因此,他十分重视选择校长和教师,为了振兴实业,培养生产技术人才,倡办职业技术教育,要求普及教育5,这些教育理念表明了嘉庚先生是一个有远见、讲平等的人。

嘉庚先生倾资助学的行为,为祖国培育了一批批的人才,也营造了爱国奉献、捐资兴学的良好氛围。

5陈嘉庚百度百科/view/25629.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