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的病理变化和防治

合集下载

鸭瘟的防治与诊断

鸭瘟的防治与诊断

家禽科学
鸭瘟是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传染迅速,发病率和致
引起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
一、病原体钟均可致弱和杀灭病毒。

对常用的消毒剂敏感,病毒对低温的抵抗力
二、诊断
1.流行病学诊断。

在自然情
鸭瘟的防治与诊断
科学养殖
的饲料、饮水、用具和运输工具等,是造成鸭瘟传播的重要因素。

其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以通过交配、眼结膜和呼吸道而传染;吸血昆虫也可能成为本病的传
走动。

病初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眼周围的羽毛沾湿,以后变黏性或脓性分泌物,将眼睑黏连。

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俗称为“大头瘟”。

病鸭下痢,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黏膜留有溃疡斑痕。

泄殖腔黏膜表面覆盖一层灰褐色或绿色的坏死结痂,粘着牢固,不易剥离,黏膜上有出血斑点和水肿。

头颈肿胀的病鸭,皮下组织有黄色胶样浸润。


点或灰色坏死灶;产蛋鸭的卵泡增大,并有充血和出血,有时卵泡破裂引起腹膜炎。

组织学变化表
脉红细胞崩解,血管周围常有淡染
家禽科学
科学养殖
织有的呈纤维素样坏死。

4.实验室诊断。

(1)病毒分离鉴定。

采集病死鸭的肝脏、脾脏等组织,无菌处理后分别接种于9~14日龄非免疫鸭的基础之上,重点进行疫苗预防。

1.预防。

在没有发生鸭瘟的地区或鸭场,应当着重做好预防工作,定期注射疫苗。

对于肉鸭,于7日龄左右进行首免,0.5头份/只
家禽科学
科学养殖。

鸭瘟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鸭瘟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鸭瘟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死亡率、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头颈肿大、高热、流泪、下痢、粪便呈灰绿色,两腿麻痹无力。

发病后期体温降低至正常体温以下,最后衰竭死亡。

一、流行病学(一)病原病原为鸭瘟病毒,在分类学上属于疱疹病毒科,具有疱疹病毒科的典型特征。

在病鸭的血液和内脏中含有大量病毒,通常存在于感染细胞的胞核和胞浆中。

本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例如在-10——15℃环境中能存活1年,而在室温20℃时,需30天才能失去感染力。

但对一般浓度的常用消毒药较敏感。

如3%的烧碱溶液、5%甲醛溶液、10%的漂白粉混悬液等,均能较快地杀灭病毒。

其他如阳光直射、干燥、高温等都不利于病毒的繁殖生存。

(二)侵害的禽类鸭瘟对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以番鸭、麻鸭和绵鸭最易感,北京鸭次之。

在自然感染条件下,成年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30日龄以内的雏鸭却较少发病,但在人工感染时,雏鸭却较成年鸭容易发病,且死亡率也高。

在其他禽类中,鹅、野生水禽、大雁等通过人工接种均易感。

(三)传染原鸭瘟的主要传染原是病鸭和带毒鸭,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及羽毛等均带有病毒。

另外是带毒的水禽、飞鸟之类也可能成为本病病毒的传递者。

(四)传播途径本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其他如通过滴鼻、泄殖腔、肌肉注射等人工接种的方式,也可引起发病。

带毒的禽类.,尤其是病鸭,很容易通过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饲料、草、饮水、空气、饲养工具等使健康鸭吃人或吸人而感染,也可通过饲养员、兽医、参观者、车辆、吸血昆虫等传播病原,致使鸭群受到感染。

(五)发病季节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春、秋鸭群的运销旺季最易发病流行。

发病高峰时死亡率可达90%以上,经济损失惨重。

二、临床症状(一)鸭瘟病毒的潜伏期为2—4天,流行初期可见零星死亡,3—5天后出现大批病鸭。

病初体温急剧升高,一般可达43℃以上,呈稽留热型。

鸭瘟

鸭瘟

鸭瘟(学名Duck Plague,DP)是由一种疱疹病毒引起的鸭、鹅、天鹅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病禽主要的病理变化为血管损伤导至组织出血,体腔溢血,消化道粘膜坏死性病变,淋巴器管受损以及实质器管的退行性变化等。

一、鸭瘟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夏之际和秋天最易流行。

公鸭抵抗力较母鸭强,成年鸭尤其是产蛋母鸭,发病和死亡率较为严重,而1月龄以下的雏鸭,发病的较少鸭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鸭和潜伏期的感染鸭,以及病愈不久的带毒鸭(至少带毒3个月)。

病鸭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源、用具和运输工具、鸭舍周围的环境,都可传播鸭瘟。

鸭瘟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但也可通过呼吸道、交配和眼结膜感染。

二、鸭瘟主要症状:潜伏期一般为3~5天,发病初期,病鸭精神委顿、缩颈垂翅、食欲减少或停食,渴欲增加,体温高达4~43.5℃病鸭畏光、流泪、眼睑水肿,眼睑周围羽毛沾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甚至眼角形成出血性小溃疡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鼻腔流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叫声嘶哑,下痢,排出灰白色或绿色稀粪,肛门周围的羽毛沾污并结块,泄殖腔黏
三、鸭瘟防治措施:
使用感康多肽,感康多肽主治家禽家畜的病毒性疾病,对抗体难以控制的病毒性,细菌性和免疫缺陷性疾病有显著而独特的疗效。

用于防治鸡、鸭、鹅、鸽、珍禽类动物疫病;尤其是禽的强毒性新城疫、禽流行性感冒、传支、传喉、减蛋综合症、鸡痘、鸡伤寒。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白点病、鸭流行性感冒、小鹅瘟、鹅副粘、鹅流行性感冒等病毒病的治疗。

能迅速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动物的抗病力!。

鸭瘟的诊断与防治

鸭瘟的诊断与防治

鸭瘟的诊断与防治摘要介绍鸭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鉴别诊断,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以为鸭瘟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鸭瘟;诊断;临床症状;预防措施;治疗措施鸭瘟是鸭、鹅及多种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又名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

鸭瘟致死率高,严重危害了养鸭业的发展。

1 病原学鸭瘟的致病原是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该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属,仅有1种血清型,无血凝性,有囊膜,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80~120 nm。

病毒存在于病鸭各组织器官中,免疫器官脾脏、法氏囊、胸腺是病毒侵害的主要靶器官,肝、脾、脑、泄殖腔等组织含毒量比较高,在不同的发病期,各组织病毒的含量也不一样。

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温度80 ℃环境下,5 min后就可凋亡;5%生石灰作用30 min亦可灭活;对常用的消毒剂敏感,病毒对低温的抵抗力比较强,低温对毒力的影响不大,阳光直射、干燥、高温等都不利于病毒的生长[1-3]。

2 流行病学(1)鸭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居多,在一般情况下,只有鸭能够感染鸭瘟,鹅在同病鸭密切接触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感染,但是发病率不高。

(2)鸭瘟的流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鸭均可感染,若成年鸭感染,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大流行年份,患病雏鸭的死亡率可达95%以上。

(3)病鸭、处于潜伏期的感染鸭、被两者排泄物污染的各种用具均可作为鸭瘟的传染源。

(4)鸭瘟的传播途径在自然情况下是消化道,同时眼结膜、吸血昆虫、交配、呼吸道等也可作为鸭瘟的传播途径。

3 临床症状(1)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5 d,病初体温急剧升高,一般可到43 ℃以上且持续不退,病鸭翅膀下垂,羽毛松乱,精神萎靡,走动困难,食欲减退,渴欲增加,严重时,病鸭静卧地上。

(2)病鸭流泪、眼睑水肿,周围有脓性分泌物,角膜混浊,有时形成单侧性溃疡性角膜炎,病鸭从鼻腔流出稀薄或黏稠的分泌物,呼吸困难,流泪和眼睑水肿是鸭瘟的特征性症状。

鸭瘟的诊断及防制措施

鸭瘟的诊断及防制措施
鸭 巴 氏杆 菌病 ( 出败 ) 区别 。鸭 出败 一般 发病 急 , 程 短 , 鸭 相 病
般 3 7天 开始 出 现零 星 病 鸭 ,再 经 3 5天 陆续 出现 大 批 病 — -
鸭 , 病进 入 流 行 发 展期 和流 行 盛 期 。鸭 群 整 个 流行 过 程 一 般 疾 为 2 6星期 。  ̄ 如果 鸭群 中有 免 疫 鸭 或 耐过 鸭 时 , 延 至 2 3个 可 ~ 月或 更 长 。
产 蛋 的母 鸭 , 可 能 由 于大 鸭 常 放 养 , 较 多 机会 接触 病 原 而 这 有 被感染 。 鹅也 能 感 染 发病 。 很 少形 成 流 行 。 周 龄 内雏 鸡 可 人 但 2
工感染致病 。 野鸭和雁 也会感染发病。 鸭瘟可通过病禽与易感
禽 的接 触 而 直 接传 染 ,也 可通 过 与 污染 环 境 的接 触 而 间接 传 染 。被 污染 的 水 源 、 舍 、 具 、 料 、 水 是 本 病 的主 要 传 染 鸭 用 饲 饮
3 病 理变化
出现 急 性 败 血 症 , 身 小 血 管 受 损 , 致 组 织 出血 和 体 腔 全 导
流 皿 , 具 搁化 追 膜 出血 儿
实 食


质器官出血 , 坏死 。食 道 与 泄 道 黏 膜 有 纵 行排 列 呈 条 纹 状 膜 易 剥 离并 留下 溃 疡 斑 痕 。
品种 的鸭都有易感性。以番鸭 、 麻鸭易感性较高 , 北京鸭次之 ,
自然 感 染 潜伏 期 通 常 为 2 4天 ,0 日龄 以 内雏 鸭较 少 发病 。 - 3 在
色病灶 , 后期转为深棕色 , 与黏膜分界明显。胸腙有大量 出血 点和黄色病灶 区 , 在其外表或切面均可见到。雏鸭感染 时法 氏 囊充血发红 , 有针 尖样 黄色小斑点 , 到后期 , 壁变薄 , 囊 囊腔 中 充满 白色 、 凝固 的渗出物 。 表面和切面有大小不等的灰黄 色 肝

鸭瘟的症状与防治

鸭瘟的症状与防治

乡村科技2016.03一、病原鸭瘟病毒(DPV)系疱疹病毒科,是一种球状带囊膜的较大病毒。

该病毒存在于病鸭各组织器官、口腔分泌物和粪便中,以肝、脾、脑等组织中含毒量最高。

鸭瘟病毒对酒精、石炭酸、漂白粉和生石灰等较为敏感,但对低温的耐受性较强。

二、流行特点鸭、鹅等对该病较为易感,但以番鸭、麻鸭、绵鸭易感性较高,北京鸭次之。

该病主要发生于产蛋鸭和游牧的鸭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鸭、感染鸭和刚病愈的带毒鸭,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

鸭瘟流行以春夏之时和秋季较为严重。

饲养场低洼潮湿,养殖密度过大可引发该病;饲养不当,饲料质量低劣为该病发生的诱因。

三、主要症状病鸭初期体温升高,呈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渴欲增加,伏卧不起,两脚麻痹。

该病的特征症状为眼流泪,眼有分泌物,初为浆液、后变脓性,眼睑粘连,眼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混浊或溃疡;鼻孔流出浆液或黏性分泌物;鸭头部肿大或下颚水肿,俗称大头瘟或肿头瘟;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有时黏膜外翻,且有出血斑点;腹泻初为灰白色,后变成灰绿色或褐色;病程后期体温下降,频发咳嗽,呼吸困难,叫声嘶哑,极度衰竭而死。

四、剖检特征病死鸭全身皮肤有出血斑点,有的几乎呈弥漫性紫红色;眼结膜充血,有出血点;皮下组织有胶样浸润,以头颈部肿胀多见,内含淡黄色液体;肛门外翻、水肿和出血。

剖检病死鸭可见:口腔和食道内有黄色分泌物,黏膜上有灰黄色伪膜或小出血点,剥离伪膜有出血或溃疡病灶;腺胃黏膜有出血斑,与食道交界处有黄色坏死带或出血带,肌胃角质下层充血、出血;法氏囊呈深红色,表面有针尖大的坏死灶,病程长的囊壁变薄、色深,其中充满白色凝固渗出物。

五、诊断1.常规诊断。

根据鸭瘟流行病学,再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症状,即可初步诊断该病。

2.实验室诊断。

由于常规诊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可以使用实验室诊断对该病进行进一步确定,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病毒分离鉴定、中和试验、动物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02鸭瘟

02鸭瘟



产蛋鸭卵泡变形、变色并有出血


蛋 鸭 卵 泡 破 裂 、 腹 腔 内 有 血 性 内 容 物


诊 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传播迅速,发病率和病死 率高,自然流行除鸭、鹅有易感 外,其它家禽 不发病。特征性症状,体温升高,流泪,两腿 麻痹和部分病鸭头颈肿胀。有诊断意义的病变, 见食道和泄殖腔粘膜特征性病变和肝脏坏死灶 及出血点。综合分析,即可作出诊断。

病毒分离鉴定和中和试验可作出确诊。 Dot-ELISA可作为快速诊断。
鸭瘟和鸭出败症状有些相似,注意鉴别诊断。

鸭瘟与鸭出败的鉴别
项目
1.易感动物 2.病程 3.肿头流泪绿便脚软 4.食道泄殖腔假膜 肝坏死灶 5.镜检 6.治疗试验
鸭瘟
鸭鹅 短,1天就有死亡 有 有
大小不一有出血点
鸭出败(禽霍乱)


鸭 瘟( D P )

概述 病原


流行病学
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 防治措施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鸭、鹅、 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 性传染病。 症状特征(5个)肿头、流泪、两脚麻痹、 绿色稀便、体温升高。 剖检特征食道假膜性坏死性炎症,血管损 伤,泄殖腔充血、水肿、坏死,肝有大小 不等出血点和坏死灶。 流行广、传播迅速,发病率死亡率高达 90%以上。严重地威胁养鸭业的发展。
鸡鸭鹅 稍长 无 无 均一针尖大 有巴氏杆菌 有效
无细菌 抗生素磺胺无效


防 制

免疫接种 病愈和人工免疫的鸭均获得坚强免 疫力。鸭瘟弱毒疫苗,雏鸭20日龄首免(肉鸭 免一次),4~5月后(23~24周龄)加强免疫1 次即可。3月龄以上鸭免疫1 次,免疫期可达一 年。母鸭的接种最好安排在停产时,或产蛋前 一个月。鹅接种剂量是鸭的5~10倍。 不从疫区引进鸭,如需引进,要严格检疫。禁 止到鸭瘟流行区域和野水禽出没的水域放牧。 加强饲养卫生管理和消毒。 发生鸭瘟时,立即采取隔离和消毒措施,对鸭 群用疫苗进行紧急接种。禁止病 鸭外调和出售, 停止放牧,防止扩散病毒。对受威胁区内的鸭 和鹅应注射鸭瘟弱毒疫苗。

鸭瘟症状及鸭瘟治疗方法

鸭瘟症状及鸭瘟治疗方法

鸭瘟症状及鸭瘟治疗方法
鸭瘟对养鸭业危害很大,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鸭瘟症状及鸭瘟治疗方法,以利于更好地发展养鸭事业。

1、鸭瘟病原是什么
鸭瘟又称病毒性肠炎,病原存在于病鸭及带毒鸭分泌排泄物中,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交配、伤口与吸血昆虫等多种途径传播。

本病是鸭瘟病毒引起游禽类候鸟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绿头野鸭易感染发病,可全年发生,但夏秋季多发。

幼鸭、成鸭均可感染,种鸭发病死亡率高。

2、鸭瘟的症状表现
潜伏期2~5天。

病鸭精神沉郁,厌食或绝食,腿麻痹无力,严重腹泻,拉绿色稀粪。

鼻流黏液,呼吸困难,眼流浆液性或黏液浓性液体,结膜出血有小溃疡。

部分病鸭头颈肿胀。

病程2天~10天。

3、鸭瘟的病变特征
头颈皮下水肿,皮肤出血,体内黏膜浆膜及多处器官出血。

肝、脾脏肿大出血及灰黄小坏死灶。

特征病变为口腔、食道及泄殖腔黏膜坏死,形成灰白色或黄褐色痂。

肠黏膜出血及小坏死灶,小肠环状带出血,肿胀及表面坏死。

4、鸭瘟的防治方法
在疫区,每年用鸭瘟弱毒苗对鸭群定期接种,可预防本病。

20
日龄雏鸭或成年鸭用苗后免疫期可达半年。

发病后鸭瘟弱毒苗全群紧急接种也可控制疫情。

病鸭用鸭瘟血清0.5ml/只肌注,有一定疗效。

同时作好鸭场消毒及病死鸭处理。

鸭瘟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鸭瘟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眼观见败血症病变 , 体表 皮肤有许多散 在 出血斑 , 眼 睑 常粘连在一起 , 下眼睑结膜 出血或有少许干 酪样物覆盖 。部
分头颈肿胀 的病例 , 皮下组织有黄色胶样浸润 。食道黏膜有
纵行排列 的灰黄色假膜覆盖或小出血斑点 ,假膜易剥离 , 剥 离后食道黏膜 留有溃疡斑痕 , 这种病变具有特征性 。有些病 例腺 胃与食道膨大部 的交 界处有一 条灰黄色坏死 带或 出血 带。肠黏膜充 血、 出血 , 以十二指肠和直肠最为严重。泄殖腔

半 的母鸭 , 将损失 降到 了最低 。现将鸭瘟病 的发病特点和
病毒分离 ,一般采用急性发病期 或死亡后的病鸭血液 、
肝、 脾或肾作为分离病毒 的检样 。一般采用 9 ~ 1 4日龄鸭胚 ,
防治方法介绍给大家 , 以供参 考。
1 发 病 特 点
通过尿囊膜途径接种 , 分离病毒。 鸭胚在接种后 4 ~ l O d死亡 ,
锁、 隔离 、 消毒 、 毁尸及 紧急 预防接种等综合性 防疫措施 。紧 急预防接种关键在于尽早确 诊 , 尽 早注射疫 苗 , 这 对控制疫 情, 减少损失具有显著作用 。 实践证明 , 当发现鸭瘟 就立 即用 鸭瘟弱毒疫苗紧急接种 , 一般在接种后一周 内死亡率显著下 降, 随后停止发病和死亡。 如果时间拖延后再注射疫苗 , 或者 不及时隔离 、 消毒 , 保护率就会很差。
3 病 理 变化
5 . 3 病愈 鸭 以及人 工免 疫鸭能获得 坚强 的免 疫力 免 疫母 鸭可使雏 鸭产生被动免疫 ,但 1 3日龄雏 鸭体 内母 源抗 体大
多迅速消失 。 对受威胁 的鸭群可用鸡胚适应鸭瘟弱毒疫苗进 行免疫。2 0日龄雏鸭开始 首免 , 肌注 0 . 2 m U只, 5个月 后再 免疫接种一次 即可 ; 种鸭每年 接种 2次 , 产蛋 鸭在停产期 接 种 ,一般在 1 周 内产生坚 强 的免 疫力 。3月龄 以上鸭肌 注 l m l , , 免疫期 可达 1 年。

浅谈鸭瘟诊断与防控

浅谈鸭瘟诊断与防控
51 预 . 防
时, 一定 要 严 格 检 疫 , 隔 离饲 养 2周 证 明健 康 后 , 并 才能与原来的鸭群混 同饲养。禁止健康鸭群到鸭瘟 流行 区放 牧 。定期 用 1 %石灰 乳 或 5 0 %漂 白粉 溶 液 对鸭舍及 用具等进行 预防性消毒。一旦发生鸭瘟 , 应 迅 速对 鸭群 进 行 全 面检 疫 ,并 采取 严 格封 锁 、 隔 离 、 毒 和紧急 预 防接 种 等措 施 。 消 51 预 防 接种 鸭 瘟 鸡胚 化 弱 毒 活疫 苗 , 全 有 .. 2 安 效 , 龄 以上 鸭按 瓶 签 注 明 的头份 , 生 理盐 水 稀 2月 加 释 , 肉注射 l L 只 , 肌 m / 注射后 3 4 ~ d即可产生免疫 力, 免疫期为 9 个月。2 月龄以下雏鸭使用时 , 腿部 肌 肉注射 02m / , . L 只 免疫期为 1 5 个月 , 但到 3 月龄 时, 须重 复 注射 l L 只方 可 获得 确实 的 免疫力 。 m/
3 病 理变 化
病 鸭 的红细胞 和 白细胞 均减 少 。部分 头颈 肿胀 的病 例 , 皮下 组 织有 黄 色胶 样 浸润 。食道 粘 膜有 纵 行 排列 的灰 黄色 假膜 覆 盖 或小 出血斑 点 , 膜 易剥 假
离, 剥离后食道粘膜 留有溃疡斑痕 , 这种病 变具有 特 征性 。肠 粘膜 充血 、 出血 , 以十二指 肠 和直肠 最为 严重。泄殖腔粘膜的病变与食道相同 , 也具有特征 性 。粘膜 表 面覆 盖 一层 灰 褐 色或 绿 色 的坏死 结 痂 , 粘 着很 牢 固 , 易剥 离 , 膜 上有 出血斑 点 和水 肿 , 不 粘 具 有 诊 断意 义 。肝 脏不 肿 大 , 表 面和 切 面有 大小 肝 不 等 的灰黄 色或 灰 白色 的坏死 点 。少 数 坏死点 中间 有 小 出血 点 , 种病 变 具 有诊 断 意义 。雏 鸭感 染 鸭 这 瘟 病 毒 时 , 氏囊 呈 深 红 色 , 面 有 针 尖状 的 坏 死 法 表 灶, 囊腔充满白色的凝 固性渗出物。组织学变化 , 以 血管壁损伤为主 , 小静脉 和微血管 明显受损 , 管壁

鸭瘟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鸭瘟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鸭瘟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天鹅等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脚麻痹,腹泻,粪便呈绿色,流泪和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病理特征主要是呈败血症经过,血管损伤导致出血、淋巴器官受损以及实质器官的退行性变化。

本病流行广、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往往对受传染的鸭群造成毁灭性打击,严重威胁着养鸭业的发展。

(一)病原鸭瘟病毒属于疱疹病毒,能在9~12日龄鸭胚中生长繁殖和继代,也能在发育的鸭胚、鹅胚和鸡胚细胞培养物上生长繁殖,引起细胞病理变化。

病毒56℃10分钟即死亡,对常用消毒药抵抗力不大,0.1%汞10~20分钟,75%酒精5~30分钟,0.5%漂白粉30分钟失去活性,pH3和pH11时病毒也迅速死亡。

(二)流行病学各种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以番鸭、麻鸭、绵鸭易感性高,北京鸭次之。

感染鸭和易感鸭的直接接触可导致本病的传播。

其它禽类中,鹅也能感染,但较少发生流行。

鸡对鸭瘟病毒有抵抗力。

病鸭和带毒鸭是本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交配、眼结膜或呼吸道传播。

口服、滴鼻、点眼、静脉、肌肉、皮下注射、泄殖腔接种等人工感染途径均可使易感鸭致病。

本病的发生与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秋两季较为多发和流行。

在低洼潮湿的多水地区,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较为严重。

(三)临床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2~4天,病初体温急剧升高达43~44℃。

病鸭表现精神沉郁,头颈缩起,离群独处,食欲减退或废绝,喜饮水,羽毛松乱,两翅下垂,两脚发软,走动困难,若强行驱赶则见两翅拍地而走,走几步就倒地不起,此时病鸭不愿下水,若强迫其下水,则漂浮水面并挣扎回岸。

病鸭眼周围湿润、流泪,眼睑肿胀,有的流出粘性或脓性分泌物使眼睑粘连不能张开,有的眼睑外翻,结膜充血、出血或形成小溃疡。

鼻孔流出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叫声嘶哑无力。

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俗称“大头瘟”。

新型鸭瘟的诊断与防治

新型鸭瘟的诊断与防治
6 10 对于 发病 的肉鸭只能予 以淘汰 。 该病主要 畜牧 局 2 2 0 )
。。 农 知识 料学养殖 .

一 _ 一 一
殖参考。
流 行 病 学
者 眼睑、肿胀或翻
出于眼眶外 ,翻开 眼睑可以见到 眼结 膜充血或有小点 出 血 ,甚至形成小溃 疡 ,头颈部肿胀也 是该病 的一个明显 症状 ;排 青色或绿
从 2 01年 开 0 始 ,在 山东 省一 些 地 方 发生一 种主 要 侵 害 1月龄 以下 雏 鸭 ,而 成年 鸭发病
家 禽 科 学
诊断与防治
饮欲增加; 羽毛松 乱无光泽 , 新型鸭瘟是 一种临床症状 和剖检变 减少或废绝 ,
两翅下垂 、 脚麻痹无力 , 两 行走困 化与鸭瘟相似的急性 、 败血性传染病 。 该 缩颈 ; 病 其特征性症状 是流 病传播快 , 发病率 和死 亡率都很高 , 目 难 , 重者 卧地不起 。 是
0 这 对 提 高 雏 鸭 成 活 率 与 产 蛋 性 能 都 水 加 l% 的韭 菜 拌 饭 。
晴天 1 ℃~ 3 鸭”最好 ,也可在 6 间养 “ 月 晚春鸭 ” ,或 特点。喂食前先用鸭篮放水 ,
在8 月间养 “ 秋鸭” 。
适 时开食 雏鸭出壳后的第 2 ,有 如遇 雨天或 天气寒 冷 ,在 室 内木盆 内放 天 ~1 5 1 3的雏鸭形似 觅食状 态 ,此 时可 喂食 。 水。7 4日内,每天放水在喂食后 1 分 /
前养鸭业中危 害严重的一种疾病 。 本文就 泪和眼睑水肿。病初流浆 液性分泌物 ,眼 周围的羽毛湿润、粘连 ,以后变成黏性 或 新型 鸭瘟 的流行 病
学 、临床诊 断及 防 治方 法等 作简 要的
脓性 分 泌 物 ,往 往

鸭瘟综合防控措施

鸭瘟综合防控措施

412020.19养殖世界YANGZHISHIJIE编辑:邓婧(dengjing_************) 饲养动物应免疫,出售动物须检疫。

理,可燃性废弃物也可直接焚烧或作深埋处理;对干粪、垫料等干固型废弃物进行平地堆积发酵,并做防雨封固处理;对稀粪、污物等液态型废弃物进行入池发酵处理。

做好废弃物无害化灭病原处理,是防范重大动物疫病传播扩散的重要措施之一。

(全文完)江苏省南京市畜牧兽医站(210000)汪恭富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VE),是由鸭瘟病毒(DPV)感染鸭、鹅等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一、流行病学在自然条件下,该病主要发生于鸭,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鸭都有易感性,自然感染潜伏期通常为3~5天,30日龄以内的雏鸭较少发病。

在人工感染时小鸭较大鸭易感,自然感染则多见于大鸭,尤其是产蛋的母鸭,这可能由于大鸭常放养,有较多机会接触病原而被感染。

鹅也能感染发病,但很少形成流行。

2周龄内雏鸡可人工感染致病。

鸭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鸭和带毒鸭,经消化道传染,通过交配及呼吸道等途径也可传染。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流行较为严重。

当鸭瘟传入易感鸭群后,一般在3~7天内出现零星发病,之后3~5天,逐渐进入流行发展期和流行盛期,整个流行过程一般持续2~6周。

二、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1.临床症状 该病自然感染潜伏期3~5天,病鸭初期体温升高达43℃以上,高热稽留;表现为精神委顿,头颈缩起,羽毛松乱,翅膀下垂,两脚麻痹无力;食欲明显下降甚至停食,渴欲增加;病鸭的特征性症状为流泪和眼睑水肿,病初流出浆液性分泌物,使眼睑周围羽毛黏湿,而后变成黏稠或脓样,常造成眼睑粘连、水肿乃至外翻,眼结膜充血或小点出血,甚至形成小溃疡;同时,鼻中流出稀薄或黏稠的分泌物,呼吸困难,并发生鼻塞音,叫声嘶哑,部分鸭见有咳嗽;此外,可发生泻痢,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部分病鸭在疾鸭瘟综合防控措施·动物门诊·42养殖世界YANGZHISHIJIE 编辑:邓婧(dengjing_************)勤记录、重巡查,动物疫病早发现。

鸭瘟症状及防治

鸭瘟症状及防治

鸭瘟症状及防治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

俗称大头瘟。

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

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危害鸭,各种年龄的鸭都易感,但成年鸭的发病率较雏鸭高,鹅也易感,但发病率较鸭低,病鸭是主要传染源,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另外还可经交配、眼结膜和呼吸道粘膜感染;水是很好的传播媒介,吸血昆虫也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

鸭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较多。

2.症状及病变:潜伏期一般为3~4天。

病初体温升高到43~44℃,持续不退,精神萎顿。

少吃或不吃,口渴,垂头缩颈,羽毛松乱,翅下垂。

两脚麻痹无力,走动困难;完全麻痹时,伏卧不起。

病鸭排绿色、灰绿色稀粪,不愿下水。

流泪和眼睑水肿是鸭瘟的一个特征症状,病初流出浆性分泌物,以后变成粘性或脓性分泌物,严重者眼睑水肿或翻出于眼眶外,翻开眼睑见到眼结膜充血或小点出血,甚至形成小溃疡。

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胀。

鼻分泌物增多粘稠,叫声嘶哑,呼吸困难,常衰竭死亡。

急性病例,病程一般为2~5天,致死率在90%以上。

少数不死转为慢性,表现消瘦,生长发育不良,其最特征性的症状为角膜混浊,严重的形成溃疡,多为一侧性。

剖析除败血症的一般性病变外,还可见到一些特征性的病变。

食道粘膜有纵行排列的灰黄色假膜覆盖或小出血斑点。

假膜易剥离,剥离后留有溃疡斑痕。

泄殖腔粘膜表面覆盖一层灰褐色或绿色的坏死痂,粘着很牢固,不易剥离,粘膜上有出血斑点和水肿。

肝脏不肿大,肝表面和切面有大小不等的灰货色或灰白色的坏死点,少数坏死点中间有小点出血,或其外周有环状出血。

3.治疗: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4.预防:(1)综合措施:不从疫区引进种鸭,如必须引进时,一定要严格检疫,并隔离饲养2周证明健康后,才能与原来的鸭群混同饲养。

禁止健康鸭群到鸭瘟流行区放牧。

定期用10%石灰乳或5%漂白粉溶液对鸭舍及用具等进行预防性消毒。

浅谈鸭瘟病的防治

浅谈鸭瘟病的防治
浅 谈鸭瘟病 的 防治
武新 国
( 卫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 中心 ,河南新 乡

4 5 3 1 0 0 )
要 :鸭 瘟是 由鸭瘟 病 毒 引起 的一 种急 性接 触 性 传 染病 ,传 播 音 ,叫声 嘶 哑 ,个 别 病 鸭频 频 咳嗽 。病 鸭 下 痢 ,排 出绿 色或 灰 白
迅速 ,发 病 率和 死亡 率 高 , 是威 胁 养 鸭业 的主 要 疾病 之 一 。本 文 色 稀粪 ,肛 门 周 围 的 羽 毛 被 污 染 并 结 块 。 泄 殖 腔 黏膜 充血 、 出 结 合 多年 兽 医临 床 经验 ,从 本病 的病 原 、流行 病 学 、 临床 症状 、
生 素治 疗有 较好 疗效 等方 法 ,通 常可 加 以鉴 别诊 断 。 6 防制
在 自然条 件 下 ,本 病 主 要发 生 于 鸭 ,对 不 同年 龄 、性 别 和 品 尚无 特效 药 物 可用 于治 疗 ,故 应 以 防为 主 。除 做好 生 物安 全 种的鸭都有易感性 。以番鸭 、麻鸭易感性较高 ,北京鸭次之 ,自 性 措施 外 ,采 用 鸭瘟 弱 毒 活疫 苗进 行 免疫 接 种能 有 效地 预 防本 病 然感 染 潜伏 期 通常 为2 ~4 d ,3 0 日龄 以 内雏 鸭 较少 发病 。鸭瘟 可通 的发生 。 过病 禽 与 易感 禽 的 接触 而 直 接传 染 ,也 可 通 过与 污染 环 境 的 接触 6 . 1 免 疫接 种 而 间接 传 染 。被 污 染 的水 源 、鸭 舍 、用 具 、饲料 、饮 水 是 本 病 的 目前使 用 的疫 苗 有 鸭瘟 鸭 胚化 弱毒 苗 和鸡 胚 化 弱毒 苗 。采 用
本病 的 防制 提供 一 定的 帮助 。 关键 词 :鸭瘟 ; 大头瘟 ;鸭病

鸭瘟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鸭瘟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浅谈鸭瘟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摘要:鸭瘟是目前广泛存在于养鸭业中的一种传染类疾病,该病对鸭类致病性强,且传播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给鸭的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困扰了潍坊养鸭业的发展。

本文在前人文献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鸭瘟的一点认识,讨论了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希望能为养殖从业人员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鸭瘟;诊断方法;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引言潍坊地区养鸭规模比较大,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潍坊乐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营肉鸭的生产与深加工,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善、质量最好的肉鸭生产经营企业之一,现有总资产50亿元,员工11000人,年产值70亿元。

除此之外,山东六和集团、中粮集团、亚太中慧集团等也都有自己的养鸭场。

这些大规模鸭场也带动了潍坊市及周边地区养鸭的规模,养鸭业成为潍坊市畜牧产业的重点支柱之一。

但是,大规模的鸭子养殖也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出现,就养殖户自身来说,由于水平参差不齐,致使很多鸭病不断暴发流行,给很多养鸭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其中鸭瘟即是最为常见的鸭类疾病之一。

鸭瘟又称为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及其他雁形目禽类均可发生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严重地威胁养鸭业的发展。

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在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对鸭瘟的诊断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若干防治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1 诊断方法1.1 临床综合诊断1.1.1 流行特点自然条件下,本病多引起鸭和鹅发病,鸡、火鸡、鸽、鹌鹑和哺乳动物等均不感染。

鸭对本病毒最易感,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鸭均可感染发病。

其中,以麻鸭和番鸭最易感,北京鸭次之。

病鸭和带毒鸭是本病主要传染源。

病毒分布于病鸭各内脏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尤以肝、肺、脑含毒量最高。

病鸭和带毒鸭主要通过排泄物和分泌物向外排毒。

禽病-鸭瘟(DP)

禽病-鸭瘟(DP)

鸭瘟:肝脏呈浅铜色,表面有不规则出血斑和白 色坏死灶
鸭瘟:肝脏表面有不规则的出血和坏死灶
图15
鸭瘟:心外膜,特别是冠状沟有密集的淤血斑点,使其表面呈 红色“刷漆样”,该病变在成年种鸭比商品雏鸭更常见
图17
图19
图20
图22
鸭瘟:产蛋鸭卵泡变形、变色并有出血
鸭瘟:蛋鸭卵泡破裂、腹腔内有血性内容物
鸭瘟与鸭霍乱的鉴别诊断
项目 病原体 流行情况

眼睛

其它
病 理
肺脏
变 食道和泄 化 殖腔粘膜
细菌学检查
抗菌素治疗
鸭瘟
鸭瘟病毒 主要感染鸭、鹅 流泪、眼睑水肿、 封闭 头颈部严重水肿 有“大头瘟”之称
不明显
有灰黄色或黄绿色 结痂或假膜 无 无效
鸭霍乱
多杀性巴氏杆菌 鸡、鸭、鹅等均感染

频频摇头 有“摇头瘟”之称 多见充血、出血等病 变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21
图11
图13
图14
五、诊断
⒈临床诊断要点 ⑴主要感染鸭,成年鸭、产蛋母鸭发病率和死亡 率较高。 ⑵病鸭发热、流泪、脚软、下痢、部份鸭头颈部 肿大。 ⑶剖检食道、泄殖腔粘膜有淡黄色或灰黄色假膜 覆盖,剥离假膜后露出出血斑点和溃疡灶。肝有坏死 灶和出血斑点。 ⒉鸭瘟和鸭出败症状有些相似,注意鉴别诊断。 ⒊实验室诊断 病料接种9-14日龄鸭胚分离病毒,分离的病毒可 用中和试验进行鉴定。 Dot-ELISA可作为快速诊断。
禽病-鸭瘟(DP)
鸭瘟(DP)
一、病原 鸭瘟病毒
鸭瘟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核 酸为DNA,呈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 对 乙醚和氯仿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鸭瘟的病理变化和防治
作者尤雪娟
摘要
鸭瘟(DP)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和鹅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本病传染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

是严重威胁养鸭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给全世界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鸭瘟临床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两腿麻痹、绿色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肿大、剖检可见食道粘膜有小出血点,有灰黄色假膜覆盖或溃疡:肠道淋巴滤泡轮状出血,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假膜覆盖:肝脏不肿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坏死点,呼吸困难、并出现死亡。

定期注射鸭瘟疫苗,鸭舍用具进行消毒,一旦发生要隔离饲养,严格消毒和进行紧急接种。

关键词:鸭瘟病毒;病理变化:防治措施
绪论
1鸭瘟概况
1.1鸭瘟的历史和流行情况
在1923年Baudet氏在荷兰首次发现本病,直到1940年Bos氏首次提出鸭瘟的名称,并确认是一种不同于鸡瘟的新病毒病。

以后在欧、美各国均有本病发生的报道。

鸭瘟在我国流行的正式报道是黄引贤1957年在广东首先提出的,随后武汉、上海、浙江、江苏、广西、湖南和福建等地陆续发现,至80年代传播到东北各省。

1957年以来,本病广泛流行于我国华南、华中、华东养鸭业较发达地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1963年全国农业科学规划会议将防制鸭瘟作为重点课题,其后许多单位进行了大量的防治研究工作,并成功地研制了各类预防用疫苗,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力地保障了养鸭业的发展。

目前全国各兽药厂生产的疫苗是由南京药械厂(1964)研制成功的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

该苗的种毒是用广州毒株鸭胚强毒9代,接种鸡胚绒毛尿囊膜及尿囊腔传代,经过25~26代适应和减毒而育成的,对鸭安全而有确实的免疫力。

在病鸭群中采用这种疫苗进行紧急接种,如能运用及时而又恰当,仍可取得很高的保护率,可以大大减少生产损失。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发生于鸭,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鸭都
有易感性。

以番鸭、麻鸭易感性较高,北京鸭次之,自然感染潜伏期通常为2-4天,30日龄以内雏鸭较少发病。

在人工感染时小鸭较大鸭易感,自然感染则多见于大鸭,尤其是产蛋的母鸭,这可能由于大鸭常放养,有较多机会接触病原而被感染。

鹅也能感染发病,但很少形成流行。

2周龄内雏鸡可人工感染致病。

野鸭和雁也会感染发病。

鸭瘟可通过病禽与易感禽的接触而直接传染,也可通过与污染环境的接触而间接传染。

被污染的水源、鸭舍、用具、饲料、饮水是本病的主要传染媒介。

某些野生水禽感染病毒后可成为传播本病的自然疫源和媒介、节肢动物(如吸血昆虫)因本病为病毒血症也可能是本病的传染媒介。

调运病鸭可造成疫情扩散。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流行较为严重。

当鸭瘟传入易感鸭群后,一般3~7天开始出现零星病鸭,再经3~5天陆续出现大批病鸭,疾病进入流行发展期和流行盛期。

鸭群整个流行过程一般为2~6周。

如果鸭群中有免疫鸭或耐过鸭时,可延至2~3个月或更长。

1.2鸭瘟的病原
鸭瘟病毒又称要疱症病毒1型,病毒粒子呈球形,有囊膜。

鸭瘟病毒能在9-12日龄鸭胚中生长繁殖和继承,随着继代次数增加,鸭胚在4-6天死亡,比较规律。

致死的胚体皮肤出血、水肿,肝脏有坏死及出血,肝脏的病变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病毒存在与病鸭各个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

肝、脑、食道、泄殖腔含毒量最高。

病毒毒株间的毒力有差异,但各毒株的抗原性是一致的。

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80℃经5min即可死亡;夏季在直射阳光下,9h毒力消失;在秋季(25-28℃)直射阳光下9h毒力仍存活。

病毒在4-20℃污染禽舍内存活5天。

但对低温抵抗力强,在-5到-7℃下经3个月毒力不减弱;-10到-20℃下经1年对鸭仍有致病力。

病毒对乙醚和氯仿敏感。

1.3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人工感染成年鸭潜伏期一般为1-2天,自然感染约为2-5天。

患鸭主要表现为拉稀粪、泄殖腔周围有白色粪便污染同时有外翻症状,流泪,部分病鸭表现出头颈肿大。

常可以在鼻腔观察到浆液性和粘液性分泌物,拉出舌头有时可以见粘膜上在出血点或灰黄色伪膜。

典型的鸭瘟病变主要表现为:血管受损,多个组织器官表现为出血、变性、坏死,免疫器官受损,头、颈部皮下水肿并伴有胶冻样物质,食道粘膜上出现条索状或斑块的灰黄或黄绿色伪膜。

对自然感染及人工感染的鸭瘟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国内外许多学者其病理学观察结果都很一致,尤其是口腔,食道等处粘膜的病变最为普遍,为该病的示病症状,具体表现为口腔及食道内有黄色分泌液,粘膜上存在灰黄色伪膜或出血点,腺胃与食道交接处出血或坏死,小肠上有环状出血带,剖开出血部位可见组织稍肿胀并向上突起。

肺脏组织充血、出血、后期炎性细胞数量减少,异嗜性颗粒细胞数量增多。

肝脏的中央静脉及血窦
扩张,肝脏细胞有发生空泡变性,感染后期出现溶解和坏死,组织中可见面积不等的坏死灶。

肾脏的主要病变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溶解消失,胞核脓染,同时出现肾脏的广泛出血,同时,组织中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

脾脏的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减少的同时出血网状纤维增生,组织发生坏死的同时伴有巴噬细胞和异嗜性粒细胞浸润。

胸腺、法氏囊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网状细胞增生,并见有坏死的细胞及灶状坏死,法氏囊的皮,髓质界不明显,且随着病情的发展,细胞坏死程度逐渐加剧。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谨让我向我的导师潘崎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从论文选题到研究工作的开展,直至论文的完稿,每一步都凝聚这恩师的心血。

在此,我衷心的感谢导师对我学习上的悉心指导和治学态度上的深刻影响,学生将感恩在心!
感谢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各位老师们的殷切关怀和教诲,特别是班主任洪俊老师,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多年来在我学业上给予的默默关怀理解和大力支持!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衷心感谢培养我的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感谢所有支持关怀和帮助过我的所有可敬的人!最后在次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各位老师和亲友们表达深深的谢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