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32张)
春秋列国形势图
燕
齐
秦
晋
楚
战国列国形势图
燕燕
赵赵 齐齐 秦秦 魏魏
韩韩 楚楚
一、战国七雄——相互兼并
七国形成
三家分晋:赵、魏、韩 田氏代齐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来
战国七雄
同时并存
东
燕
齐
南 西
楚
赵齐
秦
北
秦
魏
到
韩
燕 赵
中 来
楚
魏 韩
3、主要战役
时期
主要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影响
战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推动了本国
封建制度的确立?( A
)
A.商鞅变法
B.秦始皇改制
C.汉武帝罢黜百家
D.孝文帝改革
5.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
水利工程是( A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
6.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 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 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 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 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 者,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 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 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1 背景
各国变法的原因:
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直接原因)
根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本
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原 因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 侯国为什么相继展开 变法运动?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26张PPT)
著名纵横家: 秦国的张仪, 魏国的公孙衍
连横
连横
秦远交近攻,
合 六国之间南北联 纵 合,共同抗秦。
各个击破。
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秦国成为七国中势力 最强的大国。
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
时期 目的
规模
影响
春秋 称霸
用少量军队在短 时间内决定胜负
出现一些疆域 较大的国家
战国 兼并 统一
几十万大军,时 间长,死伤多
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者:秦国蜀守李冰、 2、地点:岷江中游、都江堰 3.地位:世界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4、作用:消除水患、灌溉农田
成都成为了“天府之 国”
5、性质:集防洪和灌溉于一体的水利工程。
岷 江
玉垒山
成都平原
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了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岷
个市、42个县的3000多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
万 水,人灌提溉供面着积生达活1、0生产1和0生万态亩用。 巨绝的联被大无智合列清1各李8的仅慧国入同地希3作有。第《3治无霍-用,22世1年与芬049,充界届00间伦是05这分文世(比把年)来在反化界公。都1都1世映遗遗元曾江月江界出产产于堰12堰8水我名9委详16日考8利国录2员细7~,察史人》2会介1年在,上民。上8绍在以7,给4《行年世李家)界希的,的霍眼德第芬光国一男,地人爵盛理。书赞学简都家》江李中堰希设灌霍专溉芬章方(R介法ic绍h之t都h完o江美fe堰世n 。界
玉
江
垒 玉垒山
山
成都平原
成
成都平原
渠首
鱼嘴
内江:灌溉 外江:分洪
宝瓶口 ——引水工程
飞沙堰 ——溢流排沙工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20张PPT)
魏了占解有决。什么问题?
(韩国)申不害变法
--杨宽《战国史》
(楚国)吴起变法
富国强兵,求生存
前475 年 前445 年
前356 年
前221 年
1商鞅变法
梳理史实
1、时间: 公元前356年
2、主要内容:
政治:立县制,废特权,严法度等 经济:废井田,允许土地买卖,鼓励耕织等 军事:奖励军功(授爵、赐地)
范围广、兵力多
战争就是战争,战争本身就有非
信息三:赵括被射杀,
常残酷的一面。对战争来说… …如
赵军大败,四十万人
果只把对方军队击垮而不消灭它,那
降秦,白起将他们全
么它明天可能还要武装起来……
部活埋。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 陈相灵
思考:长平之战对秦国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消灭赵国的基本力量,是秦灭六国的转折点
——《中国通史·第一卷》
“战战国国时是期一的个社无会比究复竟杂变而了又什无么比?新 鲜裂的转时向历代大经。一战由统国此的二中历百国史多将进年进程历入。史一”,个社由会大发分 展方向出现由什么— 变—什《么中的国通趋史势·第?一卷》
的蕞(zuÌ)尔(形容比较小的地区)小国,
秦
几百年后却打败了经济高度繁荣、文化异常发
达的六个关东大国。
——《中国通史·第二卷》
战国初期的秦国:
前451年,三家分晋后 地理位置 偏西 ,是个 落后 的小国。
前475 年
前221 年
见微知著 ——知秦国崛起,晓战国变化
一 秦国崛起——之变法篇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 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王 龁 (秦)
长平之战
赵
(前262—前260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34张PPT)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齐
魏 马陵之战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赵 赵 赵括取代 我坚守不出! 括 王 廉颇! 赵 你能奈何? 廉 我天下 颇 我离间! 赵
无敌!
白 起 秦
括
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 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 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 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
第7课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
目标引领 1、掌握战国七雄及三次典型战役; 2、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识记商鞅 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3、识记都江堰的修建和作用 。
————战国七雄
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P28-29,期待你3分钟之 后精彩的回答。
1、结合课本29 页地图,完成战 国七雄分布图;
2、战国时期著名 的战役有哪些?
哼,这些家伙,公田都不种了,国家根本 就没多少收入,还不如承认他们的私田合法, 好让他们放心生产,国家经济发展了,强大起 来,才能不被其他国家吞并啊,这样我的国君 之位才能保住啊!!
土地所有 制形式的 变化
荒地开垦
奴隶主私田增多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出租 地主
阶级 关系 变化
封建制
变
奴隶制
变
奴隶主
奴隶
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 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 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 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 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发展, 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 强的封建国家。
多收个三五斗呢!除去他们留下的,我的收入 役使奴隶 500个,纳贡上千斗。 问题2:哈,我现在有两种土地,一部分是公 比以前还多咧!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优质教学课件
统帅:白起
赵
廉颇 赵括
战况:前261年秦攻赵。廉颇拒不出战。
秦反间计成功易帅赵括。秦诱敌深入, 合围赵军。被困46天后,赵括突围时 被射杀,赵军投降。秦坑杀降军40万。
16
14
秦国一国独大
12
10
8
6
4
“ 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
2 0
虎挚之士。”
——《战国长策平》之战
齊楚燕韓趙魏秦
材料解析
马陵之战
齐魏
孙膑/庞涓
长平之战
耗时3年 兵力百万计
秦赵
减灶计 离间计
魏削弱,齐强大
秦国大胜, 加速统一进程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孟子
战国铜壶
壶身有水陆攻战图
战争特点
参战兵力多, 交战区域广, 持续时间长。
兼并战争 ——以消灭各国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长平之战
交战双方: 秦
赵 括
(一)背景:
商
1.经济:为适应先进生产力(铁制农具、牛耕推广),发展封建
经济。
——改革的根本原因
鞅 变 法
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确立
新的政治秩序。 ——改革的政治原因
3.军事: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变法以求富国强兵。
——改革的直接动力
4.思想:战国时期出现的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材料1: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 87件,大多为农具范。
——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
材料2: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荒地大量被开垦出来,成为私田。而鲁国 最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缴税,承认了土地私有制,占有土地的人逐渐转 变为地主,出现新兴地主阶级。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53张PPT)(共53张PPT)
三变
生 产 关 系 变 化
公田 奴隶 奴隶主
战国时期,秦蜀郡太守李冰 在岷江中游修建都江堰
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私田 农民 地主
社会性质 大变化
二变
变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春秋战国时期
生 铁器和牛耕 产 的推广 技 术 的 水利工程的 改 修筑 进
私 田 出 现
新 兴 地 主 阶 级 出 现
白 起
春秋与战国战争的不同点
春秋的争霸
军队数量:
1、兵力较少,往往
1、规模大,兵力多,
战国的兼并
一天就能决定胜负。 称霸方式:
2、强者通过召集
区域广,时间长。
2、强者吃掉弱者,
会盟确立霸主地位
实现统一的目的。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体现出的时代
特征有何不同?
时期 目的 规模 影响
春秋
会盟 兵力少在短时 称霸 间内决定胜负 兼并 统一 兵力多,时 间长,死伤多
救命啊!
齐
庞涓,快 回来!!
大梁
魏
孙膑命令进入魏国境内的齐军第一天埋设十 万个做饭的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第三天减为 三万个。庞涓查看齐军留下的灶后非常高兴,于 是只带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一直追到马陵,中了 埋伏,兵败自杀。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 霸主地位,而齐国则称霸东方。
赵括取 赵 王 赵 代廉颇! 括 我坚守不出! 你能奈何? 廉 我天下 赵 颇 无敌! 我离间! 括 纸上谈兵!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战国时期,某国有两个村子的百姓为 争夺水源私斗,打死了几十人。按照法律, 相关人员700多人都要被处死,孝公于心不 忍,找商君求情。 “不能变?” “法立如山。” “不能缓?” “法贵时效。” “不能减刑?” “减刑溃法。” “不能特赦?” “法外无恩。”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共14张PPT)
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 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都拥有强 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竞争。 桂陵之战
教学课件
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 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 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 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 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 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 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 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 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 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 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 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 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 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赵 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 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
公 死 后 , 商 鞅 遭 诬 陷 , 后 被 车 裂 。
变 法 。 变 法 损 害 了 旧 贵 族 的 利 益 , 秦 孝
入 秦 后 , 以 强 国 之 术 说 动 秦 孝 公 , 主 持
“ 少 好 刑 名 之 学 ” , 在 魏 相 手 下 做 过 官 。
被 秦 国 封 于 商 , 因 而 被 称 为 商 鞅 。 他
4.功能:都江堰发挥着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5.影响: (1)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2)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 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启示
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实施者的生与 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变法之所以成 功,是因为变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改革措 施符合秦国国情,顺应了民意,同事得到了秦孝 公的支持,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的道路上 会遇到很多的挫折,有时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我 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和他不向旧势 力屈服、坚持变法的品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吴、越、宋、鲁、卫等国家被吞并,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1.战国七雄
一、各自为政,扩充军队
拓展疆域(兼并战争)
一、战国七雄
2.著名战役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 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 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旧贵族)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 过,循礼无邪。”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 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 太子,黥劓其傅。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新课导入
徙木立信
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 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 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 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 就兑现诺言。
一、战国七雄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 《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魏国魏文侯 李悝变法
楚国楚悼王 吴起变法
韩国韩昭侯 申不害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商鞅出生于卫国,原名公孙鞅,后因功 被秦国封于商,因而被称为商鞅。他“少好 刑名之学”,在魏国手下做过官。入秦后, 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主持变法。变法损 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 陷被车裂而死。
1.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吴、越、宋、鲁、卫等国家被吞并,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1.战国七雄
一、各自为政,扩充军队
拓展疆域(兼并战争)
一、战国七雄
2.著名战役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 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 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旧贵族)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 过,循礼无邪。”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 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 太子,黥劓其傅。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新课导入
徙木立信
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 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 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 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 就兑现诺言。
一、战国七雄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 《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魏国魏文侯 李悝变法
楚国楚悼王 吴起变法
韩国韩昭侯 申不害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商鞅出生于卫国,原名公孙鞅,后因功 被秦国封于商,因而被称为商鞅。他“少好 刑名之学”,在魏国手下做过官。入秦后, 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主持变法。变法损 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 陷被车裂而死。
历史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49张PPT)
有利于新兴地主通过军功途径参政,军队战斗力增强 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
商鞅变法的影响:
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 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 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历史影响(作用)
随堂训练
【精例】(2017·庆阳)《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
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D )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分析】本题以《汉书》记载为依托,
B.推行县制
考查商鞅变法。据“商君为法于秦,战
C.废井田,开阡陌
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可
D.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知,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
A.西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
3.(2018·福州模拟)右图所示 的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 溉的作用,该工程是( A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通惠河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B)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过去享受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评价: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客观上也有利
于社会局部统一和民族(8)__交__融____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来
1、形成过程
七国形成
小国被并,大国左右政局,制度崩溃
三家分晋:赵、魏、韩 (公元前403年)
.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商鞅变法的影响:
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 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 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历史影响(作用)
随堂训练
【精例】(2017·庆阳)《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
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D )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分析】本题以《汉书》记载为依托,
B.推行县制
考查商鞅变法。据“商君为法于秦,战
C.废井田,开阡陌
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可
D.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知,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
A.西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
3.(2018·福州模拟)右图所示 的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 溉的作用,该工程是( A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通惠河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B)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过去享受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评价: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客观上也有利
于社会局部统一和民族(8)__交__融____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来
1、形成过程
七国形成
小国被并,大国左右政局,制度崩溃
三家分晋:赵、魏、韩 (公元前403年)
.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23张PPT)
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 各国都拥有强大军队,战争 连年不断,战争规模大, 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 ,持续时间长。
燕 4
赵 5
齐 1
三家分晋
秦 3
魏 6
田氏代齐
7 韩
楚 2
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等 战国后期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是秦国。
时期
主要 战役
桂陵之战
交战 国家
典故
影响
伯 禹 亦 不 如 .
始 知 李 太 守 ,
6、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
2、都江堰.
岷 江 外江
分 水 堤
内江 宝瓶口
飞沙堰 岷 江
离堆
都江堰示意图
都江堰由分水堤、 宝瓶口和飞沙堰 三部分组成。外 江是正流,可排 洪通航;内江供 灌溉,江水通过 宝瓶口流入成都 平原。当内江水 流过大时,江水 漫过飞沙堰,流 入外江。都江堰 能灌溉农田300 万亩。
一、战国七雄
东周的后期被称为战国 时期,它因西汉刘向整 理校订的《战国策》而 得名。战国的起止时间 是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 前221年。
• 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 ①经过春秋300年的纷争,周朝制度完 全崩溃; • ②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齐国田 氏代齐; • ③战国时期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 楚、燕、韩、赵、魏、秦势力最强,史 称战国七雄。
知识结构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争霸
齐桓公 晋文公
战国兼并
齐 秦 楚 燕 赵 魏 韩
楚庄王
1 .“三家分晋”的三家是( ) A.齐、楚、韩 B.赵、燕、魏 C.韩、赵、魏 D.楚、魏、秦 2.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 ) A.齐和秦 B.燕和楚 C.韩和赵 D.赵和楚 3. 下列即属于春秋时期又存在于战国时期的诸 侯国( )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赵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策·秦策一》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译文)商君治理秦国,法令一到就要执行,而 且公平无私。处罚不回避有权势的人;论功行赏,不 偏袒自己的亲信。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 格执法。
假如你是当时的新兴地主、农民或者奴隶 主贵族,你是怎样看待这场商鞅变法的???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也只是一个习惯,只 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 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
历史七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商鞅舌战群臣
都江堰
学习目标
1.掌握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合纵与连横等基 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 势。
2.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 3.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商鞅变法: 重大改革面
都江堰:水 利工程面
齐楚秦燕赵魏韩 政治、经济、军事 防洪、灌溉、水运
随堂训练
1.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 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 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 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C (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春秋五霸先后出现 战国七雄同时并存
“战国”名称的来历?
战 国 形 势 图
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 将以击秦……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佯 败而走……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 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 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 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商鞅变法对不同阶级的影响
内容
不利阶层
有利的阶层
鼓励耕织,生产粮 食、布帛多的人可 免除徭役
奴隶主阶级;懒惰 的人;弃农经商的 人
封建地主阶级;勤 劳的农民
奖励军功,对有军 功者授予爵位并赏 赐土地
没有军功的旧贵族
打仗有功的人
确立县制,由国君 旧贵族 直接派官吏治理
国君
目标导学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2.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它的
A 修建者是( )
A.李冰 B.商鞅 C.秦始皇 D.李春
课后小知识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 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上述材料是战国时期哪一次战争?试着讲 一讲此次战争的历史故事。
结合图片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哪些 特点?
秦赵长平之战
反 间 计
纸 上 谈 兵
提示:长平之战。战国兼并战争特点归纳:规
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伤亡大。
《孟子·离娄上》中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的残酷性,说当时“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 城以战,杀人盈城”。你怎样评价战国时期兼 并战争的影响?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形成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 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封建经济有 很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取代旧 贵族掌握国家政权,发展经济。
燕4
东
赵5
齐1
南
魏6
西
秦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北
韩7
到
中
央
楚2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在出现时间上有什么不同?
魏
大梁
庞涓
孙膑
齐
围 魏 救 赵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合作探究:
(1)商鞅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2)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支持者? (3)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4)商鞅变法的意义是什么? (5)商鞅变法成效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商鞅变法的原因
①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进一步推 广,为适应这一先进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这是改 革的根本原因。 ②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旧贵 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这是改革的政治原因 。 ③军事方面: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变法以 求富国强兵,秦国也不得不实行变法。在各国变法中 ,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
具体措施
建立县制;废除旧贵族
政 治 世袭特权;改革户籍;
严明法度
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
经 济 自由买卖;鼓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确立封建土地制度,提 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从 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国富)
军 事 奖励军功
军队战斗力加强了(兵 强)
材料研读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 (huì)强大,赏不私亲近……
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
泄洪
灌溉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 府’也”。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 展有什么影响?
有效控制了灌溉水量,使沿岸地区既有便 利的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
成都平原
课堂小结
战
国
变 化
时 期 社
会
的
战国七雄: 政治局面
课后反思
1、今天的学习结束,你收获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3、
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学习心得与学习方法。
课后作业
1.完成教科书课后练习中的1、2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作业。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够 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 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一个文档都花费了我大量 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 大的欣慰。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1)负面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 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2)正面影响: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 民族交融,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 成。
战国时期三次经典战役
时期
战 国
主要 战役
桂陵之战
交战 国家
魏、赵、齐
典故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魏、齐 秦、赵
减灶计 纸上谈兵
邯郸
赵
桂陵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译文)商君治理秦国,法令一到就要执行,而 且公平无私。处罚不回避有权势的人;论功行赏,不 偏袒自己的亲信。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 格执法。
假如你是当时的新兴地主、农民或者奴隶 主贵族,你是怎样看待这场商鞅变法的???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也只是一个习惯,只 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 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
历史七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商鞅舌战群臣
都江堰
学习目标
1.掌握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合纵与连横等基 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 势。
2.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 3.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商鞅变法: 重大改革面
都江堰:水 利工程面
齐楚秦燕赵魏韩 政治、经济、军事 防洪、灌溉、水运
随堂训练
1.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 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 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 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C (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春秋五霸先后出现 战国七雄同时并存
“战国”名称的来历?
战 国 形 势 图
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 将以击秦……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佯 败而走……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 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 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 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商鞅变法对不同阶级的影响
内容
不利阶层
有利的阶层
鼓励耕织,生产粮 食、布帛多的人可 免除徭役
奴隶主阶级;懒惰 的人;弃农经商的 人
封建地主阶级;勤 劳的农民
奖励军功,对有军 功者授予爵位并赏 赐土地
没有军功的旧贵族
打仗有功的人
确立县制,由国君 旧贵族 直接派官吏治理
国君
目标导学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2.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它的
A 修建者是( )
A.李冰 B.商鞅 C.秦始皇 D.李春
课后小知识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 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上述材料是战国时期哪一次战争?试着讲 一讲此次战争的历史故事。
结合图片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哪些 特点?
秦赵长平之战
反 间 计
纸 上 谈 兵
提示:长平之战。战国兼并战争特点归纳:规
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伤亡大。
《孟子·离娄上》中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的残酷性,说当时“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 城以战,杀人盈城”。你怎样评价战国时期兼 并战争的影响?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形成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 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封建经济有 很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取代旧 贵族掌握国家政权,发展经济。
燕4
东
赵5
齐1
南
魏6
西
秦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北
韩7
到
中
央
楚2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在出现时间上有什么不同?
魏
大梁
庞涓
孙膑
齐
围 魏 救 赵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合作探究:
(1)商鞅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2)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支持者? (3)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4)商鞅变法的意义是什么? (5)商鞅变法成效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商鞅变法的原因
①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进一步推 广,为适应这一先进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这是改 革的根本原因。 ②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旧贵 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这是改革的政治原因 。 ③军事方面: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变法以 求富国强兵,秦国也不得不实行变法。在各国变法中 ,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
具体措施
建立县制;废除旧贵族
政 治 世袭特权;改革户籍;
严明法度
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
经 济 自由买卖;鼓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确立封建土地制度,提 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从 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国富)
军 事 奖励军功
军队战斗力加强了(兵 强)
材料研读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 (huì)强大,赏不私亲近……
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
泄洪
灌溉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 府’也”。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 展有什么影响?
有效控制了灌溉水量,使沿岸地区既有便 利的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
成都平原
课堂小结
战
国
变 化
时 期 社
会
的
战国七雄: 政治局面
课后反思
1、今天的学习结束,你收获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3、
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学习心得与学习方法。
课后作业
1.完成教科书课后练习中的1、2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作业。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够 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 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一个文档都花费了我大量 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 大的欣慰。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1)负面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 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2)正面影响: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 民族交融,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 成。
战国时期三次经典战役
时期
战 国
主要 战役
桂陵之战
交战 国家
魏、赵、齐
典故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魏、齐 秦、赵
减灶计 纸上谈兵
邯郸
赵
桂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