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乾隆为何对六世班禅礼遇有佳
六世班禅东行随从种痘考
作者: 陈庆英[1];王晓晶[2]
作者机构: [1]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北京100101;[2]上海政法学院,上海201701出版物刊名: 中国藏学
页码: 18-27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3期
主题词: 六世班禅;二世嘉木样活佛;种痘;圆寂
摘要:六世班禅东行朝觐是清朝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六世班禅为保证东行顺利,提出给他的随从种痘,并在甘肃拉卜楞寺的二世嘉木样活佛的大力协助下为200多名随从实施了种痘。
这是六世班禅东行途中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在清朝的汉文档案资料中很少提及,在学界还鲜为人知,而此事又与六世班禅大师之后在北京染天花而圆寂相关联,使人产生一些疑惑。
本文从二世嘉木样活佛与六世班禅之间的关系着眼,解读二世嘉木样活佛率领班禅大师的随从在东行途中前往阿拉善种痘的经过,解释六世班禅本人未种痘的原因,对班禅大师在北京染天花圆寂的始末进行分析,解答了某些人提出的为何六世班禅一行人中仅班禅大师一人在北京得天花以及六世班禅是否因病圆寂的疑问,为解开这一历史的谜团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证据。
这些文物见证六世班禅进京为乾隆祝寿之盛事
这些文物见证六世班禅进京为乾隆祝寿之盛事中国西藏网讯六世班禅罗桑·贝丹益喜是杰出的藏传佛教领袖、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公元1780年(清乾隆四十五年),六世班禅赴京朝觐拜贺乾隆皇帝70大寿,这是自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之后,第一位进京朝觐的班禅,是五世达赖喇嘛进京朝觐之后又一富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盛事。
目前,六世班禅东行留下的大量文物还完整地保存于故宫博物院,而宫廷赐品也深藏于扎什伦布寺中。
近日,由故宫博物院、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扎什伦布寺联合主办的“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展,首次系统展示了六世班禅向乾隆帝进献的贺礼、乾隆帝赏赐给六世班禅的礼物。
图为乾隆帝赐六世班禅玉册,扎什伦布寺藏。
摄影:孔夏乾隆四十五年八月三日,乾隆帝派隆福安、和珅两位大臣将颁赐的玉册、玉印为六世班禅送至须弥福寿之庙,并用满、藏语宣读了册文。
册文中除了追溯班禅转世系统的源流和六世班禅朝觐的背景外,还特别提到赏赐玉册、玉印是“特加殊礼”。
图为谢墉书弘历须弥福寿之庙碑记册(复制品),故宫博物院藏。
摄影:孔夏乾隆为迎接六世班禅的到来,特于承德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南坡,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建造须弥福寿之庙供六世班禅讲经和居住。
此书册记录了这一历史。
书册经折装,上下面板裱织锦,全册选用磁青纸以金汁书写。
扉页、拖尾页分别绘释迦牟尼佛及韦陀,画风为典型乾隆宫廷风格。
正文以缠枝花卉纹为框,乌丝栏,一开十行。
图为靶碗,故宫博物院藏。
摄影:孔夏此靶碗旧藏养性殿,上有墨书满、蒙、藏、汉四体文字。
乾隆四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六世班禅在热河避暑山庄觐见乾隆帝。
靶碗则是乾隆四十五年八月三日班禅觐见乾隆帝时所进宝物之一。
由于乾隆帝对靶碗颇为喜爱,故清宫造办处曾先后仿制了三份,并为其配制了银胎绿珐琅嵌宝石盖,就总体风格而言,这些器物均属錾胎珐琅,在工艺上采用了独特的“高纯金嵌法”,并以红宝石、钻石、松石等组成花叶图案镶嵌在透明的绿珐琅上,具有17至19世纪印度珠宝装饰工艺的特点。
历史趣谈:乾隆皇帝干过的两件奇怪的事情 效果惊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乾隆皇帝干过的两件奇怪的事情效果惊讶
导语:1771年,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蒙古族三万余户,二十万人,携家带口,牵着畜生,携带辎重,凭着果敢,坚强的意志,一直徒步走到祖国。
按理说
1771年,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蒙古族三万余户,二十万人,携家带口,牵着畜生,携带辎重,凭着果敢,坚强的意志,一直徒步走到祖国。
按理说乾隆应该很激动,不过乾隆帝很不高兴,他觉得渥巴锡有可能是沙俄过来的间谍,试图分裂的。
万一他们是沙俄派来的怎么办?
所以在安置他们的时候,乾隆帝小心翼翼,就是不敢将他们迁徙到乌鲁木齐等重镇,而是安置在塔尔巴哈台以东,科布多以西,额尔齐斯等地方,既不重要,又远离边境,省得他们再跑了。
乾隆帝为什么怕他们跑了呢?说来也挺搞笑,为了面子。
乾隆帝是个好面子的人,如果这二十万人,待一段时间跑了,其他国家就不会觉得中国是“天朝上国”,会嘲笑中国。
乾隆帝在安置他们上煞费苦心,他们既不能离军事重镇太近,也不能离边境线太远,还要离蒙古近点便于换取牛羊。
乾隆年间(1757年),为了自己安全考虑,防止被西方人进入捣乱,只开放广州口岸,结果使得几千年最落后的广东反而变成了商业最发达的地方,由于一个英国商人的捣乱,乾隆宣布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三个海关的对外贸易,只留下广州海关允许西方人贸易。
这一规定最多只是给外国商人造成一些不方便而已,并没有影响贸易额。
相反,即便只有广州一个口岸,海外贸易额依然大幅上升。
生活常识分享。
初一历史期末试卷
初一历史期末试卷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山西简称“晋”下列选项与“晋”的来历相关的是( ) A .大禹治水 B .西周分封 C .晋楚争霸 D .商鞅变法2.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金﹣阿保机.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③④⑤3.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会子 ②交子 ③瓦子 ④岁币 ⑤喝茶品茶A .①②④⑤B .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⑤ 4.“尧知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以上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A .等级制B .郡县制C .禅让制D .世袭制5.小明查阅成语词典,找到下列成语:①退避三舍②卧薪尝胆③朝秦暮楚④当仁不让;其中对研究春秋战国历史有帮助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6.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请指出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为深远( ) A .建立县制B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C .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D.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7.下列人物中,哪一位的学说被秦始皇吸收并加以实践()A.孔子 B.董仲舒 C.老子 D.韩非子8.2013年6月14日,《当传奇与历史相会:西安秦兵马俑——中国始皇帝的宝藏》在芬兰的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下列关于“秦兵马俑”说法不正确的是A.出土了大量佛像B.与真人大小相当C.雕塑水平很高D.用泥土塑造烧制而成9.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历史趣谈:乾隆禅让给嘉庆的真正原因 最是无情帝王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乾隆禅让给嘉庆的真正原因最是无情帝王家
导语:清朝乾隆皇帝号称“十全老人”,在其晚年期间,乾隆皇帝更是不顾朝臣的反对,决定把皇位禅让给自己的儿子爱新觉罗永琰,也就是乾隆60年(197
清朝乾隆皇帝号称“十全老人”,在其晚年期间,乾隆皇帝更是不顾朝臣的反对,决定把皇位禅让给自己的儿子爱新觉罗永琰,也就是乾隆60年(1975年)乾隆决定把皇位禅让给皇太子永琰,并且下诏说“我25岁继位时,曾经对天发誓,我如果能在位60年,就一定会传位给皇太子不敢和皇祖(康熙)在位年数一样,现在我已经在位60年了,不敢食言,决定禅位于皇十五子永琰,他如一时难以处理朝政,由我训政。
”
当时以和珅为首的官员极力反对,乾隆不听,于嘉庆元年(1976)正月初一在太极殿举行禅位大典,此后自称太上皇。
在诏书中,乾隆皇帝说自己在继位时发过誓言,如在位60年将传位给皇太子,大家觉得这个誓言可信吗?反正皇帝言出法随,他说自己发过誓,谁敢说没有,何况后面还提到不敢和皇祖(康熙)在位年数一样(康熙在位61年),这就更让人怀疑了,这是拿康熙堵住群臣的嘴呀。
其实乾隆当太上皇以后,朝政大权一直都在他手中,直到嘉庆四年,乾隆死后这才真正算是嘉庆当皇帝了。
小编反正认为这子虚乌有的誓言是不可信的,遍观历史上那些朝代的皇位更替,在康熙朝出现的“十龙夺嫡”最是悲惨,血脉兄弟互相残杀,雍正皇帝的胜利都看到乾隆的眼中。
都说雍正把诏书放在正大光明匾后,才轮到乾隆当皇帝,什么叫一个正直的大臣当众念出,是人就有私心,这种方法也是不可行的。
乾隆皇帝这一手聪明呀,在自己没死前就把皇位确定了这样就没人敢兴风作浪,包括和珅这个权臣也得老
生活常识分享。
六世班禅朝觐事件中的空间与礼仪
作者: 张亚辉
作者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版物刊名: 中国藏学
页码: 92-10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期
主题词: 六世班禅;乾隆;礼仪空间;福田·施主;朝觐;政教关系
摘要:文章详细梳理了乾隆四十五年六世班禅巴丹益喜前来承德朝觐过程中有关礼仪安排与实践的史料,论证了乾隆皇帝与六世班禅之间关系随空间交换而调整的方式,并将这种方式与上古史和封建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六世班禅朝觐事件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教关系的基本格局的呈现,并非清代特有的现象。
六世班禅热河觐见史略
六世班禅热河觐见史略毕国忠(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摘要:“因其教不易其俗”是清代处理民族宗教事物的基本指导思想。
康熙、乾隆在避暑山庄做出的一系列关于民族宗教问题的决策,使得康乾时期的民族融合超越了历史任何时期,最终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乾隆四十五年六世班禅热河入觐,就是生动体现。
清政府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予以隆重接待,《清实录》、朝鲜朴趾源《热河日记》等文献对六世班禅在承德的活动做了详细记载。
关键词:班禅;热河;史略中图分类号:K2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034-03 中华民族共同体最终形成于清王朝鼎盛时期——康乾盛世时期。
国家实现了统一、建立了大一统的政权;民生得以休养生息;生产力得以持续发展;民族关系融洽;宗教和谐发展。
康熙、乾隆在避暑山庄做出的一系列关于民族宗教问题的决策,使得康乾时期的民族融合超越了历史任何时期,“中外一家”局面出现。
新疆、青海、西藏、云南、台湾各民族都聚拢到一起,最终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鉴于喇嘛教尤其是格鲁派(黄教)为蒙藏民众普遍信奉,喇嘛享有崇高的威望,清政府先后封了达赖、班禅、章嘉、哲布尊丹巴四大活佛,以期收到“敬一人而万人悦”的效果。
“尊其教不易其俗”,清政府尊崇黄教的目的不是宣扬黄教佛法,而是利用黄教来安抚众蒙古。
乾隆讲:“本朝之维护黄教,原为众蒙古素来皈依,用示尊崇,为从宜从俗之计。
”为了满足各族王公贵族及群众的宗教信仰,清政府相继在热河建造了十二座寺庙(俗称外八庙),这些寺庙围绕在避暑山庄周围,以众星捧月之姿态,呈现出“五服俱向,天下一统”的思想。
王思治先生指出:(避暑山庄)“反映了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其民族政策是封建时代最成功的政策。
清朝统治者为了贻万世之缔构,在处理民族关系时注意从细微处着眼,因而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长期发展基础上,在清代前期最后完成了。
王旭东丨1780年,六世班禅来北京
王旭东丨1780年,六世班禅来北京公元1779年6月,神州大地正是大清乾隆皇帝的黄金时代。
一位41岁的藏传佛教领袖,带着一支2000余人的队伍,正从西藏札什伦布寺启程,向遥远的大清帝都——北京进发。
这位佛教领袖正是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华丹益希。
大清立国之后,就制定了"兴黄教以安蒙古之众"的对藏蒙的基本国策。
所以,清政府对一些在政治上、宗教上影响力较大的宗教领袖进行册封, 达赖与班禅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被清政府册封重视的。
他们两位分别代表前藏(主寺布达拉宫)和后藏(主寺札什伦布寺)的政治和宗教利益,并在各自教区内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统治制度。
为防止其他势力的政治干涉和活佛转世过程中的作弊, 清政府还以法律条文形式规定了达赖、班禅活佛的转制。
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转世过程要合法;第二,需要通过中央政府以法律形式正式册封。
1766年,乾隆皇帝遣使到札什伦布寺正式册封罗桑华丹益希为“六世班禅”,并颁给了金册、金印。
1769年,又特赐了一颗用230两黄金铸成的有藏、满、蒙三种文字的“班禅额尔德尼”金印。
六世班禅与清廷政府关系良好,在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特别是1774年,英国东印公司与不丹发生战争,不丹国王请六世班禅写信调解。
英国驻印总督利用这一机会,派遣人员擅自闯到札什伦布寺见六世班禅。
六世班禅强调不丹是中国藩属,西藏是中国领土,一切要听从中国皇帝的圣旨办事。
对对方提出的英国与西藏建立联系、自由通商、在拉萨设立英国代办处等要求,一律加以拒绝。
乾隆四十三年(即公元1778年),乾隆皇帝为庆贺自己在1780年的七十大寿,特意邀请六世班禅进京论经。
西藏离北京约4000公里。
在当时没有飞机、汽车和高速公路的交通条件下,此行的艰险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六世班禅还是决定出发。
于是,在1779年6月,41岁的六世班禅带领着2000人的队伍出发了。
经过4个月的跋涉,六世班禅一行到达了青海。
从寺院建筑看民族团结源远流长(二)
从寺院建筑看民族团结源远流长(二)作者:吴天春来源:《青海党的生活》 2009年第7期(接上期)我曾两次参观、游览京都名刹、胜地——雍和宫。
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寺院,而且是建在内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寺院。
雍和宫建有3座牌坊,雍和门、雍和宫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组成的五进大殿,东西配殿,四学殿(讲经、密宗、数学、药师四殿)和戒台楼、班禅楼,整个建筑布局巍峨壮观、宏伟绚丽,融合了汉、满、蒙、藏四种民族特色。
雍和宫初建于清康熙33年(1694),是清王朝第三代皇帝雍正继位前的府邸,雍正皇帝于雍正3年(1725)将此旧居升格为行宫,赐名“雍和宫”。
10年后,雍正13年(1735)雍正去世,他的儿子清朝第四代皇帝乾隆于乾隆9年(1744)将雍和宫改建为佛教寺庙。
为什么要改建为寺庙呢?用现代的话说那是民族团结的愿景使然。
清朝深知蒙、藏两地都是边塞要地,要想维护疆域的完整与安宁,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同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的团结,实现共存共荣。
蒙、藏民族一向信仰藏传佛教,将雍和宫改为佛教寺庙.即可以宗教为媒介进一步沟通蒙、藏地区与内地的友好往来.从而加强同这两大民族的交流与和睦相处,促进边塞地区的社会安定和民生安康。
雍和宫改为佛教寺庙,并不是只作了简单的名分变更,而是在建筑风格、建筑艺术上逐年进行了明显的改观、改造。
在老北京城的东北角,现在的北二环路与东二环路的交汇地区,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雍和宫大街,在它的路东轩然可见雍和宫的大门,那正是它西、东、北3座牌楼的西牌楼。
进门后转而向北走完甬道(又称辇道),正对的便是昭泰门,琉璃瓦顶,古朴典雅,汉式建筑,而它正中高悬的匾额上自东至西并列着满、汉、藏、蒙4种文字,十分醒目地向人们表达着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永恒意境。
在昭泰门和雍和门之间是第一层庙院,有西、东两座八角碑亭,碑上有分别用满、汉、藏、蒙4种文字书写的内容一样的碑文,汉字碑文乃乾隆皇帝御笔,讲的是“宫”改“寺”的缘由等,从一个侧面表述了各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渊源,让后世永志不忘。
六世班禅热河觐见史略
中华民族共同体最终形成于清王朝鼎盛时期———康乾盛世时期。
国家实现了统一、建立了大一统的政权;民生得以休养生息;生产力得以持续发展;民族关系融洽;宗教和谐发展。
康熙、乾隆在避暑山庄做出的一系列关于民族宗教问题的决策,使得康乾时期的民族融合超越了历史任何时期,“中外一家”局面出现。
新疆、青海、西藏、云南、台湾各民族都聚拢到一起,最终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鉴于喇嘛教尤其是格鲁派(黄教)为蒙藏民众普遍信奉,喇嘛享有崇高的威望,清政府先后封了达赖、班禅、章嘉、哲布尊丹巴四大活佛,以期收到“敬一人而万人悦”的效果。
“尊其教不易其俗”,清政府尊崇黄教的目的不是宣扬黄教佛法,而是利用黄教来安抚众蒙古。
乾隆讲:“本朝之维护黄教,原为众蒙古素来皈依,用示尊崇,为从宜从俗之计。
”为了满足各族王公贵族及群众的宗教信仰,清政府相继在热河建造了十二座寺庙(俗称外八庙),这些寺庙围绕在避暑山庄周围,以众星捧月之姿态,呈现出“五服俱向,天下一统”的思想。
王思治先生指出:(避暑山庄)“反映了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其民族政策是封建时代最成功的政策。
清朝统治者为了贻万世之缔构,在处理民族关系时注意从细微处着眼,因而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长期发展基础上,在清代前期最后完成了。
”(《避暑山庄的兴建与绥抚漠南蒙古》)乾隆四十五年(1780)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热河觐见,就是生动体现。
六世班禅额尔德尼(1738—1780),法名罗桑贝丹意希巴桑布,出生于后藏,两岁被认定为转世灵童,在扎什伦布寺坐床,先后得到七世达赖、章嘉国师的传授,乾隆三十一年(1766)清政府向其颁发用满蒙藏文字镌刻的金册和金印。
乾隆中期,漠北、漠西俱已安顺,多元一体的封建王朝得以巩固和发展,一派盛世景象。
六世班禅审时度势,通过章嘉国师,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提出觐见。
乾隆联想到顺治“敦请”五世达赖进京之事,以六世班禅不因招致而自愿来京,“实属吉祥之事”,遂同意班禅于四十五年自己七旬万寿时,来热河觐见,并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迎接班禅。
入藏延请五世班禅的使者:蒙古高僧内齐托音二世
入藏延请五世班禅的使者:蒙古高僧内齐托音二世
阿音娜
【期刊名称】《西藏研究》
【年(卷),期】2016(000)004
【摘要】清代史料中经常出现众多的作为居间使者的活佛,蒙古高僧内齐托音二世就是其中一位,其所持清廷使者身份及入藏活动是清廷治藏政策的成功例证.昭莫多战役前后清朝延请班禅活动的策略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内齐托音二世拉萨之行的目的虽然没有成功,但他在沟通西藏与清廷关系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9页(P16-24)
【作者】阿音娜
【作者单位】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北京100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81.14
【相关文献】
1.内齐托音二世与崇福寺的关系 [J], 乌云
2.内齐托音一世弟子下落考述 [J], 王佳
3.内齐托音一世弟子下落考述 [J], 王佳;
4.内齐托音一世弟子下落考述 [J], 王佳
5.从“博格达喇嘛”到“十旗博格达”看内齐托音的科尔沁化问题 [J], 悟哲德乌仁其木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以总体史学看六世班禅进京前的西藏社会.doc
论以总体史学看六世班禅进京前的西藏社会以总体史学看六世班禅进京前的西藏社会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以总体史学看六世班禅进京前的西藏社会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西藏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六世班禅进京前,清朝中央对西藏的治理进入成熟阶段。
文章以社会总体史视角,全面研究六世班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西藏地方的政治变迁、经济状况、社会文化、周边交往,全面展示了这时期西藏社会状况,反映了西藏在中央治理下取得了发展。
【关键词】清代;西藏;六世班禅;西藏社会;总体史六世班禅洛桑巴丹益希(1738—1780)进京入觐标志着对西藏的治理已步入成熟阶段。
目前,学界对这一时期的史料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缺乏以综合史学的横向视域,动态展示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因此不能综合了解清政府在管理西藏方面所做得努力与探索。
十八世纪中叶的中国处于康乾盛世:国库充盈;军事强盛,以武力平息了蒙、藏族贵族的多次叛乱;将西藏、外蒙古、新疆纳入版图;高丽、暹罗、安南、尼泊尔、不丹皆为属国。
对外实行海禁,只允许广州十三洋行从事对外贸易;建立了遍及全国的驿道及驿传制度。
内地往西藏辟的三条道路,都设有台站,并派官兵驻守巡查。
青海至藏设73台站,四川至藏设60台站,云南至藏设59台站。
i 由于推崇黄教,蒙古诸部日渐臣服。
如乾隆言:“自昔达赖喇嘛之来,至今亦百余年矣。
且昔为开创之初,如喀尔喀、厄鲁特,尚有梗化者;今则重熙休和,喀尔喀久为世臣,厄鲁特亦无不归顺。
”ii本文采用年鉴学派的“社会总体史”策略,iii以汉藏史料为基础,首次从西藏的政局变迁、经济状况、社会文化、周边交往等方面,横向展示了六世班禅进京前的西藏整体社会状况,冀有助于把握清政府初期治理西藏探索与成效。
一、六世班禅进京前清政府治理西藏的政体演变六世班禅所处的时代,清政府逐步加强对西藏的治理,西藏政局渐趋平稳:自1652年固始汗、五世达赖喇嘛入京朝觐以来,蒙古汗王与西藏黄教共同执掌西藏的局面得到了近半个世纪的稳定;1705年,第巴桑结嘉措被杀,拉藏汗立新的第巴和新的六世达赖,黄教主政的甘丹颇章政权瓦解。
班禅的来历(转)
班禅的来历(转)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中与达赖并列的两⼤宗教领袖之⼀。
班,梵语班智达(pandita)的略称,意为博学之⼠;禅,藏语意为⼤;班禅意为⼤班智达,即⼤学者。
原为后藏(今⽇喀则地区)⼀带对佛学知识渊博的⾼僧的尊称。
17世纪初,⽇喀则著名黄教寺院扎什伦布寺寺主罗桑却吉坚赞(Blo-bzang chos-kyi rgyal-mtshan,1567~1662)是当时黄教领袖,因精通佛学⽽被⼈尊称为班禅。
明崇祯⼗五年(1642)蒙古和硕特部领袖顾实汗消灭与黄教为敌的藏巴汗,在西藏建⽴地⽅政权。
清顺治⼆年(1645),顾实汗在罗桑却吉坚赞原有班禅尊称的基础上赠给他“班禅博克多”的称号(博克多,蒙语对智勇兼备⼈物的尊称)。
康熙元年(1662)罗桑却吉坚赞圆寂,他的弟⼦、黄教另⼀领袖达赖五世为他寻找转世“灵童”,从此黄教建⽴了班禅活佛系统。
罗桑却吉坚赞为班禅四世,班禅三世罗桑顿主(Blo-bzang don-grub,1505~1566)、班禅⼆世索南乔郎(Bsod-nams phyogs-glang,1439~1504)、班禅⼀世克主杰·格雷贝桑(Mkhas-grub-rie Dge-legsdpal-bzang,1385~1438。
黄教创始⼈宗喀巴的弟⼦)都是追认的。
但也有⼈认为罗桑却吉坚赞为班禅⼀世。
⾃班禅四世起,历世班禅都以扎什伦布寺为母寺。
班禅五世名罗桑意希(Blo-bzang ye-shes,1663~1737)。
康熙五⼗⼆年清朝派官员进藏封他为“斑禅额尔德尼”(额尔德尼,满语珍宝之意),赐⾦册⾦印。
从此班禅的宗教地位得到清朝中央的确认。
班禅六世贝丹意希(Dpal-ldan ye-shes,1738~1780)是第⼀个到过内地的班禅,他于乾隆四⼗五年(1780)先后到承德、北京,祝贺乾隆帝七⼗寿⾠,当年冬圆寂于北京。
五⼗六年廓尔喀(今尼泊尔)侵略后藏,班禅七世丹贝尼玛(Bstan-pa’i nyi-ma,1781~1853)退避拉萨,与达赖⼋世吁请清朝救援。
六世班禅进京朝觐考释
Research on the Sixth Panchen's Trip to Beijing 作者: 黄全毅
作者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四川南充637009
出版物刊名: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页码: 9-15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3期
主题词: 乾隆皇帝;六世班禅;八世达赖喇嘛
摘要:六世班禅进京朝觐直接促进八世达赖喇嘛在藏的亲政和政教合一制度在西藏的巩固,进一步密切了西藏与清中央关系。
本文综合利用汉、藏、英文史料,梳理和考证六世班禅进京朝觐前后背景、觐见的具体情况;并由此揭示乾隆皇帝借六世班禅朝觐、大力扶持藏传佛教格鲁派,实践其"兴黄教以安众蒙古"民族政策的真实意义。
黄春和:见证六世班禅晋京祝寿的皇家圣物——两幅清代乾隆宫廷唐卡赏析
黄春和:见证六世班禅晋京祝寿的皇家圣物——两幅清代乾隆宫廷唐卡赏析清代帝王崇重藏传佛教,藏传佛教由是大兴于北京宫廷,随着藏传佛教这宫廷的流行,藏传唐卡艺术也在宫廷得到广泛传播和极大发展,并形成了具有北京宫廷特色的艺术流派与风格,我们可以称之为清代北京宫廷唐卡风格。
在清代二百余年历史上,藏传佛教主要盛行于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而三朝之中又以乾隆一朝最为突出,藏传唐卡艺术在北京的发展亦复如是,也主要集中盛行于乾隆时期。
据《清内务府各作成做活计档》记载,乾隆时宫廷唐卡绘制频繁、规模盛大、参与画师众多、绘制的唐卡数量庞大。
现今遗存的乾隆宫廷也相当丰富,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雍和宫都有大量收藏,其中有些仍然供奉在佛殿之中,保持着历史原貌;也有不少在清末民国流出国门,为国外私人或博物馆收藏。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藏传佛教艺术品收藏的不断升温,在国内外佛教艺术品市场上经常可见乾隆宫廷唐卡,据笔者初步统计,仅2012年至2015年国内外艺术品市场上现身的清乾隆宫廷唐卡就不下30幅。
这些丰富的遗存足以反映清代乾隆宫廷唐卡的历史面貌。
此次北京保利推出的这两幅唐卡就是清代乾隆宫廷唐卡的重要代表作品,对人们了解乾隆宫廷唐卡艺术风格及其特征具有标型器的重要参考价值。
一幅为尊胜佛母唐卡。
画面上主尊居于正中央,全跏趺坐于仰莲座上,有三面八臂,周身具红色身光和绿色头光。
主尊上方蓝色天空中绘红色无量寿佛,左右两旁各有四位腾云驾雾的伎乐,周围满布如意状云朵,烘托出一派祥和宁静的气氛。
下方绿色大地上左右对称绘白度母和绿度母,二佛母中央淡蓝色水面上升起一茎大莲枝,盛开的莲花上置有象征“五妙欲”(色、声、香、味、触)的供品。
画面以绿、红色调为主,间缀少许蓝和白色,台座之上则以红彩描绘,色彩明亮艳丽,一派皇家气息。
主尊两旁是层叠的青绿色山峰,以中原传统的“长波纹”手法予以表现,秀美华滋,为画面大为增色。
整幅唐卡布局有序,勾勒精细,设色华丽,充分展现了皇家艺术华贵典雅之气。
从六世班禅承德入觐,看乾隆皇帝的民族怀柔政策
从六世班禅承德入觐,看乾隆皇帝的民族怀柔政策
王连华
【期刊名称】《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7)003
【摘要】乾隆皇帝对六世班禅承德入觐高度重视,并给予其最高规格的待遇,达到了用武力征服不能达到的效果.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王连华
【作者单位】承德市避暑山庄博物馆,河北,承德,06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9
【相关文献】
1.六世班禅与章嘉国师——从《六世班禅传》解读六世班禅入京之缘起 [J], 王晓晶
2.综合史学视域下六世班禅入觐时的西藏社会 [J], 文厚泓;许得存
3.综合史学视域下六世班禅入觐时的西藏社会 [J], 文厚泓;许得存;
4.六世班禅赴京入觐及其道程 [J], 李钟霖;
5.皇六子永瑢与六世班禅入觐 [J], 王彦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迹寻踪探访北京西黄寺六世班禅塔
古迹寻踪探访北京西黄寺六世班禅塔
1780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五年,这年是乾隆帝70岁的寿辰,这一年的庆典活动,除了蒙古诸部王公、扈从大臣和外国使节参加祝寿外,远在西藏的六世班禅额尔德尼也前来朝觐。
但不幸的是,在同年十一月二日下午,六世班禅在北京黄寺因患天花治疗无效而圆寂,享年42岁。
乾隆为了纪念六世班禅,特命在他生前住过的黄寺西侧,建立了一座宏伟的'清净化城塔',俗称西黄寺。
这便是如今西黄寺的由来。
此塔如今犹存,它是现今北京名刹西黄寺最辉煌、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也是西黄寺名扬于世的主要标志,无论其历史价值还是艺术价值,在藏传佛教界乃至于佛教界均属上乘,是我国著名的佛塔建筑之一。
幸而最近终于获得开放,老猪实地探访了这里,并实拍了一组六世班禅塔的照片以供各位欣赏。
话不多说,各位上眼嘞。
读城
拍摄by.@老猪的碎碎念。
"珍宝"进献的珍宝 六世班禅额尔德尼与乾隆皇帝的故事
"珍宝"进献的珍宝六世班禅额尔德尼与乾隆皇帝的故事林欢
【期刊名称】《紫禁城》
【年(卷),期】2018(000)006
【摘要】额尔德尼,满语意为珍宝。
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在乾隆四十五年亲自进京祝贺乾隆皇帝七十寿辰,同时进献了佛像、法器、火枪、宝剑等一批珍贵的礼物,目的是显示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同时将当时的形势向乾隆皇帝示警。
【总页数】20页(P86-105)
【作者】林欢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器物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77.3
【相关文献】
1.珍宝服务与时俱进--企业文化催化"珍宝巴士"高质量扩张 [J], 黄健泉
2.挖掘周原珍宝背后的珍宝--读吕向阳报告文学《三十个挖宝护宝人的命运》随想[J], 韩星海
3.石非珍宝石胜珍宝 [J], 池澄
4.故宫珍宝展现故宫珍宝的“T型台” 故宫博物院珍宝馆溯往 [J], 刘岳;
5.香港珍宝巴士来乌市珍宝督查绩效管理工作 [J], 赵东林; 韩淑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乾隆为何对六世班禅礼遇有佳
导语:清朝皇帝奉行“兴黄教以安众蒙古”的政策,对黄教领袖一直礼遇有加。
顺治九年(1652),达赖五世来到北京觐见清朝皇帝,在《五世达赖喇嘛传
清朝皇帝奉行“兴黄教以安众蒙古”的政策,对黄教领袖一直礼遇有加。
顺治九年(1652),达赖五世来到北京觐见清朝皇帝,在《五世达赖喇嘛传——云裳》中,五世达赖这样记载:“……我下马步行,皇帝由御座起身相迎十步,握住我的手通过通事间安。
之后,皇帝在齐腰高的御座上落座,令我在距他仅一度远,稍低于御座的座位上落座。
赐茶时,谕令我先饮,我奏称不敢造次……”
《宫中杂档》中也有记载:“十二月……达赖上谒。
上由御座起行数步,与达赖握手问候。
后,上复登御座,侧设达赖座,奉温谕令登座吃茶,询起居。
达赖即于座前恭请圣安,陈述前后藏情形。
赏赐筵宴。
由部库赏拨银九万两。
”
这样看来,乾隆对六世班禅的礼遇就可以理解了。
另外,在下并不觉得乾隆是个糊涂皇帝。
乾隆时期,清政府明显加强了对喀尔喀、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的控制。
雍正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
”
实际上,乾隆对班禅的礼遇也是同他“中外一家”的政治思想息息相关,乾隆四十六年赐给八世达赖喇嘛的金册上即言道“联抚临寰宇,中外一家,亦赖梵教广宣,能仁普济”。
朝鲜作为清朝朝贡体系中最重要的朝贡国,对清朝皇帝而言是藩臣,所以对他们“累加恐喝”也说得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