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理学

合集下载

职业生理学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职业生理学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职业生理学课后思考题及答案1.肌肉活动的能量代谢系统的一般特性。

ATP-CP系列乳酸系列需氧系列氧无氧无氧需氧速度非常迅速迅速较慢能源CP,储量有限糖原,产生的乳酸有致疲劳性糖原,脂肪及蛋白质,不产生致疲劳性副产物产生ATP 很少有限几乎不受限劳动类型任何劳动,包括短暂的极重劳动短期重及很重的劳动长期轻及中等劳动2.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1)用能消耗量或心率对体力劳动强度进行分级。

(2)分中等强度、大强度和极大强度作业①中等强度作业:氧需不超过氧上限,稳定状态下进行的作业。

②大强度作业:氧需超过了氧上限,氧债大量蓄积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

③极大强度作业:氧债几乎等于氧需,完全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作业。

3.体力劳动过程开始后,机体各系统的的调节和适应性变化?答:体力劳动开始后,机体通过神经一体液的调节来实现能量供应和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以适应生产劳动的需要。

机体的主要调节和适应性变动如下:(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各器官系统适应作业活动的需要,来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长期从事某作业时,可形成该项作业的动力定型加快劳动和减少劳动强度。

体力劳动还能影响感觉器官的功能。

(2)心血管系统:在作业开始前后发生适应性变动,表现在心率、血压变化和血液再分配。

心率在开始作用前及作业开始30~40秒内迅速增加,经4~5分钟达到与劳动强度相应的稳定水平。

作业时收缩压即上升,作业停止后血压迅速下降,一般能在5分钟内恢复正常。

体力劳动时,通过神经反射使内脏、皮肤等处的小动脉收缩,而代谢产物乳酸和 CO₂却使供应肌肉的小动脉扩张,使流入骨骼肌和心肌血液量大增,脑则维持不变或稍增多,而内脏、肾、皮肤、骨等都有所减少。

(3)呼吸系统:呼吸次数随体力劳动强度增大而增加,肺通气量增加。

停止劳动后,呼吸节奏的恢复较心率、血压快。

(4)排泄系统:体力劳动及其后一段时间内尿量均大为减少,汗腺排汗,汗中乳酸含量增多。

(5)体温:体力劳动及其后一段时间内体温有所上升,以利于全身各器官系统活动的进行,但不应超过安静时的1℃。

(精品) 职业生理学-课件

(精品) 职业生理学-课件

职业生理学、职业心理学、职业功效学
体力劳动
脑力劳动
劳动过程
劳动性质 劳动强度 劳动姿势 作息时间 个体差异
为了促进健康、提高劳动效率形成了三门既独立又有关 联的学科:职业生理学、职业心理学和人类功效学
第一节 职业生理学
(Occupational Physiology)
➢ 职业生理学是研究一定劳动条件下的机体器官和系 统的功能性变化。
炼钢工人心率(武钢,2002)
心率(次/分) 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高温作业心率
20
低温休息心率
0
时间(分钟)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2-2007)
劳动强度级别 Ⅰ Ⅱ Ⅲ Ⅳ
劳动强度指数(n) n≤15
15<n≤20 20<n≤25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职业医学与环境卫生学系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理论部分
◆ 概论 ◆ 职业生理、职业心理与职业功效学 ◆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 ◆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 主要行业的职业卫生问题
[2]轻、中、重、很重、极重劳动的氧消耗分别相当于氧上限的<25%,25%~50%,50%~75%,>75%和接近氧上限或<25%,25%~ 37.5%,37.5%~50%,50%~62.5%及>62.5%来划分的。
[3]消耗 1 升氧约等于产生 20.92kJ(5kcal)能量。 [4]排汗率系 8 小时工作日的平均数。

高职生生理学第一章

高职生生理学第一章

血管生理
血管的分类与功能
血管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三类。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位,毛细血管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 物质交换的场所,静脉则负责将血液从全身各部位输送回心脏。
血流阻力与血压
血流阻力主要由血管的长度、管径和血液黏度决定。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分为 收缩压和舒张压。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01
02
03
基础与临床的桥梁
生理学为医学提供正常人 体生理功能的基本知识, 为理解疾病发生机制和治 疗手段提供理论支持。
临床实践的指导
通过对生理学的深入学习, 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 用各种诊疗手段,提高治 疗效果。
医学研究的基石
生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医 学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 为揭示疾病本质和寻找新 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02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组成
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形成磷脂双分子层结构。
细胞膜功能
具有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形态、物质转运、信息传递和能量 转换等功能。
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
单纯扩散
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 的转运方式。
易化扩散
非脂溶性物质或带电离子在膜蛋白 的帮助下顺浓度差的转运方式。
气体扩散,即气体分子不停地进行无规则 运动,当不同区域存在气压差时,气体分 子将从气压高处向气压低处发生净转移。
组织换气的概念
组织换气的原理
组织换气是指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 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与肺换气相同,也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
氧的运输
氧在血液中的运输主要是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进行的。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职业生理

职业生理

(二)体力劳动时的调节与适应

在劳动过程中,机体通过神经-体液的调 节来实现能量供应和各器官之间的协调, 以适应生产劳动的需要,维持身体健康 和作业能力。
1、神经系统:




(1)非条件反射: 内外感受器→中枢→效应器官 劳动时: 血乳酸↑→血管→中枢(呼吸、循环中枢),吸入 O2↑,合成ATP↑,分解乳酸,排除致疲劳物质。 体温↑→中枢→循环加强、皮肤血管扩张→散热。 (2)条件反射: 长期反复某一作业,可形成“动力定型” (dynamic stereotype),可使动作协调,减少不 必要的动作,使能量消耗减少,提高工作能力和 效率。 如现代化的流水作业,可使工人在较短的时间内 建立“动力定型”。源自不同强度作业时的心率及恢复时间
做功强度 (kg•m/min) 心率(次/分) 恢复正常水平 时间(分)
300 600 1200
96 116 140
2.5 35.0 >60.0
1500
168

(3)血压升高
收缩压升高明显。作业开始时收缩压即 上 升 , 劳 动 强 度 大 的 作 业 能 上 升 6080mmHg。 舒张压在轻作业时几乎不变,重作业时 上升,但不如收缩压明显。脉压差增大。

不同强度作业时血压及增加率
血压(mmHg) 做功强度 (kg•m/min) 收缩 舒张 300 120 72 600 134 76 1200 150 83 1500 160 93 血压上升率(%) 收缩 舒张 15.4 2.9 24.2 2.7 41.3 15.0 48.2 24.3
•作业后血压迅速下降,恢复期的长短与劳动强度 和环境条件有关。一般在5分钟内恢复正常。但大 强度作业后,收缩压可降至低于作业前水平,3060分钟才能恢复正常。

学习-职业生理学

学习-职业生理学

劳动强度等级 很轻 轻 中等 重 很重 极重
耗氧量(l/min)
<0.5 0.5-- 1.0-- 1.5-- 2.0-- 2.5--
能耗量(KJ/min) <10.46 10.46-- 20.92-- 31.38-- 41.84-- 52.30—
心率(beats/min)
75-- 100-- 125-- 150-- 175—
基本概念:
劳动系统:包括人、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环 境及产品。
劳动负荷:指劳动系统对机体生理和心理总的需求 和所产生的压力。
应激:负荷作用下机体内部的生物过程和反应。
劳动负荷的适宜水平:该负荷下能够连继劳动8小 时不至于疲劳,长期劳动时也不损害健康的卫 生限值。
2023/11/3
13
2023/11/3
2023/11/3
16
t002[2].JPG
2023/11/3
17
(二)作业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1.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2.个体因素: 3.环境因素: 4.工作条件和性质: 5.疲劳和休息: 6.锻炼和练习:
2023/11/3
18
重点及难点:
体力劳动的能量代射途径 氧需、氧债、最大摄氧量 体力劳动强度的评价指标 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 静态作业、动态作业 劳动系统、劳动负荷、劳动负荷的适宜水平
直肠温度(℃)
37.5-- 38.0-- 38.5-- 39.0--
排汗率(ml/h)
200-- 400-- 600-- 800—
消耗1升氧约等于产生20.92KJ能量
2023/11/3
7
表1-3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劳动强度等级
劳动强度指数

【职业卫生】职业生理学

【职业卫生】职业生理学

2020/11/20 Friday
10
(二)脑力劳动负荷评价指标:
1. 瞳孔测量术: 2. 心率:主要用于体力劳动负荷的评价; 3. 心率变异性: 4. 脑诱发电位: 5. 信息通量:单位时间内大脑处理多少比特(bit) 的信息。
2020/11/20 Friday
11
三、劳动负荷的评价:
(一)劳动作业类型:
2020/11/20 Friday
4
t[2].JPG t[2].JPG
2020/11/20 Friday
5
3.作业时的能量消耗与劳动强度分级:
① 中等强度作业:氧需不超过最大摄氧量,属稳 定状态下的作业(分级见表1-2)
②大强度作业:氧需超过最大摄氧量,氧债大量 蓄积。
③极大强度作业: 完全无氧条件下作业,氧债约 等于氧需。
心率(beats/min)
75-- 100-- 125-- 150-- 175—
直肠温度(℃)
37.5-- 38.0-- 38.5-- 39.0--
排汗率(ml/h)
200-- 400-- 600-- 800—
消耗1升氧约等于产生20.92KJ能量
2020/11/20 Friday
7
表1-3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2020/11/20 Friday
6
表1-2 用于评价体力劳动强度的指标和分级标准
劳动强度等级 很轻 轻 中等 重 很重 极重
耗氧量(l/min) <0.5 0.5-- 1.0-- 1.5-- 2.0-- 2.5--
能耗量(KJ/min) <10.46 10.46-- 20.92-- 31.38-- 41.84-- 52.30—
1.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2.个体因素: 3.环境因素: 4.工作条件和性质: 5.疲劳和休息: 6.锻炼和练习:

中职生理学全套课件ppt

中职生理学全套课件ppt

03
CATALOGUE
血液循环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具有泵血功能,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
详细描述
心脏由四个心腔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心脏的瓣膜 结构保证了血液的单向流动,防止倒流。心脏的电信号控制着心脏的节律性收 缩,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血管系统与血液循环
详细描述
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无机盐、蛋白质和营养物质,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和养分,白细胞则负责免 疫防御和清除病原体。血液的理化特性如黏滞性、凝固性等对于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和止血机制具有 重要作用。
血型与输血
总结词
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差异进行分类 的一种血型系统,输血前需要进行血型匹配 以避免免疫反应。
营养物质的吸收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在肠道中,单糖被吸收进入血 液,成为血糖的主要来源。
脂肪的吸收
脂肪在小肠中被分解为甘油和 脂肪酸,然后被吸收进入血液 。
蛋白质的吸收
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成为 合成蛋白质的原料。
矿物质的吸收
如钙、磷、铁等矿物质被吸收 进入血液,维持身体的正常生
理功能。
06
CATALOGUE
量时,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引发排尿反射,使膀胱收缩,尿液经尿
道排出体外。
03
排尿的调节
排尿反射受到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例如,抗利尿激素能增加肾小管对水
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而神经系统的反射作用也能调节膀胱和尿道的
收缩和舒张,控制尿的排放。
汗液的排泄
汗液的成分与作用
汗液是排泄系统中重要的分泌物 ,主要由水和电解质组成,具有 调节体温、排泄部分代谢废物和

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课件教学讲义ppt

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课件教学讲义ppt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肌丝滑行理论
肌肉收缩时,粗、细肌丝相互滑行的过程。
肌肉收缩形式
包括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三种形 式。
肌肉收缩的力学表现
包括张力、速度和功等指标,用于描述肌肉 收缩的效果。
02
肌肉的疲劳
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的现象 ,与能量供应和代谢产物堆积有关。
04
03
01
03
血液
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应注重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探 究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和机制。
02 细胞基本功能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01
02
03
被动转运
包括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 两种方式,是物质顺浓度 差或电位差转运的过程。
主动转运
是物质逆浓度差或电位差 转运的过程,需要消耗能 量。
出胞与入胞
生理学的任务
揭示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机制,探究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预 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生理学的发展历程
01
古代对人体生理现象的初步认识和探究
人类在古代就开始观察和思考人体的生理现象,如中医 的经络学说等。
02
实验生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17世纪开始,随着实验科学的兴起,生理学开始进入实 验阶段,对生物体的正常功能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
口腔内消化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端,主要负责 物理消化。
口腔还通过吞咽动作将破碎的食物送 入食管。
牙齿通过咀嚼将食物破碎成小块,舌 头的搅拌作用则帮助食物与唾液充分 混合,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开始分解 食物中的淀粉。
胃内消化
胃是消化系统的主要消化器官之 一,通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

2024年度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2024年度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将血液中的水分和小分子物质 滤出形成原尿。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将原尿中的有用物质重新吸收 回血液。
尿液浓缩与稀释
通过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和 分泌,调节尿液浓度。
尿液排出
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 外。
2024/3/23
30
水盐平衡调节机制
抗利尿激素调节
通过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系统调节水的重吸收 。
外周化学感受器
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在动脉血氧 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或氢离子浓度升高时受到刺 激,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2024/3/23
中枢化学感受器
位于延髓外侧部浅表部位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在脑脊液和 局部细胞外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升高时受到刺激,引起呼吸 加深加快。
22
05
中职生理学基础 全套ppt课件完 整版
2024/3/23
1
目 录
2024/3/23
• 生理学概述与基础知识 • 细胞生理与代谢过程 • 血液系统与循环系统生理功能 • 呼吸系统生理功能与调节机制 • 消化系统生理功能与吸收过程 • 泌尿系统生理功能与排泄过程 • 神经系统生理功能与感觉器官
2
01
11
遗传信息表达与调控
01
DNA复制的过程与特点
02
转录的过程与调控
2024/3/23
03
04
翻译的过程与调控
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12
03
CATALOGUE
血液系统与循环系统生理功能
2024/3/23
13
血液组成及功能特点
血液组成
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功能特点
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排除废物和二氧化碳,维持内环境稳定,参与免疫防御 等。

2024版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课件

2024版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课件

2024/1/28
心脏的结构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左右略扁的圆锥体,主要由心肌构成,分为左心房、左心 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室,其中左心房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和右心室相通, 左右心房之间和左右心室之间均由间隔隔开,互不相通。
心脏的工作原理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功能。当心脏收缩时,左心室和右心室内的血液分别 被泵入主动脉和肺动脉,进而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和肺部;当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 脉回流至心脏,填充心房和心室。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某些物质分泌到肾小管腔 内,与重吸收后的液体一起形成终尿。
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 以及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实现尿液的浓缩 与稀释。
2024/1/28
25
水盐平衡及调节机制
水盐平衡的概念
水盐平衡是指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使水的摄入和排出保持动态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血液的组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中含有水分、蛋白质、糖类、 脂类、无机盐等,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的功能
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组织,同时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 物运回心脏;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如pH值、渗透压等; 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如白细胞可吞噬病原体。
12
心脏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细胞的兴奋性是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与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密切相关。细胞兴奋性 的高低可以用阈值来衡量,阈值越低,兴奋性越高。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性的基础, 而静息电位则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前提。
10
PART 03
血液与循环生理
REPORTING
2024/1/28
11

职业生理与工效学

职业生理与工效学
职业生理与工效学
√职业生理学(work physiology)
研究一定劳动条件下人的器官和系统功能的变化与适应, 及其对预防疲劳和提高作业能力的影响。
职业心理学(work psychology)
研究职业群体中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心理互 动关系。
√工效学(ergonomics)
以人为中心,研究人、机器设备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实现人在生产劳动及其他活动中的健康、安全、舒适,同 时提高工作效率。
A 代谢
脑的氧代谢较其他器官高,安静时约为等量肌
肉需氧量的15~20倍,占成年人体总耗氧量的10%。
即使是最紧张的脑力劳动,全身能消耗量的增 高也不超过基础代谢的10%。
葡萄糖是脑细胞活动的最主要能源,但脑细胞 中贮存的糖原甚微,主要靠血液送来的葡萄糖来提 供能量。因此脑组织对缺氧缺血非常敏感。
B 脑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和适应
10” 30” 60” 2’ 4’ 10’ 30’ 厌氧系列 % 90 80 70 50 35 15 5 需氧系列 % 10 20 30 50 65 85 95
表 肌肉能量供应系统的一般特性
ATP--CP系列 乳酸系列 需氧系列

——
——
需氧
供能速度 非常迅速
迅速
较慢
能源
ATP-CP
糖原 糖原脂肪蛋白质
学得的技能。
体力疲劳及其预防
一、疲劳的定义
疲劳是体力和功能性效率暂时的减弱。
Christensen ( 1960 ) 的 定 义 是 : 疲 劳 是 由 于 劳动和劳动环境引起的体内平衡又称自稳态 (homeostasis)的紊乱状态,可引起主观和客观症 状。
疲劳是人不能在给定的劳动强度下继续进行劳 动。

第二章 职业生理学、职业心理学

第二章 职业生理学、职业心理学

暂时的减弱,取决于工作负荷的强度和持续时 间,经过适当休息又可恢复。
疲劳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状态:原来可轻松完成
的工作,现在却感到要花费很大精力才能应付, 且取得的成果越来越小。
37
复原
复原作为疲劳的对立物,是克服疲劳的负面影响:
下降的功能经复原得以恢复,降低的能量(具体
8
炼钢工人心率(武钢,2002)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5 25 35 45 55 5
心率(次/分)
高温作业心率 低温休息心率
65
75
85
95
9
时间(分钟)
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
劳动强度级别 Ⅰ Ⅱ Ⅲ Ⅳ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劳动强度指数 ≤15 ~20 ~25 > 25
[1]
极重 2.5~ 2.0~] 1.45~) 52.30~ 175~ 150~] 165~) 39.0~ 800~
注:[1]资料来源于国际劳工局,1983;[ ]括号内的数据见 PO.Åstrand 等 1986 年所著“劳动生理学教科书” :( )括号内 系于永中等 1979 年数据。 [2]轻、 中、 重、 很重、 极重劳动的氧消耗分别相当于氧上限的<25%, 25%~50%, 50%~75%, >75%和接近氧上限或<25%, 25%~ 37.5%,37.5%~50%,50%~62.5%及>62.5%来划分的。 [3]消耗 1 升氧约等于产生 20.92kJ(5kcal)能量。 [4]排汗率系 8 小时工作日的平均数。
32
劳动负荷评价
适宜水平:劳动负荷的适宜水平可以理解为在该负
荷下能够连续劳动8小时,不至于疲劳,长期劳动也

职业生理(一)

职业生理(一)


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 (一)脑力劳动的内容与生理特点 • 脑力劳动是与以体力劳动 (physical work)为主的 作业相比较而言的,也称信息性劳动。一般认为: 凡以脑力活动为主的作业为脑力劳动 (mental work)。 • 特点:感觉器官感受信息,经中枢神经系统加工 处理信息,然后通过多种形式转化和输出信息
(一)肌肉活动时的能量来源

给肌肉收缩与松弛活动的能量,由肌细胞中的三磷酸腺甘(ATP)迅速 分解提供的,并由磷酸肌酸 (CP)及时分解补充能量。
1.ATP—CP系列(三磷酸腺苷— 磷酸肌酸)供

注:ADP为二磷酸腺甘,Pi为磷酸根,Cr为肌酸。
肌肉中CP的浓度约为ATP的5倍,但其贮量甚微,只能供肌肉活动 几秒至1分钟之用。故需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分解来提供再合成 ATP的能量。正常情况,一般不动用蛋白质。
• 来源:《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测定劳动时的能消耗量,一般用来划分 和鉴定体力劳动的强度等级,以便制定合 理的劳动制度和膳食供给。
二、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 • 在劳动过程中,机体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 来实现能量供应和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 以适应生产劳动的需要。劳动时机体的调 节相适应性可产生如下变动。

3.血液再分配:体力劳动时,通过神经反射使 内脏、皮肤等处的小动脉收缩,而代谢产物乳酸 和C02却使供应肌肉的小动脉扩张,便流入肌肉 和心肌的血液量大增,脑则维持不变或稍增多, 而肾、腹腔脏器、皮肤、骨等都有所减少。 4 4.血液成分:劳动期间血糖浓度一般很少变动。 若劳动强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则可出现血糖 降低,当降至正常含量一半时,即表示糖原贮备 耗竭而不能继续劳动。 劳动期间血乳酸含量变动很大,它取决于无氧 代谢乳酸的产量及其清除速率。

职业生理学课件

职业生理学课件

生理学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
1
医学
如何应用生理学知识来帮助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何优化运动表现。
3
心理学
了解身体和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应用生理学来帮助处理心理健康问题。
生理学的重要性
健康维持
了解身体如何保持健康以及预防疾病。
运动和体能
帮助改善运动表现和提高体能水平。
4 运输与循环
探索血液和其他体液在身体中的运输和循环 过程。
不同器官和系统的功能
大脑
了解大脑的功能以及它对人体其他器官和系统的控 制作用。
心脏
研究心脏的功能,包括心脏如何泵血以及维持循环 系统的稳定性。
肺部
了解肺部的功能,包括氧气采集和二氧化碳排出。
消化系统
探索消化系统的功能,包括食物消化、吸收养分和 排除废物。
职业发展
发展自己的生理学知识,为职 业生涯做好准备。
医学进步
促进医学研究和医疗技术的发展。
职业发展
多个职业领域需要生理学知识,如医疗保健、 运动训练和药物研发。
生理学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体温调节异常导致热衰竭 呼吸系统疾病对肺功能的影响 心脏病变引发的心血管紊乱
总结
了解人体
学习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 能和相互关系。
探索重要性
了解生理学在职业领域中的应 用和案例分析。
职业生理学课件
这个职业生理学课件将为您介绍人体的器官和系统,讨论生理学的定义和重 要性,以及生理学的分支领域和研究方法。
生理学的主要概念
1 平衡与稳定性
2 信号传递与调控
探索身体如何维持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性。
了解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和各种调控机制的作 用。

职业生理、心理、工效学课件

职业生理、心理、工效学课件




(一)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供给肌肉收缩与松弛活动的能量来源有三条途径: 1、ATP-CP系列 2、需氧系列 3、乳酸系列




(二)体力活动时的能量代谢
1、ATP-CP系列 :无氧、非常迅速、产ATP少、短暂的 极重劳动 2、需氧系列:需氧、较慢、长期轻及中等劳动
3、乳酸系列:无氧、迅速、短期重及很重的劳动
(一)类型
1、静态测量 2、动态测量
(二)应用
1、适合90%的人应用 2、单侧限值 3、一般设计

在人机系统中,人机之间的信息是通过人和机器之间的界 面传递的。

人机界面包括显示器和控制器。
按照工效学要求,其设计需适合人的解剖、生理和心理特 点。


工作环境能够对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 可以概括为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
(一)气温 (二)噪声 (三)照明 (四)颜色
(五)劳动组织
1、不同的颜色心理作用有何不同?你喜欢什么颜色?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工效学 3、如何消除紧张? 4、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重件手工锤打
极大强度作业
无氧条件氧债几乎 等于氧需
短跑和游泳

(三)体力劳动时的调节与适应
1、神经系统 2、心血管系统 3、呼吸系统 4、排泄系统





(五)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1)脑的氧代谢 脑的氧代谢较其它器官高,葡萄糖是脑细胞活动的重要能 源,脑组织对缺氧、缺血非常敏感 (2)心血管系统 心率、脑电图、心电图 (3)其它 血糖、尿液、汗液、体温
注意几点 1、动力单元组成 2、重心 3、姿势
机器、工具、仪表等设计时需要特别重视人体的尺寸参 数。这样才能设计出的设备适合于人的特点,便于操作和 使用,即能充分发挥机器的性能,同时还可以减少对人体 健康的影响。

职业生理、心理、工效学课件课件

职业生理、心理、工效学课件课件

职业情感过程
涉及到对职业的喜好、热 爱和投入程度,对工作满 意度和职业发展有重要影 响。
职业意志过程
指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表现 出的决心、坚持和克服困 难等意志品质,是实现职 业目标的关键因素。
职业个性与职业匹配
性格与职业匹配
兴趣与职业匹配
不同性格的人适合从事不同类型的职 业,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并选择与之 匹配的职业可以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绩 效。
职业病与职业相关疾病
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某种有害因素而导致的特定疾病。例如, 长期接触粉尘可能导致尘肺病,长期接触噪音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等。
职业相关疾病
职业相关疾病是指与职业活动相关的疾病,但不一定是直接由某种有害因素导 致的。例如,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可能导致颈椎病和腰椎病等。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02
对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预防职业病和职
业危害。
开展职业安全培训
03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
能,减少事故发生。
员工健康与福利管理
提供健康保险和福利
为员工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险和福利,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活 质量。
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为每位员工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员工的健康状况和医疗记录,以 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流程优化
通过改进工作流程,提高 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和不 必要的环节。
自动化与智能化
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 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 效率。
04
职业生理、心理、工效学 的实践应用
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力作业又可分为重动力作业和轻动力作业。
24
作业类型
反复性作业(repetitive work):又称轻动力作
业,参与作业的是一组或多组小肌群,其量小
于全身肌肉总量的1/7,肌肉收缩频率高于15次/ 分钟,能耗不高,却容易疲劳。
25
作业类型
高抬举作业(overhead work):手举过头顶来
暂时的减弱,取决于工作负荷的强度和持续时 间,经过适当休息又可恢复。
疲劳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状态:原来可轻松完成
的工作,现在却感到要花费很大精力才能应付, 且取得的成果越来越小。
37
复原
复原作为疲劳的对立物,是克服疲劳的负面影响:
下降的功能经复原得以恢复,降低的能量(具体
脊柱直立,不扭曲。In this position, a person is able to completely and optimally attain balance and proportion of body mass and framework. Good posture optimizes breathing and affects the circulation of bodily fluids.
8
炼钢工人心率(武钢,2002)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5 25 35 45 55 5
心率(次/分)
高温作业心率 低温休息心率
65
75
85
95
9
时间(分钟)
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
劳动强度级别 Ⅰ Ⅱ Ⅲ Ⅳ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劳动强度指数 ≤15 ~20 ~25 > 25
32
劳动负荷评价
适宜水平:劳动负荷的适宜水平可以理解为在该负
荷下能够连续劳动8小时,不至于疲劳,长期劳动也
不损害健康的卫生学限值。
一般认为,劳动负荷的适宜水平约为最大摄氧量的
1/3。
以能量代谢计,在男女分别为17kJ/min和12kJ/min。
心率则为安静时的心率再加上40次/分钟。
33
劳动负荷评价的指标与方法
12
二、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与体力劳动相比较而言,脑力劳动的一个显著
特点在于处理信息(information),有时要交 付出新的信息。
13
信息加工系统
14
注意和记忆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一种以不稳定
形式初始和短暂地储存信息的记忆。
长期记忆:也称为第二级或第三级记忆,长期记
2
一、体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劳动能量代谢 Energy metabolism
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作业时候氧消耗的动态变化 劳动能量代谢与劳动强度分级
3
氧 速度 能源
肌肉能量供应系统的一般特性 ATP-CP 系列 乳酸系列 无氧 无氧 非常迅速 迅速 CP,贮量有限 糖原,产生的乳酸 有致疲劳性
5
氧债及其补偿
6
能量代谢与劳动强度
中等强度作业 大强度作业 极大强度作业
7
用于评价体力劳动强度的指标和分级标准 劳动强度等级[2] 很轻 轻 中等 重 很重 耗氧量[3](l/min) <0.5 0.5~ 1.0~ 1.5~ 2.0~ [<0.5 0.5~ 1.0~ 1.5~ (<0.70 0.70~ 0.96~ 1.19~ 1.36~ [3] 能耗量 (kJ/min) <10.46 10.46~ 20.92~ 31.38~ 41.84~ 心率(beats/min) 75~ 100~ 125~ 150~ [<90 90~ 110~ 130~ (<92 92~ 130~ 150~ 0 直肠温度( C) 37.5~ 38.0~ 38.5~ [4] 排汗率(ml/h) 200~ 400~ 600~
(注:摘自 Laurig 1989 年著"工效学导论"一书)
30
人的特性
项目 体重 人的某些特性及其差异 测量值 例数 max min 285000 115kg 42kg 255000(男) 115kg 51kg 30000(女) 91kg 42kg 1260 0.77 0.12 1170(男) 0.77 0.21 90(女) 0.32 0.12 35 1100N 220N 19(男) 1100N 350N 16(女) 550N 220N 1147 16.8 4.7 546(男) 13.7 4.7 601(女) 16.8 5.2 正 态 分 布 , IQ=145 IQ=55 ±3δ(男 女) 距宽 73kg 65kg 55kg 0.65 0.56 0.20 880N 750N 430N 12.1 9.0 10.6 90
客观方法 体力劳动:能量代谢、心率、肌电、肌酸激酶、激素 脑力劳动:心率、瞳孔测量、心率变异性、脑诱发电位 主观方法 体力劳动:调查表、谈话、Borg 量表 脑力劳动:Cooper-Harper量表、 NASA任务负荷指数 观察方法 工作活动分析法(AET: Arbeitswissenschaftliche Erhebungsverfahren zur Tä tigkeitsanalyse) 工作姿势系统分析法(OWAS: the Ovako work posture analyzing system)
完成某项操作,一是静力作业成分,二是心脏
与工作肌的静水压,导致心血管高度应激,工 作肌乃至全身容易疲劳。
26
劳动姿势
posture 来自 Latin 动词 “ponere” ,意思是
“to put or place”。 一般指身体 作为整体的举 止,姿势或肢体(手臂和腿)的位臵。
“neutral posture” 中立姿势:关节没有弯曲,
反应式劳 动 吸收和加 工信息, 有时做出 反应。
感 官 ( 肌 感官、脑力 肉)
警 卫 、 监 编程序、语言 发明、 解决 控 翻译 问题
20
注:摘自 Laurig1989 年所著“工效学导论”一书,经作者同意。
静力和动力作业
静力作业(static work):也叫静态作业,主要
依靠肌肉等长性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 来维持一定体位,使机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动 所进行的作业。
产生 ATP 劳动类型
需氧系列 需氧 较慢 糖原, 脂肪及蛋 白质, 不产生致 疲劳性副产物 很少 有限 几乎不受限制 任何劳动,包括短 短 期 重 及 很 重 的 长 期 轻 及 中 等 暂的极重劳动 劳动 劳动
4
氧消耗动态变化-概念
氧需(oxygen demand):劳动1分钟所需要的 氧量。 氧债(oxygen debt):氧需与实际供氧不足 的量。 最大摄氧量(maximum oxygen uptake):血 液在1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
体力劳动 (Physical work)
静力作业 (Static work) 动力作业 (Dynamic work) 反复性操作 (Repetitive work) 高抬举作业 (Over-head work)
19
劳动分类 劳动种类 能量性劳动 (产生和付出体力) 劳动形式 肌力式劳 感 觉 运 动 式 动 劳动 劳 动 任 务 付 出 体 手和臂精确 的特点 力 , 常 为 地活动,体力 机械作功 此 时 已 不 重 意 义 上 的 要。 劳动。 劳 动 任 务 肌 肉 、 肌 肌肉、肌腱、 累 及 的 主 腱、骨骼、 感官 要器官 循环、呼 吸 举例 搬 运 、 铲 流水线装配、 砂子 驾驶 信息性劳动 (加工和产生信息) 综合式劳动 创造式劳 动 吸收和加工 产生信息 信息,转换为 并 在 一 定 另种信息并 时候交付 交付出去。 出去。 脑力
34
四、作业能力
工作小时
作业能力动态变动曲线
1. 入门期; 2. 高效稳定期; 3. 疲劳期; 4. 终末激发期
35
作业能力的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
社会心理 个体(年龄、性别...) 环境 工作条件 疲劳与休息 锻炼和练习
36
疲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疲劳是体力和脑力效能(functional efficiency)
第一节 职业生理学
1
职业生理学
研究一定劳动条件下人的器官或系统功能的学科
和课程(Laurig)。
它是一个学科,观察的主要是劳动者,研究工作
任务、场所、对象和原材料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 尤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的器官、系统、或整个 机体会对这种影响做出各种反应,指标也不同, 而这些反应构成劳动生理的主要内容 (H. Luczak, W. Rohmert, J Rutenfranz)。
*摘自《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于永中
10
劳动强度 轻(kJ/min) 中(kJ/min) 重(kJ/min)
劳动强度与能量代谢及参与工作肌肉量的关系 劳动类型 手劳动 1 只手臂劳动 2 只手臂劳动 1.0-2.5 2.0-5.0 6.0-8.5 2.0-4.0 5.0-7.5 8.5-11.0 4.0-5.5 7.5-10.0 11.0-13.5
忆储存大量的知识,其内容是抹不掉的。
15
脑力劳动的职业卫生
劳动者 劳动工具 工作任务 工作环境 工作组织
16
脑力劳动的职业卫生
信息冗余度(information redundancy):它 表示信号所携带的实际信息量低于它可能携带最 大信息量的程度。多余的信息可保证劳动者能够
全身劳动 11.0-17.0 17.0-25.0 25.0-35.0
* 负荷强度与能量代谢和参与肌肉量的依赖关系(根据 Spitzer 19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