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考研择校: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学校分析

考研择校: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学校分析

考研择校: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学校分析————————————————————————————————作者: ————————————————————————————————日期:考研择校: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学校分析中国宋史研究的开创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此到建国的那段时期,大致可以作为近代中国宋史研究的开创期。

张荫麟、邓广铭、蒙文通、陈乐素、张家驹等人是宋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到1979年,宋史研究在中国古代史各断代史的研究中,总体上而言是较为落后的。

从1980年开始,宋史研究快速发展,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但是至今仍有许多领域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严耕望先生在其名著《治史三书》里谈到,宋史是青年史学研究者可大展拳脚的园地。

《治史三书》作于七十年代,三四十年过去了,虽然宋史研究已有很大进展,但是严耕望先生的话在今天大致是不差的。

中国古代史专业宋史方向的学术机构,最大的是中国宋史研究会,研究会秘书处现在挂靠河北大学;另有2010年刚成立的岭南宋史研究会,其秘书处挂靠暨南大学。

本文主要介绍现在招收宋史研究生的院校及导师的情况,稍带介绍该校宋史研究早前的发展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所介绍的导师,大部分是古代史专业宋史方向的导师,但也有部分导师主攻宋史,不在古代史专业招生,而在别的专业招生,如在历史文献学或专门史等招生。

某学者若是硕导,都会加以说明,若没有说明则默认是博导。

下面介绍宋史院校的分布。

1.北京大学北大的宋史研究由邓广铭先生开创,他是中国宋史研究会的创会会长。

今天北大历史系治宋史的学者有邓小南(邓广铭先生的女儿,宋史研究会现任会长)、张希清(近几年已没招硕士)、赵冬梅(硕导)、刘浦江(专攻辽金史兼及宋史)。

北大的宋史研究主要做政治文化史、政治制度史。

2.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宋史的学者有包伟民、李全德、皮庆生。

包伟民,现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曾在浙大历史系任教多年,2009年秋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旋即任人大2010年成立的唐宋史研究中心主任。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科技史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科技史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科技史》大纲(代码:3514)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科学技术史”是为招收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设置的考试课程。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所包含内容。

考查要点见本纲第二部分:考试样题参见本纲第三部分。

三、评价目标科学技术史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科学技术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科学通史和案例研究的方法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历史事实的能力。

考生应能:1、准确地掌握科学通史中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历史事实。

2、正确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并对关键历史时期和历史人物达到深入理解。

3、对科学史各阶段的特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达到基本的理解。

4、对科学史中的哲学问题达到一定的理解。

5、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试卷满分为100分。

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四大文明古国的科学技术:10%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10%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10%近代欧洲科学的兴起和发展:20%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10%近代科学的全面发展:10%二十世纪初的物理学:10%二十世纪初的天文学:10%二十世纪科学的全面发展:10%(四)题型比例简答题40%论述题60%第二部分考查要点●绪论什么是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的分类,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科学技术史的学科性质和学习方法,学习科学史的功能和意义。

●科学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技术的分类;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古老科学(天文,数学,医学)的起源,现代科学的发展。

●四大文明古国的科学技术古埃及的科学技术,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古代印度的科学技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高等教育学)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高等教育学)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高等教育学)(代码:2278)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1、《高等教育学》是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学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两门专业基础考试课程之一。

2、考试对象为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或同等学力人员。

二、考试范围1、高等教育基本理论;2、高等学校的课程、专业与教学;3、高等教育思想、制度的变革与发展。

4、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5、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

三、评价标准1、全面掌握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状况、高等教育学研究动态。

2、准确理解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命题。

3、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

4、能利用所掌握的高等教育理论分析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并能阐明自己的思想或观点。

5、能对高等教育理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1、本课程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题型及试题结构:简述题占30%,论述题占70%。

五、参考书目1、潘懋元、王伟廉主编:《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伯顿•克拉克等著,王承绪等编译:《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3、约翰•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4、《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主办)2000年以来各期。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高等教育的本质与特点。

二、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三、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及其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运用。

四、高等学校的教学、课程与专业。

五、大学的组织特性、内部结构与社会职能的变革与发展。

六、高等教育思想、制度的演变与未来发展趋势。

七、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八、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

第三部分试题举例一、简述题1、试述通才教育观与通识教育观的联系与区别。

2、谈谈你对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中小学教学过程的联系与区别的看法。

华中科技大学士生入学考试

华中科技大学士生入学考试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试大纲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科目代码:3375一、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一)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变化(二)人类先进思想的发展及困惑(三)克克思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二、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现(一)发现唯物史观的历程(二)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公开阐述(三)《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四)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革命(五)《资本论》第一卷的问世(六)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三、博大精探的理论体系(一)《反杜林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多方面展开(三)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和研究(四)哲学发展的回顾和面向新世纪哲学纲领的提出(五)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探索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策略四、历史转折的理论分歧(一)伯恩施坦主义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二)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反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斗争(三)法国和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批判五、捍卫真理的列宁主义(一)反对民粹派和“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斗争(二)捍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斗争(三)列宁对辩证法的深刻研究(四)帝国主义理论的形成(五)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论六、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伟大意义(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得失(三)新经济政策的最初实践(四)对社会主义的全新认识七、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苏联模式(一)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论战(二)关于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理论(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四)斯大林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和失误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性胜利(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毛泽东思想的萌芽(二)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三)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四)毛泽东关于建设新中国的战略思想九、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一)卢卡奇和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二)柯尔施与他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三)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和他的西方革命道路(四)“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十、苏联东欧的改革和剧变(一)苏联的改革和“新思维”的出台(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论(三)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和社会主义面临的严峻挑战十一、当代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流派(一)“欧洲共产主义”(二)法兰克福学派(三)“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趋向(四)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趋势(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十二、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探索(一)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改革的积极成果及理论贡献(三)探索中的经验教训十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科学体系(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三)邓小平理论的划时代贡献(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综合》考试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综合》考试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综合》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2222)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1. 《教育学综合》是为报考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型博士研
究生而设置的入学考试课程之一。

2. 考试对象为报考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
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范围
1、教育基本理论;
2、中外教育史;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三、评价标准
1、理解教育基本理论,掌握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
2、理解中外近现代教育思想史;
3、理解并能正确运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4、能运用教育基本理论分析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四、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
1、本科目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题型及试题结构:简单题占40%,论述题占60%。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要点
一、教育学学科发展问题
二、教育的本质
三、教育的功能
四、教育的目的
五、教育与人
六、教育与社会
七、教育与文化
八、教师与学生
九、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史
十、外国近现代和当代教育思想流派
十一、教育研究中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第三部分试题举例
一、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评教育目的中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2、简述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地位
3、简述教育的负功能
4、简述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二、论述题(每题30分)
1、论述后现代主义对教育学的影响。

2、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我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3316+决策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3316+决策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决策分析》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3316
一、考试性质
本门课程的考试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随机性决策,以统计决策理论为主,兼及优势原则与行为决策理论;第二部分是多目标决策理论,包括多属性效用理论、多属性决策与评价,多目标决策;第三部分是群决策(即多人决策),包括集体决策和冲突分析。

考试注重考察考生是否熟练掌握决策理论的最基本理论和方法。

它的评价标准是使高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卷时间:180分钟
3.总分:满分100分
三、考查要点
1.效用决策理论
随机性决策的特点,主观概率的定义与构造,效用函
数的公理化描述与定义,效用函数的构造,效用中的。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中国伦理思想史》考试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中国伦理思想史》考试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中国伦理思想史》考试大纲
(代码:)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中国伦理思想史是我校伦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考的专业基础课。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够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为扎实的西方哲学基础。

考试对象为参加我校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
1、先秦伦理思想
2、汉代至清代的伦理思想
(四)题型比例
1、简答题
2、论述题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第一部分先秦伦理思想
、孔子的伦理思想
、墨家伦理思想
、老子的伦理思想
、杨朱学派的伦理思想
、孟子的伦理思想
、庄子的伦理思想
、荀子的伦理思想
、韩非的非道德主义思想
、先秦其它儒家典籍中的伦理思想
、《吕氏春秋》中的伦理思想
第二部分汉至清时段的伦理思想
、两汉时期的伦理思想
、魏晋时期的伦理思想
、道教的教义与戒律
、佛教的伦理思想
、宋代功利主义思想
、张载的伦理思想
、二程的伦理思想
、朱熹的伦理思想
、王守仁的伦理思想
、明末清初的伦理思想
1 / 1。

华科初试大纲

华科初试大纲

华科初试大纲华科初试大纲是指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入学初试考试大纲,它是考生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

华科初试大纲包含了考试内容、考试要求以及考试形式等方面的信息,对考生具有指导作用,帮助考生了解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备考效率和准备程度。

华科初试大纲的核心内容涵盖了各个专业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不同专业的大纲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都会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基础知识包括数学、英语、专业英语等方面的考试内容,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储备和语言能力。

专业知识则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考查考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综合能力则是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华科初试大纲的要求是根据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制定的,旨在选拔具有一定基础和潜力的优秀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深造。

初试大纲既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也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注重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对于考生来说,要顺利通过华科初试,首先要详细了解并熟悉初试大纲的内容和要求。

可以通过查阅华科初试大纲的官方网站或者相关的参考资料,了解初试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然后,可以根据大纲的要求,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训练。

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进行科研项目、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华科初试大纲的出台和实施,对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选拔平台,通过科学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选拔出具有优秀素质和能力的研究生。

同时,初试大纲也对研究生培养提出了要求,要求研究生培养机构和导师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2277+教育理论与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2277+教育理论与方法

教育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教育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2277)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1、《教育理论与方法》是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为招收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设置的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2、考试对象为符合报考条件的已获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硕士学位的教育研究与管理人员。

二、考试范围
1、教育与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2、教育与人的发展;
3、教育与社会发展;
4、师生关系;
5、学校德育、体育和美育;
6、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7、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
8、外国近现代教育思想;9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评价标准
1、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命题;
2、准确把握教育思想演进的历史脉络;
3、了解教育基本理论及教育研究的最新动态;
4、能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四、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
1、本科目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题型及试题结构: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简答题占30%--40%,论述题占60%--70%
五、参考书目
1、袁振国编著:《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3版。

华科研究生院考纲

华科研究生院考纲

华科研究生院考纲华科研究生院考纲:开启学术深造之门的关键指南对于众多有志于在学术领域深入探索的学子来说,华科研究生院考纲无疑是指引他们前行的重要灯塔。

考纲不仅明确了考试的范围和要求,更是勾勒出了未来学术研究的大致轮廓。

华科研究生院的考纲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学科领域,从工程技术到人文社科,从自然科学到管理学科,无一不包。

每个学科的考纲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严谨的论证,以确保能够选拔出具备扎实专业基础和创新研究能力的优秀人才。

在工程技术领域,考纲着重考察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对于相关专业课程,如电子技术、机械原理等,也有明确而细致的要求。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工程分析方法和设计理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人文社科方面,考纲强调对理论体系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学生不仅要熟知各种人文社科的经典理论和流派,还要能够结合当代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阐述。

对于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学科,要求考生具备宽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然科学的考纲则侧重于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的掌握。

学生需要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能够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中,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是基础,而将其应用于解决复杂科学问题则是更高的要求。

管理学科的考纲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无论是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还是财务管理,都要求学生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同时,对于最新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动态,考生也需要有所了解。

华科研究生院考纲的制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学校众多专家学者的反复研讨和修订。

他们充分考虑了学科的发展趋势、社会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使考纲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可行性。

对于考生来说,深入研究考纲是备考的关键。

首先,要仔细阅读考纲的每一个细节,明确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然后,根据考纲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科学技术史研究生考试大纲

科学技术史研究生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通史》考试大纲内容与考核目标1、中国古代史(1)中国历史的开端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氏族公社;我国远古社会的传说(2)夏商西周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夏朝的巩固和发展;商族的起源;从盘庚迁殷到武丁中兴;周族的兴起和灭商;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灭亡;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夏、商、西周的文化(3)春秋战国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4)秦汉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汉承秦制与“文景之制”;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刘秀加强东汉统治的制度与措施;东汉后期的政治腐败;汉代的社会结构;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的农民起义;秦汉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5)魏晋南北朝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政治经济问题;“九品中正制”的建立及其意义;十六国的兴亡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出现;东晋门阀政治;南朝门阀的衰落和寒人的兴起;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北魏末年的社会矛盾;北魏府兵制的建立及其特点;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6)隋唐五代隋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唐朝相关制度对隋朝的继承和发展;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唐中叶政治、军事、社会各领域发生的变化;两税法的颁行与唐后期的经济;唐朝末年的社会问题;隋唐时期边境各少数民族概况;隋唐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科技;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与经济(7)宋(辽、西夏、金)元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宋金对峙;宋代经济的繁荣;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元代行省制度;元朝的民族政策;元末的农民战争;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思想文化;宋元时期的海外交通(8)明清(前期)朱元璋与明代中央集权的加强;郑和下西洋;“南倭北虏”问题;明中叶的社会危机与改革东林与复社;耶酥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明末农民战争;清军入关与清初的社会矛盾;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乾盛世;清前期的边疆与民族政策;明清海外政策与朝贡贸易;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变化;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绿营制度;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2、中国近代史部分:相关参考书:《中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郑师渠主编(1)晚清时期的侵华战争两次鸦片战争;沙俄侵占中国领土;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俄战争;重要的不平等条约(2)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原因、过程、结局和影响;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局(3)晚清政局的变化与清政府的自救改革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辛酉政变;洋务运动;清末新政;清政府自救改革中的新旧思想冲突(4)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新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和特点;著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及其代表人物;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教育改革;近代科学技术的输入与初步发展(5)戊戌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维新变法思潮(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严复介绍和传播进化论思想);戊戌维新运动;清末立宪派和立宪运动;孙中山与三民主义;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革命派的武装反清活动;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袁世凯窃权(6)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北洋军阀的统治;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较低要求——了解;一般要求——理解、熟悉;较高要求——掌握、运用。

华中科技大学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历史与理论》考试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历史与理论》考试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历史与理论》考试大纲华中科技大学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历史与理论》考试大纲(科目代码:2256)报考我校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博士点的考生除需满足国家规定的各项博士研究生报考条件外,还需在报考前联系报考的导师,并需提交本人的硕士论文和已经发表的期刊论文或会议论文,以上均需提交论文原件(硕士论文、期刊杂志、会议论文集等),提交复印件需保证其真实性,否则考生承当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

欢迎有志于建筑学研究的各类专业背景的考生报考我院博士研究生。

我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博士点特色研究方向:(1)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研究;(2)城乡聚落与传统民居研究;(3)都市环境与建筑研究;(4)智能建筑与新能源建筑;(5)建筑设计方法与创作;(6)建筑文化与遗产保护。

一、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外建筑发展的历史、建筑设计、建筑技术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基本的建筑学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逻辑推理、统计分析、社会调查等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研究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1、中国古代建筑史2、中国近现代建筑史3、外国古代建筑史4、外国现代建筑史5、建筑与城市理论6、重要建筑师作品及其思想7、建筑文化遗产与保护8、综合应用三、试卷结构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00分。

1)题型结构·以论述题为主,辅以简答等其他题型·2)内容结构·古今中外各种类型建筑的发展·各类建筑风格及理论思潮·各历史时期建筑发展的特点.各种建筑技术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外建筑师思想及其作品的比较分析.建筑遗产保护的理念与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2257+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2257+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2257+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2257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考试大纲注意:着重考察考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著的学习、研究、阐释的水平,考察其专业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知识面是否较宽广,理论方向是否正确,学风是否端正,能否较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概念、范畴、原理研究、分析、回答现实社会问题。

一、绪论: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批判性、建设性。

二、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1.哲学基本问题的界定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形态,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哲学革命,实践唯物主义在新时期的争论及其合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与实践范畴的辩证关系,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及哲学论证,实践的内涵、形式、物质性、社会制约性,实践检验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现实意义,“实践是人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三者的逻辑辩证关系。

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与“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两者比较研究,矛盾问题的精髓研究及其现实意义,矛盾与和谐的关系,掌握适度原则的方法论意义,辩证的否定观的内容及运用,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关系。

4.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实践与认识的相互关系,认识过程中的辩证运动(两次飞跃)及其创新性,认识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价值的区别与统一。

5.社会存在三大要素,人类社会三大结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异化问题,先进生产力内涵与外延,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文化的本质和功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矛盾运动在当代社会的表现,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与改革的实质与作用,社会形态及其1。

考研择校: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学校分析

考研择校: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学校分析

考研择校: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学校分析中国宋史研究的开创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此到建国的那段时期,大致可以作为近代中国宋史研究的开创期。

张荫麟、邓广铭、蒙文通、陈乐素、张家驹等人是宋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到1979年,宋史研究在中国古代史各断代史的研究中,总体上而言是较为落后的。

从1980年开始,宋史研究快速发展,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但是至今仍有许多领域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严耕望先生在其名著《治史三书》里谈到,宋史是青年史学研究者可大展拳脚的园地。

《治史三书》作于七十年代,三四十年过去了,虽然宋史研究已有很大进展,但是严耕望先生的话在今天大致是不差的。

中国古代史专业宋史方向的学术机构,最大的是中国宋史研究会,研究会秘书处现在挂靠河北大学;另有2010年刚成立的岭南宋史研究会,其秘书处挂靠暨南大学。

本文主要介绍现在招收宋史研究生的院校及导师的情况,稍带介绍该校宋史研究早前的发展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所介绍的导师,大部分是古代史专业宋史方向的导师,但也有部分导师主攻宋史,不在古代史专业招生,而在别的专业招生,如在历史文献学或专门史等招生。

某学者若是硕导,都会加以说明,若没有说明则默认是博导。

下面介绍宋史院校的分布。

1.北京大学北大的宋史研究由邓广铭先生开创,他是中国宋史研究会的创会会长。

今天北大历史系治宋史的学者有邓小南(邓广铭先生的女儿,宋史研究会现任会长)、张希清(近几年已没招硕士)、赵冬梅(硕导)、刘浦江(专攻辽金史兼及宋史)。

北大的宋史研究主要做政治文化史、政治制度史。

2.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宋史的学者有包伟民、李全德、皮庆生。

包伟民,现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曾在浙大历史系任教多年,2009年秋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旋即任人大2010年成立的唐宋史研究中心主任。

包伟民学术专长在于宋代社会经济史。

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硕士期间师从徐规先生,后北上北京大学,投入邓广铭先生门下攻读宋史获博士学位。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起源、实质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态演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与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实践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及其当代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及其当代发展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及其当代发展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及其当代发展
马克思主义人学及其当代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对话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对话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科技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实践进步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

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考研:《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

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考研:《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

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考研:《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2015华中科技大学考研大纲出炉: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考研:《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科目名称:中国古代史代码:636一、先秦史:原始社会:中国文明的起源,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过渡。

夏商时期奴隶社会的确立与发展:夏朝和商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西周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分封制度,宗法制度,井田制度,西周的衰亡,西周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大国争霸及其统一趋势,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战国时期的变法,中央集权制政体的初步形成,春秋战国异彩纷呈的文化。

二、秦汉史:秦统一封建帝国的建立和崩溃: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秦朝短命而亡。

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西汉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经济发展的成果,西汉与周边民族的关系,西汉中外关系的特点,王莽改制,农民起义,西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东汉豪族地主的经济和政治:东汉政治和经济的特点,中外关系的特点,黄巾起义,东汉文化。

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三国政局及其特色,西晋的政治和经济,十六国以及南北对立,门阀政治,淝水之战,南朝更替及其经济发展,北魏统一北方,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以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大势。

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统一,政治和经济的整顿和改革,隋朝的文化,隋朝末年农民起义。

唐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贞观之治与唐朝盛世,安史之乱,均田制,两税法,南方经济的发展,唐朝后期政治――宦官专权,党争,藩镇割据,唐朝边疆各族,唐朝中外关系,黄巢大起义,唐朝文化及其魅力。

五代十国和契丹的崛起。

四、宋元史:五代十国、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五代十国,周世宗改革,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北宋变法和改革,北宋后期政治及北宋灭亡,宋朝经济制度及成就,辽夏金的崛起及其与宋朝的关系,宋朝农民起义的特点,南宋与金朝的和战,南宋的政局,十至十三世纪的中外关系及文化成果。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doc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doc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考试大纲科目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科目代码:865代码:一、晚清时期中国与外国的关系:1、中英关系2、中俄关系3、中法关系4、中日关系5、中美关系二、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2、清政府的对策与太平天国的失败三、洋务运动1、洋务外交体制的出现2、洋务派与洋务思想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四、维新运动1、早期维新派2、康有为的变法思想3、戊戌变法及其失败五、义和团运动1、义和团的兴起和发展壮大2、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3、《辛丑条约》六、辛亥革命和北洋政府的统治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2、革命派活动的展开与清朝统治的危机3、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4、袁世凯的独裁专制5、军阀割据6、蒙古、新疆、西藏地区的严重危机7、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七、国民革命和苏维埃革命的开展1、第一次国共合作2、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发展3、国民革命的失败和国民政府“统一”全国4、国民党内各派系的斗争5、中国共产党苏维埃革命的开展6、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八、抗日战争1、全国抗战的开始2、战略相持阶段前期抗战形势的演变3、抗战中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和解放区4、抗战后期的政治斗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九、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1、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和国内和平民主运动2、全面内战爆发3、新中国成立十、民国时期的思想和社会1、民国时期的政治思潮2、民国时期学术研究3、民国时期的社会问题。

考博“科学技术史”大纲.doc

考博“科学技术史”大纲.doc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科技史》大纲(代码:3514)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科学技术史”是为招收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设置的考试课程。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所包含内容。

考查要点见本纲第二部分:考试样题参见本纲第三部分。

三、评价目标科学技术史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科学技术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科学通史和案例研究的方法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历史事实的能力。

考生应能:1、准确地掌握科学通史中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历史事实。

2、正确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并对关键历史时期和历史人物达到深入理解。

3、对科学史各阶段的特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达到基本的理解。

4、对科学史中的哲学问题达到一定的理解。

5、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试卷满分为100分。

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四大文明古国的科学技术:10%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10%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10%近代欧洲科学的兴起和发展:20%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10%近代科学的全面发展:10%二十世纪初的物理学:10%二十世纪初的天文学:10%二十世纪科学的全面发展:10%(四)题型比例简答题40%论述题60%第二部分考查要点●绪论什么是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的分类,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科学技术史的学科性质和学习方法,学习科学史的功能和意义。

●科学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技术的分类;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古老科学(天文,数学,医学)的起源,现代科学的发展。

●四大文明古国的科学技术古埃及的科学技术,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古代印度的科学技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2311)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题型
1、名词解释
2、简答题
3、论述题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先秦史:
原始社会:中国文明的起源,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过渡。

夏商时期奴隶社会的确立与发展:夏朝和商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西周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分封制度,宗法制度,井田制度,西周的衰亡,西周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大国争霸及其统一趋势,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战国时期的变法,中央集权制政体的初步形成,春秋战国异彩纷呈的文化。

二、秦汉史:
秦统一封建帝国的建立和崩溃: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秦朝短命而亡。

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西汉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经济发展的成果,西汉与周边民族的关系,西汉中外关系的特点,王莽改制,农民起义,西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东汉豪族地主的经济和政治:东汉政治和经济的特点,中外关系的特点,黄巾起义,东汉文化。

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三国政局及其特色,西晋的政治和经济,十六国以及南北对立,门阀政治,淝水之战,南朝更替及其经济发展,北魏统一北方,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以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大势。

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统一,政治和经济的整顿和改革,隋朝的文化,隋朝末年农民起义。

唐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贞观之治与唐朝盛世,安史之乱,均田制,两税法,南方经济的发展,唐朝后期政治――宦官专权,党争,藩镇割据,唐朝边疆各族,唐朝中外关系,黄巢大起义,唐朝文化及其魅力。

五代十国和契丹的崛起。

四、宋元史:
五代十国、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五代十国,周世宗改革,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北宋变法和改革,北宋后期政治及北宋灭亡,宋朝经济制度及成就,辽夏金的崛起及其与宋朝的关系,宋朝农民起义的特点,南宋与金朝的和战,南宋的政局,十至十三世纪的中外关系及文化成果。

元朝的大统一:蒙古的兴起,元朝政治特色,对元朝经济的估价,红巾军起义,元朝文化。

五、明清史:
明朝封建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明朝政治特色,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历程,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特色,张居正改革,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明朝边疆地区概况,明朝中外关系,明朝末年农民起义,明朝文化。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清军入关及其抗清斗争,清朝专制统治,康雍乾盛世,清朝经济特色,清朝各民族的反清起义,清朝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及冲突,清朝文化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