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标准体系和我国标准体系

合集下载

国内外技术标准体系差异介绍

国内外技术标准体系差异介绍

2.2.2 IEEE标准编制
IEEE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授权为可以制定标准的组织,设有专门的标准工作委员 会,有30000义务工作者参与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每年制定和修订800多个技 术标准。 IEEE的标准制定内容:电气与电子设备、试验方法、原器件、符号、定义以及 测试方法等。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已是微电子、生物电子技术文件。 IEEE的标准主要分三种: 标准文件(Standards)-有强制要求的文件; 建议文件(Recommended Practices)-推荐要求文件; 导则文件(Guides)-可选建议文件。
1.4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 进口。 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1.5 国内标准的认证
企业对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产品,可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 部门或者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部门申请产品质量认证。认证合格 的,由认证部门授予认证证书,准许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使用规定的认证标志。
2.3.1 ANSI标准委员会
ANSI理事会是决策机构,由各大公司、企业、专业团体、研究机构、政府机 关的代表组成。理事会下设执行标准商议会、标准审查部、国际标准委员会、审 计鉴定部、认证委员会、团体会员商议会、公司会员商议会、消费者商议会等业 务部门。 ANSI不直接从事产品认证工作,但对产品认证机构、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实 验室和评审人员进行认可,对质量体系认证和人员资格认可。
介绍人:王晓京
介绍内容
一、国内标准运作体系 二、国外标准运作体系 三、内外标准体系差异 四、国内外标准的接轨
一、国内标准运作体系
1.1 国内标准的编制
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 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 国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行废止。 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地区范围内统一的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 以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当地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 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者行政标准之后,该项地方标准 即行废止。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 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国家鼓 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

中国标准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差异的多维度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

中国标准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差异的多维度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

中国标准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差异的多维度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

中国国家和行业标准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的关键。

为了更有效实现产品标准和质量提升,文章引入一种多维度综合研究分析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中国标准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的差异进行研究,分析中国标准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之间的差别和距离,为提升工业制造能力水平找准方向和具体方法,并建议加快修订更新中国标准,逐步缩小中国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的差距。

标签:标准;多维度;等同采用;修改采用Abstract:Standards determine quality,and only high standards have high quality. China’s national and industry standards are key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 order to achieve more effective product standards and quality improvement,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ultidimensional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standards and international advanced standards from the macro,meso and micro leve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and distance between the Chinese standard and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standard,finds out the direction and concrete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capacity,and suggests speeding up the revision and updating of the Chinese standard,so as to gradually narrow the gap between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advanced standards.Keywords:standard;multidimensional;equivalent adoption;modification and adoption1 概述中国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日益增强,由中国提出和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逐年增加。

我国法兰互换标准和国外主要国家的区别

我国法兰互换标准和国外主要国家的区别

我国法兰互换标准和国外主要国家的区别我国的法兰互换标准与国外主要国家的区别在工业生产中,法兰是一种常用的连接设备,用于连接管道、阀门、泵等设备。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法兰的标准和规范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给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了解我国法兰互换标准与国外主要国家的区别显得尤为重要。

1. 基本概念和适用范围我国法兰标准主要由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组成,包括GB标准和JB标准。

GB标准是国家标准,适用于各个行业的法兰连接;JB标准是机械行业标准,适用于机械设备中的法兰连接。

而国外主要国家的法兰标准则包括美国的ANSI标准、欧洲的EN标准、德国的DIN标准等,它们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标准体系。

2. 设计和材料要求在设计和材料要求方面,我国法兰标准与国外主要国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尺寸、公差、螺栓孔布置、材料选用等方面。

美国的ANSI标准注重尺寸精度和螺栓孔的布置,德国的DIN标准对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要求严格,而我国的GB标准则更注重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和生产工艺的易操作性。

3. 工艺和生产要求在工艺和生产要求方面,不同标准的国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我国的法兰生产一般采用锻造、铸造、焊接等工艺,生产成本较低,但相应的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相对薄弱;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工艺的精密化和自动化,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要求较高,但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和稳定性也更有保障。

4. 标准化和认证体系在标准化和认证体系方面,国外主要国家的法兰标准通常由国际标准组织ISO认可,并且具有更广泛的国际认可性;而我国的法兰标准则需要通过国家认证和监管机构的审核和认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地域性。

总结回顾我国法兰互换标准与国外主要国家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法兰标准体系、设计和材料要求、工艺和生产要求以及标准化和认证体系方面。

在我国不断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高产品质量的背景下,了解国外主要国家的法兰标准对我国的法兰产业发展和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铁路产品认证体系及我国认证体系改进建议

国外铁路产品认证体系及我国认证体系改进建议

国外铁路产品认证体系及我国认证体系改进建议一、国外铁路产品认证体系1.欧洲铁路产品认证体系欧洲铁路产品认证体系由欧洲铁路局(ERA)负责管理和监督。

欧洲铁路产品认证体系采用了统一的欧洲标准,对铁路产品进行认证和审核。

欧洲铁路产品认证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统一标准:欧洲铁路产品认证体系采用统一的标准,以确保铁路产品在欧洲范围内的互通性和兼容性。

(2)专业机构:欧洲铁路局设立了专门的认证机构,负责审核和认证铁路产品,确保产品符合欧洲标准。

(3)强制认证:铁路产品在欧洲范围内销售和使用需符合欧洲铁路产品认证体系的要求,否则将无法进入欧洲市场。

2.美国铁路产品认证体系美国铁路产品认证体系由联邦铁路管理局(FRA)负责管理和监督。

美国铁路产品认证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严格标准:美国铁路产品认证体系对铁路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2)监督机构:联邦铁路管理局成立了专门的部门负责监督和审核铁路产品的认证工作,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3)合作机制:美国铁路产品认证体系与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认证工作的开展和完善。

二、我国认证体系改进建议1.加强标准化建设我国铁路产品认证体系需加强标准化建设,制定并完善相关认证标准,以确保铁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统一,提升我国铁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建立统一认证机构我国可以考虑建立统一的铁路产品认证机构,将原有的认证部门整合为一个独立的机构,统一管理和监督铁路产品的认证工作,提高认证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

3.加强监督和审核我国应加强对铁路产品认证工作的监督和审核,加大对认证机构的监督力度,确保认证工作的公正、严谨和规范。

4.强化合作机制我国可借鉴国外的经验,与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铁路产品认证工作的开展和完善,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铁路产品认证体系是保障铁路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应积极改进现有的认证体系,加强标准化建设,建立统一认证机构,加强监督和审核,强化合作机制,推动铁路产品认证体系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铁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国内外ESD标准及体系

国内外ESD标准及体系

• 2 MIL- HDBK-263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Control Handbook for Protection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Parts, Assemblies and Equipment • 保护电气和电子元件、组件和设备(不包括电引爆器件) 的静电放电控制手册

• • •

IEC61340-5-1几个附件:附件A《测试方法》;附件B(资料性) 《电荷衰减测试方法》;附件C(资料性)《将ESD影响降为最小的 ESDS设计》;附件ZA(标准性)国际出版物与欧洲出版物的标准文 献。 4.2 美国标准体系和ESD标准 4.2.1 美国军标体系(MIL) 1 MIL--STD-1686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Control Program for Protection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Parts, Assemblies and Equipment 保护电气和电子元件、组件和设备(不包括电引爆器件)的静电放电 控制大纲
• • • • • • • •
• • •
4.2.5 美国测试学会(ASTM)的ESD标准 1 ASTM D257-78—DC Resistance or Conductivity of Insulating materials 绝缘材料的直流电阻或电导 2 ASTM D991橡胶特性—导电材料产品及防静电材料体积电阻的测 试方法 3 ASTN D4470 静电起电测试方法 4 ASTM F150 导静电和静电耗散型弹性地板的测试方法 4.3 国际电工、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ESD相关标准系列 1 IEEE STD C62.38, IEEE Guide on ESD: ESD Withstand Cap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Subassemblies) 国际电工、电子工程师学会ESD标准指南:电子设备组件静电感度评 价方法 2 ANSI/IEEE-STD-142 IEEE绿皮书(推荐使用的工业和商用电气 设备系统接地方法) 4.4 其它国家标准

iso标准与国标

iso标准与国标

iso标准与国标ISO标准和国家标准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标准体系,它们在各行各业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ISO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而国家标准则是指各个国家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的标准。

两者都是为了规范和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生产效率等方面而设立的,但其制定的范围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

ISO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标准化组织,其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

ISO标准是为了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而设立的,因此其范围涵盖了全球范围内的各个行业和领域。

ISO标准的制定过程非常严谨和科学,通常由专家组成的委员会进行讨论和制定,确保其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

ISO标准通常以数字编号的形式发布,如ISO 9001、ISO 14001等,这些标准是全球通用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可以遵循和采用。

与ISO标准不同,国家标准是各个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和实际情况制定的标准。

国家标准通常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或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和发布,其适用范围主要是在本国范围内。

不同国家的国家标准可能存在差异,但其制定过程和原则通常是公开透明的,旨在保障本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国家标准通常以国家标准编号的形式发布,如GB、GB/T等,这些标准是本国企业和机构必须遵守和执行的。

虽然ISO标准和国家标准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但它们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在实际应用中,很多国家标准实际上是参考了ISO标准而制定的,以确保本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同时,一些ISO标准也会成为国家标准的基础,被各个国家采纳和应用。

这种相互借鉴和互补的关系,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国际贸易和产业发展。

总的来说,ISO标准和国家标准在现代社会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在规范和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的统一和协调,有助于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繁荣,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ISO标准和国家标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各行各业的创新和进步,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

国内外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概述

国内外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概述

国外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概述作者:柳钦来源:添加日期:10年12月13日【容提要】本文首先了国外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其中定性标准有:箱根模型、列维模型、现代人模型和比较模型等,定量标准有:布莱克标准、英格尔斯标准、世界银行的人均收入划分标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以及《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指标体系,接着介绍了国有代表性的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如;中国《社会指标》课题组的社会指标体系、《中国现代化报告2001》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1》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简要分析了国外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对未来我国构建统一的现代化评价指标和标准的启示。

现代化反映一个社会在当代所发生的巨大变迁,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加速,整个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国的现代化实际上是与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

现代化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环境、文化的复杂系统,是一个具有时空约束和时代涵的动态过程。

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追求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世界上研究现代化的各大流派都力求制订一个现代化的客观标准,以便衡量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现代化程度。

现代化需要一个量化标准。

但是,哪些指标最能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现代化的特点、本质和程度,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标准。

从理论界关于现代化标准问题的讨论情况看,尚未达成一个公认的标准。

本文着重介绍一些关于现代化定量评价的有代表性的衡量标准。

一、国外有关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1、定性标准对现代化定性研究,首先是对现代化概念的理解,然后是确定一个核心的评价标准,这个评价标准就是定性的。

早期研究现代化的学者,强调现代化的“现代性”,即把现代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理解为现代性,把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的主要特征理解为传统性。

于是,某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具有现代化,就成为是否构成现代化社会的定性评价标准。

(1)箱根模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究现代化的各大流派都提出了自己的标准,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国内外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体系的对比分析

国内外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体系的对比分析

46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10月食品中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国民生理健康而设置的,也是全球贸易环境中,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农业产业而设立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

对于全球食品产品贸易来说,准确分析各个国家、区域和国际组织关于食品农药残留限量是国际贸易从业人员、食品生产加工从业人员、国家食品检测部门刻不容缓的工作。

国际贸易组织明文规定,国际贸易成员可以出于保护国民健康的目的来建立一系列的标准体系,以规避其他国家的产品入侵。

随着全球贸易市场体系的日渐成熟,很多国家都设置了一系列技术性贸易壁垒,以限制国外产品的入侵、规避本国高端技术外流,提前占领新产品贸易制高点。

本文从食品分类和农药残留标准两方面简易阐述了国内外食品农药残留标准体系的差异。

食品分类比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食典食品农药残留在线数据库》规定根据食品加工来源的不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标准中,将食品分为动物来源和植物来源两大类,又根据终端食品产品的特征、传统使用名称分为水果、坚果、蔬菜、动物水产品与乳制品等。

根据这些亚组分分类结果,继续对每一个亚组份中的食品根据其农药残留量范围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规定根据“类型-分组-食品名称”的三级分类原则,日本出台的《肯定列表制度》将食品分为了14大类、53小类,累计共252种食品。

同时对于根据“类型-分组-食品名称”的三级分类原则无法编排的食品,制定了特定食品归类细则,补充了887种食品。

中国《食品中最大农药残留限量》规定我国最新的关于大米最大农药残留限量的标准是GB 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其中农产品食品参考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类别-食品种类-具体实例”的三级分类原则,将农产品分为原粮、油料作物、茶叶、水果、蔬菜、加工粮与产糖禾本类7大类,共计约100余种农产品及加工食品。

欧盟《欧盟农药残留限量管理新法规》规定最新的《欧盟农药残留限量管理新法规》主要参考《食典食品农药残留在线数据库》的食品分类原则,将动物源和植物源食品分为12大类,计538种农产品及加工产品。

飞机地面除防冰国内外标准体系分析①

飞机地面除防冰国内外标准体系分析①

飞机地面除防冰国内外标准体系分析①飞机地面除防冰是指在积雪或结冰天气条件下,对飞机进行除冰和防冰处理,以确保飞机起飞和飞行的安全。

国内外针对飞机地面除防冰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体系,下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国内标准体系在中国,飞机地面除防冰的标准由民航局负责制定和监管。

相关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飞机除冰剂的分类与规范:这些标准主要规定了不同类型的除冰剂的分类和使用要求,包括液态和固态除冰剂的使用规范,以及特殊情况下的除冰剂选用和使用。

2. 飞机除冰设备的规范:这些标准主要包括飞机除冰车、除冰喷雾器和观察装置等除冰设备的设计和使用规范,以及安全操作要求。

3. 飞机除冰过程的标准和程序:这些标准主要规定了飞机除冰的操作程序,包括除冰前的准备工作、除冰过程中的操作要点和时间限制,以及除冰后的验收和记录要求。

5. 飞机除冰设施和人员的管理:这些标准主要规定了民航机场对飞机除冰设施和人员的管理要求,包括除冰车辆的维修和保养要求,以及除冰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要求。

这些国内标准体系覆盖了飞机地面除防冰的各个方面,对于确保飞机起飞和飞行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外,飞机地面除防冰的标准主要由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飞机制造商制定和推广。

以下是国外主要的标准体系:1. ICAO标准:ICAO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建议,包括《飞机除冰和防冰规则》(Annex 6)和《飞机除冰剂和除冰机械的性能规范》(Annex 14),规定了除冰剂和除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要求。

2. FAA标准: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指南,包括《飞机除冰和防冰管理计划指南》(AC 120-60),规定了飞机除冰和防冰的程序、要求和管理要点。

3. 飞机制造商标准:包括波音、空客等飞机制造商制定的标准和规范,规定了飞机除冰和防冰的设计和安装要求,以及使用和维护的措施。

国际民航组织还组织了国际性的研讨会和培训活动,促进了飞机地面除防冰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国内外钢结构焊接标准体系及国标《钢结构焊接规范》介绍

国内外钢结构焊接标准体系及国标《钢结构焊接规范》介绍
考试》
MCC 国内外钢结构焊接标准体系介绍
1.1 欧洲标准
1.1.4 焊接质量验收标准 BS EN 12062《金属材料焊缝的无损检测-通用准则》 BS EN ISO 5817《缺陷质量分级》 BS EN 970《VT检测标准》 BS EN 1712、1713、1714、583 《UT探伤标准》 BS EN ISO 9934《MT探伤标准》(共3分册) BS EN 1435《RT探伤标准》 BS EN 571《PT探伤标准》 BS EN 1321《焊接接头宏观金相检验标准》 BS EN 1043《焊接接头硬度检验标准》
MCC GB50661《钢结构焊接规范》编制介绍
2.4 规范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钢结构工程中承受静荷 载或动荷载、钢材厚度大于或等于3mm的结构的焊接。 本规范适用的焊接方法包括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电 弧焊、自保护电弧焊、埋弧焊、电渣焊、气电立焊、
栓钉焊及其组合。
MCC GB50661《钢结构焊接规范》编制介绍
国内外钢结构焊接标准体系及 国标《钢结构焊接规范》介绍
1
国内外钢结构焊接标准体系介绍
2 GB50661《钢结构焊接规范》编制介绍
3 与《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81比较
4
与《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技术规程》 JB4708、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技术规程》JB4709比较
MCC
一、国内外钢结构焊接标准体系介绍
MCC 国内外钢结构焊接标准体系介绍
1.3 日本标准
1.3.1 常用焊接标准 JASS 6《日本建筑施工规范—钢结构工程》 JIS Z 3040《焊接工艺评定方法》
MCC 国内外钢结构焊接标准体系介绍
1.4 国内标准
1.4.1 钢结构施工验收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国内外对比

质量管理体系国内外对比

质量管理体系国内外对比质量管理在企业运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企业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增加。

本文将就质量管理体系在国内外的对比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特点和优劣势。

一、标准体系国内外在质量管理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标准体系。

国际上最常见的质量管理标准是ISO9001,而国内也有相应的质量管理标准GB/T19001。

这两个标准在质量管理的要求和流程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质量目标的设定、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等。

相比之下,国外企业更加注重ISO9001认证,而国内企业则更倾向于GB/T19001认证,可能是因为ISO9001在国外更为广泛认可,能够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管理方式在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式上,国内外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国外企业倾向于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工具,如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而国内企业更注重传统的管理方式,如管理层的命令式管理,导致决策过程和反应速度相对较慢。

因此,在质量管理方面,国外企业相对更加灵活和高效一些。

三、员工参与员工是质量管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国外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参与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和参与质量管理活动。

而国内企业对员工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员工往往只顾完成任务而不注重质量管理。

因此,国外企业在这一方面更具优势,能够更好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监控手段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手段在国内外也有所不同。

国外企业普遍采用先进的质量控制工具和技术,如SPC(统计过程控制)、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等,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而国内企业在质量监控方面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导致质量问题频发。

因此,在质量监控方面,国外企业更具竞争优势。

结语:通过以上对质量管理体系国内外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国外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更注重创新和效率,拥有更加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监控手段;而国内企业则更加注重传统的管理方式,员工参与度相对较低。

国内外标准体系建设概要

国内外标准体系建设概要

业 省 设 立 专 门部 门负 责 强 制 性技
术 规 范 和 自 愿 采 用 技 术 规 范 的 协 调 与 衔 接 。 美 国 技 术 规 范 分 两 大 类 ,一 类 是 强 制 性 技 术 规 范 由联
管 理 机 制 ; 四 是 集 中优 势 实 质 性
参 与 国 际标 准 化 竞 争 成 效 显 著 ; 五
区 域 的 标 准 化 工 作 。 市 、 县 标 准 化 标 准 化 、就 没 有 专 业 化 、 就 没 有 高 行 政 主 管 部 门 和 有 关 行 政 主 管 部 质 量 、 高 速 度 。 ” 同 时 ,在 第 十 八


以提 高 技 术 标 准 总 体 水 平 。
第 三 阶 段 是 2 01 以后 , 主 要 0 年
经 济 建 设 、 科 技 进 步 的 重 要 基 础 工 划 经 济 逐 步 转 入 有 计 划 的 市 场 经 制 度 。 为促 进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发 作 , 它 与 生 产 力 水 平 、 经 济 发 展 济 。 以 贯 彻 实 施 标 准 化 法 为 重 展 ,对 现 有 的 两 万 多 项 国 家 标 准 进
是 强 制 性 标 准 和 推 荐 性标
准 的 问 题 。 在 经 济 建 设 中 发 挥 重
要 作 用 的 技 术 规 范 ( 制 性 标 准 强
和 推 荐 性 标 准 )是 一 个 整 体 ,相 互 支 撑 不 可 分 割 。 但 由于 目的 、 作 用 、 实 施 方 式 不 同 ,采 取 管 理
的 技 术 规 范 都 在 俄 罗 斯 联 邦 法 第
1 4号 技 术 监 督 法 中规 范 。 归 8 纳 其 显 著 特 点 , 一 是 各 国 社 会 发 展 、 经 济 建 设 、 技 术 进 步 中 “ 术 技 规 范 ” 是 不 可 缺 少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二 是 各 国 “ 术 规 范 ” 的 管 理 技 制 度 是 与 其 国家 的 经 济 发 展 、行 政 管 理 体 制 相 适 应 的 ,各 具 特 色 。 当 前 我 国 正 处 在 改 革 开 放 、 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新 的 历 史 时

国内外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概述

国内外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概述

国内外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概述
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经之路。

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现代化战略和政策的重要参考。

国内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指标。

经济方面的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贸易额、外汇储备等;政治方面的指标包括政治制度、政治稳定、法治建设等;文化方面的指标包括文化产业、文化创新、文化软实力等;社会方面的指标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

这些指标综合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水平。

国际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主要包括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世界银行综合发展指数、经合组织综合发展指数等。

这些指标主要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综合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

其中,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是最为广泛使用的指标之一,它主要从人类发展的三个方面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即健康、教育和收入。

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

在制定指标体系和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国家或地区的历
史、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特点,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国际上的通行标准和指标,以便进行国际比较和交流。

总之,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现代化战略和政策的重要参考。

在制定指标体系和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国际上的通行标准和指标,以便进行国际比较和交流。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标准,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美国(UL)标准与我国(GB)标准的差异

美国(UL)标准与我国(GB)标准的差异

美国(UL)标准与我国(GB)标准的差异一、概要UL标准是美国保险商实验室公司的标准,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作为美国国家标准出版,UL 标准以美国的供电网络及其相关规定为基础。

UL 标准自成一体,是一个区域性标准体系,美国和加 拿大等北美地区使用。

我国采用的 IEC 标准是国际电工委员会出版的国际标准,由欧洲和世界很多国家采用,IEC 标准以 国际上普遍使用的电源系统为基础。

由于 UL 标准与我国标准所基于电源系统有差异,所以具体要求也存在差异。

二、灯具标准的体系结构不同我国的灯具安全标准是 GB 7000 标准系列,UL 灯具标准由数个独立的灯具标准组成。

GB 7000 标准系列,目前共有 19 个标准,该标准系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 GB 7000.1 规定一 般安全要求与试验。

第二部分标准 GB 7000.2~GB 7000.19 是具体类别灯具的标准。

UL 1598,UL 153,UL 588 等构成了 UL 灯具标准的主体,他们是各自独立的。

5.3.2.2 GB 7000 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有机关联,UL 灯具标准自成一体。

第二部分在引用第一部分的要求和试验的同时,第二部分标准规定了试验的顺序和一般要求以外的 特殊要求,第二部分的标准必须与第一部分一起使用。

UL 灯具标准是各自独立的,互相没有引用关系。

GB 7000 系列灯具标准 相关的 UL 标准 GB 7000.1 一般要求与试验GB 7000.10 固定式通用灯具GB 7000.12 嵌入式灯具UL 1598 GB 7000.5道路和街路照明灯具GB 7000.7 投光灯具GB 7000.6 内装变压器的钨丝灯灯具GB 7000.14 通风式灯具(安全要求GB7000.1 一般要求与试验UL 153 GB 7000.11 可移式通用灯具GB 7000.3 庭院用可移式灯具GB 7000.13 手提灯GB 7000 系列灯具标准 相关的 UL 标准 GB 7000.1 一般要求与试验GB 7000.19 照相和电影灯具(非专业用)UL 1230UL 676 GB 7000.1 一般要求与试验GB 7000.8 游泳池和类似场所用灯具UL 588 GB 7000.1 一般要求与试验GB 7000.9 灯串GB 7000.1 一般要求与试验UL 924 GB 7000.2 应急照明用灯具三、标准结构不同GB 7000.1 标准以要求为主线,在具体要求下直接规定试验方法和必要的试验仪器设备的规定,如一般安全要求包括分类、标记、结构、内部外部接线、防触电保护、电气强度、耐久性和热试验、防固体异物和水侵入等 13 章,然后在各章的具体条款内界定条款所作规定的适用范围,如适用的安装方式,适用的防触电保护类别、适用的场所和适用的光源类型等。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我国现阶段商品质量水平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我国现阶段商品质量水平

国市场上 由于橱滩 多样化所造成的商品质量 混乱现象。 我国目前在 国家标准 中只有1%采用 了 0 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我国标准体系有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和企业标 准, 标准多而复杂 , 而且有些标准重复制定, 令人难以掌握 。例如婴幼儿配方奶粉在 “ 三 鹿”奶粉事件之前一直存在三个标准,主要 有婴幼儿配方乳粉 I( B 06 - 19 ) 婴 G 175 97 , 幼儿配 方乳粉 Ⅱ、Ⅲ ( B 06 19)以 G 176 9 7 及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通用技术 条件 ( B 06 19 ) G 17 7 9 7 ,此外 ,还有很多 不同的标准被各地不同生产厂家采用。所以 不同奶粉执行不同的标准,即使同一品牌不 同种类奶粉执行的标准都不一样,最终造成 了奶粉 市场 的混 乱 ,发 生 了奶粉 事件 。 ( )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可以保障我 三 国市场上进 口商品的质量 我国在商品进出 口的贸易 中,常常因 为贸易标准工作不到位 , 使我国蒙受巨大的 经济损失。同时也由于标准水平低 , 使许多 质量低劣的进 口商 品进人我国市场。例如 , 由于进口商品的合 同中没有明确规定质量标 准、检验标准 , 外商向我国输出质量低劣 的 商品, 外商使用过时的、 不配套 的标准作为 商品交易和验收的依据 ,以次充好 ,等等。 因此, 我国也需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 标准来保障进 口商 品的质量。
平、加快 与国际管理接轨的重要措施。

我国流通 中的商品 由于标准 问题 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可以 所 造成的质 量问题 提高我国现阶段商品质量水平的原因

( 一)标准缺失拉低行业质量 ( 一)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代表 了当今 目前我国有许多行业缺乏核心技术, 这 世界先进的现代技术化水平 使 得行 业 内的我 国企业 只能扮演 行 业外 部组 国际标准是指由国际上有权威 的标准 装的角色,所 以也很难制定统一的标准。而 化组织制定 ,并为国际所 承认和通用的标 这种标准缺失的现状也导致生产企业鱼龙混 准。 国际标准多数是在工业发达 国家标准的 杂, 最终许多企业的核 竞争力仅剩品牌和 基础上协调产生的, 是今天国际贸易 中买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制造厂名或商标以及型号或产品分类号; • (2)保护装置 • 保护装置的应用应与它们的额定值相一致; • (3)手动机械开关 • 功耗超过15W或采用超过4kV的峰值电压的设备应装有一
个手动机械开关。
(八)端子
• 标准要求 • (1)插头和插座 • a、电源插头、电气连接器、电源输出插座应符合相应的
(一)标记和说明
• (1)标记位置应醒目易见,一般尽量放在设备的外面 (底部除外)。若在使用书中说明了标记位置,则允许标 在使用时手易触及的地方,如手易拆开的盖子下面,便携 式设备或质量不大于7kg的设备的底面;
• (2)用棉花或布沾少许水、汽油轻擦有关标记各15s, 标记不应脱落或卷边,且字迹清晰可辨;
• a、焊接前导线两端用卡子固定,以使接近焊点处不致振 断;
• b、导线用可靠的方法扭扎在一起; • c、电线用电工胶布、绝缘套管等紧固; • d、导线线芯在焊接前插进稍大于其直径的印制电路板孔
中; • e、利用专用工具将线芯可靠的绕扎在接线端子上; • f、利用专用工具将线芯系在接线端子上。
(三)正常工作条件下的触电危险
国际标准及中国国家标准
常见试验
检验项目:
• (一)标记和说明; • (二)防触电保护的结构; • (三)正常工作条件下的触电危险; • (四)绝缘要求; • (五)机械强度; • (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 (七)元器件; • (八)连接端子; • (九)外接软线; • (十)电气的连接和机械固定。
• (2)以下操作不得引起触电危险:改变电压设定或电源 性质、更换熔断器和指示灯、操作抽屉;
• (3)危险带电件的绝缘件不应采用未经处理的木、纸和 类似纤维等吸湿性材料;
• (4)设备的结构要保证可触及元件或手动拆去盖后而外 露件无触电危险;
• (5)I类设备可触及金属件防触电处理:
• a、带电件与可触及金属件之间的绝缘用基本绝缘与之 隔开;
绝缘隔离的零部件之间的绝缘电阻R≥4MΩ;基本绝缘或 附加绝缘隔离的零部件之间、电网电源直接连接的不同极 性的零部件之间的绝缘电阻 R≥2MΩ; • (2)抗电强度 • 设备的绝缘要经受高电压、1min的频率为50Hz或60Hz, 基本为正弦波的耐压试验。试验电压值和施加的部位,见 下页。
(五)电气强度
• (5)通过预调控制孔调节控制器时应无触电危险; • (6)当插头拔出其插座后,而与其插脚接触,应无触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危险;
• (7)外壳应有足够的强度; • (8)用手挪开盖后,可触及的零部件不应带电。
(四)绝缘要求
• 标准要求 • (1)绝缘电阻 • 绝缘电阻测试仪测量绝缘电阻,电压取直流500V:加强
号应为“—”,不应误用为“~”); • f、电源选择指示器; • g、电源频率的标志; • h、保护接地端子的标记“ ”; • (4)说明书随同设备一起提供,文字语言进口国或英语,
有相关的警告语内容。
(二)防触电保护的结构
• 标准要求 • (1)仅用清漆、有机溶剂漆、普通纸、未经处理的织物、
氧化膜或绝缘珠覆盖的导电部件被认为是裸露的;
标准。安装在Ⅱ类设备中的电网电源输出插座仅允许连接 到其它Ⅱ类设备的插座上。安装在I类设备中的电网电源 输出插座或者仅允许连接Ⅱ类设备,或者应备有安全接地 接点(用以可靠地连接到安全接地端子或接点); • b、设备互联用连接器(除了那些连到电网电源的连接器外) 要特殊设计,使其插头具有一个特殊形状,以便不会插入电 网电源插座中; • (2)保护接地措施 • I类设备接地电阻值不应超过0.1Ω,保护接地电路不应装 有开关或熔断器。
• b、可触及金属件与安全接地端子间要可靠接触。
• (6)II类设备的可触及元件的绝缘处理:带电件与可触及 金属间用基本绝缘+附加绝缘隔开或用加强绝缘隔开;
• (7)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均要符合§10.3条 相应抗电强度要求且厚度不小于0.4mm;
• (8)带电导线的松脱不导致爬电距离电气间隙低于规定 值。若采用如下措施的一种,即认为合格:
• (3)设备应标有下列标记: • a、制造厂或经销商的名称或注册商标或识别标记; • b、设备型号或机型代号; • c、II类设备符号“回”(注:输美、输日的II类设备产品
可以无“回”型符号);
• d、电源的性质:交流用“~”,直流用“ ”符号表 示,
• 如交直流两用,用“ ”符号表示; • e、电源额定电压或电压范围(表示电压、频率范围的符
• 基本绝缘1500Vac • 加强绝缘3000Vac • 另外: • L,N之间 • 额定电压≤150Vac :1000Vac
• 额定电压>150Vac :1500Vac
(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七)元器件
• 标准要求 • (1)电感器的标志 • 其失效会损害设备的安全的电感器,如隔离变压器,应标
标准体系
进口国标准
• 中东及南非部分国家标准是以IEC标准为基 准并加入了国家差异。比如沙特阿拉伯 SASO 安全认证。(如 SASO 1062 家用 电气设备基本要求,插头和插座型式要符 合SASO 2203 以及SASO 2204标准要 求。)
• 很多国家无国家标准及强制认证,通常以 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作为参照。
(九)外接软线
• 标准要求 • (1)电网电源软线应符合GB5013、GB5023的规定。I
类设备的不可拆卸软电缆和电源软线,应有绿/黄线芯连接 到设备的保护接地端子; • (2)电源软线导线的标称横截面积应满足标准规定值; • (3)设备结对外接软线的连接应做到:线芯的连接点要 消除应力,外绝缘层不受磨损,线芯不受扭曲。 • I类绝缘的设备应保证:若电源线从其消除应力或防扭 曲装置处滑出时,带电导体在接地导线受力之前先被拉紧。
• 标准要求 • (1)危险带电部件应是不可触及的; • (2)旋钮、把手和操作杆的轴不应带电; • (3)带电件周围的盖板通风孔(或其它孔洞)应能防止
外物进入设备内部与带电件接触,用Φ4*100mm试验针 垂直自由通过孔洞进入机内检查;
• (4)用单极插头或裸线去连接天线、地线.负载换能器或 换能器端子时,应无触电危险,用Φ1*100mm裸线插入 端子孔导套范围内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