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苏发堂书法作品赏析
陕西书法名家李天柱简介及作品
陕西书法名家李天柱简介及作品
李天柱,字延贤,谥号童方运,号史轩,又号大虚,陕西蒲城县人,20世纪50年代以后被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西北书坛”的开创者
之一,被誉为中国当代书法的精神领袖。
他诗画于一身,文章古色古香,作品风格鲜明,并常有变态的题材,从中能够看出其深厚的文化
修养。
李天柱的书法笔墨浓醇,质朴典雅,力量雄豪,用笔凝聚朴实、
豪迈、尊崇、端严的书法气质,其书法注重释意,有时也会展现出古
韵悠远之意;笔画圆硬、挥洒而出,点划分明、分外精彩;行书以苍
劲有力、慵懒自如、清秀清新著称;草书古朴质朴、侧重节奏感,且
有独特的趣味和气质。
李天柱的著名字体包括《癸丑墨心》、《天柱密笺》、《大虚碑》等,这些字体都以朴实质朴、雄豪大气著称。
《癸丑墨心》,主要以宋、元书体为基础,揉合楷书,重点是把宋、元书体的细节进一步拓展,释放更多的节奏感。
《天柱密笺》,以宋体草书为基础,进行了
相当大的改动,聚集了厚重、洒脱、密密书韵,展现出书法之精微。
《大虚碑》,则保持了楷书的朴素质朴,加入了淡淡的禅意,充满节
奏感与章法感。
李天柱的作品亦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比如《北京晨报》《北
京日报》《世界日报》等题材,《仙侠中国》《山海奇缘》等,及其
曾参与拍摄的《游春》《碑帖》《声律启蒙》等书法栏目。
此外,李
天柱还出版了逾百部《李天柱书法集》《李天柱书画文集》等书籍,
作品遍布各大博物馆与书画院,展示了他在书法艺术方面的成就。
书坛丰碑 书界楷模—刘庚三先生和他的书法艺术
钱南园,无不从“颜体”中汲取营养。尔 自己独特之面目,世称“庚三体”①,又称
后,许多有远见的书坛大家也一直在探索如 “颜变体”或“颜汴体”。先生在书法艺术
何在“颜体”中寻求突破的路子,近代天津 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走的是一条吐故纳新
书法大家华世奎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然而 的改革之路。
由于种种原因,书法前贤们开创的路子在当
一
员介绍参加革命,到豫苏建院公教人员训练
自唐代中期颜真卿创立“颜体”书风之 班做文印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开封 推
始,中国书法由“王体”秀媚劲挺的一枝独 市政府秘书与开封市百货公司业务科办事员
荐
. All Rights Reserved. 秀一变而为雄浑与秀媚双峰并峙的格局。无 等职,因工作勤恳踏实,多次被评为先进工
· 名
论是在用笔、结体等技法层面,还是在审美 作者和劳动模范,1984年离休,1993年辞
家
发历 文
欹侧刚健 古韵率真
欹侧刚健古韵率真作者:上官文金来源:《中华瑰宝》2023年第11期黄公望书名为画名所掩,很少有独立的书法作品,但从他的题跋作品中可以窥见其书法面貌和审美趣味。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元代全真教道士,著有文作《写山水诀》。
黄公望是著名的山水画家,以“浅绛山水”“草籀奇字法入画”为艺术特色,其代表作《富春山居图》辗转波折,流传至今。
黄公望的画名大于书名,其书法艺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为人知。
在黄公望传世书画作品中,其书法多以题跋形式呈现:其一为给自己绘画作品题跋的“自题”之款识,如《题富春山居图》《题溪山雨意图》等;其二为给他人书画作品题跋的“他题”之款识,如《跋赵孟行书千字文》《跋钱选浮玉山居图》等。
两度“书吏”以酝酿元代中后期,书坛在赵孟“复古”书风的改革下,“推崇二王,回归魏晋”已蔚然成风,形成了赵派书家群。
赵派书家多与赵孟有紧密关系,或被其亲授书法,或被其引荐与赏识,但也出现了两种不同方向:一是力求酷似“松雪体”,如俞和等人;二是学赵但不同于赵,自有其个性,如张雨等人。
前者逐渐导致了“千人一面”的赵体书风,而丧失了赵氏原本“复古”之初心;后者深入赵氏“复古”理念的核心,师法晋唐但不拘泥于法,自有韵味。
黄公望当属后者,他与张雨同样有着入道经历,深受赵孟“复古”书风影响,但其书法率意而自然,不流俗态,能够超脱赵氏书法的风格局限而摸索到书法艺术表现的本质特征。
可以说,张雨、黄公望等人是元末赵氏书法“一统天下”局面中的奇葩,他们对书法本质的探索是书法发展的正道。
但囿于元末时局紊乱、明初政权更迭等原因,这种对书法本质的回归探索未能继续下去。
黄公望本姓陆,世居平江之常熟(今属江苏)。
他出生之时,正值南宋与蒙古对峙之际。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忽必烈率军攻入临安(今浙江杭州),江南地区悉数归入元朝版图。
这一年,黄公望被过继给永嘉黄氏,由陆姓改为黄姓,时有“性禀敏异,应神童科”之誉。
三勤堂拓本赏析 二
三勤堂拓本赏析二作者:贺慧宇来源:《文艺生活·上旬刊》2020年第09期一、《黄香圃〈采芝图〉题咏集》三勤堂颜文艺生活馆馆长颜贵中先生酷爱收藏书画,近来转向收藏古代书法拓本,其中不乏珍品。
现介绍其藏品何绍基、沈葆桢等撰、书的《黄香圃<采芝图>题咏集》,请同道师友指正!黄香圃,晋江人,咸丰年间曾任泉州、台湾太守。
在泉州任职期间,恰逢倭寇骚扰福建沿海,他慷慨捐资组织乡勇抗击倭寇;在台湾任职期间,他政绩斐然。
福建崇武遭遇“饥馑之荒”之时,黄香圃首先在台湾倡导捐款“以救饥馑”,以低廉的价格向福建灾区运送粮食,以安民心,其善举受到灾区民众与乡绅的一致推崇。
告老还乡后,他又倡导捐资修桥等义举。
晚年,他请人以他的理想生活场景绘制了一幅《采芝图》。
因其善举在海峡两岸广为传扬,当时两岸许多名人都为他撰文赋诗,盛赞他的品行义举。
《采芝图》成了两岸众多文人骚客聚集一堂保留笔墨的平台,演绎了一段难得的两岸人文佳话,更成为历史上两岸双向层面和谐交往的盛举。
笔者查阅藏馆、市场、网络资料,除《厦门日报》于2012年10月7日报道“当时拓本出现,引起两岸文艺界的激情轰动,吸引台湾民俗学家及相关学者跨海前来寻访”,其余未见任何记载。
三勤堂颜所藏《黄香圃〈采芝图〉题咏集》拓本,共2400多字,由当时的朝议大夫福建台湾府鹿港同知前署泉州府知府陶庆章撰写序言,诰授奉政大夫云南抚彝府同知李峥嵘,清文化名人黄福潮,清著名文化学者、文学家、晚清第一书法家何绍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督办南洋水师、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沈葆桢等,均有诗词文联题咏。
1.陶庆章题集序《集序》由陶庆章撰写。
陶庆章,字定轩,会稽人,道光十九年封朝议大夫福建台湾府鹿港同知前署泉州府知府。
《集序》共700余字,笔触细腻、笔墨酣畅,盛赞了政绩卓然、侠肝义胆、谦逊恭谨的黄香圃,也向我们揭示了一幅真实生动的晚清历史图景:倭寇入侵,官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
《苏孝慈墓志》清晰版
《苏孝慈墓志》清晰版《苏孝慈墓志》于清道光⼗四年(1888年)在陕西蒲城出⼟,有界格,楷书37⾏,每⾏37字。
书、刻均极为精美。
笔姿秀润兼刚劲,结体平实寓险绝,实开初唐楷书之先河。
康有为《⼴艺⾈双楫》⽈:“苏慈碑……初⼊⼈间,辄得盛名。
以其端整妍美,是为⼲禄之资;⽽笔画完好,较屡翻之欧碑易学。
于是翰林之写⽩折者,举⼦之写⼤卷者,⼈购⼀本,期⽉⽽纸贵洛阳。
信哉其⾜取也!” 苏孝慈墓志系国家⼀级⽂物,全国百通名碑之⼀。
清光绪⼗四年(公历1888年),在蒲城县西南乡崇德⾥,新出⼟⼀⽅隋代墓志。
知县张荣升,因公下乡,得此消息,便叫⼈移送城内,先放在县署内,后移置东槐院巷尧⼭书院。
这便是有名的“苏孝慈墓志”。
志⽯为正⽅形,每边各长⼋⼗四公分楷书,共三⼗七⾏,⾏三⼗七字。
彭询跋⽂刻⽯亦为正⽅形,每边长五⼗公分。
⼆⽯现均保存在蒲城县博物馆⽯刻室内。
苏孝慈墓志的出⼟,是书法爱好者的福⾳。
因为它的字迹清晰优美,浑厚雄劲,结字谨严,⽤笔劲利,神采飞动,是隋代书法的代表作,⼀时拓者纷集,很快风⾏海内,为学书者之楷模,⼀张拓⽚在上海居然可售⽩银⼀两。
康有为《⼴艺⾈双楫》评此碑⽈:“《苏慈碑》以光绪⼗三出⼟,初⼊⼈间,辄得盛名。
以其端整妍美,⾜为⼲禄之资,⽽笔画完好,较屡翻之欧碑易学。
于是翰林之写⽩折者,举⼦之写⼤卷者,⼈购⼀本,期⽉⽽纸贵洛阳,信哉其⾜取也。
”《续修陕西省通志稿·者,⼈购⼀本,期⽉⽽纸贵洛阳,信哉其⾜取也。
”《续修陕西省通志稿·⾦⽯志》,称苏孝慈墓志“楷法精健绝论”,誉其为天下第⼀⼩楷。
新中国成⽴后,仍有不少⼈练习苏孝慈墓志书法,并出版了苏孝慈墓志选字贴,可见它在书法艺术上的重要价值。
苏孝慈墓志初出⼟时,知县张荣升曾在志⽯原⽂第三⼗⼀⾏空格内,撰刻了两⾏跋⽂:“光绪戌⼦夏⽉,公出西南乡,风闻有⼈获隋⾂苏慈墓碑,被苏姓阻夺,往验之,并诘苏姓世系,家乘⽆考。
见字法精严遒健,纯得魏齐神髓,惜⽆书丹姓名。
“帖学之大成”——新乡市博物馆藏“翁、刘、成、铁”作品赏析
清代中期的书坛受董其昌的影响很大,康熙、乾隆两位皇帝都以“董书”为宗法,对其倍加推崇、偏爱,因而整个清朝前中期的书法多以“董书”为主。
但仍有很多学者则是向宋、唐、晋的大师们取法,将传统帖学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善书的人众多,其中翁方纲、刘墉、成亲王、铁保四人书法享誉大江南北,时称“翁、刘、成、铁”。
他们是清代中期盛世书风的代表,体现出当时帖派书家的实践水平和整个书坛的风气取向。
讲究“无一笔无出处”的翁方纲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北京大兴)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
翁方纲学识广博,对颜书、欧书和唐人写经、汉隶都下过很大的功夫。
翁方纲还用考据的方法来研究碑帖,每研究一碑帖,先搜集各种不同拓本进行对照,考其异同,著有《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汉石经残字考》《汉延熹西岳华山碑考》《苏斋题跋》《苏米斋兰亭“帖学之大成”——新乡市博物馆藏“翁、刘、成、铁”作品赏析新乡市博物馆 周 舟图1 《翁方纲行书条轴》翁方纲书法主张学习古人,一生致力于欧阳询,严守法度,以精工为尚。
翁方纲的楷书,有欧阳询的结实端谨,但乏其清新精巧;行书稍活泼,而仍然过于拘束,缺乏逸韵。
翁方纲的书法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讲究无一笔无出处,《艺舟双楫》记载了一个他与刘墉互相讥评的故事,乾隆间,都下言书推刘诸城、翁宛平两家。
戈先舟学士、宛平之婿而诸城之门人也。
尝执诸城书诣宛平,宛平曰:“问汝师哪一笔是古人。
”学士以告诸城,诸城曰:“我自成我书耳,问汝岳翁哪一笔是自己。
”由此可见,翁方纲的书法在学习前人技术上下足功夫,但始终墨守成规,创新不够。
故而包世臣评其书称:“宛平书只是工匠之精细者耳,于碑帖无不遍搜默识,下笔必具其体势,而笔法无闻。
”新乡市博物馆藏《翁方纲行书条轴》(图1),内容为“米元章谓柳子宽书,乃不俗与其兄,武侯祠记并阴,皆其所书也,宜以评鹤铭之法例之”。
中国近代名家小楷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近代名家小楷书法作品欣赏
近代中国小楷书法作品欣赏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数以蔡襄(Cai Xiang)、颜真卿(Yan Zhenqing)和顾恺之(Gu Kaizhi)为主的三大书法大家了。
蔡襄是北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小楷”字体栩栩如生,派头挺拔,犀利刚劲,极富表情。
并以此打下了“小楷书”的沃土,蔡襄书法被誉为“小楷之先驱”。
颜真卿乃唐宋时期书法家,他的字带有雄浑挺拔、清冷秀丽的特色,深受后人称颂。
自古以来,历代艺术家根据其字笔的特点来将之分为“深峭”和“明快”两种风格,熙熙攘攘,形成一条独特的书法发展脉络。
顾恺之也是宋代书法家,他的小楷字有理有据,结构端庄俊逸,笔势老辣,大气恢弘;笔走龙蛇,落筆闪烁,勾画出精致、凝重、高超的艺术形态,犹如拏起一把剑,划出无限精彩。
蔡襄、颜真卿和顾恺之三大书法大家,使小楷书尤其活跃。
在随后几个世纪中,众多书法家都基于“小楷书”的基本原则,发展出各自的风格、表现出各种新的特质,这也就是中国小楷书的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
综上,中国近代小楷书法作品欣赏能够从上述几位书法大家身上找到不同的欣赏精品。
艺术家推介才维国
%2
必国
」.
术
於別 七
家
胡
舟 屁
〃
-
推 介
魏洁
國
庙 齐
处
S
® ® 处扌
N
蚣
>
才维国是一个勤奋而聪睿且有
相当成就的国画家他画iffli,直
A “唐规宋矩”,从唐宋画意中取
其"画之本法",做好“行家画”
的功课,这正是受到唐诗宋词的暗
示与影响.从高大处着眼,从精微
处着意的守则.也使他的画注重对
才
维
生命的观察,表现对自然生命的情
国
〈 国
感,塑造活泼生动的形象,给人以
电
天
T.僅古艳而又清新灵动的审美意
香
图
-
趣在他的精T作品中,并非一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讲究精微华丽,而是通过严谨的
笔法和丰富的墨彩.表达清新生动
纸
的气韵.也完成了 “搜妙创真”的
本
境界
年
—陈绶祥
137cmx68cm
2018
才维国,又名才艺堂.字六璧1966年生于黑龙江省泰来县 自幼随新安画派画家黄叶村、张建中 先生学习书画1990年毕业于合肥经济技术学院1997年至1999年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书画高研班、硕士 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导师顾森、杨光华先生,主攻花鸟、人物、山水画 代表作品《红梅迎春》《四喜 图》《雨后》《铁人精神》《谿山春色》等.现为职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2021名家真迹报道——著名书法家桑作楷
2021名家真迹报道——著名书法家桑作楷桑作楷,著名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1944年生于甘肃省榆中县新营镇,1959年迁居南京。
自上世纪70年代初,师从萧娴、林散之、高二适三位当代大师,得萧师之气、高师之势、林师之韵、前贤之法,熔古铸今,自成一家,自号“陇上老桑”,斋名“三师堂”。
桑先生是“林散之为当代草圣”学术思想的提出者,也是“金陵四家”【胡小石(1888-1962)、林散之(1898-1989)、萧娴(1902-1997)、高二适(1903-1977)】艺术观点的提出者。
1984年开始,桑先生应江苏美术出版社之邀,编辑《林散之书法选集》《高二适书法选集》《胡小石书法选集》《萧娴书法选集》“金陵四家”书法作品集等。
1997年,向当时江浦县委书记提议,在南京江浦求雨山建造“金陵四家”纪念馆。
桑作楷先生是南京市人民政府文学艺术奖获得者,南京市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十届委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95-2007年),南京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得三师真谛,成一家之法——记著名书法家桑作楷先生荀子说,“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桑作楷先生的学书之路,也应验了这个道理。
1972年的6月,他拜见“女书圣”萧娴,成为文革开始以来萧老的第一位学生,登堂入室,正式开启了高起点的书学人生;同年8月初,又冒酷暑骑单车,赴江浦乌江拜望林散之先生,成为林老日渐青睐的学生;时隔不久,在林老的美意下,还成为了高二适先生的学生。
站上高处懂得昨天这得益于林散之先生对桑作楷的厚爱与器重,林老教导桑作楷:“古人说,只学一家,学成不过为人作奴婢,集众长归于我,斯为大成”,“学无常师,高二适先生是我的朋友,是南京最有学问的人,而且字写得好,有机会你也应该向高老请教”。
高二适先生看了桑作楷作品后写信称赞“草书甚壮”,开始指授作书之道。
妙悟风云际会千年少,三位老师各领风骚,享誉书坛,桑作楷同时师从他们,取法高古,兼收并蓄,天赐良机也。
临济宗无学祖元禅师墨宝:重阳上堂偈书法欣赏
宋代渡日高僧临济宗无学祖元禅师墨宝:重阳上堂偈书法欣赏弘安二年(1279年)镰仓时代宋代渡日高僧墨宝纸本墨书尺寸:26 x 64.8 cm日本常盘山文库收藏隆日编译重陽九日菊花新高揭青帘接远宾又觉晚来风色好不知落帽是何人宋代临济宗高僧无学祖元禅师是日本北条时宗自兰溪道隆大师圆寂后,从中国恭请的又一位高僧。
这首重阳上堂偈是1279年大师初到日本的当年,九月九日重阳节说法时所作,同年12月8日夜挥毫而就,留下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珍贵墨宝。
无学祖元(1226~1286年),别号子元,浙江宁波鄞县人,宋代临济宗高僧。
初拜北涧居简出家,后依于径山无准师范,成为无准门下的翘楚。
无准寂后,祖元历参诸方。
宋祥兴一年(1279年,日本弘安二年),日本北条时宗请祖元渡日,遂随日僧荣西、道元从宁波出发,东渡扶桑,住建长寺,出任镰仓建长寺第五世住持。
祥兴四年(1282年,日本弘安五年),时宗建圆觉寺,无学祖元为开山初祖。
开堂之日曾感群鹿出现之祥瑞,因此山号为瑞鹿山。
七年,时宗去世,师欲辞归,然缁素固留不放。
弘安九年八月罹疾,九月三日书写遗嘱,示偈云∶‘诸佛凡夫同是幻,若求实相眼中埃,老僧舍利包天地,莫向空山拨冷灰。
’旋又执笔云∶‘来亦不前,去亦不后,百亿毛头狮子现,百亿毛头狮子吼。
’书毕,溘然示寂,年六十一。
谥号‘佛光国师’,后又追谥“圆满常照国师”。
有弟子三百余人,有《佛光国师语录》遗世。
延伸阅读来自网络赴日宋僧无学祖元的“老婆禅”郭万平宋元之际,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和民族矛盾异常复杂。
应日本幕府盛邀,南宋高僧无学祖元东渡日本,支持镰仓幕府的抗元斗争,同时祖元结合日本禅林的特点,用反复叮咛、详加解说的“老婆禅”,来传授禅法,弘扬宋朝临济禅,培养日本弟子,对日本禅宗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无学祖元(1226—1286),法名祖元,号无学,字子元,俗姓许,南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鄞县)人。
祖元年幼丧父,随兄至杭州净慈寺北碉居简禅师门下出家,不久受具足戒。
筋骨立形 神情润色
066文学·艺术《名家名作》·品味筋骨立形 神情润色上官甫贵《刻鹤图龙》 孙存锦/作067筋骨立形 神情润色|上官甫贵观孙存锦书法作品,犹如置身大自然峭壁劲松面前——看万般虺枝倔强,凭风雨摇曳洒落,任岁月剪裁繁复、得清骨偃健神韵。
从这种意境中走来,直让阅赏者拍手称绝,心旷神怡耳。
孙先生书法,楷宗魏碑、行模米黄,继而上溯二王草法,旁汲颠张醉素,博采王孟津、何道州意趣。
取神弃形,尚意求势,“探文墨之妙有、索万物之元精。
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赏读临写,朝夕相浸,几忘晨昏。
于此,亦可见先生学书励志,其情之笃,用功之勤。
学古,登堂入室、得窥豹变、尽赏文采,创作,而又能熔冶古今,自出手眼,成己面目,此可谓善学者也。
汲古人书法之精华,养我之肌肤,长我之筋骨,溢我之神韵。
岂能不脱俗乎?先生作品重灵性,在情感驱动、兴趣使然下,每挥毫,不拘格套,放意任情,笔墨似从胸臆间汩汩流出,浪花飞溅,不知止息。
其笔法精劲人微,方圆兼备,枯淡细劲,随意翻飞,急风骤雨,奔蛇走虺。
其墨法润含春雨、干裂秋风。
其字势姿态跌宕、雅逸自然。
其神情荡漾拨俗、妙有神助。
楷书则多呈魏碑面目,正大气象、端庄古质、朴茂天成,而并能扬弃雕刊之流弊。
任笔写来,体态严谨,笔姿潇散,神韵溢出。
正所谓透过刀痕见笔痕者。
碑学巨匠孙伯翔先生对其作品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存锦书法以碑写贴,方圆结合,用笔巧妙,用墨灵动,结构新颖,间有神来之笔,令人拍案,其中变化莫测,神采飞扬。
”在为孙存锦创作的草书兰亭序长卷中这样题跋道:“今展卷拜观,存锦贤弟以行草书体写兰亨,余久观不释手,深得行草堂奥。
抽丝剥茧,尤为难得者,八方矛盾,却天机睿智,平和。
矛盾得以统一,非书法大家不能为耳。
”确乃慧眼识珠之评。
孙存锦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书家,未在大学府学过专业,也末参加过诸多的书法培训,靠自身不懈的努力,卢 纶《山中咏古木》 孙存锦/作高木已萧索,夜雨复秋风。
坠叶鸣丛竹,斜根拥断蓬。
新乡市博物馆馆藏毛树棠书法作品赏析
新乡市博物馆馆藏毛树棠书法作品赏析作者:周舟来源:《收藏与投资》2021年第02期河南省黄河以北的豫北地区,在历史上经贸繁荣、文化兴盛。
自清代以来,当地出现许多在政治、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
新乡市博物馆作为豫北地区馆藏最为丰富的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清代当地及豫北地区著名人士的书法作品。
这些书法作品既展现了文人墨客的清高,又展现了饱学之士的风雅,是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的重要代表。
在新乡市博物馆馆藏豫北众多著名人士的书法作品中,毛树棠的书法较为著名。
毛树棠(1779—1845年),字荫南,号芾村,河南武陟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
道光四年(1824年)大考,毛树棠名列一等二名,升翰林院侍读,后任侍读学士、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等职。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补礼部侍郎,后转户部右侍郎兼总督仓场。
毛树棠为官期间还担任过顺天乡试考官、广东乡试正考官,阅朝考拔贡卷,阅复试进士卷。
据史料记载,毛树棠任户部右侍郎兼总督仓场后,“尽心经营,择能者荐之,不能者黜之”。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毛树棠清查通仓舞弊案后,即转向京仓,决心革除仓场弊端,但“以病告归”。
后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病故,享年66岁。
毛树棠“学以宋儒为宗”,著有《沁善堂文集》等。
毛树棠亦善书法,尤以楷、行、草为长,其书得自晋唐尤多,丰神俊逸,神韵十足,但难越馆阁体之藩篱。
馆阁体指因科举制度而形成的考场通用字体,以乌黑、方正、光洁、等大为特点。
馆阁体作为一种官方使用的书体,强调共性、规范,但从欣赏美的角度来看,馆阁体往往千人一面,缺乏個性,有一定局限性。
纵然毛树棠的书法有“馆阁体”之痕,但在书坛依然具有一定地位。
一、毛树棠行书苏轼《题鲁公书草》条轴(图一)此条轴内容为《题鲁公书草》:“昨日长安安师文,出所藏颜鲁公与定襄郡王书草数纸,比公他书尤为奇特,信手自然,动有姿态,乃知瓦注贤于黄金,虽公犹未免也。
书法的美散文(通用25篇)
书法的美散文(通用25篇)书法的美散文(通用25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狭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书法的美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书法的美散文篇1提笔、蘸墨,情抒发于纸。
缟白的素帖上,游丝般的诗情,无收束的尘寰,灵魂里潜隐的怯懦,襟上淡淡的兰花气息,都一一跃然纸上。
或许,这就是书法的美。
来到书桌前,挑一支毛笔,在砚台上轻蘸,不停旋转笔身。
那黑如发丝的笔头呈水滴状。
将笔竖直,另一手按着纸,笔与纸猝不及防地相遇,手腕转动,勾、捺、撇。
笔与纸依依不舍的,顿了顿,成一个优雅的圆点。
此时抬手,笔锋一出,笔尖勾出了一个小三角状的提。
就这样,洋洋洒洒,无有声息,一个个方块字诞生于我笔下。
这样的氛围,可遇不可求。
身处一个古色古香,与世智尘劳无关的境界中。
烛影摇摇,水墨浓浓,满是青磐。
在亲自动笔写书法时,我的思想得到升华,心灵得到慰藉。
或许,这就是书法的美。
书法的魅力,寄托于简单的笔墨中;书法以的韵味,饱含于象形文字中;书法的故事,隐藏于成行的句子中。
写着写着,我来到了那美妙的故事中。
山河如墨,白雾蒙蒙,钓矶独坐。
飘飘云发,飒飒天风,铮铮琴韵,悠悠漫步。
身姿娉婷,倾国倾城,翩跹起舞,气若幽兰。
薄施粉黛,秀眉弯柳,莞尔一笑,玉面芙蓉。
摇曳生姿,步入雅亭,娇纤展纸,巧指研磨。
绿叶如云,白衣如雪,陌上花开,缓缓归矣。
或许,这就是书法的美。
捻起薄纸,举起,暧阳映照于纸,黑墨散发淡淡的光辉,映照我心。
书法,乃先人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陶冶情操,给予人美的意境和享受。
我对那些美妙的诗句情有独钟,也总爱将它们与书法结合在一起。
咬文嚼字,凝神谛听,思古幽情,心灵凄动。
默念这神奇的文字,我懂得了什么。
书法,能撤去世间事物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真相,如此纯洁的君子,我与它结为挚友。
或许,这就是书法的美。
笔墨挥洒韵味,捷思闪烁光泽,刻画民俗情趣,柔和古今自然。
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口语交际:聊聊书法课件(共27张PPT)
颜真卿的故事 有一天,他实在是想不通,带着一肚子的疑惑跑去找 张旭:“几个月以来,师傅只是教小徒去学习临摹您的字 迹,我早就已经学会了,为什么还要天天在那写呢,我现 在最需要是师傅您写字的诀窍,请您传授给我吧!” 张旭 听了之后虽然心里不太舒坦,但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道: “ 我经常跟你说,我的字没有诀窍。我在路上看见看见公 主与挑夫在争路,从它们的动作中察觉到了笔法之意。
我国的书法是线条艺术,线条的 立体感是书法艺术的生命。我国的书法 是白纸黑字,看起来好像色彩不多,却 妙趣无穷。我国的书法运用点画组合成 的文字结构,表现的是一种近乎抽象, 而实在是能够造多姿多势的形体美。
请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自己在学习书法时的感受。 自己有收获吗?有没有成绩感?
学生的书法作品照片
同学们,这四个小故事分别讲述了我国古代四大 书法家的事情。从这些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试着说一下吧。
这四大书法家在练习书法的时候 都刻苦学习。他们这种刻苦学习书法的 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欣赏书法作品,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欧阳询的《皇甫诞碑》 颜真卿的《多宝塔碑》
赵孟頫的《三门记》 柳公权的《玄秘塔》
柳公权的故事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 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 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 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 群马奔腾、龙飞凤舞,赢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柳公权的故事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 师,请您告 “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 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 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 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 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正山堂杯”全国第二届茶文化楹联书法展作品欣赏(五)
“正山堂杯”全国第二届茶文化楹联书法展作品欣赏(五)近日,“正山堂杯”全国第二届茶文化楹联书法展作品集陆续寄至各位入展书家,标志着全国第二届茶文化楹联书法巡回展圆满落幕。
一年来,正山堂书画院在黑龙江佳木斯、河南信阳、山西太原、山东临沂、辽宁大连、重庆等全国10个城市举办了巡回展。
正山堂书画院特将所有入展作品分5期整理发布,本期为第5期,再次与书家和朋友们共飨。
我们也期待通过此次线上展览,听取更多朋友的批评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完善。
(所展作品,如需高清电子原图,欢迎微信后台留言,小编会在第一时间联系您哦~)- 1 -作者:***作者简介:孙春普,男,河南信阳人,1980年生,1999年毕业于师范学校美术系,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自2015年初开始学习书法。
自幼家境贫寒,然酷爱书画。
此后,考入师范学校美术系,开启了书画之路。
- 2 -作者:赵春利作者简介:赵春利,1972年生于天津宝坻,本科学历,现跟随刘洪洋先生学习书法篆刻。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认证书法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学员,宝坻书法家协会会员,京东印社社员,宝坻书画院特聘书画家,宝坻区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信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集体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 3 -作者:余红霞作者简介:余红霞,女,1965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息县,号聚馨阁主。
现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信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信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息县书法家协会理事。
- 4 -作者:胡廷省作者简介:胡廷省,男,苗族,出生于1994 年10 月,贵州松桃县人,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在校本科四年级学生。
- 5 -作者:李忠梅作者简介:李忠梅,女,河南潢川人,1971年出生,中南大学本科毕业。
- 6 -作者:王统作者简介:王统,河南焦作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 7 -作者:陈烨作者简介:陈烨,女,福建福州人,毕业于武夷学院茶学专业,高级茶艺师、高级评茶员。
梅尧臣《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赏析
梅尧⾂《永叔寄澄⼼堂纸⼆幅》赏析对澄⼼堂纸的敬畏之情——梅尧⾂《永叔寄澄⼼堂纸⼆幅》赏析242000 宣城市⽂房四宝协会邢少⼭宋康定元年(1040年),北宋⽂学家、哲学家,时任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的刘敞(字原⽗、原甫),以重⾦购得百枚。
刘敞学问渊博,欧阳修对之相当佩服,每遇新的疑难问题,即写在纸上向刘敞请教。
因之两⼈成为交往甚密的朋友。
刘敞赠给了欧阳修澄⼼堂纸⼗枚。
欧阳修对此⼗分珍惜,并特作《和刘原⽗澄⼼纸》诗,以⽰感谢。
欧阳修⼗分珍惜所得的⼗枚澄⼼堂纸,但是他⽴刻想起了他的⼀⽣挚友梅尧⾂,⽽梅尧⾂此时正在襄城县(今河南襄城县)令任上,他派⼈送去两幅。
梅尧⾂得到这两幅纸,⾮常珍惜,⾮常感动,随即写《永叔寄澄⼼堂纸⼆幅》这⾸排律。
全诗28句,分三个部分。
第⼀部分,开头8句,写收到欧阳修所赠两幅纸惊喜与珍爱的⼼情。
头4句“写昨朝⼈⾃东郡来,古纸两轴缄縢开,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玩惊喜⼼徘徊” ,是说昨天朝庭的⼈从⾃东郡过来,送来两轴古澄⼼堂纸,我把捆绑的绳⼦解开,看见那纸,滑如春冰,密如蚕茧,把玩之余,惊喜万分,留恋徘徊。
后4句“蜀牋蠹脆不禁久,剡楮薄慢还可咍,书⾔寄去当宝惜,慎勿乱与⼈翦裁” ,是说拿这澄纸与蜀笺⽐,蜀笺容易折碎,不易保存,与浙江的剡楮纸,剡楮⾮常轻薄,也有可笑之处。
⽽这澄⼼堂纸,令⼈欢喜。
如果⽤它来写书信寄⾛,应当宝贝⼀样珍惜,千万不能让⼈随便胡涂乱画啊!翦裁,在这⾥⽐喻诗⽂构思精妙新巧的意思。
这⾥作者把澄⼼堂纸与蜀牋、剡楮作了⽐较,更突出所赠这两幅纸的珍贵。
第⼆部分,接下来12句,写澄⼼堂纸的历史渊源。
从第9句到12四句“江南李⽒有国⽇,百⾦不许市⼀枚,澄⼼堂中唯此物,静⼏铺写⽆尘埃” 4句,是写澄⼼堂纸当时的輝煌。
这是说当时李煜与其⽗李璟这“南唐⼆主”在做皇帝时,市⾯上⽤⼀百⾦也实不到⼀张纸。
⽽只有澄⼼堂中有这种纸,静静⼏铺,⽆半点灰尘没有。
这实际上是⼀种书写的特殊境界,这正暗合⼀个读书⼈的理想境界,说明此纸珍贵到何等程度。
河南近代书法作品释读
河南近代书法作品释读作者:崔晓琳来源:《理财·收藏版》2021年第10期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源远流长的黄河文明孕育了深厚的艺术土壤,自古不乏书法巨擘为这片土地留下灿若星河的艺术瑰宝。
近代河南书法艺术以开封为中心,在书法艺术研究和创作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河南近代书法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众多文化精英汇聚于此,涌现出了“魏碑高手许钧,才华横溢的袁克文,出入汉魏的关百益,以书画名世且有书出版论专著刊世的丁康保,甲骨文专家董作宾,榜书大家张贞,靳志的章草更是独步书坛”等一批名重一时的书法大家,他们都是拥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著名学者,文学修养极高,笔墨精湛,功力深厚,除了在书法领域擅长之外,在金石学、考古学、甲骨学、文学、考据、史学、诗词、方志学等方面也均有深厚的造诣与建树。
他们的作品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浓厚的艺术底蕴,彰显出浓郁的地方风格和鲜明的个人特色,中原地区的书法艺术得以兴盛不衰。
河南博物院典藏着100余幅特殊的书法作品,这些稀见的近代河南书法名家作品,均来自1934年举办的一次颇具影响的“河南省书画展览会”,它们以一种特殊的载体“玻璃底片”的形式保存了下来,使我们可以通过这种艺术与摄影相结合的方式感受中原书法的巨大魅力。
下文选取部分作品,试通过对其内容的研读,以期对于进一步了解近代中原书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及社会历史文化特征,弘扬、传承河南地方优秀的历史文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李振九行书条幅(图1),高四尺,广一尺五寸五分。
作品临自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沙门怀仁集王羲之书,刻制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最为世所重。
释文:周游西宇,十有七年。
穷历道邦,询求正教。
双林八水,味道餐风。
鹿菀鹫峰,瞻奇仰异。
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
探赜妙门,精穷奥业。
款识:李振久。
作品气脉通达,极见功力,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写出了王字清朗俊逸、恬静洒脱的风格与神韵。
苏发堂书法作品鉴赏
Hale Waihona Puke 蒲城县书法历史悠久。周、秦、汉、唐文物中 即有书法艺术珍品。其后,书法名家辈出,尤 以明、清两代最盛。明万历进士樊东谟、王进 德,清嘉庆进士崔问余、张汝骧、原毓宗、陈 引恬、李石、屈荆才、原维祯、雷元德、曹直、 郭明谦、米岩、苏月枝、魏树德、王益谦。
民国时期,蒲城也出现不少书法大家。张东白、 周爰诹、王滨、井勿幕、李元鼎、寇遐、郭坚、 任锦堂、白心镜、李散。 在属于他们的时代各领风骚,在祖国的书法艺 术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蒲城平路庙出了不少书法名家,现任中国书法 家协会陕西分会常务副主席的薛铸,他的书法 被誉为“真草隶篆无所不能”。
苏发堂,一九五五年生于陕西省蒲城县平路庙 乡武备村,自幼研习书法。县书画协会会员, 曾任蒲城师范学校书法老师。
以上书法作品图片均拍自蒲城师范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城苏发堂书法作品赏析
蒲城县书法历史悠久。
周、秦、汉、唐文物中即有书法艺术珍品。
其后,书法名家辈出,尤以明、清两代最盛。
明万历进士樊东谟、王进德,清嘉庆进士崔问余、张汝骧、原毓宗、陈引恬、李石、屈荆才、原维祯、雷元德、曹直、郭明谦、米岩、苏月枝、魏树德、王益谦。
民国时期,蒲城也出现不少书法大家。
张东白、周爰诹、王滨、井勿幕、李元鼎、寇遐、郭坚、任锦堂、白心镜、李散。
在属于他们的时代各领风骚,在祖国的书法艺术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蒲城平路庙出了不少书法名家,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陕西分会常务副主席的薛铸,他的书法被誉为“真草隶篆无所不能”。
苏发堂,一九五五年生于陕西省蒲城县平路庙乡武备村,自幼研习书法。
县书画协会会员,曾任蒲城师范学校书法老师。
书法作品图片均拍自蒲城师范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