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泥微生物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测定土壤微生物活性表示土壤中整个微生物群落或其中的一些特殊种群状态,可以反映自然或农田生态系统的微小变化。
土壤微生物活性的表征量有:微生物量、C/N、土壤呼吸强度和纤维呼吸强度、微生物区系、磷酸酶活性、酶活性等。
测定指标:1、土壤微生物量(MierobialBiomass,MB)能代表参与调控土壤能量和养分循环以及有机物质转化相对应微生物的数量,一般指土壤中体积小于5Χ103um3的生物总量。
它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
目前,熏蒸法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的方法阎,它是将待测土壤经药剂熏蒸后,土壤中微生物被杀死,被杀死的微生物体被新加人原土样的微生物分解(矿化)而放出CO2,根据释放出的CO2:的量和微生物体矿化率常数Kc可计算出该土样微生物中的碳量。
因此碳量的大小就反映了微生物量的大小。
此外,还有平板计(通过显微镜直接计数)、成份分析法、底物诱导呼吸法、熏蒸培养法(测定油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量—碳。
受土壤水分状况影响较大,不适用强酸性土壤及刚施用过大量有机肥的土壤等)、熏蒸提取法等,均可用来测定土壤微生物量。
熏蒸提取-容量分析法操作步骤:(1)土壤前处理和熏蒸(2)提取-1K2SO4(图将熏蒸土壤无损地转移到200mL聚乙烯塑料瓶中,加入100mL0.5mol·L水比为1:4;w:v),振荡30min(300rev·min-1),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于125mL塑料瓶中。
熏蒸开始的同时,另称取等量的3份土壤于200mL聚乙烯塑料瓶中,直接加入100mlL0.5mol·L -1K2SO4提取;另作3个无土壤空白。
提取液应立即分析。
(3)测定吸取10mL上述土壤提取液于150mL消化管(24mmх295mm)中,准确加入10mL0.018 mol·L -1K2Cr2O7—12mol·L-1H2SO4溶液,加入2~3玻璃珠或瓷片,混匀后置于175±1℃磷酸浴中煮沸10min(放入消化管前,磷酸浴温度应调至179℃,放入后温度恰好为175℃)。
从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筛选出改善水体养殖水质的光合细菌

从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筛选出改善水体养殖水质的光合细菌一.实验目的:在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筛选光合细菌光合细菌具有改善水质的能力,而且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并能促进水产品的生长繁殖,故在水产养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分离得到高效的净化水产养殖水质的光合细菌,对我国水产养殖有着重要意义。
二.实验材料与器材:(1)待分离材料:取养殖池塘底污泥(或者学校东湖池底污泥)(2)培养基:使用红螺菌科富集培养基作为富集分离基础培养基。
培养基配方:乙酸钠:3.0g,丙酸钠:0.3g,NaCl:0.5g,NH4Cl:1g,七水硫酸镁:0.2g,K2HPO4:0.3g,KH2PO4:0.5g,CaCl2:0.05g,四水氯化锰:0.003g,七水硫酸铁:0.005g,酵母膏:0.1g,蛋白胨:0.01g,谷氨酸:0.2*10-3g,无菌水:1000ml,琼脂:20g,pH:7.2~7.4,121摄氏度高压灭菌30min。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菌株的分离筛选方法取污泥10 g,装入500 mL细口无色玻璃瓶中,加入富集培养液至满,盖上瓶盖,隔绝空气,于30e, 3 000 lx光照下进行富集培养3~4 d,培养液呈绛红色后,取富集培养菌1mL,转接入培养液中,重复以上操作2次,然后采用改良的hungate厌氧培养技术滚管法进行分离纯化,用分离培养基的琼脂柱穿刺培养后保存。
(2)细胞色素光谱吸收峰值测定方法培养物离心后洗涤,将细胞悬浮于60%的蔗糖溶液中,采用722S分光光度计扫描,波长范围为340~1 000 nm。
(3)生长量的测定为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光照、接种量、营养条件)培养物生长量的差别,采用722S分光光度计检测培养物D660 nm值。
(4)光照度对菌株生长影响的测定将已接种的光合细菌培养液于温度30摄氏度,光照强度分别为2 000、3 000、4 000、5 000 lx下培养3 d,每组3管,用722S分光光度计测定培养物菌液光密度D660 nm(用培养初刚接种的培养液为空白对照)。
底泥监测方案

底泥监测方案1. 概述底泥是水体底部的沉积物,其组成和性质对水环境的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底泥监测是评估水体质量和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底泥监测方案,旨在提供一种系统、科学、可操作的方法来监测和评估水体底泥的状况。
2. 监测目的底泥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底泥的组成、污染程度和潜在的生态风险,以便为水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的监测目的包括:•评估底泥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评估底泥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监测底泥沉积速率和泥沙通量,了解水体的沉积作用。
3. 监测内容底泥监测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底泥采样底泥采样是底泥监测的基础工作。
采样点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包括典型区域、可能受到污染的区域以及需要了解变化趋势的区域。
采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选择适当的采样工具,如底泥采样器或底泥柱。
•采样时应注意避免底泥表层的污染,最好采集底泥的较深层。
•根据采样点的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采样数量和采样深度。
3.2 底泥物理化学性质检测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了解其组成和污染程度非常重要。
常见的物理化学性质指标包括底泥的颜色、致密度、粒径分布、有机质含量、pH值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或现场测试得到。
3.3 底泥污染物分析底泥污染物分析是底泥监测的重要内容。
常见的底泥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分析方法可以包括物理提取、化学分析和生物监测等。
分析结果应与国家或地方相关标准进行对比,评估底泥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
3.4 底泥生态风险评估底泥污染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底泥监测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对底泥样品的毒性测试和生态风险评估,可以评估底泥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危害。
常用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包括生物多样性评估、物种敏感度评估等。
3.5 底泥沉积速率和泥沙通量底泥沉积速率和泥沙通量反映了底泥在水体中的沉积作用,也是底泥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定期监测底泥沉积速率和泥沙通量可以了解水体的沉积状况和底泥的输送过程。
土壤微生物量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量测定方法一、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氯仿熏蒸一K2SO4提取•碳分析仪器法)1、试剂(1)去乙醇氯仿制备:在通风橱中,将分析纯氯仿与蒸憾水按1?2 (v:v)加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摇动lmin,慢慢放岀底层氯仿于烧杯中,如此洗涤3次。
得到的无乙醇氯仿中加入无水氯化钙,以除去氯仿中的水分。
纯化后的氮仿巻于试剂瓶中,在低温(4°C)、黑暗状态下保存。
(2)氢氧化钠溶液[c (NaOH) =lmolL-1]:通常分析纯固体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与酸作用时生成二氧化碳,从而影响滴左终点判断和测左的准确度。
配制时应先除去碳酸钠, 根据碳酸钠不溶于浓碱,可先将氢氧化钠配成50% (w:v)的浓氧溶液,密闭放置3〜4d。
待碳酸钠沉降后,取56 ml 50%氢氧化钠上淸液(约19 mol L),用新煮沸冷却的除去二氧化碳的蒸馅水释稀到1L,即为浓度1 mol L1 NaOH溶液,用橡皮塞密闭保存。
(3)硫酸钾提取剂[c (K2SO4)= mol L1]:取1742.5 g分析纯硫酸钾,用研钵磨成粉末状,倒于25 L塑料桶中,加蒸餾水至20 L,盖紧螺旋盖置于摇床(150 rmin-1)上溶解24 h 即可。
(4)六偏磷酸钠溶液[Q (Na) =5gl00mr1, pH]:称取50.0 g分析纯六偏磷酸钠溶于800 ml髙纯度去离子水中,用分析纯浓磷酸调节至pH ,用高纯度去离子水左容至1L。
要注意的是六偏磷酸钠溶解速度很慢应提前配制;由于其易粘于烧杯底部,若加热常因受热不均使烧杯破裂。
1(5)过硫酸钾溶液[Q (K2S2O8) =2gl00mn:称取20.0 g分析纯过硫酸钾,溶于髙纯度去离子水中,定容至1L。
值得注意过硫酸钾溶液易被氧化,应避光存放且最多使用7d。
(6)磷酸溶液[Q(H3PO4) = 21 g 100 ml*1]:量取37 ml分析纯浓磷酸(85%),慢慢加入到188 ml高纯度去离子水中即可。
土壤微生物量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量测定方法常规培养法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土壤微生物量测定方法之一、该方法是将土壤样品经过稀释后接种到含有特定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根据培养皿上的菌落数量计算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
常用的培养基有营养琼脂培养基、土壤细菌培养基和土壤真菌培养基等。
常规培养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可以同时测定不同类型微生物的数量,但该方法有一些局限性,如只能测定能够在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不能测定需异养条件才能生长的微生物,而且该方法容易低估土壤中微生物的真实数量。
生物量测定法是一种利用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学过程测定微生物量的方法。
该方法一般分为碳饥饿法和氮饥饿法两种。
碳饥饿法是将土壤样品暴露在低碳条件下(如0.01%葡萄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土壤中的微生物的生物量。
氮饥饿法是将土壤样品暴露在低氮条件下(如0.01%硝酸铵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土壤中的微生物的生物量。
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通过测定微生物对不同养分的响应来估计微生物的数量。
生物量测定法的优点是准确度较高,可以测定土壤中广泛类型的微生物,但该方法也有一些局限性,如需要较长的试验周期,测定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且操作较为繁琐。
生物学特征法是一种通过测定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来评估微生物群体数量的方法。
该方法常用的特征包括土壤酶活性、呼吸作用速率、微生物生长速率和微生物群体的磷脂脂肪酸组成等。
这些特征的测定可以通过色谱、酶反应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手段进行。
生物学特征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消耗土壤样品较少,时间短,结果可靠。
但该方法也有一些问题,如不同微生物对环境的响应不同,结果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综上所述,土壤微生物量的测定方法有常规培养法、生物量测定法和生物学特征法等。
不同的测定方法各有优缺点,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所需数据的准确度进行选择。
此外,单一的方法往往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土壤微生物量,因此常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河道底泥检测实施方案

河道底泥检测实施方案一、背景。
河道底泥是河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河流生态环境的健康和水质的稳定。
因此,对河道底泥进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二、检测目的。
1. 了解河道底泥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掌握其对水环境的影响;2. 发现底泥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评估对水生生物和人体的潜在危害;3. 为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三、检测内容。
1. 底泥样品采集,根据河道长度和水深分布,确定采样点位,并按照规定方法采集底泥样品;2. 底泥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底泥样品进行干燥、研磨等处理,以便后续的化学分析和物理性质测试;3. 底泥物理性质测试,包括颗粒度分析、含水率测试、密度测定等;4. 底泥化学成分分析,对底泥样品中的重金属、有机物质等成分进行分析,以评估其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5. 底泥毒性测试,通过生物毒性测试,了解底泥中是否存在对水生生物有害的物质。
四、检测方法。
1. 底泥采样,采用不锈钢采样器进行底泥样品的采集,避免外界污染;2. 底泥样品处理,样品干燥后,进行颗粒度分析、含水率测试等物理性质测试;3. 底泥化学成分分析,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仪器对底泥中的重金属、有机物质等进行分析;4. 底泥毒性测试,采用水生生物(如藻类、水蚤等)进行底泥毒性测试,评估底泥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
五、检测报告。
1. 底泥检测报告应包括采样点位、采样日期、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等内容;2. 对于发现的问题,应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和措施;3. 检测报告应具备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为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六、检测注意事项。
1. 底泥采样和处理过程中,应避免外界污染;2. 底泥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底泥检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相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河道治理。
七、结论。
河道底泥检测是保护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严谨的检测方法,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为河道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微生物底泥处理技术研究

微生物底泥处理技术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量不断增加,底泥的产生量也随之增加。
而底泥是水体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污泥和底泥所含有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元素,使其成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
同时,底泥中也含有一定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若处理不当则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风险。
因此,提高底泥的资源化利用和有效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微生物处理技术就是一种有效的底泥处理方法。
1. 微生物底泥处理技术简介微生物底泥处理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反应能力,将污泥底泥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进行降解和转化,从而实现对污泥底泥的分解和转化。
根据微生物底泥处理技术的不同处理方式,分为好氧和厌氧两种。
2. 厌氧微生物底泥处理技术厌氧微生物底泥处理技术是在缺氧或无氧的环境下,利用厌氧微生物进行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的一种处理方法。
厌氧微生物能够将有机物质分解为较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和气体以及底泥等。
与其他微生物底泥处理技术相比,其具有处理效率高、低能耗、处理过程稳定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底泥处理领域。
3. 好氧微生物底泥处理技术好氧微生物底泥处理技术是指在氧气存在的环境中,利用一系列厌氧微生物及其酶系统对有机物的进行氧化分解的一种处理方法。
好氧微生物底泥处理技术不仅可以高效降解污泥中的有机物质,还可以对氮、磷等有害物质进行转化和去除,能够有效地提高污泥的处理效率和降解能力。
4. 微生物底泥处理技术的应用前景微生物底泥处理技术在城市管理和污水处理!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一方面,底泥资源化利用可以为城市管理提供有用的物质基础,并为城市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产生、改善环境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微生物底泥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底泥治理效率,缓解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为改善环境提供有力支持。
5. 结论在面对城市污泥底泥处理的挑战时,微生物底泥处理技术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底泥处理方案。
通过厌氧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的应用及其协同作用,可以高效稳定地实现城市污泥底泥的资源化利用和有效处理。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一般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测定方法。
直接测定方法包括:
1. 水解法:将土壤样品经过水解处理,然后通过高密度离心和显微镜观察计数获得微生物生物量。
2. 利用滴定法:通过向土壤中添加抑制剂或适宜的滴定液,测定细菌和真菌的数量以确定生物量。
3. 融解法:将土壤样品与溶解剂混合,在特定温度下溶解土壤中的微生物,然后通过测定溶液中的生物量来计算土壤中的微生物生物量。
间接测定方法包括:
1. 培养基测定法:将土壤样品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中,利用培养基中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测定微生物生物量。
2. 脂肪酸测定法:通过提取土壤样品中的脂肪酸,并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来确定微生物的生物量。
3. 磷脂酸测定法:通过提取土壤中的磷脂酸,并利用色谱或质谱仪测定磷脂酸来估计微生物生物量。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方法需要考虑实验条件、样品处理的方便程度
和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底泥监测方案

底泥监测方案1. 引言底泥监测是对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底泥是水体底部的沉积物,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无机物和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具有吸附作用。
因此,底泥的污染状况直接关系到水体的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种底泥监测方案,旨在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底泥监测方法。
2. 底泥监测目标底泥监测的主要目标是评估底泥的污染程度,明确水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通过底泥监测,可以了解水体污染物的来源、迁移和转化过程,并为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底泥采样方案3.1 采样地点的选择采样地点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水体特征、流动条件和污染源分布等因素。
一般来说,采样点应选择在可能受到底泥污染的区域,如工业排污口、城市污水排放口等。
3.2 采样工具和方法底泥采样需要使用专用的采样器具,如底泥采样管。
采样前,应准备好清洁的采样工具,并将其消毒,以避免外源性污染。
在采样过程中,应采集足够量的底泥,并保证采样器具与底泥充分接触,避免采样过程中的氧化或微生物附着。
3.3 采样频次和数量底泥监测的频次和采样数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根据底泥的空间分布情况和污染程度的变化,确定采样点和采样频次。
采样时,应尽量采集多个不同深度和位置的底泥样品,以获取全面的监测信息。
4. 底泥样品处理和分析4.1 样品保存采集到的底泥样品应迅速进行保存和处理,以防止污染物的变化和丢失。
样品保存时,应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和冰冻等不利条件,同时应尽量避免样品接触空气,以减少氧化作用。
4.2 样品制备底泥样品制备包括样品的干燥、研磨和过筛等步骤。
样品的干燥可以采用自然干燥或低温干燥的方法,以保持样品的原始结构和污染物的稳定性。
干燥后,样品可以进行研磨和过筛,以获得均匀的颗粒大小。
4.3 污染物分析底泥样品中常见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物等。
对于污染物的分析,可以采用化学分析、生物监测和物理分析等方法。
河涌底泥微生物的分离、提纯与菌落观察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一、实验目的(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得准备工作。
(2)了解配制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配制、分装培养基的方法。
(3)学会各类物品的包装、配制(稀释水等)和灭菌技术。
二、实验原理(1)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是按照微生物营养、生长繁殖的需要,有碳、氢、氮、磷、硫、钾、钠、钙、镁、铁及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制而成。
调整合适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
(2)加压灭菌的原理在于提高灭菌器内的蒸汽温度来达到灭菌的目的,灭菌器的加热源有电、煤气等。
其特点是性能稳定,使用方便、安全。
三、实验器皿和材料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燥箱、煤气灯、培养皿、试管、移液枪、锥形瓶、烧杯、量筒、药物天平、玻棒、玻璃珠、石棉网、药匙、铁架、表面皿、pH试纸和棉花等;牛肉膏、蛋白胨、NaCl、NaOH和琼脂等。
四、实验内容(一)玻璃器皿的准备1.洗涤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必须洗涤干净。
培养皿、试管、锥形瓶等可用洗衣粉加去污粉洗刷并用自来水冲净。
移液管先用洗液浸泡,再用水冲洗干净。
洗刷干净的玻璃器皿自然晾干或放入干燥箱中烘干、备用。
2.包装(1)枪头与枪头盒的包装(2)培养皿的包装:培养皿由一底一盖组成一套,用牛皮纸或报纸将10套培养皿(皿底朝里,皿盖朝外,5套、5套相对而放)包好,见图13-8,③和④。
(3)取6支试管并加入9(mL/支)蒸馏水后盖上硅胶塞,待灭菌;取1个250mL锥形瓶并加入90 (mL/瓶)蒸馏水和15(颗/瓶)玻璃珠并用锡纸包好,放在铜丝篓中待灭菌(湿热灭菌)。
(二)培养基的配制1.往干净的250m L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每组配200mL培养基),按照培养基配方称取各种成分(琼脂粉待调好pH值后再加入),依次加入水中加热溶解。
2.调节pH值用质量浓度为100g/L的NaOH溶液将配好的培养基的pH调到7.2-7.4。
然后加入琼脂粉加热溶解,待全部溶解后,加水补足因加热蒸发的水量(注意: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培养基,不然琼脂很容易烧焦糊底)。
会仙湿地底泥可培养微生物

会仙湿地底泥可培养微生物阮楚晋;潘丽霏;刘洁;刘祎;肖咪云;陆祖军【摘要】利用平板涂布法分离会仙湿地底泥可培养原核微生物,共获得65个分离株,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和系统聚类分析显示,它们分属4个门,12个属,24个种,包括厚壁菌门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Fictibacillus属、Lysinibacillus属和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放线菌门的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红球菌属Rhodococcus;变形菌门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泛菌属Pantoea、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 以及拟杆菌门的金黄杆菌属 Chryseobacterium.分离株中芽孢杆菌属的菌株占53.85%,为优势菌群,其在有机物含量高的条件下会大量繁殖,与湿地富营养化特征相吻合;分离的微生物中含10株4种条件致病性菌,占分离株的15.38%,有机砷耐受菌株30株12种,占46.15%,表明该生态环境已被人为活动严重影响.此外,还分离获得对农药五氯硝基苯(PCNB)耐受性在300 mg/L以上的菌株1株,它们的出现与当地农药与化肥的滥用有着直接关系.%Culturable bacteria in the sediment of Huixian wetland were isolated by dilution plate coating method and analyzed with 16S rRNA gene sequenc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tal 65 isolates,subordi-nate to 4 phylums,12 genera,24 species,were obtained.These strains belonged to five genera(Bacil-lus,Paenibacillus,Fictibacillus,Lysinibacillus and Enterococcus)in Firmicutes,two genera(Streptomy-ces and Rhodococcus)in Actinobacteria, four genera(Pseudomonas, Stenotrophomonas, Pantoea and Delftia)in Proteobacteria and one genus(Chryseobacterium)in Bacteroidetes.The predominant microflo-ra is Bacillus sp.strains,occupying 53.85%of the allthe isolates,which conforms to the fact that Huix-ian wetlands are becoming eutrophic.Totally four kinds of conditional pathogenic bacteria are detected,accounting 15.38%of the isolate,indicating tha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negatively affected by the human activity.There is another one bacteria strain tolerant to PCNB in 300 mg/L or more,and 30 isolates from 12 Genus have arsenic tolerance.This appearance might have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lo-cal pesticide and fertilizer abuse.【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57)001【总页数】8页(P21-28)【关键词】会仙湿地;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富营养化;耐药性【作者】阮楚晋;潘丽霏;刘洁;刘祎;肖咪云;陆祖军【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广西高校野生动植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湿地具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也蕴含丰富的微生物资源[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方法汇总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方法汇总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采集土壤样品,并将土壤样品分为适量的小样品。
2.氯仿熏蒸:将一定量的小样品放入氯仿熏蒸瓶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氯仿,并快速将瓶口封紧。
3.震荡:用震荡器对氯仿与土壤样品进行充分的混合震荡,使氯仿充分与土壤样品接触。
4.放置:将瓶子放置在室温下静置一段时间,一般为24小时,使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充分溶解到氯仿中。
5.分液:将上清液和沉淀物分离。
上清液中含有溶解在氯仿中的微生物细胞,沉淀物中含有没有溶解的土壤颗粒和其他杂质。
6.校验:对上清液进行校验,可以采用PFLA(没有悬浮杂质时的上清液)或PFLA-Na2CO3(有悬浮杂质时的上清液)校验液。
7.测定:将校验液填入比色皿中,使用分光光度计对比色皿中的液体进行测定,并记录吸光度值。
原理:氯仿熏蒸法通过将土壤样品与氯仿混合,可以将土壤中的微生物细胞全部溶解到氯仿中。
通过将溶解在氯仿中的微生物细胞与校验液比色,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值,从而确定土壤中微生物的生物量。
氯仿熏蒸法的优点:1.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2.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包括砂土、壤土、黏土等。
3.测定结果可靠,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氯仿熏蒸法的缺点:1.只能测定细菌和放线菌等氧气需氧微生物,不能测定厌氧微生物的生物量。
2.氯仿对环境和人体有一定的毒性和危险性,操作时需要注意安全。
总结:氯仿熏蒸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方法。
通过将土壤样品与氯仿混合,将微生物细胞溶解到氯仿中,然后通过比色法测定吸光度值,从而确定土壤中微生物的生物量。
氯仿熏蒸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且结果可靠。
但需要注意操作时的安全性。
除了氯仿熏蒸法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也可用于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如酚酸法、磷酸化氧化法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底泥采样与监测

底泥1 参考标准: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HJ/T 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2 底泥定义:通常是黏土、泥沙、有机质及各种矿物的混合物,经过长时间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及水体传输而沉积于水体底部所形成。
表面0至15公分厚之底泥称表层底泥(Surface sediment),超过15公分厚之底泥称为深层底泥(Deep sediment)。
3 底泥污染监测3.1采样点布设:布设采样点的原则是以尽可能少的点全面准确地监测出底泥的污染情况,因此设点时要尽可能覆盖整个湖面。
均匀的网状布点法适用于那些污染较为平均的湖泊,但大多数湖泊由于处于工业或生活区,湖边一般有众多的排污口,因而底泥污染程度并不均匀一致,这时就需耍在排污口附近加密采样点。
一般来说,点间距在20m左右是合适的,间距过大会给污染范围的确定造成一定困难.间距过小则会加大工作量,使监测成本增加。
点间距宜根据湖面大小适当放大或缩小。
3.2采样:采样器为管式采样器,将内径小10cm(不宜过粗)的钢管剖开成两半,焊接上合页栓,制作成可以开合的管状采样器。
钢管长度最好小于3m,便于车辆运输,另备长度不等的稍粗的钢管.用于深水采样器不够长时可以套在采样器上完成采样。
采样时同步测量1:1000或1:500水下地形和采样点GPs坐标,主要用于湖泊库容曲线计算及各种相关图形的制作。
采样时采样器应垂直插入泥中,并用榔头尽量往下打,以取到深层的粘土。
3.3样品制备与顸处理。
取上来的样品应分层用包装袋密封装好,并贴上样品标签。
每个点所取样品数应根据淤泥分层米决定,一般来说,湖底淤泥大致有3种性状,最上层的是不能成形的黑色泥浆,中间的是较为疏松并夹杂的植物残体的粘土层,下层则是黄色的租粘土。
我们分别对3个层面的底泥进行取样分析,就能知道污染物渗透到了哪里、污染有多严重等。
取回的样品应避免日光照射,在通风的地方阴干,这一过程视季节不同大约需要7一15天左右。
环境中微生物检测方法

环境中微生物检测方法微生物体积小、重量轻,因此可以到处传播以致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
微生物种类繁多,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又很强,只要生活条件合适,它们就可以迅速繁殖起来。
因此,它们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一群生物。
无论是南极、北极、高山、海洋、陆地、淡水,还是土壤、空气、动植物体内外,几乎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
空气、水是维持人类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
它们直接进入人体或与人接触。
如果带有病原微生物,将成为传染疾病的媒介。
通过空气和水中微生物的检验,对环境质量进行控制。
1.1土壤中的微生物1.1.1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在自然界,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
因为土壤具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各种环境条件。
1.1.1.1营养土壤中有大量动植物残体、植物根系的分泌物、人和动物的排泄物,这些有机物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碳源、氮源和能源;土壤中丰富的矿质元素可以满足微生物对矿质营养的要求。
1.1.1.2水分和渗透压土壤中具有一定的持水性,可为微生物提供水分;土壤的渗透压对微生物是等渗或低渗环境,有利于微生物摄取营养。
1.1.1.3空气土壤团粒结构中的小孔隙充满空气,土壤中氧的含量比大气少,平均为土壤空气体积的7%-8%。
通气良好的土壤,氧的含量高些,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生长。
1.1.1.4pH值土壤的pH多接近中性,且缓冲能力强,适合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在酸性或碱性的土壤中,亦有与之适应的微生物生长繁殖。
1.1.1.5温度土壤还具有保温性,与空气相比,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要小得多。
即使冬季地面冻结,一定深度的土壤中仍保持一定的温度。
一般是10~25℃,适宜多种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1.1.2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分布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多。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因土壤类型、季节、土层深度与层次等不同而异。
如有机物含量丰富的黑土、草甸土等肥沃土壤,微生物含量较高,每克土可含几亿至几十亿个微生物;而红壤、棕钙土、盐土等贫瘠土壤,微生物的含量很少,每克土也含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
微生物原位修复黑臭水体底泥的实验方案

微生物原位修复黑臭水体底泥的实验方案一、实验目的本项目通过调研拟计划采用本源微生物菌剂、NL浓缩多酶生物催化剂等技术对东莞水口排洪站污水、底泥进行处理,项目实施之前通过水缸模拟实验,分别研究其对水质净化和底泥削减效果,为黑臭水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二、实验材料与场地1、试验材料(1)实验试剂本源微生物菌剂、NL浓缩多酶生物催化剂(2)实验材料实验底泥和原水来自水口排洪站。
(3)采样点的布置采样点位置布置有多种方式,基本可分为随机性采样和针对性采样两种。
本次选择采用聚集采样法,在岸边污染浓度超标区域,分别采集水样和底泥样品。
2、试验装置试验所用装置是由2个高为100cm、直径为20cm的自制有机玻璃柱叠加而成,2个有机玻璃柱上均设置3个不同高度的取样阀门装置示意图如下所示:图1. 实验装置示意图3、实验场地实验场地初步定于产业园区内。
三、实验方法将黑臭河道的底泥和上覆原水剔除石块、树叶等后加入有机玻璃柱(总高度200cm),每个装置底部均加入74cm厚度的河道黑臭底泥,并在底泥上部加入106cm深度的黑臭原水。
为模拟底泥污染现场的低光照与低溶氧的环境条件,玻璃缸四周用锡箔纸包裹,顶部用半透光塑料板遮盖。
试验过程中由于水质检测取样及蒸发等因素会导致上覆水减少,因此需注意及时补充上覆水,补充用水来自同一河道。
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考察不同微生物制剂对水质净化和底泥的削减效果,具体设置方法如下:(1)本源微生物菌剂根据文献,本源微生物菌剂采用以下投加方案,浓度梯度设置如下:表1. 本源微生物菌剂底泥修复实验设置本源微生物菌剂空白组实验组1 实验组2 实验组3 实验组4投加量(mg/L)0 2.5 5 10 10 曝气方式否否否否是(2)NL浓缩多酶生物催化剂NL浓缩多酶生物催化剂采用以下方案,浓度梯度设置如下表2. NL浓缩多酶生物催化剂底泥修复实验设置NL浓缩多酶生物催化剂空白组实验组1 实验组2 实验组3 实验组4 投加量(mg/L)0 2.5 5 10 10曝气方式否否否否是(3)混合试剂混合试剂浓度梯度设置如下:表3. 混合试剂底泥修复实验设置编号本源微生物菌剂(mg/L)NL浓缩多酶生物催化剂(mg/L)曝气方式空白组- - 否实验组1 2.5 2.5 否实验组2 2.5 2.5 是实验组3 5 5 否实验组4 5 5 是进行为期60天的实验,每天监测水体中溶解氧、温度、pH及底泥厚度。
底泥指标检测

底泥指标检测1. 简介底泥是水体底部的沉积物,由于其与水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底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和无机成分。
底泥指标检测是一种通过对底泥样品进行分析和测试,来评估水体质量和环境健康状况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底泥指标检测的意义、常见的检测指标以及检测方法。
2. 检测意义底泥指标检测在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底泥样品中各种物质的含量和特性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水体中污染物的来源、传输途径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的意义:2.1 污染源识别底泥中可以富集大量污染物,例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通过对这些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可以确定其来源,并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或消除污染源。
2.2 水质评估底泥是水体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状况直接影响着水体的生态功能和健康状况。
通过对底泥中各种指标的检测,可以评估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有机负荷、毒性物质含量等,为水体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3 生物可利用性评估底泥中的污染物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
通过对底泥中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进行评估,可以判断其对水生生物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保护策略。
3. 常见检测指标底泥指标检测涉及多个方面的参数和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测指标:3.1 重金属重金属是底泥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例如铅、镉、铬等。
这些重金属具有毒性和累积性,并且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对底泥中重金属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是必要的。
3.2 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包括多环芳烃、农药、工业化学品等。
它们通常具有生物蓄积性和毒性,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通过对底泥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和种类进行检测,可以评估水体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
3.3 营养盐底泥中的营养盐(如氮、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
过高的营养盐含量会导致藻类爆发,引发水华等问题,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因此,对底泥中营养盐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是评估水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
水井坊窖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DGGE分析

水井坊窖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DGGE分析王海英;张文学;施思;范鏊;邓宇【期刊名称】《中国酿造》【年(卷),期】2012(031)002【摘要】为了补充和验证研究浓香型白酒不同窖泥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该研究采用DGGE技术对水井坊酒厂窖龄分别为50及150年相同窖池不同部位窖底泥(三点取样法)进行细菌、古菌和真菌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50年和150年窖龄窖泥的微生物群落的演替特征和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相似性,进一步验证了50年可能是窖池微生态发生较大变化的一个分界线这一推测的准确性;不同部位的窖底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今后对窖底泥的实验研究中,采用多点取样法进行分析.【总页数】4页(P38-41)【作者】王海英;张文学;施思;范鏊;邓宇【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锦江学院酿酒工程系,四川眉山 620860;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四川成都610065;五粮液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四川宜宾 644007;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科研所,四川成都 610041;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1.1【相关文献】1.17β雌二醇刺激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PCR-DGGE指纹分析 [J], 田琳;张珣2.DGGE法初步解析沱牌酒厂窖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 [J], 李家民;邹永芳;王海英;张文学;李文芳3.黑臭河道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对人工曝气响应的DGGE分析 [J], 何岩;姚丽平;李文超;黄民生;张一璠4.用PCR-DGGE方法分析渤海原油降解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J], 王大威;张健;马挺;吕鑫;何春百5.通过PCR-DGGE技术分析鄱阳湖不同河口底泥中微生物多样性 [J], 圣平;于一尊;王东升;黄江丽;张志红;丁建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壤微生物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测定 土壤微生物活性表示土壤中整个微生物群落或其中的一些特殊种群状态,可以反映自然或农田生态系统的微小变化。
土壤微生物活性的表征量有:微生物量、C/N 、土壤呼吸强度和纤维呼吸强度、微生物区系、磷酸酶活性、酶活性等。
测定指标:1、土壤微生物量(MierobialBiomass ,MB)能代表参与调控土壤能量和养分循环以及有机物质转化相对应微生物的数量,一般指土壤中体积小于5Χ103um 3的生物总量。
它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
目前,熏蒸法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的方法阎,它是将待测土壤经药剂熏蒸后,土壤中微生物被杀死,被杀死的微生物体被新加人原土样的微生物分解(矿化)而放出CO 2,根据释放出的CO 2:的量和微生物体矿化率常数Kc 可计算出该土样微生物中的碳量。
因此碳量的大小就反映了微生物量的大小。
此外,还有平板计(通过显微镜直接计数)、成份分析法、底物诱导呼吸法、熏蒸培养法(测定油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量—碳。
受土壤水分状况影响较大,不适用强酸性土壤及刚施用过大量有机肥的土壤等)、熏蒸提取法等,均可用来测定土壤微生物量。
熏蒸提取-容量分析法操作步骤:(1)土壤前处理和熏蒸(2)提取将熏蒸土壤无损地转移到200mL 聚乙烯塑料瓶中,加入100mL0.5mol ·L -1K 2SO 4(图水比为1:4;w :v ),振荡30min (300rev ·min -1),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于125mL 塑料瓶中。
熏蒸开始的同时,另称取等量的3份土壤于200mL 聚乙烯塑料瓶中,直接加入100mlL0.5mol ·L -1K 2SO 4提取;另作3个无土壤空白。
提取液应立即分析。
(3)测定吸取10mL 上述土壤提取液于150mL 消化管(24mm х295mm )中,准确加入10mL0.018mol ·L -1K 2Cr 2O 7—12mol ·L -1H 2SO 4溶液,加入2~3玻璃珠或瓷片,混匀后置于175±1℃磷酸浴中煮沸10min (放入消化管前,磷酸浴温度应调至179℃,放入后温度恰好为175℃)。
底泥指标检测

底泥指标检测
底泥指标检测是对水体底部沉积物中的各种物质指标进行测定的过程。
底泥是水体中沉淀下来的固体物质,通常由于沉积物的各种物质的混合而成。
底泥中的物质含量和类型直接影响着水体的水质。
因此,对底泥中的各种物质指标进行检测和监测,有助于评估水体环境质量,及时发现并防止潜在的水污染问题。
底泥指标检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1.有机物质:底泥中的有机物是水体中生物活动的产物,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粪便等,可以用来评价水体的生态质量。
有机物质含量的测定可采用总有机碳(TOC)或有机质量(OM)测定。
2.重金属:底泥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如铅、镉、铬、铜、锌等,这些重金属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危害。
检测重金属含量可以采用原子吸收光谱(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方法。
3.营养盐:底泥中的营养盐包括氮、磷等,它们是水体的重要养分,但如果过度积累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引发水华问题。
营养盐含量的测定可以采用分光光度法或化学分析法。
4.微生物:底泥中可能存在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以
传播疾病或造成水体污染。
检测微生物可以采用PCR技术、荧光染色等方法。
综上所述,底泥指标检测是对水体环境质量的评估和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水污染问题,保护水资源及生态环境。
底泥微生物测定方法

沉积物特殊功能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1)好氧微生物生物量测定硝酸盐细菌、亚硝酸盐细菌、硫化细菌采用液体培养基。
1)液体培养基培养方法称取10g沉积物样品于500mL三角瓶中,然后加入90mL无菌水,塞紧瓶塞;将三角瓶放在振荡机上振荡10min,达到混匀的目的;取1mL到装有9mL 稀释液的试管中,即稀释了十倍,根据土壤微生物的估计,稀释到合适的数量级。
选择5个连续的稀释度进行接种培养,每管3~5个重复。
根据培养微生物的生理特点,培养一定时间后,检测微生物在每个试管中的生长状况,根据试管中是否有待测微生物生长或根据指示剂的反应,确定数量指标,通过查表得出近似值。
稀释法计算要求在稀释系列中稀释度最大的所以重复必须没有微生物生长。
计算公式:菌数/g干土= 数量指标第一位稀释倍数×近似值/干土%2)固体培养基培养方法悬液的制备:取新鲜土壤样品10g,倒入装有100mL灭菌水的250mL容量瓶中,振荡10~20min后,即得到悬浮液母液(稀释10倍)。
从母液中取1mL 加入装有9mL灭菌水的试管,即得到稀释10倍的稀释液,依次类推,就可获得不同稀释度的悬液。
平板接种:先把45~50℃灭菌好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15~20mL培养基,培养基过少容易在涂抹悬液时被刮刀刮破或失去水分后干掉。
在培养皿上标记好培养基类型、样品编号、稀释浓度和抗生素类型等。
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在培养基表面加入1滴(0.05mL)稀释液,用刮刀轻轻的将接种液体涂抹均匀。
接种好的平板倒过来放进恒温箱培养,一般细菌30~32℃培养2~3d,真菌、放线菌28℃培养5~7d,便可得到明显的菌落。
计算公式:菌数/g干土=稀释倍数×菌落平均数×20/干土%(2)厌氧微生物生物量测定硝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SRB)采用液体培养基,无机磷解磷细菌、有机磷解磷细菌、亚硝酸盐还原菌、铁还原菌采用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接种方法同好氧微生物液体培养基接种方法,但要利用焦性没食子酸在碱性溶液中能吸收游离氧气,创造厌氧条件,具体方法如下:每克焦性没食子酸在过量碱液中能吸收100mL空气中的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物特殊功能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
(1)好氧微生物生物量测定
硝酸盐细菌、亚硝酸盐细菌、硫化细菌采用液体培养基。
1)液体培养基培养方法
称取10g沉积物样品于500mL三角瓶中,然后加入90mL无菌水,塞紧瓶塞;将三角瓶放在振荡机上振荡10min,达到混匀的目的;取1mL到装有9mL 稀释液的试管中,即稀释了十倍,根据土壤微生物的估计,稀释到合适的数量级。
选择5个连续的稀释度进行接种培养,每管3~5个重复。
根据培养微生物的生理特点,培养一定时间后,检测微生物在每个试管中的生长状况,根据试管中是否有待测微生物生长或根据指示剂的反应,确定数量指标,通过查表得出近似值。
稀释法计算要求在稀释系列中稀释度最大的所以重复必须没有微生物生长。
计算公式:菌数/g干土= 数量指标第一位稀释倍数×近似值/干土%
2)固体培养基培养方法
悬液的制备:取新鲜土壤样品10g,倒入装有100mL灭菌水的250mL容量瓶中,振荡10~20min后,即得到悬浮液母液(稀释10倍)。
从母液中取1mL 加入装有9mL灭菌水的试管,即得到稀释10倍的稀释液,依次类推,就可获得不同稀释度的悬液。
平板接种:先把45~50℃灭菌好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15~20mL培养基,培养基过少容易在涂抹悬液时被刮刀刮破或失去水分后干掉。
在培养皿上标记好培养基类型、样品编号、稀释浓度和抗生素类型等。
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在培养基表面加入1滴(0.05mL)稀释液,用刮刀轻轻的将接种液体涂抹均匀。
接种好的平板倒过来放进恒温箱培养,一般细菌30~32℃培养2~3d,真菌、放线菌28℃培养5~7d,便可得到明显的菌落。
计算公式:菌数/g干土=稀释倍数×菌落平均数×20/干土%
(2)厌氧微生物生物量测定
硝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SRB)采用液体培养基,无机磷解磷细菌、有机磷解磷细菌、亚硝酸盐还原菌、铁还原菌采用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接种方法同好氧微生物液体培养基接种方法,但要利用焦性没食子酸在碱性溶液中能吸收游离氧气,创造厌氧条件,具体方法如下:每克焦性没食子酸在过量碱液中能吸收100mL空气中的氧。
先加入焦性没食子酸若干克,然后按焦性没食子酸/NaOH=1:10(W/V)加入10% NaOH,立即将试管培养物和加热褪色后的美蓝氧化还原指示剂放入真空干燥器中,盖紧密封后置于30℃培养。
美蓝氧化还原指示剂配方:0.006mol/L NaOH,0.015% 美蓝溶液,0.6% 葡萄糖溶液等量混合,加热使美蓝褪色后迅速放入厌氧培养容器中。
固体培养基采用平板夹层厌氧法:
先把45~50℃灭菌好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15~20mL培养基。
在培养皿上标记好培养基类型、样品编号、稀释浓度和抗生素类型等。
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在培养基表面加入1滴(0.05mL)稀释液,用刮刀轻轻的将接种液体涂抹均匀。
然后再把45~50℃灭菌好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15~20mL培养基。
接种好的平板倒过来放进恒温箱培养。
厌氧微生物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的计算方法分别与好氧微生物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的计算公式相同。
(3)特殊功能微生物培养基和相关试剂配方及检测方法
1)液体培养基
①亚硝酸细菌培养基:
MnSO4·4H2O 0.01g NaH2PO40.25g
CaCO3 5.0g K2HPO40.75g
MgSO4·7H2O 0.5g 蒸馏水1000mL
(NH4)2SO4 2.0g pH 7.2
培养2周后,取培养液用格里斯试剂检测亚硝酸是否存在,呈红色表明亚硝酸存在,有亚硝化作用。
②硝酸盐细菌培养基:
NaH2PO40.25g MgSO4·7H2O 0.03g
K2HPO40.75g MnSO4·4H2O 0.01g
NaNO2 1.0g 蒸馏水1000mL
Na2CO3 1.0g pH 7.2
培养两周后吸取0.4mL培养液至白瓷显色板上,滴加0.2mL氨基磺酸铵溶液,反应5分钟(紧接着滴加格利斯试剂,如果不出现粉红色,说明NO2-已被彻底除掉);然后滴加0.2mL二苯胺溶液,再加2滴浓H2SO4,反应10分钟左右,若显蓝色,说明培养液中存在NO3-,即该试管中存在硝酸盐细菌[98]。
③硝酸盐还原菌:
柠檬酸钠 5.0g KH2PO4 1.0g
KNO3 2.0g 蒸馏水1000mL
K2HPO4 1.0g pH 7.2~7.5
MgSO4·7H2O 0.2g
检测是否存在亚硝酸根和氨(利用格里斯试剂),只要有存在其一,就表明有反硝化作用,若格里斯试剂检测表明没有亚硝酸根存在,再用二苯胺试剂检测有无硝酸根存在,若也呈负反应,表明硝酸根直接被还原为NH3,有较强的反硝化作用。
④硫化细菌培养基:
Na2S2O3·5H2O 5.0g NH4Cl 0.1g
NaHCO3 1.0g MgCl20.1g
NaH2PO40.2g 蒸馏水1000mL
接入土壤悬液,培养20天左右后,加入1% 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表明有硫化作用。
⑤硫酸盐还原菌(SRB):
KH2PO40.5g NH4Cl 1.0g
Na2SO40.5g CaCl2·2H2O 0.1g
MgSO4·7H2O 2.0g 乳酸钠(或80%3.5ml)3.5g
酵母膏 1.0g 硫酸亚铁铵0.3g
Vc(抗坏血酸)0.1g pH 7.0-7.4
蒸馏水1000mL
在30℃左右培养21天,若试管中有黑色沉淀生成并伴有硫化氢臭味,说明该试管中存在硫酸盐还原菌。
2)固体培养基
①亚硝酸盐还原菌:
葡萄糖 3.0g NaNO20.3g
KCl 0.05g 蒸馏水1000mL
K2HPO40.1g pH 7.0
MgSO40.05g FeSO40.001g
琼脂粉 1.5g
②无机磷细菌
葡萄糖10g 酵母粉0.5g
无水CaCl20.1g MgSO4·7H2O 0.3g
蒸馏水1000mL 琼脂粉20g
③有机磷细菌:
牛肉膏3g 琼脂粉15g
蛋白胨10g NaCl 5g
蒸馏水1000mL pH 7.0
④铁还原菌:
琼脂粉15.0g NaHCO3 2.5g
NH4Cl 1.5g KH2PO40.6g
KCl 0.1g Vitamins混合液10mL
微量元素混合液10.0mL 乙酸钠(无水) 1.5g
无定型Fe(OH)350mmol/L 刃天青(0.1%)1.0mL
过滤后湖水1000mL pH 7.0
3)相关试剂配方
①格里斯试剂:用于特征检验亚硝酸根,在水质和食品快速检测领域非常重要,配制方法法:(1)称取0.5g对氨基苯磺酸,溶于50mL 30% 的乙酸中(加热条件下),存于棕色瓶。
(2)称取0.4g 1-萘酚于100mL去离子水中,加热沸腾后,倒出上清液,并加入6mL 80% 的乙酸,储存备用。
使用时两溶液按体积1:1混合即可。
②二苯胺试剂:称取1.0g二苯胺,溶于20mL去离子水中,然后缓缓加入100mL浓硫酸,储存在棕色瓶中。
③氨基磺酸铵试剂:称取氨基磺酸铵0.2g,溶解到1000mL去离子水中,储存到玻璃瓶中备用。
④BaCl2溶液:称取10g BaCl2溶于500mL去离子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