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儿子一起读绘本-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
《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PPTMua
![《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PPTMua](https://img.taocdn.com/s3/m/cf927f97a26925c52dc5bf1d.png)
章
习 俗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 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 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 均属清明节。am erat
清明时节
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 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清明时节
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 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volutpat.
90%
清明时节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 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 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 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am erat
volutpat.
清明时节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 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 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 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时节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 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 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 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时节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 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 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 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时节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 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 件
01 清明时节
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 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 了重要条件
02 清明时节
02 清明时节
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 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03 清明时节
清明节亲子绘本阅读活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想象力
![清明节亲子绘本阅读活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想象力](https://img.taocdn.com/s3/m/6694605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5.png)
清明节亲子绘本阅读活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想象力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圆日。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与想象力,我们举办了一场亲子绘本阅读活动。
通过阅读有关清明节的绘本,孩子们亲身领略了这一节日的风俗习惯,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开始之前,我们提前准备了一些经典的清明节绘本,如《清明上河图》、《百家姓》、《草地上的小松鼠》等。
这些绘本既包含了清明节的历史背景,又融入了一些有趣的故事情节,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
首先,我们以《清明上河图》为例,向孩子们介绍了古代清明节的庆祝方式。
通过这幅绘画,孩子们了解到了古代人们在清明节期间的繁忙景象,包括踏青郊游、祭祀祖先、放风筝等活动。
孩子们纷纷表示,他们也很愿意参与这些传统的庆祝活动,并表示以后要好好学习,为祖先争光。
接下来,我们读了《百家姓》这本绘本。
这本绘本由宋代周德清所写,以传统家谱为蓝本,通过简洁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画,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孩子们通过阅读了解到了不同姓氏的由来和传承,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最后,我们读了一本趣味绘本《草地上的小松鼠》。
这本绘本讲述了一只小松鼠在清明节期间遇到的趣事。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以及动物们之间的互动。
在活动的互动环节中,我们邀请孩子们一起创作自己的小绘本,以谢清明节。
通过这次亲子绘本阅读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来历和庆祝方式,还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能够通过画面和文字的结合,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
同时,亲子阅读也为家庭创造了更多的互动时光,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记住这次活动,我们还为他们准备了一些小礼物,如绘本卡片、清明节手绘风筝等。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些小礼物,也更加珍惜绘本阅读的机会。
总之,清明节亲子绘本阅读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了一次别样的阅读体验,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传统文化,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清明(杜牧)诗歌赏析
![清明(杜牧)诗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03361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6d.png)
清明(杜牧)诗歌赏析
清明(杜牧)诗歌赏析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②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③借部――请问。
赏析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
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
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绘本故事清明节》读书心得
![《绘本故事清明节》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45803bd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2.png)
《绘本故事清明节》读书心得绘本故事《清明节》读书心得清明节,又被称为寒食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而在绘本故事《清明节》中,作者通过精彩的插图和生动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了关于清明节的故事。
通过阅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节日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人们对祖先的深切思念之情。
故事一开始,绘本中的插图展现了一个美丽的春天风景,繁花似锦,树木郁郁葱葱。
文字中则描述了人们在这个时候细心照料花坛、整理草地的场景。
通过这样的描绘,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心情愉悦。
而随着故事的进展,作者将我们带入了关于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故事中,小朋友们穿着整洁的衣服,怀着敬意进入了祖先的墓园。
他们手持鲜花,缓缓走过长满青草的小路。
在墓碑前,他们拜祭祖先,并向他们表达思念之情。
通过这一场景的描绘,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人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
在故事的另一个章节中,作者描绘了人们为祖先焚烧纸钱、摆放祭品的情景。
故事中,厚重的烟雾弥漫,人们默默祈祷,祝福着祖先的灵魂得到安宁。
绘本中的插图表现出火焰跳动的场景,给人一种肃穆而庄重的感觉。
这个场景让我回想起我自己小时候陪伴父母祭拜祖先的场景,仿佛又身临其境。
在读这本绘本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也被故事中所倡导的那种敬爱和怀念祖先的情感所感动。
清明节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表达亲情的重要时刻。
通过故事中的插图和文字,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清明节的含义,同时也对自己的家庭和亲人更加珍惜。
绘本中的插图和文字相得益彰,让我对清明节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这种形式的阅读,让文化的传播更加生动有趣。
在阅读过程中,我与绘本中的角色产生了情感共鸣,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清明节》这本绘本,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传统节日的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亲人间的深情厚意。
在未来的清明节,我将更加用心地祭拜祖先,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同时也要珍惜眼前的家人,让亲情更加深沉。
总之,通过阅读绘本故事《清明节》,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习俗。
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
![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895f2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7.png)
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是熟悉吧,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清明》,是中国古代诗歌中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经典名篇。
这首诗描述清明时节主人公雨中赶路的愁苦心境和问询牧童的瞬间情形,抒发异乡思亲的沉痛心情。
一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起笔破题,交代时令与天气,以节令与环境来渲染凄冷的气氛。
清明时节,细雨淅沥,春寒料峭,这既是自然背景的描述,又是全篇感情基调的铺垫,暗示了诗人凄冷的物理感受和复杂的心理情绪。
这与宋代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紧承首句意脉,点明诗中主人公的“行人”身份和正在赶路的状态,“欲断魂”三字是此篇的“诗眼”和理解的关键,特别突出了极为沉痛悲伤的心境。
三、四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采用生动活泼的问答方式,透露以酒解愁的心理活动,而牧童的肢体动作语言,不仅将作者、读者的视线引向凄迷的远方,而且以在清明时节开放的“杏花”呼应了题目与开头的“清明”,既给人留下了意乱花迷的想象余地,又暗写了诗人忧伤情怀的沉痛执着与不可解脱。
全诗以素描形式将“细雨”“行人”“牧童”“酒家”“杏花村”等意象糅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自然凄迷、清淡素雅、灵动秀丽而又情感深沉的画面,创造出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凄美意境。
经典诗歌往往将情、景、事、理、趣熔于一炉,创造优美感人的意境,展现巨大的艺术魅力。
杜牧这首《清明》诗以抒情为主调,因事而见情,层次分明,画面清新,易读易记。
但真正读懂和正确理解本义的读者并不普遍。
诗中有两个极为重要的关键词往往被忽略:一是“行人”,二是“断魂”。
清明节活动教案精选15篇
![清明节活动教案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13ef5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c.png)
清明节活动教案精选15篇清明节活动教案1一、设计意图在一年之中有许多的传统节日,其清明就是春季中的节日之一,但是小朋友们对于清明节了解多少呢?以下就让我们以清明节为主题探讨下有关四季中的节日,及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二、活动目标1、理解四季轮换,感知清明是春天的节日,产生进一步探索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
2、喜欢古诗、古画等一些表达方式,在欣赏与体验中加深对我国节日文化的了解与喜爱。
三、活动准备清明上河图复制品、有关清明照片四、活动过程(一)猜猜讲讲,理解四季轮换。
1、演示画面一,看到这个图形你想到了什么?小结:一年从1月开始,从12月结束;新的一年又从1月开始,从12月结束。
2、演示画面二,现在,你们又想到了什么?小结:一年有四季,一年中,我们从春天开始,然后经过夏天和秋天,紧接着是冬天,这之后又是春天。
一年又一年,季节就是这样在不停的交替着。
3、演示画面三,前些时候我们在日历上发现了一些节气,想一想,她们可能会在什么季节?4、小结:一年从春天开始,过了立春,是惊蛰,过了春分,是---,过了大寒,又是立春,节气能告诉我们季节的变化。
(二)看看找找,感知清明。
1、现在我们处在什么季节?2、春天里除了有立春、惊蛰、春分这些节气,还有哪些节气?(引出清明)。
3、从文字上看,清明可能是什么意思?4、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图片,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哪些与清明有关?幼儿分组商讨。
(再现与迁移已有经验:咏柳、游园不值、清明时节等古诗)。
5、小结:清明不仅是春天的节气还是春天的重大的节日,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踏青到大自然的怀抱,享受着春天温和的气候和万物苏醒带来的欢乐,感谢先烈、祖先给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三)视听欣赏,感受传统艺术。
1、清明这个节日在中国古代就有了。
中国古代的人不仅用文字、古诗记载了清明,还用绘画的方式进行了记录。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中国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名画,你们想不想看看那时清明节的热闹场面?2、幼儿欣赏《清明上河图》。
清明节经典诵读篇目
![清明节经典诵读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d65a690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8.png)
清明节经典诵读篇目清明节经典诵读篇目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经典诵读篇目篇1《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诵英雄》就义诗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感悟清明》(节选) 杨德祥都说这个节日的春色,非常浓稠,都说这个节日的内涵,十分丰厚。
清新的风和明亮的雨,是中国特有的门帘,清秀的山和明丽的水,是全球向往的窗口。
我们的清明,多像一叶扁舟,缅怀和思念,就这样静静地跨过时间的鸿沟:牵着清明的`手,我们情系古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召唤,激励着炎黄的骨肉。
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走过六十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掀起层层涟漪,激起阵阵回声:腾飞吧!祖国!清明节经典诵读篇目篇2甲:四月的摇篮,摇出了白鸽飞满蓝天。
一声声鸽哨一声声祝福,洒落在高山,洒落在平原。
乙:面对和平与幸福,我们怎能忘记过去。
历史的钟声敲打驿动的心灵,先辈的流血是为了让我们拥有一片晴空。
甲:时代的脚步追赶着和谐与文明,英烈的牺牲是为了让我们拥有锦绣前程。
一座不垮的大厦必定有他挺拔的栋梁,一个不朽的民族必定有支撑她的脊梁。
乙:我们的先辈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创造了现代文明。
我们要永远缅怀、感恩他们。
历史不会忘记你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你们。
甲:今天,就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踏着前人开创的道路,珍惜宝贵的时光,扬起信念的风帆。
祖国未来的希望就寄托在我们的身上。
合:下面《缅怀先烈,立志成才》诗朗诵正式开始。
乙: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刘校长给大家讲话。
甲: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战争的年代造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成栋梁的机会。
清明节的古诗和翻译
![清明节的古诗和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de4fd0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a.png)
清明节的古诗和翻译清明节的古诗和翻译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节的古诗和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明节的古诗和翻译1《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翻译在路途的马上渡过晚春的寒食节,可惜在江边的码头上望,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
虽然被贬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还是惦念着北方的英明的君王,故乡家园,令人伤心断肠的地方,经历了日日夜夜之后,新的柳条又长出来了。
清明节的古诗和翻译2《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唐)张继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翻译洛阳龙门的一夕雨近晚渐渐歇止了,春天的节气来临,使汝穴不断生风。
官路上只闻得数声鸟啼,令四周更显静肃,在塌毁的墙垣缝隙中,几朵野花盛放,妆点着此处的空寂。
如今想要去仕宦为官,却惭愧才能不及当时的同辈俊秀。
只好归隐,效法江湖上无拘无束的老渔翁。
往昔所交游的知心好友至今皆已不能相见,只有抱着惆怅的心情,徘徊在洛阳城东。
清明节的.古诗和翻译3《长安清明》(唐)韦庄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翻译忽然之间,已经是细雨飘飞的春天了。
蚤通早。
梦雨,春天如丝的细雨。
怎堪芳草青青。
可堪,意思就是不可堪,不能忍受,常修饰比较强烈的感情或者其它事物。
这句实际是说芳草非常美。
宫中把新火赐给大臣。
古代风俗,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
到了清明的时候,又要重新钻木取火。
唐代的皇帝于此日要举行隆重的“清明赐火”典礼,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表示对臣民的宠爱。
大臣们无事,以蹴鞠为戏。
清明节诗配画古诗
![清明节诗配画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908818e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3.png)
清明节诗配画古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衍生注释:“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祖等活动。
“纷纷”形容雨下得细密、连绵不断的样子。
“欲断魂”表示行人心里哀愁,像丢了魂似的。
“借问”就是请问、打听的意思。
“酒家”就是酒馆。
“遥指”是远远地指着。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描绘了在清明节这个特殊氛围下的场景。
情感方面,充满了忧愁、哀伤之情。
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雨以及行人那失魂落魄的样子,刻画出人们在祭扫之时的沉痛心情。
表现手法值得点赞。
前两句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雨纷纷而下,行色匆匆犹如丢魂的路人,直接把那种忧伤烘托出来。
后两句转换叙事角度,以问答的形式生动有趣,借酒消愁或许是行人当下最好的慰藉,这个情节活泼而富有生活气息,在整体的哀愁氛围中又添一抹灵动,同时又不损哀伤的主题,反而很好地转移了那种沉重感,使诗歌的表达更加多元。
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牧。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他的诗风格多样,既能够写出像《清明》这样平实之中蕴含深刻情感的诗篇,也有很多豪迈大气的诗作。
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的现象,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运用片段:例子一:在拍一部古装电视剧的时候,故事的场景设置在清明节。
男主角独自一人,正在寒食节后为家族的先辈扫墓。
他满心都装满了思念和哀伤,在蒙蒙细雨之中,他失魂落魄地走着。
这时就可以用到这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充分展现主角此时此刻的心境。
例子二:我和一群小伙伴去参加清明踏青。
当中有一位小伙伴突然触景生情,因为他家前不久有亲人离世。
他看着不远处的小酒馆,就感怀起来。
我立刻就想到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用来形容他当时那种想要借酒消愁的感觉。
例子三:学校组织了关于清明节文化传承的讲座。
主讲人谈到清明节的氛围时,也引用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向同学们讲述在这个传统节日氛围里人们曾经如何表达哀思之情,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更生动形象地理解清明节文化内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清明》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清明》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3f9698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1e.png)
课前导入
杜牧: ( 公元803-约852年)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 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 商 隐 并 称 “小 李 杜 ”。因 晚 年 居 长 安 南 樊 川 别 墅 , 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字词学习 书写指点:
可字上横起笔由轻渐重、稍往 上拉,竖位置靠左、末端带 钩,口字要小、位置靠上。
字词学习
[hé]
结构:左右 音序:H 部首:亻 组词:如何 无可奈何 造句:这本书不知道放在何处了。
字词学习
书写指点:
牛字上横短、下横变为提、稍 长、中竖要长,文下边的撇稍 轻、捺要重。
字词学习
课文讲授
诗的前两句: 这两句从“清明时节”、“雨纷纭”“欲断魂”交代了时 间、场景、心情。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心情,找个地方避 雨休息,借酒浇愁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课文讲授
借问酒家何处有?
借 问 :请 问 。 诗人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 诗人希望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课文讲授 牧童遥指杏花村
QING
路清
上明
清
行时
人节 欲雨 断纷
明
MING
魂纷
︒︐
课前导入
中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春节 元宵 龙抬头
上巳(sì) 寒食 清明 端午 中元 中秋 重阳 下元 除夕
课前导入
除了《清明》这首诗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清明的诗句?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一晏殊 《破阵子.春景》
课前导入
除了《清明》这首诗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清明的诗句?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的原文及赏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的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f74de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6.png)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原文及赏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的原文及赏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的原文及赏析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3、遥指:指向远处。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
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
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
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
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本诗写一个离乡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欲借酒浇愁的心情。
诗中的行人、酒家、牧童、杏花村,山道湾湾、春雨飘洒,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清明烟雨画”。
本诗在1992年香港“唐诗十佳”评选中,被评为第二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的原文及赏析2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辛弃疾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
药笼功名,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
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
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
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
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
辛弃疾词作鉴赏作者的词,历来与苏轼的词并称,不少词论家将苏、辛目为同派。
辛词的确有得之于东坡者,这首《念奴娇》即其一例。
词前小序云:瓢泉酒酣,和东坡韵。
由此可知,此词是作者闲居铅山瓢泉时的感兴之作。
和东坡韵,指步东坡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之韵以追和。
东坡的原词,是贬官闲居黄州的所作,在抒发政治上失意的感慨这一点上,与辛词有相似之处。
《绘本故事清明节》讲解
![《绘本故事清明节》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cfc39e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72.png)
《绘本故事清明节》讲解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特殊意义的节日,清明节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清明节的起源、传统和风俗,我们特地编写了一本绘本故事《绘本故事清明节》,以下是对该绘本故事的详细讲解。
绘本故事《绘本故事清明节》以生动的插图和简单易懂的文字来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故事从一个小男孩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他和爷爷一起走进陵园扫墓的经历。
第一章:清明节的来历绘本故事的第一个章节中,我们通过插画展示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清明节的庄严氛围。
文字上,我们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起源于古代先民祭祖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和缅怀先人并祈求祖先的庇佑。
此节日既具有敬神、祭祖的传统意义,也是感恩和思念的表达。
第二章:走进陵园在第二章中,故事主角和爷爷一起来到陵园。
绘本细致地展示了陵园的环境,包括高大的墓碑、整齐的松柏树和悼念的花圈。
通过插画和文字的配合,我们向孩子们传达了对逝去的亲人的怀念之情。
第三章:祭奠先人在第三章节里,故事主角和爷爷一起清理墓前的杂草,摆放鲜花和食物,并烧纸钱来祭奠祖先。
这一章节通过绘本的形式,向孩子们展示了清明节祭祖的传统。
我们特地强调了祭奠祖先的重要性,教育孩子们尊敬和思念先人的情感。
第四章:缅怀英烈最后一个章节,展示了主角和爷爷行走在陵园中的英烈纪念地。
我们通过绘本和简洁朴实的文字,告诉孩子们这里是为了纪念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英雄们。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章节,让孩子们感受到英烈的伟大和他们为我们付出的牺牲。
绘本故事《绘本故事清明节》不仅展示了清明节的传统风俗,更重要的是传递了孝敬和感恩的教育价值观。
通过这本绘本,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总结:绘本故事《绘本故事清明节》以简单明了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生动地讲述了清明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通过这本绘本,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诗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98d0339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5.png)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诗句诗句译文: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出自:《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消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注释: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赏析/鉴赏: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
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杜牧简介:杜牧的诗词曲代表作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清明》课件(共26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清明》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1d3bd5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75.png)
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自由练习朗读,读出古诗节奏。
1.再读古诗感受诗情。
感 2.用自己的话说古诗大意。
受
诗 情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选自丰子恺《清明》
在旧时代里,上坟时绝顶高兴的是女人, 其次是小孩。清明一到,妇女儿童XXX,穿得 漂漂亮亮去上坟,无形中构成一道亮丽的风 景。
——选自周作人《山头的花木》 1. 读了名家写清明的片段,你有什么感想? 2. 尝试背诵《清明》全诗。
指点书写
欲魂借
酒何牧
指点书写
欲 字典中“欲”有三种解释, 诗中的“欲”是哪一种意思?
主要作品:《江南春》《泊秦淮》《清 明》《山行》等。
清明同学们会去做些什么? 祭祖 踏青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读古诗,把字
初 音读准确,把古诗读通顺。
读 古
清明
hún
诗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断魂。
jiǔ
mù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抓诗眼,悟诗情。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断魂。
(1)想一想:诗中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诗人的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断魂。
情景交融:“雨纷纭”写的是当时细雨朦 胧的样子。清明节是与亲友游玩踏青或扫墓的
日子,可是诗人却孤身独行,触景伤怀,复杂 的情感可想而知。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用“欲断魂”形容雨中行路人复杂的心情。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牧童俏皮的一 指,抹去诗人心中 的阴云,使全诗的 气氛豁然开朗。
清明节古诗词配画
![清明节古诗词配画](https://img.taocdn.com/s3/m/b26d92e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e.png)
清明节古诗词配画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配画解析。
一、整体画面布局。
1. 背景。
- 画面的背景是一片朦胧的雨幕。
用淡灰色和淡蓝色的水彩颜料晕染出天空和远处的山峦,表现出雨纷纷的氛围。
雨滴可以用细的白色颜料点洒在画面上,就像真的在下雨一样。
2. 人物与道路。
- 在画面的中心部分,绘制一条蜿蜒的泥土小路。
小路用棕褐色颜料画出,有些地方因为雨水的冲刷,颜色稍淡,表现出泥泞的感觉。
- 路上有几个行人,他们的姿态和表情都显得很愁苦。
行人穿着素色的衣服,符合清明节的氛围。
他们有的低着头,脚步缓慢,仿佛被哀伤的情绪笼罩着,真的是“欲断魂”的模样。
3. 牧童与杏花村。
- 在画面的一侧,画一个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
牧童戴着斗笠,穿着蓑衣,手里拿着一根短笛。
他的表情天真无邪,和路上的行人形成鲜明对比。
- 顺着牧童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远处有一片杏花林。
杏花林用粉色颜料点染出一朵朵盛开的杏花,在雨雾中若隐若现。
杏花林中有几间茅草屋,那就是“杏花村”了。
村子里可以画出几缕袅袅升起的炊烟,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有生机的感觉。
二、诗句赏析与画面联系。
1. “清明时节雨纷纷”- 这句诗直接描绘了清明这个特定时节的天气特点。
在画面上,雨幕是整个画面的大背景,它奠定了一种哀伤、惆怅的基调。
就像老天爷也在为这个祭扫先人的节日而悲伤,不停地洒下泪水。
2. “路上行人欲断魂”- 从画面上看,那些走在路上的行人,他们的表情和动作都把这种“断魂”的状态表现得很生动。
你想啊,在这样一个下雨的日子,又要去祭扫亲人,心里肯定是充满了思念和哀伤的。
他们就像丢了魂儿似的,脚步都没有什么力气,这就是诗里说的那种感觉。
3. “借问酒家何处有?”- 这时候,画面中的行人看到了小牧童,就像看到了救星一样,赶紧上前询问哪里有酒家。
这体现了行人想要借酒消愁的心情。
在画面上,可以通过行人的手势和面部表情,还有他和牧童之间的互动来表现这个情节。
《清明》优秀教案
![《清明》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c3521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7e.png)
《清明》优秀教案•相关推荐《清明》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清明》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优秀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4、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
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品唐诗赏名画过清明
【节日准备】思念亲人,乐观生活
推荐书名: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
关键字:春天的故事、春雨贵如油、清明节、传统习俗
为什么选这个主题?谦和说:
1、江南小镇的春天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宝儿生活在江南小镇,透过宝儿的视角,讲述了南方清明节前后人们的生活。
选种播种,采野艾和春笋做清明果,祭扫先人,全家踏青等。
2、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寒食节”,这个节日的来历可是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有关,和宝贝们讲一讲清明节的来历,了解那段曾经的历史。
清明还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江南水乡的春天画卷。
画面配合着故事展开,描绘了一幅幅江南水乡小镇的春天画卷。
细雨竹林,绿草青青,小桥流水人家。
我们还能做什么?谦和说:
1、体会唐诗里的春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些唐诗里的春意,需要和宝贝们慢慢品读。
2、清明节传统民俗活动。
清明节作为传统节日,有很多民俗活动,扫墓祭祖、踏青插柳,放风筝和荡秋千等。
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cù jū)。
清明假期尽情的玩儿吧!
3、观赏《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
清明上河是北宋时期的民间风俗,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
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
把《清明上河图》作为无字绘本讲给孩子们听吧,绝对的名师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