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调查民风民俗的实践报告
调查民风民俗的实践报告一、前言通过对民风民俗的深入调查和实践活动,我们旨在了解和体验各地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俗习俗,进而加深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本报告将围绕实践活动的组织、调查方法与过程、所得结果和心得体会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实践活动的组织我们以调查民风民俗为实践主题,组织了一次由学生自发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先在团队内确定了目标地区,并进行了前期的调研和准备工作,包括查阅相关资料、联系当地的民间组织以及安排行程和物资等。
然后,我们向学校提出了实践计划,获得了领导的支持和指导。
三、调查方法与过程1. 图书资料调研:我们通过阅读图书和参考资料,了解目标地区的历史背景、古老传统、典型民俗等信息,为实地调查提供了理论基础。
2. 田野调查:我们深入目标地区的农村和城市,直接与当地居民接触,以深入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民风民俗习俗等。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面谈、实地观察等方法,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
3. 示范体验:除了观察和调查,我们还通过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学习传统技艺等示范体验的方式,亲身感受当地的民风民俗,并与当地居民互动交流。
这样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也促进了我们对民风民俗的深入理解。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我们调查了目标地区的传统节日、婚俗、祭祀习俗等方面的内容,并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
1. 传统节日:我们发现目标地区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其中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有具体的庆祝方式,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2. 婚俗:我们了解到目标地区的婚俗习俗具有独特的特点。
例如,一些地区在婚礼仪式上会有“迎亲队伍”和“接亲队伍”的彩车巡游,彰显出喜庆祥和的气氛。
此外,婚礼上的传统服饰、习俗和仪式等也是保留了很多古老的传统元素。
3. 祭祀习俗:祭祀活动是中国民俗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对祖先的敬意和传统信仰的表达。
在我们的调查中,目标地区存在各种不同的祭祀习俗,如祭祀祖先、祭拜财神和土地神、舞狮子等。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浚县古庙会为例
XXXX大学实习生科研训练中期检查表
(四)完成程度
通过在资料查找、实地考察、分析总结、成果推广这四个阶段的调查分析和总结,目前已完成前三阶段的任务,第四阶段正在进行。
(五)存在问题
在实地考察阶段,虽然已经深入群众展开调查,有针对性的开展考察,并获得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在实践中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但由于受访范围有限,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与信息准确率难以完全保证,所以缺乏一定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在分析总结阶段,虽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但不免会有分析总结得不到位之处,总结的全面性有待考究。
千年古佛今犹在浮丘胜迹有伟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浚县大!山正是如此。大!山上寺庙宫观星罗棋布,北魏天宁寺、宋代天齐庙、元代观音岩等古建筑无不彰显着大!山的厚重历史,苍松翠柏处摩崖石刻遍布其间,唐代的《洪经纶题记》、明代王守仁的《登大!山诗》等摩崖石刻诉说着大!山丰富的人文情怀。其中,最具有历史价值的就是开凿于大!山东麓的浚县大佛。
大!山、浮丘山、古运河、古城墙犹如一幅幅历史长卷,赋予了浚县永久的文化魅力。浚县借势中国大运河申遗、河南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正在实施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等重大工程,创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基地,努力将浚县这座蕴含千年厚重历史文化的历史名城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浚县大佛开凿于东晋十六国后赵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比四川乐山大佛早450多年,佛高22.29米,比洛阳卢舍那大佛高5.15米,所以,被专家称为“全国最早,北方最大”。浚县大佛作为佛教在中原地区传播发展的实物见证,在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大!山遥相呼应的浮丘山,山上有唐代开凿的千佛洞,内有浮雕造像1027尊,为石雕艺术珍品。碧霞宫位于浮丘山南端峰巅,坐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占地11160平方米,殿宇楼阁87间。碧霞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历时21年落成,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浅谈民俗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docx
浅谈民俗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引言1990年,“民俗旅游”一词被正式提出。
巴兆祥认为:民俗旅游资源是形成旅游者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参加民俗旅游的促进因素,是能为旅游企业所利用,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事象的总和。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民俗旅游资源以独特性、历史性逐渐走入公众的视野。
近几年,民俗旅游资源方面的学术研究逐渐增多,但大多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城市主城区内;大运河的申遗带动了运河沿线民俗旅游资源的研究,然而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
因此,作为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的扬州,其运河段民俗旅游资源的挖掘、整理及相关研究显得十分迫切。
一、调查区域概况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气候适宜,交通便利。
因运河的流经,扬州名胜一时,吸引无数文人墨客留居,留下绝妙诗篇;物产富饶,农副产品种类繁多。
近年来,在申遗背景下,扬州开展运河名城博览会,致力于打造运河名城。
此次调查,笔者将研究目光集中在扬州小镇上。
选取邵伯镇、界首镇、头桥镇、安宜镇、杭集镇、临泽镇、泰安镇等7个特色古镇。
目前,小镇旅游主要以游览观光和农家乐为主。
通过实地走访和相关二手数据分析发现,扬州运河段民俗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具备一定的科研价值。
二、调查评价方法与数据分析(一)调查过程本调研数据来源于《古镇旅游业发展规划》(2016-2025)。
笔者于2018年7月、2019年3月,实地走访扬州古镇,探寻古镇民俗旅游资源发展状况,并进行相关资源评价。
(二)评价依据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GB/T18972-2003),结合扬州市古镇民俗旅游资源发展实际,按照标准中“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确定的项目、赋分标准及方法,对扬州市古镇民俗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第一,扬州运河古镇民俗旅游资源有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及单体数量。
调查显示,扬州运河段古镇有377个旅游资源单体,包括4个主类、11个亚类、27个基本类型。
民俗学田野调查方法
民俗学田野调查方法篇一:民俗学田野调查格式。
? 田野报告撰写准则一、田野调查报告题目特定地点、特定主题? 如:当代乌鲁木齐回族节日习俗? 福建东山歌册调查? 南音与泉州民众生活? 云南大理白族火把节调查1. 调查地点历史地理文化背景概述? 1-1地理区位、民族、人口组成? 1-2地方历史与文化传统? 1-3基本生计(谋生活动)? 1-4其他2. 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 2-1活动名称、沿革简述? 2-2 活动程序、组织、主持人? 2-3活动事件项目3. 活动过程? 3-1活动筹备(如年节,腊八开始)? 3-2主体活动开始(如仪式开始的时间、方位等)? 3-3活动过程描述(主要阶段、事件结构)? 3-4活动结束(结束的仪式、访谈人们的评价、看法等)三、结语? 意见及问题探讨四、附录?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 调查问卷设计:篇二:论文论田野调查在民俗学领域中的应用论田野调查在民俗学领域中的应用【摘要】民俗学研究应特别注重田野调查的应用。
这是因为,民俗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它的主要资料来源是仍存在于民间的活的民俗事象,这是一种既具有历史传承性、又表现为现实形态的民俗资料。
因此,民俗资料的搜集,最主要的是田野作业的方法。
田野调查是民俗学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任何研究都离不开它。
【关键词】田野调查、民俗学、研究方法、应用一、民俗文化现象与民俗学研究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它是适应一定的社会生活,首先是物质的生活和相应的社会心理需要而生成、传播和继承的,同时它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相应的功能,即主要在于规范、便利和调节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之得以巩固和发展。
而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风俗习惯及其它生活文化传承的社会科学。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⑸ 专题与综合调查法 • 专题调查——就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 的调查研究。要求调查者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 资料,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进行 新的思考。 • 综合调查——为了解决某一专题,综合调 查与之相关的生活事相,并综合运用民族学、人 类学、社会学、生态学等理论进行研究。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美轮美奂 的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⑸ 民俗旅游地承载力
• 根据旅游地的承载能力确定开发的规模,或是否能 够开发。 • ·生态承载能力——环境的承受能力 • ·社会承载能力——当地民众对旅游开发忍耐程度 • ·心理期望值 • 游客的心理期望值——最低的娱乐程度 • 当地居民心理期望值——旅游带来回报的高低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⑵ 主体特色原则
• 民俗旅游资源调查目的是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所以调查的时候应该确定一个主题,作为调查的核 心。这也是以后旅游开发的主题。 • ·广泛性普查——寻找最有吸引力的民俗文化 • ·对核心民俗文化深入调查 • ·注意核心文化与别的文化的关系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⑶ 小型调查座谈会——集体访谈形式 •·人数的确定——四五人为宜 •·人员的选定——代表性、融洽性 •·做好先期准备工作(目的、主题、顺序等) •·避免打断别人的谈话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⑷ 抽样问卷调查 • ·问卷的设计 • 要求:主题明确,结构合理,便于答题, 长短合理,便于统计。 • ·和访谈结合运用 • 在填写完问卷之后,调查者往往还要进行 短时的访谈。 • ·讲究礼貌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 野调查
民俗文化调查措施和方法
民俗文化调查措施和方法引言民俗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一个地域的历史与传统,反映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风俗习惯。
因此,对民俗文化进行调查是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民俗文化调查措施和方法,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一、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一种基于直接观察和交流的调查方法,是研究民俗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田野调查中,研究者会亲自到调查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当地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田野调查的优势在于可以获得真实、直接的信息,对于了解当地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非常有帮助。
田野调查的具体步骤包括:1.确定调查区域及目标:选择研究的地区和具体调查的对象。
2.制定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3.实地考察:到调查地点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当地的环境、建筑、人群等情况。
4.交流调查:与当地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询问他们对民俗文化的认知、看法和体验。
5.记录整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调查报告或研究成果。
田野调查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它能够提供真实、深入的民俗文化信息,是了解当地文化的重要手段。
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调查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的民俗文化调查。
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研究者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
问卷调查相对于田野调查来说,更便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也更加高效和经济。
进行问卷调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合理的问卷:问卷应该包括与研究主题相关的问题,尽量避免问题的主观偏见和干扰。
2.确定调查样本:确定调查样本的数量和范围,以保证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3.应用科学的调查方法:使用合适的调查方法和技巧进行问卷调查,例如面对面访问、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等。
4.数据处理和分析:收集到的问卷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问卷调查可以快速获得大量的数据,但是在设计问卷和确定调查样本时需要合理、科学地进行,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调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调查第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调查一、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传统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技艺;6.与以上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活态流变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固态文化遗产”三、总体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律1.“活态流变性”是其传承的基本规律;2.对项目要坚持科学认定、正本清源。
具有杰出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或者文化空间;具有见证现存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具有鲜明独特的民族、群体或者地方文化特性;具有促进民族文化认同或者社区文化传承的作用;具有精粹的技术性;具有影响人们思想情感的精神价值;其生存呈现出某种程度的濒危性。
3.保护的基本方式和原则(1)保护的基本方式建立国家级、市级、区县级三级保护名录体系转变为有形的形式加以保存原始生态中保存它的活力生产性方式进行保护保护传承人(2)保护的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
第一、坚持积极保护;第二、坚持整体性保护;第三、坚持本真性;第四、坚持可解读性;第五、坚持可持续性发展。
第二部分怎样进行“非遗”资源普查一、普查前的准备(一)是弄清普查对象的内容(二)是查阅本地区非遗资源的相关资料(三)是广泛听取多方意见(四)是编制普查计划,拟订普查提纲(五)是组建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的普查队伍(六)是落实普查资金(七)是举办普查人员培训班二、普查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类别、项目名称、主体民族、产生背景、发展沿革、流传区域、兴盛时期、传承人员、班社团体、基本内容、主要特色、现实状况、濒危程度、保护构想等。
民俗文化生态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与利用对 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外来文化对本地民俗文化产 生了不小的冲击,如何在经济发展中保持文化的独立性和 多样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对民俗文化的挑战与机遇
城市化带来的文化融合
旅游线路规划
在旅游线路设计中融入民俗文化 元素,让游客在游览自然风光的
同时,体验当地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村建设
在旅游景点周边建设民俗文化村, 展示当地建筑、饮食、手工艺等民 俗特色。
互动体验项目
开发让游客亲身参与的民俗文化体 验项目,如学习民间舞蹈、制作传 统手工艺品等。
完善民俗文化保护政策与法律法规
民俗文化的类型与特色
类型
民俗文化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美术等多种形式 。这些形式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特色
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如民间舞蹈的欢快热烈、民间音乐的淳朴优美、民间美术的 简练传神等。这些特色反映了一个地区或民族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
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案例二: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的创新推广
挖掘文化内涵
01
深入研究当地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提炼
独特的文化元素和符号。
创新活动形式
02
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和技术手段,如
灯光秀、无人机表演等,提升活动的观赏性和吸引力。
跨界合作推广
03
与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合作,打造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品牌,
1 2 3
保护措施
通过建立传统手工艺博物馆、举办手工艺培训班 等方式,保护并传承当地传统手工艺。
民俗田野调查报告个人小结
民俗田野调查报告个人小结一、自然环境王宿里地处清涧老舍古乡,在黄河和无定河交界处,是少有的盆地地形,四围崇山峻岭连绵起伏,底部绿树葱茏,鸟语花香。
许多山坡,风化非常严重,半山腰以下的沟侧面都有一种被冲刷过的痕迹,经常可以见到残留的坍塌体。
在山沟中,经常可以看见长势繁茂的沙柳和狼牙刺。
而山坡上面分散地点缀着一些绿色,显得既单薄又无助。
该村参天古树特别多,不仅有成片的千年枣树,还有老槐树、椿树等。
绿树掩映之中,一排排原汁原味的旧窑洞,一座座古风犹存的四合院,一条条静谧的村中小路,一片片果蔬飘香的农家田园,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风情。
村口山上筑有山寨,寨中有多个烽火台。
王宿里属于山坡型,村庄建设在一条较长的山梁上,很多农户窑洞建在山峁侧,建设基本上是呈扇形展开。
二、历史典故王宿里的村名是有典故的。
相传秦王李世民曾带兵经过此地,并在此地夜宿。
他躺在村边石崖下的一块石头上看书,但蚊子叮咬不断,于是他让人点燃艾草熏蚊子,果然石头上再也没有蚊子出现。
后来这块石头便被命名为“无蚊石”,至今这块久经风雨侵蚀、斑驳沧桑的石头仍静静地伫立在路旁。
当然,这块石头其实已经不是当年的无蚊石,曾经的无蚊石已经被破坏掉了,现在放那的只是后来找来的,没有什么防蚊神效。
李世民第二天出发离开时还种下一棵枣树,后来此树开花落仔,经坜千年而不倒,而种子洒落的周围也生长出新树,现在成了当地著名的千年枣树林。
当地村民为了纪念秦王,遂将村名改为王宿里,因得此名。
当年此地寇匪盛行,当地人为了抵御寇匪在山上修建了寨子,取名为秦王寨。
后来李自成带着起义军也到过这里,村里至今还有他用过的拴马桩、下马石、坐朝砵等。
这些传说其实都无从考证,不过清代士子王庆纶曾作有《王宿里》诗,隐隐透露着该村与帝王之间幻渺的渊源。
诗云:谷狭云深曲径通,秋原萧索夕阳中。
松涛翻翠摇青峰,枣实凝丹映彩虹。
大石尚留王者迹,荒村饶有古人风。
国人沙碛寒烟乱,旋雁飞飞芦荻丛。
三、风俗习惯地处黄土高原东麓的陕北,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主要融合带,绵延纵横近千里的黄土高原和起伏上下近千米的沟壑峁塥不仅孕育了华夏古文明,而且至今仍保藏和储存着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奔腾不息的黄河及其支流无定河哺育和滋养着这方水土的人民。
关于家乡民俗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民俗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学院:人文学院系别:15级旅游管理系:贺阳学号:目录摘要关键词1.民俗旅游和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4.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产品的开发措施参考文献摘要:我的家乡在内蒙古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利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对推动鄂尔多斯地区的经济和旅游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鄂尔多斯;民俗旅游;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开发1、民俗旅游和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民俗”是“民间习俗”的简称,广泛的含义是:一个民族流行于民间的全部风俗习惯,具有世代相袭的传统文化现象。
它包括民间习俗、民间信仰以及流传在民间的一切技术与文艺。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
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
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到达良好的游玩境界。
目前民俗旅游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禀赋较高,是内蒙古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代表。
由于区域特点的差异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有表现出多元特质和地域性差异,具有良好的开发潜质。
蒙古族文化是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发展的基础鄂尔多斯是以蒙古族人口为主体,汉族人口为多数的地区。
鄂尔多斯蒙古族原是成吉思汗宫廷的守护者,后来成为成吉思汗八白室的守护和祭祀者。
他们世代传承了蒙古王朝时期的宫廷文化、祭祀文化、在生产生活中又创造了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化。
这些文化构成了鄂尔多斯浓郁而独特的民俗风情,支持了民俗旅游的发展。
鄂尔多斯文化是发展民俗旅游的灵魂鄂尔多斯文化是河套文化、朱开沟文化、鄂尔多斯青铜器文化、河套匈奴文化的综合体。
民俗文化田野调查研究报告
引言概述: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遗产,反映了其历史、风俗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进行第二次民俗文化田野调查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发展现状。
本次调查将涵盖中国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包括节日庆典、传统习俗、民间艺术、宗教仪式以及传统生活方式。
正文内容:一、节日庆典1.春节的传统习俗: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我们将调查春节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拜年、吃年夜饭等,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内涵和变迁。
2.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我们将研究一些典型的端午节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探讨其起源和意义,并探究它们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演变。
3.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我们将了解月饼、赏月、故事传说等传统习俗,并分析中秋节在当代社会中的推广和变化。
二、传统习俗1.婚礼习俗:我们将深入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传统婚礼习俗,包括迎亲、过大门、敬茶、拜堂等,以及对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诠释和现代婚礼的融合。
2.葬礼习俗:我们将调查中国不同地区的葬礼习俗,包括丧葬守制、行礼顺序、丧葬音乐等,探讨葬礼习俗的文化背景和变迁。
3.祭祀习俗:我们将研究中国人对神灵和祖先的祭祀习俗,如祭祀仪式、祭祀用具、祭祀寺庙等,探讨这些习俗的宗教和历史意义。
三、民间艺术1.传统音乐:我们将研究中国的传统音乐形式,如京剧、评剧、山歌等,分析其音乐特点、表演形式以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2.民间舞蹈:我们将调查中国不同地区的民间舞蹈,如广场舞、串场舞、杂技等,研究这些舞蹈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对身体健康和社交活动的影响。
3.民间绘画: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的民间绘画形式,如民间年画、剪纸等,了解其艺术特点和传承现状。
四、宗教仪式1.佛教仪式:我们将研究佛教的典型仪式,如诵经、念珠、供养等,探讨佛教仪式在现代中国的传承和演变。
2.道教仪式:我们将了解道教的典型仪式,如祈福、炼丹、法术等,研究这些仪式的宗教内涵和对信众生活的影响。
关于玉林年俗田野调查报告
关于玉林年俗田野调查报告第一篇:关于玉林年俗田野调查报告关于玉林年俗田野调查报告摘要:广西玉林拥有独特的民俗特色,而其丰富多彩的年俗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既继承又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玉林民族民俗文化。
这次调查报告是为了向更多人展示玉林璀璨的年俗活动而开展的。
调查范围为玉林城区,调查方法为网上搜索及对个别经验丰富的老人进行采访,力求形成一个系统的玉林年俗概括。
关键词:玉林三忙卅夜挂灯正月十六过元宵玉林,古称郁林州,玉林城区州郡史两千多年,玉林是广西东南部一座千年古城;同时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著名侨乡。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南迁的粤语支系和客家支系的汉族人与土著的越(壮)族等先民相互交往、认同、融合。
一方面农业耕种为本与手工业、商贸经济的相当发达和活跃,使玉林呈现农本经济与多元经济、外向经济并存的特点,培育了人们的传统意识、经济意识、开放意识和兼容意识,这种汉人与土著、农本经济与多元经济、外向经济等多种矛盾元素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碰撞、磨合、认同,进而融合形成了既继承又发展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与当地土著的越人文化相融合独具玉林特色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玉林民族民俗文化。
玉林人过春节颇具地方色彩。
从冬至开始,玉林人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
第一件事就是做玉林的特色美食之一:白散。
选了上好的糯米,搓洗干净再浸几分钟,捞起来滤干水,再放到大木桶里用隔笼蒸。
当屋子里飘起糯米饭的香味时,就可以揭锅了。
糯米饭刚熟就好,若蒸得太烂太粘是做不出好白散的。
煮好的糯米饭放到簸箕里晾一会就可以做模了。
把糯米放到模具中,用力一压,一个白散胚就出来了。
一个胚不能做得太厚,必须薄一些,否则炸不开。
烘白散胚最好是用谷壳,老人说这样没有烟熏味。
将干谷壳烧旺后,火堆上架个竹蔑框,将白散胚放在上面烤,注意烤时要两面翻转轮烤。
烤到快干时,将白散胚放到煮好的白糖水里浸一下,糖水不能太清,也不能太稠,好让糖水渗进胚中。
田野考察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民族志研究的最终成果是民族志式的书面描述。
田野工作有如智慧之旅,而写民族志就是它的终点。
调查者来到陌生的文化场景,花上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来了解它;为了明白当地人是如何界定他们的经验,他得聆听、观察、参与;然后他要处理收集到的资料,把资料翻译为描述性的报告,使得不熟悉该文化的人能够理解它。
这就是民族志。
它用其它文化能够理解的语言来呈现构成一种文化的诸概念。
像任何翻译一样,由于两种语言之间没有精确的对等概念,民族志传达的意义也不完整的。
因此局外人只凭一本民族志是无法像当地人一样地完全把握该文化的意义的。
但是优秀的民族志能在解释他人的文化知识方面走得更深入一些。
第一节调查报告的类型和特点民族志描述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技巧与勤奋,报告人的合作程度和沟通能力也有一定的决定作用。
但是再好的报告人、再投入的田野工作也不能代替详尽的分析与书写。
分析田野笔记不能等到田野工作结束后才开始。
每一次访问、每一段观察之后都有必要把所获知的东西尽量完整地记录下来。
这些原始资料可以用于构建提问、确定类别,改进我们在第四章中讨论过的各种定义。
在研究前期必须要做的一种分析是限定调查内容。
最好这样做:列出你在要调查的文化场景中能在的所有领域和题目;从中选择一到两个做详细调查。
民族志报告的写法多种多样。
有时要根据特定文化的特点来决定内容安排和重点,有时则可以由作者选择一种写法。
没有简单的公式可以套用。
我们认为,学习如何写民族志最好的方法是仔细参阅已发表出版的民族志。
各类调查报告不仅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调查报告的形式,根据社会调查的对象、范围、具体内容以及阅读对象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类型。
其中按社会调查的内容划分,有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按社会调查的主要目的来划分,有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等等。
1、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综合性调查报告也叫概况调查报告。
民俗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民俗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民俗旅游调查报告1 前言(一)调查时间20xx年10月24日(二)调查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回民区扎达盖公园(三)调查人员(四)旅游调查目的1.通过本次的调查,详细的了解旅游的调查手段和注意事项。
并通过此次调查,掌握旅游调查报告的编写。
达到学以致用。
2.详细学习和运用旅游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XX)对旅游进行评分从而进行判定。
(五) 旅游调查要求1.从指导老师手里拿到旅游分类表,粗略了解表中种类和填写事项。
2.实地游览并根据实地情况填写旅游分类表。
进行整理。
3.根据实地的考察进行讨论,找出有点并加以规划和利用,找出缺点来进行改善。
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4.完成旅游调查报告。
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一)调查区位置、行政区划与归属扎达盖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通道北路与北二环路交汇北路东,区域与厂汉板镇,攸攸板镇相接。
属回民区管理。
(二)交通状况扎达盖公园临近交通健全。
北有呼包高速路,外地游客到达便利。
南有通道北路直达市中心。
且附近与北二环路交汇,方便抵达市区内任意位置。
(三)自然扎达盖公园自然丰富,园内有扎达盖河穿过,也形成了扎达盖湖,河湖边芦苇丛生,造就了丰富的观光游憩旅游。
同时,园内有可观的动植物,草地和以松树为主的林地面积大。
并有喜鹊栖息地供游人观赏。
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降水量在200mm到400mm之间,四季景观不同。
地处城市边缘,大气污染小,空气质量良好。
(四)人文扎达盖公园以扎达盖河穿过得名,而该河又有丰富的文化,扎达盖,蒙古语意为宽阔,扎达盖河即宽阔的河。
它的本身就是一部呼和浩特市的通史。
另外,园内有设有广场,凉亭,阁楼,塔式建筑等人文建筑,游览价值高。
其次,扎达盖公会在设计伊始就设有老年活动中心等公众文化设施,还在发展中规划了钓鱼点等游览设施。
人文旅游数量极多。
第二章、旅游开发和历史现状(一) 旅游开发历史扎达盖公园中流趟着的扎达盖河原来并不是现在这个模样,它有三个源头:一个是公主府东边的大水泉,一个是公主府西边的小水泉,还有一个是新、旧两城中间姑子板申村(现巴彦塔拉饭店一带)的水泉。
民俗旅游学概论 第5章 民俗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5.1 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的理论与方法
5.1.3 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技术
(1)观察和参与观察
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态、人工建筑、服饰饮食、物品 器具等都要尽收眼底,了然于心,这是对静态民俗旅游资源的 观察;对当地的日常活动、生活礼仪、人际交往、行为制度、 节庆娱乐等更要留心关注,思考理解,这是对动态民俗旅游资 源的观察。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一起生活、工作、学习、交流, 在密切的相互接触和直接体验中倾听、观看和模仿他们的言行, 这是参与观察。
(3)社区与个案研究法
社区,可以是一个小镇、村落、家族、队群或营地等微型 聚落区域,是可以进行直接观察的视野范围;个案,是关于一 定的个人家庭、社会地位、教育影响、职业经历、个人成就和 健康条件等历史资料。
5.1 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的理论与方法
5.1.2 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方法
(4)定性与定量分析法
定性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民俗旅游资源的性质及其特点; 定量调查研究在于确定民俗旅游资源的数量及其组合。
(5)专题与综合调查法
所谓专题调查,就是选择某一方面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全 面的调查研究。专题调查并不主张完全采纳前人的调查成果, 而是要求调查者深入实地进入前人没有涉足的现场,获取新的 第一手资料,要求调查者具有开拓精神、发现问题、创新课题。 民俗旅游学虽然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身学科的专 门化,但是民族、民俗、文化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问题层出 不穷,单靠民俗旅游学一个学科无法驾驭不断变化的无数重大 课题,这就要借助于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生态 学、经济学等其他学料的综合。
第5章 民俗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5.1 5.2 5.3 5.4 5.5 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的理论与方法 民俗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和重点 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的实施 民俗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 民俗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
民俗学田野调查的伦理原则
民俗学田野调查的伦理原则
民俗学田野调查是指对社会、文化、习俗等进行田野调查、记录、分析和阐释的研究方法。
在田野调查过程中,需要遵守一定的伦理原则,以确保研究的合法性和研究对象的尊严和权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民俗学田野调查伦理原则:
1. 尊重被研究对象的知情权、隐私权、自主权和尊严。
研究者在进行调查、采访和记录时,应遵守专业的伦理准则,尊重研究对象的权益,确保采集信息的不干扰性和客观性。
2. 保护研究对象的个人信息和敏感信息。
在研究数据收集、存储和传输时,应确保研究对象的个人信息和敏感信息不被泄露或非法使用,防止对被研究对象的追踪和侵害。
3. 社区参与和知情同意。
研究者在开始调查前,应与相关利益相关方联系,尤其
是与研究对象的当事人、群体和社区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沟通。
在调查项目开始之前,应向研究对象提供详细信息,并获得被研究对象的同意,确保研究项目得到他们的支持和认可。
4. 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历史传承。
民俗学研究应当尊重各个文。
民俗田野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深入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们特此开展民俗田野调查。
本问卷旨在收集您对家乡或所在地区民俗文化的看法、了解程度以及传承现状等方面的信息。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学术研究,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是?A. 男B. 女2. 您的年龄是?A. 18岁以下B. 18-30岁C. 31-45岁D. 46-60岁E. 60岁以上3. 您的学历是?A. 小学及以下B. 初中C. 高中/中专D. 大专E. 本科及以上4. 您的职业是?A. 学生B. 企事业单位员工C. 农民D. 自由职业者E. 退休人员F. 其他5. 您所在地区是?A. 城市地区B. 农村地区二、民俗文化了解程度6. 您对家乡或所在地区的民俗文化了解多少?A. 非常了解B. 比较了解C. 一般了解D. 不太了解E. 完全不了解7. 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家乡或所在地区的民俗文化?A. 父母长辈传授B. 学校教育C. 书籍报刊D. 电视、网络等媒体E. 参与民俗活动F. 其他8. 您认为家乡或所在地区的民俗文化具有哪些特点?A. 历史悠久B. 文化底蕴深厚C. 地域特色明显D. 传承有序E. 活力十足F. 其他三、民俗文化传承现状9. 您认为家乡或所在地区的民俗文化传承现状如何?A. 传承良好B. 传承一般C. 传承困难D. 传承中断10. 您认为造成家乡或所在地区民俗文化传承困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A. 年轻一代对民俗文化兴趣不高B. 民俗文化活动经费不足C. 民俗文化传承人匮乏D. 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薄弱E. 其他11. 您认为应该如何加强家乡或所在地区的民俗文化传承?A. 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民俗文化的认识B. 培养民俗文化传承人C. 举办民俗文化活动,激发年轻一代兴趣D. 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E. 其他四、民俗文化保护与发展12. 您认为家乡或所在地区的民俗文化需要保护吗?A. 需要B. 不需要13. 您认为应该如何保护家乡或所在地区的民俗文化?A. 建立民俗文化保护区B. 制定民俗文化保护政策C. 加强民俗文化传承人培养D. 举办民俗文化活动E. 其他14. 您认为家乡或所在地区的民俗文化应该如何发展?A. 保持传统特色B. 结合现代元素,创新发展C. 适应市场需求D. 其他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填写这份问卷!祝您生活愉快!(注:本问卷由民俗田野调查课题组设计,仅供参考。
民俗文化田野调查研究报告
民俗⽂化⽥野调查研究报告民俗⽂化⽥野调查研究报告 为弄清楚⼀个事件或⼀个情况,我们有必要弄明⽩问题情况,最终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调查报告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民俗⽂化⽥野调查研究报告,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民俗⽂化⽥野调查研究报告1 ⼀、前⾔ 我于20xx年2⽉27⽇⾄3⽉12⽇在德宏州陇川县做了为期14天的⽥野调查,此次调查是为了配合我的导师⾼登荣教授教育部课题:回访与新探——对梁钊涛先⽣1963年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
再研究,通常是对他⼈的调研点进⾏重新调查研究,也就是在他⼈原先的调研点做⽥野⼯作,以期与先⾏研究进⾏学术对话。
简单⽽⾔,所谓⼈类学再研究就是⼀位⼈类学者对另⼀位⼈类学者先前的⽥野⼯作点展开的重新研究。
⽬前,中国著名的⼈类学/社会学⽥野⼯作点,如江村、西镇、凤凰村、南景村等,⼏乎都已经有⼈做过再研究或追踪研究。
此次对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直接延续⽥野⼯作点的学术⽣命,对滇西少数民族⽂化变迁研究的重要视⾓搜集到⼤量的第⼀⼿资料,对我们研究滇西少数民族的专家和学者提供参考依据。
⼆、背景资料 景颇族起源于青藏⾼原北部,传说为“⽊转省腊崩”(今青海省⽇⽉⼭⼀带),其先民属氐羌,唐代,其先民以“寻传蛮”、“⾼黎贡⼈”见诸于汉⽂史籍,⾃元、明、清⾄新中国成⽴前,⼜先后出现了“峨昌”、“蔗些”、“野⼈”等名称。
新中国成⽴后,经民族识别,确定为“景颇族”。
景颇族主要有四个⽀系,即:景颇、载⽡、勒期、浪峨,景颇⽀系的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
景颇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景颇族主要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治州境内。
其余的景颇族⼈⼝散居于怒江傈僳族⾃治州的⽚马、岗房、古浪、临沧的耿马佤族⾃治县等地。
“德宏”是傣语的⾳译,“德”为下⾯,“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
“有⼀个美丽的地⽅,傣族⼈民在这⾥⽣长。
密密的寨⼦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啊碧波荡漾……”这⾸半个多世纪以来传唱⼤江南北的经典名曲,吟唱的就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治州。
写一份游牧文化技术田野调查计划
写一份游牧文化技术田野调查计划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游牧文化技术田野调查计划概述在当今社会,游牧文化作为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一部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民俗资源调查方案
民俗资源调查方案背景民俗资源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资源,是各种文化、思想、信仰、艺术、技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体现。
中国拥有丰富的民俗资源,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习俗习惯和民族工艺等。
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和文化差异,不同地区的民俗资源类型、数量、特色和价值都有所不同。
因此,对民俗资源进行科学调查和综合评价,对于制定合理的旅游规划和开发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了制定一份民俗资源调查方案,通过对各个地区的民俗资源进行调查,推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传承。
方法1.目标民俗资源的确定首先,需要明确调查的目标民俗资源。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确定:•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和旅游资料,包括国家、省、市和县级文化部门、旅游局、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所发布的与民俗资源有关的报告、书籍、地图等资料;•当地民间组织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包括参与民俗活动的民间组织、书院、教育机构、文化社团等组织的负责人或代表,以及从事民俗研究的专家学者;•网络和媒体上的信息,包括旅游网站、社交媒体、博客、论坛等网上资源。
2.调查内容的确定在目标民俗资源确定之后,需要制定调查内容,并制定调查表格。
调查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民俗资源的类型:包括传统节庆、民间工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民俗资源的特点:包括历史沿革、传承方式、地理分布、技艺特点、文化内涵等;•民俗资源的现状:包括保护状况、开发利用情况、宣传推广方式等。
3.调查方法的确定在确定调查内容之后,需要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包括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
•定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对民俗资源的数量和分布等进行量化分析。
例如,可以根据调查表格的内容设计问卷,通过随机化抽取样本进行调查,并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定性调查:采用深度访谈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可以对民俗资源的内涵和价值进行深入了解。
例如,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进行现场观察和记录,或者与从事民俗保护和开发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美轮美奂 的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⑸ 民俗旅游地承载力
• 根据旅游地的承载能力确定开发的规模,或是否能 够开发。 • ·生态承载能力——环境的承受能力 • ·社会承载能力——当地民众对旅游开发忍耐程度 • ·心理期望值 • 游客的心理期望值——最低的娱乐程度 • 当地居民心理期望值——旅游带来回报的高低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例子:泸沽湖的走婚制度、丽江的纳西文化与 东巴文化、桂林的丽江风光、大理的“风花雪月”等。 • 1962年1月,著名作家曹靖华游过大理之后, 对大理的风、花、雪、月四景感慨万千,赋留风花雪 月联一对: • 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 • 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的景区景点,是民俗旅游资源规划的重点。
• 例子:宁明华山壁画的开发——壁画规模最大、依
托凭祥边境文化、依托弄刚自然保护区、相对便利的交
通条件等。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⑷ 旅游市场情况摸底 • 调查旅游资源的市场开发前景,主要是潜 在客源的预测。一般来说,依托经济发展水平 较高的地方、依托大城市、处在交通沿线、依 托旁边已开发的旅游市场等。 • 例子:马山金伦洞的开发——武鸣的伊岭 岩——桂林的七星岩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⑵ 宏观与微观调查法 • 宏观调查——针对比较大区域进行的调查,从宏观 的角度来了解一种民俗文化的本质。如西南地区民俗文 化调查、崇左市民俗文化调查等。 • 微观调查——对比较小区域进行的调查,如调查一 个村寨、一个社区。
宏观调查 微观调查
区域大小 大
小
调查人员 多
少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⑶ 小型调查座谈会——集体访谈形式 •·人数的确定——四五人为宜 •·人员的选定——代表性、融洽性 •·做好先期准备工作(目的、主题、顺序等) •·避免打断别人的谈话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⑷ 抽样问卷调查 • ·问卷的设计 • 要求:主题明确,结构合理,便于答题, 长短合理,便于统计。 • ·和访谈结合运用 • 在填写完问卷之后,调查者往往还要进行 短时的访谈。 • ·讲究礼貌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⑵ 知情人个别访谈 • 即带着一定的问题直接拜访知情人,通过交谈的方 式来了解情况,搜集第一手资料。 • ·访谈人员的选定——典型性、代表性 • ·访谈方式的选定 • 结构性访谈——先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访 谈提纲、问题等。目的较为明确,效果更好。 • 非结构性访谈——没有实现设定的提纲、问题等, 以一种拉家常的方式进行漫谈。 • ·忠实的记录 • 原始记录访谈对象的原话,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进 行篡改。同时,注意记录的方式,不要给访谈对象带来 不安。(笔录、录音、当面记录、过后追忆)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一般来说,主位与客位观察法的运用,常 常先深入民众生活,亲身参与,进行主位观察; 然后,再从局外人的角度来思考,审视其文化 现象。 • 例子:一个民族的服饰,是他们生活常态 下的表象。人们常年穿着这样的服饰,并没有 感受到其中的文化。而外来的调查人员,从局 外人的角度来思考,往往能够挖掘其中的文化 特色。
• ⑷ 组建调查队伍
• 个体调查——团队调查 • ·成员组成的全面性(性别、年龄、知识构成、人 际交际等) • ·领导核心的确定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2.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的装备(自学) •·地图 •·摄录设备 •·定位测量绘图设备 •·记录表格、本册和笔芯 •·名片、手机和身份证件 •·生活用品、药品和礼品
• ⑺ 文物文献搜集
• 根据一定目的,搜集民间具有历史价值、文化底 蕴的文物、文献,包括手抄本、印本、记事簿、礼仪簿、 碑刻等相关文字资料,也包括服饰、器用、家具、雕像 等实物。 • ·课题研究的支撑材料 • ·文物文献的历史文化价值 • ·通过正常途径获取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4.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的原则 • ⑴ 全面系统原则 • ·民俗文化的系统性 • 文化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分为精神、制度和物质 三个结构层次。各种民俗文化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影响, 形成一个民俗文化网络体系。 • ·把握民俗文化的共性与差异 • ·注意各民俗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 看p123小看板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威尼斯城市葬礼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威尼斯风光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三、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的实施 • 1.制定调查计划 • ⑴ 确定课题项目 • ·基本情况摸底 • ·总体规划民俗旅游资源调查 • ·详细规划民俗旅游资源调查 • ·修补性民俗旅游资源调查 • 一般来说,以上四个调查的内容,并不是同 时进行,而是按照先后顺序的先后一一进行。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3.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技术
• ⑴ 观察与参与观察 • 观察,也称现场观察。指考察者对考察对象进行 有目的地考察与了解。既了解静态的自然环境、服饰、 饮食、建筑等,也要考察动态的生活方式、生活礼仪、 行为制度、节庆活动等。 • 参与观察——深入民众生活,同吃同住,既是观 察者,也是生活体验者。在参与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保 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和时空距离,这样才能深入了解其文 化事相。 • 非参与观察——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生活, 而是以局外者的身份观察了解其文化事相。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⑵ 主体特色原则
• 民俗旅游资源调查目的是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所以调查的时候应该确定一个主题,作为调查的核 心。这也是以后旅游开发的主题。 • ·广泛性普查——寻找最有吸引力的民俗文化 • ·对核心民俗文化深入调查 • ·注意核心文化与别的文化的关系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2.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方法
• ⑴ 主位与客位观察法 • 主位观察——站在被调查对象的角度,用他们自身 的观点去解释他们的文化。这种观察法可以克服“族际 差异”带来的障碍,但不能把握民俗文化的本质,往往 只流于表面。 • 客位观察——站在局外人立场,用调查者所持的观 点去解释所看到的文化。这种观察法可深入分析表象后 面的深层结构,能总结出事物规律,显得更为理性。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二、民俗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和重点 • 1.民俗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 • ⑴ 民俗旅游资源储存状况 • 即对旅游开发地的民俗文化进行总体上 的调查,了解其类型、数量、品质、分布等特 点,搜集相关的文字、实物、照片等资料。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⑵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 即调查民俗旅游资源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基础。 • ·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区位 •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区、文化背景等 • 如天葬、一妻多夫的文化是否能够开发? • ·交通条件的影响 • ·别的资源的影响——民俗文化的开发很多时候 是和其他旅游资源结合进行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⑷ 定性与定量分析法 • 定性分析——思考“有什么”,目的是确 定调查对象所具有的文化及其性质。 • 定量分析——思考“有多少”,目的是确 定调查对象所的数量及其组合。定性分析要求 搜集尽可能完整的资料。 • 一般来说,调查民俗文化,我们先进行定 性分析,弄清所调查民俗文化的性质;然后再 通过定量分析进一步了解这些民俗文化的数量 与组合方式。
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一、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的理论与方法 • 1.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的概念p117 • 田野调查是指民俗研究者在拟将开发的旅游 目的地针对潜在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市场所进行的 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 ·实地调查与研究 • ·调查对象——潜在的民俗旅游资源 • ·调查目的——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 ⑶ 科学真实原则
• ·民俗文化的真实性 • 即如实记录并解释民俗文化。对民俗文化不能曲解、 夸大或虚构,从客观实际出发,科学访谈,忠实记录。 • ·调查方法的科学性 • 如主题确定、选择观察对象、调查方式等。
• ⑷ 旅游者中心原则
• 民俗调查最终目的是旅游开发,所以调查过程中应 该充分考虑旅游者的需求,选取那些能够满足旅游者求 新求异愿望的民俗文化,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 • ·寻找民俗文化的差异性 • ·挖掘民俗文化的奇异性
调查内容 宏观、普遍
具体、特殊
调查方式
客位观察 走马观花
主位观察 深入生活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⑶ 社区与个案研究法 • 社区的三要素:人群、共同居住的区域、 共同的生活方式或传统文化。 • 社区调查——从整体上对整个社区的民俗 文化进行调查。 • 个案研究——以社区中的某一具体的个体 为调查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或一种 生活方式等。个案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个体的 属性来思考整个社区民俗文化。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⑵ 选择调查地点 • 全面铺开调查——确定具体的调查地 点与对象 • ·民俗旅游资源的富存情况 •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与潜力 • ·调查条件便利与否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⑶ 制定调查方案
• ·确定调查方案的内容p128 • ·拟定详细调查提纲 • 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的“文化表格” • 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编纂《人类学的询问和记录》 • ·调查中对方案的及时调整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2.民俗旅游资源调查的重点 • ⑴ 核心旅游吸引物 • 即在众多民俗旅游资源中,根据开发目的 确定一个或若干个核心的民俗文化作为调查和开 发的重点。 •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能平均用力,要 科学合理地确定中心的、重点的民俗文化。以这 些核心的民俗旅游资源为依托进行旅游规划。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田野调查
• ⑵ 内外部旅游条件
• 内部条件: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交通条件、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