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土壤学名词解释(完全版)

合集下载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具有的能同时和持续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土壤圈: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分布于陆地的表面,被称为土壤圈。

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未改变化学组成的原始成岩矿物。

物理风化粒径大次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

残积母质:就地风化未经搬运的岩石风化物运积母质:岩石风化物经过外力搬运后,在一定地区堆积下来形成的成土母质粒级:根据土壤单粒直径大小和性质变化而划分的土粒级别土壤机械组成(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的质量百分数称为土壤机械组成土壤质地:为了区分由于土壤组成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差别,按照土壤中不同粒级土粒的相对比例归并土壤组合,称为土壤质地根际:一般将距根表2mm的土壤范围土壤腐殖质:是经微生物彻底改造过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高分子含氮有机化合物。

占土壤有机质的85%~90%腐殖化过程:在微生物作用下,把有机质分解产生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及中间产物转化为更为复杂的,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土壤有机质:含C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最主要的形态是土壤腐殖质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主要向两个方向转化,即有机质的矿质化和腐殖化矿质化过程: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简单的无机化合物(CO2和H2O)并释放出矿质养分和热量的过程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外力作用于土壤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动力学特性的总称。

土粒密度:单位容积(不包括土粒间孔隙容积)的土粒的质量。

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包括孔隙在内)原状土壤的干重。

土壤黏结性:是指土粒与土粒之间由于分子引力而相互黏结在一起来的性质。

土壤黏着性:是指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土粒黏附于外物(农机具)的性能。

土壤可塑性:指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塑成任何形状,当外力消失或干燥后,仍能保持其形状不变的性能。

黏粒含量:是产生土壤黏结性、黏着性和可塑性的物质基础,而含水量则是其表现强弱程度的条件。

完整word版,土壤学重点归纳,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土壤学重点归纳,推荐文档

Importance for AkiPart1名词解释土壤:地球陆地上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的疏松表层。

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土壤圈:覆盖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潜性酸:土壤胶体表面上的H+的解吸及吸附的H+、Al3+所表现出来的酸度。

土水势:土壤水的能态与标准状态下的纯水的能态的差值。

水吸力: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

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他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土壤容重: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括孔隙)的干重。

土壤退化: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土壤养分: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

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土壤比重:单位体积固体土粒(除去孔隙的土粒实体)的干重。

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的组成分类。

土壤结构:土粒单粒、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矿物。

永久电荷:土壤中铝硅酸盐矿物的同晶替代产生的电荷,电荷类型和数量不随介质pH的影响。

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

吸湿系数:吸湿水的最大含量,也称最大吸湿量。

凋萎系数:植物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含水量,一般为吸湿系数的1.5倍。

粘化作用: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他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土壤腐殖质:未分解和半分解动物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第一篇:土壤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土壤圈: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处于其他圈层的交界面上,对各圈层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起着维持和调节作用的圈层,是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的中心纽带。

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那一疏松的表层。

森林土壤:森林土壤是指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林业土壤:林业土壤上是指所有属于营林经营所涉及的土壤,是由林业部门的经营范围所决定的。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活人环境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矿物:矿物是指岩石圈中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原生矿物:原生矿物是指是由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岩浆上升冷凝结晶而成的各种矿物。

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经过风化、沉积作用所形成的矿物和早期形成的矿物经过变质作用所形成的矿物的总称。

岩石:岩石是指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有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解理:解理是指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能.岩浆岩: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呈熔融状态的岩浆喷出地球表面,或者上升到接近于地表的不同深度的地壳中,冷却、固化后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沉积岩是各种地质作用的沉积物在地表和地下不太深的地方,在常温常压下,经过压紧、硬结所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原来的岩浆岩、沉积岩和部分早期形成的变质岩,在内力作用下,经过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发生化学和物理变化的作用。

物理风化:物理风化是指由温度变化、水分冻结、碎石劈裂以及风力、流水、冰川的摩擦力等物理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机械崩解作用。

化学风化:化学风化是指由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过程,包括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等作用。

生物风化:生物风化是指生物所引起的岩石或矿物的风化。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就是土壤固体颗粒的空间排列方式。

土壤学名词释析

土壤学名词释析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土壤学名词释析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土壤学名词解释土壤学名词01. 总论 01.001 土壤 soil 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01.002 土壤学 soil science 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制图和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肥力特征以及土壤利用、改良和管理的科学。

01.003 发生土壤学 pedology 侧重研究土壤的发生、演化、特性、分类、分布和利用潜力的土壤学。

01.004 耕作土壤学 edaphology 侧重研究土壤的组成、性质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通过耕作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能力的土壤学。

01.005 土壤地理[学] soil geography 研究土壤的空间分布和组合及其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01.006 土壤物理[学] soil physics 研究土壤中物理现象或过程的学科。

01.007 土壤化学 soil chemistry 研究土壤中各种化学行为和过程的学科。

01.008 土壤生物化学 soil biochemistry 阐明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等物质的转化、消长规律及其功能的学科。

01.009 土壤矿物学 soil mineralogy 研究土壤中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的类型、性质、成因、转化和分布的学科。

01.010 农业化学 agrochemistry 研究植物营养、土壤养分、肥料性质和施用技术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广义上也包括农产品加工酿造等。

01.011 土壤分析化学 soil analytical chemistry 研究用化学方法和原理测定土壤成分和性质的技术学科。

土壤学名词解释 PDF版

土壤学名词解释 PDF版

土壤学名词01. 总论01.001 土壤 soil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01.002 土壤学 soil science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制图和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肥力特征以及土壤利用、改良和管理的科学。

01.003 发生土壤学 pedology侧重研究土壤的发生、演化、特性、分类、分布和利用潜力的土壤学。

01.004 耕作土壤学 edaphology侧重研究土壤的组成、性质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通过耕作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能力的土壤学。

01.005 土壤地理[学] soil geography研究土壤的空间分布和组合及其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01.006 土壤物理[学] soil physics研究土壤中物理现象或过程的学科。

01.007 土壤化学 soil chemistry研究土壤中各种化学行为和过程的学科。

01.008 土壤生物化学 soil biochemistry阐明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等物质的转化、消长规律及其功能的学科。

01.009 土壤矿物学 soil mineralogy研究土壤中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的类型、性质、成因、转化和分布的学科。

01.010 农业化学 agrochemistry研究植物营养、土壤养分、肥料性质和施用技术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广义上也包括农产品加工酿造等。

01.011 土壤分析化学 soil analytical chemistry研究用化学方法和原理测定土壤成分和性质的技术学科。

01.012 土壤生物学 soil biology研究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分布、功能及其与土壤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01.013 土壤微生物学 soil microbiology研究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功能和活性以及与土壤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01.014 土壤生态学 soil ecology研究土壤环境与生物间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功能、平衡与演变规律的学科。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江西农大土壤:是指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天然集合体。

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安全农产品:指在当今认知条件下,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指使用安全的投入品,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产地环境、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并使用特有标志的安全农产品。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安全农产品。

有机农产品:是指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使用人工全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添加剂等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现象和生态学原理,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而秤出来的农产品。

有机农业:是指按照有机农业标准,在农业能量的封闭循环状态下生产,全部过程都利用农业资源,而不是利用农业以为的能源(化肥、农药、生产调节剂和添加剂等)影响和改变农业的能量循环。

土地退化: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乃至荒芜的过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森林的破坏及衰亡、草地退化、水资源恶化与土壤退化。

土壤流失:是指土壤物质由于水力及水力加上重力作用而搬运移走的侵蚀过程,也称水土流失作用。

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称作自然侵蚀。

土壤盐渍化:是指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它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指土壤潜在盐渍化的表象化。

由于不恰当的利用,使潜在盐渍化土壤中盐分趋向于表层积聚的过程。

岩浆岩:地球内部呈熔融状的岩浆上侵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却和凝固所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

土壤次生潜育化:是指因耕作或灌溉等人为原因,土壤(主要是水稻土)从非潜育型转变为高位潜育型的过程。

常表现为50cm土体内出现青泥层。

土壤侵蚀模数:是指系每年每平方公里土壤流失量。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1.1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1.2土壤肥力:土壤供应植物生长所必须养料的能力。

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2.1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的矿物其中岩浆岩是其主要来源。

2.2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来的。

2.3同晶置换: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3.1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3.4菌根:存在于一些树木根的活性部分的真菌菌丝,是真菌和植物根的共生联合体。

4.1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的质量或重量。

4.5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4.6土壤机械组成:根据土壤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其各粒级的相对含量。

4.7土壤结构:土粒(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

5.2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多时的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5.7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

5.9滞后现象:对于同一土壤,即使在同一温度下,由土壤脱湿过程和土壤吸湿过程测得的水分特征曲线是不同的,这一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7.4地质大循环: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产生成岩作用。

7.5生物小循环:植物营养元素在生物体和土壤之间的循环。

8.2有机质聚集过程:在木本或草本植物下,有机质在土体上部积累的过程。

8.4钙化过程: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钙的碳酸盐发生移动积累的过程。

8.5盐化过程: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母质中含有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通过土壤水的垂直和水平移动,逐渐向地表集聚的过程。

8.8潜育化过程:土壤长期啧水,受到有机质嫌气分解,而铁锰强烈还原,形成灰蓝——灰绿色土体的过程。

8.9潴育化过程:土壤渍水带经常处于上下移动,土体中干湿交替,比较明显,促使土壤中氧化还原反应交替,结果在土体内出现绣纹,锈斑,铁锰结核和红色胶膜等物质。

(完整版)土壤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土壤学名词解释

1、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

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

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生态上不同的植物,他们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是不同的。

2、试述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特殊作用。

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的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3、为什么说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

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1、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土地退化日趋严重★人口剧增)2、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3、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

★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形、母质、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

★人类的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的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

1矿物鉴定特征、种类及主要造岩矿物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根据矿物呈色的原因,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三种。

★条痕条痕就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将矿物在未上釉的瓷板上进行刻划,其留下的粉末痕迹就是条痕。

★透明度和光泽透明度是矿物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

光泽是矿物表面对光线反射所呈现的光亮。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摩擦或刻划的能力称为硬度。

★解理和断口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着一定方向的平行面裂开,这种现象称为解理,而裂开后形成的光滑平面则称为解理面。

而破裂成不平坦、不规则的断面,则称之为断口。

种类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1.原生矿物(岩浆)由地壳深处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矿物称原生矿物2.次生矿物(表生或变质)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称次生矿物。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江西农大土壤:是指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天然集合体。

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安全农产品:指在当今认知条件下,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指使用安全的投入品,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产地环境、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并使用特有标志的安全农产品。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安全农产品。

有机农产品:是指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使用人工全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添加剂等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现象和生态学原理,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而秤出来的农产品。

有机农业:是指按照有机农业标准,在农业能量的封闭循环状态下生产,全部过程都利用农业资源,而不是利用农业以为的能源(化肥、农药、生产调节剂和添加剂等)影响和改变农业的能量循环土地退化: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乃至荒芜的过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森林的破坏及衰亡、草地退化、水资源恶化与土壤退化。

土壤流失:是指土壤物质由于水力及水力加上重力作用而搬运移走的侵蚀过程,也称水土流失作用。

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称作自然侵蚀。

土壤盐渍化:是指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它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指土壤潜在盐渍化的表象化。

由于不恰当的利用,使潜在盐渍化土壤中盐分趋向于表层积聚的过程。

岩浆岩:地球内部呈熔融状的岩浆上侵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却和凝固所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

土壤次生潜育化:是指因耕作或灌溉等人为原因,土壤(主要是水稻土)从非潜育型转变为高位潜育型的过程。

常表现为50cm 土体内出现青泥层。

土壤侵蚀模数:是指系每年每平方公里土壤流失量。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

1土壤:指发育于地球陆地表皮,具有肥力,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是土壤具有的能同时和持续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3原生矿物:是指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未改变化学组成的原始成岩矿物。

4次生矿物:是指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

5粒级:根据土壤单粒直径大小和性质变化而划分的土壤级别。

6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分泌的酶作用下,使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有机化合物,最后转化为二氧化碳、氨、水和矿质养分(磷、硫、钾、钙、镁等简单化合物或离子),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7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把有机质分解产生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及中间产物转化成更复杂的、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8土粒密度:是单位容积(不包括土粒间孔隙容积)的土粒的质量大小决定于各种矿物的密度和腐殖质含量的多少,土壤中主要矿物及腐殖质的密度。

9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包括孔隙在内)原状土壤的干重。

10土壤的物理机械性:是指外力作用于土壤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动力学特性的总称。

它包括黏结性,黏着性,可塑性,膨胀性以及其他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的性质。

11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就是以水的能量指标与土壤的容量指标做成的相关曲线,是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所用到的反映土壤水分基本特性的曲线。

12土壤通气性:是泛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以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流通的性能。

13热容量:是指单位重量或单位容积的土壤,当温度增加或减少1℃时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4导热性:土壤从温度较高的土层向温度较低的土层传导热量的性能。

15同晶代换:自然界中,组成铝硅酸盐矿物晶层的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中的硅原子和铝原子可以被其他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原子所取代,而晶体构造保持不变。

16阳离子交换能力:是指一种阳离子将胶体上另一种阳离子交换出来的能力。

17盐基饱和度:是指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重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土壤学名词解释(完全版)

土壤学名词解释(完全版)

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

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名词解释:1、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2、活性酸:指的是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H+离子。

3、毛管持水量:毛管上升水达最大时称毛管持水量。

4、土壤退化过程: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性状与土壤质量恶化以及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5、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如pH、电解质浓度等)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恒电荷或结构电荷。

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了土壤水的能量与数量的关系。

)7、富铝化过程: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由于矿物的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随着可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基及硅酸的大量淋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

(包括两方面的作用:脱硅作用(desilication)和铁铝相对富集作用。

)8、盐基饱和度:是指土壤中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9、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土壤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10、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1、潜性酸: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和Al3+),交换性氢和铝离子只有转移到溶液中,转变成溶液中的氢离子时,才会显示酸性,故称潜性酸。

(完整word版)黄昌勇版 土壤学 名词解释

(完整word版)黄昌勇版 土壤学  名词解释

禹作敏何以成为正反两个典型作者:田聪明来源:《百年潮》2009年第01期1993年8月,天津市大邱庄企业集团总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禹作敏,在接受了对他犯罪事实的认定和判决之后,发出了半是对司法人员半是对自己的感叹:“又成一个典型了!”这是说他作为一个农村基层干部,曾经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带领长期贫困的大邱庄农民脱贫致富,成为“全国十佳优秀农民企业家”;而现在,又成了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的重罪犯。

大邱庄发展变化最重要的一条是有“禹作敏这么一个人”给大邱庄和禹作敏头上戴“中国第一村”、“全国十佳优秀农民企业家”等光环,都是当之无愧的,因为我曾亲眼目睹过。

1985年春,我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借在天津开会之机慕名到大邱庄参观了一天,就大邱庄改革发展的情况同禹作敏作了深入交谈,而且谈得很投机。

我仍以记者的作风,“打破砂锅问到底”,毫无顾忌地提了很多问题,而禹作敏未拿一片纸、未询问一个人,直率而不无激动地一一讲述。

已谈两个多小时了,有人告诉他中央一位副部长来参观,他请另一位村领导去接待,继续与我谈,接着一起吃午饭。

禹作敏长我十多岁,午饭后我劝他回去休息后,自己就满村子转。

转到印刷厂,厂房很大,工人很多,由于他们印得快、差错少,华北、东北等地的很多活到这里印。

我分别与拣字、装订的两位小姑娘交谈了几句,她们都不是本村人,干活儿很利索。

厂里实行计件工资,我估算了一下,一个月最多可拿到400来元,在当时是高工资,所以在交谈过程中,她俩几乎没有顾上看我一眼。

我又转到轧钢厂,厂长姓刘,按他们的分配办法,他的年收入三万多元,人们因此叫他“刘三万”。

我在村里碰到一个30多岁的人,他曾经人介绍在内蒙古包头钢铁厂工作过十几年。

本村发展起来了,禹作敏叫他回来,他就辞掉了“铁饭碗”,现在是村中层干部。

听说我是内蒙古来的,他就主动过来陪我转了两户人家,介绍了不少情况。

我得知禹作敏在几年里为全村200多条光棍汉成了家后,马上明白了群众为什么对他那么感激,便半开玩笑地说,禹作敏在大邱庄,有点像土改后毛主席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具有疏松多孔结构的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气、热的能力。

土壤生产力: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土壤生产能力。

土壤圈:地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位置处于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交接界面,是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圈层。

粘土(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地壳常温常压条件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脱水、结晶等作用所形成的各种矿物。

(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的矿物。

)腐殖质: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

腐殖物质:土壤和沉积物等中,除有机体中已知的各类有机化合物(非腐殖物质)以外的各种淡棕色至暗褐色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

它由胡敏酸、富啡酸和胡敏素等三类物质组成。

矿质化作用(有机质分解过程):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化合物,并释放出矿质养分和能量的过程。

腐殖化作用(腐殖质形成过程):土壤中的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具有复杂结构、高分子的腐殖质的过程。

土壤酶:土壤生态系统代谢的一类重要动力,土壤中所进行的生物学和化学过程都要在酶的催化下才能完成。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粒级所占的比例,又称颗粒组成。

是土壤最基本、最重要的性状之一。

质地类别: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

土壤结构性:指土壤中单粒和复粒的类型、数量、大小、形状、性质,以及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的综合特性,良好的土壤结构是形成土壤肥力的基础。

土壤结构体:指土粒(单粒和复粒)互相排列和团聚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团或土块。

土壤孔性(土壤孔隙性质):指土壤孔隙总量及大、小孔隙分布状况。

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

团粒结构:土壤中单粒或复粒经过多级黏结团聚而形成的、内部疏松多孔、近似球体、自小米粒至蚕豆粒般大小的土粒。

土水势:把单位数量纯水可逆地等温地以无穷小量从标准大气压下规定水平的水池中移至土壤中某一点而成为土壤水所需做功的数量。

(完整版)土壤学完整版

(完整版)土壤学完整版

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那一松懈的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在多大程度上知足植物关于土地要素需求的能力。

分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两种。

土壤学:农林科学系统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主要阐述土壤和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土壤变肥变瘦的一般规律,以及土壤利用和改进的技术。

矿物: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样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地壳深处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如长石类、角闪石和辉石、云母类、石英、磷灰石、橄榄石)。

次生矿物:有原生矿物经过化学变化(如变质作用微风化作用)形成的矿物(如:方解石,高岭石,蛇纹石)。

五大自然成土要素:天气、生物、母质、地形和时间。

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自色、他色、假色)、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透明度和光彩(透明、半透明、不透明;金属光彩、半金属光彩、非金属光彩)、硬度、解理和断口(矿物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着必定结晶方向破裂成圆滑平面的性能称为解理,裂开后形成圆滑平面称为解理面,破裂面称为断口)、相对密度。

常有造岩矿物:石英 SiO2、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方解石、白云石、磷灰石、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

岩石:指由各样地质作用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构成的会合体。

岩浆岩:地球内部呈熔融状态的岩浆喷出地球表面,或许上涨到凑近于地表的不一样深度的地壳中,冷却、固化后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产状:深层侵入岩、浅层侵入岩、喷出岩。

岩浆岩的结构:依据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区分(等粒状、斑状)、依据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区分(显晶质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隐晶质结构)依据结晶程度区分(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岩浆岩的结构:块状结构、流纹状结构、气孔状结构、杏仁状结构。

岩浆岩的分类:依据矿物成分和硅酸的含量变化规律,将岩浆岩分为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基性岩(辉长岩、玄武岩)、超基性岩(橄榄岩、辉岩)。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1.土壤学: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P22.土壤肥力:土壤能够供应协调水、肥、气、热的能力。

3.土壤生产力:包括土壤肥力与发挥土壤肥力作用的自然和环境条件。

4.土壤圈: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四大圈(气、水、生物、岩石)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活力的土壤连续体或覆盖层。

P115.粘土(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的矿物。

6.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P337.腐殖物质: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色的非晶形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P348.矿质化作用:土壤中的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化合物并释放出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的过程。

9.腐质化作用:土壤中的有机质通过微生物合成或原植物组织中聚合转变为腐殖质的过程。

10.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的质量百分数。

P7411.质地类别:即土壤质地,使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别。

P7412.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性的种类、数量(尤其是团粒结构的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空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P80-8113.土壤结构体:或称结构单位,它是土粒(单粒或复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

P8014.土壤孔性:指能够反映土壤孔隙总容积的大小,孔隙的搭配及孔隙在各土层中的分布状况等的综合特性。

15.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

P6716.团粒结构:通常指土壤中近乎球状的小团聚体,其直径约为0.25-10mm,具有水稳定性。

P8217.土水势:土壤水从土壤中移回-参照状态的纯水池中,土壤水所作的功,以单位水量表示之。

P10518.基质势:土壤水受基质吸水(范德华力、库伦力和毛管力)制约而引起的水势降低。

P10519.土壤吸水力: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

P10720.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气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或土壤持水曲线。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的结构表层。

其基本特性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

3.土壤剖面: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成为土层(土壤发生层),而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称为土壤剖面。

4.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因素的各种性质和土壤的自然、人为环境条件构成了土壤生产力。

5.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它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6.人为肥力:耕作熟化过程中发育而来的肥力,是在耕作、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

7.有效肥力:在农业实践中,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只有其中一部分在当季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这一部分肥力叫有效肥力。

8.潜在肥力:在农业实践中,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而没有直接反映出来的肥力叫做潜在肥力。

9.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四大圈层(气、水、生物、岩石)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活力的土壤连续体或覆盖层。

10.土壤生态系统:是以土壤为研究核心的生态系统,可分为研究土壤生物的生态系统和研究土壤性状与环境关系的土壤生态系统两类。

11.矿物:指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12.风化作用:是指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裂和分解的过程,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13.土壤母质:岩石矿物的风化产物,又称土母质。

14.土壤原生矿物:是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15.土壤次生矿物:在风化及成土过程中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的新矿物。

16.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土壤soil: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2.土壤圈pedospere:土壤在地球表面以不能已连续状态原产于陆地表面,处在其它圈层的更替面上,沦为它们相连接的纽带,形成了融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为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称作土壤圈3.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人类从事农业生产,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在人工调节和控制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农业生产体系。

4.农业: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去赢得产品的各部门,泛称为农业.5.大气圈aerosphere:是环绕地球最外层的气体圈层,它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越向上空气越稀薄,并逐渐转化为宇宙空间。

6.生物圈(biosphere):地球表层中的全部生物和适合生物存活的范围,它包含岩石圈上层、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下层。

7.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8.土壤学soilscience:农林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主要阐释土壤和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土壤失血变瘦的通常规律,以及土壤利用和改进的技术。

9.土壤剖面构造:指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不同土层的排列方式10.水圈:就是地球外圈中促进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

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的相互作用,轻易关系到影响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的进化。

11.地壳:就是地球液态圈层的最为外层,岩石圈的关键组成部分。

12.地核(core):地球的核心部分。

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半径为3480千米。

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

外地核的物质为液态。

13.地幔(mantle):地壳下面就是地球的中间层,叫作“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球状的造岩物质形成,这就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小、质量最小的一层。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土壤学是农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土壤的形成、性质、分类、利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土壤是地球上由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水和空气等组成的天然层状体,它是陆地上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

土壤的形成是指天然地理作用和人为活动导致岩石物质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逐渐转化为土壤的过程。

土壤形成的主要过程包括风化、物理破碎、溶解、迁移、沉积、水合、吸附、还原等。

土壤形成受地球的地质性质、气候、植被、山川地势、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土壤的性质是指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

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质地、结构、孔隙度、密度等;化学性质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能力等;生物性质包括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等。

土壤的性质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土壤水分保持和供应养分等都有重要影响。

土壤的分类是对土壤进行系统科学、综合性的分类,根据土壤的形态、地球化学和生物学特点将土壤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土壤分类系统有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和美国土壤分类系统等。

土壤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土壤资源,指导农业生产和土壤环境保护。

土壤的利用是指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分类进行科学的土壤管理,使土壤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土壤的利用包括土壤改良、肥料施用、水分管理等措施,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产量。

合理的土壤利用能够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农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土壤的管理是指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分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来维护土壤的生态功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土壤管理的内容包括土壤保育、土壤改善、土壤环境保护等。

土壤管理主要涉及土壤的保水保肥、防止土壤侵蚀、合理施肥、合理轮作等措施,以提高土壤的质量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土壤学研究土壤的形成、性质、分类、利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它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土壤资源、指导农业生产和土壤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通过土壤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壤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

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名词解释:1、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2、活性酸:指的是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H+离子。

3、毛管持水量:毛管上升水达最大时称毛管持水量。

4、土壤退化过程: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性状与土壤质量恶化以及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5、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如pH、电解质浓度等)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恒电荷或结构电荷。

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了土壤水的能量与数量的关系。

)7、富铝化过程: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由于矿物的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随着可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基及硅酸的大量淋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

(包括两方面的作用:脱硅作用(desilication)和铁铝相对富集作用。

)8、盐基饱和度:是指土壤中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9、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土壤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10、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1、潜性酸: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和Al3+),交换性氢和铝离子只有转移到溶液中,转变成溶液中的氢离子时,才会显示酸性,故称潜性酸。

12、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13、土壤熟化过程:是在耕作条件下,通过耕作、培肥与改良,促进水肥气热诸因素不断协调,使土壤向有利于作物高产方面转化的过程。

14、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15、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6、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

用每千克土壤的一价离子的厘摩尔数表示,cmol(+)/kg17、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18、土壤孔隙度: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19、生物小循环:是植物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的循环。

20、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吸力是指土壤水承受一定吸力时所处的能态,简称吸力。

(土壤水吸力并不是指土壤对水的吸力!)21、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

22、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的结构表层;它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具有肥力,能够为植物提供水肥气热等生长的环境条件。

23、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24、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是公婆成自然环境的五大圈层之一(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土壤圈),也是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的中心环节,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

25、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26、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27、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28、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29、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30、土壤呼吸强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断面(或单位土重)的CO2数量;31、有机质腐质化: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结构、成分更为复杂的腐殖质的过程;32、土壤热容量:指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升高1度或降低1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卡/克.度);33、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34、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35、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的基础上,通过人为措施的影响(如翻耕、施肥、灌溉、和排水等措施)形成的土壤肥力,也称经济肥力。

36、潜在肥力:在当季节中,不能立即产生经济效益的这部分肥力。

37、土壤学:农林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主要论述土壤和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土壤变肥变瘦的一般规律,以及土壤利用和改良的技术。

38.矿物: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39.原生矿物:地壳深处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如长石云母)。

40次生矿物:有原生矿物经过化学变化(如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的矿物。

41.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

42.风化作用——是指地表的岩石矿物,遇到了和它形成时截然不同的外界条件而遭到破坏,使其内部的结构、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43.水解作用——岩石矿物在水分、二氧化碳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化学的分解,使岩石矿物遭到破坏,并把养分释放出来的这种作用称为碳酸化作用。

44、黄土母质——黄土是第四纪的一种特殊沉积物。

黄土为淡黄或暗黄色,土层厚度可达数十米,粉砂质地,粗细适宜,通体颗粒均匀一致,疏松多孔,通透性好,具有发达的直立性状,含有10%~15%的碳酸钙,常形成石灰质结核。

45.土壤的的形成过程——土壤的形成过程是指地壳表面的岩石风化体及其搬运的沉积体,受其所处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剖面形态和肥力特征的土壤的历程。

46.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即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时间)作用下形成的,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中起着同等重要和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土因素的变化制约着土壤的形成和演化,土壤分布由于受成土因素的影响而具有地理规律性。

这就是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47.土壤相对年龄——相对年龄则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

48.土壤绝对年龄——指该土壤在当地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时算起迄今所经历的时间,常用年表示。

49.粘化过程——粘化过程是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和积累的过程,可分为残积粘化和淀积粘化。

残积粘化过程多发生在温暖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中,而淀积粘化则多发生在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土壤中。

50.潴育化过程——潴育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氧化还原交替过程,指土壤渍水带经常处于上下移动,土体中干湿交替比较明显,促使土壤中氧化还原反复交替,结果在土体内出现锈纹、锈斑、铁锰结核和红色胶膜等物质。

该过程又称为假潜育化51.侵入体——位于土体之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而是外界加入到土体中的物体.(如:砖块,瓦片等.)52. 新生体——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它们具有一定的外形和界限.(如:石灰结核,石灰假菌丝体,铁锰斑点,锈纹锈斑,铁锰胶膜等.)53. 诊断层——以土壤分类为目,并能定量说明的土层。

54. 发生层——凡是发育完善未经翻动的土壤剖面,常可划分出性质上有明显差异的许多层次,这些层次是土壤发育的结果.55. 土壤剖面构造——土壤剖面构造就是指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不同土层的排列方式。

56. 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深度一般在两米以内。

57. 钙积与脱钙过程——钙积过程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钙的碳酸盐发生移动积累的过程。

在季节性淋溶条件下,易溶性盐类被水淋洗,钙、镁部分淋失,部分残留在土壤中,土壤胶体表面和土壤溶液多为钙(或镁)饱和,土壤表层残存的钙离子与植物残体分解时产生的碳酸盐结合,形成重碳酸钙,在雨季向下移动在剖面中部或下部淀积,形成钙积层,;与钙积过程相反,在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碳酸钙将转变为重碳酸钙从土体中淋失,称为脱钙过程。

58. 灰分物质——植物残体燃烧后所遗留下的灰烬称为灰分物质。

灰分中主要为钙、镁、钾、钠,磷、硅、硫、铁、铝、锰等,此外还含有碘、锌、硼、氟等元素.59. 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分泌的酶作用下,使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有机化合物,最后转化为二氧化碳、氨、水和矿质养分(磷、硫、钾、钙、镁等简单化合物或离子),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60. 矿化率——每年因矿化而消耗的有机质量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数.(1-4℅).61.氨化过程——氨基酸在多种微生物及其分泌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成氨,这种从氨基酸中进行脱氨的作用叫做氨化作用.62.硝化过程——在通气条件良好时,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可经过亚硝酸的中间阶段,进一步氧化成硝酸,这个由氨经微生物作用氧化成硝酸的作用叫做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是由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共同作用的结果.63. 腐殖质化系数——每斤新鲜的有机物质加入到土壤后所产生的腐殖质的斤数。

64.导热率:在单位截面(1cm2)、单位距离(1cm)相差1℃时,单位时间(1s)内传导通过的热量(单位J/cm·s·℃)。

65全蓄水量:土壤为重力水饱和,即土壤全部孔隙(包括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都充满水时的土壤含水量叫全蓄水量(最大持水量)。

66萎蔫系数:当植物表现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叫萎蔫系数(凋萎系数)。

67有效水最大贮量:(A=F-W)即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当此值最大时,即有效水最大贮量。

(全溶水-多余水)。

68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对同一土样并不是固定的单一曲线。

它与测定时土壤处于吸水过程(如渗透过程)或脱水过程(蒸发过程)有关。

从饱和点开始逐渐增加土壤水吸力,使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所得的曲线,叫脱水曲线。

由干燥点开始,逐渐增加土壤含水量,使土壤水吸力逐渐减小所得的曲线,叫吸水曲线。

脱水曲线和吸水曲线是不重合的。

同一吸力值可有一个以上的含水量值,说明土壤吸力值与含水量之间并非单值函数,这种现象称滞后现象。

69土水势:土壤水在各种力(土粒的吸附力、毛管力、重力和静水压力等)的作用下,自由能的变化(主要降低),称土水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