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蒙台梭利五本著作
“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

“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第一部分關於蒙特梭利蒙特梭瑞(Maria Montessori 1807-1952)義大利第一位醫學女博士,繼福祿貝爾後又一位傑出的幼稚教育家。
蒙特梭瑞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兒童的心理和教育問題,後來致力於正常兒童的教育實驗,創辦了舉世聞名的“兒童之家”。
她撰寫的幼稚教育理論著作已經被翻譯成為37國文字,對現代兒童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一)兒童觀從發展的觀點出發,蒙特梭瑞認為。
兒童是一個發育這的機體和發展著的心靈;兒童發展的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
幼兒處在不斷生長和發展變化的過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內部的自然發展。
在這個連續的自然發展過程中,幼兒的發展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發展。
在蒙特梭瑞看來,幼兒身體內含有生氣勃勃的衝動力。
正是這種本能的自發衝動,賦予他積極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斷發展。
一是主導本能,這種本能對於處在生命初創時期的嬰兒提供指導和保護,甚至決定物種的生存。
二是工作本能,這是人的基本特徵。
幼兒正是通過不斷的工作在進行創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滿足,並形成自己的人格。
它既能使人類更新,又能完善人類的環境。
在心理方面,幼兒心理發展既有一定的進程,又有隱藏的特點。
蒙特梭瑞認為,幼兒是一個“精神(心理)的胚胎”。
因為每一嬰兒都有一種創制本能,一種積極的潛力,能依靠他的環境,構築一個精神世界,所以,幼兒不僅作為一種肉體的存在,更作為一種精神的存在。
每個幼兒的精神也各不相同沒,各有自己的創造性的精神。
在蒙特梭瑞看來,在幼兒的心理發展中會出現各種“敏感期”。
她說:“正是這種敏感期,使兒童用一種特有的強烈程度去接觸外部世界。
在這時期,他們對每樣事情都易學會,對一切充滿了活力和激情。
”而人的智力發展正是建立在幼兒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礎上的。
1.秩序的敏感期從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現一直持續到四歲。
這是幼兒的一種內部的感覺,以區別各種物體之間的關係,而不是物體的本身。
2.細節的敏感期幼兒在2-3歲時會表現出對細節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小的細節上。
浅谈蒙台梭利五本著作

浅谈蒙台梭利五本著作第一篇:浅谈蒙台梭利五本著作浅谈蒙台梭利五本著作关于教师的论述浅谈蒙台梭利五本著作关于教师的论述【摘要】蒙台梭利对幼儿的教育有很深刻的研究,蒙式教育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他先后写了五本著作,在著作中都有她倡导的儿童观,并且她对教师的观点也有别于其它。
在这篇论文里,我着重描述的是蒙台梭利的五部著作中对教师的描述。
【关键字】蒙台梭利蒙式教师蒙式教育法一、蒙台梭利生平简介玛丽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
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方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
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的希亚拉瓦莱镇。
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第一所“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的、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
二、蒙台梭利五部著作简介(一)《蒙台梭利方法》是蒙台梭利博士的第一本儿童教育专著,被译成20多种文字,是她对自己亲手创立的“儿童之家”的经验总结。
本书是蒙台梭利博士对她所进行的教育创新背后的理论原则的揭示,向父母、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介绍了蒙台梭利方法的指导原则,传授了如何“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自由地学习”。
通过本书所介绍的方法,孩子能培养自己的秩序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育中的自发活动》是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向小学阶段的延伸,扩充了原有的理论和方法,使之适合7-13岁学龄儿童。
书中着重论述教育必须珍视和鼓励儿童的自发活动,引导儿童在适当安排的教育环境中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促进儿童思维、想象、情感、意志、道德的发展,培养儿童独立自主和主动地精神。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作者:————————————————————————————————日期: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读后感走近蒙氏2009-10-1015:12:23阅读232 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蒙式环境三要素是孩子,环境和教师。
蒙特梭利教室一个班应有几位孩子?她主张的是混龄班,但传统的教育都是以同龄班为主,那么混龄班有什么好处呢?在混龄班里,大的孩子可以照顾小的孩子,不但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独立性。
在满足每一位孩子因个别发展而产生的个别需求方面,混龄班的灵敏度比传统的分龄班要高出很多。
同一位孩子,也许在某项学习上需要和比他年长的同伴一起工作,而在另一项学习上,则和较年幼的孩子一起比较妥当,但是,他还是需要和同年龄的孩子相处,才符合本身的社会化。
也只有在混龄班的结构下,孩子才可能拥有以下的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依照自己的速度进度、独立地工作或是寻求同伴的合作。
蒙特梭利的课程组织结构是按照领域进行的,为3~6 岁的孩子划分5个基本领域;日常生活领域,感官领域,数学领域,语文领域以及人文领域。
此外,音乐、艺术、运动等也包括在蒙特梭利课程中。
一、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主要包括:教室常规,社会礼仪,基本动作练习,照顾自己,照顾环境。
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是通过经历熟悉的、类似家庭生活的体验,例如打扫,做针线活,孩子开始学会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活动上,并且学会按顺序从头到尾地做一件事,学会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协调自己的肌肉运动。
比如:切黄瓜这样的活动,虽然直接目标是削、切、煮,但潜在间接目标是培养独立性、秩序感、专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集体生活能力和树立自信心。
二、感官训练感官训练主要是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通过一系列精美的教具,训练孩子"记忆和分类"。
感官经验能改进并迅速增强孩子的感知觉,为进一步的智力发展奠定感觉上的基础。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 书籍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书籍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书籍是指以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为主题的相关书籍。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是由意大利医生玛利亚·蒙台梭利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材料,引导儿童自主学习和发展。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本关于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的经典书籍。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是玛利亚·蒙台梭利的代表作,也是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
该书详细介绍了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的原理、方法和实践经验,对教师如何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如何观察和引导儿童的学习行为等进行了深入阐述。
这本书对于想要了解和应用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的教师和家长来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蒙台梭利观察录》是蒙台梭利的另一本重要著作,也是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是基于蒙台梭利在自己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所做的观察和研究,记录了儿童在自主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种种行为和特点。
通过这些观察记录,蒙台梭利总结出了一些关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规律和原则,为幼儿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蒙台梭利教育学》是由蒙台梭利的学生、继任者和研究者编写的一本专门介绍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材。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环境的创设、教育材料的设计和使用、教师的角色和教育方法等。
同时,这本书还结合了大量的实例和案例分析,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
《蒙台梭利活动的心理学基础》是由心理学家爱德华·斯蒂尔曼撰写的一本关于蒙台梭利教育法心理学理论的专著。
该书通过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心理学基础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揭示了儿童在自主学习和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
这本书对于教师和家长了解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并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是由中国蒙台梭利学会编写的一本介绍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应用情况的专著。
读《蒙台梭利教育法》心得 (3)

读《蒙台梭利教育法》心得 (3)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它以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为核心,详细阐述了他的教育哲学。
在书中,作者将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归纳总结为五个基本原则,即心理自由原则、语言表达原则、思想制作原则、实践原则和解决问题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蒙台梭利强调“自由”和“活动”,希望通过孩子
们自主性行为和真正的活动,实现孩子们的发展。
蒙台梭利同时倡导调节孩子的心理状态,尊重孩子的学习安排,使孩子能独立思考,加强创新意识。
蒙台梭利的教育特点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不主观地干预孩子的心理发展,
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在学习和理解中体验成长,让孩子们成为拥有责任感,有礼貌和自信的成人。
蒙台梭利强调孩子们要获得清晰的知识架构,并要求成人支持、帮助和体谅孩子,使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将其付诸实践。
蒙台梭利将重要的学习环境评估因素归纳为五个:安全、熟悉的环境、孩子们的实际参与、给以赞扬、有良好的时间安排等。
这些评估因素都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将学习的技能转化成自身的能力。
总的来说,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和谐的结合,既强调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又识认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或老师的依赖,兼顾孩子们的心里成长和实践活动,有利于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拥有强大的自信心。
最新蒙台梭利简介及相关知识

蒙台梭利简介玛丽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
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方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育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
《西方教育史》称她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为表彰蒙台梭利对于幼儿教育和世界和平的特殊贡献。
1950年她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贾米·托里斯·博佳曾经热烈地宣布:“玛丽亚·蒙台梭利已经成为我们期望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
”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的希亚拉瓦莱镇。
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
招收3—6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的、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
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
1909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1912年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年--1915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
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2000多所。
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
蒙台梭利早教经典系列(套装5册)

1
第17章精神与 道德
2
第18章儿童是 爱的源泉
3
第19章天才的 秘密
4 第20章蒙式老
师需要具备的 职业素养
5
第21章为教育 做好准备
1
第1章重建世界 的力量
2
第2章教育的革 新
3
第3章有吸收力 的心灵
4
第4章成长的意 义
5
第5章生命的奇 迹
1
第6章生命的功 能与意义
2
第7章新生儿的 精神活动
第20章孩子的 纪律性
作者介绍
这是《蒙台梭利早教经典系列(套装5册)》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蒙台梭利早教经典系列(套装5册)》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5
第8章提供最自 然的环境
第9章孩子需要自由
第10章孩子享有的权 利
第11章为孩子的到来 做准备
第12章做孩子爱的导 师
第13章让孩子拥有自 主权
第14章做教育理念正 确的教育者
第15章成人与孩子的 关系
第16章对孩子进行的 家庭教育
01
第17章帮 孩子集中注 意力
02
第18章培 养孩子的坚 强意志
读书笔记
看完《发现孩子》,以前看到的一些道理,现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要尽量带孩子去看世界,不断有新的体 验,而不是抱着几个所谓的智力玩具,周围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玩具。
目录分析
第二部分新教育
第一部分精神胚胎
第三部分孩子与社 会
第1章今天的孩子 第2章生命的奥秘 第3章孩子的心智塑造 第4章孩子成长的障碍
蒙台梭利早教经典系列(套装5册)
读书笔记模板
蒙特梭利基本知识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一、为什么要学习蒙特梭利教育理论学习蒙特梭利教育理论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前提。
蒙特梭利( Maria Montessori)总结了卢梭(J.Rousseau )、裴斯泰洛齐(J. H . Pestalozzi )、福禄贝尔( F. W.A. Froebel )等人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医学、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等学科之大成,形成了她自己的儿童观思想 , 并奠定了她具有世界影响的蒙特梭利教育法( Monte- ssori Method)的理论基础。
二、相关教育家和教育理论简介:1 ,卢梭(1712 —— 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 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
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2,裴斯泰洛齐( 1746-1827 ),瑞士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究,38 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
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这项计划最后终于失败了,只是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由于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他就转而从事写作。
1780 年出版的《一位隐士的夜晚时刻》概括了他的“教育必须顺乎自然”的理论。
他坚信人性具有无穷的应变能力;人的道德修养和知识造诣由他自己负责,而教育则应发展人的天才,使他能够独立思考问题。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范例(五篇)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范例《童年的秘密》揭开了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
本书的作者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的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儿童发育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著作。
儿童天生具有秩序感,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之前,我们并不太在意,读了这本书以来,我对这点就有感受了。
大人都自以为是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会去考虑儿童的感受,这样就会违背儿童的心理愿望了,年幼的初生儿将用啼哭来表示抗议,稍大点的幼儿园小朋友就会大胆说出来,到了小学阶段的儿童,甚至会产生逆反的心理,因此,我们要根据儿童天生具有秩序感这一点原则,多考虑儿童的感受,并作出让步。
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
例如我家现在读幼儿园的女儿,在吃晚餐时,对餐桌旁边谁坐哪个位子很敏感,平时,她习惯坐在爸爸妈妈中间的位子,爷爷坐在最旁边的位子。
记得有一次,吃晚饭时,我坐在我女儿的位置吃饭,女儿马上就说,爸爸你坐错了,并非得要我坐回以前的座位。
在我所教的班级里的学生,他们也很有秩序感,例如,他们在教室里上课之前,会很自觉地坐好等待老师来上课,当有一名学生总是站着,或者在捣乱,其他学生总会觉得不习惯,从而会对他产生反感,当我到了教室里之后,很多学生会主动地举手告诉我这个学生怎么样不遵守纪律。
蒙台梭利还告诉我们,成年人应该去努力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
只有这样,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助。
首先要满足孩子的睡眠需要,“为了保证儿童的健康,应该让他多睡些”。
新生儿基本上一天基本上都是以睡眠为主,一天的非睡眠时间只有几小时,幼儿园小朋友最好能一天睡上12小时以上,到了小学生,最好是能睡上九小时以上,才能满足睡眠。
但是,蒙台梭利也告诉我们,千万别让儿童过量睡眠,过量睡眠,会让他们缺乏必要的活动时间,不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不利于成长。
读《蒙台梭利家庭教育全书》后感(5篇材料)

读《蒙台梭利家庭教育全书》后感(5篇材料)第一篇:读《蒙台梭利家庭教育全书》后感读《蒙台梭利家庭教育全书》后感周末两天闲来无事在当当读书中发现一本蒙台梭利教育的书,记得之前知道蒙氏教育是因为微信上的一个帖子,讲的是如何根据蒙氏教育的理念教育小孩子,让小孩子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工作室、自己洗漱角落、自己做饭的地方、自己的读书角等等。
当时看到那篇文章和配图的时候就感觉好神奇哟,竟然可以这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顿时对这种教育理念有了兴趣。
虽然我还没有结婚怀孕生宝宝,但是之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还是很敏感,将来也要培养自己的孩纸长大成人,需要有先进靠谱的理念支撑。
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她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
蒙台梭利曾经运用其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那些普通贫寒的儿童,几年后都被培养成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
整体讲,这本书还是理论性太强,没有之前看过的帖子那么生动,没有图文解说,只是理念的传播。
书中指出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婴儿是满怀陌生和恐惧来到这个世界的,我们要对孩子和对新妈妈一样照顾。
孩子生下来后的一段时间可以不穿衣服,因为他们不习惯被束缚,用毯子包裹着不受凉即可。
孩子是发展和潜能是无限的,但是却是有一定规律的,教育儿童,尽可能地将一切回归自然,让其自由发展。
在时机还没有成熟之前,千万别让孩子着急行走,只要时候一到,他自己便会站起来,自然轻松地行走了。
蒙氏教育崇尚让儿童做为自己的主宰者,父母不可以强迫他们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一心让儿童变得顺从,儿童将会失去自己。
这就会成为教育最大的失败,教育的真谛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早教决定孩子的一生,他的很多潜能都是需要在0-3岁进行开发的。
我们可以采取“模式教育”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硬灌,这个时期的孩纸不会厌烦多次重复,而且能够短时间内账务事物整体的模式。
这段时间我们可以灌输他们一些语言、音乐、文学、图形、人生基本原则和做人态度等知识。
读童年的秘密心得范文五篇

读童年的秘密心得范文五篇读童年的秘密心得范文1《童年的秘密》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
很多部分让我有很多的思考。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教育能够采用一种帮忙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从而对这些自然特性产生影响。
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忙他正常发展”。
在那里,除了环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条件是异常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征”。
蒙特梭利创办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们忙于生计而无暇多份精力给孩子,他们的教师是毫无野心和先入之见的普通劳动妇女,这就导致了一种理智的沉静。
教师必须沉静。
他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或更好的、无阻碍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心清晰的源泉。
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于是,我明白了一般传统教学法的教师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教师的根本不一样:一般传统的学校,教师只是认识小朋友的行为,明白要照顾他们,也明白为了教育他们应当做些什么;蒙特梭利的教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
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
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
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
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理解阳光的哺育。
读童年的秘密心得范文2《童年的秘密》一书是著名意大利蒙台梭利于1936年7月第五届蒙台梭利会议在英国牛津举行之际出版的,该书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集中地阐述了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观。
最近,在学习之余较系统的读了一遍《童年的秘密》。
读完此书,使自我受益匪浅,进一步提升了自我在儿童教育方面的知识,并且使得自我较为凌乱的儿童教育观念得到系统的梳理,并使得自我原有知识架构中的错误的观念及错误的知识建构,得到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1.蒙台梭利介绍蒙台梭利,全名玛丽亚·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的希亚拉瓦莱镇。
她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教育家,《西方教育史》称她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与进步的教育家。
”1.1蒙台梭利的生平简介1.2 蒙台梭利留下了丰富的教育著作。
就其内容可大致分为四类:(一)关于从诞生到3周岁儿童教育的有:《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和《有吸收力的心理》;(二)关于3岁至7岁儿童教育的有:《蒙台梭利的方法》、《蒙台梭利手册》、《家庭中的儿童》;(三)关于7岁至13岁儿童及青春期教育的有:《高级蒙台梭利方法》两卷,包括《教育中的自发活动》与《蒙台梭利初等教具》、《青春期及其后的教育》;(四)关于教育与智力开发:《新世界的教育》、《教育人类学》、《开发人类的潜能》、《教育的重建》《和平教育》等。
2.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2.1 独特的育儿理念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是革命性的,是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见解。
她认为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是会自然发展的。
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然规律得以自由发展。
蒙台梭利指出,许多成年人应该受到控告,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变得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一心想按自己的想法打造出一个孩子,从自已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反而会加深与孩子间的误解。
她提出的最具革命性的话是:“儿童是成人之父”。
她曾描述过一幅图:图中央是红色圆心,表示人格人品完善的人群;环绕这个圆心的是一个蓝色区,代表那些品格完好,比较坚强,有自制力,能够帮助别人的正常人,这是接近完美的一个人群;再向外是一个白色区域,它代表人格有许多缺陷,不够完美的大多数普通人;而最外一环则是正常范围外的那一类人,犯罪者、精神病人属这一类。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和经典著作精选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和经典著作精选国内很多婴幼儿妈妈都关注着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并购买了蒙台梭利幼儿教育著作精选和蒙台梭利幼儿教育原版翻译教材,大家都纷纷研究什么样的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经典科学方法可以很好的教导孩子。
蒙台梭利是一个开源的体系,任何使用蒙式教具多过使用蒙式方法的人,任何在书中找案例和应对方法的意图,都将是悲哀的。
作为饱受应试教育毒害的一代人,我曾和很多80后父母一样,以维护自由尊重个性的名义,把孩子与任何传统教育隔离开来,很多新式的育儿书宣扬的也是无为而治的理念,于是我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自己一时冲动,在白纸上留下永不磨灭的污点,直到读到蒙台梭利本人的著作,才发现提倡自由发展的蒙式学说,其本质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观察、引导、不教授,观察,就是等待时机,事先了解幼儿的发展特性,当其进入某些敏感期或对某些事物特别感兴趣时,尽你所能将最好最完善的这一世界展现给它;引导,就是适度提醒,不干预它的视角、行为、方法,但是要划分界限,视角无对错,但为了达成某一目的,方法有好坏;不教授看似简单,对好为人师且耐心不足的人却如油锅里的煎熬无异。
举例来说,周令瑜在《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个人认为贯彻蒙式教育理念较好也较实用的一本书)里说她总是给女儿买专业的画纸画笔,让她能随意创作,她女儿也真不负期望地创作出连大人都惊异的一些作品,她说自己完全没有干预,并坚决摒弃教小孩子模仿和填色的方法,认为这是在抹杀想象力,她女儿有一次在绘画比赛中把河流画成粉红色而遭到淘汰,她归因为教育的局限性。
实际上,我也毫无作为地旁观了我女儿画画很久,绝对没有示范和纠正等多余动作,后来发现随意这个词,对于未经指导的幼儿来说,完全就是茫然一片,你说你画的是什么?河流?你见过河流吗?没有-这就叫想象力吗?灵感源于生活,绘画的基础是观察,周的女儿下笔如有神,这是她的观察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但就是这个必然,也需要家长推动促进,从眼中所见,到心中所想,到诉诸笔端,家长有意无意付出的努力也是巨大的,绝不能说毫无作为。
“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

"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第一部分关于蒙特梭利蒙特梭瑞(Maria Montessori 1807-1952)意大利第一位医学女博士,继福禄贝尔后又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
蒙特梭瑞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
她撰写的幼儿教育理论著作已经被翻译成为37国文字,对现代儿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儿童观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蒙特梭瑞认为。
儿童是一个发育这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
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在蒙特梭瑞看来,幼儿身体内含有生气勃勃的冲动力。
正是这种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断发展。
一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在生命初创时期的婴儿提供指导和保护,甚至决定物种的生存。
二是工作本能,这是人的基本特征。
幼儿正是通过不断的工作在进行创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满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
它既能使人类更新,又能完善人类的环境。
在心理方面,幼儿心理发展既有一定的进程,又有隐藏的特点。
蒙特梭瑞认为,幼儿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
因为每一婴儿都有一种创制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的环境,构筑一个精神世界,所以,幼儿不仅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更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
每个幼儿的精神也各不相同没,各有自己的创造性的精神。
在蒙特梭瑞看来,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
她说:"正是这种敏感期,使儿童用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
在这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一切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而人的智力发展正是建立在幼儿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
1.秩序的敏感期从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现一直持续到四岁。
关于蒙台梭利的书籍

关于蒙台梭利的书籍
1. 《儿童的自我教育》(The Absorbent Mind),这本书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核心著作之一。
她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儿童的自我学
习能力和自我塑造能力,以及如何利用环境和教具来促进儿童的发展。
2. 《儿童在家庭中》(The Child in the Family),这本书
探讨了家庭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蒙台梭利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帮助家长理解和支持儿童的成长。
3. 《儿童在学校中》(The Child in the School),这本书
主要关注儿童在学校环境中的学习和发展。
蒙台梭利介绍了她的教
育法在学校中的实施方式,并提供了一些案例和观察结果。
4. 《教育和平》(Education and Peace),这本书强调了教
育对于实现和平的重要性。
蒙台梭利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儿童
的和平意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从而为社会创造和平的未来。
5. 《儿童的心灵》(The Secret of Childhood),这本书探
索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发展。
蒙台梭利讨论了儿童的感觉、情
感和思维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儿童的成长。
除了以上列举的书籍,还有其他一些蒙台梭利的。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范本(五篇)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范本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地看这本老师给予的任务——《童年的秘密》。
并没有想象中的难以下咽,蒙台梭利关于儿童教育的观点是新颖的,创新的,但同时也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
总体来说,无论是一位教育者,还是父亲或者母亲,都能从中收益颇多。
首先必须得说说这本书的写作背景。
1896年,蒙台梭利成为罗马医学院的第一位女毕业生,并且在这所学校的精神病诊所就职。
她在工作中经常去访视罗马各个心智障碍儿童收容所,并认为这些孩子可以藉着特殊教育加以矫治。
于是她又前往伦敦与巴黎研究两晚特殊教育的大师伊塔及塞贡的工作。
一段时间之后,她将这些身心残缺者送到罗马去参加正常儿童的考试。
当他们通过这些考试的时候,蒙台梭利看到了奇迹的同时,也看到了潜在奇迹之下的,具有更重大更具深远意义的某种东西,那就是被忽视的儿童的秘密——未知的和未被释放出来的潜力的关键。
如果所谓“身心残缺”儿童的水平能够接近于正常的儿童水平,那么,为什么正常儿童不能够产生更好的结果呢?这当中出了什么问题了吗?于是在1907年,她在罗马的圣洛伦佐开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
这也为她后来的研究包括这本《童年的秘密》提供了大量的观察基础。
书中很多的理念很多都来源于观察儿童之家的孩子。
给这本《童年的秘密》来一个总结吧。
蒙台梭利在书中阐述了她自己的儿童观念,而这是革命性的。
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和自由的发展。
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和泥;不是可以任意刻画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和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活生生的人。
蒙台梭利还在书中提出了儿童发展有一个“胚胎期”,“敏感期”;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是在“工作”中成长的。
而这里,必须指出,蒙台梭利将儿童使用的教具的活动称之为“工作”,并且否定儿童玩游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蒙台梭利五本著作关于教师的论述浅谈蒙台梭利五本著作关于教师的论述【摘要】蒙台梭利对幼儿的教育有很深刻的研究,蒙式教育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他先后写了五本著作,在著作中都有她倡导的儿童观,并且她对教师的观点也有别于其它。
在这篇论文里,我着重描述的是蒙台梭利的五部著作中对教师的描述。
【关键字】蒙台梭利蒙式教师蒙式教育法一、蒙台梭利生平简介玛丽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
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方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
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的希亚拉瓦莱镇。
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第一所“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的、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
二、蒙台梭利五部著作简介(一)《蒙台梭利方法》是蒙台梭利博士的第一本儿童教育专著,被译成20多种文字,是她对自己亲手创立的“儿童之家”的经验总结。
本书是蒙台梭利博士对她所进行的教育创新背后的理论原则的揭示,向父母、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介绍了蒙台梭利方法的指导原则,传授了如何“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自由地学习”。
通过本书所介绍的方法,孩子能培养自己的秩序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育中的自发活动》是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向小学阶段的延伸,扩充了原有的理论和方法,使之适合7-13岁学龄儿童。
书中着重论述教育必须珍视和鼓励儿童的自发活动,引导儿童在适当安排的教育环境中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促进儿童思维、想象、情感、意志、道德的发展,培养儿童独立自主和主动地精神。
(三)《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
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
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
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四)《发现孩子》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
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
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
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传授了如何更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
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
”(五)《有吸收力的心灵》是蒙台梭利博士的封笔之作,集蒙台梭利思想和方法大成之作。
在本书中,我们处处能见到她的十分重要的思想。
如教育并非“老师做了什么”,人类自身的自然发展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的知识不是完全通过教育得到的,而是通过儿童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吸取经验获得的;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课程和时间表上,它必须符合人类自身的实际,等等。
三、蒙台梭利五本著作中对教师的论述蒙台梭利在五本著作中都涉及到的对教师的描述。
蒙台梭利是新教育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拥护者,她认为新教育需要新的学校,而新的学校需要新的环境,而且还需要新的教师。
(一)《蒙台梭利方法》关于教师的要求1、克服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蒙台梭利认为,在儿童生长和发展中,儿童和成人(包括父母和教师)之间的冲突主要是由成人引起的。
冲突发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如成人的熟视无睹,成人的傲慢、暴虐,成人的自我中心等,但根本原因在于成人没有真正理解儿童,不了解儿童的自然天性,即错误的儿童观。
如“教师不相信儿童是积极的学习者”“教师认为儿童无能,因而必须接受教育”“成人把自己当作儿童善良和邪恶的试金石,把自己当作儿童的创造者”等。
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儿童观,成人经常给予儿童不必要的帮助或者成人通过暗示的力量无意识地把他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儿童。
于是,成人越俎代庖,替儿童把一切做好,结果使他们产生被动性和惰性。
为此,要消除成人与儿童的冲突,促进儿童的正常发展,教师必须克服错误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2、接受专门训练和指导,从精神上作好准备蒙台梭利强调专门训练和实践的重要性。
“没有经过科学训练的教师,特别是那些习惯于普通学校那种古板的盛气凌人的方法的教师,必须通过培训和实践来适应这种新的方法”“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教师还得需要别人的帮助和建议”。
蒙台梭利指出,只有经过她培训的教师才可实现她所提倡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蒙台梭利强调专门训练重要性的原因在于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是富于情感和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是具有无限发展的潜力、具有内在生命力的个体。
为了帮助这一个体得以成长,教师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蒙台梭利还特别指出专门训练中“观察”的重要性及要求,这在下面的篇章中将会给予具体阐明。
这种专门训练“不单单是学习教育观念,还包括性格的训练,还有精神准备”。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可以独立自由地从事“工作”,可以自我教育,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帮助,促使其发展。
但蒙台梭利也指出“要教育人首先要认清自己”。
教师必须不断成长,努力激发自己的潜能。
因此,教师必须深刻认识自己,而且具有客观行事与表达自己的能力。
(二)《教育中的自发活动》关于教师角色的转变蒙台梭利用三个词概括她的教育哲学思想,即“Follow the child(跟随儿童)”。
她认为,教育不是教师自上而下地传授,而是教师协助儿童自下而上地发展。
在蒙台梭利幼儿教育体系中,教师主要扮演以下角色:观察者、环境创设者、指导者、家园合作的联络者。
1、观察者蒙台梭利训练的最终落脚点是观察。
她本人就是一位善于观察的幼儿教育专家,她的主要著作都是她一生长期观察、研究儿童及进行改革实践的成果。
在其著作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蒙台梭利观察的敏锐性。
蒙台梭利反复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认为观察需要专门训练。
因为有些现象只有经过训练后才能被观察到。
“缺乏专业知识的人所不能理解的这些细节正是这项发现的关键所在,因为他们不能观察。
”经过专门训练后的教师不仅应具备观察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观察的愿望及观察品质。
观察品质包括各种各样的细小品质,比如耐心、谦虚、自我克制、摒弃骄傲、毅力、求实和献身精神。
为了保证观察的准确可靠,教师要经常与儿童一起生活、工作,与儿童保持亲密友好的合作。
这样才能把握儿童的内心世界、揭示儿童的需要、洞察儿童的个性。
值得注意的是,蒙台梭利要求教师作观察时应更多的是一个被动的观察者,而不是主动施加影响的观察者,因为只有教师将自己定位于一位“被动”的观察者,她才能不会去干涉儿童的自由活动,才能观察儿童在活动中真实表现,包括对活动参与程度和厌烦程度、集中注意力和分心程度、爱好、动作技能和手眼协调能力、学习抽象概念的能力、对挑战的需求、现在的知识基础等等。
以此为基础,教师决定应该为儿童准备哪些有利于发展其能力的材料。
2、环境创设者虽然儿童发展受其本性的引导,但外部环境为儿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媒介。
儿童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蒙台梭利相信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里才能学得最好;她指说她的教育体系的最根本特征是对环境的强调,儿童教育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能够发挥大自然赋予的力量的环境。
适宜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不利的环境则会阻碍人的发展。
“如果儿童没有这种(适宜的)环境,他的精神就不能发展,而一直处于虚弱、乖戾和与世隔绝的状态。
这种儿童会成为不可思议的人。
他是不能自助的、缺乏智谋的、厌烦的、易于陷入怪念头和非社会化的”。
因此,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蒙台梭利移走当时常见的桌椅,亲自为儿童设计了符合他们需要的桌椅、橱柜。
环境必须由理解、了解儿童的教师来准备。
教师要为儿童创设具有兴趣性、探索性、可供儿童与之相互作用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可以是任意一个教室、家庭的房间,也可以是托儿所、操场,但这个环境必须是“有准备的”,应具备以下要素:(1)自由的气氛。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室的最显著特点。
在自由的环境里,儿童可以自由探索他们选择的材料,吸收他们的发现。
但自由不是无限制的,比如学生在教师提供的选择框架内自由选择。
(2)结构和秩序(3)真实与自然(4)和谐与美感(5)蒙台梭利教具,包括日常生活练习教具、感官训练教具、知识性训练教具、艺术类训练教具。
3、指导者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指导、引导儿童的心理和身体的发展,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探索环境和操作材料,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所以她将教师的称谓改为“指导者”(directess)。
具体而言,包括两方面:(1)介绍者和示范者蒙台梭利鼓励儿童自由选择、独立使用教具材料。
在儿童开始接触教具材料还不会使用时,应鼓励他使用,教师可为孩子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如果儿童对某些复杂的教具材料虽作过使用,但使用起来产生困难,教师可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
介绍时,话要简短、明确、客观,内容必须直接涉及要解决的问题,不讲不必要的话。
当孩子模仿失误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孩子,而是再一次示范或引导选择另一教具。
(2)支持者和提供资源者教师是儿童发展的支持者、资源提供者。
离开了教师的协助,儿童的发展难以实现。
当孩子需要时,教师会随时出现在孩子身边,成为孩子情感的支持者和学习活动的最佳资源。
当儿童各自独立工作时,教师也可坐在全班儿童看得见的地方,也可在教室里走动,听候儿童的召唤,以便及时对他们进行帮助、指导、暗示和启发诱导。
3、家园合作的联络者蒙台梭利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取得巨大成功后,继而决心致力于正常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在罗马大学再次注册学习,她怀着对社会和教育改革的思想来到罗马贫民住宅区之一的圣洛伦佐组织第一个“儿童之家”(1907年1月)。
“儿童之家”制定了规章制度,规定了家长对儿童教育应承担的义务。
通过这一规章制度,我们可以发现“儿童之家”是重视家园合作的。
规章制度指出,“凡是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于“儿童之家”享受这种优惠的父母,无须交费,但必须承担以下义务:(1)家长必须按规定的时间把孩子送入“儿童之家”,儿童的身体、衣着必须清洁,并配合适围裙,否则教师和保育员可以拒绝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