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特色农业相关名词解释

特色农业相关名词解释

特色农业相关名词解释
特色农业是指在特定地域或生态条件下,利用当地资源和优势
条件,开展具有一定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

下面
我将解释一些与特色农业相关的名词:
1.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合理利用生态系统的原理和规律,实现农业
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 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和转
基因技术,以及尊重自然生态规律,注重土壤、水质和生态环境保
护的农业生产方式。

3. 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是指具有一定地域特色、品种特点
或生产工艺独特的农产品,如某地的特色水果、特色茶叶等。

4. 农村旅游,农村旅游是指游客前往农村地区,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村生活、享受乡村风光和民俗风情的旅游活动,是特色农业
的一种衍生产业。

5. 农业观光,农业观光是指游客参观农业生产过程、了解农业科技、体验农耕文化和农村生活的旅游活动,有助于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销售。

以上是与特色农业相关的一些名词解释,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特色农业及其相关概念。

有机农业的名词解释

有机农业的名词解释

有机农业的名词解释有机农业是一种以环保、可持续的方式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动物的农业系统。

它强调尊重自然生态系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供更健康和高品质的农产品。

一、有机农业的原则和特点有机农业的核心原则是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多样性。

它的基本特点包括:1. 禁用化学农药和合成肥料: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合成肥料,以减少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

2. 增加土壤肥力:通过应用有机肥料和培养土壤生物多样性,有机农业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3.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机农业不仅尊重自然的多样性,还鼓励农民保护和促进农田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如种植多种植物、有意义的树木和保护鸟类和昆虫等。

4. 动物福利:有机农业对动物的福利要求较高,禁止使用激素和抗生素,提供充足的自然饲料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5. 减少能源消耗:有机农业努力减少能源的使用,采用节能技术和资源回收利用,以降低环境污染。

二、有机食品的好处有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好处,尤其是有机食品的生产和消费:1. 更健康的食品:无农药和化学物质的使用,使得有机食品更加安全和健康。

有机农业的产品被证明含有更高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

2. 增进环境保护:有机农业减少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3. 支持农民和社区发展:转向有机农业有助于保持农民的可持续生计,并推动当地社区的经济增长。

4. 减少食品中的残留物:有机食品中的农药残留物远低于传统农产品,保护人们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

5. 更好的味道和品质:由于有机农业注重土壤肥力和作物的自然生长,有机食品具有更好的味道、香气和质地。

三、有机农业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尽管有机农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但也面临一些挑战:1. 较低的产量:由于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合成肥料,有机农业的产量通常较传统农业低。

这可能导致供不应求的情况,并增加有机食品的价格。

2. 转向有机农业的成本:转向有机农业需要一定的投资和时间,包括改善土壤质量、转变农业实践和获得有机认证等。

农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农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农业经济学名词解释-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第一章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和自然力,通过自身的劳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

狭义的农业专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则包括农、林、牧、渔四个部门。

自然再生产:就是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

(农业生产的基础)经济再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生产时间:劳动对象处于生产领域的时间。

劳动时间:劳动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支出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重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支出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重则会下降。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在向人类提供粮食和工业原料的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非商品性产出功能。

配第--克拉克定律: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低的国家或地区,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比重越大,而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越小;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或地区,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中的比重越小,而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越大。

库兹涅茨法则:(1)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处于不断下降。

(2)工业部门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3)服务部门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和服务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

钱纳里标准结构:随着业化的推进,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缓慢提高。

当第一产业的比重降低到20%以下、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到高于第三产业而在GDP结构中占最大比重时,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当第一产业的比重进一步降低到10%左右、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时,工业化就到了结束阶段。

农业名词解释

农业名词解释

1.经济上限是指在允许农民技能、经营方式和自然资源(如土地等)存在着固有差别的情况下,取得的每年每亩增值的总值。

2.专家评价方式是聘请推广专家、农业技术专家和推广管理专家组成评价小组对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评价的方式。

3.鼓励教学法是通过企业竞赛、评比奖励、企业展览等方式,鼓励农民学习和应用科研新成果、新技术,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促进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传播。

4.比较分析法把资源、物质、技术、劳动力等的拥有量、质量要求,全面比较分析;借鉴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分析现状,找出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展望未来,拓宽发展前景,为制定农业推广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5.沟通指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与手势等,彼此交流各自的观点、思想、兴趣、情感、知识等各种各样信息的过程,并通过沟通影响别人和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6创新扩散指一种行的观点、思想、技术,一旦被引入到一个社会系统,就会在这个社会系统中从一个决策单位,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传到下一个单位。

7.农业推广计划是以农业推广的现在来推断农业推广未来的科学预见和安排10方法示范是指农业推广工作中,通过实际操作向农民展示某种技能的推广方法11.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是农业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应用科学法,根据既定的农业推广工作目标或标准,对推广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观察、衡量、检查和考核12.农业推广人员的能级结构系指各层次农业推广人员的合理比例13.定点咨询是指教育对象对位于较为固定的推广教育场所的推广人员进行意欲取得技术信息、技术资料或帮助的走访14.农业推广组织是组织中的一个特定活动范围的名称16推广率是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即某技术或某行业技术已被推广的比例17.推广度反映单项技术推广的程度,即某技术在空间的分布状况。

(等于实际推广规模除以应推广规模)18.推广指数为综合反映技术推广状况的指标。

(等于推广率乘以推广度开根号)20.指令性推广计划指国家农业推广机构和人员根据政府的农业发展计划,用行政办法启发教育农民采用农业先进技术和成果的计划。

中国农业的起源名词解释

中国农业的起源名词解释

中国农业的起源名词解释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农耕历史的国家,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中国农业的一些关键名词进行解释,阐述其历史发展和特点。

一、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是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中国古代农民对土地、农作物和农业生产方式的理解和认识。

农耕文化以勤劳、季节调节、以天文农历为基础的农事活动等为特征。

这种文化的形成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精细化,为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水稻种植水稻是中国农业的支柱作物,其种植历史悠久。

水稻的种植早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作为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种植技术不断演变和改进,包括农药的使用、机械化的推进和高效灌溉等,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粮食的需求。

三、杂交水稻杂交水稻是一种由两个不同品种的水稻通过人工杂交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具有高产、抗病虫害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中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率领的团队在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了第一代杂交水稻,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使得中国水稻产量大幅度增加,极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四、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它通过将传统农业与宜居环境、文化旅游和休闲体验相结合,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可以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业经济的效益,并丰富了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

五、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耕作方式的农业生产方式。

它以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为特点,通过自然肥料的施用、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来满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有机农业能够提高土地的质量和农产品的品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它涉及到农作物培育、农业生产工艺、农产品加工和安全等方面。

《农业概论》复习题

《农业概论》复习题

《农业概论》复习题《农业概论》复习题汇总一、名词解释1、农业:Ⅰ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地理:Ⅲ作为人文地理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农业生产布局与地域分布规律的科学。

3、农业区划:Ⅲ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

它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是用严格的科学态度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4、资源:Ⅳ泛指人类生活所需的全部物质和能量基础。

5、土壤资源:Ⅳ是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土壤的总称。

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6、农业环境:Ⅳ是以农业生物(包括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为主体,包括围绕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以及社会条件。

7、农村产业结构:Ⅴ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是指以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的农村地域内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层次之间及各层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农村三大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项目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相互交织的经济联系,以及在占用要素和经济产出等指标上的量的构成与比例。

农业产业化:市场为导向,提高比较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

8、农业产业化经营:Ⅵ指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形式。

9、农业组织:Ⅶ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群体。

10、农业企业:Ⅶ是指以企业经营方式为主,为社会提供农业产品或相关农业服务的经济组织。

11、农业政策:Ⅷ是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和原则,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而制定的具有激励或约束经济活动功能的各种行动准则。

传统农业的名词解释

传统农业的名词解释

传统农业的名词解释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逐渐走向边缘。

然而,传统农业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传统农业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对读者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是指人类在农业发展和农耕生活中所创造的一系列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

它包括了农作物的种植、养殖、农具的发明、农村社会组织形态等内容。

农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农业文化传统。

农耕农耕是指通过耕作和栽培来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方式。

在传统农业中,农民利用农具和人工力量对土地进行耕作,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农耕技术的进步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土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农作物农作物是指人类种植和养殖用于食物、饲料、纺织、丝绸等其他用途的植物和动物。

在传统农业中,农民主要种植一些耐寒、耐旱和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作物。

主要的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它们是人类食物来源的重要来源。

农田农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它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也是农民的经济来源。

农田的规模、肥力和水资源的利用对于农业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农业中,农民通过一些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如轮作、休耕等手段,来保持土地的肥力和可持续利用。

农闲农闲是指农民在农业生产的淡季或休耕期间暂时没有农活的时间。

农闲是传统农业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有助于农民休息、娱乐和开展其他经济活动。

农闲期间,农民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技能培训、修缮农具、修建房屋等。

农业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农耕文化中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包括了丰收祭祀、农具使用技艺、农谚农俗等方面的内容。

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历史和发展,也体现了农民劳动精神和智慧。

总结传统农业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拥有丰富的名词和概念。

农林专业课——农业生产技术生产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农林专业课——农业生产技术生产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1、农业:农业是人们利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有机体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以获取人类所需产品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

2、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是一种综合的兼顾了产量、质量、效益和环境等因素的农业生产模式,是在不破坏环境和资源、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当代人对农产品供需平衡的农业发展模式。

3、腐殖化系数:腐殖化系数是指单位质量的有机质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

4、土壤结构体: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粒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这些团聚体就叫土壤结构体。

5、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体(包括粒间空隙)的烘干重。

6、土壤比重:7、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供给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水、肥、气和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8、阳离子交换量:9、土壤吸收性:10、土壤质地:11、团粒结构:团粒结构是指在腐殖质的作用下形成的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土团。

12、土壤孔度:土壤孔度是指一定体积的土壤内,所有孔隙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数。

13、相对含水量:相对含氺量指土壤实际含水量占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

14、田间持水量:所有毛管孔隙都充满水时的土壤含水量叫田间持水量15、复合肥料:在一种化学肥料中,同时含有氮、鳞、钾三要素或只含其中任何两种元素的化学肥料称为复合肥料。

16、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是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肥料效应的一种辅助性肥料。

17、肥料:肥料是指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

18、堆肥:堆肥是指用秸秆、杂草、树叶、绿肥和垃圾等有机物质为主要原料,加上人、畜粪尿和土进行堆积而成的农家肥料。

19、生理中性肥料:生理中性肥料是指肥料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都易被作物吸收,对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没有任何影响的化学肥料。

20、肥料利用率:肥料利用率是指所施肥料的有效成分,能被当季植物体吸收利用的比率。

生态农业的名词解释

生态农业的名词解释

生态农业的名词解释生态农业是指一种以尊重并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的理念和方法。

它致力于建立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力求在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障农民收入方面取得平衡。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生态农业的概念。

生态农业的环境保护意义生态农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环境的保护。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而生态农业则强调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循环利用农业资源、生物防治等措施来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生态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物质,使农产品更加健康、安全,无需担忧食品安全问题。

生态农业的土地利用方式生态农业提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传统农业往往采用大规模的单一作物种植方式,使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

而生态农业鼓励多样化种植农作物,进行轮作和间作,保证土地的多样性和营养均衡。

此外,生态农业还注重保护特定地域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推动当地的农产品特色发展,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生态农业的生态系统思维生态农业的思维方式强调整体性和循环,试图使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协同发展。

它强调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倡导农业与自然生态保持平衡。

生态农业不仅关注农产品产出,还注重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重视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生态农业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的社会效益生态农业不仅关注环境和农业经济效益,还着眼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的福祉。

生态农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生态农业鼓励农民参与决策,增加农民的收入和话语权。

通过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生态农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并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结语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在理念上具备了独特的价值,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生态农业不仅可以保护环境、改善农产品质量,还可有效推动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的福祉。

有机农业名词解释

有机农业名词解释

有机农业名词解释
当涉及有机农业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名词和它们的解释:
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一种农业系统,其中使用天然肥料、有机肥料和生物控制方法来种植农作物,而不使用合成化学物质(如化肥、农药和除草剂)。

有机肥料(Organic Fertilizer):从动植物的副产品、堆肥、藻类和矿物质中提取的肥料,它们富含有机物质和养分,用于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生物控制(Biological Control):一种使用天然的生物控制剂(如天敌、寄生虫、昆虫和微生物)来控制农作物害虫和病害的方法,而不使用化学农药。

有机认证(Organic Certification):对符合有机农业标准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过程进行认证的程序。

认证机构会对农场进行审核和检验,以确保其符合有机农业的要求,并颁发有机认证标志。

轮作(Crop Rotation):一种种植不同作物的轮流周期,以改善土壤质量、控制病虫害、减少土壤侵蚀和提高农作物产量。

混合种植(Intercropping):同时或相邻地种植两种或更多种类的农作物,以提高土壤的利用效率、增加生物多样性、抑制杂草生长和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堆肥(Compost):由有机废弃物(如植物残渣、厨余垃圾、动物粪便等)经过分解和腐熟而形成的有机肥料,可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和改善土壤结构。

绿肥(Green Manure):种植在主要作物之间或在收割后的特定作物,用于增加土壤有机物质、改善土壤结构和提供养分的植物。

农业名词解释

农业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科学:是正确反映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它包括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两层含义。

根据观察和研究的范围,可把科学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三大体系。

2、技术:科学是知识,而技术则是与人们的实际活动相联系并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技能。

3、现代农业:是发达的科学农业,它既包涵有高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诸如有现代科技、现代装备、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又包涵有现代制度,诸如有现代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等特征;更重要的特征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

4、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引入或技术进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或制度创新的过程。

或者说,农业现代化变迁不只表现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更重要是通过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调整,使农业成为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使农民成为一个享有平等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利益集团。

5、农业技术:是人们根据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工具和物质设施等,包括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

6、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创造、掌握和应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以替代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的过程。

简言之,农业科技进步就是人们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去实现一定目标所取得的进展。

7、农业科技成果:指对某一农业技术研究课题,通过思考观察、试验研究所取得的,经过鉴定确认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创造性成果。

8、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样具有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特点,具体是指在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在推力和市场需求的外在拉力的共同作用下,把农业科技成果作为商品推向市场,由生产部门对科技成果实行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实现科技与经济全过程的结合。

技术的先进性、经济的合理性是基础,市场需求是前提,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是手段。

农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农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农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和自然力,通过自身的劳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

狭义的农业专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则包括农、林、牧、渔四个部门。

自然再生产:就是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

(农业生产的基础)经济再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生产时间:劳动对象处于生产领域的时间。

劳动时间:劳动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支出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重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支出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重则会下降。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在向人类提供粮食和工业原料的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非商品性产出功能。

配第--克拉克定律: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低的国家或地区,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比重越大,而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越小;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或地区,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中的比重越小,而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越大。

XXX法则:(1)跟着工夫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所有国民收入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所有劳动力中的比重处于不断下降。

(2)工业部门国民收入在所有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所有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3)效劳部门的劳动力在所有劳动力中的比重和效劳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所有国民收入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

XXX标准结构:随着业化的推进,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缓慢提高。

当第一产业的比重降低到20%以下、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到高于第三产业而在GDP结构中占最大比重时,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当第一产业的比重进一步降低到10%左右、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时,工业化就到了结束阶段。

农业生态学名词解释

农业生态学名词解释

农业生态学名词解释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系统中生态过程和生态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建立可持续性农业系统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以下是对一些农业生态学常见名词的解释。

1.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土壤、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这些组成部分相互作用,互相依赖,以实现农业产品的生产。

2. 农田生物多样性:农田生物多样性是指农田中存在的各种不同生物的多样性程度。

保持农田生物多样性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农作物的生产力。

3. 有机农业:有机农业基于生态原则,通过最小化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来生产健康的食品。

有机农业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系统。

4. 农田底物:农田底物是指在农田中添加的有机材料,如秸秆、肥料和堆肥,用于提供养分,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改善农田的水分保持能力。

5. 农田水管理:农田水管理是对农田中的水分进行管理和利用,以提供适量的水分供应,同时避免土壤水分过量或不足。

有效的农田水管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6. 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指从自然界中提取的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用于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对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小。

7. 农田益虫:农田益虫是指对农作物有益的昆虫,如蜜蜂、蝴蝶和瓢虫。

保护农田益虫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授粉和控制害虫的能力。

8. 农田轮作:农田轮作是在农田中不同季度或不同年份种植不同作物的方法。

农田轮作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传播,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

9. 气候适应农业:气候适应农业是针对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而采取的农业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改善农田的抗旱和抗灾能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0. 水稻-鱼塘农业:水稻-鱼塘农业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鱼类养殖相结合的农业系统。

水稻提供养分和防止水中有害物质的积累,鱼类则起到控制藻类和杂草的作用。

农业生态学研究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来支持农业的发展,以实现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

名词解释生态农业

名词解释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的概念和背景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它以生态系统为基础,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过程,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性和环境友好性。

生态农业旨在保护和改善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土壤质量和水资源,并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传统农业模式面临着许多挑战。

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导致土壤贫瘠、水源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气候变化也对传统农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人们开始寻找一种更可持续的农业模式,这就是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的原则生态农业遵循以下原则:1.保护土壤:采用有机肥料、绿肥等方法来改善土壤质量,并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杀虫剂对土壤造成污染。

2.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用雨水收集、灌溉技术等措施,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3.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种植多样化的作物和采用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来保护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4.循环利用资源:通过回收利用农业废弃物和农产品残渣,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并提高农业系统的可持续性。

5.促进生态平衡:通过合理调节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如土壤微生物、昆虫等,维持良好的生态平衡。

6.尊重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遵循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天气变化,合理安排农业活动。

生态农业的实践方法为了实现上述原则,生态农业采用了许多实践方法:1.有机耕作:使用有机肥料和有机种子进行耕作,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杀虫剂。

还可以利用绿肥来改善土壤质量。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灌溉系统,合理利用水资源。

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3.多样化种植:种植多样化的作物,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和绿肥作物等。

这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农田的害虫和病虫害的侵袭。

4.生态防控:采用生态防控方法来管理农田中的害虫和病虫害。

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数量,或使用生物农药来替代化学农药。

5.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将农业废弃物和农产品残渣进行分类和回收利用。

近代农业的名词解释

近代农业的名词解释

近代农业的名词解释近代农业是指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末的一段时期内,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手段发生了显著变革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农业生产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包括农业机械化、化学肥料的广泛应用、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等一系列重要变革。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近代农业的相关术语进行解释。

1. 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指的是以农业机械设备替代人力、动物力完成农业生产的方式。

在近代农业中,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使得传统的手工农耕逐渐被取代,农民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耕种、种植、收割等工作。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的体力劳动负担,还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2. 化学肥料:化学肥料是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的供给植物养分的物质。

它能够提供作物所需的氮、磷、钾等元素,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增加产量。

近代农业中,化学肥料的广泛应用使得农民能够更有效地补充土壤中的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3. 农药和杀虫剂:农药和杀虫剂是用于预防和控制农业害虫、病菌、杂草等的化学物质。

近代农业中,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对农产品的生产和储存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减少农作物的损失,保障农民的收入和粮食安全。

4. 温室技术:温室技术是一种通过人工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的技术。

在近代农业中,温室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温室技术,农民能够种植越季蔬菜、花卉等,并且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温室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作物的质量和产量,有利于农产品的供应稳定和多样化。

5. 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是指以水源开发、河流治理、灌溉设施建设等方式,合理利用和调配水资源的工程技术。

在近代农业中,水利工程的发展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通过水利工程,农民可以进行灌溉,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增加农田的水分供应,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6. 品种改良:品种改良是指通过选育、杂交等方法,改良作物基因,使其具备更好的抗病性、适应性和产量等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是正确反映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它包括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两层含义。

根据观察和研究的范围,可把科学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三大体系。

2、技术:科学是知识,而技术则是与人们的实际活动相联系并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技能。

3、现代农业:是发达的科学农业,它既包涵有高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诸如有现代科技、现代装备、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又包涵有现代制度,诸如有现代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等特征;更重要的特征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

4、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引入或技术进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或制度创新的过程。

或者说,农业现代化变迁不只表现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更重要是通过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调整,使农业成为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使农民成为一个享有平等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利益集团。

5、农业技术:是人们根据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工具和物质设施等,包括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

6、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创造、掌握和应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以替代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的过程。

简言之,农业科技进步就是人们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去实现一定目标所取得的进展。

7、农业科技成果:指对某一农业技术研究课题,通过思考观察、试验研究所取得的,经过鉴定确认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创造性成果。

8、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样具有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特点,具体是指在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在推力和市场需求的外在拉力的共同作用下,把农业科技成果作为商品推向市场,由生产部门对科技成果实行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实现科技与经济全过程的结合。

技术的先进性、经济的合理性是基础,市场需求是前提,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是手段。

它是以科技产品占领市场为目标,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产效益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为目的,实行网络化生产经营的技术经济活动。

9、农业政策:是指党和国家为了实现一定时期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制定的各种重大措施和行动准则。

10、农业政策评估:是指根据特定的标准,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农业政策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价,以对具体的农业政策做出优劣判断。

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即农业政策方案评估、农业政策实施评估、农业政策结果评估。

11、农业政策调整:指根据政策评估结论,或根据新的认识,对存在的问题或不能适应情况的政策进行修正或补充。

农业政策调整对于克服政策的负效应、优化政策运行、提高政策实施效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2、农业技术推广:是指利用试验、示范、宣传等手段,将所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转移到农业生产实践中,从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具体实施。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选定推广项目;进行推广试验;选择示范单元进行示范;大面积推广;反馈和改进研究。

在此基础上,农业技术推广又成为下一个农业科研周期的起点。

13、技术扩散:是指创新的技术和科技产品,被其他企业和经营主体通过合法手段所采用的过程。

技术扩散是将技术的潜在收益扩展至整个行业部门,从而实现社会效益最优的途径。

14、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1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具体内容: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15、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

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三农:旧三农:农村、农业、农民
新三农:农民工、失地农民、农村土地
农民增收(四种收入):经营性收入、务工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
农民利益的解决——土地制度: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
农村土地制度——三权分置: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
新农村建设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新型城乡关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