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3.比例的应用 第5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1) 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比例进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探索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比例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结合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比例关系,寻找解题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辅助工具等。

3.课前准备:备好教案、习题及答案解析。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概念,并让学生回答什么是比例关系。

2.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用比例解决问题”主题。

第二步:讲解比例法解题步骤1.通过具体问题示范用比例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2.强调在解题过程中需注重数值、单位及比例关系的对应。

第三步:实战演练1.布置一系列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比例法解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解题。

2.组织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并讨论不同解题思路的优缺点。

第四步:总结归纳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用比例解决问题”方法,强调比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内容应用到更广泛的问题中。

五、课堂作业1.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用比例法解答,并注明解题思路。

2.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解决更多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加有条理,能够灵活运用比例法进行推理。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以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比例 3.比例的应用 第5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1) 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比例 3.比例的应用 第5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1) 教案

第4单元比例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能力目标: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难点: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课件出示)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1)学生再次读题,理解题意。

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①问题中有哪三种量?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② 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③ 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2)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 元。

828=10x 8x =28×10x = 81028 x =35三、拓展应用教材63页3、4题四、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五、作业布置教材64页6、7题【板书设计】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 元。

828=10x 8x =28×10x=81028 x=35。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5用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5用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5用比例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能正确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进行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基本概念2. 比例的应用3. 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概念,比例的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比例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 探究新知(1)比例的基本概念① 引导学生回顾分数、除法、比的关系,为学习比例打下基础。

②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

(2)比例的应用①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烹饪等。

② 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已知两种商品的价格比,求购两种商品的总价。

3.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并分享解题思路。

(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比例知识。

4. 总结与拓展(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了解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比例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比例的作用。

2.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比例的应用 第5课时 练习课-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比例的应用 第5课时 练习课-人教新课标

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练习课-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进行计算、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比例尺的应用。

3.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及比例尺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实例讲解比例的意义,强调比例是由四个数构成的等比关系。

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比例尺的应用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3)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摄影、绘画、建筑设计等。

让学生了解比例知识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

3. 练习与讨论(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比例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练习题中的难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比例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比例尺的应用3.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教学评价1. 课后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4-3-5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4-3-5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4-3-5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时,主要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比例知识,对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找出比例关系、列比例式子等环节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正确找出问题中的比例关系,指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运用比例知识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找出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2.学会用比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学会用比例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找出比例关系,列比例式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问题情境和解决过程。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例解决问题的掌握。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比例解决。

例如,展示一幅图,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甲地出发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向乙地行驶,同时乙地出发一辆自行车,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向甲地行驶。

第5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1)【教案匹配版】——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5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1)【教案匹配版】——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水量 8t 10t
水费 40元 ?元
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 水的吨数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两家的 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
水量 水费
张阿姨 8t 40元 李奶奶 10t ?元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还可以列出其 他比例式解决 这个问题吗?
40 = x 8 10
x=
40×10 8
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
①根据不变量,判断题中哪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 ②找出两组相对应的数,并设出未知数,列出比例方程。 ③解比例。 ④检验并写出答语。
随堂练习
1. 小兰的身高是1.5m,她的影长是2.4m。如 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子长 4m,这棵树有多高?
解:设这棵树高x m。 2.4 = 4 1.5 x x=2.5
用比例解决问题(1)
R·六年级下册
知识回顾 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速度 = 路程÷时间 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单价 = 总价÷数量
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工作效率 =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阅读与理解
张阿姨家上个月用了8t水,水费是40元。 李奶奶家上个月用了10t水,李奶奶家上 个月的水费是多少?
x=8
(2)解:设剩下的水稻还需要y天收割完。
84∶3=(结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 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解:设挖这条管道一共需要x天。
140 = 840 x=30 5x
答:挖这条管道一共需要30天。
2.周日早晨,状状和元元到森林公园游玩。
(1)一轮朝阳下,在公园门口的迎客松前测得状状 的影长是0.6m,迎客松的影长是9m。状状的身高是 1.5m,迎客松高多少米?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3.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1)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3.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1)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3.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性质。

- 学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速度、浓度等。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讨论交流,掌握比例的应用方法。

-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性质。

- 学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 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尤其是涉及到速度、浓度等问题。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比例的应用方法。

-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速度、浓度等,引出比例的概念。

- 提问:什么是比例?比例有什么性质?2. 学习比例的性质- 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比例的性质。

- 总结:比例的性质,如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等比性质等。

3. 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设置生活情境,如速度问题、浓度问题等,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比例的应用方法。

4. 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比例的概念、性质及比例的应用方法。

- 强调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6. 作业布置- 布置与比例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

-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尝试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比例知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比例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 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 理解比例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比例知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比例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进行讲解。

2. 实例分析法:- 通过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生活实例,引出比例的概念。

- 提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与比例相关的问题?2. 新课导入(10分钟):- 讲解比例的概念,包括比例的定义、性质等。

- 通过实例,讲解比例的计算方法。

3. 实例分析(15分钟):- 分析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如购物打折、距离与速度等。

- 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生活中遇到的比例问题。

-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的重要性。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等。

2.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情况:-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积极参与、提出观点等。

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的安排:-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3比例的应用 第5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3比例的应用 第5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3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 能够辨识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建立比例方程。

- 掌握解决比例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抽象出比例关系。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 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 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第一比的前项、后项,第二比的前项、后项。

2. 比例的性质:- 比例中,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 比例中,如果两个外项相同,那么两个内项也相同。

3. 解决比例问题的步骤:- 阅读题目,辨识比例关系。

- 建立比例方程。

- 解方程,得到答案。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比例的概念。

-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比例现象。

2. 新课导入(15分钟):- 讲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 讲解比例的性质,让学生明白比例的内在关系。

3. 实例讲解(10分钟):-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建立比例方程,如何解比例方程。

-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抽象出比例关系。

4. 课堂练习(15分钟):- 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指出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5. 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决比例问题的方法。

-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 强调解决比例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7. 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回答问题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3.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3.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4.3.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五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比例知识,对于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比例知识,对于比例的运用还处于初步尝试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比例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比例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例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制作好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的内容,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和小华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小明每分钟走60米,小华每分钟走50米,小明比小华多走10分钟,问小华走了多少米?”让学生思考并用比例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如:“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甲地到乙地的客车票价为8元,那么乙地到甲地的票价是多少?”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用比例解决问题。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例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比例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比例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理解比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用比例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比例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比例知识。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比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例解决问题的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

3.学具:为学生准备练习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发现商品打折,原价和现价成比例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比例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购物问题等,让学生尝试用比例知识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比例知识进行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问题,让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并讲解解题思路。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4.3.比例的应用 第5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1)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4.3.比例的应用 第5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1)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4.3.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4.3节“比例的应用”,主要让学生学会用比例解决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掌握比例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对比例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比例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找出比例式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感到困难,对比例式的列法不熟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找出比例式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正确列出比例式,求解未知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找出比例式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正确列出比例式,求解未知量。

2.教学难点:找出比例式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熟练列出比例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练习本、尺子、圆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创设情境:小明和小华两家分别位于学校的东西两侧,他们同时从学校出发,相向而行。

已知小明每分钟走60米,小华每分钟走75米。

问他们5分钟后在学校相遇吗?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找出比例式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列出比例式,求解未知量。

小明每分钟走60米,5分钟走5×60=300米;小华每分钟走75米,5分钟走5×75=375米。

未知:小明和小华5分钟后是否在学校相遇。

引导学生列出比例式:60/75 = 300/x(x为小华走的距离)解比例式得:x = 375米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列比例式和求解未知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 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几何图形问题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主动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 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

- 如何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

-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简单的比例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基本概念。

2. 新课导入(10分钟)- 介绍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倒数、比例的乘法等。

-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15分钟)- 分析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比例问题。

-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4. 小组合作学习(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 鼓励学生运用比例知识,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比例知识,以及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一些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比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以及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延伸-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课后尝试解决。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3.比例的应用 第5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1)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3.比例的应用 第5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1)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3.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4.3.比例的应用》是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应用,会用比例解决问题。

本课时将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1),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比例的概念。

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比例解决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学会用比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比例解决问题。

2.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地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素材(例题、练习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购物、出行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片中是否存在比例关系。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从而引出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甲地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出发,乙地一辆汽车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出发,问两辆汽车多少小时后相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这是一个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例子。

让学生尝试用比例解决这个问题,并解释解题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心得和方法。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答,拓展学生的思维。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比例的应用 第5课时∣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比例的应用 第5课时∣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应用。

3. 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应用。

2. 新知讲解(15分钟):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10分钟):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应用。

4. 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比例的应用。

5.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合作能力。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思考,主动提问。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是否理解比例的应用。

3. 小组讨论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合作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应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小组讨论表现”。

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对比例应用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有效方式。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3.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3.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3.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人教版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例5及练习十一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能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并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正确解决问题。

2.在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2)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行数。

(3)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4)长方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正、反比例的意义,还学习、了解了比例。

这节课,我们就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课件出示例5。

1.读题,让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师:要解决水费问题,就要知道水的单价和用水量。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水的单价虽然不知道,但它是一定的。

2.组织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思路和结果。

根据张大妈家的水费和用水量,可以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即水的单价,再算10吨水的价钱。

3.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1)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题中哪种量是一定的?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两家的水费与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有什么关系?水的单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

(2)指导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并解答。

(3)变式练习。

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56元,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4.小结:归纳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人教版(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人教版(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人教版(1)一. 教材分析《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比例知识,对比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灵活运用比例知识,对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发现比例关系,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并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关系,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甲地到乙地的公交车辆每小时行驶60公里,问乘客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时间?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发现比例关系。

例如:某班有男生25人,女生30人,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多少?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类似的问题,巩固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某厂生产一批产品,第一天生产了300个,第二天生产了400个,两天共生产了多少个?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学校买来150本书,分给图书馆和教室两个地方,图书馆分得75本,教室分得多少本?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哪些情况可以运用比例解决?让学生举例说明。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4-3-5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4-3-5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4-3-5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4-3-5 用比例解决问题》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如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等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如何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比例知识,对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运用比例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对一些复杂的题目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下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熟悉教材,准备好相关的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比例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1小时后,离目的地还有30公里,请问汽车还需要行驶多少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比例的知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比例有更深入的理解。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4-3-5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4-3-5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4-3-5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4-3-5 用比例解决问题》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材中,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关系,并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对比例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找寻比例关系感到困难,对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找出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并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找出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并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比例关系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讲解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找出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并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3.实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4.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比例解决问题的掌握程度。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其应用。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3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教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3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教案新人教版

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科书P61例5,完成教科书P63~64“练习十一”中第3、4、6、7题。

教学目标1.能正确判断情境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沟通“算术法”与“比例方法”的联系和区别,发展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意义解答基本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正比例的意义,激活经验1.复习成正比例的量。

师:谁能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关系的量?【学情预设】预设1: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预设2:单价一定,总价与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预设3: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关键是什么?【学情预设】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生活中常见的成正比例关系的量,唤起教学笔记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巩固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的关键要素,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准备。

2.揭示课题。

师: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1)]二、提出问题,探索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1.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61例5。

师:通过上图,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学情预设】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t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t水。

要求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解答。

2.分析与解答。

(1)教师收集学生用算术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10t水的总价。

28÷8×10=3.5×10=35(元)预设2: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判断情境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沟通“算术法”与“比例方法”的联系和区别,发展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用正比例的意义解答基本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

2.利用正比例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比例的意义,激活经验
1.复习成正比例的量。

师:谁能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关系的量?
【学情预设】预设1: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预设2:单价一定,总价与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预设3: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
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学情预设】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生活中常见的成正比例关系的量,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巩固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的关键要素,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准备。

2.揭示课题。

师: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1)]二、提出问题,探索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1.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61例5。

师:通过上图,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情预设】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t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t 水。

要求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解答。

2.分析与解答。

(1)教师收集学生用算术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10t水的总价。

28÷8×10
=3.5×10
=35(元)
预设2: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

10÷8×28
=1.25×28
=35(元)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为用比例解决问题作准备。

(2)探讨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

教师板书展示学生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师:刚才我还发现有的同学列出比例来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如果有疑问,可以向这位同学提问。

【学情预设】指导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明确:在这道题中,因为水的单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质量成正比例,也就是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质量的比值是相等的。

师:根据大家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这道题中的水费和用水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你能再完整地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吗?(出示课件)
【学情预设】学生完整表达: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水费和用水的质量,
水的单价一定,水费和用水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用关系式表示是
水费
用水的质量
=
水的单价。

(板书:
水费
用水的质量
=水的单价)
(3)尝试列出其他比例解决问题。

师:你还能列出其他的比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呈现以下解法: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教师指导学生说出列比例的思路,例如用水的质量比等于水费的比,要强调比例中对应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3.回顾与反思。

师:你认为李奶奶用了10t水的水费为35元钱,这个答案符合实际吗?你是怎么检验的?
(1)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学情预设】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

(2)沟通“算术法”与“比例法”的联系。

(出示课件)
师:比较“算术法”与“比例法”,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算术法先算的是水的单价,再求10t水的总价,而比例法也是根据水的单价不变来列出比例的。

师小结:两种方法在计算求解时殊途同归,但算术法必须求出那个不变的量的具体值,而比例法只需要根据数量关系表示出这个不变量即可,思维过程更具有广泛性、一般性。

(3)变式练习,巩固用比例解决问题。

(出示课件)
师:请你用比例的方法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指名学生板演。

解:设王大爷家上个月用了x t水。

指导学生明确:虽然未知量变了,但题中水费和用水的质量的正比例关系没变。

如果学生列出其他的比例,只要比例中对应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都要予以肯定。

(4)归纳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师:你能总结一下,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吗?
师生一起交流后总结:
①根据不变量,判断题中哪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

②找出两组相对应的数,并设出未知数,列出比例。

③解比例。

④检验并写出答语。

【设计意图】通过找相关联的量、列比例解答并检验等过程,给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理解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列出比例,之后再引导学生检验反思,沟通“算术法”与“比例法”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总结归纳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初步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

三、实际应用,提高能力
1.完成教科书P63“练习十一”第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学情预设】在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题目中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并列出关系式,再根据关系式列出比例解答。

第3题中,可以列出比例,小兰的身高∶小兰的影长=树高∶树的影长或小兰的影长∶小兰的身高=树的影长∶树高。

第4题可以由“运行时间∶运行周数”的比值不变列出相应比例。

2.完成教科书P64“练习十一”第6、7题。

师: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赶紧动手试一试吧!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学情预设】这两道题都是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列出比例解答。

学生可能出现数量不对应的情况,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用列表法将信息进行整理,这样可以避免列比例出错。

第6题的方法比较灵活,展示交流时注意不同的思路:可以计算出行1600km所用的时间,与6小时进行比较;也可以计算6小时可行的距离,与1600km进行比较。

师:如果把第7题的问题改为“按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还需多少小时?”,你会用比例解答吗?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来列出比例,只是求行完全程还需多少小时,对应的路程不再是90km,而是(90-30)km。

如果学生说出先求按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然后再减去已经行驶的2小时,这种方法也是可以的。

【设计意图】通过用正比例解决问题,使学生熟悉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知道找到题目中的不变量,确定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再根据正比例关系列比例解答。

四、课堂小结
师: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并不喜欢用比例解决问题,究其原因:其一,学生觉得书写麻烦;其二,确定正反比例关系存在困难。

在教学中怎么避免学生把比例当作“麻烦比例”?我们可以沟通算术方法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之间的联系,开放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把已有经验和新方法有效对接,在辨析交流中让学生对多种策略逐步理解和内化。

还要注意以正比例解决问题为主要着力点,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方法的提炼和总结,体会此类问题解决的关键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