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复习题(课程代码392183)一、名词解释1、采样: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这项工作叫采样。
2、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3、检样:由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
4、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
5、样品的制备:指对样品的粉碎、混匀、缩分等过程。
6、误差: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7、系统误差:由固定原因造成的误差,在测定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一般具有单向性,即测定值总是偏高或总是偏低。
它一般可以分为:仪器误差、方法误差、试剂误差和操作误差等。
8、偶然误差:由于一些偶然的外因所引起的误差。
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一般是不固定的、未知的、且大小不一,具有不确定性。
可能由于环境的偶然波动或仪器的性能、分析人员的操作不一致所产生的。
9、灵敏度:分析方法所能检测到的最低限量。
10、绝对偏差:单次测定与平均值的差值。
11、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12、平均偏差:单次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偏差之和,除以测定次数。
13、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14、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15、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16、食品感官分析:利用人体五种感官的刺激反应即感觉,如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等,用符号或文字作实验记录的数据,对食品的各项指标,如色、香、味、形等作出评判,后对实验结果经统计分析得到结论的方法。
17、感觉:感觉就是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和属性通过刺激人的不同感觉器官引起兴奋,经神经传导反映到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从而产生的反应。
18、感觉的敏感性:是指人的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识别和分析能力。
19、感觉阈:对所能接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该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
20、绝对阈: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
检测技术期末复习
计算 期中卷 量程、精度的选择
第三章
1
体积流量检测 质量流量检测 。
流量测量方法
节流:流体在流动中因流通面积变小而受到局部 收缩的现象。 节流元件:孔板、喷嘴、文丘里管 差压式流量计的组成:节流装置、差压计、引压管
节流式流量计:
2
第四章
被测流体是蒸汽或湿气体时,在导压管内要积存凝结水。为了使前后导压管内液位高度保持不变或相等,常采用冷凝器。 安装在垂直导压管的最高处,并具有相同的高度。
冷凝器
导电流体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力线方向流过,在流通管道两侧的电极上将产生感应电势,感应电势的大小与流体速度有关,通过测量此电势可求得流体流量。 采用交变磁场,不仅能消除介质的电解极化现象,而且便于输出信号放大。
电磁流量计 测量对象必须是导电介质
第四章
01
利用流体振荡的原理进行流量测量。当流体流过非流线型阻挡体时会产生稳定的旋涡列,旋涡的产生频率与流体流速有着确定的对应关系,测量频率的变化,就可以得知流体的流量。 旋涡发生体的形状有圆柱、三角形、矩形柱、T形柱以及由以上简单柱形组合而成的组合柱形。
期末复习
第一章
”
误差的存在具有绝对性;可修正不能消除。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引用误差 最大引用误差(基本误差) 精度等级
误差的表示形式: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疏忽误差 缓变误差 习题1、2
误差的分类:
第二章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非接触式测温 光学高温计、光电高温计、辐射高温计和比色高温计等。
接触式测温 膨胀式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 热电阻温度计等。
《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检测技术—复习1、石英晶体为例简述压电效应产生的原理答:石英晶体在沿一定的方向受到外力的作用变形时,由于内部电极化现象同时在两个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而当作用力方向改变时,电荷的极性随着改变。
晶体受力所产生的电荷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
反之,如对石英晶体施加一定变电场,晶体本身将产生机械变形,外电场撤离,变形也随之消失,称为逆压电效应。
石英晶体整个晶体是中性的,受外力作用而变形时,没有体积变形压电效应,但它具有良好的厚度变形和长度变形压电效应。
2、如图所示变压器式传感器差分整流电路全波电压输出原理图,试分析其工作原理。
答:假设某瞬间载波为正半周,此时差动变压器两次级线圈的相位关系为a 正b 负、c 正d 负,则由上线圈供电的电流路径为a →1→2→9→11→4→3→b ,电容C 1两端的电压为U 24。
同理,电容C 2两端的电压为U 68。
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为上述两电压的代数和。
即U 2= U 24-U 68同理,当某瞬间为负半周时,即两次级线圈的相位关系为a 负b 正、c 负d 正,按上述类似的分析,可得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U 2的表达式仍为上式。
当衔铁在零位时,因为U 24=U 68,所以U 2=0;当衔铁在零位以上时,因为U 24> U 68,有U 2>0; 当衔铁在零位以下时,因为U 24< U 68,有U 2<0;3、证明①(线性)电位器式传感器由于测量电路中负载电阻R L 带来的负载误差%%=100111100U U U 0L 0L ⨯⎥⎦⎤⎢⎣⎡+-⨯-=r)-mr(1δ,假设max x R R r =;L max R R m =。
4、试证明热电偶的中间导体定律答:要证明本定律,只要证明E ABC (T,T 0)=E AB (T,T 0); 式一 所以有:回路总电势为E ABC (T,T 0)=f AB (T)+f BC (T 0)+f CA (T 0) 式二 当T=T 0,总电势为零,故有E ABC (T,T 0)=f AB (T 0)+f AB (T 0)+f CA (T 0) 即f BC (T 0)+f CA (T 0)=- f AB (T ,T 0) 式三式三代入式二得E ABC (T,T 0)=f AB (T)- f AB (T 0)= E AB (T,T 0); 所以式一得证,5、由热电偶工作原理可知,热电偶输出热电势和工作端与冷端的温差有关,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要对热电偶冷端温度进行处理,经常使用能自动补偿冷端温度波动的补偿电桥,如图所示,试分析此电路的工作原理答:补偿电桥法是一种利用电桥输出电压抵消热电偶冷端温度变化的温度补偿方法,图中补偿电桥与热电偶冷端处在相同的温度环境下,其中1R 、2R 、3R 用电阻温度系数极小的锰铜丝绕制,且阻值相等,即321R R R ==;tR 用铜导线绕制,作补偿电阻(2分)。
现代检测技术复习资料整理
A表:
第四章 阻抗型传感器
1.电位器主要是把机械位移转换为与其成一定函数关系的电阻(或电压)输出。
2.电位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位器式传感器是由电阻器和电刷组成,当电刷触点C在电阻器 上移动时,A、C间的电阻就会发生变化,而且阻值 与触点的位移或角位移x成一定的函数关系。
3.按输入-输出特性,电位器传感器可分为线性电位器和非线性电位器两类。按结构形式,可分为线绕电位器和非线绕电位器两类。在线绕式电位器的电阻器与电刷相接处的部分,将导线表面的绝缘层去掉,然后加以抛光,形成一个电刷可在其上滑动的光滑而平整的接触道。
4.绕线电位器的优点:精度高、性能稳定、易于达到较高的线性度和实现各种非线性特性。缺点:如阶梯误差、分辨力低、耐磨性差、寿命较低等。
传感器和敏感器虽然都是对被测非电量进行转换,但敏感器是把被测非电量转换为可用非电量,而传感器是把非电量转换成电量。
5.常见的测量仪表有哪几种类型?画出其框图,简述其工作原理?
答:常见的测量仪表有三种类型:普通模拟式检测仪表a、普通数字式检测仪表b、微机化检测系统c。
框图及(工作原理):a、模拟式传感器、模拟测量电阻、模拟显示器。(在整个过程中,只是模数之间发生转换。测量结果用指针相对标尺的位置来表示。)b、(模数转换式)模拟式传感器、模拟测量电路、A/D转换器、数字显示器。(模拟测量电路传感器输出的电量转换成直流电压信号,模数转换器把直流电压转换成数字量,最后由数字显示器显示测量结果。)或(脉冲计数式)数字式传感器、放大整形电路、计数器、数字显示器(准数字式传感器输出的频率或时间信号,放大整形后,由计数器进行计数,计数结果由数字显示器显示出来).c、传感器、测量通道、微机、(数字显示器、数据记录仪、报警器)。(微机化检测系统通常为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能巡回检测多个测量点或多种被测参数的静态量或动态量。每个测量对象都通过一路传感器和测量通道与微机相连,测量通道由模拟量电路和数字测量电路组成。[传感器将被测非电量转换成电量,测量通道对传感器信号进行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入微机进行必要的处理后,由显示器显示出来,并由记录仪记录下来。])
检测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检测技术期末复习资料分章节知识点C11.检测系统的静/动态特性有哪些?P10-112.⼀阶系统的计算;3.仪表的误差与等级⽅⾯的计算。
C2对位移、⼒与压⼒、振动、转速、温度、物位、流量、成分等常⽤⼯程量作测试,按提出的测试要求,设计测试⽅案,选传感器,分析⽅法,测试步骤,预期结果。
参习题⼀简答题1.测量压⼒的仪表,按其转换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类,各是什么?P241 答:测量压⼒的仪表,按其转换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四⼤类,分别为:1)液柱式压⼒计;2)弹簧式压⼒计;3)电⽓式压⼒计;4)活塞式压⼒计。
2.测量的基本⽅程式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答:3.测量物位仪表按其⼯作原理主要有哪些类型?P205答:1)直读式物位仪表;2)差压式物位仪表;3)浮⼦式物位仪表;4)电磁式物位仪表;5)和辐射式物位仪表;6)声波式物位仪表;7)光学式物位仪表。
4.什么是温度?温度能够直接测量吗?P251答: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
温度不能直接测量,只能供助于冷热不同物体之间的热交换,以及物体的某些物理性质随冷热程度不同变化的特性来加以间接测量。
5.什么是压⼒式温度计,它是根据什么原理⼯作的?P252答:应⽤压⼒随温度的变化来测量的仪表叫压⼒式温度计。
它是根据在密闭系统中的液体。
⽓体或低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汽受热后体积膨胀或压⼒变化这⼀原理制作的,并⽤压⼒表来测量这种变化,从⽽测得温度。
6.什么是温标的三要素?何谓温标?答:温标——温度的标尺,其三要素:1)选择了⼀些纯物质的平衡态温度作为温标的基准点;2)规定了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基准仪器;3)建⽴了基准仪器的⽰值与国际温标间关系的插补公式。
7.什么是绝对误差?答:是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
8.什么是相对误差?答:是绝对误差与被测量值之⽐。
9.什么是引⽤误差?答:是绝对误差与量程值⽐。
10.热电偶冷端补偿⼀般采⽤哪⼏种⽅法?见《传感器》答:1)、冰点法2)、计算法3)、平衡电桥法4)、机械零点调整法11. 检测系统由哪⼏部分组成? 说明各部分的作⽤。
检测技术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1、如将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接成差动形式,则其灵敏度将()。
(2.0)A、保持不变B、增大一倍C、减小一倍D、增大两倍正确答案: B2、传感器按其敏感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物理型、化学型和()三大类。
(2.0)A、生物型B、电子型C、材料型D、薄膜型正确答案: A3、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连同计算机技术和(),构成信息技术的完整信息链。
(2.0)A、汽车制造技术B、建筑技术C、传感器技术D、监测技术正确答案: C4、利用热电偶测温时,只有在()条件下才能进行。
(2.0)A、分别保持热电偶两端温度恒定B、保持热电偶两端温差恒定C、保持热电偶冷端温度恒定D、保持热电偶热端温度恒定正确答案: C5、当两块光栅的夹角很小时,光栅莫尔条纹的间距()(2.0)A、与栅线的宽度成正比B、与栅线间宽成正比C、与夹角近似成正比D、与栅距近似成正比正确答案: D6、石英晶体在沿机械轴y方向的力作用下会()。
(2.0)A、产生纵向压电效应B、产生横向压电效应C、不产生压电效应D、产生逆向压电效应正确答案: B7、霍尔元件不等位电势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包括()(2.0)A、霍尔电极安装位置不对称或不在同一等电位上B、半导体材料不均匀造成电阻率不均匀或几何尺寸不均匀C、周围环境温度变化D、激励电极接触不良造成激励电流不均匀分配正确答案: C8、检定一台满量程Am=5A的电流表,测得在2.0A处其绝对误差=0.1A,则该表的精度等级为()时是合格的(2.0)A、 2.5B、 2.0C、 1.5D、 1.0正确答案: A9、热电偶分度表是以()作为基准的(2.0)A、0℃B、室温C、100℃D、不同热电偶基准不同正确答案: A10、所有的A/D转换器,都存在量子化误差,这是因为()(2.0)A、用有限位的数字量去代替一个模拟量所必然引起的B、 A/D的基推源不稳定C、 A/D的转换速度不定D、 A/D的转换测量值不确定正确答案: A11、为了减小热电偶测温时的测量误差,需要进行的温度补偿方法不包括()。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考试章节范围:考试范围大体为:教材第1-7章,以及第9章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等少部分内容。
为减轻复习负担,其中各章的以下小节基本不用复习:第1章:1.1.1、1.1.3、1.3.7、1.3.8、1.4.2、1.5第2章:2.2第3章:3.4.3第4章:4.3.1、4.4.3~4.4.5第5章:5.1.4、5.2.3~5.2.4、5.3.2第6章:6.1、6.3.3~6.3.7、6.4二、考试题型:A卷(期末试卷)1.填空题: 20空,每空1分,共20分2.选择题: 10题,每题2分,共20分3.判断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4.简答题: 5题,每题5分,共25分5.解答题: 3题,分值不一,共25分(分别为:脉冲式光电传感器测物体位移、两线制压力变送器、热电偶测温)B卷(补考试卷)1.填空题: 20空,每空1分,共20分2.名词解释: 4题,每题5分,共20分3.简答题: 5题,每题6分,共30分4.解答题: 3题,每题10分,共30分(分别为:光纤导光、测力传感器计算、两线制超声液位计测液位)三、成绩比例:期末考试成绩: 70%平时考勤、作业等:20%实验:10%四、各章需掌握的知识点:第1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重点)1.掌握检测系统的组成;掌握传感器的定义和组成;传感器的其他用名;传感器按各种不同标准的分类。
2.掌握测量误差的两种表示方法: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的定义,其计算方法和各自用途;掌握满度(引用)相对误差在衡量仪表准确度等级中的应用。
弄清楚传感器精度等级的含义(例如1.5级是何意)。
3.掌握按规律性对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掌握其基本概念;掌握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的特点;掌握发现系统误差的几种准则,以及每种准则主要发现的是哪类系统误差。
4.掌握粗大误差最常用的判别和剔除方法—3σ原则的主要内容。
5.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参数分为两方面: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掌握静态特性包括哪些主要性能指标,重点理解线性度和灵敏度两个指标的含义。
安全检测技术期末复习总结
安全检测技术期末复习整理卢XXXX1. 不安全因素具体包括:粉尘危害因素、化学危害因素、物理危害因素、机械伤害因素、电气伤害因素、气候条件。
2. 如果将传感器或检测器及信号处理、显示单元集于一体,固定安装于现场,对安全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检测,则称这种装置为安全监测仪器。
如果只是将传感器或检测器固定安装于现场,而信号处理、显示、报警等单元安装在远离现场的控制室内,则称为安全监测系统。
将监测系统与控制系统结合起来,把监测数据转变成控制信号,则称为监控系统。
3. 根据检测的原理机制不同,大致可分为化学检测和物理检测两大类。
4. 当灵敏度为定值时,测试装置就是线性系统。
5. 无论以何种方法划分误差,最终都可归结到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这三大类误差的范畴。
6. 一般检测系统是由传感器、信号调理器和输出环节组成。
7. 薄膜霍尔元件厚度只有l um左右.8.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当沿着一定方向对其施力而使它变形时,内部就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它的两个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又重新恢复不带电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原理见书P81。
9.光电效应:物质受光照后,物质的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所产生的导电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原理见书P89。
10.霍尔效应:在通电流的金属板上加一匀强磁场,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与电流和磁场都垂直的金属板的两表面间出现电势差,这个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原理见书P100。
11.(1)传感器的分类:1)按输入量分类: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和生物量传感器。
2)按转换原理分类:分为结构型,物性型;两大类。
3)按能量转换的方式分类:有源型和无源型两类。
4)按输出信号的形式分类:开关式、模拟式和数字式。
5)按输入和输出的特性分类:线性和非线性两类。
(2)传感器的作用:是实现检测与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对原始信息进行准确可靠的捕获和转换。
(3)传感器的种类:有结构型传感器、物性传感器和其他类型传感器。
自动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
自动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一、判断题1.在实际测量中,只要采用高准确度仪表,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就不会存在偏差。
22.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时,显著偏离测量结果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23相对误差是指被测量的绝双对误差与其真值的比植百分比,可表示为14.灵敏度表示弹性敏感元件在单位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的大小25,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有二极管式、三极管式、晶闸管式、MOS管式四种26.弹簧管把被测力转换为管端部的位移,其灵敏度取决于材料的弹性模量和他的几何尺寸17.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根据电磁原理,通过电磁敏感元件将机械结构的转变为立转换为电压的元件28.热电偶回路的四个定律包括均质导体定律、中间导体定律。
中间温度定律和标准电极定律19.压电式传感器是以某些晶体受力后在其内部产生电磁效应为原理的。
210.容栅传感器是在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中心型传感器111.红外传感器是利用物体产生热电势的特性来实现自动检测的传感器212.共模干扰又称横向干扰、异相干扰等,它是指检测装置两个输入端对地共有的干扰电压213. 共模干找又称横向干扰、异相干扰等,它是指检测装置两个输入周对地共有的干扰电压214.当检测装置的信号测量电路及信号源在两端接地时,很容易形成环路电流,引起干扰,这时就需要采用隔离的方法。
115.检测装置的内部干扰是由其内部的各种电子元器件引起的,包括固定干扰和过渡干扰116.感应同步器是一种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利用两个平面型电路绕组,其互感随位置而变化的原理工作的位移传感器117.激光传感器可将输入他的一定形式的能量(光能热能等)转换成一定波长的光形式发射出来。
118.为了实现信号的远距离传送,经常将电压信号转换成5~10mA或0~20mA,的流量信号,以减少干扰的影响和长线电压传输的信号损失。
219.电磁耦合又称为容性耦合,当两个电路之间有互感存在时,一个电路的电流变化,就会通过磁交链影响到另一个路220.气敏电阻是一种半导体敏感器件,它是利用气体的吸附而使半导体本身的PN结发生变化这一机理来进行检测的221.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断开热电偶的任何一个极,用第三种导体引入测量仪表,其总电动势是不变的122.在两个电路间加入隔离变压器以切断地回路,可实现前后电路的隔离,两个电路接地点就不会产生共模干扰。
检测技术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1.检测:在各类生产、科研、试验及服务等各个领域为及时获得被测、被控对象的有关信息而实时或非实时地对一些参量进行定性检查和定量测量。
2.测量结果=测量数值.测量单位3.请将下面的测量的基本要素图填写相应的基本要素4.自感式电感传感器常见的形式有、、。
5.电容器的容量受三个因素影响,即、和。
6.热电偶测温条件:只有当热电偶的,且的温度也时,才会产生电势,热电偶才能进行温度测量。
7.热电偶回路的热电动势只与组成热电偶的及有关;与热电偶的、、无关。
8.电容传感器采用差动形式时,可以使 __ ___提高近一倍,也可使也得到改善。
使得外界的影响诸如、、等基本能相互抵消。
9.正常人的体温为37°C,则此时的华氏温度约为,热力学温度约为____。
10.对金属物体而言,大可不必使用易受干扰的接近开关,而选择___ __ 接近开关。
因此只有在测量含水绝缘介质时才选择接近开关。
11.应变片可分为及两大类。
12.灵敏度的定义:。
13.分辨率的定义:。
14.线性度的定义:。
15.误差的定义:。
16.绝对误差的定义:。
17.相对误差的定义:。
18.重复性的定义:。
19.回程误差的定义:。
20.精度等级高低仅说明该检测仪表的引用误差最大值的大小,它决不意味着该仪表某次实际测量中出现的具体误差值是多少。
21.检测仪表产生的测量误差不仅与所选仪表精度等级G有关,而且与所选仪表的量程有关。
通常量程L和测量值X相差愈小,测量准确度较高。
实际工作中一般把被测量指示范围选择在仪表标度尺满刻度的2/3以上,以确保测量误差较小22.容许误差是指检测仪器在规定使用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最大误差范围。
检测仪器的准确度、稳定度等指标都可用容许误差来表征。
23.测量误差按表示方法分类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 ____ _。
24.角编码器的基本类型和。
25.误差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26.直流电桥只能测量__________,交流电桥能测量________27.变面积型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28.角编码器的基本类型29.角编码的能在那些应用地方30.绝对式编码器的分类31.电感式接近开关只能检测()材料,因而不能应用于()材料的检测。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期末复习资料
第1章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1.电工实验中,采用平衡电桥测量电阻的阻值,是属于零位式测量,而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微小变化,是属于偏位式测量。
2. 某采购员分别在三家商店购买100kg 大米,10kg 苹果,1kg巧克力,发现均缺少0.5kg ,但该采购员对卖巧克力的商店意见最大,在这个例子中,产生此心理作用的主要因素是示值相对误差。
3.在选购线性仪表时,必须在同一系列的仪表中选择适当的量程。
这时必须考虑到应尽量使选购的仪表量程为欲测量的1.5倍左右为宜。
4. 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频率上限为5kHz测量100kHz 、10V左右的高频电压,发现示值不到2V ,该误差属于粗大误差。
用该表直流电压档测量5号干电池电压,发现每次示值均为1.8V,该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5.重要场合使用的元器件或仪表,购入后需进行高、低温循环老化试验,其目的是为了提早发现故障,提高可靠性。
6. 各举出两个日常生活中的非电量电测的例子来说明静态测量:用电子天平称出物体的重量;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温;动态测量:地震测量振动波形;心电图测量跳动波形;直接测量:用电子卡尺测量物体的高度;间接测量:曹聪称象;接触式测量:用体温计测体温;非接触式测量:雷达测速;在线测量:在流水线上,边加工,边检验,可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加工精度;离线测量:产品质量检验;7. 有一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为0~200℃,准确度等级为0.5级,求:(1该表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
(2当示值分别为20℃、10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
解:(1由表1-1所示,温度计的准确度等级对应最大满度相对误差,即由满度相对误差的定义,可得最大绝对误差为:∆m =(±0.5%A m =±(0.5%×200℃=±1℃(2当示值分别为20℃和100℃时,示值相对误差为:%5%100201%10011±=⨯±=⨯∆=x m x A γ %1%1001001%10022±=⨯±=⨯∆=x m x A γ 8. 欲测240V左右的电压,要求测量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0.6%,问:若选用量程为250V电压表,其准确度应选模拟仪表中常用的哪一个等级?若选用量程为300V 和500V的电压表,其准确度又应分别选哪一级?解:(240×0.6%/250=0.576%,下近0.5级,应选择0.5级。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期末复习
看前注意:红色为老师上课提到的,可能不全。
蓝色仅作参考,黄色加亮是期末A卷考过的,补考不一定会考。
一.简答整理:【11】气敏传感器使用前为什么要预热?(10’)【问答Q:气敏传感器为什么工作在高温?】1.烧去附着在敏感元件上的尘埃、油雾。
2.加速气体的吸附,提高其灵敏度与响应速度。
【7】磁电式传感器与电感式传感器的异同?(10’)电磁感应的磁电式感应器与电感式传感器相似点是都有线圈,不同点是基于电磁感应的磁电式传感器有永磁体,而电感式的磁路中没有永磁体,因此两者原理和应用上有不同。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是有源传感器。
【10】医学临床用B超的工作原理?(10’)【填空Q:B超使用的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向一定方向传播时可以穿透物体,若碰到障碍物会产生回声,且不同障碍物产生回声不同,人们通过仪器将这种回声收集并显示在屏幕上,可用于了解物体部结构。
【1】解释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包括哪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各自起什么作用?【问答Q:我国国标(GB/T7665-2005)定义传感器?】传感器是能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包括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
敏感元件是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信息(非电量)的元件,起检测作用。
转换元件则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的感受(或响应)信息转换为电信号的部分,起转换作用。
【1】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1.提高与改善技术性能。
(途径:差动技术、平均技术、补偿与修正技术、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稳定性处理)2.开展基础理论研究。
3.集成化。
4.智能化。
5.网络化。
6.微型化。
【4】零点残余电压的产生原因?1.传感器的两个二次绕组几何尺寸和线圈电气参数不对称,导致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不一样,构成零点残余电压的基波。
2.由于磁性材料磁化曲线的非线性,产生了零点残余电压的高次谐波。
3.励磁电压本身含高次谐波。
【4】零点残余电压的消除方法?1.尽可能保证传感器的几何尺寸、线圈电气参数和磁路的对称。
检测技术复习
第一章 绪论1 什么是检测技术?一个完整的检测过程应该包括哪些环节?2 画出一个典型的检测系统框图。
3 谈谈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第二章 测试系统1 对于二阶装置,为何要取阻尼比7060..-=ξ?[答] 二阶系统的频率特性受阻尼比ξ的影响较大。
分析表明,ξ越小,系统对输入扰动容易发生超调和振荡,对使用不利。
在ξ=0.6-0.7时,系统在宽广的频率范围内由于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而引起的失真小,系统可以获得较为合适的综合特性。
比如二阶系统在单位阶跃激励下时,如果阻尼比ξ选择在0.6-0.7范围内,则最大超调量不超过10%,且当误差允许在(5-2)%时趋于“稳态”的调整时间也最短。
2 解释下列概念:频率特性、频响函数和工作频带、准确度、重复性、分辨力、鉴别力、漂移,回程误差。
见课本第2章3 能够写出几种典型的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的方程,如课本中的图2-3,2-4,并能写出其传递函数,频响函数,并分析其幅频特性,相频特性。
见课本第2章4 用某一阶装置测量频率为100Hz 的正弦信号,要求幅值误差限制在%5以内,问其时间常数应取多少?如果用具有该时间常数的同一装置测量频率为50Hz 的正弦信号,试问此时的幅值误差和相角差分别为多少?,得用该装置测量频率为50Hz 的正弦信号时,,即幅值误差为1.3%相角差为:5 两环节的传递函数分别为)./(.55s 351+和)./(2n n 22n s 41s 41ωωω++,试求串联后所组成装置的灵敏度。
(提示:先将传递函数化成标准形式。
)环节一的灵敏度为: 1.5/5=0.3环节二的灵敏度为: 41故串联后的灵敏度为:0.3×41=12.36 设一力传感器为二阶分系统。
已知其固有频率为800Hz ,阻尼比为140.=ξ,当测频率为400Hz 变化的力参量时,其振幅比)(ωA 和相位差)(ωφ各为多少?若使该装置的阻尼比70.=ξ,则)(ωA 和)(ωφ又为多少?由测量频率为400Hz 变化的力参量时 :若装置的阻尼比为0.7,则:7 对某二阶装置输入一单位阶跃信号后,测得其响应中数值为1.5的第一个超调量峰值。
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word资料7页
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word资料7页一、填空题1、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组成。
2、直接测量主要有由微差法、偏差法和零位法。
3、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形变,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应变效应。
4、电容式传感器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变面积型、变极距型和变间隙型。
5、电感式传感器可以把输入的物理量转换为线圈的自感系数或线圈的互感系数的变化,并通过测量电路进一步转换为电量的变化,进而实现对非电量的测量。
6、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一般由温差电势和接触电势组成。
7、对于镍铬—镍硅热电偶如果两接点温度相同,则回路中的总热电势等于 0 。
8、应用于压电传感器中的常用压电材料主要有压电陶瓷、石英晶体和压电高分子材料。
9、霍尔传感器工作电流与所加磁场方向夹角为?时,霍尔输出电压计算公式为,夹角为90o时的计算公式为。
基于外光电效应的光电器件有和。
11、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指标可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两大类,线性度和灵敏度是传感器的指标。
12、电阻应变片构成的直流电桥有差动半桥、差动全桥、单臂电桥、双臂半桥。
13、热电式传感器中,能将温度变化转换为__电阻________变化的一类称为热电阻,而能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势的称为热电偶。
14、在热电偶中,当引入第三个导体时,只要保持其两端的温度相同,则对总热电动势无影响,这一结论被称为热电偶的中间导体定律定律。
15、电感式传感器主要由线圈、铁芯和衔铁组成。
16、热电偶的热电动势来源于两个方面,一部分由两种导体的接触电势构成,另一部分是单一导体的温差电势。
17、光敏电阻的伏安特性是指光照度不变时,光敏电阻两端所加电压与流过电阻的电流的关系。
18、湿敏电阻是一种电阻值随环境湿度变化而变化的敏感元件。
19、霍尔传感器零位误差中最主要的一种是不等位电势差。
减小霍尔片的厚度,可以提高霍尔片的灵敏度。
20、在选购线性仪表时,必须考虑应尽量使选购的仪表量程为欲测量的 1.5 倍左右为宜。
《检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检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检测技术复习题(课程代码392220)⼀、单项选择题1.按误差出现的规律分,下列误差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A电⼦电路的噪声⼲扰产⽣的误差;B仪表本⾝材料,零件⼯艺上的缺陷;C测量者不良读数习惯引起的误差;D测试⼯作中使⽤仪表的⽅法不正确;2.下列传感器可以测量温度的是()A 应变⽚B AD590C 氯化锂D CCD传感器3. 下列传感器不可以测量振动的是()A 应变⽚ B电容传感器C SHT11D 压电传感器4.下列测量最准确的是()A 65.98±0.02mmB 0.488±0.004mmC 0.0098±0.0012mmD 1.98±0.04mm5.下列哪些指标不属于传感器的静态指标()A 精度 B灵敏度C阻尼⽐ D 线性度6.莫尔条纹的移动对被测位移量所起的作⽤是()A 调制B 放⼤C 细分D 降噪7.电涡流式传感器利⽤涡流效应将检测量的变化转换成线圈的()A 电阻变化B 电容变化C 涡流变化D 电感变化8.变压器隔离电路中赖以传递信号的途径是()A.光电耦合B.磁通耦合C.漏电耦合D.电容耦合9.光照射在某些半导体材料表⾯上时,半导体材料中有些电⼦和空⽳可以从原来不导电的束缚状态变为能导电的⾃由状态,使半导体的导电率增加,这种现象叫()A 内光电效应B 外光电现象C 热电效应D 光⽣伏特效应10.下列不具有压电特性的材料是()A ⽯英B 钛酸钡C PVC薄膜D 霍尔⽚11.⼀般意义上的传感器包含了敏感元件和()两个组成部分。
A放⼤电路 B 数据采集电路C 转换电路D滤波电路12.DS18B20默认的温度分辨率是()A 0.5℃B 0.25℃C 0.125℃D 0.0625℃13.两⽚压电元件串联与单⽚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串联时输出电压不变,电荷量与单⽚时相同;B串联时输出电压增加⼀倍,电荷量与单⽚时相同;C 串联时电荷量时增加⼀倍,电容量不变;D串联时电荷量增加⼀倍,电容量为单⽚的⼀半;14.下列哪些指标不属于传感器的静态指标()A 精度 B灵敏度C频率响应 D 线性度15.热电阻的引线电阻对测量结果有较⼤影响,采⽤()引线⽅式测量精度最⾼。
检测技术复习资料-最终版-较完善
检测技术复习资料一、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1、检测技术定义: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2、检测技术三大功能:参数测量功能、参数监测控制功能、测量数据分析判断功能。
3、检测技术包括:寻找某种信号,确定被测量与显示量两者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并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改进实验方法以及测量装置能提供可行一句的整个过程。
⏹5、任务⏹ 1.寻找与自然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种种表现形式的信号,以及确定二者间的定性、定量关系;(确定传感器类型及输入输出关系)⏹ 2.从反映某一信息的多种信号表现中挑选出在所处条件下最为合适的表现形式,以及寻求最佳的采集、变换、处理、传输、存储、显示等的方法和相应的设备。
(确定传感器输出信号及其调理电路)4、测量过程的核心是比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将被测量和标准量变换为双方易于比较的某个中间量来进行比较。
5、为提高测量精度以及动态性能,通常将被测量转换为电压或电流信号,利用电子装置完成比较、示差、平衡读数的测量过程,因此,转换是实现测量的必要手段,也是非电量电测法的核心。
6、被测参数主要有电工量(电压、电流、电功率、电阻、电感、电容、磁场强度等)、热工量(温度、热量、压力、压差、流量、液位等)、机械量(位移、形状、应力、力矩、重量、转速、线速度、噪声等)、物性量(气体成分)、状态量(颜色)等。
7、非电量电测法:利用传感器,将非电量转换为电学量,再使用丰富、成熟的电子测量手段对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各种处理和显示记录。
非电量电测法便于对被测量进行连续的测量、记录和远距离集中控制;便于实验测量过程的自动化,电测装置具有,精度高、频率响应高、人机交互性好等优点。
8、评定检测设备的性能指标有:精确度、稳定性(随时间、和外部环境)、输入输出特性。
9、测量三要素:一是(测量单位)、二是(测量方法)、三是(测量仪器与设备)。
10、测量分类:按测量方式分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联立测量;按测量方法分偏差式测量、零位测量和微差式测量;按测量精度分等精度测量、非等精度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义:
静态特性是指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 时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当输入量随时间变 化时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在时域条件下只研究静态特性就能够满 足通常的需要,而在频域条件下一般要研究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2、测量系统的测量方法主要有哪些?
按测量手段分 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 联立测量……
的(最大)绝对误差和示值相 对误差又是多少呢?
综合应用 训练 2
1、传感器的特性指标主要有哪些?其意义在 哪里?在什么频域条件下只研究静态特就能 够满足通常的需要,而在什么频域条件下一 般要研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2、测量系统的测量方法主要有哪些?
3、测量系统的误差主要有哪些?怎么样来减 少这些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综合应用 训练 3
1、什么是系统误差?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是 什么?如何发现系统误差?减少系统误差有哪 几种方法?
2、传感器的的定义和组成是怎样的? 3、测量仪表的精度等级是怎么来表述的?
4、温度补偿的方法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什么是系统误差? 当我们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重复测
量时,如果误差按照一定的规律性出现, 则把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出现的原因有: ①工具误差:指由于测量仪表或仪表组
成组件本身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 ②方法误差:指由于对测量方法研究不
够而引起的误差。 ③定义误差:是由于对被测量的定义不
够明确而形成的误差。 ④理论误差:是由于测量理论本身不够
完善而只能进行近似的测量所引起的误差。
⑤环境误差:是由于测量仪表工作的 环境(温度、气压、湿度等)不是仪表校 验时的标准状态,而是随时间在变化,从 而引起的误差。
绝对误差为: 250 0.5% 1.25V
1.25 0.005 即选用精度为0.5级的250V电压表 250
1.25 0.004, 1.25 0.0025
300
500
则量程为300V的应用精度为0.4级,量程为500V的精度为0.25级
3)已知待测电压为400V左右,现有两只电压表,一 只1.5级,测量范围0~500V; 另一只0.5级, 测量范 围0~1000V,问选用那只表测量较好?为什么?
综合应用 训练 1
1)有一数字温度计,测量范围为 –50 ℃ ~ 150℃,精度0.5级, 求当示值分别为-20℃,100℃时 的绝对误差和示值相对误差。
2)欲测量250 V电压,要求测量示值相对误差不 大于 ±0.5%, 问选用量程为250 V电压表,其精度 为那一级? 若选用量程为300 V和500 V的电压表, 其精度又分别为那一级?
第一只绝对误差为: 5001.5% 7.5V
相对误差为: 7.5 100% 1.875% 400
第二只绝对误差为: 1000 0.5% 5V
相对误差为: 5 100% 1.25% 400
因为第一只绝对误差>第二只绝对误差,所以应用第二只表
某1.0级电压表,量程为
150V,当测量值分别为U1 =150V,U2=100V, U3=50V时,这些测量值
2、测量系统的测量方法主要有哪些?
按测量方式分
偏差式测量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用仪表指 针的位移(即偏差)决定被测量的方法;
零位测量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用指零仪表 的零位指示,检测测量系统的平衡状态;在测 量系统达到平衡时,用已知的基准量决定被测 未知量的方法;
微差式测量是综合了偏差式测量法与零位 式测量法的优点而提出的方法。
3、测量系统的误差主要有哪些?怎么样来减 少这些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测量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疏忽 误差;基本误差、附加误差。
从产生系统误差的来源上消除
利用修正的方法来消除 利用特殊的测量方法来消除
.替代法 .差值法. 正负误差补偿法 . 对称观测法 . 迭代自校法
另外:
测量过程中还存在着测量误差,按性质可被 分为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和 引用误差 三类,其中 绝对误差可以通过对多次测量结 果求平均 的方法来减小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绝对误差为: 150 0.5% 0.75 ℃
-20℃时相对误差为: 0.75 100% 3.75%
20 100℃时相对误差为: 0.75 100% 0.75%
100
2)欲测量250 V电压,要求测量示值相对误差不 大于 ±0.5%, 问选用量程为250 V电压表,其精度 为那一级? 若选用量程为300 V和500 V的电压表, 其精度又分别为那一级?
1、传感器的特性指标主要有哪些?其意义在 哪里?在什么频域条件下只研究静态特就能 够满足通常的需要,而在什么频域条件下一 般要研究传感器性、温度稳定性、各种抗干 扰稳定性等
动特性指标主要有1、与阶跃响应有关的 指标……2、与频率响应特性有关的指标……
③差值法:是将标准量与被测量相减,然后 测量二者的差值。
④正负误差相消法:是当测量仪表内部 存在着固定方向的误差因素时,可以改变被 测量的极性,作两次测量,然后取二者的平 均值,以消除固定方向的误差因素。
⑤选择最佳测量方案:是指总误差为最 小的测量方案,而多数情况下是指选择合适 的函数形式及在函数形式确定之后,选择合 适的测量点。
⑥安装误差:是由于测量仪表的安装 或放置不正确所引起的误差。
⑺个人误差:是指由于测量者本人不 良习惯或操作不熟练所引起的误差。
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①引入更正值法:若通过对测量仪表的校准,
知道了仪表的更正值,则将测量结果的指示值加 上更正值,就可得到被测量的实际值。
②替换法:是用可调的标准量具代替被测量 接入测量仪表,然后调整标准量具,使测量仪表 的指针与被测量接入时相同,则此时的标准量具 的数值即等于被测量。
3)已知待测电压为400V左右,现有两只电压表,一 只1.5级,测量范围0~500V; 另一只0.5级, 测量范 围0~1000V,问选用那只表测量较好?为什么?
1)有一数字温度计,测量范围为 –50 ℃ ~150℃, 精度0.5级, 求当示值分别为-20℃,100℃时的绝对 误差和示值相对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