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1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发展应当是全面的。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这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
其中,经济是基础,只有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才能为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物质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对于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保证作用,只有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能为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文化是经济、政治、社会的反映,又对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精神支撑;社会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在社会领域的综合体现,只有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胡锦涛同志强调:“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充分调动和切实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一、引论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 全面协调可持续/ 以人为本二、正文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时期,面临新形势,提出的新的执政理念、是党对执政兴国的又一次新的认识,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继承与发展。
要正确的理解科学发展观就要理解以下几点:一、必须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
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党就分析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社会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也同样把发展经济作为中心任务,但是,它更强调的“科学发展”即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
浅论我国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学号1613004400321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课程论文论文(作业)题目浅论我国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姓名李增春专业乡镇企业管理入学时间 2016年春教学点丰南电大指导教师吴玉辉2016年6月15日摘要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压力大。
改革开放以后,我过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里,信息化可减少森林砍伐,从而减少因为过渡砍伐森林所带来的一系列污染和破坏。
信息化还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效率,在开采和生产的过程中作用尤其突出,可见信息对资源环境的重要性。
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需要信息时代的大力支持。
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目录一、我国目前的资源环境状况 (1)二、环境恶化与资源衰竭的成因 (1)(一)、经济活动的盲目扩大,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
(1)(二)、人口的急剧增长是环境恶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1)(三)、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造成环境污染加剧。
(2)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一)、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2)(二)、依靠科技进步利用资源,推动环境保护。
(2)(三)、加强保护环境的立法执法,提高全民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3)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3)(一)、加强城市规划,使城市布局合理,通过城市土地价格机制,控制城市规模的恶性膨胀。
(3)(二)、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人口素质提高,从而合理的调整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3)(三)、实行以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环境管理。
(3)(四)、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同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4)参考文献 (4)浅论我国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我国目前的资源环境状况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摘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为解决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
本文通过对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阐述和意义分析,论证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与重大意义,并提出我国进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对策,以期为实现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路径。
长期以来,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不断探索和研究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取得了重要成果。
现金,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包含了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在内的全面发展观,是一种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融为一体的生态文明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在我国发展问题上的经验集成和思想结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重要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社会进步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发生了飞跃,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发展观,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到人类社会的诸多方面,意味着社会的整体变革,包括社会、经济、人口、资源、文明、环境和生态等诸领域在内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中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意义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宏观调控,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祖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祖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增长,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祖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紧密相连的领域,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我们的环境资源,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环境保护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政策。
政府通过颁布和执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例如,《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和惩罚。
这些法律的实施使得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
其次,我们国家积极推动绿色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不仅注重经济的发展,更注重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低碳城市,推广清洁能源技术,降低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我们国家还鼓励节能减排,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减少废物产生和资源浪费,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再次,教育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的祖国通过教育培养广大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校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让他们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小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此外,媒体也起到了宣传和教育的作用,通过报道环境事件和宣传环保知识,引导公众正确对待环境保护问题。
最后,环保组织和志愿者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许多环保组织如绿色和平、自然之友等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倡导公众保护环境,推动政府采取更多措施。
此外,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到环保活动中,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参与环境治理,为祖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祖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要议题。
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绿色发展引领、教育的培养和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我们有能力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祖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我国资源_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通过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就已表明各国政府达成一个共识: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全面实施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21世纪的发展主题。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紧缺、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全面认识中国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并由于我国受所处地质和自然条件的影响,生态环境尤为脆弱的现实,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仍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十分明确的基本准则。
一、我国的资源国情与环境状况资源国情中国地域辽阔,资源总量大,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
陆地面积达960万km2,居世界第三位;海洋面积含经济专属区约300万km2;耕地实际面积约20亿亩,居世界第四位;森林面积18.7亿亩,居世界第六位;草地资源约60亿亩,居世界第二位;地表水水资源2.6万亿m3,居世界第六位;按45种主要矿产的潜在价值计算,矿产位居世界第三位。
全国目前已发现的矿产有168种,其中有151种已探明了储量,有20多种矿产在世界上具有优势地位。
资源种类也比较齐全。
尽管从自然资源总量看,我国排名大多在世界前列,但人均拥有的资源量都很少,各单项资源的人均值皆居世界后列。
其中各类可更新资源人均值的总排序我国在120位,而不可更新和再生的矿产资源人均值居第80位。
从人均值上看我们只是“资源小国”。
我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想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动态平衡,耕地资源的短缺矛盾是无法回避的。
从可利用矿产储量上看,我国45种主要矿产到2010年时保证程度,只有菱镁矿、钼、稀土、芒硝、钠盐、钍、水泥原料、萤石、钨、锡、锌等21种可以满足发展需求;能基本保证尚需寻找或进口解决部分不足的有铀、铝、铅、磷等7种;不能保证并需长期进口补缺的有石油、天然气、铁、锰、铜等10种;铬、钴、铂、钾盐、金刚石5种矿产严重短缺,主要靠进口解决需求。
资源、环境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欧美国家在19世纪开始建立以大规模使用机器为基础的现代化经济。
在这种经济下,20世纪人类生产能力的发展使欧美国家的富裕程度达到了过去的人类从来就不敢想象的程度。
这也使20世纪成了一个追求经济发展的世纪,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争相以欧美国家为榜样来改造和发展自己的经济。
但是20世纪的经济发展以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
在整个20世纪,人类消耗了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7.6亿吨铝,4.8亿吨铜。
而那些成为全世界效仿的榜样的欧美工业发达国家,虽然只占世界人口的15%,却消费了世界56%的石油和60%以上的天然气、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
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危险,整个地球的大气、海洋和陆地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人们在认真地讨论现代化的经济增长在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上的有害后果,研究如何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以便使目前的经济增长变为可以持续。
但是,就在欧美国家考虑改变其过去200年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增长方式时,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却正在按照欧美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来谋求经济发展,而这样的落后国家却占当今世界人口的大多数。
这就使当今的世界经济面临着空前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这个问题的典型表现之一,就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目前所面临的巨大难题。
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地以年平均9%的增长率高速增长。
相比之下,欧美国家在这样长的时期中达到年平均3%的增长率,已经是很快的经济增长了。
中国经济如此高增长的结果是,200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如果以当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换算已经达到1.65万亿美元,人均接近1100美元。
这样以美元计的中国GDP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五位,而由于汇率有着不确定性,特别是人民币当前面临升值压力,这样以美元计的GDP总量和世界排位并不准确。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按目前这样的经济增长率持续发展下去,中国的GDP总量在最近几年就可以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20年内可以超过居世界第二位的日本,而在30年之后就可以超过世界的第一经济大国--美国。
精编范文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感受我国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_0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感受【我国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感受【我国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然而,我国生态环境、资源的过度消耗等问题日益突显出来,国家需要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解决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矛盾问题。
为了探求问题的根源,本文就我国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的主体共分三部分。
一,健全和创新我国资源、环境法律体系;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经济政策;三,要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法律建设;环境经济政策;环境科技创新;走一条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道路,是参照西方工业发展史、当代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发展、保护的先进理念,结合我国特殊国情以及现代化建设任务的历史必然选择。
然而,近年来国家在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政府、社会和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上,制度建设,政策执行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阻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步伐。
当前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立法建设与实施、环境经济政策建设、环境科技创新等相关领域的诸多课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笔者正是根据上述问题思考,把我国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作为论文题目研究的原因。
一、我国资源、环境的法律、法规建设1.我国环境法律整体建设现状。
我国基本上建立起了相对完备的资源、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从1982年至今,先后颁布了包括《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森林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等二十七部全国性法律,基本上概括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领域,为我国资环、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法制保障。
2.环境法律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在生态环境法律的建设中存在突出的问题是政府监督部门和生产企业没有切实的履行各自职能范围内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如果我们地方政府、生产企业、监管部门在法律的监管和执行上都相应的缺少各自法律责任,那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将会失去在法规制度层面上的有效保障。
1014 中国的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要关注中国的资源环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中国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世界上最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污染、枯竭的资源、生态破坏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的持续发展。
因此,关注中国的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中国资源环境能否支撑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资源日益短缺。
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稀土等战略资源,都已经萎缩到危险的地步。
同时,污染和环境破坏也在不断加剧。
这些都表明中国的资源环境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这让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资源环境是否能够支撑其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该优化能源结构,推广新能源,尽量减少对石油天然气等有限资源的依赖。
其次,应该加强环境污染管控,严格执行环保法律,加大处罚力度,让那些对环境破坏不加节制的企业付出应有的代价。
此外,科技创新也是关键。
只有通过技术革新,才能在保障资源环境的同时,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济与环境的平衡经济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必须同时保障。
中国当前的环保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但在保障环境的同时,必须找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比如,可持续发展中的“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可以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中国如何发挥全球资源优势中国不仅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国家,也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国家。
中国作为世界上拥有人口最多的国家,应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全球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例如,中国可以在杰出环保技术方面投资,推广能源节约技术和绿色环保技术等。
结论中国的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孤立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议题。
全球应该共同关注,共同解决。
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中国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令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为后代留下一片绿色的家园。
中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国也在积极采取行动,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面临着巨大的环境挑战。
然而,中国也认识到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
首先,中国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努力改善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质量。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以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此外,中国还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中国大力推动能源革命,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国家,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中国还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低碳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以降低碳排放和减少环境负荷。
第三,中国注重提升环境意识和教育,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的环保教育活动,加强环境保护理念在全社会的传播,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此外,中国积极培养环境保护专业人才,推动环境保护科研和技术创新,为环境保护提供智力支持。
最后,中国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环保事务。
中国签署并履行了众多的国际环保公约,积极推动环境保护议程在国际舞台上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实施。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组织,通过这些平台分享经验、交流合作,推动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总之,中国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仍然面临挑战和困难,需要持续努力。
中国将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当今社会,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
下文将从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现状出发,探讨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一、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推广环保型产品、实施生态补偿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改善了环境,但在获得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方面仍存在良好的空间。
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两方面:强大的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以及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二、资源利用的现状近年来,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逐渐提高。
然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仍然存在。
例如,大量的食品、纺织品、家电等产品被丢弃,造成了重要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此外,高度集约的生产和工业化进程导致的资源不足和能源消耗量的增加,也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措施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如:1.加强环境管理和法规实施。
2.鼓励与支持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发展。
3.促进循环经济,通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再利用废弃物等方式,减少资源浪费。
4. 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效益。
5. 推广环保型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者的环境影响。
6. 倡导公众参与与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概念。
结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发展的关键。
通过政府和公众的努力,我们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
相对于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发展。
如何在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平衡,成为当代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资源环境的重要性资源是现代社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包括了人力、物力、能源、水资源等方面。
而环境则是指人类所生存的空间以及其中不断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
资源环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需要资源: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资源的保障,社会的发展将受到制约。
2.保护资源环境是人类的责任:维护资源环境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责任,这是建设美丽家园的必要条件。
3.资源环境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资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会导致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负面影响。
4.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提高社会效益:合理利用资源将会带来的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的受益。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为了避免传统发展模式所导致的一系列的问题,真正做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并维持和改善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
2. 社会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使社会资源更加合理地分配且更加公正,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制度。
3.环境可持续发展:可以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和破坏,实现可持续的生态资源利用,确保万世流芳。
三、资源环境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约和挑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制约和挑战。
资源环境的短缺、污染和破坏等问题阻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经济发展模式单一:依赖资源环境的部门和传统的高污染型产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
2.能源需求增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增加和资源短缺的问题。
我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但同时,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
首先,中国政府积极出台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自1972年出版“环境保护法”以来,中国陆续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一系列法规,有效地管理和监管着环境污染问题。
其次,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之一,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中国在风能领域取得了巨大突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发电量国家。
此外,中国政府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在过去几十年,中国面临着森林资源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但中国政府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草地恢复等项目,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例如,中国实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和“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工作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第一,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尽管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治理措施,但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第二,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仍然存在。
为了追求经济增长,一些地方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放松,资源的浪费也比较严重。
第三,环境监管和执法还不够到位。
虽然中国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加强了执法力度,但仍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环境法规执行不力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可以继续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首先,应该进一步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并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其次,应该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第三,应该加强环境教育和公众意识的培养,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中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资源环境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引言在当前全球面临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等挑战的形势下,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热议的话题。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世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资源环境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资源短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政府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政策。
资源短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资源短缺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资源稀缺的挑战。
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水资源、土地等的需求日益增加,从而导致资源供应面临短缺的局面。
能源资源短缺的影响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中国能源资源严重依赖进口,国内资源的不足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冲击。
能源价格的不稳定性会导致经济成本的增加,进而影响到生产和消费。
水资源短缺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贫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资源的短缺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
农业是中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缺水将导致农作物减产,进而影响到粮食供应和价格稳定。
土地资源短缺的影响中国土地资源稀缺是由于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导致的。
土地不可再生,土地资源的短缺将限制城市扩张和农业发展的空间。
此外,土地资源的稀缺也会导致土地价值的提高,增加企业和个人的经营成本。
政府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政策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能源领域的政策中国政府提出了“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目标,鼓励能源节约和转型发展可再生能源。
此外,中国政府还加强了对能源资源的管理,设立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推动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
水资源领域的政策中国政府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加强了法规和政策的制定,推动水资源的节约和管理。
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水利工程,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通过水资源定价和考核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节约水资源。
资源开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资源开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大挑战。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资源开发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愈发严重。
为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平衡的方式。
一、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资源开发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开垦、矿地开采、森林砍伐等行为,这些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例如,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了森林资源的匮乏,进而引发了许多生物物种的灭绝。
又如,山区开矿会产生大量的废渣,这些废渣对土地和水资源造成污染,并且长期积累会导致河流的污染,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毁灭性影响。
二、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规划和管理制度,避免盲目的开发。
其次,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通过建设生态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
例如,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推广节能减排措施等。
三、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环境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更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健康的环境可以为我们提供清洁的空气、水源、食物等基本生存条件,而贫瘠的土地、污染的水源和空气却会危及我们的生命。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四、个人责任与行动作为个人,我们也应该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废弃物的产生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入到环保组织中,参与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
总之,资源开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紧迫的问题。
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行动,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资源开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实现真正的平衡。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贫乏的国家,长期以来我们必须在有限的资源中求得自己的发展。
但是,这种模式在长期过程中已经导致了大量资源短缺和环境迅速恶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也就需要深入思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一直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从能源到水资源、从耕地到森林、从矿产到淡水等,都存在严重的问题。
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深远的事情是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已经远远超出自己的产量,在全球石油市场上几乎完全取决于进口。
除此之外,其他资源情况也不容乐观。
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水资源被过度开采且被污染,木材资源也在迅速减少。
这些资源问题已经超出了单一部门或区域的范畴,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大问题。
而发挥我国综合资源和人力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缓解这一状况的关键。
二、环境破坏同时,环境问题是与资源问题相互关联的。
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土壤、生物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已经超出了自然环境自然承载的极限。
许多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严重破坏,当然也涉及到了全球变暖、酸雨、大气污染、垃圾固体、水污染、土地沙漠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严重威胁,还给整个地球带来了更加严重的问题。
长此以往,我们的环境破坏达到的规模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这些问题也大大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和健康的呼吸、观赏、娱乐和文化活动。
因此,重视环保问题并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生态管理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需要在多个领域进行生态管理,树立生态文明发展观,落实“绿色发展”的理念。
这种观念能够引导为工业生产、社会生活、城市建设、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追求科学合理、绿色发展的理念,即更加注重环保和公共福利,更加处理气候变化之类的全球问题。
我们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法律体系,依法打击环境破坏,应对生态系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这其中还涉及到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责任,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浅论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论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问题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可持续发展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从环境问题的现状出发,分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一、环境问题的现状1.1 污染问题目前,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在内的各种污染问题不断困扰着我们。
工业废水排放、汽车尾气排放、化工厂排放等多种因素导致了严重的水、空气污染,引发了环境灾难,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资源浪费问题资源浪费是另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浪费能源、水资源、土壤资源等自然资源,导致了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失衡。
1.3 生态破坏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湿地被填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正在加剧。
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挑战。
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1 维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
通过可持续发展,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污染的产生,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为人类提供持续的生态资源。
2.2 促进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意味着环境的保护,也能够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通过提倡节约资源、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式,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3 保障人类生存环境问题的加剧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只有通过可持续发展,才能够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让人类能够更好地与自然环境共生共存。
三、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对策分析3.1 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使环境保护的法治化、制度化得到有效实施。
3.2 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生活推广清洁能源、低碳生活方式是有效的环境保护途径。
人们应该逐步改变高能耗、高污染的生活方式,采用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共同抵抗气候变化。
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如今,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也几乎成了不可避免的代价。
但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我们需要考虑如何让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资源环境问题往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副产品,但若我们不处理好这些问题,又会限制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因此,我们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胜利。
其次,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环境与资源问题,持续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
投入和政策不足是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不足的主要原因。
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环境污染防治、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力度,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技术进步的速度,同时逐渐实行更严格、更细化、更专业的环保标准和治理政策。
在实践中,我们还需要积极推进一系列行动。
比如,我们可以鼓励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强化环境意识的培养,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自觉性;加强环保组织和社会力量的最终化,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保实践。
总之,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终极挑战。
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发展,而是尽可能地兼顾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的均衡。
只有这样,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1613004400321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课程论文论文(作业)题目浅论我国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姓名李增春专业乡镇企业管理入学时间 2016年春教学点丰南电大指导教师吴玉辉2016年6月15日摘要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压力大。
改革开放以后,我过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里,信息化可减少森林砍伐,从而减少因为过渡砍伐森林所带来的一系列污染和破坏。
信息化还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效率,在开采和生产的过程中作用尤其突出,可见信息对资源环境的重要性。
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需要信息时代的大力支持。
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目录一、我国目前的资源环境状况 (1)二、环境恶化与资源衰竭的成因 (1)(一)、经济活动的盲目扩大,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
(1)(二)、人口的急剧增长是环境恶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1)(三)、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造成环境污染加剧。
(2)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一)、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2)(二)、依靠科技进步利用资源,推动环境保护。
(2)(三)、加强保护环境的立法执法,提高全民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3)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3)(一)、加强城市规划,使城市布局合理,通过城市土地价格机制,控制城市规模的恶性膨胀。
(3)(二)、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人口素质提高,从而合理的调整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3)(三)、实行以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环境管理。
(3)(四)、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同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4)参考文献 (4)浅论我国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我国目前的资源环境状况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各种资源总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是世界上人均资源占有水平较低的资源小国之一。
加上地理条件复杂,人口分布不均匀,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分布不协调,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开采不当,加上开采、冶炼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二次污染,导致众多人口对有限资源的压力愈来愈大,各种资源将严重衰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巨大,废气、废水与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加。
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并且严重威胁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健康,甚至在将来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合理发展。
二、环境恶化与资源衰竭的成因(一)、经济活动的盲目扩大,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
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在迅速的往前推进,带来人口和工厂企业的集中。
而大工业生产以及工厂门类和数量的增多,居民使用燃料、工厂采用化工产品排放的大量烟尘,极大地改变了大气的组成。
据分析城市大气污染物中烟尘最为突出,而且在排放烟尘的同时,还夹杂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氯等废气的排放。
城市化和工业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增加了房屋和道路等不透水面积和排水工程,从而减少了渗透,增加了流速,地下水得不到地表水的补充,破坏了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导致地球表面总体供水紧张。
并且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直接流入江、河、湖、海或渗入地表都会对水体产生影响,危害人们健康。
城市中的生活用水,尤其是各种洗涤剂、洗衣粉、浴液、洁厕液等的大量使用,使城市废水中的化学成分和有毒物质的比例上升,再加上一些城市对污水处理和排放不当,使水污染更加严重。
城市化和工业化对水生物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产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使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出现失调。
房屋密集,街道交错,到处是水泥建筑和马路,阻断了生物群体之间的通道,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同时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原生态,使一些适应性差的生物被现实环境所淘汰。
城市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噪声污染。
城市人口集中,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商业经济、交通运输等活动都产生的噪声,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二)、人口的急剧增长是环境恶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人口问题,西方学者称为“人口爆炸”,是指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能力之间存在着矛盾。
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了60亿,而亚、非、拉等许多发展中国家新增人口占世界人口增长的90%。
这些地区多属于人口素质低、资源开发状况差、经济贫困的国家,是世界人类与环境矛盾较突出的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现在世界城市人口已超过了3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
大城市、特大城市发展较快。
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从1980年的243个增加到2001年的390个。
因此,人口的急剧增长所带来的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导致城市环境自净能力降低,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三)、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造成环境污染加剧。
首先,氮、磷、钾等化学肥料,比传统农家有机肥含量纯度高,作物吸收快,能迅速提高农作物产量。
但是大量施用化肥的负面作用日益突显出来,造成土壤板结,土壤质量下降,更严重的是造成水质污染,化肥含量高的农田用水特别是稻田用水排入河湖,导致鱼、虾、蟹等水生动物减少直到灭绝。
其次,农药污染近年来也逐年加重。
菜农、果农为了追求高产量大量喷洒农药。
其喷洒农药的过程中对实施者本人造成了皮肤的污染;长期过量对粮作物施用农药,使害虫产生很强的抗药免疫性,还将导致农药的更严重的过量施用,如此恶性循环,使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量加大,长期食用这种过量使用农药的瓜果蔬菜,对人体的健康严重有害。
最后,地膜覆盖和各种暖房生产的出现,有效提高了蔬菜、水果的单位面积产量,冲破了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生产限制,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实惠。
但是据科学资料显示,现在使用的这类塑料薄膜,埋在土壤中200年也不会腐烂,塑料大棚之类的使用和不恰当的废旧处理,已经形成了“白色污染”,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通过对环境问题的现状及成因的分析可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复杂。
因此,我们必须采用正确的对策来面对今天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就是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要构成危害的发展政策。
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根据中国的环境资源状况合理制定中国的发展目标与发展速度。
中国的资源节约有潜力可挖,如果能严格执行土地法,全面实施入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水土保持,防治土地的荒漠化,土地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可减弱。
矿产资源由于非法开采,乱采乱挖,资源破坏浪费严重,并造成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因此,通过资源保护理发,规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一。
(二)、依靠科技进步利用资源,推动环境保护。
中国必须提倡清洁生产,提高工农业生产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的立法保护水资源,利用经济价值规律实现水的商品价值,提倡节约用水。
(三)、加强保护环境的立法执法,提高全民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中国的环境资源的实际决定了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的道路,依靠科技合理利用资源,加强资源,环境的立法、直发和全民意识,以合理的经济发展速度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一)、加强城市规划,使城市布局合理,通过城市土地价格机制,控制城市规模的恶性膨胀。
城市的布局涉及到自然、经济、技术和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必须统筹规划,综合平衡。
首先,城市的布局要考虑地形、气象、水文等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工业严重污染区,一定要布置在下风向。
城市的工业布局还要密切注意河流的走向、流量、泥沙流动规律和河流的自净能力。
其次,城市内部布局也应有利于保护环境。
多中心的格局、放射壮布局,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对城市土地实行有偿使用,以地租地价来调节土地需求,就可以使城市既具有凝聚力,又具有排斥力。
有偿使用土地,可以杜绝多占地、占地不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土地需求膨胀与供求短缺的矛盾,使城市经济的运行基本建立在城市土地存量上,减少了盲目向外扩张。
(二)、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人口素质提高,从而合理的调整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鼓励控制生育,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和地区分布。
对于少生优生者给予良好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使其没有后顾之忧。
同时通过普及高等教育大力提高人口质量,提高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生产力布局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行以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环境管理。
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实施制度创新,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
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由粗放式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变,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把资源转化为产品。
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防止水土流失,控制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外部性。
我们可利用经济政策,通过市场机制,把由于物质利用不一致造成的经济外部性内化到各级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中。
通过事后增加治理成本的方法来削减污染,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既能有效地约束污染者的排污行为,确保“污染者负担”,又能为政府进行环境集中治理筹集资金,或将资金用于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等,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是解决污染的根本思路。
(四)、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同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把环保产业列为优先发展领域,依据生态经济学理论,用生态工艺代替传统工艺,具体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设计,保持环境系统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的延续,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在全民中开展环保知识的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思想,破除“产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观念,使企业树立“清洁生产观”,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
总之,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通过普及全民的节约意识,大力发展高科技,以提高各种生产的效率,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损耗,提高利用率。
实施保护环境资源,认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参考文献:1.刘培桐。
环境学概论(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2.菜运龙。
自然资源学原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钱易,唐孝炎主编。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陈景。
我国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实现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新西部,20065.赵丽芬,江勇主编。
可持续发展战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