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播种及播种后管理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防治芦笋常见病害
一、芦笋立枯病。
①症状。
芦笋立枯病又称枯萎病,是土传病害。
初见田内个别植株变黄萎蔫,病情扩展后全株枯死。
嫩茎染病,叶和茎变褐色或纵裂,病株地下茎和根部可现褐色病斑,后期病部腐烂,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
幼笋染病,茎细小或无法出土。
②病原及传播途径。
病菌为尖孢镰刀菌芦笋专化型,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经伤口侵入,危害茎部和根系,发病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浸染,生产中土壤过湿易发病。
③防治分法。
(1)育苗地不宜连作,实行3-4年轮作。
(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芦笋专用肥,注意防止烧根或沤根。
(3)加强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止湿气滞留。
(4)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36%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1∶1∶160倍式波尔多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二、芦笋炭疽病。
①症状。
主要危害茎,茎上病斑灰色至浅
褐色,梭形或不规则形,后期病部长出小黑点。
②病原及传播途径。
病原为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原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4-6月靠雨水传播,多雨季节扩展快,干旱无雨年份发病轻。
③防治方法。
(1)收获时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销毁。
(2)施用腐熟的有机肥。
(3)发病期注意雨后排水,严防大水漫灌,浇水应安排在上午,减少夜晚结露。
(4)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药。
三、芦笋茎腐病。
①症状。
主要危害幼笋,幼笋出土后受害,初在茎表出现水浸状斑,逐渐扩大,后侵入茎秆,茎部组织腐烂,地上部呈枯萎状,湿度大的可在茎表组织出现白色菌丝体。
②病原及传播途径。
病原是一种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可腐生2-3年。
菌丝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播种过密和湿度大时易发病。
③防治方法。
(1)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不直过密。
(2)加强田管,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
(3)及时拔除病笋,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
(4)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溉,严防大水漫灌。
(5)发病初期用75%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或浇灌,采收前3天停药。
四、芦笋病毒病。
①症状。
芦笋病毒病田间显症不明显,病株生长瘦弱,弯曲、黄化,产量明显降低。
②病原及传播途径。
病原有芦笋病毒1号、2号、3号,种子传毒,汁液也可传毒,但蚜虫不传毒。
③防治方法。
(1)收获时注意使用割刀,必要时进行割刀消毒,防汁液传毒。
(2)为防种子传毒,应从无病株上采种,必要时可采用茎尖脱毒技术进行脱毒。
(3)病初期喷洒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300-350倍液,或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病毒灵水溶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采收前3天停药。
芦笋病害识别与防治
1 茎枯病症状:初期乳白针刺小斑点,中期病斑纺锤
或棱形,病斑褐色渐加深,后期灰白稍凹陷、病斑密生小黑点,病枝干枯似火烧状。
侵染途径:风、雨、农事操作。
发病条件:高温、多雨、潮湿。
危害部位:茎、枝。
防
治方法:清除病残体,地面消毒;科学施肥不偏氮,增施磷
钾肥;在多雨季节采取雨前喷药保护,雨后治疗,亩用3%
芦笋青2号可湿粉600倍,50%托布津可湿粉600倍,58%可杀得2000杀菌剂600倍,64%杀毒矾可湿粉500倍液喷淋或浇灌。
2 褐斑病症状:初期紫褐小斑点,中期病斑卵圆或椭圆,边缘棕褐中央灰白,后期斑点淡灰色。
侵染途径:气流、雨水。
发病条件:高湿、高温。
危害部位:分枝、拟叶。
防治方法:适时翻耙土地,减少菌源;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粉600倍液喷施。
3 立枯病(枯萎病)症状:幼苗初期根茎表皮红棕色,嫩茎染病叶褐茎纵裂,老笋地下茎腐变黄枯,地上萎蔫后枯死。
侵染途径:土传、伤口。
发病条件:土壤湿度大。
危害部位:根、茎。
防治方法:搞好田间降湿,忌施未腐熟肥以防烧根、沤根。
发病初期用36%甲基硫菌灵可湿粉600倍,77%可杀得可湿粉500倍喷施,7—10天1次,连防2—3次。
4 炭疽病症状:初期褐色针尖斑,中期凹陷黑褐色,后期同心轮纹状,病部长出小黑点。
侵染途径:雨水。
发病条件:多雨季节。
危害部位:茎秆。
防治方法:雨后及时排水,减少结露。
发病初期开始喷施70%代林锰锌可湿粉500倍;75%百菌清可湿粉600倍,10天1次,连防2—3次。
5 锈病症状:初期黄褐斑隆起,表皮破裂散黄粉,后期椭圆为暗色,茎秆变黄后枯死。
侵染途径:气流。
发病条件:结露、水滴、高湿。
危害部位:茎枝、拟叶。
防治方法:改善通风条件,及时
排湿。
化学防治用75%百菌清可湿粉剂600倍,20%三唑酮
乳油1500倍喷施。
芦笋病害识别与防治
1 茎枯病症状:初期乳白针刺小斑点,中期病斑纺锤或棱形,病斑褐色渐加深,后期灰白稍凹陷、病斑密生小黑点,病枝干枯似火烧状。
侵染途径:风、雨、农事操作。
发病条件:高温、多雨、潮湿。
危害部位:茎、枝。
防治方法:清除病残体,地面消毒;科学施肥不偏氮,增施磷钾肥;在多雨季节采取雨前喷药保护,雨后治疗,亩用3%芦笋青2号可湿粉600倍,50%托布津可湿粉600倍,58%可杀得2000杀菌剂600倍,64%杀毒矾可湿粉500倍液喷淋或浇灌。
2 褐斑病症状:初期紫褐小斑点,中期病斑卵圆或椭圆,边缘棕褐中央灰白,后期斑点淡灰色。
侵染途径:气流、雨水。
发病条件:高湿、高温。
危害部位:分枝、拟叶。
防治方法:适时翻耙土地,减少菌源;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粉600倍液喷施。
3 立枯病(枯萎病)症状:幼苗初期根茎表皮红棕色,嫩茎染病叶褐茎纵裂,老笋地下茎腐变黄枯,地上萎蔫后枯死。
侵染途径:土传、伤口。
发病条件:土壤湿度大。
危害部位:根、茎。
防治方法:搞好田间降湿,忌施未腐熟肥以防烧根、沤根。
发病初期用36%甲基
硫菌灵可湿粉600倍,77%可杀得可湿粉500倍喷施,7—10天1
次,连防2—3次。
4 炭疽病症状:初期褐色针尖斑,中期凹
陷黑褐色,后期同心轮纹状,病部长出小黑点。
侵染途径:雨
水。
发病条件:多雨季节。
危害部位:茎秆。
防治方
法:雨后及时排水,减少结露。
发病初期开始喷施70%代林锰锌可
湿粉500倍;75%百菌清可湿粉600倍,10天1次,连防2—3次。
5 锈病症状:初期黄褐斑隆起,表皮破裂散黄粉,后期椭圆为
暗色,茎秆变黄后枯死。
侵染途径:气流。
发病条件:结
露、水滴、高湿。
危害部位:茎枝、拟叶。
防治方法:改
善通风条件,及时排湿。
化学防治用75%百菌清可湿粉剂600倍,
20%三唑酮乳油1500倍喷施。
芦笋五大病害的防治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市种植芦笋的面积越来越大,为了让广大农民更快的提高收入,将芦笋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下面我介绍芦笋五大病
害的发生与防治,以供广大农民参考。
一、芦笋立枯病
1、症状。
芦笋立枯病又称枯萎病,是土传病害。
初见田内个别植株变黄萎蔫,病情扩展后全株枯死,嫩茎染病,拟叶和茎变褐色或纵裂,病株地下茎和根部可现褐色病斑,后期病部腐烂,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幼笋染病,茎细小或无法出土。
2、病原及传播途径。
病菌为尖孢镰刀菌芦笋专化型,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
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经伤口侵入,为害茎部和根系,发病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生产中土壤过湿易发病。
3、防治方法。
⑴育苗地不宜连作,实行3-4年轮作。
⑵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芦笋专用肥,注意防止烧根或沤根。
⑶加强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止湿气滞留。
⑷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36%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1:1:160倍式波尔多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二、芦笋根腐病
1、症状。
主要危害茎基或根部,初发病部变褐色,皮层逐渐腐烂,仅残留表皮及维管束,表皮下有白色菌丝体,严重时小根全部烂掉,根部溃烂,植株黄化,矮小或凋萎死亡,一般不落叶,此区别于立枯病。
2、病原及传播途径。
病原是串珠镰孢真菌,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2年,种子发芽时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从伤口侵入幼根引起发病。
3、防治方法同芦笋立枯病
三、芦笋炭疽病
1、症状。
主要危害茎,茎上病斑灰色至浅褐色,梭形或不规则形,后期病部长出小黑点。
2、病原及传播途径。
病原为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原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4-6月靠雨水传播,多雨季节扩展快,干旱或干旱无雨年份发病轻。
3、防治方法。
⑴收获时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销毁。
⑵施用腐熟的有机肥。
⑶发病期注意雨后排水,严防大水漫灌,浇水应安排在上午,减少夜晚结露。
⑷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d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d停药。
四、芦笋茎腐病
1、症状。
主要危害幼笋,幼笋出土后受害,初期茎表出现水浸状斑,逐渐扩大,后侵入茎秆,茎部组织腐烂,地上部呈枯萎状,湿度大的在茎表组织出现白色菌丝体。
2、病原及传播途径。
病原是一种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可腐生2-3年,菌丝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播种过密,湿度大易发病。
3、防治方法。
⑴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不宜过密。
⑵加强田管,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
⑶及时拔除病笋,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
⑷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溉,严防大水漫灌。
⑸发病初期用75%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或浇灌,采收前3d停药。
五、芦笋病毒病
1、症状:芦笋病毒病田间症状不明显,病株生长瘦弱、弯曲、黄化,产量明显降低。
2、病原及传播途径。
病原有芦笋病毒1号、2号、3号,种子传毒,汁液也可传毒,但蚜虫不传毒。
3、防治方法。
⑴收获时使用割刀,必要时进行割刀消毒,防汁液传毒。
⑵为防种子传毒,应从无病株上采种,必要时可采用茎尖脱毒技术进行脱毒。
⑶病初期喷洒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0.5%抗毒剂Ⅰ号水剂300-350倍液,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病毒灵水溶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连喷3次,采收前3d停药。
芦笋病虫害综合防治法
防治病虫害上要采用科学的防治措施,大力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达到既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又能使产品农药残留量不超标。
在防治上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适时早防。
(一)农业防治:芦笋开始采收前分别于“立春”及“立秋”前晴天清除旧母茎,进行一次彻底的清园,消灭潜伏于枯枝落叶和土壤中的病虫源。
清园要将旧母茎和新长出来畸形、病虫伤的嫩茎割除,搬离田间集中烧毁;同时喷洒除草剂清除田间杂草,并扒开芦笋蔸头的沙土,把残留茎清除干净,经阳光暴晒1-2天,每667m2用70%甲基托布津和50%多菌灵各0.5Kg,辛硫磷1Kg 混合加水500-600Kg淋浇蔸头,然后覆盖5-6cm客沙,消灭病虫源;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若笋园土壤偏酸性,可施入适量的石灰粉调节土壤酸碱度;注意防旱排涝,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不可采收过度,避免造成植株早衰。
(二)药剂防治:药剂防治要掌握好防治关键期,对茎枯病等病害应抓住发病初期进行防治,保护好母茎萌发至成熟前这段易感病期:对害虫要抓住幼虫孵化高峰期至幼龄期防治。
清园后,幼茎刚长出时就开始喷药防治茎枯病,喷施药剂要坚持到茎叶老化。
药剂要经常轮换使用,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以免产生抗药
性而影响药效。
1、母茎生长期:适当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大生M-45可湿性粉剂或65%好生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65%代森铵水剂800-1000倍液防治茎枯病和褐斑病;防治害虫要在幼虫1-2龄喷药,用5%抑太保乳油1000-15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600-8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加少量乐果、或2.5%溴氰菊酯乳油600-800倍液混合敌百虫或安打3000倍液防治夜蛾科害虫:用10%大功臣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防治蚜虫和蓟马;发生螨类和红蜘蛛可用杀螨特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2、采收期:应推行生物防治,可用12%敌力康1000倍液或3%克菌康800-1000倍液等生物制剂防治茎枯病;用菜硕星600-800倍液、或白僵菌或苏云金杆菌1000倍液、或米满1500倍液防治斜纹夜蛾等蛾科害虫;用阿维菌素类生物农药防治蚜虫和蓟马。
对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和夜蛾科成虫可用糖醋液(糖3份,醋3份,酒1份,水10份加敌百虫0.1%)于傍晚置于田间诱杀成虫。
(摘自福建科技报)
芦笋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茎枯病:
1.结合回土平垄,彻底清理残桩和地上母茎,铲除田间杂草。
2.及时割除死株和病株,带出田外处理,再留新出嫩茎作母茎,新母茎长出后还需定期摘除病残枝叶。
3.适时打顶、整枝打杈,摘除雌株上的浆果,并立上枝条搭架,防止倒伏。
4.注意抗旱排涝:多雨时要立即开沟排水降渍,做到雨停田于无积水;如遇秋旱及时隔行浇小水,有条件的进行喷灌或滴灌,切忌大水漫灌。
5.药剂防治:新留母茎长至15厘米时用50%多菌灵或32.5%芦笋青二号40倍液涂茎,母茎分枝发生后,隔7-10天,轮流交替使用下述药液喷雾一次:(1)32.5%芦笋青二号600倍液。
(2)50%多菌灵500倍液;(3)50%异菌脲1000-1500倍液。
(4)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
二、甜菜夜蛾、棉铃虫:
1.人工摘卵:结合芦笋整枝打杈,摘除甜菜夜蛾卵块。
2.药剂防治:在甜菜夜蛾和棉铃虫幼虫二龄盛期,结合茎枯病的防治,在上述杀菌剂中轮流选加下述杀虫剂中的一种:(1)31%久灵50-75毫升/亩;(2)(48%乐斯本50毫升+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亩或52.5%农地乐50-75毫升/亩;(3)奥绿一号70-100毫升/亩,隔7-10天喷施一次,连防2-3次,当日喷施时间以下午6时以后为宜。
3.人工捉虫;对漏冶高龄幼虫,可采取拍打法,将其震落在预先铺好的塑料薄膜上,集中灭杀,也可在清晨人工捕捉。
芦笋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一、芦笋主要病害及防治
1.芦笋茎枯病。
主要在茎上发生,病斑纺锤形,初期为紫褐色小点,后期扩大成边缘紫褐色、中间灰白色的大斑,其中密生小黑点。
当病斑围绕茎周或病菌侵入内部引起腐烂时,其上茎秆即枯死。
当春季多雨低温、湿度过大时,母茎基部大量发病,其结果发生“烂脚病”,严重的25%~40%的母茎干枯而死。
第二个发病期是夏末初秋暴
风雨交加季节,由于气温高、湿度大,园间芦笋枝叶郁闭,易引致发病,严重时一周内可成片枯黄。
2.芦笋褐斑病。
此病与茎枯病相似,主要危害芦笋茎枝叶和拟叶。
初现紫褐色小点,后扩大成边缘紫褐色、中间灰白色的椭圆形斑点,具轮状斑纹,但不产生小黑点,而生霉状物,严重时芦笋苗枯黄而死,该病在幼苗期发生较多。
3.芦笋紫纹羽病。
病菌为土壤习居菌,除危害芦笋外,还危害多年生植物,如果树、苎麻、甘薯等经济作物。
该病的特点是:在根部或地下茎表面有紫色的菌结束,严重时整个根部为紫色的菌蚜丛所包围,病菌侵入根部,造成腐烂,使植株死亡。
以上三种主要病害防治方法:①冬春彻底清园,把所有的枯枝茬全部清除烧掉,减少越冬菌源基数。
②沟渠配套,降低地下水位。
春秋季节植株茂盛,可降低园间湿度。
③春夏秋多雨季节,若母株丛过密,可剪去瘦弱病残的植株,使笋园间通风透光。
④多施有机肥,适时增追磷钾肥,严格控制氮肥,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⑤化学防治。
春秋多雨季节,用托布津或多菌灵1 000倍药液防治;亩施生石灰30千克,
撒施畦面,同时用0.5%波尔多液保护。
在采笋时,注意农药不要污染食用笋。
二、芦笋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1.斜纹夜蛾。
此虫是危害芦笋最严重的害虫,食性强而广。
在芦笋上危害有以下几种特点:啃食拟叶、嫩茎,剥去绿色表皮,蛀入茎秆内危害,对所留母株危害严重。
2.芦笋禾夜蛾。
该虫称芦笋青虫。
成虫灰褐色,前翅肾状纹、环状纹,为黄褐色,前缘及翅脉灰褐色,幼虫淡绿色,胸部有2条浅褐色的气门线。
该虫食害拟叶,啃食枝杆表皮和嫩茎。
上述两种主要虫害在二龄左右最易防治。
防治方法是:用20%杀灭菊酯或2.5%溴氰菊酯2 500~3 000倍药液喷治,或用40%氧化乐果1 500倍药液防治,效果较佳。
此外,在芦笋育苗期间,如发现有小地老虎、蝼蛄等危害,症状同在其它作物上相似,防治同上。
芦笋常见病害的防治
一、芦笋立枯病。
①症状。
芦笋立枯病又称枯萎病,是土传病害。
初见田内个别植株变黄萎蔫,病情扩展后全株枯死。
嫩茎染病,叶和茎变褐色或纵裂,病株地下茎和根部可现褐色病斑,后期病部腐烂,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
幼笋染病,茎细小或无法出土。
②病原及传播途径。
病菌为尖孢镰刀菌芦笋专化型,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经伤口侵入,危害茎部和根系,发病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浸染,生产中土壤过湿易发病。
③防治分法。
(1)育苗地不宜连作,实行3-4年轮作。
(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芦笋专用肥,注意防止烧根或沤根。
(3)加强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止湿气滞留。
(4)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36%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1∶1∶160倍式波尔多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二、芦笋炭疽病。
①症状。
主要危害茎,茎上病斑灰色至浅褐色,梭形或不规则形,后期病部长出小黑点。
②病原及传播途径。
病原为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原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4-6月靠雨水传播,多雨季节扩展快,干旱无雨年份发病轻。
③防治方法。
(1)收获时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销毁。
(2)施用腐熟的有机肥。
(3)发病期注意雨后排水,严防大水漫灌,浇水应安排在上午,减少夜晚结露。
(4)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药。
三、芦笋茎腐病。
①症状。
主要危害幼笋,幼笋出土后受害,初在茎表出现水浸状斑,逐渐扩大,后侵入茎秆,茎部组织腐烂,地上部呈枯萎状,湿度大的可在茎表组织出现白色菌丝体。
②病原及传播途径。
病原是一种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可腐生2-3年。
菌丝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播种过密和湿度大时易发病。
③防治方法。
(1)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不直过密。
(2)加强田管,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
(3)及时拔除病笋,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
(4)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溉,严防大水漫灌。
(5)发病初期用75%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或浇灌,采收前3天停药。
四、芦笋病毒病。
①症状。
芦笋病毒病田间显症不明显,病株生长瘦弱,弯曲、黄化,产量明显降低。
②病原及传播途径。
病原有芦笋病毒1号、2号、3号,种子传毒,汁液也可传毒,但蚜虫不传毒。
③防治方法。
(1)收获时注意使用割刀,必要时进行割刀消毒,防汁液传毒。
(2)为防种子传毒,应从无病株上采种,必要时可采用茎尖脱毒技术进行脱毒。
(3)病初期喷洒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
500-6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300-350倍液,或
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病毒灵水溶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采收前3天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