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章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件
结构分析软件SAP20
适用范围
SAP2000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结构 分析,包括高层建筑、大跨度结
构、桥梁、工业厂房等。
特点
SAP2000具有强大的建模功能, 支持多种类型的结构形式,能够 进行线性、非线性及动态分析, 同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库和连接
模型。
应用案例
SAP2000在许多大型工程项目中 得到广泛应用,如上海中心大厦
抗震加固的方法与技术
增大截面法
通过增加原结构的截面面积来 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
外包钢加固法
在结构的外侧或内侧包裹一层 钢板,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 延性。
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
将碳纤维布粘贴在结构的表面 ,以提高结构的抗剪、抗弯和 抗拉能力。
增设支撑和拉杆法
通过增设支撑和拉杆来改变结 构的动力特性和传力路径,提
03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
建筑结构的震害分析
01
02
03
结构整体倒塌
地震时,建筑结构整体倒 塌是由于结构整体性差、 延性不足或构造措施不当 等原因所致。
节点和连接破坏
节点和连接的破坏会导致 结构失稳,影响结构的承 载能力和稳定性。
墙体破坏
墙体在地震中容易发生开 裂、断裂、倒塌等现象, 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 性。
05 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技术
抗震加固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安全性原则
加固后的结构应能够承受可能 出现的各种地震作用,确保结
构安全。
适用性原则
加固后的结构应满足正常使用 要求,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耐久性原则
加固后的结构应具有足够的耐 久性,满足设计使用年限的要
求。
经济性原则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件第3章第4节
X ni
i2
m1
i振型上的惯性力在
j振型上作的虚功
X1i
m2
mn
X X
2i ni
i2
m
X
i
Wij m1i2 X1i X1j m2i2 X2i X2 j L
i2
X
T j
m
X
i
2.主振型的正交性
i振型上的惯性力在 j振型上作的虚功:
Wij
i2
X
2k m2 k12
0
k k m2
m2
EI1
k2 m1
EI1
k1
X
1
1 1.618
X 2
1 0.618
(2k 2m) k 2m k2 0
1.618
0.618
1 0.618 k / m 2 1.618 k / m
X11 1 ; X12 1 X 21 1.618 X 22 0.618
y1 y2
X1 sin(t ) X2 sin(t )
k11 X1 k21 X1
k12 X 2 k22 X 2
m12 X1 0 m22 X 2 0
(
k11 k21
k12
k22
m1 0 0 m2
2
)
X1 X2
=
0 0
(k2 m)X 0...366
k2 m 0...(3 69)
i) i)
质点上的惯性力为:
X 21
m2
X
2i
2 i
I1(t) I2 (t)
m1 y1 m2 y2
m1
X
1i
2 i
sin(
i
t
i
m2
i2
m1
i振型上的惯性力在
j振型上作的虚功
X1i
m2
mn
X X
2i ni
i2
m
X
i
Wij m1i2 X1i X1j m2i2 X2i X2 j L
i2
X
T j
m
X
i
2.主振型的正交性
i振型上的惯性力在 j振型上作的虚功:
Wij
i2
X
2k m2 k12
0
k k m2
m2
EI1
k2 m1
EI1
k1
X
1
1 1.618
X 2
1 0.618
(2k 2m) k 2m k2 0
1.618
0.618
1 0.618 k / m 2 1.618 k / m
X11 1 ; X12 1 X 21 1.618 X 22 0.618
y1 y2
X1 sin(t ) X2 sin(t )
k11 X1 k21 X1
k12 X 2 k22 X 2
m12 X1 0 m22 X 2 0
(
k11 k21
k12
k22
m1 0 0 m2
2
)
X1 X2
=
0 0
(k2 m)X 0...366
k2 m 0...(3 69)
i) i)
质点上的惯性力为:
X 21
m2
X
2i
2 i
I1(t) I2 (t)
m1 y1 m2 y2
m1
X
1i
2 i
sin(
i
t
i
m2
第三章2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ppt
h 1 ---直线下降段的斜率调整系数;按下式确定
h1 = 0.02 + (0.05 - z ) / 8 当h1 < 0时,取h1 = 0
h2 - -阻尼调整系数,h2 < 0.55时,取h2 = 0.55
h2
=1+
0.05 - z 0.06 +1.7z
Tg : 特征周期,见表3.2
max:水平地震系数的最大值 α max = kβ max ,β max= 2.25
结构在地震持续过程中经受的最大地震作用为
F
=
F (t ) max
= m &x&(t) + &x&g (t) max
= mSa
= mg Sa
&x&g (t) max = Gk = G
&x&g (t) max
g
G ---集中于质点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g ---重力加速度
= Sa
&x&g (t) max
地震特征周期分组的特征周期值(s)
场地类别
Ⅰ
Ⅱ
Ⅲ
Ⅳ
第一组 0.25
0.35
0.45 0.65
查表确定 Tg Tg = 0.3
第二组 0.30
0.40
第三组 0.35
0.45
0.55 0.75 0.65 0.90
例:单层单跨框架。屋盖刚度为无穷大,质量集中于屋 盖处。已知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二组,Ⅰ类 场地;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700kN,框架柱线刚 度 ic = EIc / h = 2.6104 kN m ,阻尼比为0.05。试求该结构多 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件第3章(下)
1)引起结构产生扭转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规则结构如何考虑扭转效应的影响? 3)需要进行扭转计算的结构: j振型时第i层质心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公式Fxji(Fyji、Ftji); 考虑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时,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扭转效应)Sx(Sy)的计算方 法;
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效应时,结构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方法,0.85的物理意 义。
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是显著的:
根据地震计算分析,对于高层建筑、高耸及大跨结构,竖向 地震影响显著。结构竖向地震内力NE/与重力荷载产生的内力NG 的比值沿高度自下向上逐渐增大,烈度为8度时为50%至90%,9 度时可达到或超过1;335m高的电视塔上部,8度时为138%;高 层建筑上部,8度时为50%至110%。
2、考虑扭转影响的水平地震作用
M D&& CD& K D M D&&g (t)
1
M
cos
D
1n1
1
D&&g (t)
d&&g (t)
M
sin
D
1n1Leabharlann 0M0n1
d&&g (t) ---地面运动加速度 D ---地面运动方向与x轴夹角
3n
设 D(t) X i qi (t) Aq(t) i 1 D&(t) Aq&(t)
Ftji j tj ri2 jiGi
Fx ji
Ftji x
分别为j振型i层的x方向、y方向和
Fy ji
转角方向的地震作用标准值
j振型i层质心处地震作用
思考题
1、底部剪力法的计算步骤是怎样的? 1)底部总剪力计算 2)高阶振型影响如何考虑? 3)屋顶突出屋面附属建筑鞭梢效应的考虑及计算
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效应时,结构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方法,0.85的物理意 义。
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是显著的:
根据地震计算分析,对于高层建筑、高耸及大跨结构,竖向 地震影响显著。结构竖向地震内力NE/与重力荷载产生的内力NG 的比值沿高度自下向上逐渐增大,烈度为8度时为50%至90%,9 度时可达到或超过1;335m高的电视塔上部,8度时为138%;高 层建筑上部,8度时为50%至110%。
2、考虑扭转影响的水平地震作用
M D&& CD& K D M D&&g (t)
1
M
cos
D
1n1
1
D&&g (t)
d&&g (t)
M
sin
D
1n1Leabharlann 0M0n1
d&&g (t) ---地面运动加速度 D ---地面运动方向与x轴夹角
3n
设 D(t) X i qi (t) Aq(t) i 1 D&(t) Aq&(t)
Ftji j tj ri2 jiGi
Fx ji
Ftji x
分别为j振型i层的x方向、y方向和
Fy ji
转角方向的地震作用标准值
j振型i层质心处地震作用
思考题
1、底部剪力法的计算步骤是怎样的? 1)底部总剪力计算 2)高阶振型影响如何考虑? 3)屋顶突出屋面附属建筑鞭梢效应的考虑及计算
3结构抗震计算
n
xi (t) j j (t) X ji j 1
j 为j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4 91)
n
n
X T M I mi X ji X jiGi
j
j
XT M
j
X
i1 n
i1 n
j
mi
X
2 ji
X
2 ji
Gi
i 1
i 1
第i质点t 时刻的水平地震作用Fi(t)=作用在i质点
2、6度时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7 度和7度以上的建筑结构: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 震验算;
3、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抗震墙、框架- 核心筒、抗震墙、筒中筒和多、高层钢结构,除按规 定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外,尚应进行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
4、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符合下列要求:
0 0.1
(Tg T
)0.9 max
[0.20.9 0.02(T 5Tg )]max
T (s)
Tg
5Tg
6.0
计算以下四种情况的地震影响系数α,已知阻尼比为0.05。
设防烈 设计地震 地震类 场地类 自振周
度
分组
别
别
期
α
1 8(0.2g)
一
多遇
I 0.263秒
2 8(0.2g)
二
罕遇
II 1.857秒
3.2 地震作用 3.2.1 单质点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
图4-2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p(t)下的振动
(1)运动方程的建立
I(t) R(t) S(t) P(t)
mx(t) Cx(t) Kx(t) P(t) (4 5)
第三章 地震作用与抗震验算(4)
3.地震波选取 ◆强震持时
一般为结构基本周期的5~10倍,且≥12s。
强震持续时间
地震加速度记录
3.11 时程分析法
3.地震波选取
加速度(g)
0.3
0.2 0.1 0
0.1
0.2 0.3 0 5 10 15 20 25时间(s)
[美]英佩里亚尔谷地震
1940年El Centro地震的加速度记录(南-北分量)
动荷载下钢材的应力-应变关系
3.13 抗震验算
2.承载力验算
S
R
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或
RE S R
3.13 抗震验算
2.承载力验算
地震作用效应与其他作用效应基本组合
S G S EG Eh S Ehk Ev S Evk w w S wk
1.2 不利 G 1.0 有利
T1 折减系数 T T 1 附加周期△T(s) 场地类别 Ⅲ类 当高宽比 烈度 大于3时,顶 0.08 8度 层不折减。
9度 0.10
0.9
Ⅳ类 0.20 0.25
3.13 抗震验算
1.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方向
◆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 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 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 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 用。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 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 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 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动力方程 ti 1 Cx t i 1 Kxt i 1 m g ti 1 m x x
一般为结构基本周期的5~10倍,且≥12s。
强震持续时间
地震加速度记录
3.11 时程分析法
3.地震波选取
加速度(g)
0.3
0.2 0.1 0
0.1
0.2 0.3 0 5 10 15 20 25时间(s)
[美]英佩里亚尔谷地震
1940年El Centro地震的加速度记录(南-北分量)
动荷载下钢材的应力-应变关系
3.13 抗震验算
2.承载力验算
S
R
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或
RE S R
3.13 抗震验算
2.承载力验算
地震作用效应与其他作用效应基本组合
S G S EG Eh S Ehk Ev S Evk w w S wk
1.2 不利 G 1.0 有利
T1 折减系数 T T 1 附加周期△T(s) 场地类别 Ⅲ类 当高宽比 烈度 大于3时,顶 0.08 8度 层不折减。
9度 0.10
0.9
Ⅳ类 0.20 0.25
3.13 抗震验算
1.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方向
◆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 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 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 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 用。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 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 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 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动力方程 ti 1 Cx t i 1 Kxt i 1 m g ti 1 m x x
建筑结构抗震ppt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烈度表
分为1-12度(不同的国家的分度方法不同)
中国地震烈度表
分项:人的感觉,大多数房屋震害程度,其他现象, 加速度(水平向)厘米/秒² ,速度(水平向)厘米/秒
I度:为无感觉,损坏一个别砖瓦掉落墙体微细裂缝; 河岸和松软土上出现裂缝。
第一章 绪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VI (6)度:惊慌失措,仓惶逃出;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 水。地面上有的砖烟囱轻度裂缝、掉头;加 速度63厘米/秒² 。
第一章 绪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多遇烈度)
.55度
(设防烈度)
度左右
(罕遇烈度)
第一章 绪论
设计地震分组
6度近震
设计地震分组是新规范新提 出的概念,用以代替旧规范设计 近震、设计远震的概念。 6度远震
在宏观烈度大体相同 条件下,处于大震级远离 震中的高耸建筑物的震害 比中小级震级近震中距的 情况严重的多。
第一章 绪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板块说:
大陆漂移假说:它是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Wegener) (1880~1930年)在讲课中提出来的。
这一假说在约10年时间内没有受到地质界的重视。在 1922年2月16日有一篇评述魏格纳的书的一无人署名的短文, 发表于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上,说“该书直接应用了物 理学原理,但遭到许多地质学家的强烈反对”。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震级是一次地震强弱的等级。
现国际上的通用震级表示为
里氏震级。(Richter)
查尔斯·里 克特(1900~
用标准的地震仪在距震中100km19处85年记) 录 最大水平位移A(以µm=10-6 m计)。
震级M=logA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_东南大学_3 第三章建筑结构抗震设计_1 第1讲如何选择有利的房屋抗震体型和进行合理的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建筑结构平面的局部不连续性示例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沿竖向的侧向刚度不规则(有柔弱层)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示例 楼层承载力突变(有薄弱层)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图源:吕西林 世界地震工程会议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图源:吕西林 世界地震工程会议
填充墙。
4层以上平面图
2)竖向不规则:塔楼上部(4层
楼面以上),北、东、西三面布
置了密集的小柱子,共64根,支
承在过渡大梁上,大梁又支承在
其下面的10根柱子上。上下两部
分严重不均匀,不连续。
3)主要破坏:第4层与第5层之 间(竖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周围
4层以下平面图
剖面图
柱子严重开裂,柱钢筋压屈;塔楼西立面、其他立面窗下和电梯井处的空心砖填充墙
提供了较大的侧向刚度,位移得到控制。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马那瓜有相距不远的两幢高层建筑,一幢为15层高 的中央银行大厦,另一幢为18层高的美洲银行大厦。 当地地震烈度估计为8度。前者破坏严重,震后拆除; 后者轻微损坏,稍加修理便恢复使用。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马那瓜中央银行大厦
1)平面不规则:2个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 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四、合理的抗震结构布置
平面布置:应使结构抗侧力体系对称布置,以避免 扭转。为了把扭转效应降低到最低程度,应尽可能减 小结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的距离。
芯筒位置要居中和对称 抗震墙沿房屋周边布置 立面布置:结构沿竖向的布置应等强,避免局部的 抗震薄弱部位是十分重要的。
结构抗震设计 第3章-3
三、考虑扭转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考虑扭转地震效应时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的计算公式:
Fxji j tj x jiGi Fyji j tj y jiGi
Fxji
y
质心
Ftji
x
Fyji
Ftji j tj ri 2 jiGi
tj ---考虑扭转的j振型参与系数;
n n
j振型i层质心处地震作用
K Y K Y
ny
T s
s 1
nx
X
s
s
xnr
X r KY r X r
T r 1
xir--第i层第r榀y方向框架的x向座标;
16
三、考虑扭转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求振型和频率时可不计阻尼
M D K D 0
Ftji j tj ri 2 jiGi
x ji、y ji
---分别为j振型i层的x、y方 向的水平相对位移; ---为j振型i层的相对扭转角;
ji
y
质心
Ftji
j
ri
---j振型周期Tj对应的地震 影响系数;
Ji / Mi
Fxji
x
Fyji
20 j振型i层质心处地震作用
---i层转动半径;
结构抗震设计
1
3.6 结构竖向地震作用
竖向地震运动是可观的:
根据观测资料的统计分 析,在震中距小于200km范 围内,同一地震的竖向地面 加速度峰值与水平地面加速 度峰值之比av/ah平均值约为 1/2,甚至有时可达1.6。
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是显著的:
根据地震计算分析,对于高层建筑、高耸及大跨结构影 响显著。结构竖向地震内力NE/与重力荷载产生的内力NG的比 值沿高度自下向上逐渐增大,烈度为8度时为50%至90%,9度 时可达或超过1;335m高的电视塔上部,8度时为138%;高层 建筑上部,8度时为50%至110%。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PT,共81页)
提供了较大的侧向刚度,位移得到控制。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五、合理的结构材料
• 延性系数(表示极限变形与相应屈服变形之比)高; • “强度/重力”比值大(轻质高强); • 匀质性好; • 正交各向同性; • 构件的连接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较好的延性,并
图 断层和断裂带 “有地震必有断层,有断层必有地震”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断裂及其工程影响
地质调查结果: •沿龙门山中央主断裂 带的地表破裂从映秀镇 至北川长200km; • 沿龙门山山前断裂带 的地表破裂从都江堰至 汉旺镇长40km 。
(图源:张培震, 2008)
汶川地震的 启示和教训
位于地震 断层的建筑, 由于地震断错 和地面强大振 动,带来房屋 毁灭性坍塌。
填充墙。
4层以上平面图
2)竖向不规则:塔楼上部(4层
楼面以上),北、东、西三面布
置了密集的小柱子,共64根,支
承在过渡大梁上,大梁又支承在
其下面的10根柱子上。上下两部
分严重不均匀,不连续。
3)主要破坏:第4层与第5层之 间(竖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周围
4层以下平面图
剖面图
柱子严重开裂,柱钢筋压屈;塔楼西立面、其他立面窗下和电梯井处的空心砖填充墙
• 这里的“规则”包含了对建筑平面、立面外形尺寸,抗 侧力构件的布置、质量分布,直至承载力分布等诸多因 素的综合要求。
• “规则”的具体界限随结构类型的不同而异,需要建筑 师和结构师相互配合,才能设计出抗震性能良好的建筑。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 建筑抗震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 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①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五、合理的结构材料
• 延性系数(表示极限变形与相应屈服变形之比)高; • “强度/重力”比值大(轻质高强); • 匀质性好; • 正交各向同性; • 构件的连接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较好的延性,并
图 断层和断裂带 “有地震必有断层,有断层必有地震”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断裂及其工程影响
地质调查结果: •沿龙门山中央主断裂 带的地表破裂从映秀镇 至北川长200km; • 沿龙门山山前断裂带 的地表破裂从都江堰至 汉旺镇长40km 。
(图源:张培震, 2008)
汶川地震的 启示和教训
位于地震 断层的建筑, 由于地震断错 和地面强大振 动,带来房屋 毁灭性坍塌。
填充墙。
4层以上平面图
2)竖向不规则:塔楼上部(4层
楼面以上),北、东、西三面布
置了密集的小柱子,共64根,支
承在过渡大梁上,大梁又支承在
其下面的10根柱子上。上下两部
分严重不均匀,不连续。
3)主要破坏:第4层与第5层之 间(竖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周围
4层以下平面图
剖面图
柱子严重开裂,柱钢筋压屈;塔楼西立面、其他立面窗下和电梯井处的空心砖填充墙
• 这里的“规则”包含了对建筑平面、立面外形尺寸,抗 侧力构件的布置、质量分布,直至承载力分布等诸多因 素的综合要求。
• “规则”的具体界限随结构类型的不同而异,需要建筑 师和结构师相互配合,才能设计出抗震性能良好的建筑。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 建筑抗震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 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①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
建筑抗震课件(第三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建 为什么要称为地震作用﹖ 是因为结构地震反应是地震通过结构惯性引起的,因此地
筑 震作用(即结构地震惯性力)是间接作用,而不称为荷载,但 为了应用方便,将地震作用等效为某种形式的荷载作用,
抗 这就是等效地震荷载。
震
3.1 概述
第 3.1.2 质点体系及其自由度
三
实际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摇晃的现象十分复杂。在计 算地震作用时,为了将实际问题的主要矛盾突出来,
三 质点自振周期变化的曲线为地震反应谱。 由于地震的随机性,即使在同一地点、同一烈度,每次地震的地面加速
章 度记录也很不一致,因此需要根据大量的强震记录计算出对应于每一条 强震记录的反应谱曲线,然后统计求出最有代表性的平均曲线作为设计 依据,这种曲线称为标准反应谱曲线。
建 筑 抗 震 各种因素对反应谱的影响
章 运用理论公式进行计算设计,需将复杂的建筑结构
简化为动力计算简图。
单质点弹性体系
建 筑 多质点弹性体系 抗 震
3.1 概述
第 单质点弹性体系 三 章
常常将水箱及其支 架的一部分质量集 中在顶部,以质点 m来表示
建
筑
抗
震
水塔
支承水箱的支架 则简化为无质量 而有弹性的杆件, 其高度等于水箱
的重心高
3.1 概述
建 去的微量,故:
筑
m[x(t) xg (t)] kx(t)
抗
震
3.3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第
这样,在地震作用下,质点在任一时刻的相对位移
三 将与该时刻的瞬时惯性力成正比。因此,可认为这一相
章 对位移是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引起的,虽然惯性力并不是
真实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但惯性力对结构体系的作用和
筑 震作用(即结构地震惯性力)是间接作用,而不称为荷载,但 为了应用方便,将地震作用等效为某种形式的荷载作用,
抗 这就是等效地震荷载。
震
3.1 概述
第 3.1.2 质点体系及其自由度
三
实际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摇晃的现象十分复杂。在计 算地震作用时,为了将实际问题的主要矛盾突出来,
三 质点自振周期变化的曲线为地震反应谱。 由于地震的随机性,即使在同一地点、同一烈度,每次地震的地面加速
章 度记录也很不一致,因此需要根据大量的强震记录计算出对应于每一条 强震记录的反应谱曲线,然后统计求出最有代表性的平均曲线作为设计 依据,这种曲线称为标准反应谱曲线。
建 筑 抗 震 各种因素对反应谱的影响
章 运用理论公式进行计算设计,需将复杂的建筑结构
简化为动力计算简图。
单质点弹性体系
建 筑 多质点弹性体系 抗 震
3.1 概述
第 单质点弹性体系 三 章
常常将水箱及其支 架的一部分质量集 中在顶部,以质点 m来表示
建
筑
抗
震
水塔
支承水箱的支架 则简化为无质量 而有弹性的杆件, 其高度等于水箱
的重心高
3.1 概述
建 去的微量,故:
筑
m[x(t) xg (t)] kx(t)
抗
震
3.3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第
这样,在地震作用下,质点在任一时刻的相对位移
三 将与该时刻的瞬时惯性力成正比。因此,可认为这一相
章 对位移是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引起的,虽然惯性力并不是
真实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但惯性力对结构体系的作用和
抗震 第三章3
的运动存在着相位差; 2)结构本身不对称(质心与刚心不重合)。 刚心——结构抗侧移刚度的中心 质心——结构的重心
(2)扭转的危害 加重结构的破坏,有时是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 (3)扭转的计算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近似计算法(平移振动+静力扭转) 其中,运动方程和振型都涉及转角,比较复杂。 (4)对扭转的考虑 对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要考 虑扭转影响。
3.6 多自由度体系自振周期的计算
1.能量法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即一个无阻尼的弹性体 系作自由振动时,其总能量(变形能与动量之和)在任何 情况下保持不变。
T1 2
n
Gk
u
2 k
k 1
n
Gkuk
k 1
其中:uk是将各质点的重力荷载Gk视为水平力所产生的k 质点处的水平位移。
2. 顶点位移法
解:(1)自振周期及振型
k11 k1 k2 8104 kN / m
1
k12 k21 k2 3104 kN / m
k22 k2 3104 kN / m
代入频率方程
2
1 2
k11 m1
k 22 m2
得:
1 2
k11 m1
k12
0.488
第二振型
X 22 m122 k11 1
X 21
k12
1.71
(2)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解 1)水平地震作用 对于第一振型,Ⅰ类场地,第一组,得Tg=0.25s。 8度, 0.20g,多遇地震,查表得,αmax=0.16 5Tg> T1=0.358s> Tg=0.25s,所以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为
2、底部剪力法
(2)扭转的危害 加重结构的破坏,有时是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 (3)扭转的计算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近似计算法(平移振动+静力扭转) 其中,运动方程和振型都涉及转角,比较复杂。 (4)对扭转的考虑 对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要考 虑扭转影响。
3.6 多自由度体系自振周期的计算
1.能量法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即一个无阻尼的弹性体 系作自由振动时,其总能量(变形能与动量之和)在任何 情况下保持不变。
T1 2
n
Gk
u
2 k
k 1
n
Gkuk
k 1
其中:uk是将各质点的重力荷载Gk视为水平力所产生的k 质点处的水平位移。
2. 顶点位移法
解:(1)自振周期及振型
k11 k1 k2 8104 kN / m
1
k12 k21 k2 3104 kN / m
k22 k2 3104 kN / m
代入频率方程
2
1 2
k11 m1
k 22 m2
得:
1 2
k11 m1
k12
0.488
第二振型
X 22 m122 k11 1
X 21
k12
1.71
(2)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解 1)水平地震作用 对于第一振型,Ⅰ类场地,第一组,得Tg=0.25s。 8度, 0.20g,多遇地震,查表得,αmax=0.16 5Tg> T1=0.358s> Tg=0.25s,所以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为
2、底部剪力法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pt53页
1.0.1 课程简介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综合了地震成因,强烈地面运动,结构物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多科性的学科,它涉及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震学、工程力学(结构动力学、材料力学、结构静力学)、工程结构学(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地基与基础)、施工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1.0.2 课程性质和目的
1.1.1 地震类型与成因
什么是地震?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 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目前记录到的世界上最大地震是8.9级,发生于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7度
8度
9度
设计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05g
0.1g(0.15g)
0.2g(0.3g)
0.4g
1.2.3 基本烈度与地震区划
设计地震分组:是新规范新提出的概念,用以代替旧规范设计近震、设计远震的概念。
在宏观烈度大体相同条件下,处于大震级远离震中的高耸建筑物的震害比中小级震级近震中距的情况严重的多。 设计地震分三组,对于Ⅱ类场地,第一、二、三组的设计特征周期分别为:0.35s、0.40s、0.45s.
1.1.2 地震波
地震波:地震产生的地壳运动(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种波称为地震波。 地震波包含:体波和面波。1、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纵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又称为压缩波或疏密波。特点:周期短,振幅小,波速快, 引起地面竖向颠簸。纵波也叫初波横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故又称为剪切波。特点:周期较长,振幅较大,波速慢, 引起地面水平摇晃。横波也叫次波。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综合了地震成因,强烈地面运动,结构物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多科性的学科,它涉及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震学、工程力学(结构动力学、材料力学、结构静力学)、工程结构学(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地基与基础)、施工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1.0.2 课程性质和目的
1.1.1 地震类型与成因
什么是地震?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 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目前记录到的世界上最大地震是8.9级,发生于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7度
8度
9度
设计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05g
0.1g(0.15g)
0.2g(0.3g)
0.4g
1.2.3 基本烈度与地震区划
设计地震分组:是新规范新提出的概念,用以代替旧规范设计近震、设计远震的概念。
在宏观烈度大体相同条件下,处于大震级远离震中的高耸建筑物的震害比中小级震级近震中距的情况严重的多。 设计地震分三组,对于Ⅱ类场地,第一、二、三组的设计特征周期分别为:0.35s、0.40s、0.45s.
1.1.2 地震波
地震波:地震产生的地壳运动(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种波称为地震波。 地震波包含:体波和面波。1、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纵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又称为压缩波或疏密波。特点:周期短,振幅小,波速快, 引起地面竖向颠簸。纵波也叫初波横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故又称为剪切波。特点:周期较长,振幅较大,波速慢, 引起地面水平摇晃。横波也叫次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设计反应谱 为了便于计算,《抗震规范》采用相对于重力加速度
的单质点绝对最大加速度与体系自振周期之间的关系谱,
实质是加速度谱。α称为地震影响系数 。 α Sa kβ g
因 Fma Smx g S 0(at)x 0 g (t)G k
则水平地震F力 αG
3.3.3 设计反应谱——续
2、各系数意义
➢ 可见,在地震作用下,质点在任一时刻的相对位移x(t) 将与该时刻的瞬时惯性力成正比。因此可认为这一相对 位移是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引起的,惯性力对结构体系的 作用和地震对结构体系的作用效果相当,可认为是一种 反映地震影响效果的等效力,利用它的最大值来对结构 进行抗震验算,就可以使抗震设计这一动力计算问题转 化为相当于静力荷载作用下的静力计算问题。
• 抗震设计时,我们无法预计将发生地震的时程曲线。用 于设计的反应谱应该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共性的可以表达 的一个谱线。
• 标准反应谱曲线:根据大量的强震记录算出对应于每一 条强震记录的反应谱曲线,然后统计求出的最有代表性 的平均曲线。
加速度( ) 周期( )
标准化
加速度( ) 周期( )
3.3.3 设计反应谱
cx kx
x g(t)x (t):质点的绝对加速度
xg (t)
取质点为隔离体,作用在质点上的力惯性力:
I m x g ( t) x ( t)
弹性恢复力: Skx(t)
阻尼力:(粘滞阻尼理论) Rcx (t)
3.2.2 运动方程——续
根据达朗贝尔原理,运动方程为:
m x g(t)x (t)cx (t)k(tx )0
2max
(Tg T
)
2max
0.45max
[20.21(T5Tg)]max
00.1 T g
T (s)
5Tg
6.0
3.3.3 设计反应谱——续
ma: x 水平地震系数的α最 max大kβ值 ma,xβmax2.25
αma见 x 下表 注意:当结构T自 0振 时周 ,期 结构为一 其刚 加体, N
mN
mi
xi
m2
m1
xg(t)
m x c x k x m I x g ( t )
3.4.3 运动方程的解
运动方程的解:采用结构动力学中的振型分解法, 多自
由度线性体系的振动位移x(t)可以表示为各振型下位
移反应的叠加(线性组合)。
• 假定地基不产生转动,而把地基的运动分解为一个竖向 和两个水平方向的分量,然后分别计算这些分量对结构 的影响。
3.2.2 运动方程
1、水平方向的振动时的运动方程的建立
xg (t ) :地面(基础)的水平位移
m x(t)
x (t ) :质点对地面的的相对位移 xg(t)x(t) :质点的总位移
m(xxg) m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章 PPT课件
第3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验算
3.1 概述 3.2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 3.3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其反应谱 3.4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的振型分解法 3.5 多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3.6 结构的地震扭转效应 3.8 结构竖向地震作用 3.10 结构的抗震验算
• 按静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构的地震效应。 • 由于反应谱理论正确而简单地反映了地震特性以及结构
的动力特性,从而得到了国际上广泛的承认。实际上到 50年代,反应谱理论已基本取代了静力法。目前,世界 上普遍采用此方法。
3.1.3 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续
3. 动力分析阶段---时程分析法 • 大量的震害分析表明,反应谱理论虽考虑了振幅和频谱
基本烈度 6
设计基本地震 加速度值 0.05g
0.05
7 0.1g 0.1
8 0.2g 0.2
9 0.4g 0.4
3.3.3 标准反应谱——续
F
F (t ) max
m( x x g )max
m Sa
m
Sa
xg
max
g
xg
max
g
FxG S0(at) 动 K 力 G 系数,是大单绝质对点加最速度大与加地速面
两个要素,但只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地震持续时间对震 害的影响始终在设计理论中没有得到反映。这是反应谱 理论的局限性。 • 时程分析法将实际地震加速度时程记录作为动荷载输入, 进行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不仅可以全面考虑地震强度、 频谱特性、地震持续时间等强震三要素,还进一步考虑 了反应谱所不能概括的其它特性。 • 时程分析法用于大震分析计算,借助于计算机计算。
4、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是结构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 应属于结构动力学的范畴。
3.1.3 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续
缺点: (1)没有考虑结构的动力特性; (2)认为地震时结构上任一点的振动加速度均等于地面
运动的加速度,这意味着结构刚度是无限大的,即结构 是刚性的。 2、反应谱理论阶段 • 地震反应谱: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地震作用下其最大的 反应与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称为地震反应谱。
2max 0.45max
(Tg T
)2max
[20.21(T5Tg)]max
00.1 T g
T (s)
5Tg
6.0
3.4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的振 型分解法
3.4.1计算简图
在进行建筑结构的动力分析时,对于质量比较分散的结构, 为了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其动力性能,可将其简化为多质点 体系,并按多质点体系进行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与地面加速度相1等 ,此, 时 即 k0.45max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阻尼比为0.05)
烈度
地震影响
6
7
8
9
多遇地震 0.04
0.08(0.12)
0.16(0.24)
0.32
罕遇地震 -----
0.50(0.72)
0.90(1.20)
1.40
括号数字分别对应于设计基本加速度0.15g 和0.30g地区的地震影响系数
或 m x (t)cx (t)k(tx ) m x g(t)
进一步简化为: x 2 x 2 x xg
k m
c c 2 m 2 km
这是一个二阶常系数非齐次微分方程。令方程式左边=0,得 该方程的齐次解。非齐次微分方程解由有上述的齐次解和特 解两部分组成。
3.2.3 单自由度体系地震作用分析
3.3.2 地震反应谱
质点相对于地面的最大加速度反应为
S a x (t) x gm ax0 t x g ()e (t )si(tn )dmax
2 T0 tx g()e2 T (t)si2 T n(t)dmax
➢质点的绝对最大加速度取决于地震时地面运动加速度、 结构的自振周期及结构的阻尼比。在阻尼比、地面运动确 定后,最大反应只是结构周期的函数。 ➢单自由度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与体系 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称为该反应的地震反应谱。
• Sa 曲线被称为加速度反应谱 。
3.3.2 地震反应谱——续
根据1940年埃尔森特罗地震时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绘出 的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可见: ①加速度反应谱曲线为一多峰点曲线。当阻尼比等于零时, 加速度反应谱的谱值最大,峰点突出。但是,不大的阻 尼比也能使峰点下降很多,并且谱值随着阻尼比的增大 而减小; ②当结构的自振周期较小时,随着周期的增大其谱值急剧 增加,但至峰值点后,则随着周期的增大其反应逐渐衰 减,而且渐趋平缓。 • 根据反应谱曲线,对于任何 一个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如果 已知其自振周期和阻尼比,就 可以从曲线中查得该体系在特 定地震记录下的最大加速度。
由Duhamel积分可得零初始条件下质点相对于地面的位移
为
x 2x 2 x x g
x(t)m 1d0 tF E ()e ( t )sin d(t)d
1d 0 txg()e( t)sin d(t)d
相对于地面最大位移反应
S dx (t)m a1 x 0 t x g ()e (t )si( n t)dmax
的惯性力为 I m x g ( t) x ( t)
由 m x g ( t ) x ( t ) c x ( t ) k ( t ) 0 x 得 m x g ( t ) x ( t ) c x ( t ) k ( t ) k x ( t )x
本章是全课的重点!!
3.1 概 述
3.1.1 几个概念
1、结构地震作用:是指地面震动在结构上产生动力荷载, 俗称为地震荷载,属于间接作用。
2、结构地震反应:由地震引起的结构振动,包括结构的 位移反应、速度反应、加速度反应及内力和变形 等。
3、结构动力特性: 结构的自振周期、振动频率、阻尼、 振型等。
质点相对于地面的最大加速度反应为
S a x (t) x gm ax0 t x g ()e (t )si(tn )dmax
3.3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及其反应谱
3.3.1水平地震作用的基本公式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 当基础作水平运动时,作用于单自由度弹性体系质点上
度之比。即表力示效由应于,动质点加最速大度绝比对地面
速度放大了多少倍。
Sa x0 (t) max
2 T x 0(t1 )ma0 tx x 0()e 2 T (t )si2 T n(t)dmax
β与T的关系曲线称为β谱曲线,实质也是一条加速度反 应谱曲线。
3.3.3 标准反应谱——续
• 地震是随机的,每一次地震的加速度时程曲线都不相同, 则加速度反应谱也不相同。
第二组
0.30
0.40
0.55
0.75
第三组
0.35
0.45
0.65
0.90
3.3.3 设计反应谱——续
曲线下降段的衰 0减 .9指 00..505数 5
的单质点绝对最大加速度与体系自振周期之间的关系谱,
实质是加速度谱。α称为地震影响系数 。 α Sa kβ g
因 Fma Smx g S 0(at)x 0 g (t)G k
则水平地震F力 αG
3.3.3 设计反应谱——续
2、各系数意义
➢ 可见,在地震作用下,质点在任一时刻的相对位移x(t) 将与该时刻的瞬时惯性力成正比。因此可认为这一相对 位移是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引起的,惯性力对结构体系的 作用和地震对结构体系的作用效果相当,可认为是一种 反映地震影响效果的等效力,利用它的最大值来对结构 进行抗震验算,就可以使抗震设计这一动力计算问题转 化为相当于静力荷载作用下的静力计算问题。
• 抗震设计时,我们无法预计将发生地震的时程曲线。用 于设计的反应谱应该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共性的可以表达 的一个谱线。
• 标准反应谱曲线:根据大量的强震记录算出对应于每一 条强震记录的反应谱曲线,然后统计求出的最有代表性 的平均曲线。
加速度( ) 周期( )
标准化
加速度( ) 周期( )
3.3.3 设计反应谱
cx kx
x g(t)x (t):质点的绝对加速度
xg (t)
取质点为隔离体,作用在质点上的力惯性力:
I m x g ( t) x ( t)
弹性恢复力: Skx(t)
阻尼力:(粘滞阻尼理论) Rcx (t)
3.2.2 运动方程——续
根据达朗贝尔原理,运动方程为:
m x g(t)x (t)cx (t)k(tx )0
2max
(Tg T
)
2max
0.45max
[20.21(T5Tg)]max
00.1 T g
T (s)
5Tg
6.0
3.3.3 设计反应谱——续
ma: x 水平地震系数的α最 max大kβ值 ma,xβmax2.25
αma见 x 下表 注意:当结构T自 0振 时周 ,期 结构为一 其刚 加体, N
mN
mi
xi
m2
m1
xg(t)
m x c x k x m I x g ( t )
3.4.3 运动方程的解
运动方程的解:采用结构动力学中的振型分解法, 多自
由度线性体系的振动位移x(t)可以表示为各振型下位
移反应的叠加(线性组合)。
• 假定地基不产生转动,而把地基的运动分解为一个竖向 和两个水平方向的分量,然后分别计算这些分量对结构 的影响。
3.2.2 运动方程
1、水平方向的振动时的运动方程的建立
xg (t ) :地面(基础)的水平位移
m x(t)
x (t ) :质点对地面的的相对位移 xg(t)x(t) :质点的总位移
m(xxg) m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章 PPT课件
第3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验算
3.1 概述 3.2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 3.3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其反应谱 3.4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的振型分解法 3.5 多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3.6 结构的地震扭转效应 3.8 结构竖向地震作用 3.10 结构的抗震验算
• 按静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构的地震效应。 • 由于反应谱理论正确而简单地反映了地震特性以及结构
的动力特性,从而得到了国际上广泛的承认。实际上到 50年代,反应谱理论已基本取代了静力法。目前,世界 上普遍采用此方法。
3.1.3 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续
3. 动力分析阶段---时程分析法 • 大量的震害分析表明,反应谱理论虽考虑了振幅和频谱
基本烈度 6
设计基本地震 加速度值 0.05g
0.05
7 0.1g 0.1
8 0.2g 0.2
9 0.4g 0.4
3.3.3 标准反应谱——续
F
F (t ) max
m( x x g )max
m Sa
m
Sa
xg
max
g
xg
max
g
FxG S0(at) 动 K 力 G 系数,是大单绝质对点加最速度大与加地速面
两个要素,但只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地震持续时间对震 害的影响始终在设计理论中没有得到反映。这是反应谱 理论的局限性。 • 时程分析法将实际地震加速度时程记录作为动荷载输入, 进行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不仅可以全面考虑地震强度、 频谱特性、地震持续时间等强震三要素,还进一步考虑 了反应谱所不能概括的其它特性。 • 时程分析法用于大震分析计算,借助于计算机计算。
4、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是结构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 应属于结构动力学的范畴。
3.1.3 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续
缺点: (1)没有考虑结构的动力特性; (2)认为地震时结构上任一点的振动加速度均等于地面
运动的加速度,这意味着结构刚度是无限大的,即结构 是刚性的。 2、反应谱理论阶段 • 地震反应谱: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地震作用下其最大的 反应与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称为地震反应谱。
2max 0.45max
(Tg T
)2max
[20.21(T5Tg)]max
00.1 T g
T (s)
5Tg
6.0
3.4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的振 型分解法
3.4.1计算简图
在进行建筑结构的动力分析时,对于质量比较分散的结构, 为了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其动力性能,可将其简化为多质点 体系,并按多质点体系进行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与地面加速度相1等 ,此, 时 即 k0.45max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阻尼比为0.05)
烈度
地震影响
6
7
8
9
多遇地震 0.04
0.08(0.12)
0.16(0.24)
0.32
罕遇地震 -----
0.50(0.72)
0.90(1.20)
1.40
括号数字分别对应于设计基本加速度0.15g 和0.30g地区的地震影响系数
或 m x (t)cx (t)k(tx ) m x g(t)
进一步简化为: x 2 x 2 x xg
k m
c c 2 m 2 km
这是一个二阶常系数非齐次微分方程。令方程式左边=0,得 该方程的齐次解。非齐次微分方程解由有上述的齐次解和特 解两部分组成。
3.2.3 单自由度体系地震作用分析
3.3.2 地震反应谱
质点相对于地面的最大加速度反应为
S a x (t) x gm ax0 t x g ()e (t )si(tn )dmax
2 T0 tx g()e2 T (t)si2 T n(t)dmax
➢质点的绝对最大加速度取决于地震时地面运动加速度、 结构的自振周期及结构的阻尼比。在阻尼比、地面运动确 定后,最大反应只是结构周期的函数。 ➢单自由度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与体系 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称为该反应的地震反应谱。
• Sa 曲线被称为加速度反应谱 。
3.3.2 地震反应谱——续
根据1940年埃尔森特罗地震时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绘出 的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可见: ①加速度反应谱曲线为一多峰点曲线。当阻尼比等于零时, 加速度反应谱的谱值最大,峰点突出。但是,不大的阻 尼比也能使峰点下降很多,并且谱值随着阻尼比的增大 而减小; ②当结构的自振周期较小时,随着周期的增大其谱值急剧 增加,但至峰值点后,则随着周期的增大其反应逐渐衰 减,而且渐趋平缓。 • 根据反应谱曲线,对于任何 一个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如果 已知其自振周期和阻尼比,就 可以从曲线中查得该体系在特 定地震记录下的最大加速度。
由Duhamel积分可得零初始条件下质点相对于地面的位移
为
x 2x 2 x x g
x(t)m 1d0 tF E ()e ( t )sin d(t)d
1d 0 txg()e( t)sin d(t)d
相对于地面最大位移反应
S dx (t)m a1 x 0 t x g ()e (t )si( n t)dmax
的惯性力为 I m x g ( t) x ( t)
由 m x g ( t ) x ( t ) c x ( t ) k ( t ) 0 x 得 m x g ( t ) x ( t ) c x ( t ) k ( t ) k x ( t )x
本章是全课的重点!!
3.1 概 述
3.1.1 几个概念
1、结构地震作用:是指地面震动在结构上产生动力荷载, 俗称为地震荷载,属于间接作用。
2、结构地震反应:由地震引起的结构振动,包括结构的 位移反应、速度反应、加速度反应及内力和变形 等。
3、结构动力特性: 结构的自振周期、振动频率、阻尼、 振型等。
质点相对于地面的最大加速度反应为
S a x (t) x gm ax0 t x g ()e (t )si(tn )dmax
3.3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及其反应谱
3.3.1水平地震作用的基本公式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 当基础作水平运动时,作用于单自由度弹性体系质点上
度之比。即表力示效由应于,动质点加最速大度绝比对地面
速度放大了多少倍。
Sa x0 (t) max
2 T x 0(t1 )ma0 tx x 0()e 2 T (t )si2 T n(t)dmax
β与T的关系曲线称为β谱曲线,实质也是一条加速度反 应谱曲线。
3.3.3 标准反应谱——续
• 地震是随机的,每一次地震的加速度时程曲线都不相同, 则加速度反应谱也不相同。
第二组
0.30
0.40
0.55
0.75
第三组
0.35
0.45
0.65
0.90
3.3.3 设计反应谱——续
曲线下降段的衰 0减 .9指 00..505数 5